小学四年级英雄冯子材读后感怎么写和示范

按首字母:下次自动登陆
其他方式登陆:
天地间一散人,上不求闻达于诸侯,下不求暴富于民间。但写所思所想,所爱所憎,做个沉默渔樵,惯看千年风云。
军衔:(准将)经验:博客访问:
ljh9401063的博文>>
字体大小:
标签:民族英雄 刘永福 冯子材&分类:
被招安的民族英雄:冯子材与刘永福
冷月无声/文
翻开中国近代史,冯子材、刘永福均出身被收编农民起义军,然此二人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以其爱国热忱,奋勇抗敌,堪称民族英雄。
冯子材生于1818年, 广东钦州人(今属广西),自幼失去双亲,流落街头,备受欺凌。由此形成了他嫉恶如仇、不畏强悍的性格,还练出一身好武艺,为后来的军旅生活打下基础。1851年4月,冯子材参加了广东天地会起义,起义失败后,冯子材拉出部众千人,被改编为“常胜”勇营,从此开始了效力清廷、镇压太平军的生涯。太平天国失败后,冯子材也被赏穿黄马褂,封骑都尉世职。
刘永福生于1837年,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创立了赫赫有名的反清农民武装——黑旗军。遭清军镇压后,刘永福于1865年率黑旗军退入越南。此时,法国势力已深入越南,刘永福以客军的身份,多次击败法军。光绪九年(1883年),法军占领越北南定省,企图进犯广西。刘永福率兵三千在河内城西纸桥一带同法军激战,毙法军司令李维业以下数百人。越南国王封刘永福一等义勇男爵,任三宣提督。中发战争爆发后,刘永福黑旗军接受清廷收编,参加抗法战争,清廷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的官衔。
如果没有中法战争,冯子材、刘永福或许早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战争初期,由于掌握清政府外交、军事实权的李鸿章一意主和及清朝最高决策机构的举棋不定,清军陆海皆遭惨败。陆战方面,法军连取谅山、文渊等重镇,并攻入国门镇南关,嚣张的法军甚至在关前插上用中文写的“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的木牌。
惨败之下,七旬高龄的冯子材在张之洞的举荐下,率部进驻被法军毁弃的国门镇南关。日,镇南关之战打响。当时,法军炮火异常猛烈,威力巨大的开花炮弹令山谷振摇,硝烟弥漫,阵地上弹片积了一寸多厚。冯子材赶修的5个堡垒,被夺走3个,形势万分危急!冯子材高呼:“再让法军入关,有何面见粤人!”在主帅爱国热忱的激励下,将士们奋不顾身,冲出长墙,拼命杀敌,压倒了敌人的气焰。恰巧援军赶到,打退了法军,保住了阵地。
次日,法军倾巢出动,在炮火掩护下,法军主力猛攻镇南关,并突破了部分阵地。千钧一发之际,冯子材手执长矛,率二子跃出战壕,扑向敌人。主帅的身先士卒使全军将士精神振奋,将士冲进敌阵,与敌展开肉搏战。近战面前,法军的炮火丧失了威力,最终全线崩溃。
冯子材取得镇南关保卫战的大捷之后,乘胜出击,收复谅山。谅山一仗,毙伤法军一千余人,扭转了中法战争整个战局。这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第一次胜利,法国的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
与此同时,在云南战场,刘永福率黑旗军同清军联合向法军进攻。日,黑旗军在宣光设埋,击败法军。3月23日,黑旗军与滇军在临洮大败法军,歼敌近两千人,并乘胜收复广威府等10余州县。至此,法军在越南战场败局已定。
然而,战场上的胜利换来的却依然是不平等条约。在随后签订的《中法新约》中,清政府失去了越南,由此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以印度支那为基地,将云南、广西和广州湾(今湛江市)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中法战争结束后,冯子材负责广西防务,重点应对法国对西南边疆的侵略。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80高龄的他又率军北援,驻节镇江,以备调遣。然而这一次,历史并没有给他杀敌报国的机会。而刘永福则在台湾保卫战中,为中国近代史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笔。
1885年,刘永福从越南回国。但他并不为清廷信任,所部将士3000余人被裁撤到只剩300人。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把侵占台湾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台湾形势危急。为加强台湾防务,刘永福奉命带兵前往台湾助防,但屡为当权者猜忌、排挤。
甲午战败后,中日订立了《马关条约》,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为此,清政府下旨,将驻台湾的文武百官调回内地。台湾省巡抚唐景崧等官员内渡逃走,而刘永福则宣布“与台存亡”。由于台北府库所存银两,全被唐景崧卷走,饷械两缺,刘永福的处境极其困难。正如他的《致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电》中所说:“闽粤饷无济,台南已无法可筹……痛哭乞援,望切望速。”
当时,大陆各界掀起了支援台湾的抗日高潮。但清政府公然阻挠,严令沿海各省总督、巡抚“不得丝毫接济台湾”。李鸿章竟令上海电报局扣留各处汇去台南作为军费的款项。整个台湾保卫战主要依靠刘永福黑旗军及当地义勇。
不久,日军精锐近卫师团2万人入侵台湾。1895年8月,在台北失陷。面对日军劝降,刘永福庄严地宣告:“余奉命驻防台湾,义当与台湾共存亡……保此人民,成败利钝,在所不计……”
刘永福在台领导抗日保台武装斗争前后5个月,进行了多次战斗,尤其是1895年8月下旬的八卦山之战、10月上中旬的台南保卫战尤为惨烈。八卦山之战打死少将山根信成等 1000多日军;台南保卫战,黑旗军、义军及义勇1万多人抗击日军海陆军4万多人,击毙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毙伤敌数千人。据日本资料记载,在保卫台南战斗中,刘永福的炮兵“直至我兵突入阵地时尚不退走,炮手6名终死在炮侧。虽为敌人,其勇敢真值得赞叹,可称为日中战争以来未曾有的勇兵”。
据日本史学家的资料记载:“日军投入49835人的兵力和26214名随军夫役,付出了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近卫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以下4642人阵亡的代价,花了4个月时间,才勉强地占领了台湾。”
由于清廷断绝援台,刘永福所部孤立无援,大都战死。台南失陷后,刘永福被迫潜回大陆。
疾风知劲草,1900年庚子之变时,慈禧太后特地点名要让刘永福领兵北上。83岁的冯子材也上书,请率数营入京勤王。然而冥冥中似有巧合,刘永福和冯子材都没有机会去趟这浑水。
三年后,86岁的冯子材在赴广西协办军务途中,病死于南宁行辕。
1915年,78岁的刘永福闻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一时愤慨填胸,白发怒举,面赤亮如重枣,目棱棱欲射人”,即召集家人声讨,“抗电北廷,请缨与战”,愿以“老朽之躯”,与夙敌决一死战,“死而无憾”。日,刘永福病死,并留下了气壮山河的临终遗言:
  “予起迹田间,出治军旅,一生惟以忠君爱国为本。无论事越事清,皆本此赤心,以图报称。故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要钱,虽幸战绩颇著,上邀国恩,中越均授以提督之职,居武臣极地,亦可谓荣矣。然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此身虽老,热血常存。现今国事日危,外强虎视,若中政府不早定大计,任选贤将,练兵筹饷,振起纲维,各省督军不知和衷共济,竭力为国,以救危亡,因循坐误,内乱交作,蛮夷野性,必乘机入寇,割据瓜分,亡国奴隶,知所不免。吾今已矣,行将就木,恨不能起而再统师干,削平丑类,以强祖国。儿曹均已成立,各宜发奋为雄,抱定强种主义,投军报效,以竟予未了之志。倘为国用,自宜竭力驰躯,不惜以铁血铸山河,强大种族,以期臻于五大洲最强美之国。若不能见用于时,亦宜将于之遗嘱,遍告当轴名公,求其人告大总统,务以尊贤任能为急务。远小人,贱货色,严边防,慎取舍,旁求山林逸才,延揽智谋健将;惜民力以裕财源,养民气以威夷狄;集群策群力,以鞭笞天下,则天下之尚力者,自然入我范围而不敢抗。如是,则国基巩固,国势富强,吾虽死,九泉之下,亦将额首而颂太和。”
阅读(4202)评论(2)()()顶()
本文最近访客
博文评论(共2条)
其他方式登录: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英雄冯子材》11月2日起在炫动卡通卫视频道首播
作者:    来源:    时间: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玄机科技等倾力打造的&中国梦&系列重大题材3D动画重磅巨制《英雄冯子材》11月2日起每周日晚上5:30-6:00在炫动卡通卫视频道播出。在电视荧屏上将能看到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众多悲壮场景,画面精致,堪比影院级效果。
  今年9月18日,是抗法名将冯子材(日&日)离世111周年,冯子材是中国赫赫有名的抗法英雄&&1884年,法国入侵越南北宁,强迫越南订立&顺化条约&,意使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慈禧太后下诏向越南派兵。在这场战争中,66岁的老将冯子材顶着同僚嘲笑和质疑的压力,亲自训练军队,研究对法战略,查勘军情地形。最终,他带领清军取得了赫赫有名的镇南关大捷,流芳百世留名千古。
  《英雄冯子材》首次把这一英雄人物从书本搬上荧幕,并将冯子材率领将士取得的镇南关大捷通过动画形式&还原现场&。该片由中国首部3D武侠剧《秦时明月》制作团队原班人马倾力打造,在历史故事基础上,发挥创新思维打造原始中国风格。在秉承的中国风的基础上,为了打造更强的视觉效果和逼真的动态体现,该片还采用了欧美流行的动态捕捉技术,呈现更为恢宏的战争场面和身临其境的感观盛筵,这在&红色题材&电视动画创作中尚属首次。
  将国际领先的动画大片技术运用于爱国主义的电视动画创作之中,一方面主创团队是希望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英雄的敬畏,另一方面也设想通过观众喜闻乐见的影视表现形式,弘扬冯子材保家卫国的一片忠肝义胆,传递正能量。
超级毕业生 (11)炫动黄金剧场: 熊出没(3-5)超炫钻石剧场: 赛尔号3超炫白金剧场: 夺宝幸运星 (7-8)学长驾到缤纷活力剧场: 霹霹乐翻天 (17-20)学长驾到炫动酷地带超炫钻石剧场: 赛尔号3炫动黄金剧场: 熊出没(3-5)炫动酷地带炫动黄金剧场: 熊出没(6-8)学长驾到 (11)超炫钻石剧场: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秘密计划炫动音乐前线超炫白金剧场: 夺宝幸运星 (9-10)炫动酷地带深夜版近代民族英雄冯子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近代民族英雄冯子材
冯​子​材​的​主​要​功​绩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冯子材(清末民族英雄)_百度百科
?清末民族英雄
[féng zǐ cái]
(清末民族英雄)
冯子材(日—日),字南干,号萃亭,汉族,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历任广西、贵州。年间从、镇压,时,已年近70,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攻克、,重创法军司令,授。间奉调驻守,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1]
冯子才逝后葬于,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称“宫保祠”。[1]
日,冯子材出生于广东钦州城外沙尾村。年幼父母双亡,与祖母、兄长相依为命。
1848年(二十八年),冯子材在灵山县境内被刘八部劫持,与反清队伍结下冤仇。同年投奔团总黄汝谐,充当勇目,协助围剿当地农民起义军。
1851年(咸丰元年),参加镇压粤桂边界的农民起义军,官至千总。后随镇压起义。
1864年(同治三年),太平军起义失败后,清廷大封“功臣”,冯子材也被赏穿黄马褂,封骑都尉世职。
1865年(同治四年),奉命前往广东罗定、信宜剿灭当地反清队伍。两个月后,赴任广西提督。18年后,告病还乡,暂时结束了多年的提督生涯。
1883年(光绪九年),十二月, 法国挑起中法战争。因为官场腐败而称病告退的冯子材构筑工事,再次出山,抗击法军。冯子材应两广总督张树声之邀督办广东高、雷、钦、廉四府团练,参加抗法战争
1885年(光绪十一年),以68岁之躯,精心策划,亲身指挥,创造了震惊时世的镇南关——谅山大捷。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战争爆发,他又率军北援,立下赫赫战功。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中英片马争界交涉事起,冯子材奉命赴云南提督任。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期间,光绪皇帝调他入京京营。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年已86岁的冯子材会办广西军务兼顾广东钦廉防务。夏间行军,途中中暑,牵引旧伤,在南宁行辕辞世。
冯子材祖上世居广东省南海县沙头圩(今属广州市),清朝年间,该圩遭受水灾,冯子材的祖父便迁到钦州城外沙尾村定居。
嘉庆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日),冯子材在这里降生。当时的钦州,隶属广东。
童年的冯子材,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他4岁丧母,10岁丧父,与祖母、兄长相依为命,孤苦伶仃,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便辍学。为了活命,小小的冯子材不得不随大人贩盐、做木工、捕鱼摸虾、护送牛帮,篱笆房被洪水冲垮后只好住进庙里,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父母双亡后,舅父黎氏欲收养冯子材,被冯子材拒绝,祖孙日复一日地过着凄惨的生活。冯子材15岁那年,祖母撒手人寰。求生的欲望,驱使流浪街头的冯子材操刀使剑,练就一身好武艺。藉此拳脚功夫,冯子材为人放木排、做保镖,受尽凌辱。[2]
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反清运动风起云涌。
二十八年(1848年),31岁的冯子材与友人外出做生意,在灵山县境内被刘八部劫持,遂与反清队伍结下冤仇。
从刘八军中脱逃后,冯子材投奔团总黄汝谐,充当勇目
冯子材白描像
,协助黄围剿当地农民起义军,从此成为清朝的统治工具。但是,黄汝谐贪功吞赏,冯子材绝望之余,率众改投廉州(时属广东,治今合浦县廉州镇)知府,在镇压天地会、围攻廉州的战斗中大显身手。继之,冯子材奉调高州清剿凌十八义军,因作战勇敢,获八品顶戴,为其升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
19世纪50年代初,冯子材在广西聚众起事。当时两广地区阶级矛盾尖锐,天地会起义此伏彼起。
咸丰元年(1851年)四月,树旗反清的广东天地会领袖刘八率部众万余人进攻博白,冯子材趁机投奔这支队伍。5月,刘八进攻博白失败,冯子材拉出部众千人,投降知县游长龄,并被改编为“常胜”勇营,积极参加镇压粤桂边界的农民起义军,积军功擢升至千总。后随镇压起义,一路尾追到江南。
咸丰三年(1853年)4月,身为都司的冯子材广勇,隶向荣在南京城外建立“”,不时向城内太平军进攻。
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摧毁,冯子材败逃。
冯子材战场杀敌
咸丰八年(1858年)一月,钦差大臣复立大营于沧波门、之间,挖掘长濠,坚筑高垒,围困太平军。冯子材身负守御之责,屡次击退太平军的冲锋,并攻毁太平军在城北修筑的栅栏营垒。由于冯子材真心替清廷卖命,深得上司的器重,几年之内由都司一步步升为总兵。清军悍将曾抚其背,称赞说:“子勇,余愧弗如。”同年九月,太平军主将,分别领军进至乌衣(今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准备会攻清钦差大臣的“”。和春派冯子材领兵5000相援。27日小店一战,冯部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三四百亲兵逃回江南。
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冯子材随江南大营次帅张国梁逃到丹阳,又被太平军击败,张国梁在丹阳南门外落水溺死,事后,冯子材收聚残军,退往镇江固守。
元年(1862年)初,太平军屡次攻打镇江,消灭了冯部的一些军队,但都没有产生很大威胁。二月,负责扬州军务的都兴阿与冯子材不和,请求将他外调。后未果,仍留归辖制。以后,冯子材以孤军3000人守御镇江,不时与太平军小部队接仗,但由于太平军没有在镇江一带投入多少兵力,曾国藩也没有重用他的打算,冯子材实际上主要处于观战的地位。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天京陷落,清廷大封“功臣”,冯子材也被赏穿黄马褂,封骑都尉世职。[3]
成为统兵大员后,冯子材率部攻下了占据的重镇丹阳,受到清廷的嘉奖。
太平天国失败后,冯子材于同治四年(1865年)奉命前往广东罗定、信宜剿灭当地反清队伍。两个月后事竣,始赴广西提督本任。此后18载,冯子材在广西提督任上连连用兵,翦除各地反清武装,并3次率兵赴越南,追剿入越的反清队伍。
冯子材雕像
同治八年(1869年),冯子材首次赴越,目的是追击吴亚忠率领的反清农民军。攻下吴部占领的地盘及吴战死后,于当年班师回国。途中吴部将梁天锡降而复叛,冯回师继续追剿,事平后于翌年回国。
同治十年(1871年),因越南边境战乱,藩属国越南无法向宗主国清朝进贡,冯子材再次奉命带兵出关,平定战乱,疏通贡道后于当年入关。
光绪四年(1878年),冯子材旧部副将李扬才因官场失意,便以恢复越南李氏祖业为由,率军入越颠覆越南阮氏王朝的江山。冯子材第三次奉命入越讨李,次年生擒李扬才,并全歼李军之后率师回国。
冯子材就任广西提督期间,弹劾过贪官污吏,伸张过正义。但官场风云险恶,当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弄得冯子材晕头转向时,他只好告病还乡,暂时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提督生涯。[2]
光绪九年(1883年)十二月,中法两国因越南的保护权问题争执不下,兵戎相见,法国侵略军悍然向驻扎在北圻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法战争爆发。
初始,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法军乘胜北上,叩我边关,并将战火引到中国东南沿海。国难当头,清朝上下着急,地处抗法前沿阵地的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想到了赋闲在家的老将冯子材,起用他督办高、廉、雷、琼4府25州县团练。
点石斋画报里记述镇南关大捷
本来,冯子材是因为官场腐败而称病告退的,见有立功报国的机会,他便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于是,他把团练总部设在自己家中,并将招募到的兵员改编成“萃军”,取其大号“萃亭”之义。
随着边关频频告警,冯子材奉命率10营“萃军”从钦州开拔,奔赴抗法前线。行抵上思,加招8营。这支共9000人的部队,军纪严明,马不停蹄地开赴指定的集结地。
光绪十一年(1885年)大年初一这一天,冯子材行抵国门镇南关前,与广西巡抚兼关外军务督办潘鼎新会面,共商抗法计策。
这时,法军正乘余威向清军发动猛烈进攻,镇南关在冯子材抵达后第9天陷落,形势十分危急。
两天后,清廷谕令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
国门失陷,主帅潘鼎新落荒而逃,前线群龙无首,乱作一团。署理广西巡抚李秉衡召集诸将,推荐冯子材为前敌主帅,得到大家的拥护。
受命于危难之际,冯子材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把两个儿子带在身边,以便在为国捐躯时收尸。他带领各路将官认真勘察地形,决定诱敌深入,在关内与法军决一死战。
法国领事与抗法名将冯子材
在构筑工事,备战就绪之后,冯子材决定出兵扰敌,引鱼上钩。二月初七日(日),法军大举出动,越过关门,进入清军防线。冯子材父子身先士卒,挥刀迎敌,纵横冲杀,打得法军鬼哭狼嚎,丢盔弃甲,退出关外。
接着,清军乘胜出关追敌,连克文渊、驱驴、谅山、长庆府、观音桥等处。法军落花流水,招架不住。
冯子材以68岁之躯,精心策划,亲身指挥,一举反败为胜,创造了震惊时世的镇南关——谅山大捷。这一仗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光辉典范,打出了军威,张扬了国威,法国茹费理内阁因之土崩瓦解。打了大半辈子的仗,冯子材从未如此扬眉吐气。恰在此时,清政府在“乘胜即收”思想指导下发布停战令,冯子材含恨撤兵。[2]
冯子材从越南撤兵回国后,“奉旨”督办钦廉一带防务,并会办广西一带防务,重点对付法国对西南边疆的侵略。中法战争结束后,冯子材奉旨督办广东钦廉(今属广西)防务。旋获太子少保衔,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之后,冯子材奉命到海南岛镇压黎民起事,同时为当地经济、文化开发事业做了不少好事,被补授云南提督,旋赏兵部尚书衔,继续留办粤防。
光绪十二年(1886年),他率军赴,镇压黎族人民起义。
冯子材老年杀敌画像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他又率军北援,驻节镇江,以备调遣。冯子材在中法战争中的赫赫战功,受到朝野各派的瞩目。甲午战争爆发后,冯子材请缨北上抗日,获准赴江南办防。途中闻《》签署,中国赔款失地,悲愤中电请北上决战,未果。1901年,冯子材遭人暗算,被调离云南,改任贵州提督,他愤而告假,随之开缺。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英片马争界交涉事起,冯子材奉命赴云南提督任,争回片马,稳定了云南局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期间,领袖曾建议光绪皇帝调他入京京营。次年,冯子材赴云南提督任,统领全省防营。
爆发后,他一度上书,请率数营入京勤王。但当时中国政治变化迅速,无论是“帝党”还是“后党”,都没有借用上这支力量。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钦廉一带会党蜂起,两广总督岑春煊又想到了冯子材。年已86岁的冯子材又起身田间,会办广西军务兼顾广东钦廉防务。夏间行军,途中中暑,牵引旧伤,在南宁行辕辞世。[2]
赵尔巽·《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六》[4]
康祖诒:前敌之宋庆、魏光焘、李光久,宿将才冯子材,并一时人望,可咨以将才,假以便宜,悉用选厉以仇耻。[5]
蒋金晖:冯子材自1870年察觉到法国觊觎中越的野心,一直到1900年的30年间,无论是在镇南关战场上的与法军兵戎相见,抑或是在中法划界、海南岛平乱、督办钦廉防务,乃至甲午战争、庚子事变等各种军事行动中,他心中的抗法情结一天都没有释怀,显示了一个处处以国家社稷为重、寸土不让祖国河山的民族英雄的本色。[6]
《清史稿·王孝祺传》:在镇南关决战前夕,因主帅潘鼎新不在前敌,众将推举冯子材为主帅。其实这是讹传,潘鼎新自始至终参与了镇南关战役,冯子材当时只是副帅。但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冯子材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干,说服主帅,动员全军集中兵力对敌,从而取得了名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看待一个人的爱国主义需要就事论事,这种爱国主义情绪是一定历史条件的升华和凝练。
《军牍集要》[7]
故居又名宫保第,在钦州镇,是冯子材退居时住所。
冯子材故居
故居建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占地面积64350平方米,是冯子材重组萃军开赴抗法前线的总部。[8]
冯子材之墓,位于钦州市往旧公路13公里东北100米的小山丘上。叙冯子材片平及大捷事,今无存。
人民政府于1981年公布该墓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修复。[9]
2014年动画片《》,袁国庆配音冯子材。
2015年电视剧《》,饰演冯子材。[10]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广西新闻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文献网[引用日期]
蒋金晖.民族英雄冯子材30年的抗法情节: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2011年
.古籍图书网[引用日期]
.云南网[引用日期]
.广西新闻网.日[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