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今夜有戏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写的是什么节日

1.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 (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臵在具有欢  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分) 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臵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1.试题分析:二诗均通过节日的典型景象描写来烘托氛围,借以表达抒发某种情感。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对写法,是对写法的经典之作。“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清代沈德潜评价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为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这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中写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射。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辽宁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名句名篇
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的窑部分。1.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2._____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3.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重庆市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与中国传统农业的刀耕火种方式相比,先进国家机器化的播种与收割无疑是更现代化的生产方式。B.《史记》中的甘罗和淳于髡等人,以各自的方式赢得了成功,凭借自己对现实矛盾的把握,表现出一种洞察世道人心的锐利。C.得知徐悲鸿去世的消息,她打开身边珍藏着的徐悲鸿早年的妙手丹青,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D.你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表演,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请相信,德高望重的评委们是不会有眼不识泰山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重庆市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信息化的今天,中秋民俗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是华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节日。B.昨天上午,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主城和开发区的大部分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雨雾,请注意防范。C.习近平不但读书多,而且对文学有很高的鉴赏力,譬如谈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时,他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深度,托尔斯泰有广度,他个人更喜欢托尔斯泰。D.急避险造成损害,是指行为人在遭到紧急危难的情况下,为避免或救护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损害,不得已而对某一较小的利益造成的损害。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重庆市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下面是某省2014年高考语文学科情况统计表。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题号I卷(选择题。包括语言基础、社科文、文言文)II卷(主观题。包括文言翻译、断句、古诗鉴赏、名句默写)作文全卷满分325860150理科得分率35.56%67.62%76.10%64.17%文科得分率31.87%65.72%73.93%61.78%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写出两条结论。(不能出现具体的数字)①(2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陕西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B.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C.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D.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陕西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鹧鸪天宋 向子諲①有怀京师②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注释】①向子諲生于两宋之间,前半生亲见北宋社会表面繁荣兴盛,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被贬还乡,居江西临江。向子諲的晚年词作,多抒写淡泊名利的闲适生活情趣,但也常常怀念北宋徽宗时代的繁盛。②北宋都城东京汴梁。1.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前七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京师上元节景象?抒发了什么感情?(5分)2.最后两句“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营造的?(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黑龙江哈尔滨第六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宋庆龄同志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兴亡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一生,尤其是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为社会主义造就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B.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结构和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C.我们生产的直流镝灯与国外的炭精灯相比,耗电量只有炭精灯的四分之一,而有效的照明度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它的重量只有炭精灯的五分之一。D.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名句名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来暗示人类的发展变化,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诗句
。(2)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
(3)《出师表》中诸葛亮概述自己在艰难时刻追随先帝,说明创业的艰难的诗句1.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 (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在具有欢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分) 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至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2分)【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应该从环境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角度分析作答,环境描写在诗歌中一般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表现情感的作用,所以答题时,可结合着关键诗句从以上几点作用的角度分析,二诗均通过节日的典型景象描写来烘托氛围,借以表达抒发某种情感。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的情感角度答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对写法,以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二问是文学常识题,可根据积累答出即可。“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8分)狮子林竹下偶咏(明)徐贲客来竹林下,时闻涧中琴。经房在幽竹,庭户皆春阴。孤吟遂忘返,烟景生逾深。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1分)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幽竹”、“琴声”、“经房”,营造了一种静谧、雅致的氛围。 B.诗中写溪涧、琴声,以声衬静,更加显现出竹林的幽静。C.诗人陶醉在如此美好的景致之中,不知不觉走到了烟雾缭绕的竹林深处,以致于迷途忘返。D.诗人即景抒情,表达了对清幽的环境、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3.诗人徐贲也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请你展开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出诗中的情景,使之具有画面感。(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云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赐谥曰忠侯。(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为人质厚少文
文:有文采B.汉乃勃然裹创而起
创:伤口C.而使人谢城中
谢:谢罪D.汉乃召诸将厉之曰
厉:勉励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B.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C.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D.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信任。并于建武二年,被封为广平侯。B.吴汉趁着胜利,进逼广都,违背皇帝不得与刘尚分兵的告诫,导致被谢丰等人围困,与敌人大战一天后,军队失败,逃入营垒。C.吴汉善于听取部下的正确意见,当将领们提出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时,吴汉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并着力鼓舞士气,最终打败敌军。D.他对家人要求严格,出征归来得知妻儿在家购买田宅后,责备了他们,并把这些田宅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5分)(2)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内蒙古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乃夜驰之沛公军A.久而久之 B.子欲何之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内蒙古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舌尖上的中国》是国产优秀纪录片的代表,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探究该片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5分)《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食材、主食、烹饪等7个主题,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东西南北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每一集都采用了新颖的剪辑方式破天荒地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域的变化进行了组合和嫁接;同时使用了最新技术设备,以“微距摄影”的方式让观众体验到许多食材的神秘转化过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共鸣。该片凝聚我们的文化认同,让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自去年播出后,该片已行销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欧美主流电视节目市场。探索结果: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上学期统一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B.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C.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D.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与浩初上人①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注释】①浩初上人:即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②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因党争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两诗都写到“望”,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德裕“望”的是京城,思念都很深切。B. 两诗都写到“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C. 柳宗元虽有友人陪伴,但身世之悲、思乡之愁没有丝毫地减弱,反而抒发得更强烈。D. 李德裕凭楼远眺,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于是触景生情,悲从中来。2.柳诗的“割”字和李诗的“绕”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它们好在哪里?(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北京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但某一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也并非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见其原貌。
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建立国度之多,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唐朝比以前任何朝代又增加了新的审美因素和色彩,唐代审美趣味由前期的重再现、客观,重神形转移到后期的重表现主观、意韵、阴柔之美,体现了魏晋六朝审美意识的沉淀。唐代前期转向后期的历史过程中,人们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原来那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激情,渐渐被老成持重,忧患重重的顾虑所取代,先前那种能动的对外在世界的探索与感受渐渐地转变为被动的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使审美中那种大刀阔斧,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朦胧的阴柔之韵”,(引自《六朝美学》)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和举国上下兴颂佛法这一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宋朝时,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而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重装饰。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于专制,趋向于崇尚繁丽华美,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东渐,留学生脱长袍马褂,换西装革履,也都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变化有密切联系。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各朝各时期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了解这一点对我们进行现代服装设计也是大为有益的,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A.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可从服饰的演变中体现出来。B.各朝各代的任一时期的服饰风格,都能透露出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C.明代因为服饰华丽异常,重装饰,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D.宋朝服饰设计取纯朴淡雅之美,是受到了当时程朱理学这一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E.封建社会末期,留学生学习西洋文化,崇洋媚外,因而脱长袍马褂,换西装革履。2.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或推断合理的一项是(3分)A.“惯束罗裙半露胸”,唐朝女子衣装开放程度令现代人也望尘莫及,这显示出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之高,女权得到充分尊重。B.唐代安乐公主的百鸟裙堪称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它引领的时尚潮流致使奇禽异兽绝迹,造成一场生物界的巨大灾难。C.从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可以看出服装对中国古人审美意识的影响,比如六朝“清瘦”的服装特征影响了当时的清谈风尚。D.服装设计师们只要能够抓住时尚的脉搏,跟随时代的潮流,就一定能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3.唐代前期向后期转化的历史过程中,人们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审美倾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吉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野马也,尘埃也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虽然,犹有未树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答案带解析】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 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 
1.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
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臵在具有欢 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分) 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臵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
考点分析: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诗文默写:①根据课文填空;②默写诗文名句;③读图默写诗文名句;④根据提示填写诗文名句。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麾:甩出,扔掉
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致:招致,使……来
C.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造:前往,到
D.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耻:耻辱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陶渊明“率真”的一组是(
)(3分) ①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②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③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④征著作郎,不就 ⑤渊明若先醉,便语客: “我醉欲眠,卿可去。” ⑥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4.翻译下列句子(7分)(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2分)(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分)(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分) 
依次赶往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精炼、含蓄、微妙,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至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其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___________。古诗词所构建的美学理念,____________,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______________。诗词,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①也随之深入人心②都是绝无仅有的③真如群星璀璨,森罗万象,美不胜收④《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代诗词⑤成为其支柱、灵魂A.⑤②③①④B.⑤③②④①C.④①⑤③②D.④③②①⑤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章回体小说,成书于明末清初,该书是由施耐庵整理编著的。B.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是那些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道理的。D.陶渊明,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我国第一位出色的田园诗人。 
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
A.遂见用于小邑
B.既自以心为形役
C.奚惆怅而独悲
D.而莫之夭阏者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乐琴书以消优
B.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觉今是而昨非/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彼且恶乎待哉/彼且奚适也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乡千里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