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PCM D100和索尼NWZ-ZX2哪个音质好?我用的bose qc25 qc15耳机,请大神全面分析一

如何评价 SONY 新出的录音笔(播放器)PCM-D100?
& The PCM-D100 is a high resolution recorder with two-position (X-Y or Wide) stereo microphones, 32 GB of internal flash memory and a SD-XC Card slot. Recording formats include linear PCM (at 192, 176.4, 96, 88.2, 48 and 44.1kHz); DSD (2.8224 MHz) and MP3 (320 and128 kbps). Additional playback support is provided for FLAC, WMA and AAC files. The D100 is constructed of lightweight metal (aluminum) and it's built rugged to withstand the demands of pro applications...1. 2.
按投票排序
D100显然是D50的换代产品。(如果是D1的换代产品,那就应该叫做D2了。)从两项最重要的录音硬件指标(最大录音声压和LPCM原始信噪比)上看,D100是128dB及96dB,与8年前产品D1的130dB及98dB相比,仍存有硬件基础上的差距——如果是电声业内人士,应该知道在极限指标上再提高2dB,对电气和机械方面的要求有多严苛,所以当年D1用的是钛壳——新产品在关键指标上不如8年前的旧产品,说D100是D1的后续机种,恐怕只是一种美好愿望。(D100可以使用所谓的s/n 100dB软件提升技术,把信噪比动态扩展到100dB,但这已经不是硬件指标了。)D100相对D50的改进,不只是提供了DSD,还包括LPCM从96/24到192/24的提升,信噪比和声压级的提升,以及SD卡和全球AC电源支持。见:D100也更重视重播方面的需求,增加了对FLAC和AAC的支持。如果是纯粹为录音用途设计,可以不必增加这个支持。尽管这本身可能是新解码芯片带来的额外福利。虽然D100和D50都是25wm每声道@16Ω,但我听上去D100的动态更宽广——有人管这叫做D100比D50音量更小——声音的密度和透明度也都更好。仍然是更适合er4s这一类阻抗略高的动铁耳塞,能够形成较佳的阻尼系数,干净地还原音乐的本来面貌。D100的确不是专门为聆听而设计的产品,只不过它比大部分专门为聆听而设计的产品的音质更好。由于录音笔声音中性无染的特性,那些牛逼的录音听上去依然牛逼,那些垃圾的录音听上去依然垃圾,请不要怪录音笔不适合「欣赏」音乐。——————————————————————有人拿数码多的测试文章来,试图证明D50声音垃圾——先不说D50即使声音垃圾也无法在逻辑上证明D100声音同样垃圾——也不说数码多用RMAA去测试模拟器材这么奇特的方法一直被诟病——更不说这文章连声卡Line-In的输入阻抗多少都不知道却要「警告」人家小心烧机——只说一件事:你作为一个测试者,尼玛连四节新的AA电池都不愿意准备么?音量旋钮在5的位置就溢出,你当sony的设计和质检团队是傻逼?电不足都听不出来还好意思写测试文章。又说,「麻烦力挺录音棒的人仔细动动脑子,都是6K价位,难道Sony故意让ZX1和D100同门互残然后D100默秒全?」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官方怎么说呢?问及D100是否会对walkman后续产品产生影响时(旗舰walkman的音质是否依旧不如PCM录音笔),sony公司音频器材部翁国熊先生答到「欢迎来明年的发布会试听并进行对比」。最后,我并不力挺录音笔。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真的不合适。
谢邀,想了想还是不匿名了利益相关,所以不对技术问题做任何评论,也不对其他人把D系列互相比较或者和其他机器比较的结果做任何评论。我只说一下开发战略问题。首先,看了半天回答,包括问题本身。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无论是D1,D50,还是D100,他们从来就只是录音笔,开发团队也从来没有把它当作是播放器在开发,播放功能从一开始就只是附庸。而这里居然没有一个人把一个录音笔真正看作是录音笔在评价!!你们倒是说几句录音性能如何呀!我对这玩意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录音笔。就算这玩意的播放性能再差,甚至完全不能播放,也完全不影响它是世界最好的录音笔之一的事实。这次的D100的开发,团队的重心应该是在新功能的导入,特别是DSD录音和192/24的支持。别的,也正如所说,AAC,FLAC解码之类的,就是顺带的一些小福利。音质方面,更多的是去让DSD和192/24PCM等情况下的音质同样保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最后澄清几个小问题1, D100是D50的后续机种,当然也是D1的,同一个系列的机器争论谁是谁的更新换代产品很没意义。2,D100是面向专业领域的录音设备。 ZX1是面向消费领域的播放设备,他们从一开始在市场定位上就没有交点。当然也不会因为某个的性能如何如何而去改变另一个的性能或者营销策略。
机器还没经手玩过,目前常备设备是ZOOM H4n。显然D100在在指数上压制了D50一个等级,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点是加入了AAC和FLAC的支持,一些时候多点格式对于工作会有很大便利。但是据入手的同行说,在实际使用中类似D50的轻微细节丢失依然没有改善,对于电影/微电影录音这种对细节高要求的工作来说D100或许不太合适。说个题外话,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拿着个录音笔来听音乐,在我看来这就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的事。对于烧友我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拿录音笔听音乐这把火真的是烧错地方了。可能我连微烧都算不上,家里一台11年的MacBook Pro外加一个DMX 6Fire声卡和beyerdynamic DT990 Pro耳机,出门就是iPhone 5C(原谅我是真屌丝吧)加个铁三角CK70 Pro,在家里享受一下无所谓,再说干活的时候外置声卡和大监听也用得着,算不上浪费,唯一心疼的就是CK70 Pro了。手头三个录音笔,ZOOM H4n、SONY D50、OLYMPUS LS100,后两个都是头脑一热买的二手货,感觉听音乐还真不如艾利和和HIFIMAN的高端好使,一是声音太干,二是操作麻烦,三是体积太大,这都是我放弃录音笔做随身听设备的原因。个人意见,不拉仇恨。
不久前才在Sony直营店是听过一次D100。抛开音质这些东西先不说,D100绝不是D50的升级版,而是全面代替D1的次世代录音棒。D100的最大卖点不是比D50或者D1有更强续航或者更好回放质量,而是面向专业录音场合提供DSD格式的支持。至于信噪比的提升,完全是因为DAC芯片的更新而将纸面参数拔高,而非PO口实际输出质量有什么飞跃。接下来说听感。当时带了两条塞子去店里:EXK和K3003。D100的回放质量相比D50和D1没有明显提升,或者说可以认为在WAV回放上就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东西。并且,个人觉得从回放的声音风格取向来看,这三台机器都不是为了“欣赏”音乐而生的:声音冷,干,无感情,增益过大。我身边无数曾经对D50顶礼膜拜的童鞋,如今也无一例外给D50找了下家。如果毫无感情的超高素质数码声也叫牛逼素质的话,创新各个型号的声卡都能算神器,苍老师造型的充气娃娃也能叫倾国倾城。音乐性不是光靠参数就能堆出来的,否则自己想装个山寨大奥也是轻而易举。至于M10,D50,D1之类的设备有人说音质好,请见数码多踢爆这些伪神话的客观音质测试:原因在于,录音笔对在本机上的回放质量本来就不需要特别关注,就像再顶级的数码单反也不会配一块4K屏幕用来预览照片。从D50开始,到D100,之所以很多人觉得推力够大,是因为单纯认为声音够大。但实际上只是因为这些机器将电平增益设置得比较大而已,造成的后果就是声音够大,但控制力极差,大动态下面极易失真。这种失真表现,不需要一副金耳朵也能轻易辨别。D100在这方面有所改进,但就这样的动态素质,想听大编制时能爆棚?别脑补了,醒醒吧。至于D100新增的DSD,我觉得作用主要还是在某些特殊场合做高品质录音用比较合适,回放的话,PHA-2可以搞定DSD,同时价格还更低。如果一定不想捆绑,ZX1也比D100称职(不过ZX1不支持DSD)。总之,如果是希望享受音乐,就别用这类录音为主要用途的设备来折腾了,真是炒作起来的。这些设备音质确实不算差,但比起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专门用于音频回放而非音频录制的设备来说,这样的音质真不算什么,甚至根本算不上什么,甚至我一向不屑一顾的HM品牌,其最低端型号声音也明显优于各录音棒。PS. 麻烦力挺录音棒的人仔细动动脑子,都是6K价位,难道Sony故意让ZX1和D100同门互残然后D100默秒全?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索尼大法好!
泻药。首先,我没有实际听过D100所以听感我没办法提供自己的感受,抱歉。另看过各位的答案,信息量还是蛮大的,足够看清D100要传达的信息。下面说我知道的。先说市场定位。D100我觉得是sony多方整合(或者说权衡)的成果。从录音方面说,首先是麦克风的使用,应该和D1同级。个人估计基本是一样的。研发成本就可以减少,因为已经有D1为蓝本。然后是应对dsd编码。sony作为sacd标准制定者之一,搭上d100顺风车助推一下,并且根据目前的反响来看,DSD的加入至少看上去是提高了录音的水平,另外sony肯定也根据dsd格式对D100进行了优化设计,是种双赢局面。至于原有的PCM,电路设计上保持原有水平就可以,再以PCM为卖点估计也没什么看头,哪怕你能做的很好。并且DSD是sony主推,没理由自打耳光。现在的市场,没有卖点很难生存。从电路来讲,由于目前还没有看到拆机图,从仅有的官方图来看,电路布线已经重新设计过,DAC芯片估计也用上AKM的新品,从管脚数来看,应该是用了比AK4382要高阶的芯片,至少有条件设计出更好的dac电路,包括adc也是。而且有强化过电源处理(不知道sony会不会更改原D50的dc-dc方案,以前从原方案芯片供应商官网查询过,D50使用的系列芯片并没有更新过,不知道现在更新过没有,官网老上不去。。。)。这两点加上SONY一贯的电路设计水平,声音素质更好是有基础保证。从买家角度来讲,如果是专业人士,D100作为一个移动性比较强的录音器材,应该是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素材采集设备来用,本身就有很好的素质保证(以这么小的体积来说,如果要和nagra之类的来比,那真是站错队了=。=),而且比D50不止好一点半点。如果是像我这样的以听音为主的,那看中的应该是声音的素质。。。因为你要说他听感很好,我不敢苟同,因为设计摆在那里,D100本身瞄准的是专业市场,是要干活用的,声音要保证准确,才能有很好的基础判断录音的准确性,听感不是他主要考虑的。这里插句话,ZX1很快就出来了,根据市场定位,想要好的听感,ZX1才是主推,同时保证高的素质(这点需要等待实际听过ZX1才能下判断)。而且和D100比,两者架构都不一样,可以看出SONY对市场的细化是很明确的。接上上段,D系列的在发烧友市场的火热,其实是sony意料之外的。刚出来的时候根本就不是针对消费市场。。。当然sony对市场的热点反应很快,现在投入部分精力推D系列是市场反应带来的结果。我个人觉得,这类针对录音的器材,可以让听者建立一个相对正确的听感。录音师需要的是录音器材本身保持一定的客观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润色,如果这个基础本身就很多染色,后期是没有办法保证重放的一致性的。虽然说录音师也会根据需求对声音进行染色,但这个带有很强的目的性,需要加什么,不需要什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听众不一样。听众是最终作品的欣赏者,好听才是听众需要的,而且听众得到的是最终作品,作品本身的调音已经完成,如果想要听感上的改变,一般就是通过不同的器材搭配来实现,你要听众自己摆弄EQ,不太现实。。。所以听感才是听众关注的焦点。也就造成了D100和ZX1的不同定位和不同设计。总结一下,D100是个录音很好的移动录音笔,足够为使用着采集素材使用。如果要以他为播放器材,除了价格高和录音功能用不上,播放的水平足够,可以为听者带来比较准确的听感,不过没有办法兼顾自己对听感有染色要求的人,直白应该是他的特点。
作为非专业人士利益无关的普通音乐爱好者,我来姑且说说它作为随身音源的感觉。
首先我知道它是录音笔,且播放功能不强;
其次我听说它声音素质相对不错,质量靠谱,推力也比较大;
最后D50的价格在二手市场比较坚挺,以此类推,即使不喜欢,这东西也不会砸在手上。
于是前几天入手一台一探究竟,所谓眼见为实。
作为随身音源的主要优点:
A.续航好,官方说明书上说使用4节5号干电池可以听音乐15-21小时,实际感觉差不多;
B.耳机口推力相对较大,说明书上标称最大输出电平25mW+25mW(官方推荐负载阻抗16欧),80欧的DT1350和32欧的SR225i推得有模有样;
C.支持DSD、Flac、AAC这些主流音频格式(不过发现部分Foobar2000自转的AAC不能识别),声音比起普通mp3和手机干净规整,动态和清晰度更是完爆;
D.质量可靠,运行稳定,没有什么固件操作Bug;
E.32G内存并且支持SD卡扩展,扩展性强,带光纤输入输出;
F.配件丰富,标配有遥控器防风罩电源插头;
G.作为业余录音可玩性高,效果不错。作为随身音源的主要缺点:
A.有点大(72.0×156.8 × 32.7 mm)有点重(带电池约395g);
B.播放功能简陋,跟iPhone比浓浓的19世纪电工味(不过比起D50还是有进步,不再限于只支持10个文件夹;终于有了播放模式);C.按键手感偏软偏涩;D.我这台音量0.8以下耳机声音会右大左小偏音,据说是这种模拟电位器的普遍问题,还好一般不会用到这么小的音量听音;E.连接电脑不支持USB3.0,传输速度在20M以下;F.价格不便宜。关于音质和风格,这个见仁见智,各位自己耳朵收货,但是别想着神化和妖化。 个人使用几个月的感觉是整体素质尚可,中频不错,高低频一般,声音分离度高、氛围感比较弱,修饰少、柔和度有所欠缺。更适合听器乐或者比较hifi的录音。综上,D100客串为随身音源显然是个个性强烈产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肯定不适合。但是如果你喜欢按专辑听音乐且对价格不敏感,需要一个可携带、续航靠谱、推力大、声音素质靠谱、运行稳定的前端,这是最好的选择之一。附一些关于D100播放操作界面的细节:1,每个文件夹内最多支持199个文件,超出的话显示前199个文件,支持多少文件夹未知,至少我放了70来个文件夹正常; 2,文件夹列表约显示10个字母,或者6个中文,光标停留时才会滚动显示后面的字符,音乐列表显示16个字母,快速选专辑选歌略微不便,所以我已经把目录全改成Ba_WTC,B1_Tureck这样的样式;3,官方说明书说支持最多9层目录,但是实际上不支持目录树,只显示最底层,即音乐文件所在的子目录;4,所有音频格式支持Tag,繁体正常,但不支持cue,包括内嵌cue;5,文件夹排序按照文件的修改顺序,而非字母排序;6,播放时屏幕显示不会关闭,停止播放待机状态一段时间后屏幕才会自动关闭。
首先要搞清楚这个是个录音笔,索尼本来做录音笔的时候也应该没有想到会有人拿它来听歌,录音笔的主要作用还是录音,索尼官方也强调了这个,希望各位不用忽略它的本来用途。
D100作为D50的升级版受到了很多音频玩家的推崇,D50的光辉自然理所当然的加在这个继承者的身上,我个人认为这个光辉还是值的,技术的改进使D100更加完美,如果真要说个缺点,那只能是那不方便携带的体积了。
我还是喜欢ZOOM的
经常看到买个好贵的录音笔外挂一堆附件听音乐的,我就纳闷了,那家伙到底是录音的还是播放的?奇怪
最好的随身听是这些录音笔吗?
关于音质和风格,这个见仁见智,各位自己耳朵收货,但是别想着神化和妖化。 个人使用几个月的感觉是整体素质尚可,中频不错,高低频一般,声音分离度高、氛围感比较弱,修饰少、柔和度有所欠缺。更适合听器乐或者比较hifi的录音。
泻药首先,手机渣排班,见谅。作为音频发烧友,见到说说d100的回放。毕竟完全不懂录音。显而易见,d100是d50的升级版,精准的还原,精准的还原,精准的还原……这几乎是d100最重要的特点。抛开后期修饰,基本上录音时什么样回放就什么样。这就决定了用来欣赏音乐的时候会感到声音略显干,涩,冷。少了解码和放大过程中的修饰…这是必然结果。按照惯例先抑后扬,下面是优点。推力比较大,基本上可以把hd600,dt880这个级别的前代旗舰推个七七八八,这个时候请忘记电流怪兽大手办…解析超高,很多朋友喜欢这种高解析的感觉,说白了就是一段复杂音乐里面可能有人声,钢琴,吉他,贝斯,鼓,各种管乐,各种弦乐,各种沙锤三角铁等等等等,高质量的音源文件在d100上面播放你全都能区分清楚。前面说了,最重要的特点还原超好,那么久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听音观……有利于对抗b侧……手机打字好累,先说这么多好了为什么我在美国亚马逊买的索尼pcm d100只有英文的,请问大神怎么设置中文,越详细越好,_百度知道
为什么我在美国亚马逊买的索尼pcm d100只有英文的,请问大神怎么设置中文,越详细越好,
应该是没有英文的,下载个中文版说明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难道是在美国的型号和中国叫法不一样吗,求解答,我不知道为什么在美国亚马逊搜不到PCM-D100我想请问一下,多谢了
美版一般没中文设置
去论坛找个中文版的刷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谁是No.1?全球8款顶级降噪耳机横评
谁是No.1?全球8款顶级降噪耳机横评 作者: 责任编辑:王乐 【原创】
全球顶级降噪耳机汇聚于此
★ 全球顶级降噪汇聚于此&&&
降噪耳机的确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随着我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身边的噪声污染,每个人都无法彻底避免噪音带来的干扰,上班时、旅行时……&&& 我们无法控制噪音源,那么就想办法让噪音无法进入耳朵,于是降噪耳机出现了。起初,降噪耳机并非为民用设计,而是用于特种行业,为常年工作在巨大噪声环境下的人们而设计。如今,它也开始造福大众了。&&& 降噪耳机给我们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超高,事实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平民化的降噪耳机,只有率先靠近大众,我们才有兴趣继续了解,于是也就有了我们这个降噪耳机的系列横评。前段时间我们已经推出了4款降噪耳塞横评,本文为第二部分,8款头戴式降噪耳机横评。8款降噪耳机横评8款顶级降噪耳机横评&&& 来自全球的知名消费类降噪耳机汇聚于此,BOSE、索尼、等国际大牌悉数出场,除飞利浦外,其他产品均在千元以上,最贵的达到3300元.&&& 本文我们将重点对比耳机的外观、细节和佩戴舒适度,另外对降噪能力的测试采用全新手段,当然最终也少不了音质PK,每一个环节都异常精彩,不容错过。&&& 由于文章较长,我们将在此设计一个导航目录,您可以根据喜好直入主题。一、产品基础介绍(外观、细节、附件) /
/ 二、三、佩戴舒适度PK: / &/
/ 四、五、音质PK: / &&&&&&& &&&&&&&&&&&&&&&&&近期降噪耳机热文: &&&&&&&&&&&&&&&& 产品:
BOSE QC15基础介绍★ BOSE QC15基础介绍&&& BOSE QC15外观较为沉稳,银黑搭配的外观风格既适合在时尚环境中使用,同时也可以非常体面地出入商务会所,耳罩部分体积适中,外侧Logo抢眼。右侧耳罩外侧上设计有降噪开关,上方为绿色指示灯,降噪过程中指示灯呼吸闪烁。QC15耳罩可以进行90度旋转,方便携带。& BOSE QC15降噪耳机& & BOSE QC15降噪耳机:耳罩细节及电池仓BOSE QC15降噪耳机:音频线& BOSE QC15降噪耳机:线材接口BOSE QC15降噪耳机:便携包& BOSE QC15降噪耳机:转接头与便携包&&& 耳机只需要一节7号电池就可以正常工作,续航能力在30小时左右。耳机音频线采用了可插拔设计,而且在连接耳机的一段还设计有一个调节开关,后面我们会在文章的“高级应用”部分重点介绍这里。附件方面,搭配有一个硬壳便携包和一个飞机转接头。产品:
索尼NC500D基础介绍★ 索尼NC500D基础介绍&&& 和其他几款相比,索尼NC500D在外观上是非常细致的,这也体现出了日系产品的特点。体积适中,黑色镜面耳罩外壳颇具动感,耳罩同样可以进行90度旋转。NC500D耳罩内置锂电池,并不需要其他电池供电,不过随机附送一个外置电池盒,可以用二节5号电池为内置锂电池充电,这一点在“高级应用”也将详细介绍。& 索尼NC500D降噪耳机& 索尼NC500D降噪耳机:耳罩细节索尼NC500D降噪耳机:充电接口& 索尼NC500D降噪耳机:线材接口图片说明:音频线& 索尼NC500D降噪耳机:飞机转接头& & 索尼NC500D降噪耳机:附件及便携包&&& 附件方面,产品搭配有适配器,也可以通过适配器对耳机充电。另外还包括一个可改变接头数量的飞机转接头,能够适合更多环境下使用,硬壳便携包也足够霸气,可以装下耳机和全部配件。产品:
森海塞尔PXC310基础介绍★ PXC310基础介绍&&& 森海塞尔PXC310是横评中体积最小巧的之一,耳罩体积较小,而且可以通过多次折叠达到很小的携带体积。耳机采用纯黑色外壳,典型的商务风格。右侧耳罩上设计有降噪开关,并且支持调节音量。耳机内置可插拔锂电池,后面的“高级应用”部分会重点介绍电池。森海塞尔PXC310降噪耳机& 森海塞尔PXC310降噪耳机森海塞尔PXC310降噪耳机:按键特写& 森海塞尔PXC310降噪耳机:耳罩特写森海塞尔PXC310降噪耳机:音频线& 森海塞尔PXC310降噪耳机:音频线接口& & 森海塞尔PXC310降噪耳机:附件特写&&& 附件方面,森海塞尔PXC310为用户搭配了两条音频线,区别是连接音源的一端分别是“L”型和直插型插头。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PXC310的音频线插头设计在右声道耳罩上。其他附件方面,搭配有一个飞机转接头、3.5-6.3mm转接头,并且附赠了多国标准的适配器插头,还包括一张使用指南光盘。产品:
飞利浦SHN5600/10基础介绍★ 飞利浦基础介绍&&& 飞利浦SHN5600/10体积同样小巧,而且重量很轻,佩戴时来自体积与重量的压力几乎感觉不到。耳机外壳同样采用高光塑料材质,飞利浦这款整体设计非常简单,没有多余的附加功能。耳机的降噪主体设计在线控上,采用一节7号电池供电,另外线控还包括音量调节和监听键。& 飞利浦SHN5600/10降噪耳机& 飞利浦SHN5600/10降噪耳机:耳罩外侧飞利浦SHN5600/10降噪耳机:线控器& 飞利浦SHN5600/10降噪耳机:线控按键及衣夹飞利浦SHN5600/10降噪耳机:接线位置特写& & 飞利浦SHN5600/10降噪耳机:附件&&& 飞利浦SHN5600/10耳机的音频线为一体式设计,也是这8款耳机中唯一没有采用可插拔设计的产品。附件方面,线控器上设计有一个可拆卸的衣夹,其他附件还包括飞机转接头、3.5-6.3mm音频转接头和一个皮质便携袋,皮质便携袋的好处是可以节省空间,坏处就是对耳机的保护力度不够。产品:
AKG K480NC基础介绍★ 基础介绍&&&
K480NC在体积上和差不多,也是8款产品中体积最小巧的之一,而且同样可以多次折叠到非常小的携带体积。K480NC耳罩外侧为金属材质,耳罩可以90度旋转。降噪模块同样设计在线控器中,采用一节7号电池供电,线控器外形修长。AKG K480NC降噪& AKG K480NC降噪耳机& AKG K480NC降噪耳机:耳罩特写AKG K480NC降噪耳机:线控器& AKG K480NC降噪耳机:线控器特写AKG K480NC降噪耳机:一节7号电池供电& AKG K480NC降噪耳机:音频线接口& & AKG K480NC降噪耳机:附件一览&&& 耳罩链接音频线的部分采用了特殊的锁扣设计,插入线材后稍稍旋转即可固定,不必担心外力拉扯下造成虚接。附件方面,AKG同样十分大方,附赠了飞机转换接头,3.5-6.3mm转接头,硬壳便携包。对用户来说,耳机在体积方面比较理想,唯一美中不足可能就是线控器体积太大了。产品:
魔声Studio基础介绍★ 魔声Studio基础介绍&&& 魔声Studio绝对是此次横评中外观最抢眼的一个,白色版整体风格非常活跃,而且时尚感很强。耳罩部分体积较大,整体做工出色。Studio也是这些降噪中唯一一款耳罩不可以大幅度旋转的。右侧耳罩设计有降噪开关,而字母“b”所在的位置也是一个监听按键。耳机采用两节7号电池进行供电。& 魔声Studio降噪耳机& & 魔声Studio降噪耳机:耳罩细节魔声Studio降噪耳机:红色音频线& 魔声Studio降噪耳机:音频线接口魔声Studio降噪耳机:便携包& & 魔声Studio降噪耳机:附件一览&&& 附件方面,耳机附赠了两根音频线,一红一黑,红色线用来连接普通的音源设备,而黑色线稍有不同,专为设计,采用三芯插头,这一点同样在后面的“高级应用”中做介绍。其他附件方面,椭圆形便携包,内有飞机转接头、3.5-6.3mm音频转接头、清洁布等,非常丰富。魔声这款Studio耳机绝对是时尚潮人的首选。产品:
铁三角ANC7b基础介绍★ ANC7b基础介绍&&& 铁三角ANC7b采用大尺寸耳罩设计,耳罩较厚。整体为黑色外壳,耳罩外侧边缘处采用银色装饰。功能设计简单,左侧耳罩设计有降噪开关和指示灯,右侧耳罩内侧为电池仓预留了位置,ANC7b只需要一节7号电池即可启动降噪功能。& 铁三角ANC7b& & 铁三角ANC7b:耳罩细节铁三角ANC7b:音频线& 铁三角ANC7b:音频线接口& & 铁三角ANC7b:附件一览&&& 这款耳机采用可插拔线材,为用户搭配了两根音频线,分别为“L”型插头和直插插头规格。其他附件方面,包括飞机转接头和便携包,便携包体积较大。铁三角ANC7b耳机一改往日铁三角时尚系耳机的外观风格,整体设计感更贴近HiFi耳机,适合商务环境使用。产品:
0基础介绍★ 基础介绍&&& 这是本次横评中唯一一款国产降噪,虽然在外形方面和其他有些类似,不过H500的做工还是非常到位的,而且从包装到细节都比较讲究。H500采用全金属外壳,质感非常出色,耳罩部分设计相当简洁,左侧耳罩设计有降噪开关和指示灯,右侧为电池仓,采用一节7号电池供电。& 0& & 0:耳罩特写0:音频线& 0:音频线插口& & 0:附件一览&&& 耳机采用扁平的音频线,质地柔软,不怕弯折,而且也不容易打结。附件方面,H500搭配有一个飞机转接头、一个3.5-6.3mm转接头和一个硬壳便携包,便携包的绿色镶边还透出一些时尚感觉。这款耳机做工较好,用料十足,整体风格非常适合商务人士使用。产品:
降噪耳机的高级应用★ 降噪的高级应用&&& 本次横评的8款耳机中,除了能够实现主动降噪功能,有些还设计了其他的非常实用的功能,而且有些功能还“隐藏较深”,对耳机不是很熟悉的用户还真不太容易发现,因此我们在通过这部分的“高级应用”为大家介绍一下,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要逐渐进入产品对比环节。一、BOSE QC15可以调节耳机灵敏度?&&& BOSE QC15可以通过音频线接在耳机上的那一端调节耳机灵敏度,开关处有“Hi”、“Lo”标注,如果用户使用推力较小的随身音源,可以调制“Hi”,如果音源推理强劲,那么可以放在“Lo”档位。BOSE QC15的调节灵敏度功能二、什么是索尼NC500D的智能降噪模式?&&& 虽然都是噪音,可是它们的频率可能不同,不同设备产生的噪音也肯定不同,所以如果要想达到最佳的降噪效果,针对不同环境定制的降噪模式肯定是最好的选择,索尼NC500D就提供了这项功能。通过耳罩上的“AI NC&Mode”按键,我们可以在火车、飞机、办公室不同的模式下进行切换,保证降噪效果始终优秀。索尼NC500D的智能降噪模式功能三、如何时刻保持劲爆的电力?&&& 降噪耳机的长久电力如何保证?当然对于使用AAA电池的产品来说这似乎不是问题,不过索尼NC500D由于内置锂电池,不可能做到随时更换电池,因此不要忽视了产品附件中的电池盒,使用两节5号电池便可以为耳机的锂电池进行充电,同时也可以继续使用耳机。索尼NC500D的备用电池盒& 充电开关和电池仓四、哪款耳机能够接电话?&&& 降噪耳机一般用在长途旅行中,而且多数时间要伴随商务人士,因此在旅途中接听电话可能会给用户带来小小的麻烦,魔声Studio耳机搭配了一红一黑两条音频线,其中黑色导线采用3芯插头,专为设计,通过导线上的“接听”按键可以直接接电话,不用再摘下耳机了。另一条音频线的3芯接头音频线上的线控器,设计有“接听”按键本段总结:&&& 和传统的HiFi耳机不同,降噪耳机毕竟属于一类有特殊应用的产品,因此在它的专属应用领域加入其他的实用功能一定能够成为产品的卖点和特色,以上介绍的四项功能分别属于三款耳机。BOSE QC15:调节耳机灵敏度索尼NC500D:AI智能降噪切换 / 备用电池盒充电魔声Studio:专配iPhone,通过线控接听电话&&& 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开始进行详细的产品对比,分别针对佩戴舒适度,降噪能力与音质表现。&产品:
佩戴舒适度PK:重量对比★ 佩戴舒适度PK:重量对比&&& 佩戴舒适度是一款最终能否获得用户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降噪耳机来说可能更是如此。很多用户都会在长途旅行中使用降噪耳机,连续佩戴时间会比较长,舒适度的好坏会在这里被放大,所以此次横评我们将重点考量这几款耳机的佩戴舒适度。考察项目:1、耳机部分重量2、耳罩内侧、头梁内侧材质3、头梁长度、松紧程度BOSE QC15重量:193g索尼 NC500D重量:209gPXC310重量:111g飞利浦 重量:91g重量:122g魔声 Studio重量:263g ANC7b重量:213g重量:197g8款降噪耳机横评:重量对比(单位:g)BOSE QC15&193 K480NC&122索尼 NC500D&209魔声 Studio&<span style="color: #ff森海塞尔 PXC310&111铁三角 ANC7b&213飞利浦 SHN5600/10&910&197&&& 经过多次测量,8款耳机中,飞利浦重量最轻,不足100g,而魔声产品重量达到263g。重量大小不仅会反应到佩戴舒适度,而且在携带过程中当然也是越轻越方便,降噪耳机经常要出现在旅途中,所以便携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产品:
佩戴舒适度PK:耳罩材质对比★ 佩戴舒适度PK:耳罩材质对比&&& 佩戴舒适度是一款最终能否获得用户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降噪耳机来说可能更是如此。很多用户都会在长途旅行中使用降噪耳机,连续佩戴时间会比较长,舒适度的好坏会在这里被放大,所以此次横评我们将重点考量这几款耳机的佩戴舒适度。考察项目:1、耳机部分重量2、耳罩内侧、头梁内侧材质3、头梁长度、松紧程度&&& 刚刚我们说了耳机重量对舒适度的影响,其实这种影响还不是最直接的,真正与身体接触的耳罩内侧和头梁部分对佩戴舒适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如果这几个部分设计得当,那么即使耳机重量稍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以下图片顺序均为:BOSE / 索尼 /
/ 飞利浦 /
/ 233621& & & & 8款降噪耳机横评:耳罩内侧对比&&& 首先我们通过实际佩戴,对8款耳机的耳罩内侧柔软度进行了对比,内侧耳垫越柔软,佩戴舒适度相对越高,以下是8款从软到硬的排列:耳罩柔软度对比结果:BOSE / 魔声 / 飞利浦 / 233621 / AKG / 森海塞尔 / 铁三角 / 索尼& & & & 8款降噪耳机横评:耳罩透气性对比&&& 耳罩的透气性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或者是较热的室内,长时间佩戴下更是如此。经过多人的佩戴打分,最终我们得出了透气性排名,由于AKG、森海塞尔、飞利浦3款产品耳罩较小,不是全包围佩戴,因此不参与评比,其他5款由透气性好到差的排列如下:透气性排名:BOSE / 魔声 / 233621 / 索尼 / 铁三角产品:
佩戴舒适度PK:头梁材质对比★ 佩戴舒适度PK:头梁材质对比&&& 佩戴舒适度是一款最终能否获得用户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降噪耳机来说可能更是如此。很多用户都会在长途旅行中使用降噪耳机,连续佩戴时间会比较长,舒适度的好坏会在这里被放大,所以此次横评我们将重点考量这几款耳机的佩戴舒适度。考察项目:1、耳机部分重量2、耳罩内侧、头梁内侧材质3、头梁长度、松紧程度&&& 头梁内侧的材质同样重要,而且厚度、柔软度也非非常关键,太厚的头梁海绵垫容易使佩戴不稳固,太薄又会不舒适。本次横评的中,还有一些耳机的头梁可以多次弯折,因此是否夹头发等问题都是我们在佩戴时需要关注的部分。以下图片顺序均为:BOSE / 索尼 /
/ 飞利浦 /
/ 233621& & & & 8款降噪耳机横评:头梁内侧对比& & & & 8款降噪耳机横评:头梁外侧对比&&& 8款耳机中,魔声、BOSE和233621的头梁较宽,耳机整体的体型也相对要大,铁三角与索尼的耳机头梁宽度排在中游,AKG、森海塞尔和飞利浦由于耳机体积本身较小,因此头梁也比较窄。头梁柔软度排名:索尼 / BOSE / 飞利浦 / 魔声 / 233621 / 铁三角 / 森海塞尔 / AKG产品:
佩戴舒适度PK:头梁材质对比★ 佩戴舒适度PK:头梁材质对比&&& 佩戴舒适度是一款最终能否获得用户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降噪耳机来说可能更是如此。很多用户都会在长途旅行中使用降噪耳机,连续佩戴时间会比较长,舒适度的好坏会在这里被放大,所以此次横评我们将重点考量这几款耳机的佩戴舒适度。考察项目:1、耳机部分重量2、耳罩内侧、头梁内侧材质3、头梁长度、松紧程度&&& 接下来我们要对比的部分仍然是头梁,除了内侧的柔软度,整个头梁的长度也非常关键,由于每个人的头部大小都不一样,因此头梁(包括可延展的部分)越长,就越能适合更多用户。另外,头梁对耳部的压力也是要考量的部分,好的设计是压力适中,不松也不紧。以下图片顺序均为:BOSE / 索尼 /
/ 飞利浦 /
/ 233621& & & & 8款降噪耳机横评:头梁长度对比&&& 经过多人试戴评分,我们对8款耳机的头梁长度也进行了排序,在两侧延长部分都打开到最大的情况下,头梁整体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为:头梁长度排序:索尼 / BOSE / 魔声 / 233621 / 飞利浦 / 森海塞尔 / 铁三角 / AKG&&& 在不考虑整体佩戴舒适度的情况下纯粹比较头梁部分的弹力,即通过耳罩两侧向内夹耳朵的力度判断,以压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头梁向内压力排序:森海塞尔 / 索尼 / AKG / 飞利浦 / 魔声 / 233621 / 铁三角 / BOSE产品:
佩戴舒适度最终排名揭晓★ 佩戴舒适度最终排名揭晓&&& 最后我们再来关注几个和佩戴舒适度相关的细节,8款中,除了魔声Studio,其他几款的耳罩都可以向一个方向进行90度旋转,这个设计虽然主要是为了照顾到便携性,不过耳罩的旋转角度越大,也能够一定程度地提升佩戴舒适度。魔声 Studio耳罩不可旋转& 、索尼等其他7款产品耳罩都可以90度旋转&&& 另外,和飞利浦两款的降噪电路及供电部分都设计在线控上,这会让我们在佩戴上多出一个环节,至于这对舒适度是否产生影响,就是见人见智的问题了。& 飞利浦、两款产品配有线控器,其中AKG线控器较大&&& 经过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对比,我们对这8款耳机的佩戴舒适度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最终我们将综合上述对比,对耳机佩戴舒适度进行排名。&&& 将上面的对比项目和单项排名做成表格,标注每一款产品在各个项目上的名次,最后给出综合得分。注:表格内数字仅代表耳机在单个项目的名次,并不是打分8款降噪耳机横评:佩戴舒适度总评(排名)&耳罩柔软度(软-硬)耳罩透气性(好-差)头梁柔软度(软-硬)头梁长度(长-短)头梁压力(大-小)总排名BOSEQC15112281索尼NC500D841122233621H500435463飞利浦SHN5600/103--3544魔声Studio224355森海塞尔PXC3106--7616ANC7b756777AKGK480NC5--8838注:表格内数字仅代表耳机在单个项目的名次,并不是打分&&& 最终,BOSE QC15、索尼NC500D和获得了佩戴舒适度前三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33621,作为本次横评中唯一的国产产品,能够挤进前三实属不易。AKG K480NC、铁三角ANC7b在佩戴舒适度方面垫底,其他几款产品排名中游。佩戴舒适度最终排名参考数据:8款降噪耳机横评:重量对比(单位:g)BOSE QC15193AKG K480NC122索尼 NC500D209魔声 Studio<span style="color: #ff森海塞尔 PXC310111铁三角 ANC7b213飞利浦 SHN5600/10910197耳罩柔软度对比结果:BOSE / 魔声 / 飞利浦 / 233621 / AKG / 森海塞尔 / 铁三角 / 索尼耳罩透气性排名:BOSE / 魔声 / 233621 / 索尼 / 铁三角头梁柔软度排名:索尼 / BOSE / 飞利浦 / 魔声 / 233621 / 铁三角 / 森海塞尔 / AKG头梁长度排序:索尼 / BOSE / 魔声 / 233621 / 飞利浦 / 森海塞尔 / 铁三角 / AKG头梁向内压力排序:森海塞尔 / 索尼 / AKG / 飞利浦 / 魔声 / 233621 / 铁三角 / BOSE产品:
降噪能力PK★ 降噪能力PK一、被动降噪:&&& 下面我们进入文章的真正重点,降噪能力对比,这也是降噪的核心价值。这部分我们分为非主动降噪模式下隔音效果PK和主动降噪模式下的降噪能力PK。&&& 所谓非主动降噪模式下的隔音效果PK,主要是对比耳机在正常佩戴后,耳罩内侧的密闭性情况,这和耳罩材质、耳罩大小以及与面部的贴合角度等都有关系。这里先做说明,在降噪能力对比环节中,由于涉及到主观测试,因此我们都是通过多人试听打分,最终取平均分的方法获得尽量客观准确的评分。&&& 被动降噪能力的最终得分我们将在本页末尾的表格中公布。二、主动降噪:&&& 为了能够将主观描述尽量数据化,我们在主动降噪PK环节中设定了一个应用场景,通过播放稳定的粉红噪音,然后用户坐在距离音箱正面1m远的位置,佩戴耳机并打开降噪开关,此时我们将音箱音量关到“0”,然后缓慢平稳地逐渐调大音量,直到试用者达到能够听清音箱播放的噪音的临界点为止,然后我们记录下此时的音量数值。也就是说,音量数值越大,说明耳机的降噪能力越强。步骤一:音箱播放稳定的粉红噪音步骤二:使用者距离音箱1m试听多名使用者试听打分,最终计算平均得分音箱最终的音量数值将成为决定得分的要素三、最终得分及结果分析&&& 测试中我们使用了三诺iFi-725II音箱作为播放平台,独立功放使得我们调节音量更加方便,音箱的音量范围在“0-32”之间。经过几轮的测试,现在我们将的最终得分填入下面的表格。被动降噪得分/2+主动降噪得分为总分,被动降噪满分为10分,主动降噪满分为5分,总分满分为10分。8款降噪耳机横评:降噪能力PK(满分10)&被动降噪(满分10)测试音量数值(0-32)主动降噪(满分5)总分BOSEQC159274.79.2索尼NC500D7.5244.58.25PXC3105204.26.7飞利浦5.5153.76.45K480NC4.5173.96.15魔声Studio613<span style="color: #ff6.6ANC7b7.5194.38.05233621H5007.5194.38.05数据分析:&&& 对降噪耳机来说,被动降噪能力会对整体的降噪水平产生影响,不过并不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将被动降噪得分进行“/2”处理,再和主动降噪得分相加得到最终降噪能力得分。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音量数值在这里作为主动降噪主观评分的重要标准,但评分并非按着音量数值进行计算,其中还包含主观听感,因此音量和得分之间并不存在线性函数关系。&&& 通过一系列测试,BOSE QC15得到9.2的高分,成为降噪能力最出色的产品,其次是索尼NC500D、铁三角ANC7b和;而最后一名则为,此外魔声与飞利浦的排名也相对靠后,我们在看分值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产品因素,而并不是一味的用分数评价产品整体。产品:
音质PK:BOSE/索尼/森海塞尔/飞利浦★ 音质PK(上)&&& 最后我们进入8款的音质PK部分,由于其中某些耳机无法在关闭降噪开关的情况下工作,因此我们只对开启降噪情况下的音质进行试听对比。试听平台选用索尼D50播放器,环境选择普通的办公区。曲目方面以流行音乐为主,其中包括梁静茹、萧亚轩、蔡琴的试音专辑,以及Fourplay和《Bass Power》等器乐专辑。索尼PCM-D50录音棒&&&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哪些耳机可以在非降噪模式下工作,哪些不可以。必须在开启主动降噪模式下工作:BOSE / 索尼 / 魔声(可不开降噪,不过音质无法忍受)可以在不开降噪模式情况下工作: / 飞利浦 /
/ 233621★ BOSE QC15低频:7.5中频:6高频:7其他:6整体:7.5BOSE QC15&&& BOSE QC15声音的整体性很好,三频衔接以及量感的配比非常合适,听感舒适。低频方面,拥有一定量感,但是耳机并没有重点渲染低频;质感方面,低频稍显松散,冲击力稍差。中频方面我们主要通过人声表现来判断,QC15人声表现较为一般,声音偏薄,较为干瘪,不过细节表现还是比较到位的。耳机高频同样注重细节,音色明亮,不过在延展方面稍有不足。其他方面,声场表现并不开阔。整体来看,BOSE QC15相对绵软,音色平直,细节不错,声音动态稍有不足,比较适合喜欢清淡声音风格的用户。★ 索尼 NC500D低频:8中频:7高频:5.5其他:6.5整体:8索尼NC500D&&& 索尼NC500D的三频整体性同样不错,不过相对来说低频方面更加突出一些。低频方面,在降噪耳机中算是量感比较足的,声音厚度很好,而且张弛有力,有一定下潜,只是在动态方面稍稍逊色。中频方面,人声稍有不够通透之感,细节表现中规中矩,整体表现力不够出色。高频方面则相对暗淡,不够明亮和突出,而且细节上的表现也不是非常到位。其他方面,声场表现上中规中矩。整体来看,索尼NC500D声音相对QC15更加“立体”一些,低频表现不错,中高频缺乏一些感染力,在流行音乐方面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森海塞尔 PXC310低频:6.5中频:7高频:6其他:6整体:7森海塞尔PXC310&&& 森海塞尔PXC310的三频整体衔接非常不错,量感之间的配比表现在听感上也是非常舒适的,音色偏温暖。低频方面,量感表现中规中矩,下潜方面和动态则表现一般。中频方面我们仍然重点通过人声进行判断,PXC310人声较为甜美,声音质感出色,声音厚实,细节表现同样不错。高频相对中频得分稍低,主要输在声音的延展性方面,PXC310高频细节良好,只是不够明亮。其他方面,由于声音高低频两端表现不够理想,并没有营造出太好的立体感。整体来看,森海塞尔PXC310相对温暖的音色能够适合大多数风格的音乐,人声表现最为突出。★ 飞利浦 低频:6.5中频:6高频:6.5其他:5.5整体:6飞利浦SHN5600/10&&& 飞利浦SHN5600/10在三频整体的量感配比方面突出了低频,整体风格也更加低沉,对不太喜欢低频的用户来说甚至会感觉有些过量。低频方面,量感充足,不过显现出了一些浑浊感,下潜表现中规中矩。中频方面,人声同样相对更加结实,几乎听不到齿音,但同时也损失了一点细节,人声整体也有一点闷。高频方面,声音明亮一些,细节表现不错,并且在延展性上有一定能力,听感比较舒适。其他方面,耳机在声场上的表现比较一般。整体来看,飞利浦SHN5600/10重视低频,量感充沛,适合一些舞曲音乐,从性价比方面考虑,这款的表现已经非常不错。产品:
音质PK:AKG/魔声/铁三角/233621★ 音质PK(下)★&低频:7中频:6.5高频:6其他:5.5整体:6 K480NC&&&
K480NC同样是低频的音染稍重,量感较为充足,不过在一些音乐中仍然会表现出整体声音偏向浑浊的现象。低频方面,除了充沛的量感之外,声音厚度也非常不错,力度较好,下潜表现中规中矩。中频方面,人声表现在几款中排位中游,声音密度较好,不过细节方面有一定损失。高频方面,音色较为明亮,细节表现中规中矩,延展性方面同样位于中游。其他方面诸如声场,表现出了一点纵向声场。整体来看,AKG K480NC的表现比较均衡,全能风格,不过相对来说各部分都比较平庸,缺乏亮点。★ 魔声 Studio低频:6.5中频:6.5高频:7.5其他:6整体:7魔声Studio&&& 魔声Studio横评产品中腔体相对较大的,因此低频方面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而且耳机在高频端的表现比较理想,整体细节表现到位。低频方面,相对这个体积来说,量感并不算充沛,但是声音密实,力度还是不错的。中频方面相对来说是这款产品的薄弱环节,声音偏薄,而且较为松散,不够质密,细节表现不错。高频方面,音色明亮而且还原准确,细节非常到位,延展性也不错。其他方面,能够感受出一点宽阔的声场。整体来看,从声音风格来看,魔声Studio非常适合摇滚乐,低频力度和高频细节都是表现摇滚乐必需的元素。★& ANC7b低频:7中频:6.5高频:7其他:6.5整体:6.5铁三角ANC7b&&& 铁三角ANC7b耳机同样拥有较大的耳罩,低频端的表现比较到位,但是并不完全体现在量感方面,耳机的整体听感也是比较不错的。低频方面,量感中规中矩,质感较好,声音结实有力,但是下潜表现比较一般。中频方面,人声细节到位,甚至有些颗粒感,声音偏薄,齿音稍重。高频方面,ANC7b的表现是很不错的,细节表现到位,延展较好,不过苛刻一点来说,高频中有一些频段音色不够准确,影响了高频的整体表现。整体来看,铁三角ANC7b也是音乐风格上的万能耳机,只是偏薄耳机齿音稍重的人声可能会让人较快的感到疲劳。★&低频:6中频:6.5高频:6.5其他:6整体:6.50&&& 0的三频配比非常均衡,因此在整体听感上的表现是不错的。低频方面相对薄弱,这里主要指量感,相比于其他几款体积相似的耳机,H500的低频量感较少,不过好在低频声音比较结实,不至于产生较差的听感。中频方面,H500表现不错,还原准确,细节较好,只是人声偏薄,而且不够圆润。高频方面,H500注重细节与延展,不过和中频一样,仍然是声音质感不够出色。其他方面表现中规中矩。整体来看,0也比较全能,只是声音风格上稍显平淡,缺乏特点,不过正是因为如此,听者也不易产生疲劳。8款降噪耳机横评:音质对比(满分10)&低频中频高频其他整体参考BOSE QC157.56767.52700元索尼 NC500D875.56.583300元PXC3106.576672900元飞利浦6.566.55.56499元AKG K480NC76.565.561750元魔声 Studio6.56.57.5672650元铁三角 ANC7b76.576.56.51500元066.56.566.51580元本段总结:&&& 我们分别对低频、中频、高频和其他(三频比例、声场等)进行了打分,每一个单项得分只代表表现这个项目的水平,方便用户进行对比,而最后的整体得分中除参考上述四项得分之外还加入了主观因素,因为我们知道,耳机的综合音质表现并不是由各项能力机械计算得出的,听感仍然是主观概念。&&& 索尼NC500D和BOSE QC15分别获得音质PK环节的前两名,接下来是森海塞尔和魔声,魔声Studio虽然在降噪PK中排名垫底,不过这并不影响它在音质上的优异表现,而这样的反差只会让用户对Studio的产品定位有些模糊。AKG K480NC依然表现不够理想,小体积设计在降噪环节吃亏,在音质PK环节同样没有优势。产品:
全文总结★ 全文总结&&& 我们的降噪横评分为两部分进行,至此,降噪耳塞和降噪耳机的横评都已经结束,排名也随之尘埃落定,综合来看,BOSE、索尼、等品牌不仅在传统耳机中占有优势,在降噪耳机领域同样实力不俗,而、品牌在降噪耳机方面的实力与各自的传统耳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飞利浦作为新生力量表现不俗,而且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一系列低价位产品,但是保证了一定的性能,因此从性价比角度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233621作为唯一的国产降噪耳机,性能值得肯定。最后说说魔声品牌,正式进入国内市场时间不长,也许是对国内用户的消费习惯还是不够了解,因此产品整体表现并不是很好,而且近期还有“质量门”阴影笼罩,急需强有力的措施扭转颓势。8款顶级降噪耳机横评&&& 2011年,降噪耳机的关注度会进一步提高,伴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和用户需求的上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大品牌可能都会对旗下的产品进行调整,毕竟目前降噪耳机的价格还是让普通用户难以接受,飞利浦的率先杀价不知能否引发一次降价潮流。ZOL音频频道也将在2011年更加关注降噪耳机市场,也希望您能与我们共同关注。&&& 最后我们将本文中的各项对比参数、表格等在此汇总,方便用户查看收藏。8款降噪耳机横评:重量对比(单位:g)BOSE QC15193122索尼 NC500D209魔声 Studio<span style="color: #ff森海塞尔 PXC310111铁三角 ANC7b213飞利浦 911978款降噪耳机横评:佩戴舒适度总评(排名)&耳罩柔软度(软-硬)耳罩透气性(好-差)头梁柔软度(软-硬)头梁长度(长-短)头梁压力(大-小)总排名BOSEQC15112281索尼NC500D841122233621H500435463飞利浦SHN5600/103--3544魔声Studio224355森海塞尔PXC3106--7616铁三角ANC7b756777AKGK480NC5--88388款降噪耳机横评:降噪能力PK(满分10)&被动降噪(满分10)测试音量数值(0-32)主动降噪(满分5)总分BOSEQC159274.79.2索尼NC500D7.5244.58.25森海塞尔PXC3105204.26.7飞利浦SHN5600/105.5153.76.45AKGK480NC4.5173.96.15魔声Studio613<span style="color: #ff6.6铁三角ANC7b7.5194.38.05233621H5007.5194.38.058款降噪耳机横评:音质对比(满分10)&低频中频高频其他整体参考价格BOSE QC157.56767.52700元索尼 NC500D875.56.583300元森海塞尔PXC3106.576672900元飞利浦SHN5600/106.566.55.56499元AKG K480NC76.565.561750元魔声 Studio6.56.57.5672650元铁三角 ANC7b76.576.56.51500元066.56.566.51580元 &&&&&&&&&&&&&&& 产品:
降噪耳机与美女零距离★ 降噪与美女零距离BOSE QC15佩戴效果BOSE QC15细节飞利浦佩戴效果飞利浦SHN5600/10产品细节索尼NC500D佩戴效果索尼NC500D产品细节PXC310佩戴效果PXC310产品细节佩戴效果0产品细节魔声Studio佩戴效果魔声Studio产品细节 K480NC佩戴效果 K480NC产品细节ANC7b佩戴效果ANC7b产品细节 &&&&&&&&&&&&&&&
&相关阅读:
·SONY推出BDP-S6500增强4K型蓝光播放机
&&·39度发烧堂:数字耳机到底好在哪了?
&&·都是水声 嫌游泳单调你试过戴耳机么?
&&·618不买错! 5款音箱耳机产品帮你选
&&·生活.音乐.家 索尼Soundbar新品品鉴会
相关搜索:&&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频道热词:&&&&&&
音频评测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耳机排行榜
商家报价:
18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69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44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751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328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103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328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ose qc25 qc1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