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师金宝古董请问龙师金宝是长方形的,看起来像铜??用火高温烧就变金黄,是不是真金板价格

城步苗款(民族源流)【一步之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贴子:
城步苗款(民族源流)收藏
苗族是一个源于北方或西北方的民族,至江、淮、荆,后又由此向西南迁徙。现湖南城步、绥宁和广西龙胜、资源等县的苗族,相当部分是从江、淮、荆迁来的,城步的原土著民族“蛮民”,自称“老苗”,有一部分又从城步往云南、贵州、四川方向迁徙,城步苗民后裔又往广西迁徙,融成苗族社会大家庭。苗款原文化起千,师传:不说开天辟地,不说开府衙门,火烧眉毛说出源。草王皇帝良心野,赶了苗人怕归家。注释①“从城步迁徙广西的各姓苗公”内容,是根据1953年6月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调查时,伟江乡的苗族老人介绍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2001年6月版印的内部资料《广西民族工作资料选集·民族识别文件·关于确定龙胜苗族的调查报告·龙胜苗族调查》一文所载的伟江乡《苗族酒歌》(未点句的)内容摘录,补充其民族源流部分,对其他部分,城步《苗款》均有记述,不再重录。意译发起千秋来,苗公祖师传承的历史,不说开天辟地的时候,也不说开府衙门的事了,只说眼前的事,讲苗公先祖的出源。我们原来不住在城步这个地方,住在远处,是草王皇帝良心坏,把我们苗人赶了出来,不敢回到故土,回去就要被杀头,所以怕归家。按:《山海经·海外南经·全译卷》云:早先,帝尧以天下礼让给舜,岵苗部落首领(饕餮)反对这一决定,帝尧一怒之下,便杀了他。因为这件事发生了三苗部落老百姓的判乱。他们成群结队迁徙到南海定居,后来便形成了三苗国。《二十六史通俗演义》云:“(帝)缙云氏有不才子,号曰饕餮,即三苗。”如此看来,苗族先民所指的“草王皇帝”可能就是尧帝了。对他称“草王”,因为苗民恨他,所以对他贬称。
苗款原文爷里,说开公入,地崽公爷,不学公爷一出,明月一落,歌无言头唱起礼无根,油草扯根来得远,话理讲起来得长。公爷出身有图,落身有步,礼数从北起,百草从地开,蒙搬过怪,洞庭湖搬到洞庭湖。初初年间,老苗怕新苗,生苗住老苗,去了云贵,过了四川,去了湖西,人往高山,水流低处。一盘天心挂良,二盘地心雨落,三盘同戈五魁,四盘大二黄土,五盘上拦牛,六盘下坪水,七盘石村慢塘,八盘十塘横岭,九盘九溪阳峒。大也小客到南京,有也无破原有种,十等聪明没落图。的的京助不起长短。初初年间,东京不真,南京不真,西京不真,北京不真,正是大地出身。开天进地,出落洪龙州①,洪龙县,西州白马县②,湖广大沙洲,尤州太和县,今州米粮府不落,落入江西州鹅颈大丘头③,三十六个田坝口,二十四条冷水圳,乌鸦飞不过,百鸟飞不到,鸡捡米不熟,人捡肚里全。注释①“洪龙州”即是“洪州”,龙是原讲款人的拖音,记录人记成了“洪龙州”,后照此传承下来。②西州:汉晋时称凉州为西州,以在中原之西而名。“西州白马县”苗族先民在流传中可能变异,将“西州白马津”传为“西州白马县”,“白马津”系水名,在河南滑县北部和东部,该地域历为军事要地。据考,无“白马县”之古名。③鹅颈大丘:我县的学者因公差时注意在江西吉安、太和、南昌等地了解考察此大丘,这些地方没有几十亩一丘的田,更无几百亩以上的一丘大田。它可能是一个田垅,其中的一丘大田可能称“鹅颈大丘”,在流传过程中,可能将百鸟都飞不过的大田垅中二十四条水渠和放水的三十六个坝口传为是这丘田的水利设施。意译各位,说开天先祖,辟地的先祖,不学始祖一出,月亮一落,是不懂历史,不知创业的艰难。没有先祖的过去,哪来的现在。歌没有头怎么唱,言没有理怎讲。唱歌讲理,总是要有个头和根的。要讲先祖如何开天辟地,油草(即农田水圳边生长的一种根系特发达的草,它的根没完没了地向前发展,以此比喻苗族的发展——笔者)扯根来得远,话理讲起来得长。先祖出身有地方,落身也有地点。我们的礼数(即先祖之意)是起源于北方或西北方,从那里往南移。说也很怪,不知什么缘故,可能是屡次遭洪水淹没之因,或是军事争夺之故,从洞庭湖搬到洞庭湖,原来住在洞庭湖的北边,后又搬到洞庭湖的南边来了,有的过了湖的西边,到后来又不在平地,迁徙到山区来了,有的往高山走。起初的时候,我们刚来时,这里原住着有人数不多的土著人,他们是老苗。人户少的怕新来的人,搬走了,过了云南、贵州和四川,有的过了广西。新来的人也有怕原当地人的土著人,他们用对付野兽的办法对待新来的移民,所以避而居之。人户多的没有走,他们很团结,新来的人只要不侵犯他们,土著人对新来的人就没有敌意。相处一段时间后,互相了解,后相互交往,语言由不通到相互逐渐沟通融合起来;互相学习,互通有无,互通婚姻,彼此关系越来越融洽,形成了亲戚关系,成了自己人,组成了大家庭;节日、祭祀、婚姻、服饰、食宿、宗教信仰等等,也融合起来,团结友爱,相处密切,形成新的民族关系,后来被文人统称为“南蛮”。起初刚来时,有十姐妹,都嫁在一个地方开发(一盘二盘即一婆二婆,姑娘之意,见前文译释),大汉人也好,小汉人也好,这些汉人,他们都住在坦坪的地方,苗民来了后,他们到南京那边去了,也有不去的,在山里种破瓜,他们原有种子,人很聪明,就是没有正式落当。我讲的零零乱乱,点点滴滴,接不起长短(即前后历史接不起,不系统、不完整之意)。天地起初时,没有国家、没有京都、没有皇帝,东京、南京、西京、北京都没有,没有一个是真的,都是一些临时性的京都,正是那个时候,大地才出生,人类才出现。后来人有了头领,做了王,称了帝,才有京都的。我们的开天立地,首先是迁徙来城步(主要是五峒)开发创业的人来自洪龙州洪龙县、西州白马县、湖广大沙洲、尤州太和县这些地方。他们荆州(今湖北)米粮府不落,要落入江西州(今江西南昌市、吉安市、泰和县等地——笔者)鹅颈大丘头。具体地名记不起了,只记得有一丘大田,叫鹅颈大丘,我们的先祖就住在这丘田的头头上。这丘田很大,放水的田坝口就有三十六个,避冷水的圳就有二十四条,从东到西,乌鸦飞不过,从南至北,百鸟也飞不到。先祖由北方或西北方往南迁时,先迁徙在以上这些地方,后由此迁徙到城步来。我讲的只是个大概,不全面,好像鸡啄米一样,是生米、不熟,东一粒西一颗地捡进食袋,要靠到肚里去消化,要靠听的人去领会分析。
苗款原文花天入地,并府衙门,七条长枪六把刀,三十六把平天伞,我折不开京城买卖,扫不尽五府槽门,略略说破其中理,篾穿豆腐略提破。七婆杨,八婆银,九婆兰,三姓合一本。原原故东点,有娘团西有缘。大兰三千,小兰三百。一府庄子君,二府庄子和,三府李君张,四府李满光,五府童万七,六府钱子占,七府银子金,八府长安峒,九府杨统和。上元甲子三里三寨,下元甲子八团八满。各的话讲根上起,叶上开。多讲从在肚,日头没几高,做个大雨满天落,百鸟满天飞,花花浪浪三斤打两席。意译开天进地的历史,建府衙门的过程,衙门的七条枪、六把刀和三十六把平天伞(即王法之意),这些朝廷京城的事情,我是揭不开的,也理不清,讲不透。我要传的,只能简略地说破其中的一些,好像竹篾穿油发豆腐一样,略刺破一下。我们来城步、绥宁、义宁、兴安(今广西龙胜、资源)的人及其关系,是七姑娘嫁给姓杨的,八姑娘嫁给姓银的,九姑娘嫁给姓蓝的,三姓人与一人家结亲连襟,成为一家人了。他们有妻子当家,料理很细,关系密切,能互相关顾,这是有缘。那时,大兰(即大户富有的)要向官府交纳三千款,小兰(小户人家)也要向官府交纳三百款。湘西南、桂东北这个区域,那时有九个府,分别按各自的管辖范围收纳税粮,一府(地址无考,疑今五团、芙蓉周围)是庄子君主事,二府(地址无考,疑广西伟江洋湾马堤)是庄子和主事,三府(地址无考,疑广西龙胜泗水周围)是李君张主事,四府(地址无考,疑江底、河口、车田)是李满光主事,五府(地址无考,疑蓬峒辖地)是童万七主事,六府(地址无考,疑原拦牛峒)是钱子占主事,七府(地址无考,疑今丹口镇辖地)是银子金主事,八府是长安峒(今长安营乡无疑,并含广西的小江、陈田、蒙洞等地域),九府(地址无考,疑今茅坪镇辖区或广西的广南大冲)是杨统和主事。开发九溪阳峒,第一个甲子时期,就是前文所称的上元甲子,里市(今广西辖区)还是原始森林一片,没有人去。第二个甲子时期,也就是所称的中元甲子,三里三寨(广西辖区)除有少量的土著人外,基本上还是原始森林一片,没有人去开发。到了第三个甲子时期,也就是所称的下元甲子,到处都有人去定居开发了。城步的东、南、西三个方向和广西的东北方向,即湘西南、桂东北区域的八个团,都有人进地开发了。这里,我讲的是根上起,叶上开。今天太阳没有好高了,大家还要起路回去,就不多讲,藏在肚里,今后再讲。今天讲的,到处点一下,做个大雨满天落,百鸟满天飞,没有集中,也不系统,花花浪浪,三针当做两针穿。
1.杨氏一姓(含其他姓)苗款原文爷里,火烧冬虫风吹过,火烧眉毛话眼前。讲九溪阳峒的爷里,开天进地的祖宗。先说杨氏一代,的的京助①,助短的助不牢,掌(长)出杨王天子②,带动十二周杨,十二周姓,杨家九将③,十亲百将,箭(弃)国换步,离别改嫁不落,落进城步大洲真良桥坪。木瓜桥上好担伞,真良桥上好走马,停兵歇马,停马歇兵。铁旗不担自动,十鼓不打自响,白马不骑自行。翻身上得刀,复身下得塘,岩上栽得葱,水上点得火,十亲百将,习得百般,打进过界,打进过山④,得见靖州飞山南林寨,转到真良桥坪,打死金牛合款,约定日子,限定时辰,头声喇叭题起⑤,第二声喇叭梳头洗面,第三声喇叭出门。杨家九将铜盆煮饭快,十亲百将木桩吃饺汤。杨家九将先行先走。上去打烂石鼓锁,下来打烂铁扇门。后来偷登,打烂寨头,得了飞山南林兵,得了金竹头虎,得了金花小姐,寨头捉了龙杨公,寨尾捉了龙杨婆,手扬脚蹋乐下山。注释①的的京助:点点滴滴地用针接。②杨王天子即杨再思。③杨家九将:苗族先民指的是唐后期镇国大将军杨居忠之长子杨再思为首的九将(九将具体人无考),后他被授为都统军马,所统将领不是宋时杨继业支系的九将。④打进过界、过山:先民指是打猎。古时,部队改善生活,主要是靠打猎。⑤题起:汉语“起床”。意译这段话是说:各位,冬天野火烧冬虫,是风吹过,火烧眉毛才在眼前,远的历史只点一下,主要是讲近代,现在我们来讲迁徙来九溪阳峒的先祖,开天进地的祖宗。先讲杨氏这一姓。杨家的历史,从头讲起讲不来,点点滴滴地接可能也接不起长短,短得接不牢。杨家在历史上长出个天子(指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他的历史事迹我不讲,大家也知道,你们比我知道的还多一些,他的后代,有很多的公侯将领,杨再思也被封为飞山令公。以他为首,带动十二州的杨姓、九将,还有与他们结亲的十二州其他的姓,共有十房亲,加起亲戚的将领和部下副将,有百余名,携家眷亲属,队伍浩浩荡荡,放弃原籍,离别家乡,去新的地方改换天地,创业建国。别的地方不落,落入城步大州真良(又名京凉)桥坪(今城步茅坪镇金塔村),他们经过武冈木瓜桥,两桥比较起来,真良桥高又宽,比武冈的木瓜桥要好,那桥只好打伞,不好走马,真良这个桥好走马。真良这个地方不仅桥好走马,而且桥的东兴山下有一“清风洞”,洞内有很大的清泉水,景色迷人,洞高宽敞,可容纳数千人。真良周围山清水秀,地坪宽广,好习练兵马,兵马就在这里停下来,安营扎寨。
兵马停下来安置好后,就练兵学武,操马习艺。经过一番苦练,他们翻身能在刀上踩,复身能下潭,可在陆地上打,也可在水上战,在悬岩陡壁上能翻腾定位,在水上能拿火。十亲百将,个个习得百般武艺。这时,说也奇异,营中青色的战旗,不拿无风自动;十只大战鼓,无人去敲它它却自响;白色的战马,无人骑它,它就像有将军骑着它似的来回走动,好像打仗一般,预兆着有战事到来。后来,有一支部队为了改善众人的生活,便上山打猎,爬坡越岭,涉水过河,赶山打猎到了靖州而被阻。究其因,得见靖州有一座山,叫飞山,里面有人扎寨,名为南林寨。后来得知,阻他们打猎的人原来是南林寨的。于是,这支部队回到真良向首领杨再思汇报,再思觉得南林寨是不安全的因素,必须要拔掉。便杀金黄色的牛,邀请十二州来的各姓氏头领商议合款,统一思想、意见、规矩,约定日子,限定时辰,决定以号(即喇叭)为令:吹第一次起床、方便、整理行李,吹第二次梳头洗脸、吃饭,吹第三次,整队出发。
杨家九将的部队,他们是南方的生活习惯,用铜盆煮饭,速度很快,先吃了饭;其他姓氏的部队,他们是北方的生活习惯,用柴火烧铁锅,木棒擀饺皮、面条,用汤送吃,早餐速度较慢。所以,杨家九将的部队先走,其他部队在后跟。到了靖州,正面攻击,受到飞山南林寨军兵的阻击,攻其不下,后用偷袭的办法,乘其不备,首尾夹攻,整个营寨全部被破,抓获了首领金竹头虎,其妹金花小姐也被抓,号称龙杨公婆的父母也被捕,其兵丁全部当了俘虏。打了胜仗,军士们手舞足蹈,欢乐地下了山。
苗款原文水打阳时,人转落京凉坪,杨昌足出在清溪石榴塘,杨令公喉头裁断,南边箭断,寻龙先生点坟,先生寻到金地一处,银地一肥,头向巽山,山山来向,脚踏巽水,水水来朝。头顶鸡婆崩,脚踏嘴岩十二委,先葬竹鸡窝,后葬婆阳河,寅时落井卯时合,头官保做,定三进屋,定四日下雨,米落地,粒粒般①大。注释①般:一样。意译是说平息飞山南林寨军以后,第二年的端阳水时,杨再思的人马除留一部分守靖州外,其余的又回到城步的真良桥头坪,以真良、塔底为中心开展活动,大燕头、茅坪里、杉坊、蒋坊、柳林、竹林、大寨、车田、清溪、大竹坪、落狗、白竹山等均住有部属,杨昌足所率领的一支人马落营扎寨清溪石榴塘(今清溪完小学校处),杨再思的第三子杨正修统领的一部人马就住在真良、塔底。飞山令公杨再思的晚年,也回到城步真良来了。此时较为和平,没有干戈,刀枪入库,弓箭收藏。
令公于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九月十一日申时,离开人世,寿年九十四岁。他是江淮湖广钤辖使、兵马统帅,儿子多,亲戚广,自然要请地理先生勘察风水,找选坟穴,风光大葬。龙先生查得金地一处(指婆阳河),银地一冢(指竹鸡窝,又名竹枝坡)。山的头向是巽山,山前山后,山山来向;婆阳河的水自东南向西北流,水水来朝。两处均是好地。先葬竹鸡窝,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发现婆阳河(见后笔录),故先葬于此。竹鸡窝的头上山岭,现当地村民称鸡婆岭(鸡婆在抱蛋之意),山的脚下踏着嘴岩十二委(即地面突出的岩,笔者1998年9月到实地察看,确有十多处突出的岩),是处好福地,寅时葬下去,卯时才合土,先生嘱咐,孝家要在山里守坟三天三晚不许离人,待天上下大雨后才能离开回家,按先生的话做了,可包头官能做。孝家守坟三日后,第四天天上果然下大雨了,应验了先生的话。后来事业发达,谷粒饱满,年年丰收,子孙后代,朝朝代代有人做官。
苗款原文杨家九将入上宅,十亲百将入下宅。上入塔底不落,落入野鸡宅。杨家九将入宅坐一年,所生暗天、进正,卩易阳①进地是暗天、进正,还有满天、进银,满天是正月雨水生,进银四月小满子时生,第三年所生所沙、进样。杨家州第一生杨文广②,第二生杨再兴③,第三生统天和,第四生统地和④。分界为定,星子为界。黑牛过江,白牛破捧桥上过。注释①卩易阳:即阳姓。②“杨文广”系杨继业的后裔,宋朝名将。③杨再兴:杨业之玄孙。④统天和、统地和:无考。意译是说杨家九将住上等的地方,即坪地、土地肥沃的地方。十亲百将即其他姓氏的人住下等的地方,即是山区,如塔底这样好的地方不落,要落到野鸡打住的地方去。杨家九将住了一年就生出暗天和进正两个孩子,作为到一个新地方开天辟地(太阳重新东升之意),就将他们号为耳易阳。第二年的正月雨水节时又生出满天,四月小满节那天的子时,又生出进银,第三年杨家的人又生出所沙、进样,子孙后代不断地出生。杨家州(这里指的是杨再思之父杨居忠这一支系)后来生出四个能干人,第一个是杨文广,第二个是杨再兴,第三个是统天和,第四个是统地和。随着人口的发展和思想各异,杨家和其他姓氏的人口分地方居住,杨再思的十个儿子也各居一处。管辖范围,他们以星子(即用竹片插标)为界,各自发展。各姓氏不愿意到所指分的地方去的可自到别处去选择落居的地点发展,不勉强。
苗款原文六月初六生天姐姑,第二生白面姑,第三生晚妹姑。天姐姑把进邓家邓万七,白面姑把进周家周晚俄,晚妹姑把进蛇(佘)家蛇明俄。晚妹姑为了三句话溪超①起,二句溪超话,葫芦树上吊头,冬瓜脚不挨泥,生是大头面,死是大林白起。三百刀枪,三百弩箭。长枪搬满五间屋,大弩搬满五间天。装香不登,换水不到,打烂铜锣十二块。白十(石)为界。打断长刀十二把。打断长刀助(接)得起,铜锣凤(合)得圆。男来相把,女来相攀,铜锣合不起,长刀助不起,暗天随暗天,满天随满天,所沙随所沙。鼓子咚咚,各是乡冲,各自响铜锣。折破火炮各自别,打烂香炉各自烟。注释①溪超:即矛盾的起因之意。意译到后来,杨家九将又生出了三个姑娘,大的取名天姐姑,第二的名号白面姑,第三的名晚妹姑。她们长大成人后,大姑娘许配给邓家的邓万七为妻,第二的许配给周家周晚俄,第三的许配给佘家的佘明俄。三姑娘气量很小,为了两句话不合意就起气,三句话气得想不通,就葫芦树上寻短见,吊颈而死。她的脚像冬瓜一样地吊起,很白,不着地。她生时是个大头脸,死后是大青白脸。杨家得知后,认为佘家逼死人命,便召集杨家的族人部属,进驻佘家为姑娘报仇,拿出三百把刀枪,三百把弩箭,从库仓搬出来的长枪不知其数,搬满了五间房子,从仓库里搬出来的大弩也不少,搬到五更天才搬完,队伍浩荡的杨家人群如蚁,要向佘家为姑娘讨个公道。因死了人,即使有理也讲不清,佘家只好向杨家赔礼道歉。因杨家将多兵广,佘家在赔礼方面存在轻重现象,难以周全,也就是说,菩萨多,装香不到,换茶水不均,引起内部有分歧,产生矛盾,打烂了大战鼓和铜锣十二只,打断了长刀十二把,造成内部四分五裂。后来划分管辖的地盘,以自然的白石为界,互不干涉。本来男来相亲,女孩子长大了,应当许配人,相互攀亲,这是常理。有意见应当讲得清,有分歧,通过协商,可以统一,可是,这次矛盾很深,铜锣打烂了就合不起来,不能重圆,长枪打断了,也接不起,所以到后来,暗天所属的这一支人马随暗天走,满天所属的部下随满天行,所沙所属的部属随所沙去,造成战鼓咚咚,铜锣,各自鸣响,各走乡冲的结局。当然,此时已到了宋朝一统天下,天下太平,杨家统辖的部属人马各谋出路,自立门户,各成系统,拆烂火炮,离别真良,各奔前程。
苗款原文暗天、进正,满天、进银,四人同行一路,骑马过江,上在峒头,先在峒头界上打一望,望下桥头横水好个凼,进入桥头横水,汀坪蓬峒。潘家入地潘喜雀、潘进甫,杨家入地杨君杂、杨晚补,望见有座桥,叫做桥四寨,上岩入地杨晚田,想入下岩,下岩入地杨盛华。高宗元年丁未岁,进入蓬峒头坪,后改做汀坪,汀坪入地杨领,汀坪界上打一望,望下蓬峒迷迷冲、迷迷峒,落入蓬洞新寨,落入潘头娄里,潘底入地杨所沙,新寨入地满天、君全,斋坪入地晚统,暧水入地进银、晚门,暗天、进正进入汀坪蓬洞,八月十五中秋节,得了牛头、芙蓉,相争对骂,奴被开脑,拆破火炮各自别,打烂香炉各自烟。意译阳暗天、阳进正、杨满天、杨进银四支人马同行一路,骑马过江(即婆阳河,今南门河)往南进发。上到峒头(即今矮岭子去横水的界头),看到横水、桥头地形较平是个好地方,潘喜雀、潘进甫、杨君杂、杨晚补便在此落户开发。走到上面看,有一座桥,名叫桥四寨(今叫桥头寨)较为中意,便在此落户定居。看中上岩的(今汀坪乡上岩头村)是杨晚田,他就在此落户定居。阳暗天、进正、杨满天、进银继续往南行,朝汀坪、蓬峒进发。高宗元年丁未岁即公元1127年,进入蓬洞汀坪,汀坪原来叫头坪,是后来才改为汀坪的。杨领看中了汀坪就不走了,在此落户开发。杨进金和杨进天看中了汀坪大沙州隘背底(今汀坪乡产子坪村),便在此定居开发。没有落户的人仍然南进选择地点。走到汀坪界岭上(今产子坪村去蓬洞的坳岭)打一望,看下蓬峒是一条迷迷冲,是个迷迷峒,暗天、进正、满天、进银的余部进入了蓬洞,杨满天、杨君全便在蓬峒新寨落了户,杨君才看中了潘头,就在潘头落了户(今汀坪乡内里村),杨所沙看中了潘底,就在潘底定居开发(今汀坪乡长滩村)。阳晚统看中了斋坪,便入了斋坪定居开发(今汀坪乡横路口村),杨进银、杨晚门看中了暧水,便落入暧水定居开发(今汀坪乡团心寨村)。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那天,阳暗天、进正的部队又进入牛头、芙蓉二地(广西龙胜马堤乡辖地),因为内部发生争执,阳暗天、进正的人马只好整理行李往东进发。
苗款原文暗天、进正,子正元年进入上乡五排,过了黑山暗山①,走乡走里,白洞杨通龙进门下,砣枪背甲,赶倒(着)牛羊鞍马,马到牛杉,打一合掌,叫做牛杉,上入羊角岭,杀羊吃半日饭,就叫羊角岭。落入烟竹大坪,白洞进地杨通龙,唐家进地唐进龙,罗家入地罗船仓,杨家入地杨君财。坐刀五马,入地舡黄龙宅,潘仁头、杨正贵,龙潭白洞杨洪眼、杨岁飞,车田入地杨业头,还有杨光显、杨正二,杨水走、杨光忠落下琵琶七树,落下广西,隔界麻(没)一乡,豆一里,正是暗天、进正出身有图,落身有步,鸡捡米不熟,人捡理不全,白篾打鼓朝边过,去了暗天、进正。注释①黑山暗山:即原始森林地带,山大林密不见天。意译暗天、正进二人为首的余部人马,高宗元年(即公元1127年),进入上乡五排(今广西,经龙胜马堤、坳头、黄墙进入资源县河口乡和车田乡的辖地),他们拖枪背甲,赶着牛羊鞍马,过深山密林,涉河水溪漕,爬坡越岭,走这个乡,串那个里,人马到了牛杉(今湖南城步汀坪乡大河村与广西资源河口乡立寨坪村交界处),很累了,在休息静坐,人练一练功,给牛马放一放痧,后来这里的地名就叫“牛杉(痧)”,部属上到山岭上(湘桂界山),杀羊做中午饭,后此山岭便叫“羊角岭”(后朝廷为防御需要,在此设关隘,名为羊角隘——笔者),饭后,人马落宿烟竹大坪(今广西资源车田乡辖地),经观察,他们选中了这一尚未有人开发的区域。
白洞进地,有杨家的杨通龙、杨君财,唐家有唐进龙,罗家有罗船仓,黄龙宅进地落居的有潘仁头、杨正贵,龙潭(今广西龙胜江底乡和湖南城步汀坪乡辖地)入地的有杨洪眼、杨岁飞,车田(今广西资源辖地)进地落居开发的有杨业头、杨光显、杨正二,琵琶七树(今广西灵川县辖地)进地落居的有杨水走、杨光忠。他们落下广西,相互距离没有一乡、没有一里。这是暗天、进正这一支人马的出身和落身,他们出身有地方,落身有地点。他们就是这些地方的开天进地始祖,鸡吃米是生的,人捡理也不全,只是像白篾打鼓一样,扫边过,莫怪我讲不全面,有遗漏,人物和时间不对头,历史久了,难记,请原谅。这是去了的杨家九将暗天和进正这一支人马。
苗款原文满天进银落入蓬洞新寨水,养出都藤、寿年哑古,养出晚天、晚门、再福,养出朝晚、再香、再晚、再角。早晨挖烂新圳底,夜间挖烂鸡鹅界。一好杨梅坪①,二好团粮坪②,三好苏禾坪③,四好温塘坪④,五好戊巳坪⑤,东边落有旗,西边落有福。晚统入地斋坪,晚门、再福入地暧水,进金入地汀坪大沙洲,进天入地汀坪隘背底,前老杨通和入地高坪大地,杨通哥入地长滩屡里,杨通林带动秧(育)男晚女,又怕强盗贼人,定厨铜钱岭,杨盛满入地高桥河洞,阿岩入地杨通升,钱石入地杨通坪,前坪入地杨富年,江头入地杨六洞,庚午辛未坳头入地杨卯其,绍兴庚午入里市,杨晚富入地锣鼓田。高宗建炎戊申岁,杨盛仁进地芙蓉三寨,长安进地杨总庆,都温独树进地杨再兴,杨半澍、杨元青占洞。大边金刀化一土,正大元年,拦牛八寨,上拦牛进地阳昌合,下拦牛进地杨富贵,朝分夜开源头杨三千,上坪水进地杨恭俄,下坪水进地杨扬刀,辰溪蜡屋进地杨秀才,雷子天奇龙门水口。白水起家,三路银刀,四路银斧,打烂四天,正是满天、进银出身有图,坐落有步。注释①杨梅坪:湖南汀坪乡辖区。②团粮坪:广西辖区,今名洋弯砣羊坪。③苏禾坪:湖南汀坪乡辖区。④温塘坪:湖南汀坪乡辖区。⑤戊巳坪:湖南汀坪乡辖区。意译是说暗天、进正这支人马的出身进地讲完了,就讲满天、进银这支人马的出身进地情况。满天、进银他们落居蓬洞新寨暧水后,养出很多儿孙,他们是都藤、寿年(是个哑巴)、晚天、晚门、再福、晚朝、晚统、朝晚、再香、再晚、再角。他们长大成人后各居一处,逢山开路,逢水开渠,逢坪开田,打早打夜,日夜开发。“新圳底、鸡鹅界”这两条路就是打早打夜挖出来的(这两路即是高桥通往广西坳头和蓬洞通往广西坳头),还开出有五个好坪,即是杨梅坪、团粮坪、苏禾坪、温塘坪、戊巳坪。落在东边的(即蓬洞)东有幸,落在西边的(即广西今伟江乡洋弯村)西有福,无论落居在哪里,都很好,土地肥沃,山林茂密,前景美好。
后来他们的子孙又各选择地方居住。另有杨通林主意不定,带着育男小女东奔西走,他怕遇着强盗贼人拦路劫抢,后只好住在铜钱岭(蓬洞之小地名),到南宋庚午辛未年间,杨卯其进地坳头里市(今广西)落户,杨晚富则在坳头的锣鼓田(今名秧地田)落户。杨总庆进长安坪落居(今城步长安营乡),杨盛满落居高桥(今城步汀坪乡高桥村)开发,杨通升落居阿岩(广西龙胜辖区),杨通坪和杨富年分别下钱石和前坪(均是广西龙胜辖区)落居开发,杨六洞则选江头落居(今湖南五团镇江头司村)开发。高宗建炎戊申年(公元1128年)杨盛仁入地芙蓉三寨(今广西马堤乡芙蓉村),杨再兴则入地都温独树(今湖南五团镇金东村和独树村)开发,杨半澍和杨元青二人,年纪还很小,他们就在五团占地方了。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杨姓进入拦牛(今名兰容)八寨开发(古时的八寨是辰溪、蜡屋、坪水、小言、温水、畲塘、拦牛、候家寨)。他们进去后,大刀阔斧地将荒地开成园,坪地开成田。上拦牛进地的是阳昌合,下拦牛进地的是杨富贵。杨三千早晨将他分到源头水去,他晚上就去砍山开地了,很勤奋。上坪水进地的是杨恭俄,下坪水进地的是杨扬刀,辰溪腊屋进地的是杨秀才,雷子天住在龙门水口(即拦牛新寨,今名兰容新寨)。
他们这支人马来到新的地方,什么也没有,全凭自己的一双手,用金刀银锄修路开田,把四周打通,与外面的村寨连接起来,互通来往,这是杨满天、进银这支人马的出身和落身,他们是这些地方的开天辟地祖宗。
苗款原文爷里,来讲所沙、进样,拍打肉赶过肉①过界过溪。边溪界头打一望,望下边溪好个凼,向山开圳,向水开田,上凼拉四占,下凼拉五占,四糯五谷,得豆收同熟,壬申癸酉,进桃林边溪,弄猴铜身,虎身铁骨。边溪进地杨魁甫,水银坪进地杨哑古,三里三寨进地杨龙甫,牛头洞头进地杨晚甫,羊角寨大乡冲,进地杨晚朝,小洞进地杨青甫,石排进地杨定期,都温杜树进地杨通兴,岩子坪进地石通平和石秀才,聋底进地李候兴,杨家进地杨同富、杨富兴,还有杨兴铁,杨进样进地大号头水②,洋湾布弄进地杨所沙。注释①打肉过界、过山:是指打猎。②大号头水:大候、小洋坪。意译各位,现在来讲杨所沙、杨进样这支人马。他们打猎赶山,爬坡越岭,过河过溪,往城步的西南进发,打到边溪界(即贺家寨村通往边溪的界头,今名石路界)头一看,看到边溪好平坦,杨魁甫看中了这个地方,便在此定居落户,察水测渠开圳,察山开土造田,造出了上垅下垅,他的后人老四占上垅(即上边溪),老五占下垅(即下边溪),四季得五谷豆果同熟。壬申年又开发平林,他们很勤奋,身体骨头像老虎一样,好像铁一般。后来家大业大,喂猴子玩了。绰号叫哑古的进地水银坪落居(地址无考),杨龙甫进地三里三寨(广西龙胜马堤乡芙蓉村的盐井、毛坪、湾三寨,每隔一里有一寨,统称三寨),杨晚甫进地牛头、洞头(今广西龙胜马堤乡辖地),杨晚朝进地羊角寨、大乡冲(今广西龙胜伟江乡辖地),进地小洞开发的是杨青甫(广西龙胜辖区),杨定期进地石排落居(广西龙胜辖区),进地岩子坪落居的是石通坪和石秀才(今湖南城步五团镇一居委会),进地聋底寨的是杨同富、杨富兴、李候兴、杨兴铁四人(今湖南城步五团镇一居委会),杨进样进地大候、小洋坪(今湖南城步汀坪乡大候村和小洋坪村),杨所沙进地洋湾布弄(今广西龙胜伟江乡)。
苗款原文子定元年丁未岁,四百钩刀,三百斧头,上去砍开门楼坳,走进莫宜大峒,落入江头十郎、禹支,上排三进地杨岁正,还有吴一哥,吴二哥、三哥,中排进地蓝再样,吴田总进地下排四炉,杨卒进地同子,得掌白水三路,白天今龙虎,上寨通知下寨杨通华,了雀扎禾米,正是所沙、进样,出身有步,落身有图,去了三芦之中。子定元年,杨同开天立地,开府衙门,石在肚内,长刀过纸,断了鲤鱼跳筝,五黄去了一节。意译是说子定元年丁未岁(公元1127年)这一年,他们组织四百余人拿刀锄,三百余人拿斧铲,砍开了门楼坳,修起了扶城峒通往莫宜峒的大路(该坳即是今城步丹口镇共和村与五团镇铺路水村交界之处),此路修好后,他们尚未找到开发地的人进了莫宜大峒(即城步五个峒中,莫宜峒最大,是个大峒),有十个姓蓝的,其中有两个分别落在江头和藤坪,后他们成了两个支系。杨岁正和吴一哥、二哥、三哥就上入横岭峒的上排落居开发,蓝再样则选中中排开发,吴田总和杨卒就选中下排四炉落居开发,他们同时得掌管这三路白水起家的地方。杨通华像龙腾虎跃般的白天往返地走上寨又通知下寨,保护农作物,保护粮食不被鸟雀家禽糟蹋。
以上讲的是杨所沙和进样这支人马的出身和落步。讲了杨姓三支人马的进地和落居情况,他们只是杨家九将和十亲百将的其中一部分,其他的就不讲了。总之,子定元年,杨家九将率十亲百将人马来到城步共同开天立地,建府立衙门,我讲的存在肚内,好像长刀裁纸,也是鲤鱼跳筝一样(即一种打鱼的工具,蔑织的筛子,吊在溪水冲下的高处,鱼跳上的时候被拦住而捕之,以此比喻讲得很粗、零乱,衔接不起之意)。杨氏进地这一章节就讲完了。
2.蓝姓及其他姓苗款原文爷里,蓝氏一姓,出落金(荆)州。当初蓝昌富、蓝当(光)晋,先在白里冷水,男人把银锄,女人把金钗,男人担夫送担莫纳粮,女人只会烧茶煮水,男人抛田放地,女人抛麻放线,上开坪头,下开坪尾,开出大竹坪、竹丝洞,婆阳河大地。开出三万七千田。官法坐近,苗法坐远,六局山头装香,三千三百沉江渡,渡船、补河孝神,三千三百守佛白蓼洲,三千三百小菜送京凉,三千三百抄纸靖州,三千三百绥宁造扇,三千三百打肉过山,赶肉过界。六局山头烧香换茶。意译各位,蓝氏一姓,出于荆州。当初来城步的蓝当晋(实是蓝光晋)、蓝昌富(实是蓝昌见)人马,先在白蓼洲、冷水坪落居。他们在这里,男人就用锄,女人就用针线。男人给官府做挑夫、送脚担,就不用纳粮交税。女人只会烧茶做饭菜,不会做别的。男人开田种地,女人就刮麻挫线。这里的荒坪荒地,往上开,开到坪的头,往下开,就开到坪的尾,开出了大竹坪(今大竹坪、十里树、枫香村)、竹丝洞(今儒林镇所在地,含八角、双井村),婆阳河周围的土地(冷水坪、白蓼洲、肖家庄、五星在内),共开发出了三万七千田(按:古时的一田,是老斗三斗三升产量的面积,相当于现在的一市分。三万七千田,等于现在的二千七百亩田)。不要看这些田面积大,收入多,可是,六处山头要装香(纳贡之意),自己得不了多少。官府规定的东西,必须要服从和执行,否则,就大祸临头。苗族自己规定的东西,要先服从官府规定的东西。六个地方,有三个是官府的(即京凉、绥宁、靖州),要上交产品,纳粮朝贡。苗族自己的也有三个,也要按规定交纳。即三千三百交沉江渡渡船、修船、整码头及敬奉河神和码头土地,三千三百的粮交白蓼洲寺庙守佛敬菩萨,三千三百的粮送京凉杨再思将军府或巡检司,三千三百的粮送靖州官府〔当时,城步隶属靖州,参见《湖南省志·第二卷·地理志·五代十国·楚(湖南部分)附图九》〕,用于造币,三千三百送绥宁官府用于造扇,还有三千三百用于打猎,保护生产。这六处山头都要敬奉。考:古款所云的这个历史,除前文已述《蓝玉志》载外,该志还云:《宝庆府志》和《定远县志》载:“光晋、昌见、再思开辟长沙宝庆府武冈木瓜桥金花大三千七百,每额载粮米三斗六升,系入木瓜桥寺内,后竹丝洞(今城步儒林镇)。到洞后,蓝昌见带领十二龙犬上山,十二龙犬下水,开立黄狗山、界背等。游到上油坳,起眼一望,望见扶城未有地名,好立迷村、迷寨。先落中排丹口,下在野猪凼,开立牛头田、马头田、大印田、小印田、大秧田、小秧田等。箭筒装谷,耕地种田,五谷丰登。其后裔于建忠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八月十五日子时立成“普和寺”,开辟白蓼洲水田三万七千。婆将金钗打木塞,公将银条打个桩(按:意即妇女在家做针线工夫,煮茶饭等家务事,男人用刀斧、锄头开发土地。“金钗”是“针插”之意,“木塞”是菜园的围栏有洞,妇女去塞之,防家禽进去。“银条”系铁具,“木桩”是打围栏的柱子——笔者)。燕登田系入普和寺为佛田,峒头岭开立三千三百水田,与和尚洗浆衣服,凉亭田开立三百,以为造纸田,马鞍山脚开立水田三百,以作渡船田。蓝昌见兄弟四人,一朝功夫(按:指在他们这一代)开成,子孙有业。共开辟水田九万九千余(相当于现在的九千七百亩),西至鸡婆岩为界,南至地青(阡)牛尾石为界,东至罗卜洞为界,北至清溪白竹坳为界。
苗款原文助(接)棱栏木,助(接)起三十六个,(打)栏木二十四个,小棱栏助起三十六个,助起龙潭岩一渡。马鞍山头打一望,望下扶城迷迷冲,迷迷峒,峒大望界头。入地蓝昌见,扶城丹口入地蓝管里、蓝田补,蓝正海落进梅里田。龙凤阳后来生出蓝光晋,间天二十八载带兵。前代军师诸葛亮,后代军师刘伯温。后来李闯王争夺金銮殿,后来三时三刻派蓝国公转来守定,三时三刻国泰民安。意译此段款词说的是:那时(今城步巫水河还没有桥),为了过河,没有桥,靠竹排或船渡,实在费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接起缆索三十六根,打起捆缆索的木桩二十四个,牵引船的小缆索也接起三十六根,架起了龙潭(今城步县玻璃厂下面岩山脚处的潭)岩一渡,用船或竹排来回牵引过河,这样,东西两岸的人过河就方便了。一次,过河打猎,随犬赶到马鞍山界头(据考,实是界背的山头)打一望,望下扶城是条迷迷冲,是个迷迷峒,峒很大,还可以望到四周的山头,后来蓝昌见率人迁入扶城峒居住开发。扶城丹口入地蓝管里、蓝田补,蓝正海落入梅里田(据考,此三人是后明、清时期入迁的,流传有误——笔者)。后来,龙凤阳生出蓝光晋,年到二十八岁,他就当将军带兵打仗了。过去(指三国时期)的军师是诸葛亮,后来的军师是刘伯温,他辅佐朱元璋,得了天下,创立明朝,做了皇帝,坐镇金銮殿。后来李闯王(自成)造反,要夺明朝江山,也想坐金銮殿做皇帝,搞得地方不安宁。后派蓝国公回来镇守,既保卫明朝廷,也保卫家乡,此时此刻,才国泰民安。按:此段有混杂之处。蓝光晋本是蓝姓入城步的始祖,然而后来龙凤阳又生蓝光晋,并二十八岁带兵打仗,被封为国公,这可能属于误传。据考:元末(公元1340年)蓝春应之妻阳氏生蓝玉,名声远,青年时期在姐夫常遇春(朱元璋的大将)的部下当差,参与朱元璋一起推翻元王朝成功,系明朝开国元勋,后被封为国公、大将军。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三月,蓝玉曾率领十五万兵骑大军征元顺帝的孙子脱古铁木儿可汗主力于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这次战役俘获脱古思铁木儿的次子及妃子、公主王室等三千余人,军士男女七万七千余口,马驼牛羊十五万头,还有玉玺、金牌、金印等物,最为可喜的是获得了传国玉玺。蓝玉班师回朝时,因未经准许就捣破关门,朱元璋得知后,将蓝玉的梁国公改为凉国公,但蓝玉不在乎,仍我行我素。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农历二月初八日将蓝玉入狱,二月初十日,以谋反罪,凌迟处死,当时,诛其三族,到四月,作为蓝党,被处的达二万余人,被灭九族,其中被灭的人中,有一公十三侯二伯。蓝玉时年五十三岁。但李闯王(自成)起义时,他早已离开人世。因历史久远,款词又长,靠心记口传,有误难免。
苗款原文岩头寨入地蓝晚里,蓝管里国(归)禾沙塘。为了牛吃红包头(即玉米苗),原(辕)门告状,九里衙门,左审不清,右审不明,三蓝拦不倒,遥唐(怎么)(扯)不倒①,两手陀(拖)过。为扫祖,告长沙宝庆不落,落入长沙竹林寨。功果完满,道场完成,左审得清,右审得明,回车转马,回马转车,共转扶城丹口大峒,蓝双里、晚里、管里,三兄弟分界,分界为定。星竹签子为界②。蓝双里和蓝正海落入梅里,蓝双里坐在大水界头,把倒文官差人,不要入峒打飞天油火。蓝管里坐在扶城丹口,把倒毛田一条路,不准进峒骚乱地方。蓝晚里落入岩头寨,把倒毛田一条山路,莫野猪返头。瑶人千条枪,万个捧,上不通风,下不讨(透)气。天上不容乌鸦乱飞,地上不许小人乱干禾占地,粟产占,过了一节,乖在心中,可在肚里,去了前面。注释①遥唐不倒:是拖扯不住之意。②竹签子为界:是用竹片编号,插标定界,然后再在插上竹片的地方置个固定物。意译这段历史,跳跃性很大。是说:时过数年,后来岩头寨进地的是蓝晚里,禾沙塘归蓝管里去开发管辖。他们兄弟之间(按:明毅年间即崇祯皇帝时期)因为牛吃了红包头(即玉米苗),发生了纠纷,内部调解无效,执意要上状到县府衙门(称“九里衙门”),县府衙门经多次审理,各说各有理,双方辩论相持不下,九里衙门难以决断,旁人劝阻不住,三蓝(即双里、管里、晚里)仍然要上告。他们为了去原籍扫祭祖宗,近的地方宝庆府不告,却要告到长沙府。落宿竹林寨。经过审理,双方服从府判。这样,案子总算了结。双方打马回到扶城丹口大峒,这时,三兄弟分地盘,商议以插签子的办法定界,按签子所标的界线为准,各管各业,互相把守,不许别人入界作业。蓝双里和蓝正海落入梅里田(今丹口镇水头村),蓝正海把守梅里田,蓝双里坐在大水界,把守大水界头(即城步云雾岭),不能让文官差人入峒敲诈勒索。蓝管里坐在扶城丹口,把守毛田一条路,不准恶人进峒骚乱地方。蓝晚里进居岩头寨,把守毛田的另一条路,不能让瑶人卷土重来,他们人多,有千条枪,万个捧,一旦入侵进来,会上不通风,下不透气,要吃亏的。
按:据民间传说,蓝玉遇难时,蓝姓苗族与其他族发生过一些纠纷,其土地,有的被官府没收,有的被他人强占。数年后,朝廷不究前事,蓝姓清产,官府同意其收回原属土地,扶城丹口蓝姓又复兴。
苗人居住的地方,天上不容乌鸦乱飞过(意即上空不许侵犯),地上不许外人乱占土地种干禾,乱占土种粟产。讲前面的这段历史说,聪明人提头知尾,书在肚里,这是眼前的一段。
苗款原文前面有四个,就是子正、子落、子才、子车,背底(后面之意)也是四个,就是再冲、再正、再样、再华,同行共路,共马过江,公爷入地,鸭虎坐堂。蒋家塘有个姑娘,进去打汤淘米,相梓大夷夫,张郎做旗门,做旗号①,浆坳头盐进坳,放过秘那(白腊)灵从(虫),过东就过东,那(腊)夫过西就过西。上山野猪,做不是羚了。注释①做旗门:是用果竹叶(即人们称的棕粑叶)内裹1~2粒蜡虫,成三角形旗状,穿一根棕叶丝,以备捆放在蜡树上,让虫子出来繁殖产蜡。“做旗号”则是编号,并暗示他人,此蜡有主人管理,不要毁坏或盗蜡。意译是说:前面的还有四个人,我还没有讲,就是蓝子正、子落、子才、子车这四个人;后面还有四个人,我也没有讲,他们就是蓝再冲、再正、再样、再华。他们八个人是随蓝昌见他们一路来的,后他们一路同行,共同骑马过江,共同找落居点。就是先祖入地,老爷坐堂的根源。蒋家塘(今城步儒林镇七居委会)的人想去丹口那边放蜡虫产白蜡,因为那里的蜡树多,好放虫,打算去,就分头做准备。有个姑娘她就进厨房淘米煮饭,相梓大姨夫,还有张郎,他们就做旗门(即果竹叶裹的虫包),做旗号,作准备工作,到浆坳头盐进坳(今丹口镇坳头坪村)去放白蜡灵虫。蜡夫们很听话,叫他们过东就过东,过西就过西,像野猪上山一样,刺蓬窝、水氽、密林,到处窜去了,不是像羚羊那样文弱。
苗款原文背底四个,正进、补会分界。八十里南山,九十里暗步,十万田溪头,落入长安横岭。砍断红岭藤,有的时(苗语“时”,汉语“十”)年三仓,胞起的,时年断火烟。陈田入地蓝总岁,龙斡禾占地,粟产占,蓝富田、蓝扬田这起上半岭,落入巡头九十,落入田心安身。就有五户,一户龙可就,二户银中补,三户李同同,四户蓝富田,五户蓝扬田。入地进落巡头,得志杨大帝。意译前面讲了子正、再华等人,后来还漏脱了几个人没有讲,就是蓝正进、补会、富田、扬田四个人。他们分队,有的上了八十里南山,有的去九十里暗步(即今南山牧场的西南部广西所辖的陈田一片,当时系原始森林,山大林密,土地没有被开发,称之为暗步),有的在十万田溪头(即今城步丹口镇柳寨、双龙一带)定居开发。落入长安横岭的人,那里的土地,长满了红岭藤,他们砍断了这些红岭藤才能开土造田。他们开始的时候,有的丰收,有的欠收,有的十年收三仓,起虫的、发病的,颗粒无收,十年断了烟火。后来他们不得不又迁居他地,落入小江陈田白水(广西龙胜伟江乡和平等乡辖地)。陈田进地的是蓝总岁,他们首先是种干禾和粟子、糁子等,然后才将土改成水田,是他们开发了那里的黑山暗山。蓝富田、蓝扬田这一起人上了半岭(巡头的小地名),落入巡头九十(当时巡头有三户人,已开出了九十石谷田,相当于现在的二十市亩,有巡头九十之称)的田心安身。他们两户人来了后,巡头一共就有五户主要的人口了,即龙、银、李、蓝四姓五户。他们能入地巡头开发定居,兴旺发达,全依托杨王天子(指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之后代再思)的鸿福。
苗款原文得四月八乌麻豆饭,富田、扬田春分五祭,香堂腊祭。得十二竹头碗里,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张蓝家又入巡头。富田、扬田前面有四个,子车、子落、子才、子正,进门过坳,滩江打一望,高兰家背底四个落入江底,四个落入平底(等)。蓝家四月八申出(菜),置乌麻豆饭,耕牛同节。子正、子落申出,子才、子车同意。杨大帝同神灵,彩画同春五祭。光传滕坪十蓝禹(两)支,先叫蓝家公,后叫蓝家寨,背底叫做岩寨滕坪。十家龙虎,也同招花。公爷一出,明月一落,是蓝氏一代(姓)的名,方大字,舵手大的印。蓝氏一姓讲完。意译四月初八这天,是牛母王的生日,耕牛休息的日子。这天要置乌麻豆饭(按:即名为“乌饭树”,小灌木树叶捣成浆汁,取汁放米及饭豆内煮熟,饭呈现乌黑色),先以敬牛神,后喂耕牛。此饭牛可食人也可食。相传,先祖蚩尤头上长角,形如牛或龙,能飞腾,四月八敬牛神的习俗后演变成苗族节日。蓝富田和扬田,在春分时,要进行五祭,即一祭祀天神,二祭祀土地神,三祭祀社公神,四祭祀庙坪神,五祭祀祖宗。香堂(即寺庵)放在腊月(即农历十二月)朝拜。他们还得了十二根大楠竹做竹头节碗吃饭。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又有张、蓝两姓的人进入巡头落居。蓝富田和扬田的前面,有四个人就是蓝子正、子落、子才、子车,我还没有讲清楚,要补一下。他们是入门楼坳(即扶城峒地阡与莫宜峒铺路水交界的坳)进入莫宜峒,然后又过蓬峒,进滩江(即浔江)打一望,认为江底是个好地方,他们便在江底落了户。蓝再冲、再正、再样、再华四人,他们是经长安坪过小江入陈田白水至平等,便在那里定居落户了(两地均是今广西龙胜县辖地)。蓝家四月初八这天兴出菜过节。这个做法,首先是蓝子正和子落提出来的,他们的倡议得到子才、子车的响应而兴起的。对杨大帝(杨王天子)的敬奉,同神灵一样,画彩像放神堂上敬奉,同春分节一起,进行五祭。蓝姓进滕坪,是两支十户人,后繁殖发展成了个寨子,先叫蓝家公,后叫蓝家寨,到后来才叫岩寨的。蓝家进滕坪这十户人的男儿,同一个时间,共同讨亲收媳妇。这是先祖进地开发创业,造福后代的蓝氏一姓,他们的先祖在历史上很有名声,印有舵手大,刻有方形大字。蓝氏一姓的进地开发就讲完了。
3.银姓及其他姓苗款原文爷里,现在讲银氏一姓,出于蒙燕,出身有图,落身有步。太祖皇帝庚申年间,七婆杨,八婆银,九婆蓝,三姓合一本。银家银总把,出荆州来到城步,先在长沙宝庆南路庙背溪,后来到城步真良桥头坪,打坐三十年,养出四个崽七个婆,六个上入清江水(广西辖区),一婆天心卦良,二婆地心雨落,三婆琵琶七树(广西灵川县辖区),四婆都鹅米粮(广西灵川县辖区),五婆广南大冲(广西龙胜辖区),六婆石冲漫塘(广西资源县辖区),去了六个嘛,是一乡(指是一个苗族区域),豆是一里,着(穿)衣不像,话语不相同。讲了小婆六个,还有个大婆,她在广西堂(省)义宁板田,小地名娄江铺底白马庙门(广西灵川县辖区)。高宗绍兴庚戌年,银魁瑞、蓝里、蓝见,还有杨晚补,来到扶城石路界,望下边溪两河口,杨晚补停落边溪,蓝里、蓝见落入扶城丹口,银魁瑞落居桃林木杉冲,良田千,粟产千管。银中补上一门楼坳,起身过里,转身过界,三百钩刀,四百斧锄,上去砍开门楼坳,下来砍开洋河溪,砍开三条正大路。出一长安横岭,银角三田,银中补进一连洋冲,打住一年,走到洋弯界头打一望,望下巡头是个凼,高坡开田,竹窝开园,巡头冲,银总家家发糯米。意译各位,前面我已讲了杨氏和蓝氏两姓,现在我来讲银氏一姓(含李、罗、雷氏,银姓,据《辞海》载:始于汉代,汉有银术这人),这姓人出自蒙古和燕京(今北京),祖宗出身有图,落身有步,出有地方有根源,去有地点,有来龙去脉,不是无根无据地乱讲。他们是太祖皇帝庚申年间(公元960年)开始南移。他们为什么南移,据说有个七姑娘许配给姓杨的为妻,第八的姑娘,许配给姓银的为妻,第九的姑娘许配给姓蓝的为妻,三姓连襟,合成一家。银总把可能是因兵事或灾荒,从荆州白马县(即今河南渭县东部,秦、汉时期白马津西北部,黄河南岸此处,历代为军事争夺要地)往西南移。先徙长沙宝庆南路庙背溪(今邵阳县塘渡口),后来,又有晚辈起身南路庙背溪来到城步京凉(茅坪镇京塔村)桥头坪,居住三十年,养出四个儿子七个姑娘。这七个姑娘有六个把放在清江水,一个把放在京凉,一个把放在坪林,一个把放在琵琶七树(广西辖地),一个放落在都鹅米粮(广西辖地),一个放落在广南大冲(广西辖地),一个上了浔江,放落在石冲漫塘(广西辖地)。这六个嘛,是一方乡土,都是苗族区域,相隔也不远,有的相距还不到一里,可是就穿衣不同(各有不同的民族服装),语言不一(即地方民族语言不一)。讲了小姑娘六个的落地,还有个大姑娘没有讲,她落入广西堂(当时称堂,后称省)义宁(县)碗田娄江铺底,小地名叫白马庙门(今广西灵川县辖区)。
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银姓又不在京凉住,往西南山区迁徙。高宗绍兴庚戌年(公元1130年),银魁瑞与蓝里、蓝见、杨晚补三人,来到扶城石路界(今儒林镇贺家村西方屋后的界)岭上一望,看到边溪两河口,地方平坦,阳光充足,山清水秀,是个好地方,杨晚补便停落在此处。蓝里和蓝见落入扶城丹口,银魁瑞落入桃林木杉冲居住开发。数年后,水稻良田开造有千余(相当于百余亩),粟产土也开出有千,能收入产量千余箩。不仅丰产,人口也发展了,后银中补又起身寻找新的开发区,发动众人,用三百把柴刀,四百把斧子和锄头,向上,砍开了门楼坳(此地名见前文),修建了扶城峒通往莫宜峒的路。向下,砍开了洋河溪(即今湖南城步巡头村和坪山村与广西龙胜洋弯村和甘甲村交界的一条溪),修起了甘甲巡头的路。同时,还修建了坪林通往横岭的路,此时,银中补为首,共修建了三条主要大路,沟通了四周,连结了广西。
后他带领了一些人上长安横岭,开发了银角三田(今叫三浪田),后留居一些人,其余的又随他进入连洋冲(今广西龙胜伟江乡辖地)开发。将连洋冲开发以后,他又上到洋弯界头(即广西洋弯村与湖南巡头村的界岭上)眺望四周,发现巡头是开阔地,尚未有人去开发,他便迁往巡头定居开发,将连洋冲开发出来的土地移给他人留守。在巡头,平地开田,坡地只要能引水去的也开成田,竹窝刺蓬就开园,把整个巡头冲都开发过来。其他姓氏的人进来开发,他也欢迎,相处得很好,人们称他为老总。因为他是先去的,面积广、产量多、吃不完、用不尽,所以逢年过节,他人没有糯米做粑粑,他家家户户送糯米去,使大家都能做粑粑过年过节。
苗款原文银聪养出白乖才后胜,养出黑皮才仲秋,银富样养出洛才,银仲秋又养出南才,银富有养出来才,银后胜养出大虎,银龙会养出银定、金刀,落入芙蓉,落入大冲,落入大云,落入独江烟水,落入龙胜都乃,落入山家,落入张冷菜坪。意译银姓进地莫宜峒后,子孙发达,银聪养出一个皮肤很白很聪明的孩子名叫后胜,另一个皮肤黑一点的名叫仲秋,银富样养出的儿子名叫洛才,银富有养出的儿子名叫来才。后来银仲秋又养出的儿子名叫南才,银后胜又养出儿子名叫大虎。银龙会养出的儿子一个名叫银定,另一个名叫金刀。他们后来有的落居芙蓉(广西辖地),有的落居大冲,有的入地大云,有的入地烟水,有的入地龙胜都乃,有的落入山家五桃,有的落入张家塘和冷菜坪(以上均是广西辖地)。他们不在原地守祖业,各自去新的地方开发创业。苗款原文一日难得夜文(莹)虫,大一夜难得光,蚊虫多。半夜五更狐咬鸡婆岭,赶打到铁界头打一望,望下芙蓉三寨好个凼,望见三十六步朝东水,步步朝东不朝西。箭筒换谷①,移步改嫁,银家银龙会落入芙蓉三寨,公公会织长细大网,婆婆会针线长麻大线。白日放局(猪)上山打肉,夜间放网下潭讨鱼。拖金数网,网地数金一断,断下铁深潭,断得独鱼一个,鲤鱼一双。兄弟分地方,分界为定,星子为界。吃鱼头坐冲头,吃鱼腰坐冲腰,吃鱼尾坐冲尾。横水花头银苟李,吃着鱼尾坐在三寨,银田补吃着鱼腰落入都温,银金刀吃着鱼头落入滕坪。(待续)注释①箭筒换谷:古时,是用箭筒装谷,以作仓库,防鼠虫损耗和雨霉。苗族先民在这里讲的“箭筒换谷,移步改嫁”,是比喻新迁之意,也是见异思迁之意。意译月头月尾的夜晚,天黑不便,每天的晚上要捕捉夜莹虫,要利用它发出的光以照明。夏天的夜晚蚊虫多,难眠,觉得时间长,难得天光。有一天半夜五更,一只狐狸寻食,到家里来将一只鸡婆咬走,人们听到鸡的叫声,便起床赶打,狐狸拖着这只鸡往山岭上跑,人便跟踪追去,追到铁界头(今叫张天塘、椅子形、湘桂界山)。天已亮,鸡没有追回,在界岭眺望,望下芙蓉三寨是个好平坦的地方,见有一条河,弯弯曲曲,数有三十六步朝东水,步步朝东不朝西,真是一处好地方,决定改迁到芙蓉三寨去居住开发,银中补之子银龙会便率人落入芙蓉三寨。芙蓉河有鱼,便想办法去打。爷爷会织鱼网,奶奶会挫麻线,互相配合,制成鱼网,白天放猪上山吃草长肉,夜晚就放网下潭打鱼,拖筋数网,网底疏筋,拖下铁深潭,网得鱼一个,鲤鱼一双。这时,兄弟们要分地方,去新的地方开发创业,各自发展,便以鱼作勾,以插竹签为界,以界为定,吃着鱼头者就分居冲头,吃着鱼腰者就分居冲腰,吃着鱼尾者就分居冲尾。横水(系广西芙蓉之横水)花头银苟李吃着鱼尾,就坐在芙蓉三寨不动,银田补吃着鱼腰,他分居都温(今五团镇金东村),银金刀吃着鱼头,就分居滕坪。依勾为准,各得其所。
苗款原文江头进地银禾,得上木懂江路底,银晚补在巡头,银第落入龙门水口①,洋弯潘寨进地银晚仁,伟江周水进地银管里,大云大弯进地银禾洞,马堤泗水进地银定,张家进地银样富,上洞腊里入地银子曰,下洞银富贵。一只黄牛背双犁。双双进去挖烂新圳底,下来挖烂天鹅界。下江着水,上山管田。平等空寨进地银大龙和银小龙,巡头进地银中补。庚子辛丑银龙会、龙通天,还有李通洞进入芙蓉三寨。银厚胜子贞元年进入山家五排,坳头八排进地银仲秋,拦牛②大寨进地银富有。六婆杨窝成江河。江头出山水,统脱山头出银矿。古田大山出金牛,金牛犁金土,金牛不肯犁,走下白毛溪,拦牛拦不倒,油塘留不倒,走下长沙宝庆府。注释①龙门水口:即今五团镇二居委会水口寨。古时,人住在朝向左侧的山上,名叫“木林头”。有一风水地理先生经过此地叹曰:“龙门水口不住,则要住到角上去,怪也。”自此,人户往南边的山脚迁移,后名为水口寨。该寨左侧的山包上有不少的古时筑造的葫芦形深洞,名为“禾坑”。上面口小,第二层洞大,第三层的洞更大,人下去后,无楼梯或绳索吊,是上不来的。此洞的作用,主要是仓库,防小人盗窃和强人打抢。解放后,为防耕牛跌入,才将这些洞大部分填塞了,仅留下两个作为古代苗族文化保存。②拦牛:拦牛以前无名,去开发的人,以姓取地名,如银家寨、银家包、银家冲、银家田等(这些地名均从兰蓉乡1952年的土地房产所有证的记载中获得),后因古田大山(今十万古田)跑下来一头金黄色野牛,人们去捕捉它的故事出现,因此而得“拦牛”之名。建国后,将拦牛变异为“兰蓉”。意译银禾进地江头,并得了风坳、甘露底、木懂这些地方开发。洋弯潘寨(今广西龙胜伟江乡洋弯村)进地的是银晚仁,伟江周水进地的祖宗是银管里,大云大弯的进地祖宗是银禾洞,马堤泗水进地的祖宗是银定,张家塘进地的祖宗是银样富(这些地方均是广西龙胜辖区)。腊里上洞(即瓜子冲)进地的是银子曰,下洞(眉寨)是银富贵。有一只黄牛,力很大,它能背双犁。银子曰和银富贵,他二人共同在腊里开渠造田,把天鹅界也开起了田,把整个腊里都开发了,上上下下都造起了田。他们上山就管田,下江就管水,把所占的区域都管起来了。
平等空寨(今广西龙胜辖地)进地的银姓祖宗是银大龙和银小龙两兄弟。巡头进地的是银中补。庚午年,银龙会、龙通天、李通洞三人进居芙蓉开发。银厚胜于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进入山家五排(今广西资源河口乡)落居开发。银仲秋进入坳头八排(今广西龙胜东升村和里市村)落居开发。进入拦牛大寨(今兰容乡)开发的祖宗是银富有。六姑娘嫁给姓杨的,名叫窝成,住在江边(石冲漫塘今广西资源辖地),江的源头水是山里出来的,山的岭上脱壳(即滑坡),是个没有草木的光山岭(按:这些山,是今城步与资源交界的界山二宝顶东面的一大片),在这些山岭发现有银矿。在古田大山发现有金黄色的牛,时而见有人用它在犁田(传说是神仙),时而又只见牛不见人。人们去捉它犁田,它不肯犁,抓捉不住。此牛走下了白毛坪进拦牛,拦牛的人去围捉它,也捕不住,后此牛经金溪水、清溪、京凉至茅坪油草塘,人们发现去捕捉它,但也没有被人捕捉住。后往武冈邵阳方向去了而消失。
苗款原文龙塘大寨进一(入)罗潘和大里,雷门江头源头水,进一(入)雷君九、罗潘里,银雷通进一神坛大寨,养出富同、富聪、富兴、富明,变一哥二哥三哥,四哥五哥六哥,五花六哥六秀才。正大元年,进一社本二桥水,养出冲头、正贵、勾子、正样,还有容女和正安。黄龙大宅,公爷一出,明月一落,大拦四冲①,出身有图,落身有步。银子曰和富贵,得上七百石,下七百石,粟产土七百箩,金鸡百二十对,断老鼠七百二十坑。月起无腰,夜起无头,是银氏一姓,爷死留名传天下,虎死留皮挂后所。银氏一姓讲完。注释①大拦四冲:老人还有一种传说:银姓大拦四冲开发,是湖南坪林木杉冲、五团巡头冲、广西伟江洋河冲和平等乡的广南大冲。这四冲是银姓开发出来的。意译进入龙塘大寨(广西资源辖区)定居开发的祖宗是罗潘和罗大里。进入水源头(今城步兰容乡青云村和水源村)定居开发的是雷明、雷君九和罗潘里。银雷通进地神坛大寨(今广西资源县车田乡海棠村)落居开发,养出富同、富聪、富兴、富明四兄弟,还养出了五个女儿,他们兄弟间,按年龄大小的顺序排列,喊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他们人人好学,头脑聪明,有文化知识,都成了秀才。正大元年(公元1224年),这五个姑娘和六个秀才,分别进入拦牛八寨(今兰容乡和白毛坪乡)和社本二桥水(今广西资源车田、两水、河口乡辖地),他们又养出银冲头、正贵、勾子、正样、容女、正安等兄妹。住宅均是大龙大脉,是好地方。大拦牛,四条溪(即巫山溪、侯家溪、言水溪、平水溪),进地的先祖一出,像明月落山一样,无论是出身还是落身,都是有地方的。腊里的银子曰和银富贵,他们在开土造田,开发整个腊里的过程中,得锦鸡一百二十对,断老鼠七百二十坑,开出水田,上七百石,下也七百石,土也开出能收七百箩产量的面积。没日没月,日以继夜地劳动,奋发创业,这是银氏一姓。先祖死了,他们的这一创业精神,真是留名传天下,流传千秋万古。这是银氏一姓,我就讲完了。
4.龙姓及其他姓苗款原文爷里,龙子(氏)一姓进地,出身有图,落身有步。乾道天字王有龙子贵,龙子易是浆坳头,停兵歇马,停马歇兵,其(旗)造八十里南山①,九十里暗县(步)。先出长安横岭,有的时(十)年三仓胞起,有的时(十)年断火烟。造出水(小)江平水,造入龙七,造出八十里南山,九十里暗步②,造出上羊岭,下羊岭。落入巡头龙可就,下一刀背冲岩子坪,停兵歇马旗。落入三寨大芙蓉龙通天,李通洞落入苦李弯,金禾、李禾,团府进地,篾水入舡,依旧随水上江,落入鱼冈,停兵歇马,停马歇兵旗。注释①八十里南山:是从东至西,有八十华里,从北至南,有一百二十华里,名为八十里南山。现为湖南南山牧场经营管理。②九十里暗步:没有开发之前,是青山古木,原始森林一大片,方圆九十里,称黑山暗山,也称暗步。意译各位,龙氏一姓的进地落居开发,有来龙去脉。他们是乾道天子年间(公元1165年至1174年),有龙子贵、龙子易二人为首,率人马到浆坳头,兵马就停下来休息,一边调养一边了解这里的情况。由于这里已经有人在开发管理,后来他们举旗前进。兵马通过长安横岭,然后进入南山,发现南山尚未有人开发,便在南山停落下来,决心开发这里的土地。几年后,这里的大小坪都被开发过来了(今湖南南山牧场经营范围),其周围的小江、平水、龙七、上羊岭、下羊岭(今均属广西龙胜辖地)等地也被开发过来。他们把八十里南山的荒坪荒地,和周围九十里从没有人去的古木青山中的荒坪荒地也开发过来了。这些被开发的土地,开始几年还可以,收成不错,玉米包得起,其他的也有出产。到后来就不行了,十年只有三仓的收入,有的由于山高气温低,收成很差,十年九不收,断了火烟,人们不得不往海拔低的地方迁徙。他们复又举旗带眷属人马下山,往五团方向而行。下到巡头,龙可就不走了,决定在巡头落居。其余的人马继续下走。到了刀背冲(今五团镇二居委辖地),人马停歇下来了,在此处搭棚设营,眷属休息,其大小头目在周围寻找落居点。此时,五团的岩子坪已被石氏占领,垄底(今名为新寨)已被杨氏占领,水口寨已被杨氏占领,都温也被银氏占领,独树被杨氏占领。后来他们分成若干路寻找落居点。龙通天落入芙蓉山寨,他的同号李通洞落入苦李弯(两地均是广西辖区)。龙金禾和龙李禾他们就带着人马,拖着柴刀斧子,沿江水而上依水之源寻找开发落居点。他们在鱼冈(今五团镇涅水河)又停兵歇马,插旗扎营,寻找开发地。龙修曰、龙会老、龙攒老、龙攒高等人,他们在刀背冲不想动了,便在刀背冲居住开发。
苗款原文背底水入地龙修曰,修曰养出大师公,分界为定,星子为界。原来一起苗人过了四川贵州。大师公分上茶兜三百三十,龙攒老和龙会老,分下茶兜三百三十。龙攒高大门底,大门铜钱眼花刀。龙刀头、龙会老有十二沙牛,十二水牛,吃了大师公上茶兜三百三十,大师公龙张良不服,黄土不中①,放出十二沙牛,十二水牛,依旧吃了下茶兜三百三十。哪个射得三箭铜钱眼,射得三箭花刀头井②,禾占地,粟产占。射不都(着),打不到,把抛离地。龙会老射不都(着或中),打不到,走进恒州初水。注释①黄土不中:是不听调解之意。②头井:即是靶心。古时的人,从小就练武学艺,以防卫、保护自己。所以,一旦出事,就提出比武,以分胜负。意译背底水(即刀背冲的小地名,现名为背底冲,属五团镇二居委会辖地)山上落户定居开发的,是以龙修曰为首,还有龙会老、龙攒老、龙攒高等人。原来,这里已有人居住开发管理,生活安然。后来,龙氏大批人马到来,并在此处搭棚扎营,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干扰,无安全感,心里惧怕,便自动放弃,带领眷属离开此地,前往贵州、四川而去。
龙修曰等人,就乘机而入,落居在这里。后来龙修曰养出个儿子,取名叫张良。后他学会祛邪弄鬼之术,号称为大师公。他提出对未开发的土地分地盘,分界线,以插竹签为界,分界管理开发,谁开谁有,谁种谁收,互不侵犯。他这个主张,其他人响应。于是,他们就分了地盘。大师公分得上面的土地,种植茶叶三百三十(约为一百七十市亩左右),龙会老分得下面的土地,也种上茶叶树三百三十,双方面积相等。龙会老和龙刀头有十二只黄牛和十二只水牛,没有看管好,吃了大师公的三百三十茶叶苗,大师公有意见,给他赔偿损失,他也不依。后来他也放出十二只黄牛和十二只水牛,同样去吃了龙会老的三百三十茶叶苗。双方从此矛盾加深,相处在一起较为困难。于是,双方就以射靶比武为胜负,胜者居住原地,负者的土地为胜者所有,负者迁往他乡,田地土所有权不得带走,不得异言。双方请龙攒高作中证人,在大门底(刀背冲的小地名,即刀背冲水与背底冲水两水交汇处的北方之稻田处)树靶,用大门做铜钱眼的靶心,各射三箭和各放三飞刀,刀箭均能从铜钱眼(即方口)穿过者,为胜者,射不中,飞不着的,为败者。双方经过比武,龙会老的箭没有射中,刀没有飞到,自知不是龙师公的对手,龙会老和龙攒老兄弟自动退出刀背冲,迁往恒州、初水两地落居,重新开创业绩(即今五团镇恒州村与初水村刀背冲之“大门底”地名,也因此故事的产生而得名)。
苗款原文两兄弟养出风吹、再亥,第二化龙、再样,第三乃门、再禾,还养出野妹、野甲。有富养出主家,留再亥在大坳头,有改田把做嫁庄,野弟耳禾占地。粟产上。大坳头下边有段把一弟,把当差纳粮。当门顶屋。地夫送担。是龙氏一姓,公爷一出,明月一落。意译是说:龙会老、攒老兄弟到恒州初水后,养出三个崽两个女,长子绰号风吹,名再亥,次子绰号化龙,名再样,三子奶名叫再禾;两个女,一个名叫野妹,一个名叫野甲。龙有富养出主加。这些子孙兄妹,除留龙再亥到大坳头(今广西东升村和里市村)去落居外,其他的人,动员他们去别的地方开发创业,不要死守一地。姑娘出嫁,没有什么打发的,只有将土改成田,打发给姑娘,作为嫁妆。龙野弟和龙耳禾所占的土地很好,肥沃,粟产很上。在大坳头开发出的那一段田土,把给一弟,给他用于当差纳粮,承顶门户,做脚夫,给官府送担子。以上讲的是龙氏一姓的先祖,来城步和广西落户的始祖。他们出身有图,落身有步。
5.阳姓及其他姓①苗款原文阳氏一姓,京凉桥上过木易杨,阝易阳桥底当水过,丫叉羊从岩上过,岩上过落落岩寨。阳家住了城步大州,清溪进地阳富脚,白蓼洲入地阳君遐,兰昌合,杨昌正,我落岩公(广西坳头),大的有丁,小的有分。注释①阳姓进地的内容,是根据广西民族工作资料选集《民族识别文件资料·关于确定龙胜苗族的调查报告·龙胜苗族调查》一文,为了不重复,摘录整理。意译五代十国年间,阳氏一姓大小人口,随杨再思为首的十二州杨姓和其他姓一起来到城步土桥京凉落住下来,由于人多,过桥拥挤,木易杨从桥上过,阝易阳因水浅就从河里过,丫叉羊就从岩上跳过去,这样,过桥就不拥挤了。后来阳氏一姓的人有部分住到城步大州来了(指清溪、大竹坪、十里树、冷水坪、白蓼洲一带),在清溪、车田定居落户的是阳富脚,进入白蓼洲定居落户的是阳君遐、兰昌合、杨昌正三人。我洛岩寨(今广西马堤乡东升村)的进地苗公(即进地始祖)阳通从、阳通明,他们对已长大成人的作为家丁承担起责任,对于尚未成年的少年也有分寸,进行教育,使他们有知识,做将来他们应做的事。
苗款原文随江上水,落桃林小水,落上桃林金宝大殿,下桃林歇马轿停,金丘大峒种秧,银峒大丘种糯,男人吃了颠茶赖酒,空下付龙王寺不坐,坐在龙塘湾,乐死下府龙王,龙王乐死不死,床底下生出根乌壳笋,刀来砍不断,斧来剁不烂,番了四十八个口,走出田总阳盛龙,得了桃林金宝大殿,消猪岩石,大门千枝树,后门红合树。意译后来阳姓人口发展多了,又有晚辈往西南迁徙,他们随江(城步界背水)上至上水(今丹口镇上边溪),有一部分落入小水(今丹口镇小水村),再一部分到桃林(今丹口镇桃林村)全部停轿歇马,在此落居,开发创业。他们在金峒(桃林屋门口)开出了水田大丘,就用以种稻禾(粘谷),在银峒(桃林上游)也开出了水田大丘,就用以种粳稻(糯谷),粮食丰收,得吃了浓茶和后劲很足的米酒。这些美好的生活,不忘天老爷和水龙王、山龙王的恩德,得以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就以茶酒祭祀他们,但没有龙王寺庙,将茶酒倒入地下,他们也不得食,只有将供品拿到龙塘湾去祭,那里叫龙塘湾定有龙神。人们祭祀他们,龙王很高兴,也给祭祀的人以回报,便在他们的屋宅房子床底下长出一龙角出来以告知,形状似一根乌壳笋,人们不理解,便用刀去砍、斧去剁它,刀斧砍缺了四十八个口子,龙角仍然没有砍断。后来阳姓人中,走出一个人来制止,此人名叫阳盛龙,号称田总,他识别了此物,它不是怪物,是吉祥之物,阳姓人得了龙头地,大吉大利,不但不许毁它,还要祭祀它。因为阳盛龙说得有理,人们推举他为首领,他便成了寨王,得了桃林的金宝大殿,和消猪的岩石,此后,大门千株树,后门红合树,兴旺得很。
苗款原文坳头入地阳君散,长安横岭阳总卿,江头阳六峒,暧水上寨阳君才,下寨阳子散。得了欧阳祖,得了马杏橙,得了共上祖三坟,黄石三个,枫香三株,天顺年间抛土离峒。意译天顺年间(公元1214年杨安儿期间)又有阳姓晚辈离开故土往西南迁徙,阳君散入地坳头(今广西龙胜马堤乡东升村和里市村),开发创业,阳总卿入地长安横岭(今城步长安营乡)开发创业,阳六峒入地江头(今五团镇江头司村)开发创业,阳君才入地暧水(今城步汀坪乡团心寨村)上寨开发创业,阳子散入地下寨开发创业。阳君才、阳子散他们得了欧阳祖、马杏橙,共上这三个地方祭祖,还得了黄色圆形油滑石三个,枫木树三株。
苗款原文石牌小阳总仓,广西堂上①阳太一、阳太二,阳家一姓出身有步,落身有图,当初同行共路,共马过江十姓人,公爷有出,明月有落,前庚申,结亲越远,作事越近。男人出门担枪,女人出门担棒,上七六百三,福生鹅,田聚公,是二百一,结亲归路。一条亲路,恒州初水,二条亲路,高坪大地,三条亲路,江头社水,四条亲路,滕坪白水,五条亲路,蜡里三百,聋底水口,都温独树。注释①广西堂上:当时广西不称省,是称堂,当时龙胜、资源可能属湖广地域,所以另称广西堂。意译天顺年阳总仓进入石牌小(今广西龙胜泗水乡辖地)开发创业,阳太一、太二兄弟进地广西堂(当时的行政区域名)创业开发,但不知他们落在哪里,具体地方不清。阳氏一姓,出身是有地方的,落身也是有地名的。当初离开城步,同行共路,共马过江(指城步巫水河),去广西开发创业的有阳富保、李福正、张天志、银务福、杨根保、杨信珍、李再样、吴之义、黄子才、冯马王、匡六保、曾源银等十姓人。这是公爷有出,明月有落。那时,落居的地方,一般是些未开发的处女地,古木青山,野兽很多,男人出门要拿枪,女人出门要拿棒,方得安全。前庚申时期(公元十二世纪),阳姓与其他姓结亲,血脉越远,结亲后,做事很亲近,相互帮助,亲如一家。阳氏一姓与其他姓结亲,上,结了亲戚六百三十户,是福生姣娥,田聚苗公二百一十双。结亲归路,上有五条:第一条行亲回娘家的路,是恒州初水(今五团镇恒州村与初水村),第二条行亲回娘家的路,是高坪大地(今五团镇茶园村),第三条行亲回娘家的路,是江头社水(今五团镇江头司村),第四条行亲回娘家的路,是滕坪的白水(今五团镇滕坪村和白水头村),第五条行亲回娘家的路,是蜡里三百溪(今五团镇腊里村),还有聋底水口(今五团镇一居委和二居委会),都温独树(今五团镇金东村和独树村)也是这条亲路。
苗款原文下二百一,有五条亲路,一条结落芙蓉三寨,二条亲路结落张家峒头,三条亲路结落石牌小,四条亲路结落茶林岩底,五条亲路结落木山界底。四奇四古,古峒①,刘里、天奇,凭通、字付,结亲归路。结亲若远,有刀难换。长刀换了衣头烂,皮帽戴得胸膀穿。上量三日丛先坪,下量三日桃洋坪,杨柳桥头打死金牛合个款。上结七(戚)六百三,下结二百一,把男换女,把亲换戚,爷接几世子,爸结几代孙,结戚六百三。注释①“古峒”无考。一、疑今广西与湖南接边的马堤乡东升村辖地吊丝洞,又名七层岩屋,该洞既大又深,外景壮观。二、疑今城步茅坪镇京凉清风峒,该峒深广,峒内景观迷人。意译上面(指城步原莫宜峒)结了亲戚五路,男女青年配婚二百一十对,下面(即广西龙胜北面区域)也结了亲戚五路,二百一十户。第一条亲路,是芙蓉三寨(今龙胜马堤乡芙蓉村),第二条亲路,是张家峒头(今龙胜马堤乡张家村和峒头村,第三条亲路,是石牌小峒(今龙胜泗水乡),第四条亲路,是茶林岩底(今龙胜泗水乡),第五条亲路,是木山界底(广西辖区,具体地方无考)。出现了四奇:即一,桃林生龙角;二,上结亲二百一,下结亲也正好二百一;三,田家的大媳妇床底下扫出一根笋,刀子斧砍碎,变龙角一对,虎尾一双;四,七天七夜雨黑变雪,黑雪溶化后,一个早晨淹了银家湾。确立了四古:即一,公爷出身;二,款规款约;三,五峒、江、水、溪等地名;四,苗公流源。发现了古峒(地址无考)。刘里、凭通、字付、天奇四人结亲,也是归到这些亲路上来。结亲要近,若结远了,有时要换把刀都有困难,如背刀、短刀在身上不烂衣服,换把长刀背在肩上就会衣头烂。亲上加亲,老亲老戚好,戴皮帽一样,戴得很久,不需常换。有了古,就要讲古,各地苗公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款规款约,就要立个坪来讲,坳头(广西)立坪,察看了三天,才确定了丛先坪,伟江(广西)也找了三天,才确定桃洋坪作款坪。苗公各地拟订的款规方案,曾于杨柳桥头(今城步五团镇二居委水口寨屋门口,即公路段养路班下首今桥头处),时间记不起了,在那里打黄牛、宰猪羊合了款。上结亲戚六百三,下结亲戚二百一,男的去招郎,女的嫁过来,结亲攀戚,父辈一代结了几世的子,爷辈一代结了几代的孙,共结成了六百三十户。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师三部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