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天猫分期付款买手机机,大家给我介绍介绍呗,我要类似于直角的那种,比如说vivo类型的,价位2000多就行

查看: 3030|回复: 1
摄影师眼中的HIFI 全面详评以及搭配建议
& && & vivo一直以HIFI&SMART为主打,其中的HIFI主要指的就是手机的音质,而HIFI的基础是大量专业芯片的使用以及优秀的调音,专业级别的芯片是HIFI的基础,这个和巧妇无米之炊一个道理,单靠音效来宣传音质的手机厂商不在少数,但是真正使用专业级芯片的vivo算是领跑者,从从vivo X1的CS8422+CS4398到X1S的CS4353+CS4398,从vivo x3的ESS Sabre ES9018MK2到xplay的CS8422+CS4398+OPA2604,无疑都是在专业HIFI播放器里才会出现的音频芯片,而一颗ES9018芯片的成本就在300元左右,而手机里做到这些的基本没有,也就是SONY手机里的Walkman音效算是专业做手机音质的,不过也是靠各种调音软件来完成的,而更多的手机则是集成芯片,音频独立的芯片在手机里是凤毛麟角。
& && &究竟vivo xplay3s的音质高度会达到何种水准?相信这才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本文通过xplay3s与其他品牌的旗舰手机相比,告诉大家一个答案,同时通过vivo xplay3s的一些搭配,给大家指明一些个人较为推荐的耳塞搭配方案。本文主要通过HIFI部分介绍下xplay3s,至于智能方面,大家已经写了很多很多,而且官方宣传视频介绍的非常清晰了,所以智能部分就简单介绍下了。
_034.jpg (38.98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_000.jpg (65.7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评测目录:第一篇:高清大图展示xplay 3S做工第二篇:xplay3S与xplay、x3的外观屏幕对比篇第三部分:HIFI篇 xplay3s音质深入体验
一、为什么音质评价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测试系统?
二、耳机专业术语简介以及发烧启蒙文章推荐
三、vivo手机的配塞的变化过程---MMEX71iE---XE600---XE800
四、vivo xplay 3S与iphone5S& 3的声音对比:
五、vivo xplay 3S与不同价位耳塞&耳机的搭配推荐:
VSD1300----800
AKG K671000---3000
天龙D6005000以上定制ES5
D7100第四篇:smart篇 xplay3s智能体验
一.Funtouch OS系统智能体感篇
二、指纹识别功能
三、影音部分
四、跑分续航拍照总述:附录:引用两篇不错的HIFI科普贴。
第一篇:高清大图展示xplay 3S做工
Xplay3S依然延续了xplay、x3的包装风格,采用的是简约的白色包装盒,而包装正面有类似指纹的纹路,类似于AJ系列的篮球鞋。
_032.jpg (35.98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_031.jpg (44.08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_030.jpg (40.64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_029.jpg (31.6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xplay3s的配件包括XE800耳塞、充电器、数据线、透明的保护外壳、SIM卡插针等。而配件似乎也有意为之,全部采用了白色,与包装、主机的颜色统一一致。
_028.jpg (40.92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_027.jpg (41.1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迅雷和xplay3s合作的VIP卡,可以免费观看一年的迅雷在线影视,对于控,非常有用了。
_026.jpg (39.57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_025.jpg (53.22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_024.jpg (55.02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_023.jpg (69.43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Xplay3S的正面与Xplay完全一样,无论是三大功能键的布置还是面板都非常一致,xplay3s的左右边框采用了窄边设计,给人更清爽干净的感觉。而对比的话Xplay的则厚了一些,在屏幕大小上Xplay3S的屏幕面积更大一些,但是并不十分的明显。
_022.jpg (71.53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Xplay3S与x1s的尺寸对比
_021.jpg (58.95 KB, 下载次数: 3)
22:32 上传
_020.jpg (32.46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_019.jpg (54.31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顶部正中央的3.5mm耳机孔,可以适用于绝大部分市售的耳机。
_018.jpg (53.04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_017.jpg (56.8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_016.jpg (59.72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_015.jpg (61.04 KB, 下载次数: 3)
22:32 上传
在机身背面,Xplay3S具备指纹识别功能,Xplay3S的指纹识器位于摄像头下方,这种设计在手机里并不多见,与iPhone 5s的设计有些类似,但是Xplay3S更像笔记本上的指纹识别器。
_014.jpg (85.82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Xplay3S以影音系统作为主打,外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手机的上下部分配备有双声道扬声器,实测音质表现颇为出色。
_013.jpg (75.66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_012.jpg (64.52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_011.jpg (69.07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Xplay3S采用的是目前最常见的Micro SIM小卡,随身附送的插针可以将卡槽取出,与x3 xplay x1一样,Xplay3S也没有TF卡扩展槽,但32GB机身容量比还是够用的。
_010.jpg (72.48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机身侧面的电源、音量键三键布局,手感很出色。
_009.jpg (65.38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xplay3s的配塞绝对是一个亮点。XE800外形类似于豌豆,来自于威克,据说XE800是在高端耳塞GR07的基础上改进而成,GR07可是售价千元级的耳塞,其声音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多烧友的肯定。
_008.jpg (71.02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_007.jpg (49.48 KB, 下载次数: 1)
22:32 上传
_006.jpg (48.22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_005.jpg (75.18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_004.jpg (88.37 KB, 下载次数: 9)
22:32 上传
_003.jpg (66.1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_002.jpg (78.97 KB, 下载次数: 9)
22:32 上传
_001.jpg (39.27 KB, 下载次数: 9)
22:32 上传
第二篇:xplay3S与xplay、x3的外观屏幕对比篇
从左到右依次为xplay3s、xplay、x3
_012.jpg (31.24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_014.jpg (30.39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在外观上,Xplay3S与Xplay的正面看起来是几乎一样的,只是Xplay3S的屏幕稍稍大一些,左右边框也略窄一点。其他部分完全一致。
_010.jpg (37.29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Xplay3S与Xplay的背部是最为不同的,Xplay背壳采用了三段式,而Xplay3S则是一体的。而摄像头位置也是完全不同的,最重要的是Xplay3S加入了指纹识别器,Xplay3S的外放扬声器的面积要比xplay大很多,Xplay3S外放音质也要超越前作xplay一些。Xplay3S比Xplay大了一小圈,厚度也要轻薄一些。做工方面Xplay3S要比xplay出色很多,Xplay3S的边框是金属的,而xplay则是仿金属的。
Xplay3S比Xplay屏幕显示效果之间的对比:
  Xplay3S最大的卖点就是全球首款采用了2K屏幕的手机,其分辨率高达的超高清屏幕,而目前看来2K屏幕会是以后高端旗舰手机的标准配置,虽然其他品牌手机都会使用2K屏幕,但还都处于宣传炒作阶段,真正上市的Xplay3S无疑是第一部开卖的2K屏幕手机。实际上,2K屏幕的精细度达到了490ppi的像素密度也超过了人眼的识别极限,从实用角度看2K屏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但是随着旗舰手机的步入,2K的优势会被开发出来的。
_008.jpg (65.07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_007.jpg (36.28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_006.jpg (56.27 KB, 下载次数: 9)
22:32 上传
_000.jpg (65.39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从实拍对比来说,Xplay3S与Xplay的差别在于屏幕的冷暖,Xplay的颜色相对暖、偏黄一些,而Xplay3S的则要更清爽。
_009.jpg (31.99 KB, 下载次数: 9)
22:32 上传
_005.jpg (37.64 KB, 下载次数: 3)
22:32 上传
_004.jpg (33.43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_003.jpg (37.27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_002.jpg (34.75 KB, 下载次数: 3)
22:32 上传
_001.jpg (28.34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在纯色测试的时候,Xplay3S还原更加准确,表现更见出色,而Xplay显示纯色的时候存在比较明显的泛白,而Xplay3S相比之下则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第三部分:HIFI篇 xplay3s音质深入体验
& && &提到HIFI这个词,很多人会想到一些昂贵的器材,比如20万元的森海塞尔大奥耳机系统,比如制造商Transmission Audio出品的ULTIMATE音箱售价高达1200万,当然这些都是HI-END顶级产品了,而大多数人接触的HIFI产品大部分是较为合理的,当然是相对来说,很多人对于HIFI的认识大概是从00年左右的磁带机、便携CD播放器开始的,当时基本就是日货的天下,比如爱华、松下、索尼、建伍、JVC这些品牌,现如今还有很多经典型号,比如SONY的末代机皇NE-20,而步入MP3时代后,数字音源渐渐成为了随身播放器的主流,从艾利和的太空船,索尼的香水瓶、鱼雷、D50等产品的大红大紫,到后来美播、建伍的落寞,mp3也经历了一代代产品的更迭,现如今顶级mp3出现了国产的影子,因为其体积巨大,价格高昂,被称为‘国砖’,代表的有HIFIMAN 901、801、七彩虹C4等产品,而艾利和、索尼也在沉寂多年以后,发布了万元级播放器AK240,索尼也发布了D50的后续版本,SONY D100和ZX1,现如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下文就通过搭配以及对比给大家对xplay3s一个清晰的认识。
_022.jpg (52.06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一、为什么音质评价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测试系统?
& && &很多人评价音质从频响曲线以及信噪比、失真曲线上找突破口,用测试的数据评价产品,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很多音频专业网站证实了即使两款耳机的频响曲线一致,但是声音也是千差万别,这就是为什么专业音频论坛里会以每个人的听感为主的原因了,也应证了一句话:耳朵收货。所以本文以听感分享为主,当然个人听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我做的就是把自己听到的做到最客观的呈现给大家。
二、耳机专业术语简介以及发烧启蒙文章推荐
& &&&很多朋友看不懂耳机评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术语不懂,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本部分除了个人对于三频的简介外,还推荐了一些高手的入门科普之类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高中低频介绍
高频:是指四五千赫兹以上的声音,通常小提琴、三角铁、短笛还有各种乐器的泛音都是高频声音;
中频:主要指的是所有的人声,实际上人声的频宽相对于人耳可听的范围来说是很窄的,都集中在中频。
通常我们所说的人声按男女划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但是在耳机里这些都是中频的区域。
低频:架子鼓、管风琴、大鼓、钢琴低音这些;三、vivo手机的配塞的变化过程---MMEX71iE---XE600---XE800
_020.jpg (48.89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vivo X1 X1S---MMEX71iE
_018.jpg (29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 &从vivo X1 X1S,vivo就开始对音频周围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耳塞下了大力气,使用了四大耳机厂商之一的拜亚动力DTX71iE耳塞,这个耳塞其实是一款重解析的塞子,就是所有乐器的声音都会还原出来,和普通塞子的区别也许你会有这样的感觉,拜亚动力MMEX71iE耳塞相比你以前买到的几十元的耳塞会听到很多你以前没听到过的声音,这个型号也是拜亚动力特意为X1 X1S定制的耳塞,命名为MMEX71iE,拜亚动力为vivo X1设计的耳塞除了LOGO不同外,外观基本没多大改变,话说拜亚动力的低端耳塞一直由声美做代工,而声美最著名的型号莫过于E10了。
vivo X3 XPLAY---XE600
_019.jpg (29.8 KB, 下载次数: 1)
22:32 上传
& && & 随着vivo X3 XPLAY的问世,vivo也将配塞做了升级,由原来的拜亚动力DTX71iE耳塞变为了XE600,关于XE600的来历,其实是国内著名耳机厂商威索尼克设计的,威索尼克这个厂商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其品牌的GR07是旗舰型号,无论在国内在国外都有很好的口碑和销量。
& && & XE600与MMX71IE的对比:在易推程度上面,XE600要比MMX71I难推一些,想要达到相同的响度,手机需要多增加一到两个音量级。在声音上,XE600与MMX71IE都是偏向上半身的风格,也就是注重中高频,忽视低频,XE600更偏高频,XE600与MMX71IE的共同点都是低频偏少,而MMX71IE的低频相比XE600更少一些,而这种特点也造成MMX71IE声音单薄,气势感不足。在声音的密度上,XE600要好于MMX71IE,而在细节的展现上XE600稍有优势,整体而言,XE600比MMX71IE好一些,但不是跨越级别的提升,而是在与XPLAY做迎合,XPLAY的高频相比X1暗一些,所以XE600高频特意做了亮度的提升。XPLAY细节表现不如X1那么突出,所以XE600细节更突出些。总之,XE600是与XPLAY迎合的塞子,而不是随意选择了事的。外形上,XE600比MMX71IE更美一些,给人更高端大气上档次,XE600采用在插头是直插方式,MMX71IE采用的是直角弯插。
vivo xplay 3S---XE800
_017.jpg (29.8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 && &&&关于XE800的来历,正如上文所说,也是来自于国内著名耳机厂商威索尼克,而且最主要的是原型耳塞就是威索尼克的旗舰型号GR07,这个塞子在耳塞圈子获得了很大的认可,曾经也是国内厂商的代表作,其声音的水准是属于顶级的,而XE800据说采用的振膜和GR07一样,只是外表不同,想一想,这种千元级别的塞子搭配vivo xplay 3S一定会发挥出全部实力,口说无凭,还是测试下在下结论吧。
& && &XE800的外形很像豌豆,而且造型很圆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不错。经过试听对比MMEX71iE、XE600,XE800主要的提升在于声音的硬素质,比如声音的层次感,不同乐器分布在不同的方位,没有互相遮挡的现象,比如声音的厚度以及声音的解析力方面,总之这个塞子要比MMEX71iE、XE600高出一截,但是相比GR07还是有所保留,也可能是威索尼克不想把全部最好的声音都交给vivo吧。
四、vivo xplay 3S与iphone5S&NOTE 3的声音对比:
vivo xplay 3S VS&&iphone5s& && &&&iphone5s作为苹果的旗舰手机,也是当今最热门机型之一,很多人疯狂到卖肾去得到一部肾5。本部分就来一下挑战,看看谁的实力更强。为了公平起见,vivo xplay 3S、iphone5s都采用同一个音乐文件,试听了蔡琴的渡口,耳塞统一选用ER4S。
& && && &二者在推力上,vivo xplay 3S要强于iphone5s,vivo xplay 3S所需的音量调节比iphone5s少就能达到一样的响度,而且声音更加饱满。声音上,vivo xplay 3S的声音素质更好,能听到更多的声音细节,而且声音的延伸与音乐背景都很干净。而iphone5S的背景就有些毛躁了,而且最大的问题是低频发虚,人声没有vivo xplay 3S干净,高频的亮度与泛音的丰富性上iphone5S还是比不过vivo xplay 3S,从各方面的比较来看,vivo xplay 3S要完胜iphone5S。
vivo xplay 3S&&VS&&NOTE 3
& &&&& && & NOTE 3现在是的高端型号了,只在最近上市的S5之下,NOTE 3与vivo xplay 3S 都属于大屏幕手机,而在音质上的表现,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二者相比,vivo xplay 3S注重声音素质与听感,而NOTE 3则是靠着音效在展现听感。在低频上NOTE 3量感更多,但是声音浑浊,导致很多细节的声音被低频淹没了,而vivo xplay 3S低频量感对比则小一些、层次感与声音细节更好一些。在人声上vivo xplay 3S要干净、温润很多,而NOTE 3人声发虚且染色很偏重,虽然人声的面积很大但不够真实,vivo xplay 3S人声面积要小些、线条感清晰很多。在高频上,vivo xplay 3S干净、通透,而NOTE 3的高频发暗,小提琴演奏给人很闷的感觉。
五、vivo xplay 3S与不同价位耳塞&耳机的搭配推荐:
& && &AKG来自于音乐之都奥地利,作为四大耳机厂商之一,其入门级耳塞AKG K314P可以作为XE800的互补塞,因为XE800是入耳式耳塞,很多人会不习惯它的佩戴,而平头塞AKG K314P则对耳朵的压迫感很少,而且风格也是不同的,AKG K314P属于清新淡雅的风格,低频不会像XE800那么猛烈,但是会给人更开阔的声场,而AKG K314P的中高频搭配xplay 3S声音更加迷人飘逸。但是AKG K314P搭配xplay 3S对于厚度、气势的表现都不够出色。这时XE800就可以进行互补了。
_026.jpg (37.8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 && & 虽然XE800与VSD1都来自威索尼克,但是XE800的零售价要贵很多,如果弄对弄坏,购入VSD1在合适不过了,VSD1是一款非常全面的入门级别耳塞。对于不同的音乐类型都很适合,说白了就是杂食,意味着较为均衡,三频没有明显的不足,低频也不会过于突出影响中高频,VSD1搭配xplay 3S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_025.jpg (32.94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300----800
&&来自另一家国内HIFI厂商,也就是现在世界上最好音质mp3的生产厂商HIFIMAN了,这家厂商实力很雄厚,连国际上的SONY、艾利和都要避让三分,RE400有着纯动圈的声音特性,声音浑然一体,三频的衔接然浑然天成,声音属于暖声系,缺点是解析力有些不足,RE400搭配xplay 3S对于解析力的提升是很明显的,整体声音依然维持着暖声,人声甜美、温润,高频自然、圆润,虽然第一印象不会深深吸引你,但是仔细品味会爱上这种丝滑般的感觉。这个组合声音不够刺激,对于静静欣赏音乐一个好的选择。
_028.jpg (34.65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 && &定位于DJ&说唱乐,对于喜欢用xplay 3S听DJ&说唱乐的人来说,是一个的搭配。AKG K67对于一些节奏明快的歌曲,会展现出澎湃动感的低频,会瞬间让听者有种HIGH的感觉有种跟随音乐一起摇摆的冲动。
& && &AKG K67低频量感很足,这就需要很强的驱动力与控制力,如果不达标的话,声音就会被低频淹没,搭配xplay 3S无论低频的下潜、层次、弹性都控制的很不错,也证明了xplay 3S的驱动力与控制力完全能镇得住K67。这个低频在中高频上,没有低频展现的那么劲爆,中高频则显得中规中矩,人声偏向于直白风格,声音的亮度与细节都属于耐听不刺激类型,高频平淡饱满不发虚,不会将弦乐表现的过于亮丽而声音却很单薄。而在解析能力上更注重主体声音的展现,对于细节声音的展现不够丰富充沛、凌厉。
_029.jpg (40.26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1000---3000
& && &来自于美国音特美公司,自从9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ER4B也成为了最经典的耳塞,ER4B是ER4系列最为刺激的塞子,搭配非常重要,搭配不好就会刺耳无比。同时ER4B需要足够推力和控制力才能发挥实力,很多人都会选择上耳放解决声音干瘪、声场内缩、乐器的分离度不足的问题,ER4B。
& &&&xplay 3S对于ER4B中高频的改善十分明显,高频较为柔和,不会使得ER4B在表现小提琴演奏的时候发出刺耳的金属声。在人声部分,xplay 3S也将ER4B的齿音控制的不错,没有出现齿音过多导致无法长时间听歌的现象。对于低频来讲,xplay 3S对于ER4B的量感上有所增加,但是凝聚性上还是差一些。xplay 3S对于声场的改善不大,乐器的定位较为混乱,尤其在大编制上,声场成平面化,纵深和高度不够。而在声音的丰润度上,xplay 3S有所加强,但是凝聚性还是差一些。
_027.jpg (34.19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 && & 是来自日本的HIFI品牌,在日本属于老牌厂商了,其前身为哥伦比亚音频,对于天龙来说最著名的产品是功放了,而耳机上,天龙的D7000知名度与实力令人印象深刻。天龙D600属于声音很浓厚,整体偏暗的风格,而xplay 3S搭配D600对于通透感改善明显,声音不在发闷。xplay 3S搭配D600低频量感充足且冲击力十足,在鼓声、大提琴等乐器的表现上,都突出厚重的感觉,但是另一个问题是声音的细节有些还原的不够清晰,且层次感也不出色,但在大编制的气势上,xplay 3S搭配D600组合是还是不错的,低频很扎实,声音很有气势。在人声方面,原本暖厚风格的D600在xplay 3S搭配下却进一步加强了走向,声音十分醇厚,如赵鹏的声音感觉厚度以及达到了极致,而小清新的声音则显得过于沉重,清爽感在这个组合很难寻找到,对于大叔的声音倒是很有沧桑感,对于萝莉音是相当的排斥。高频方面,声音的质感很出色。而在细节、声场上,要比耳塞组合强很多,大耳机就是不一样啊。
_034.jpg (33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 && &定制耳塞是歌手最为常见的表演工具,大型歌唱比赛,比如我是歌手这一类节目,对于关注耳塞的人来说,从耳塞里就会仔细留意到不同歌手个性化的一面,定制耳塞是根据个人耳朵形状设计的,可以说是私人订制,我的定制只有我能佩戴,因为我的耳朵和你的耳朵的尺寸不同,而定制耳塞的价格也是很贵的。
& &&&xplay 3S搭配ES5组合低频量感适中,回弹速度适中,层次感以及低频细节非常出色的。人声稍稍靠前,而人声很干净,对于通透的声音表现的不错,而且齿音基本找不到,高频声音亮度适中,高频的延展与细节展现都很不错。整体搭配还是很厚重的,尤其在人声部分,在整体素质和听感的比例上,听感更占很大的比例。这个组合对于流行、爵士等类型变现的还是很不错的。
_023.jpg (35.41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 && & 同样来自于日本老牌HIFI品牌--天龙,作为曾经旗舰D7000的升级版,D7100在外观做了很大的改变,抛弃了D7000的木碗式设计,在价格方面,马兰士代理定价为9000元,而D7100的阻抗并不是很大,所以直推也是一种选择。在声音的整体上,xplay 3S搭配D7100组合偏向中性系、素质听感平衡系,拥有着丰富的细节与清晰的分离感,对于声音的细节处理的十分出色,丰富的同时又做了柔化,所以不会刺耳,xplay 3S搭配D7100组合中高频尽量柔化,对于舒缓柔和的音乐十分有感。在声场上,对于大编制、newage都表现的不错,大编制的动态与分离度优秀,有很强的空间感,声音很开阔。三频来讲,低频速度感很强,中高频偏柔,且线条感清晰,而且声音饱满。xplay 3S搭配D7100组合高频华美、柔和,这个组合的声音真的很顶级,就是价格有些太贵。
_031.jpg (37.87 KB, 下载次数: 2)
22:32 上传
第四篇:smart篇 xplay3s智能体验
& &&&&&一.Funtouch OS系统智能体感篇
Xplay3S采用的是Funtouch OS系统,Funtouch OS是基于4.3定制的操作系统,采用扁平化的设计使得其特色是界面变得更加精美,使用也更加人性化。Funtouch OS系统的下拉界面是通知界面,显示未接、短信、应用通知等信息提醒,这些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需要进行“屏蔽提醒”设置,将不想收到提醒的程序添加进去,这些程序的提醒就不会显示在通知栏中了。
_029.jpg (26.15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_028.jpg (26.1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TimeLine时间轴桌面
& &&&时间轴是以时间为轴记录你一天的使用手机的情况,将你一天所进行的操作都会以时间轴的形式显示出来,比如早晨8点用浏览器上网看了会,9点用相机拍照,10点玩游戏,这些你打开的应用程序都以时间轴的形式记录下来。而且使用也非常简单,只要用两根手指在屏幕从下方往上滑动就可以调出Timeline桌面。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常用的电话、短信以及常用的应用程序可以轻松调出来的,使用起来很快捷方便。
_026.jpg (26.54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个性化壁纸
  xplay3s提供了非常多的场景桌面、锁屏壁纸、桌面壁纸、动态壁纸、解锁样式、字体等在线资源免费下载。供不同喜好的人下载使用,可以看出xplay3s的资源服务还是非常到位的。
_023.jpg (37.01 KB, 下载次数: 3)
22:32 上传
_022.jpg (34.86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而且不同桌面主题的不同元素可以互相混搭,可以说玩法很多。
_001.jpg (27.07 KB, 下载次数: 12)
22:32 上传
通知与快捷设置分开设计
通知栏的打开方式是从屏幕顶端向下滑动,和很多其他安卓手机一致,但是不同的的,这里提供的是提醒类的消息,而手机设置类的按钮并不在此处,从屏幕底端向上滑动,才可以打开快捷设置栏。这种将通知与快捷设置分开的设计,算是Funtouch OS系统的一个创新。打开手机的设置区域可以看出Xplay3S的系统是基于Android4.3深度定制的。
_000.jpg (20.02 KB, 下载次数: 9)
22:32 上传
_025.jpg (20.46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 &   系统设置页面包括了众多的设置选项
_024.jpg (18.37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xplay3S同样保有了xplay手机的单手操作设计的小窗口,对于单手操作非常适合。
_004.jpg (33.88 KB, 下载次数: 3)
22:32 上传
_003.jpg (29.7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二、指纹识别功能
 Xplay3S的一大亮点是具备指纹识别功能,这个功能对于手机的安全性能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指纹识别主要用于开屏解锁、访客模式与隐私加密。在启用指纹识别前,需要在安全设置中录入自己的手纹。
_021.jpg (16.62 KB, 下载次数: 2)
22:32 上传
_020.jpg (20.97 KB, 下载次数: 3)
22:32 上传
  指纹识别录入界面
_019.jpg (17.97 KB, 下载次数: 3)
22:32 上传
_018.jpg (19.88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三、影音部分
    Xplay3S重中之重就是影音部分,Xplay3S音乐播放器的播放界面设计出色,简单清晰,同时还具备在线音乐功能,可以方便网上听歌和高品质音乐的下载。
_009.jpg (34.54 KB, 下载次数: 3)
22:32 上传
_006.jpg (22.14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对于要求苛刻的音乐发烧友来说,xplay3s是非常值得推荐的,里面的在线音乐部分是和百度音乐合作的,里面有大量无损音乐专区,既可以直接在线欣赏也可以将无损音乐下载到本地。
_007.jpg (22.72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_005.jpg (23.64 KB, 下载次数: 0)
22:32 上传
& &Xplay3s的播放器的界面很简洁,给人十分美观、清新的感觉,同样在功能上也很专业,Hi-Fi模式和SRS、BBE音效全部都具有。而Hi-Fi模式和SRS与BBE两种音效彻底分开,不会让人误以为Hi-Fi模式是一种音效。其实Hi-Fi模式是一种硬件加调音的产物,而后者只是软件优化的产物罢了。
_010.jpg (25.66 KB, 下载次数: 6)
22:32 上传
 &&高清影院
除了专业的音乐播放外,视频播放是Xplay3S另一大亮点,6寸2K超高清屏幕、Hi-Fi模式、DTS环绕效果以及双声道立体声外放这些都促使xplay3s的视频播放能力在手机里是顶尖水准,而在在线视频资源vivo也下了大力气,通过与迅雷合作,用户可以第一时间观看最新的电影,专为Xplay3S打造的DTS Headphone:X专区,里面拥有大量DTS环绕音效的视频资源,给人置身其中的感觉。
_012.jpg (27.42 KB, 下载次数: 9)
22:32 上传
_013.jpg (46.06 KB, 下载次数: 3)
22:32 上传
& &在播放器上,Xplay3S的视频播放器拥有常见的手势操作功能,声音上更是可以开启DTS环绕音效,以及打开Hi-Fi模式使用硬件解码音频。
_017.jpg (54.58 KB, 下载次数: 3)
22:32 上传
_015.jpg (49.81 KB, 下载次数: 11)
22:32 上传
四、跑分续航游戏拍照总述:
& && &硬件配置:Xplay3S的配置属于目前的旗舰顶配,该机装备的屏幕是一块6.0英寸的超大IPS触控屏幕,屏幕分辨率高达像素,屏幕ppi为490。硬件方面,vivo Xplay3S装备了高通骁龙800系列四核处理器(型号为MSM 8974 AB),最高主频为2.3GHz,集成550MHz主频的Adreno 330 GPU,RAM内存为3GB,并配备有32GB存储空间。这一系列的参数都预示着xplay3s的硬件之强大,3GB的运存不用太担心Xplay3S内存占用问题。
& & 跑分:Xplay3S安兔兔综合得分为3分,这个分数也名列前茅了。
& &&&游戏:测试了几款大型3D游戏,默认画面品质最高,但是游戏的流畅性依然表现很好,而且没有感觉到太明显的发热,发热控制做的还是不错的。
  电池续航:由于使用了如此高的配置加上2K屏幕,所以Xplay3S的电池使用有些受影响,不如Xplay,待机耗电相对多一些,基本是一天一冲的状态。
  最后:
  vivo Xplay3S在Funtouch OS系统上给了我惊喜,以为国产手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更多的是拼硬件,而此次的Xplay3S无论是深度定制的Funtouch OS系统还是硬件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虽然价格相对于以往的国产手机要更贵一些,但是它的配置在这个价位是超值的。特别是在影音方面,Xplay3S采用了ES9018+OPA2604的配置,使其音质以及甩开手机阵容,而与迅雷的合作,使得更多电影爱好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高品质的影音。当然其也有一些缺点,但瑕不掩瑜,xplay3对于喜爱影音的朋友是一款必不可少的产品。附录:为了方便大家对HIFI有更深刻的理解,特意引用了两篇不错的科普贴。
音响二十要——音响的理性思维&&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写「音响二十要」了。第一次在「音响论坛」第40期,隔了不久又写了一次算是补述的材料。这次为了第七届音响大展我们自己编的手册,我又写了一次。前后三次写「音响二十要」,时间隔了五年多。五年后检视我所写过的二篇「音响二十要」,几乎已经没有多少补充或更改的必要。不过,为了让读者们不必分篇去找,并且也藉此机会重新整理「音响二十要」的思绪,我还是决定再写一次。或者说再编一次:将前后二次的「音响二十要」融合起来。所以,如果有论坛的老读者发现这篇「音响二十要」几乎都是旧材料,请不必生气,它本来就已经无可更改。至于新读者,我诚挚的希望这篇「音响二十要」能够在您的心里建构出一套听音响的中心思想。
为什么要写「音响二十要」
&&自台湾有人开始写音响器材的评论以来,有关音响器材表现的各种名词、形容词就一直处于不够精确的情况下;而且,许多名词或形容词也一直被评论员或读者们误解、误用,以致于产生许多不应该有的迷惑与矛盾。究其原因,中国人「差不多先生」的个性脱离不了责任,国内国外土洋杂用的名词也是原因之一;最后,评论人员本身及读者未能对器材评论中所用的名词、形容词深思也是帮凶。因此,许多评论甚至可说是玩弄文字游戏,灌水填充版面之劣作。说得直接一点,许多评论文章距离应该有的精确、紮实境界还有一段距离。多年以前,我因深受上述事项所苦,曾经写了一篇「音响十要」的短文,当时只是简单说明我评论器材的方向。事隔多年,我发现「音响十要」早已经无法满足「精确」的要求,而且包括我自己在内,许多评论文章仍然会因偷懒而写得不够周全。因此脑中就蕴酿着要重新为如何写、看器材评论文章下个较详细的分项。让我自己、「音响论坛」的评论员、以及读者们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引。唯有这样,文字的传达才能达到最低失真;也唯有如此,器材评论的文章才能更紮实、精链,且言之有物。或许,我的思考尚不够周全,以下的二十分项可能仍有疏漏或值得再论之处。不过,多年以来「音响二十要」已经成为台湾音响界普遍接受的主流思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希望新读者在仔细阅读过这篇文章之后,能够精确的培养出自己品评音响器材的基本能力。这样,也就不会被许多不精确、玩弄文字、模棱二可的评论所迷惑。
  音响第一要:音质
  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许多人都把它与「音色」混淆了。什么叫作声音的品质?当您在说一双鞋子品质好的时候。您指的一定是合脚、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时不时髦。同样的,当您在说一件音响器材音质好、坏的时候,您也不是在说它的层次如何、定位如可,而是专指这件器材「耐不耐听」!就好像耐不耐穿、合不合脚一样。一件音质很好的器材,它表现在外的就是舒服、耐听。您不必去探讨它听起来舒服、耐听的原因,那是专家们的事,您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判断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强,但是不耐久听,那可能就是音质的问题。一件好的音响器材,其音质就应该像一副好嗓子,让人百听不腻。或许我这么说您还是认为很抽象。其实不然,我可以再举实列来说明。当您提到布料时,您会说:这块料子的质很好。当您在吃牛排时,您会说:这块牛排的肉质很好。当您在称赞一个小孩时,会说:这个孩子的资质很好。所以,当您在听一件音响器材或一件乐器时,您也会说:它的音质很美。从以上这些例子,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质」就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音质高贵、很好、很美就代表着这件器材的本性很好,它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我可以说音质是音响器材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我将它摆在第一要。
  音响第二要: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颜色。在里,音质(TONE QUALITY)与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一看便知其所指不是同一件事。但是在中文里,音质与音色经常被混用、误用。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把小提琴音色真冷、这把小提琴音色真暖等的说法,这就是指小提琴的音色而言。声音就像光线一样,是有颜色的,不过它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以耳朵听到的。通常,音色愈暖声音愈软;音色愈冷声音愈硬。太软或太硬当然都不是很好。有时,音色也可以用「高贵」、「美」等字眼来形容,基本上它也是天性之一。不过,就像布料一般,布质是指它的材料,布色却是指它的颜色,这其间还是有明显的界线。在音响器材评论里,音色就如同颜色一般,是指它特有的颜色。有些器材的音色偏黄、有些偏白、有些偏冷、甚至您可说它是带点忧懋的蓝。总之,音响器材就如乐器一般,几乎脱离不了愈贵音色愈美的事实。一把二百万美金的小提琴其音色可能美得有着金黄色的光泽;而一把五千台币的小提琴其音色有可能像褪了色的画。虽然每个人观点各异,但是,「美」仍然有着一个大家承认的「共识」,您不能说一个朝天鼻者是「美的化身」;同样的您不能说一件冷蓝音色的器材是美。这就是我们对音色之美的共识。
  音响第三要: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这个项目很容易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文字传达上的误解。怎么说呢?大家都会说:这对喇叭的高音太强、低音太少。这就是高、中、低频段的量感分布。问题出于如果把从20Hz到20KHz的频宽只以三段来分的话,那必然会产生「不够精确」的混淆。到底您的低音是指那里呢?多低呢?为了让形容的文字更精确,有必要把20Hz-20kHz的频宽加以细分。照美国TAS与Stereophile的分法很简单,他们把高、中、低每段再细分三小段,也就是变成「较低的中频、中频、较高的中频」分法。这种分法就像十二平均律一般,相当规律化。不过用在中国人身上就产生了一些翻译上的小问题,如「较低的中频」我们称作「中低频」还是「低中频」?那么较高的低频呢?「高低频」吗?对于中国人而言,老外这种分法恐怕行不通。因此很早以前我便参考乐器的频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20Hz-20KHz的频率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等七段。这七段的名词符合一般中国人的习惯称呼,而且易记,不会混淆。
  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有些人误认一件事情,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么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音最低的音,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这就像您将一根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换句话说,小提琴与长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从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听。
  从80Hz-160Hz之间,我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台湾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可惜,当您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这就是许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对了,定音鼓与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从160Hz-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我称为中频。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读者们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以为它很高;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从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了解这段中频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了。只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有时,这种瘦很容易被解释为「假的凝聚」。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响迷都处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从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来分析。一般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或3000Hz左右,也就是说,2500Hz以上由高音单体负责,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单体负责。这 2500Hz约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说,为了怕中低音单体在中频极限处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设计师们统统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二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单体发出。如果这种说法无误,高音单体做什么用呢?如果您曾经将耳朵贴近高音单体,您就听到一片「嘶嘶」的声,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如果没有高音单体发出嘶嘶的音,单用一个中低音单体来唱音乐,那必然是晦暗不堪的。当然,如果是三音路设计的喇叭,这段中频绝大部份会被包含在中音单体中。
&&从1280Hz-2560Hz称为中高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请注意,小喇叭并不在此频段域中。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只要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请您特别留意。
  从2560Hz-5120Hz这段频域,我称之为高频。这段频域对于乐器演奏而言,已经是很少有机会涉入了。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从喇叭的分频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到这段频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单体中。如我前面所言,当您将耳朵靠近高音单体时,您所听到的不是乐器的声音,而是一片嘶嘶声。从高音单体的表现中,可以再度证明高音单体几乎很少发出乐器或人声的基音,它只是发出基音的高倍泛音而已。
  从5120Hz- 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我称之为极高频。各位可以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的事实中,了解到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处能量愈小,换句话说,高音单体要制造得很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非常细微的音。从这里,发生了一件困扰喇叭单体制造的事情,那就是要如何两全其美?什么是「两全」?您有没有想过,假若一个高音单体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振膜,那么同样由这个高音单体所负责的大能量高频与中频极可能就会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因为这二个频段的能量要比极高频大太多了。这也是目前市面上许多喇叭极高频很清楚,却容易流于刺耳的原因之一。您还记不记得以前的Spentdor SP-1喇叭?它是三音路设计,那三音路呢?中低音单体、高音单体、超高音单体三路。那个超高音单体负责13000Hz以上的频率。我记得当时有许多人都「不解」,为什么SP-1有超高音单体,而声音却是那么的柔呢?应该要很锐利才对呀!现在我想您该了解了吧!SP-1设计着眼点在于使高音单体不会失真,而又能再生极高频。这就是SP-1听起来很舒服,具有音乐性的原因之一。了解了高、中、低频段的分段法之后,我们接着要讨论量感之外的「控制力」。量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有些器材低频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我们会说后者有低频的控制力。有些器材能够抓得住高频,让它不会飙得耳朵难受,我们说它高频控制力佳。请注意,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
  音响第四要:音场表现
  「音场」到底是什么?在美国,「Sound Field」与「Sound Stage」是二个名词。「Sound Field」泛指整个声音充塞的空间;「Sound Stage」特指舞台上乐队的排列(包括宽、深、高、低)。在台湾,我们所谓的「音场」其实是指「Sound Stage」而言,因为无论是「声音的舞台」或「音台」都无法让人望文生义。至于「Sound Field」,我们早已用另外一个名词代替,那就是「空间感」。因此,当我们提到「音场的形状」时,就是指您的器材所再生的乐团排列形状。由于受到频率响应曲线分布不均匀以及喇叭指向性、房间声波反射条件的影响,有些音场是内凹形的、有些是宽度大于深度的;有些是深度大于宽度的。有些音场形状就是四四方方,没有内凹的。这种声音舞台不同形状的再生,我称为音场的形状。最好的音场形状当然要与录音时的原样符合。在此我要提出一个值得注意之处:现场演奏时的录音,其乐团的排列是宽度大于深度的;但在录音室中,往往为了音响效果,乐团的排列方式会改变,通常纵深会拉长,尤其是打击乐器会放得更远一些。如此一来,就不是我们在音乐厅中所见到的排列。,挑剔的读者以及评论员们不可不察。
 音场位置
  除了「形状」之外,音场还有「位置」的问题。这里面包括音场的前、后、高、低。有些器材会使整个音场向聆听者逼近;有些则后退。有些音场听起来会觉得浮在半空中;有些则又像坐在音乐厅的二楼看舞台一般。会形成音场位置的原因很多,像喇叭的摆位与频率响应的均匀与否皆为重大影响因素。一个理想的音场位置应该如何呢?低音提琴、大提琴的声音应从较低的地方出来,小提琴的位置比低音提琴及大提琴高;如果录音时乐团有前低后高的排列时,音场内也要有前低后高的模样出现。像铜管就极有可能位置较高。至于整个音场的高度?常您坐着时两眼平视的高度应该是音场的略低高度。换句话说,小提琴应该在视线以上,大提琴、低音提琴应在视线下。铜管至少要与小提琴等高或更高。至于音场的前、后位置应该在那里?应该在「喇叭前沿一线」开始往后延伸。当然,这种最理想的音场位置不容易求得,因为它与聆听软体也有极大的关系。通常,从喇叭后沿一线往后延伸比较容易求得,不过,不能「后缩」得太多。
 音场的宽度
  常常听到发烧友夸口:「我的音场不只超出喇叭、宽抵二侧墙,甚至破墙而出。」这句话在外行人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在我听来,则仅是有点夸张而已。我想许多音响迷都有这种经验,不必我再多费唇舌。一般而言,音场的宽度可以宽抵侧墙。至于破墙而出,那恐怕就要靠一点想像力了。至少,以我而言,我要「用眼睛能够看得到」音场在那里才算数,墙外的东西我看不到,我不能肯定它在那里。所以,我的音场宽度其实在只在我的墙壁之内而已。
 音场的深度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深度感」,现在我把它归于音场的深度。为什么不像以前一样,将它与层次感、定位感并列呢?因为层次与定位谈的不是音场,而深度感却仍属音场的范围之中,所以,我将它改成「音场的深度」而不以「深度感」称之。与「音场的宽度」一样,许多人会说他家音场深度早已破墙而出,深到对街。这当然也仅是满足自己的形容词而己。真正的「音场深度」指的是音场中最前一线乐器与最后一线乐器的距离。换句话说,它极可能是指小提琴与大鼓、定音鼓之间的距离。「宽到隔邻、深过对街」这应该是包含在后面说的「空间感」中。有些器材或环境由于中低频或低频过多,因此大鼓与定音鼓的位置会前冲,此时,音场的深度当然很差。另有一例,有些音场的位置向后缩,结果被误以为音场的深度很好,那是错误的。我相信,您只要把握住「小提琴到定音鼓、大鼓之间的距离」这句话就不会错了。
  音响第五要: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二者重量相同,不过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声音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应具有重量感。不过,大部份的音响迷都得不到很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这种感觉我推测与供电的充足及中频段、低频段的饱满有关。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好有什么好处呢?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紮实更像真的。
  音响第六要:透明感
  透明感几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名词。有些器材听起来澄澈无比,有些则像蒙上一层雾般,只要是有换机经验的人一定就有这种感觉。透明感是「音响二十要」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如果透明感不佳的话,连带也会影响对其余各项的判定。最好的透明感是柔和的,听起来耳朵不会疲劳;较差的透明感像是伤眼的阳光,虽然看得清楚,但很伤神。大部份的音响器材无法达到既清楚又柔和的透明程度,而只能单单表现清楚而已。如果能够达到「清楚又柔和」,那么该件器材的价值恐怕也不低了。
  音响第七要:层次感
  层次感很容易了解,它是指乐器由前往后一排排的间隔能否清楚再生。以电视而言,深灰与黑能够分辨出来的话就是有层次感。音响亦然,乐团的排列不会混在一起就是有好的层次感。更甚者,我们要听到乐器与乐器之间的空间,这样才会有最好的层次感。
  音响第八要:定位感
  顾名思义,定位感就是将位置「定在那里」。聚焦不准定位感就差,结像力不佳定位感就不行,器材的相位失真也会导至定位的漂移;甚至空间中直接音与反射音的比例不佳(一般指高频反射太强)也会导至定位不准。举一个例子:夏天很热时,柏油路上会冒气。此时如果您走在路上,就会觉得物体的影像会飘。这就像我们音场内乐器定位会飘移的情形。如果您有散光而忘了戴眼镜,那也是定位感不好的具体表现。总之,定位感不佳可能由许多原因造成,我们不管它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要求的是乐器或人声要浮凸而清楚的「定」在那里,不该动的时候就不要动,不该乱的时候就不能乱。
  音响第九要:活生感
  所谓活生感可以说是暂态反应、速度感、强弱对比的另一面。它让您听起音乐来很活泼,不会死气沈沈的。这是音乐好听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好像一个卓越的指挥家能把音乐指挥得充满生气;而蹩脚的指挥往往将音乐弄得死气沈沈的。这就是音乐的活生感。
  音响第十要:结像力与形体感
顾名思义,结像力就是将虚无飘渺的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的形体展现出立体感的能力。在以前,我把它归入「形体感」中。后来我仔细思考过,认为用结像力能包容更完整的意思,所以现在将之改为结像力与形体感。结像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凸,更具有立体感。也就是我常说的音像轮廓的阴影更清楚。
  音响第十一要:解析力
  这个名词最容最懂,玩过相机的人都知道镜头解析力好坏的差距;看电视的人也知道自己的电视能把一片黑色的头发解析得丝毫不混就是解析力好的表现。好的音响器材,即使再细微、再复杂的东西都能清楚的表达出来,这就是解析力。其实,细节多与暗部层次清楚也是解析力产生的结果,这就好像空间感也可合并入音场来讲一样。但是解析力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细节再生与层次感。例如由前往后一排排的层次感就不是全由解析力造成的;再者,如果真的将层次感并入解析力,那就无法对单项的名词做明确的解释。因此,我在此都尽可能分开来说,读者们只要知道「音响二十要」之间彼此都有难以分割的关系就可以了。一般而言,如果细微的变化(低电平时)都能表现得很清楚,那么这件器材的解析力当然很好。既然有低电平时的解析力,那么有没有高电平时的解析力呢?当然有!在极端爆棚时能将所有东西解析得很清楚,那就是高电平的解析力。
  音响第十二要:速度感与暂态反应
  其实,速度感就是暂态反应的结果,也是器材上升时间与回转率的具体表现。老外通常会将这项说成是暂态反应而不说速度感。不过,台湾习惯的用语是速度感。对于老中而言,速度感要比暂态反应更容易了解。基本上,这二个名词都是指器材各项反应的快慢而言。我想,在此就不必多做解释了。
  音响第十三要: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
  强弱对比也可以说是老外所说的动态对比,也就是大声与小声之间的对比。一般而言,强弱对比也可以分为「对比强大」的强弱对比与「对比极小」的强弱对比。我们常说古典音乐的动态很大就是指它最大声与最小声的对比很大;而摇滚乐虽然大声,但是它大小声的起伏并不大,所以我们说它虽然大声,但是动态对比并不大。什么是对比极小的动态对比呢?也就是强弱很接近的细微对比。这种细微的强弱对比就像水波荡漾般,远远看好像不动,近看才知道它是一直细微的在波动。强弱对比用最浅显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极大的强弱对比是拍打岩岸的海浪;极小的强弱对比就是清风吹拂下的湖水波动。
  音响第十四要: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
  到底乐器的线条、形体要多大才算对?到底人声要一缕如链?还是要丰润有肉?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音响迷。理想主义者认为应该按实际乐团大小比例缩小放入家中聆听室。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好了。当钢琴与小提琴在演奏奏鸣曲时,钢琴的形体不知道要超过小提琴多少倍(音量亦然)。如果在录音时不增加小提琴的音量,小提琴往往被钢琴掩没(现场音乐会往往就是如此)。所以在录音时,录音师都会刻意平衡一下小提琴的音量。再来说到整个管弦乐团与小提琴做协奏演出时,如果完全按比例缩小,那么小提琴的音应该要细小得不能再细小,而不是我们在CD上所听到的那么清楚、强劲。所以,正确的「乐器与人声大小比例」不是一味的照章缩小,而是按照合理的音乐要作大小比例。乐器如此,人声亦然。其实,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最值得注意的不是比例缩小与否的问题,而是因为频率响应曲线扭曲所造成的误解。例如您的房间在100Hz左右有严重峰值的话,定音鼓敲起来一定会特别的大、特别有劲;大提琴、低音提琴亦然。这才是真正错误的比例。所以,在评写「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时,应该特别注意频率响应曲线扭曲所造成的影响。
  音响第十五要:乐器与人声的质感、空气感
  「质感」这个名词相当抽象,我们常说这家俱的木头质感很好、这套真皮沙发的质感很好;或这个大理石的质感很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了解,所谓「质感」京是指该物体「材质的本性」。不过,我们在此说的并不是音质的那个质感,而是乐器演奏、打击接触那一刹那动作所发生的质感。因此,当我们在说:「小提琴的擦弦质感很好」,就意谓着「它录得很像小提琴」。当我们说:「钹的敲击质感很好」,也就是说「它敲起来像真的」。反过来说,当我们认为「小提琴擦弦质感不够」时说的就是「它不像真的」。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所谓质感也就是指「传真度」。雷射唱盘刚推出时,大家都觉得小提琴的声音不像,就是指它的擦弦质感不像。而「形体感」则更容易了解,当我们听单簧管吹奏时,我们说它的形体感真好,那也是「传真度」的一种。总之,质感与形体感皆是「传真与否」的代名词。至于「空气感」又是什么呢?当我们在形容拉奏、敲击键盘乐器时,我们用的是「某某乐器的质感很好」。可是,当我们在形容管乐器时,我们通常不用「质感」二字,而用「空气感」,也就是说吹气的感觉。说得更清楚些,「空气感」是指声波振动的感觉,而质感大部分是「接触」后刹那的感觉。当然,弦乐群除了拉奏时的擦弦质感外,它同时还有弦乐空气中产生的「空气感」。
  音响十六要:细节再生
  细节大概是泛指乐器的细节、堂音的细微再生与录音空间中所有的杂音。一件音响器材细节再生的多寡很容易经由AB Test 比较出来。为什么有些器材所再生的细节较多呢?我想这与低失真、高讯噪比、高灵敏度、解析力、透明感等都有关。细节少的器材听起来乏味:细节多的器材起来趣味盎然。一件优秀的音响器材,其细节的再生当然是丰富无比的。
  音响第十七要:空间感
  我常常说,如果一套音响系统(包括器材与空间)能够「使音场浮出来」,那么它一定也「可以看到」空间感。请注意,我是用「看到」而非「听到」。真正表现好的音场与空间感绝对是可以「看到」的,而非仅「听到」而已。什么是空间感?那就是录音场所的三度空间实体大小。要能够将空间感完全表现出来,绝佳的细节再生是绝对需要的,尤其是「堂音」的再生。我甚至可以说,如果听不到完整的堂音,那么「空间感」也无法完整的再生出来。什么又是「堂音」?堂音与「残响」往往又被混淆不清。大部份人误认「堂音」就是「残响」。其实,这是二种不同的东西。堂音的英文是Ambience,残响的英文是Reverberation。Ambience原意是指周围、环境或气氛,后来被引申为音乐厅中的堂音。从「气氛」二字,我们就可了解它是指包围在我们周围的音乐细节。除了感性的意义之外,Ambience另有一个理性的解释,那是狭隘的指传入耳朵的第一次反射音。换句话说藉由第一次反射音与真接音的时间延迟,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厅空间的大小。因此,如果我们无法在软体中听到堂音的话,我们便无法「看到」空间感?「残响」在一般的解释中,当然也可以说是反射音。但是,残响有一个更严苛的时间定义,那就是指一个猝发音发生之后,声音的能量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60dB)的时间长度。换句话说,通常我们会说:「这个音乐厅的残响真丰富、真美」,而应该说残响较长较短。反过来说,我们也不应该说:「这个音乐厅的堂音太短」,而应该说:「这个音乐厅的堂音真丰富、真自然」。
  音响第十八要:整体平衡性
  每件音响器材都和指挥在控制乐团一样,应该求得一个整体的平衡性。这就好比一个乐团中,人人皆是独奏的高手,但是每一个人都想出锋头,不听指挥的诠释,如此一来虽然个别演奏水准高,但是乐团的整体平衡性一定很差。这样就不是一个好乐团。同理,一件音响器材的前述十七项要素都非常好,但是如果无法把这十七项要素做一个精妙的平衡,那么也一定不耐久听。此时,不管解析力再高、强弱对比再好也没有用。关于这项,我们无法用尺度去度量出来,要分辨整体平衡性就像多听音乐会才能分辨乐团好坏一般,祗有靠自己丰富的聆听经验来判断了。除此之外,整体平衡性说的还有高、中、低频段的适当量感分配。例如我们所说的低频基础要好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低频基础就是低频段在整个音乐里造成的稳固、稳定的状态。大部份的音乐迷都希望音乐是很厚实、丰润的,而不希望高频多过中频、低频,而造成头重脚轻的情况。这种合理的高、中、低频段量感也就是我所说旳整体平衡性。整体平衡性好的器材听起来就会耐听,这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音乐性。在此顺带一句,当您在做喇叭摆位时,首先要得到的就是整体的平衡性。千万不要为了音场表现,而牺牲了雄厚的中频与低频。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的喇叭离墙太远时低频会不足,那么就应该让喇叭靠墙摆。
  音响第十九要:器材个性
  每件音响器材都和人一般,有着自己的个性。有些器材听起来像绅士,有些像火爆浪子;有些温柔得像淑女,有些又热情得像卡门。由于个性不同,因此,在搭配上也就必须如婚姻大事一样,慎重其事。二件火爆脾气的器材配在一起一定让您难以消受。反之,二件温吞水、慢郎中配在一起也要急死您。所以,器材个性的认知绝对是必要的。在此我必须郑重的告诉读者们,根据我长期试听音响器材的经验,我认为器材本身个性上的差异要大过各器材之间真正品质的差异。也就是说,一般读者们所认为的器材好坏往往可能是不同个性搭配下所产生的个人好恶而以,真正器材的好坏往往被个性所掩盖。因此,深入的了解器材的个性是有其绝对的必要性。如果您不了解器材个性,当然也就无法做合适的搭配。这样一来,声音要好听就难了。
  音响第二十要:搭配上的推荐
  这「第二十要」是特别为评论员而写的。一个负责任的音响器材评论员应该就他自己丰富的经验,向读者推荐适合的搭配组合,否则,读者枉费看了前十九要,却因自己缺乏其他器材的个性资料或搭配经验,到头来仍然不知该项被评器材到底要如何搭配周边器材。对于评论员而言,这是为德不卒。所以,当您写完十九项要素之后,一定不要忘了,为读者推荐适合的搭配组合。我再次强调,不当的器材搭配往往比器材本身的好坏影响更大。不仅是一般音响迷,就是连音响评论员也经常会因为不当的搭配而误解了器材本身的真正能力,这是很遗憾的事。其实,任何一位评论员只要听得愈多,就愈不敢为一件器做黑与白、好与坏的二极化评语。因为在这二极之间往往还存在着许多可能性。所以,听得愈少的人愈肯定二极化的答案。这就好像小孩子在看电影时最喜欢问大人:爸爸!那些是好人?那些是坏人?为了减少犯错的机会,评论员一定要先做多方的搭配,然后再将自己的搭配推荐告诉读者。
  看完上述「音响二十要」,我相信有些人会认为太繁琐了,但是,为了提昇音响器材评论文章的水准,为了让读者有明白的脉络去判断音响器材的优劣,我认为完整的写完或看完这二十要是必需的。有了这「音响二十要」,评论员们不致于天马行空,读者们也不再一头雾水。这样,音响迷才能享受到既理性又感性的音乐与音响生活。
.........................................................................................................................................................................
频响与声音
自然乐器中,主要频率成分在200赫兹以下低频段的,有低音鼓、大鼓、低音吉他、低音提琴(DOUBLE-BASS)、电贝司等。另外,大提琴、男声、钢琴、吉他等的声音也有延伸到低频段的成分。
举个例子,人说话的“鼻音”就在低频段内。加重低频段,会造成鼻音过于浓重。 从200-6000赫兹的中间频段,就是俗称的“中频”。(中频和高频的分野,没有一个业界统一公认的数值。)
中频段是自然音乐能量最集中,最重要的频段,也是人耳听觉最灵敏的频段。可以说,高低频再好,如果中频出问题,就统统报销,毫无挽救余地。而中频如果好,高低频哪怕一塌糊涂,也往往可听。 大体地说,如果说,低频影响的是声音的丰满度、混厚度、力度,那中频影响的就是声音的明亮度、清晰度和透明度。
由于中频跨度很大,一般又被分为中频下段、中频上段。当然这个分界又是没有一个定规的。我个人觉得,1000赫兹以下可以归入中频下段,而4000赫兹以上可以称之为中频上段了。 大多数自然乐器的基音,是落在中频段。人声能量最集中的地方,是500-1000赫兹。很多自然乐器的泛音,也主要落在中频段,比如吉他,泛音就主要落在赫兹。中提琴、大提琴也是如此。 我们平时所说的“齿音”,是在中频上段(或可称“高频下段”),大约赫兹,能量最集中。很多流行歌曲的录音,是经过激励器处理的,如果处理时把赫兹能量加强过头,就很容易出现齿音过重。
影响距离感的最敏感的频段是赫兹。这个频段能量强,会显得音像距离听者近,而弱的话,会显得声音较远。 最影响声音明亮度的,是赫兹。这个频段能量弱,会显得声音暗淡,朦胧,发虚。能量强,则会显得声音过于明亮和温暖,甚至发干。这个频段发挥正常的话,声音才会呈现出健康的明亮感。
6000赫兹以上,一直延伸到大约2万赫兹,就是我们所谓的“高频”。几乎没有什么乐器的基音落在高频段,简单地说,高频段都是各个乐器的泛音。然而,绝对不要小看了泛音。各种自然乐器的声音,听上去是否真实,能否把各种乐器一一区分开,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高频泛音,因为各种不同乐器的泛音频率成分的比例,是绝不相同的。电子合成器之所以能模拟出各种乐器的声音,就是靠模拟其高频泛音列。 特别出彩的,要算是所谓“极高频”,也就是赫兹的讯号。我们听到的三角铁、铃、镲的高频泛音,就是典型的极高频。此外,长笛、短笛、铜管乐器的高频泛音,甚至小提琴的高频泛音,也可以到达1万赫兹左右。所以高频延伸若不好,播不好1万赫兹以上的信号,对这些乐器的质感和真实音色,是损害很大的。
16K-20K 色彩 提升有神秘感;
12K-16K 高频泛音,光彩;
10K-12K 高频泛音,光泽;
高频和高频低段:
8K-10K S音;
6K-8K 明亮度、透明度, 提升齿音重、降落 声音黯淡;
5K-6K 语言的清晰度,提升声音锋利、易疲劳;
中频上段:
4K-5K 乐器表面响度,提升乐器距离近、降落 乐器距离远;
4K 穿透力,提升 咳音;
2K-3K 对明亮度最敏感,提升声音硬,不自然
1K-2K 通透感、顺畅感,提升有跳跃感、降落 松散;
800 力度,提升喉音重;
500-1K 人声基音、声音轮廓,提升语音前凸、降落语音收缩感;
300-500 语音主要音区,提升语音单调、降落语音空洞;
中频低段:
150-300 声音力度、男声力度,提升声音硬、无特色,降落:软、飘;
100-150 丰满度,提升浑浊、降落单薄;
60-100 浑厚感,提升轰鸣(轰)、降落无力;
20-60 空间感,提升低频共振(嗡)、降落空虚;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
欢迎访问中国派CN314论坛
手机型号:vivo Xshot酷派大神X7全网通
欢迎访问中国派CN314论坛
想下ROM?想下软件游戏?
&下次自动登录
中国派-关注国产智能手机及智能周边的智能生活网 做中国真正玩机的一派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手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