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牌坊街游记六年级作文大全600字

> 光禄古镇游记
光禄古镇游记
        
  1、沿途风景
  平畴广川的姚安坝子里,一南一北有两个镇。栋川居南,今县城;光禄靠北,今古镇。
  从县城到古镇,12公里,要穿越大半个坝子。
  夏末之晨,雾露升腾,把广袤的坝子雾化洇润成一个朦胧的世界。从车窗往外看,村庄、田野、树木在茫茫白雾里风姿绰约,如梦如幻。长于绘画又喜爱摄影的梅朵兴趣盎然,趴着车窗向外东瞄西看,还时不时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比划成取景框欣赏,情不自禁时就来一通大呼小叫:哇,多好的天然水墨画呀!于是喊停车,举着相机拍照。诗人老庄却一直保持沉默,故作高深状。后来,也许是忍不住了,才慢腾腾冒出一句感叹:这是大地的初始,混沌而神秘。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远方的朋友如此赞叹自己的家乡,更是不亦乐乎!
  但我还是淡然一笑,说:这不过是沿途风景罢了。真正值得惊叹的,还在光禄古镇呢!
  说话间,光禄古镇入口牌坊已到。车子一拐头,进入牌坊,上了西去古镇的老路。前方,连绵高耸的龙华山云里雾里隐隐约约恍然若动。山下古镇,密集的村舍连成模糊一片,荡漾在薄雾里,凭添几分神秘。
  经过一个村庄时,我指着说:这是江尾村,过去,龙华山麓的大康朗河水流经古镇在这里汇入草海。
  梅朵悟性极高,接嘴说:哇,刚刚经过的地方过去是海呀?
  大家异口同声说:真聪明!
  2、光禄,源于古代职官之名
  进入古镇,先要通过一片新街区。
  人很少,街道冷清,店铺也冷清。房屋大多两三层高。虽然是钢筋水泥建筑,但外观却全部仿古。底层店铺,是一排排暗褐色的格子门扇,楼层,也是暗褐色的格子窗户。再往上,是装饰性瓦檐。或白或灰的墙壁上,是画上去的墙脚和砖柱。这是当下十分流行的房屋立面改造,虽假,但仍然在做。也知道没有人会感兴趣,但还是要做。至于为什么,有一种解释叫政治审美。只是我的艺术家朋友不从这方面去想,以为这就是我吹嘘的古镇,明明失望,还不想让我难堪,就无精打采地把索然无味巧妙地写在脸上。我赶紧解释说:古镇还在前面,这是新街区。
  噢,还没到呀?&&大家释然一笑。
  过了一会,果然就看到了古镇南关口的石牌坊。于是下车,到石牌坊下逗留,拍照。
  这时,晨雾已经散去。阳光下,石牌坊在街口肃然矗立,历经风雨剥蚀的石面略显历史的沧桑。上方正中,石刻的&光禄&两字赫然醒目。
  县志记载,光禄,源于古代职官之名。宋高宗绍兴初(公元1131年),当时的姚安为大理国八大名府之一,称姚府。是时,大理国布燮(宰相)高泰明封光禄大夫,把持朝政。在封其子高明清为姚府演习时,为显示其功德,便将封号中的&光禄&二字作为治所地名。以国王近臣之封号为地名,足见当时光禄地位之重要。
  光禄地位之重要,早在公元前109年就被发现,所以汉武帝置弄栋县于此。这是中原王朝政权建制在姚安的开端。也就是说,在姚安历史上,光禄才是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
  还原历史,可以想象,过去的光禄,所处位置多么险要。那是一个人烟稀少大地空旷的年代,蜻蛉河水南来北往在坝子间恣意流淌。一马平川的坝子里,北部是草海,南部是沼泽,能够点燃炊烟的,惟有龙华山下的一大片高地。所以,倚山临海的光禄就成了入滇出川的咽喉之地。难怪汉武帝要选其作为城池要塞,大理国宰相要选其作为封地基业。
  3、回型街,暗含轮回之意
  从石牌坊下进入南关古巷,就算进入真实而神秘的古镇了。
  狭窄悠深的石板路,两边居然还有窄窄的水沟。虽然是巷,但却有店铺开张。相距不远的钰诚古藏、古玩斋和容宝泽,牌匾透着古意,字也是名家书写。店铺里,无一例外地摆满旧迹斑斑的雕花桌椅和门楣雀替诸物,墙上挂着新旧不同的各种字画,柜台里是七零八碎的玉器银元等小物件。似乎因了这些古物,历史的厚重感更加沉甸。与古董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凤绣彩衣、彝仁工艺和福禄彝绣专营彝绣刺品。色彩鲜艳的彝族服饰和彝绣刺品花样翻新琳琅满目,非常抢眼。梅朵兴致勃勃试了一阵,买了几样,又买了一个大大的彝绣背包装起,挎在肩上,蛮有收获的样子。
  南关古巷的尽头,峰回路转,一拐角,就到了回型街。街道宽了许多,人也多了起来。茶室、牌室、小吃、客栈、商店应有尽有,古朴中张扬着历史的厚重,闲适中体现着平民化的生活,烟火味非常浓,像过日子的样子。徜徉其间,感受到的,是一种古色古香小家碧玉的味道。
  回型街在东南西北&四关&之内,呈框形布局,除四周环通外,中间还有一条街道,给人以错综复杂的感觉。据当地人说,街区之所以如此循环通达,是喻循环往复之理,有轮回之意,暗藏自然法理,为古镇之一奇。
  对此,老庄补充说:回型街肯定是某个朝代的统建点,规划师也许还是个向佛之人,深谙轮回之精妙。
  老庄就是老庄,一语中的。
  传说,大理国皇室后裔高明清封为姚府演习后,世居光禄,陆陆续续带来了很多人。于是,就在高府的前面,规划出一个循环通达的街区,并按不同等级安排所居之地,以至历经七百余年后,民国时期的回型街区逐渐形成了从西向东由富而贫的居住格局。
  光禄高氏,土官之职世代相袭,向佛之心也代代相传,尤其是身居要职或大富大贵之人,既精儒学,又通佛理,既为朝官,又为僧官,释儒集于一身,颇得天地万物轮回之要义。所以,以向佛之心,设计一个回型街来隐喻轮回之道,理所当然。
  历史上,回型街内部通达,循环往复,但外部却相对封闭,只有&四关&可以出入。出南关,可达栋川,是西向洱海东走滇池必经之路。出北关,沿蜻蛉河,可达大姚,直抵金沙江边进入四川,故有&三川之门户,南中之锁钥&的形象概括。可见,北关与南关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过去,却是南来北往进出古镇的重要出口。出东关,过去直通草海之滨,现在没海了,但一个叫河里渡的村庄却永远定格了这段历史。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如今,草海之滨成了无边的田野,还修了观景道,有田园风光及村舍农家可以驻足可以欣赏。出西关,是一条古巷,纯粹的居民区,张家、丁家、班家及邱家几个大院集中于此。古巷墙高路狭,石径通幽,绵延深远,直达龙华山麓。过去,来往马帮最多,是出入西部山区连接石羊盐道的必经之路。
  对此,老庄感慨说:没有城墙,却有四关。关者,隘也!难道这不是一座天然的城池吗?只不过是一座用民居作为城垣的城池罢了。
  对此我深有同感。
  值得一提的是,北关出去,有个小邑村,姚安花灯的代表剧目《小邑拉花》即诞生于此,并唱到北京舞进中南海,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现在,宗祠里的古戏台仍在,自娱自乐的花灯表演还在继续。没有想到的是,梅朵也是个灯迷,会跳花灯。虽然扇子舞得不咋样,瘾却极大,掺和在大媳妇小姑娘中间,舞动起来,倒也妙趣横生欢笑不断。
  4、总管府规模宏大,气势威严
  回型街西街中点线上,有一条向西的甬道,经过宽广的演武场直达府衙。入口处,耸立一座牌坊,三开间,画栋雕檐,巍峨气派。正面有匾:德润民安;背面也有匾:承流宣化。仔细考究,似乎是施政纲领,无非是德治与教化并举之意,没有半点使用武力的意思。这在过去,在民族割据纷争不断的边陲之地,这样的治政纲领难能可贵。即使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也有现实意义。可见,和谐安宁之愿,古今相同。
  演武场尽头,是一府一衙。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居左,高氏土衙居右。
  按游览顺序,我们先进总管府。
  总管府规模宏大,气势威严。仪门前有点将台,台的两侧一边架鼓一边架锣,还有几杆帅字旗幡分列左右在风中高高飘扬。我们站在台上,面对空空荡荡的演武场,既想象着将军的八面威风号令如山,又想象着持戈执戟的将士踏尘操练吼声震天的壮观场面,神往之心油然而生。
  仪门前有联云:扼三川文治武功政通人和,抚四境经韬纬略德润民安。总管府之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据史料记载,宋时,段氏割据,当时的姚安为大理国所治,曰姚府。元初,复归大统,改置姚州,隶属于大理路。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从战略角度考虑,升姚州为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治在光禄,光禄高氏后人高均明任第一任总管,以后世代相袭。姚州升路,始有&姚安&称谓。姚安姚安,喻姚人之安也。更为重要的是,姚州升路后,贡赋不必附庸于大邦,讼狱不必受成于上府,言可以专达,事可以专决,有所作为的空间大为扩展。一时间,士安于学,农安于野,工安于场,商安于市,烽燧不惊,刁斗不闻,为朝廷解了西顾之忧,也为境内百姓创造了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姚州升路,总管府治在光禄,光禄高氏功不可没。所以勤勉堂(前堂)有联云:惟世济忠孝,自远述职,故姚安升路,乃有承高侯勋德;当宣上德化,勤敏趋事,至军民咸宁,以无负天地荫恩。
  总管府为三重堂三进院落建筑。进仪门后,前堂中堂后堂,前院中院后院,布局完整,规制齐备。勤勉堂(前堂)、思补堂(中堂)、怀远堂(后堂)庄严雄伟,凛然之气令人生畏。前院两厢置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中院两厢设会文、会武两馆,后院两厢是主薄、参军两房。殿堂左侧,前后两个院落相通。前院为西花厅,家眷生活起居之所。后院曰戒石亭,内有一石,上书清&曾国藩旧句: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两个院落都有山石花木点缀,清幽雅致别有情趣。
  游览中,大家对中堂情有独钟,流连许久。这是保存较为完整、雕梁画栋原模原样的古代殿堂,单檐歇山顶,五开间。那做工精细洋洋大观的外檐,斗拱错综叠加,雕绘灵动,极具细腻精巧华丽繁复的明清风格,自然少不了拍照和感叹,还美其名曰与历史合影,与历史对话。
  与前堂中堂不同的是,后堂更加高大凝重。那圆柱,粗大厚重;那飞檐,雄浑洒脱;那装饰,粗犷豪迈。总体上看,颇有一些大唐余韵。但双檐歇山顶样式,还是七开间,大家多有异议。因为古代,建筑形式等级森严。双檐歇山顶七开间殿堂,属皇家建筑样式,即使作为路一级的总管府,也是没有资格享受的。也许是地处边陲,化外之地,割据称雄习惯了,不一定拘泥于遵礼守制的缘故罢。况且山高皇帝远,做了也就做了,果真要治&僭越&之罪,真的反了,又奈我何?这样一想,大家也就理解万岁了。
  奇怪的是,平时仪门紧闭,出入靠两个侧门。进院后回头看,仪门后部从廊房超长延伸过来,彩柱高台,翘角飞檐,似亭非亭。上书匾额:礼乐遗教。再看楹联:雅颂遗韵汉唐风,丝竹留声天地乐。从意思上看,有戏台的功能,只是太小,弹奏说书可以,蹁跹起舞就受限了。
  梅朵问:台面这么小,舞得了花灯么?
  我解释说:即使台面再大,也不能在上面舞花灯。因为在历代统治者眼里,花灯只属于民间,是骚灯烂戏,上不了台面的。
  老庄指着楹联附合说:你们看,答案就在这里呢,有雅有颂,就是没有风。风者,民间音乐,即花灯之类也。
  最后我补充说:花灯搬上舞台,是解放以后才有的事。
  5、高氏土衙,由现在的高雪君祠和高氏宗祠组成
  高氏土衙,由现在的高雪君祠和高氏宗祠组成,与总管府一墙之隔。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巍峨厚重的大照壁,古砖筑就的基础成弧形两端挑起,石灰草筋墙面旧迹斑驳,顶端为灰黑老瓦装饰。观其外形,明清风貌十分明显。
  然后是荷花畔池,畔池有桥,通土衙大院。
  今天看到的土衙,其实是一栋宏伟高大的五开间三层建筑,厚墙青瓦,木梯板楼。前为走廊,后为房间。立面依靠厚厚的外墙形成圆拱门洞,中间一个较大,左右两个稍小,边上两个更小。二楼,也是如此式样,只是门洞变室内阳台,设有护栏。站在栏前,居高临下,可俯视院内,与下面的人进行对话;三楼造型古朴实用,后半部为排房,左右两边呈骑楼形式,中央为露天平台,台面为石灰粘土夯实而成,前有护栏。驻足平台,高高在上,可俯瞰整个回型街区,有一种天上人间唯我独尊的感觉。
  我们在露天平台逗留了许久,留了很多影。大庄说:这是喝茶弈棋的好地方,可惜没有桌凳。梅朵则说:这是老土官晒太阳的地方,只是缺把躺椅。
  回到二楼,大庄伫立在窗洞前,想象着当年土官发号施令的样子摆了几个造型,让梅朵从下面往上拍照。相机是数码的,大庄下楼后迫不及待地翻看,边翻边乐,说:嘿,这么威风,土官的感觉真他妈好!接着又感慨说:也许我的前世就是土官,曾在这里发号施令过&&
  朋友们游兴很浓,想象力也丰富。只是大庄的想象力用错了地方。因为这栋建筑,形似土衙,实为高雪君祠,根本没有作为土衙使用过。
  据史料记载,这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之前,在此矗立的栋宇雕梁,才是货真价实的土衙建筑群。遗憾的是,清末时期的一次战火烽烟,高氏历代土官七百余年心血倾刻间化为乌有。
  考其历史,曾经在这里存在过的土衙建筑群,始于宋代。是时,段氏割据,姚安为大理国所治。因高氏开国有功,世代封侯。高泰明为大理国布燮(宰相)时,封其子高明清为姚府演习,世有其地,治在光禄,并筑土衙掌控地方,号令百姓。之后历经宋、元、明、清七百余年,在光禄高氏世袭土官一代又一代的苦心经营下,几经翻修,几经扩建,土衙规模不断扩大,甚为壮观,气派非凡,在川南滇北少数民族地区首屈一指。清雍正三年,土府同知高厚德因讼停职被贬,举家谪戍江南,曾经盛极一时的土衙人去楼空移作他用。之后,在兵祸中焚毁过半。幸存者,也因年久失修化为残垣断梁,仅大照壁完好无损。民国时,高氏后人复亨致仕归乡,目睹土衙之荒芜几近废墟,感慨万端。想先祖丰功伟绩之久远,千年土衙之辉煌,如今竟至于此,唏嘘之余,遂萌生光耀祖业之念,于废墟之上,仿照昔日土衙外型,建高雪君祠,以此供奉集土官大儒于一身的先祖高T映。
  高T映,字雪君,自幼天资聪颖,&七岁朝天&,能与皇帝吟诗对句;有神异,能&双目贯日&,洞悉乾坤。12岁时,承袭父职后补。26岁时,朝廷题准袭职,任姚安府土同知。37岁时,为免受吴三桂叛乱之牵连,托疾辞职,传世职于儿子高映厚。后归隐结嶙山,设馆授徒,著述立书。门下川滇弟子数百人次,其中成进士者22人,举人47人,小有功名者135人,并先后著述达81种,终成儒学名家,与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齐名。
  高T映一生,在民间极富传奇色彩,为历代后人津津乐道。其晚年自铸铜睡像更是亦真亦幻,闪耀着佛性的光芒,被当地人视为&睡佛&,在三百余年的沧桑岁月中一直享受着人们的香火供奉。
  现在,高雪君铜睡像就供奉在一楼大堂的供桌上。睡像着儒家衣履,发椎结,袒胸露腹,头枕酒葫芦安然入睡。睡姿闲适安祥,侧右,闭目略带笑意,两手扶肩,两腿促膝弯曲交叉呈&安&字形。葫芦底部有凸起的铭文,其落款为&陈华山再来人题&,显然是高T映自比陈抟老祖。词曰:有酒不醉,醉其太和;有饭不饱,饱得潜阿。眉上不挂一丝丝愁烦,胸中无半点点烦嚣,只是一味黑甜,睡到天荒地老。另外,紧挨腿部右衣襟上也铸有凸起的铭文:屈子曰,众皆醉,我独醒。夫夫人也,而反是不中山之酒,睡则千千日,不糜W乎王事,不劳困其肌肤,胸中贮有烟霞,一睡乃逾三万六千日。
  面对睡像,我们以虔诚敬畏之心顶礼膜拜。惟有梅朵,以欣赏古董的心态对之,对铜像无所顾忌地抚摸摩挲,然后尽情抒发一个画家的感受:多么细腻呀,这铜质&&工艺如此精湛,简直和真人一样。看这,发髻胡须,纹路如此清淅。还有这额部皱纹,还有这衣服线条,多形象多质感呀&&啧啧,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我告诉她:这是国家三级文物,镇祠之宝呢!
  老庄则专心致志地看铭文,看完后若有所思,说:生活态度如此,看似超脱,实则避世。
  又沉吟了一会,突然说:这是写给朝廷看的,无非是想表明自己既无称王之意也无非份之想罢了。
  听了老庄的话,梅朵匆匆浏览了一遍铭文,恍然大悟,说:怪不得口口声声要睡一百年呢,原来是想叫朝廷放心呀!
  又参观完展厅的字画作品后,我们出侧门,进入高氏宗祠院内。
  高氏宗祠,自成院落。院内碎砖铺地,古柏苍郁,翠竹扶苏,花草芳香。祠堂内,香火旺盛。从楹联&渤海家声全忠全孝;庐陵德泽乃文乃武&可知其家族源流之远;从楹联&九爽七公八宰相;三王一帝五封侯&及&溯汉唐宋元明清,五十四世边域功勋昭垂六诏;自将相王公侯伯,二千余年礼乐阀阅冠冕三姚&可见其世代功勋权势显赫。果然,在供台牌位上,从列祖列宗画像中,我们找到了楹联中所说的&一帝&高升泰,还有&宰相&高泰明和高泰祥等等。
  出宗祠后门时,回首张望,从背后看上去的高雪君祠依然沉稳庞大,十分抢眼。
  于是,我大体讲了高雪君祠与高氏土衙的来龙去脉。老庄听后,很是意外。沉吟良久,说:这是传奇,一座边地土衙的传奇。你看,所有这一切,多么地富有隐喻性啊!在土官制度已经消失的情况下,建一座形似衙而实为祠的房子,这难道不是对土衙的一种隐蔽式记忆么?
  对此我很赞同。因为这栋建筑,咋看咋像一座旧时的土衙,根本找不到一点祠宇的建筑特征。后来察看碑文,也有&其建筑形制仍似土衙,传为复亨有意为之&之句。
  6、龙华寺,又名活佛寺
  出高氏宗祠后门,是一条宽阔大道。大道依山随势,直达不远处的龙华寺。
  龙华寺,又名活佛寺,始建于唐天v年间,是全省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寺之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由山门、照壁、钟鼓楼、天王殿、露天神龛、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以及禅堂、茶堂、斋堂、后轩北院等建筑群组成。远远望去,规模宏大,气势威严。
  从山脚往上拾级而上,石阶漫漫,苔痕重重。沿路是一棵又一棵参天古木,有粗胖的榆树,有嶙峋古怪的黄连木,还有浓荫蔽日的苦楝树。越往上,古木名树越多。及至寺前,但见山门巍峨,一左一右亨哈二将栩栩如生。令人惊奇的是,整座山门砖雕遍布,古意深沉。檐下高处有匾额:龙华古刹。但重檐下门楣处,本该是寺名的地方却空空如也。老庄对佛学很有研究,于是说:此寺暂无寺名。他的意思,龙华古刹不是寺名,只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对外宣传语,无非是说,这是龙华山中的一座古寺。果然,大门两边就有大理石古楹联:佛生极乐世,山辟大唐年。可见,此寺始建于唐朝,称得上千年古寺。后来在寺里又看到了姚安籍历史文化名人由云龙在民国时期撰写的《重修龙华山活佛寺碑记》,老庄更有话说了。大概意思是,活佛寺更名为龙华寺,虽说是寺以山名,但还是欠妥,容易引起误会。众所周知,龙华树下是弥勒菩萨将来成佛的道场,所以中国的龙华寺,大雄宝殿供奉的主佛是未来佛弥勒菩萨,而不是释迦牟尼。可见,古人称此寺为&活佛寺&是有道理的,只是今人,偏要自作聪明,取这么一个不甚恰当的寺名。
  事实上,古人称此寺为活佛寺,是大有来历的。志书记载,元朝初期,忽必烈灭大理国。是时,大理国宰相高太祥(姚安县志称高泰祥)死于气节,子女亡命天涯。其中,菩提女到光禄卧佛庵出家,手植菩提籽以占家人安危。多年后九兄妹在卧佛庵团圆,传为菩提女在菩提树下日日礼佛之功。之后,菩提女果然功德圆满坐化升天。有感于此,地方信众为其铸金身,以香火供奉,并变庵为寺,称活佛寺。
  直至今天,在大雄宝殿和天王殿之间,仍有一座双檐庑顶式露天神龛。朝里的神龛内,护法神韦驮面对大雄宝殿执杵而立;向外的神龛内,菩提女以参禅悟道之姿隔放生池接受香火供奉。旁有楹联:灭国痛流离,视元段兴亡,帝业封侯成泡影;出家全孝义,参法王得度,名山佛子铸金身。有感于菩提女之大孝大义,后人还把菩提女九兄妹团圆日二月初八确定为庙会活动&龙华会&的举办日。
  老庄说:佛寺供奉本土名僧,还在这显要位置,这算是先例。
  到大雄宝殿拜诸佛菩萨时,规模宏大美轮美奂的大型木雕佛龛深深地震憾了大家。老庄到过许多寺院,算是见多识广,但这时也不得不感叹:这是全国最大的佛龛,太伟大了!
  然后就静静地坐下,默默地注视着佛龛,入定了一般。约半小时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还边走边赞叹:太伟大了,这才是佛性的光芒,令人无法拒绝&&
  后轩北院精致典雅,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旅居于此,谈禅论道之余,就坐在窗前写他的地理游记。望着牌匾上古老厚重的&徐霞客纪游处&几个大字,我们仿佛又看到徐霞客端坐窗前奋笔疾书的历史背影。
  离开寺院时,我们又在山门后流连了一会。因为山门后有清末邑人赵子H的题联:到此方知官是梦,前生安见我非僧。对此联,梅朵读出的是官场失意,老庄悟出的是豁达超脱。但我要说的是,此联道出了光禄高氏世代为官的秘诀。光禄高氏,四朝为官,可谓官场上的不倒翁,其诀窍就是进退在为官与为僧之间。据县志记载,但逢改朝换代之际,高氏土官都有辞官逃禅保全忠义之举,然后子孙承袭,延续权势。比如高泰,义不仕清,传位于高T映就是一例。再者,高氏历代笃信佛教,既为官又为僧者甚众。所以,姚安佛寺,新建或重修,多为高氏之力。因为在他们心里,官场短暂如梦,只有佛缘永远。前世今生后世,谁能肯定自己不是一个与佛结缘的人?
  7、离开&&
  离开古镇的时候,梅朵不无遗憾地说:可惜赵(鹤清)府和马(驷良)府正在修缮,无法实地领略&三步两道台&的传奇故事&&
  老庄则说:这是一个充满人文、历史厚重、佛理甚浓的古镇,我将以虔诚之心作为诗句来赞美她!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导读
             
 共有0个评论
发表新评论
1、沿途风景 平畴广川的姚安坝子里,一南一北有两个镇。栋川居南,今县城;光禄靠北,...
夏虫鸣叫时节 凌河人家 北方,入了夏,山坡草甸荒草就连成片。一脚下去,了不得,飞起...
初夏到来,让整个城市都启动了夏日模式,游玩也成此时最盛行的户外乐趣。听母亲说也想...
下雨了。一夜的蒙蒙细雨,使我们一下子就进入了秋天。昨天还在家穿着短衣短裤,今天出...
深秋的原野,一片凄凉。没有了春天缤纷的花朵,没有了夏日喧嚣的人群,偶尔看到几个游...
灵山岛随笔 文/清风幽兰 其实,在以往的漫长光阴中,那抹苍翠与神秘曾经那么唯美地渲...
本版责任编辑
杭州灏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欢迎访问.常年法律顾问:李庆兵律师
本站文章都为散文在线原创文章,除了作者本人或是
散文在线同意可以转载外,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私自转载.如有私自转载和盗取文章者,散文在线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将我们的网站散文在线告诉你的好友,我们会无限感激!管理QQ:
散文在线签约群:
散文在线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1|当前位置:&&&&>>&&&&>>&&&&>>&&[游记]阿彬游记之:山东单县的牌坊
单县在旧时以牌坊多和精而著名。相传单县境内有牌坊一百余座,仅公《单县志》记载,建造精美的牌坊,城内就有十五座,乡村有十九座。因此,单县素享“牌坊县”之誉。《单县志》所载的三十几座牌坊均为节孝坊。全石结构,四柱三间,斗拱重檐,构筑精巧,气势巍峨。平面均为“一”字形。在四柱额坊上均有雕刻,或云龙缠绕,或鹤凤翱翔,或八仙庆寿,或二十四孝……如县城南门里的三座相距较近的过街坊——黄孝子坊、徐氏节孝坊和朱氏节孝坊,巍然耸立,庄严肃穆。徐氏节孝坊夹柱上雕塑四尊文臣武将,均近两米高,相对屹立,审视着过往行人。文臣朝服报笏,气宇轩昂;武将甲胄持戟,娇健威武,使人肃然止步。可惜这些文臣武将,龙凤仙鹤连同众多的整体牌坊多在“文化大革命”的岁月里粉身碎骨了。其中,构筑最宏伟、雕刻最精美的两座——百狮坊和百寿坊,在群众的奋力保护下才得以幸存下来,至今仍巍然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阅历着人间春色。一九七七年它们均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民政府于八O年和八三年相继拔款,对这两座牌坊重修补配,使其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全国各地前来观瞻的游客。
百狮坊俗称张家牌坊,位于张家牌坊街东端,清乾隆四十三年(公无一七七八年)为赠文林郎张蒲妻朱氏而建。该坊用青石仿木结构建造,通体雕刻,宽九米,高约十四米,四柱三间,五楼式,歇山顶。正间楼檐下六垛斗拱,次间上、下楼檐下各三垛斗栽。全坊上下间架有致,搭配均衡匀称。坊上石雕不论狮子、云龙、牡丹还是吻兽、象尊,无不注意刚健与柔和融会,动、静神态协调,使其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八根夹柱分八组精雕一百个石狮。大狮子巨头、卷毛、突目、隆鼻、阔口、利齿、巍然蹲踞,娇健威猛。每个大狮子身上攀附着五个小狮子,姿态各异,生动传神:有的相互嬉戏,有的挠痒自娱,有的被按在大狮子足下,缩头伸腿,奋力支撑,有的伏在大狮子腿上,或亲吻着大狮小腿,或抚弄着大狮项铃。其柔呢爱恋的神态,十分动人。狮座的前、左、右三面,浮雕圆形方形松狮图,狮子三两不一,蹦跳翻滚,争戏绣球。每根立柱所雕四条蛟龙在柔媚飘逸的祥云间卷舒出没,盘旋回舞。正间上下额极、次间额枋及正檐下“圣旨”匾的四周,均镂透雕“二龙戏珠”。石龙怒目奋爪,摇头弄尾,如腾似飞。正间中额枋上分三层镂空透雕“串枝牡丹”。那花中之王,在祥云掩映中花蕊半吐,枝叶扶疏,显示出雍荣华贵的气派。给人以五彩缤纷、香沁肺腑之感。画面的构思,雕刻的精巧,均达到鬼斧神工的高度。尽管它有着“富贵万年”的寓意,但人们赞叹的仍是它那精湛的艺术造诣。楼檐下兽斗花拱,如意板承托,脊檐角上雕配的吻兽、象尊、岔兽和狮、鱼、海马、跑兽皆造形优美,生动传神。吻尾外卷张口吞脊;象驮宝瓶,憨态可掬。正脊中间雕塑二龙朝天,共托一瓶类东西,象塔刹一样高耸其中。其它部位,如脊、枋心沿、雀替板、松狮图周围等,也均浮雕、平雕成夔龙、牡丹、菊花、团鹤、团寿、“卐”字等吉祥图案。或寓意“富贵团圆”,或寓意“举家长寿”。据说正间下坊板的孔鼻上还悬挂一石雕鸟笼,架上石鸟,神态活现。统观整座牌坊结构精巧,壮观恢宏,雕刻精细,剔透玲珑,繁而不乱,主次分明,堪称全国罕见的清代石雕艺术。
百寿坊俗称朱家牌坊,位于百狮坊西南约百米处,清乾隆三十年(公元一七六五年)为翰林院孔目赠儒林郎朱叙琪妾孔氏所建。以前后坊心边沿浮雕百个不同书体的“寿”字得名。该坊的规模、形制、结构和百狮坊相同,雕刻内容除狮、龙牡丹还有鹤、凤、梅花、菊花等。构筑精巧宏伟,雕刻精细生动,可与百狮坊媲美。且不说那娇健神俊的雄狮,绕柱回舞的蛟龙或饰满额枋的牡丹,单说那正间上额枋透雕的祥云飞鹤或饰满额枋的牡丹,次间上额枋浮雕的对翔鸾凤,就足以使人留连忘返,遐思不已。仙鹤自古是幸福长寿的象征,和变形的“卐”字云纹联在一起,寓意“福寿万年”。凤和龙一样,是人们神化的艺术形象,龙威武严肃,象征男性的坚毅刚强;凤艳丽优美,象征女性的美貌温柔。狮座左右两面浮雕的圆形、方形蟠螭、鹤凤图案,刀法简洁洗炼,造型古朴优美。狮座夹柱板上浮雕四幅花鸟画,如牡丹舞蝶、牡丹芙蓉梅花喜鹊、梅竹带、桃花春燕、山茶锦鸡、水仙、海棠、秋葵、玉兰等,构图新颖,雕刻精致,花卉争奇斗艳,虫羽生动逼真。牡丹舞蝶寓意“富贵无敌”,牡丹芙蓉寓意“富贵荣华”,梅花喜鹊寓意“喜上眉梢”,梅竹录带寓意“齐眉祝寿”。看来这些能工巧匠是善于以谐意和隐喻的手法表现某种吉庆含意的,这也是中国雕刻、刺绣、剪纸等工艺品的传统习惯。
旅游工具箱
&&-&&&&&& 打造国际旅游门户&&
商务合作,投资本站,请联系我们 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年级作文大全6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