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即墨市南泉镇三个城路以东济青高速北线拓宽方案以南规划方案

青岛胶州湾北部高新区总体规划说明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青岛胶州湾北部高新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序 言第一章 编制规划的背景 4 第二章 总体发展思路及框架 10 第三章 物流系统建设与发展 16 第四章 专业物流服务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 23 第五章 物流企业发展与培育 47 第六章 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52 第七章 信息化及信息平台建设 59 第八章 扶持政策与保障措施 63序
言 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规模化、 区域化、 集约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现代管理技术和服务模式, 是通过对物质实体 (包括原材料、 半成品和产成品) 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过程中涉及的运输、 仓储、 流通加工等活动有 效管理和控制,创造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产业发展价值,并实现传统经济 与企业运作模式提升, 是促进经济运行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代服务产业和科 学发展方式。 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 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领域 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内外物流发展历程和经验表明, 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后的 产物,通过政府科学规划和引导,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通过现代 物流业与制造业、 流通业等的联动, 实现物流服务功能的提升和经济运营环 境的改善, 从而引导和促进经济在更高水平和质量基础上发展, 实现经济发 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应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了: “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 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 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 流中心。”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则明确提出“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 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 服务体系”的规划发展目标。我市处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已经成为区 域性经济中心和产业基地。 在发挥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的同时, 必须寻求 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量级和新的发展竞争力。 在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 中,我市被列为全国九大物流区域、21 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充分 表明我市在国家物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因此,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对于提高我市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 推进城市经 济现代化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结构,降低物 流成本, 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节点和一流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 均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为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发展要求和战略目标, 根据我市未 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 适应和满足我市物流业自 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 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增 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划。第一章 编制规划的背景 一、物流业发展基础环境 (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 著成就,城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宏观经济景气持续保 持高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适度增长。2008 年,全市 GDP 达到 4436.18 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达到 5.1﹕50.8﹕44.1,全市财政总收 入 1070.5 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1635.4 亿元。 (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8 年,我市内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好的发 展势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 1464.8 亿元,增长 22.2%,口岸对外贸 易进出口总额 1155.81 亿美元,增长 24.9%;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到帐 26.4 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 7.9 亿美元。 (三)工、农业健康发展。2008 年,我市完成工业增加值 2062 亿元,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 530.89 亿元,利润 246.27 亿元,轻 重工业的比例达到 43.6:5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3758.78 亿元。全市粮 食总产 333.66 万吨,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水平。 (四)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历经多年建设,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取得较大成就,2008 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4632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里程达到 702 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 3668 公里。青岛机场飞行区达到 4E 级标准,机场货站面积 3 万平方米,开通国内航线 82 条,国际航线 9 条, 港澳地区航线 3 条。青岛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 94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生 产泊位 59 个,港口总通过能力约 1.8 亿吨。青岛市域内铁路由胶济铁路、 蓝烟铁路、胶黄铁路、胶新铁路四条线路组成,市域内的铁路线网总长度约 为 230 公里。 (五)物流产业得到良好发展。我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贸 易规模不断扩大, 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物流辐射范围得到不断 扩大。2008 年全市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 433.8 亿元,同比增长 18.5%,占 全市生产总值 (GDP) 9.8%, 的 占全市第三产业 (服务业) 增加值的 22.2%, 物流对 GDP 的贡献率达到 10.4%。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 10239.5 亿元, 物流相关产业业务收入达到 1818.6 亿元。 全市货物运输业保持快速发展, 2008 年货运周转量共计完成 4579.56 亿 吨公里, 其中铁路 98.05 亿吨公里, 公路 97.14 亿吨公里, 水上货运 4384.35 亿吨公里。航空货邮吞吐量 13.1 万吨。港口吞吐量 3 亿吨,其中外贸吞吐 量 2.07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1037.7 万标准箱。 目前,我市拥有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园区等 5 个物流园区、货运场站等 20 余个,2000 余家各类运输、仓储、第三方等物流服务企业,初步形成了 具有一定层次分工和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系统以及物流服务企业群体, 物流 品牌企业群体日益壮大,青岛远洋大亚等 7 家企业成为全国物流百强企业, 青岛福兴祥等 22 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 2A 级以上物流企业,青岛海程邦达 等 4 家企业荣获山东省服务名牌,青岛海尔物流成为首家全国物流示范基 地,UPS、FEDEX、DHL 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落户我市。 二、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政策机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积 极引导扶持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2009 年 3 月 10 日,国务院发布了我 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 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 流公共信息平台、 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作为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 程,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 善政策法规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物流业平 稳较快发展。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空前良好和宽松的宏观政策 环境。 青岛市政府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积 极有效的政策与措施, 特别是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 《关于加快青岛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为推进全市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宏观经济发展机遇。当前,全球经济因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而 处于低谷, 经济全球化趋势也受到一定影响。 我国经济虽然也受到全球性金 融危机的影响而面临一定困难, 但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依然保持了基本 良好的发展状态, 国内各个主要经济区域以及各个主要经济中心城市间经济 一体化合作发展势头良好, 整体经济发展进程并未受到根本性影响。 特别是 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一系列经济振兴规划, 将营造良好的 内需经济发展环境, 有利于经济保持稳定和快速的增长, 加快经济结构的调 整步伐, 为具备物流发展环境与条件的城市扩展和完善区域合作与分工、 提 升物流发展地位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 需求规模扩大机遇。 根据对青岛市未来物流发展规模的预测分析, 预计 2010 年、2012 年、2015 年和 2020 年,全社会物流总量将分别达到 25.9 亿吨、 29.7 亿吨、 35.3 亿吨和 43.8 亿吨, 分别比 2008 年增长 32.7%、 52.5%、81.2%和 124.6%。物流需求规模的扩大,为物流的集约组织与服 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从而对物流基础设施更大规模发展和合理布局提 出了新的要求。 (四)发展战略及规划实施机遇。目前,国内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山东省也在加快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建设, 因此, 青岛市国民经济与社 会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战略与相关规划实施的机遇。青岛市政府“十一 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中提出了“把青岛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 城市”的发展目标,确立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相应的产业结构战略 性调整和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和落实, 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 求,使物流业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业市场环境尚待规范。近年来,青岛市物流业实现了持续快 速增长,培育了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引进了一些跨国物流公司,但相对于发 达国家及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 物流市场环境还不尽理想, 中小物流企业数 量众多,且大多从事低端服务,服务差异化程度弱,利润水平低,竞争力较 弱。 企业竞争手段不规范, 物流市场的运行秩序与整体形象受到一定的损害。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目前,青岛市已规划建设了各种类 型的物流园区、货运场站,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总体布局较为分散,市场 定位与功能划分不够明确, 相互之间也缺乏协调与战略合作, 造成资源浪费 和市场无序竞争。此外,青岛市现有物流设施陈旧、结构简单、规模小、标 准化程度低,配套性、兼容性差的问题较为突出,造成了物流服务专业化水 平较低, 物流运作与服务环节衔接不畅, 增加了物流成本, 降低了经济效益。 (三)相关产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亟待推进。以海尔为代表的物流专 业化管理与操作模式和以青啤集团为代表的物流外包模式已经取得较好的 效果, 但全市各类工商企业对于物流管理的实际应用整体上尚处于初期试验 阶段, 专业化服务能力与专业化服务需求均处于相对初期的阶段, 企业发展 对于物流的支持要求有待发掘,物流业与工商业的联动发展亟待推进。 (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滞后。我市各相关环节信息资源仍未充 分整合,功能比较单一,一些重要部门如港口、机场等独立运营的信息系统 尚未实现与电子口岸的真正联网,已建立的信息系统缺乏有效沟通与共享。 物流行业标准化建设滞后,造成人力、时间、空间等资源的浪费,影响了物 流业的协调发展和高效运作。 (五)扶持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市《关于加快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 展的意见》和《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虽已出台了引导物流业发展 的相关政策,但与浙江、江苏、广东等物流业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扶持政 策面窄、力度不大,仍需进行深入和完善。第二章 总体发展思路及框架 一、发展方向 按照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物流业发展的基 本要求,我市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为:建立具有国际、国内区域物流服务功能 与能力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二、发展原则 (一)系统发展。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宏观指导下,按照我 市物流业发展方向与模式要求,对全市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发展环境、物流 运行技术和物流服务质量等现代物流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规划和建 设。 (二)重点突破。优先考虑对我市物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 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发展, 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上取得突破, 加快 构建我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主体框架, 为我市现代物流系统的高效运 行和现代物流服务系统的发展准备基础设施支持条件。 (三)供需并举。在推进我市物流服务系统建设的同时,通过政府推动 和企业发展两个层面的努力, 扶持和引导我市工业生产、 商贸流通等产业企 业的物流服务外包的应用和发展,提升和改善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从物流供给与需求两个方向上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四)循序渐进。根据国家、省物流发展规划安排和我市的具体情况, 分时段、 分步骤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 使之与我市和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 应,为我市现代物流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适度超前。作为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山东半 岛物流区域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 我市物流资源的配置既要考虑当前 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 又要考虑到山东半岛物流区域发展到物流枢纽 功能的需求, 必须适度超前规划配置现代化物流资源, 为城市及区域经济的 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以扩大现代物流业的开放和 加强物流资源整合为主线, 以提高物流综合服务效率和降低物流营运成本为 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物流管理经验、技术和企业,加大物流管理、服 务和技术创新力度, 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实现现代物流业的跨 越式发展。到 2020 年,使全市物流业发展水平和运作方式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将我市建设成为服务山东、辐射周边,面向国际的国家级物流枢纽节点 和一流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二)分阶段发展目标。根据我市“四个五工程”经济发展目标、未来可 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关于加快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青 以及 和 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 提出的物流业发展思路与政策, 本规划按照近期 ( 年)及中期( 年)、远期( 年) 三个规划阶段,并以 、2015 和 2020 年为目标年,确定我市现 代物流业发展的分阶段目标。 1.2010 年发展目标。在“十一五”期末,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加快促进工业、商贸流通企业转变观念,并通过内部物流流程再造 与服务外包, 初步创造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政策与舆论环境, 为培育物流需 求市场做好准备; (2)积极扶持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发展,形成服务效率高、辐射 能力强和运作成本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门类齐全的企业体系; (3)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前期工作,特别是实现物流园区的合理布 局和快速建设,形成功能配套和布局衔接的基础设施系统; (4)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和调动发挥社会力量,加快培育物流人才,支撑 我市物流业的提升发展; (5)全面实现 2010 年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系列指标; (6)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物流企业; (7)完善物流业统计体系的建设; (8)启动我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2.2012 年发展目标。在我市政府换届年,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在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和商贸流通业企业建立具有鲜明现代特点的 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运作模式, 使产品和服务具有区域辐射能力, 实现发 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2)初步形成具有区域辐射功能的港口、航空、陆路三大物流系统; (3)实现生产、生活资料市场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的改变和提升; (4)传统的运输与仓储企业普遍采用现代物流管理和运作模式,信息 化程度得到全面提升; (5)全面完成 2012 年现代物流业发展指标,使现代物流业成为重要 支柱产业; (6)完成港口物流系统、空港物流系统、陆路物流系统 3 大系统内的 公共信息平台建设。3.2015 年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期末,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实现各类工业和商贸流通业企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促进经济 运行模式的根本转变; (2)依托布局合理和功能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初步构建起辐 射中、日、韩的东北亚国际物流服4.2020 年发展目标。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工业、商贸流通业、农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实 现物流业与各产业之间融合发展下 四、发展体系框架 为实现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目标, 必须在战略上形成较为完整的物流业 发展体系框架,以使物流业的发展纳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框架为: 以实施拥湾发展战略为切入点, 以港 口物流、空港物流、陆路物流三大系统建设为发展核心,以物流发展政策、 物流设施、物流服务运行系统和物流信息化为支撑,以物流园区(中心)、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与外包、政府管理体制、信息化与标准化、物流 人才引进与培养等为发展内容,构建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第三章 物流系统建设与发展 一、港口物流系统 (一)发展定位、任务及重点 1.发展定位。通过发展能力强大、功能健全、服务到位和安全高效的港 口物流服务系统,稳固和强化青第四章 专业物流服务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 一、空间布局 (一)布局原则 以适应我市主要产业布局、 充分发挥主要交通枢纽功能为两大重点, 围 绕我市三大物流服务系统的发展 二、物流园区 (一)前湾国际物流园区 1.布局。该园区位于淮河路以南、江山路以东、嘉陵江西路与长白山路 以北,规划面积 9 平方公里,是青岛市重要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之一。 2.功能 (1)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园区基础功能是开展港口物流服务,依托前 湾港在沿海港口中的重要地位, 物流园区将为青岛市、 山东省及周边省市的 外贸进出口提供物流服务。 (2)周边产业服务功能。基于园区周边产业布局条件,园区还将为包 括汽车产业、 船舶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等周边产业提供产业发展的物流服务 集成功能。 (3)区域物流系统整合功能。园区将与保税港物流园区互为补充、联 动发展, 作为区域航运物流系统的核心整合区域内其他物流设施的功能, 促 进系统物流运作水平提升。 (4)临港产业开发功能。通过对临港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和物流系统 运行环境的改善, 形成联动的发展格局, 促进临港各产业的加速聚集和发展。 3.规模。前湾国际物流园区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780 万吨,规划用地 312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1010 万吨,规划用地 3900 亩;2015 物流操作量年 1170 万吨,规划用地 448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 量 1600 万吨,规划用地 5360 亩。 三、物流中心 (一)胶南董家口物流中心。位于董家口港以北区域,临接同三高速和 204 国道等公路交通主干道。目前规划面积 4.5 平方公里。主要为董家口区 域的港口运输、石化、钢铁以及船舶制造等产业服务,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 物流组织和物流管理提供运作设施和集成环境。 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 2010 年物流操作量 230 万吨, 规划用地 93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340 万吨,规划用地 132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440 万吨, 规划用地 1690 亩; 2020 年物流操作量 650 万吨, 规划用地 2240 亩。 (二)胶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位于胶南市北部,临港经济开发 区内,与 204 国道相邻,目前规划面积 1500 亩。该物流中心既服务于临港 经济开发区的工业企业物流需求,同时兼顾服务胶南市商贸、农业、生产生 活资料等物流的需求,为综合性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 2010 年物流操作量 140 万吨, 规划用地 60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190 万吨,规划用地 81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230 万吨, 规划用地 960 亩; 2020 年物流操作量 320 万吨, 规划用地 1200 亩。 (三)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位于青岛开发区北部工业新区西海 岸出口加工区内,临近环胶州湾高速和跨海大桥,占地面积 200 亩。该物 流中心主要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内产业提供物流服务, 并为石化等区外产业 配套服务。 物流中心能力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50 万吨,规划用地 20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60 万吨,规划用地 25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60 万吨, 规划用地 260 亩; 2020 年物流操作量 75 万吨, 规划用地 290 亩。 (四)胶州三里河物流中心。位于胶州市区南部,同三高速公路以东, 杭州路以西,香港路两侧,目前规划面积 2000 亩,其中胶州现代农业物流 港项目占地 1000 亩。该物流中心主要服务于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 农副产品的储运、交易等。 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 2010 年物流操作量 140 万吨, 规划用地 60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190 万吨,规划用地 81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240 万吨, 规划用地 1000 亩; 2020 年物流操作量 360 万吨, 规划用地 1330 亩。 (五)青岛市应急物流中心。位于城阳区皂户社区,胶济铁路城阳火车 站西侧,西临双元路,墨水河以南,南临京口社区,距流亭国际机场 3 公 里。规划占地面积 2244 亩。该物流中心主要为国防战备物资保障、国防交 通保障、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建设工程材料配送、公铁联运等物流服务。 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 2010 年物流操作量 200 万吨, 规划用地 87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280 万吨,规划用地 118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330 万吨, 规划用地 1350 亩; 2020 年物流操作量 430 万吨, 规划用地 1620 亩。 (六)青岛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位于青岛出口加工区内,紧靠环胶州 湾高速公路,目前规划占地面积 300 亩。该物流中心主要为出口加工区内 相关产业提供物流配套服务。 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70 万吨, 规划用地 30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110 万吨,规划用地 46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115 万吨,规划用地 49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140 万吨,规划用地 520 亩。 (七)青岛高新区物流中心。位于青岛高新区新城东部,正阳路周边区 域,目前规划面积 1100 亩。该物流中心主要为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 物流服务。 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 2010 年物流操作量 140 万吨, 规划用地 74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210 万吨,规划用地 93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270 万吨, 规划用地 1120 亩; 2020 年物流操作量 400 万吨, 规划用地 1480 亩。 (八)即墨田横物流中心。位于即墨市田横镇驻地,王家山、西凤山以 南,南邻田横度假区,紧临鳌山港区及女岛船舶产业基地,目前规划面积 3 平方公里。 该物流中心功能主要为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提供配套服务, 未来 逐步提升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形成集商贸、信息、综合服务等服务功能于一 体的临港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 2010 年物流操作量 210 万吨, 规划用地 90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300 万吨,规划用地 125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390 万吨, 规划用地 1570 亩; 2020 年物流操作量 500 万吨, 规划用地 1800 亩。 (九)即墨南泉物流中心。位于即墨市南泉镇乔戈庄,东临三城公路, 北靠府前路,西依胶济铁路,目前规划面积 6000 亩。该物流中心主要服务 于青岛闽龙钢材市场、青岛国际建材商贸市场及周边区域,为钢材、木材、 建材、陶瓷等专用品的仓储、运输、交易服务,并承担即墨市生产、生活资 料的配送及公铁联运服务。 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280 万吨,规划用地 118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390 万吨,规划用地 1620 亩;2015 年物流 操作量 490 万吨,规划用地 200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650 万吨,规划 用地 2480 亩。 (十)即墨商城物流中心。位于即墨市西郊,龙鹤路南、华山二路西、 华山三路东、客运站北,目前规划占地面积约 150 亩。该物流中心的主要 功能是依托即墨服装市场、小商品城等市场群,发展商贸物流服务。 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50 万吨, 规划用地 20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70 万吨,规划用地 27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80 万吨,规划用地 32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110 万吨,规划用地 400 亩。 (十一)即墨龙泉物流中心。位于即墨市龙泉镇烟青公路两侧,北靠威 乌高速公路青岛段,南邻青威一级公路,目前规划面积约 800 亩。该物流 中心主要为即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提供配套服务。 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95 万吨, 规划用地 40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110 万吨,规划用地 49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140 万吨,规划用地 58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200 万吨,规划用地 720 亩。 (十二)莱西姜山物流中心。位于姜山镇青岛路以北、杭州路以东、烟 台路以南、苏州路以西,目前规划面积约 2 平方公里,主要为姜山轻工业 功能区及北部郊区农业产业提供物流服务, 以专业化物流服务为主, 兼顾商 贸等物流需求。 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 2010 年物流操作量 230 万吨, 规划用地 97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310 万吨,规划用地 129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370 万吨, 规划用地 1540 亩; 2020 年物流操作量 520 万吨, 规划用地 1930 亩。 (十三)平度新河物流中心。位于新河镇西北部,东至青新高速公路、 西至胶莱河、北至青新高速公路出入口、南至回里村,目前规划占地面积 1.5 平方公里。该物流中心服务于青岛市无机化工产业物流需求,为平度新 河化学工业功能区配套服务, 属于专业化程度较高、 服务指向较为专一的大 型专业化工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 2010 年物流操作量 150 万吨, 规划用地 65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210 万吨,规划用地 86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250 万吨, 规划用地 1030 亩; 2020 年物流操作量 350 万吨, 规划用地 1280 亩。 四、配送中心 (一)城市商业配送中心。在临近青岛市区的城阳综合物流园区和李沧 娄山物流园区, 布局青岛市最大的商业配送中心集合区, 居于全市商业配送 中心的核心地位。 (二)其它配送中心。城区商业配送主要依托各个外围物流节点的功能 配置以及城区现有设施的功能提升和改造, 保留市区具有物流配送服务和运 作功能的配送、仓储设施,市区范围内原则上不再规划新建配送中心项目。 1、胶州阜安配送中心。位于胶州市阜安工业园内,目前规划占地面积 约 150 亩。主要为胶州市及周边地区生产、生活资料的配送、仓储服务。 规划能力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45 万吨,规划用地 19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60 万吨,规划用地 26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70 万吨,规 划用地 27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80 万吨,规划用地 300 亩。 2、李沧中石化配送中心。位于李沧区滨海路 19 号,目前规划占地面 积约 160 亩。主要服务于青岛地区中石化成品油配送。规划能力与规模为: 2010 年物流操作量 45 万吨,规划用地 19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60 万 吨, 规划用地 260 亩; 2015 年物流操作量 70 万吨, 规划用地 270 亩; 2020 年物流操作量 80 万吨,规划用地 300 亩。 3、即墨水产品配送中心。位于即墨市通济街道西元庄村西侧,目前规 划占地面积 135 亩。主要为水产品冷藏冷链物流提供服务。规划能力与规 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45 万吨,规划用地 19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60 万吨,规划用地 26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70 万吨,规划用地 27 亩; 2020 年物流操作量 80 万吨,规划用地 300 亩。 4、莱西盐业配送中心。位于莱西市经济开发区北部工业园,梅山路以 南、扬州路以西,目前规划占地面积 154 亩。主要从事食盐、畜牧盐、工 业盐的仓储和配送。规划能力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45 万吨, 规 划用地 19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60 万吨,规划用地 260 亩;2015 年物 流操作量 70 万吨,规划用地 27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80 万吨,规划用 地 300 亩。 5、平度半岛配送中心。位于平度市南郊,平营路西、胶平路南、汽车 站北,目前规划占地面积 450 亩。主要服务于山东半岛生产和生活资料物 流需求。规划能力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93 万吨,规划用地 41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120 万吨,规划用地 48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130 万吨,规划用地 51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160 万吨,规划用地 590 亩。 6、胶州利群商贸配送中心。位于胶州三里河,一期、二期工程已完工, 三期正在兴建,总占地约 565 亩。主要服务于山东半岛商贸流通领域的配 送,为包括利群、沃尔玛在内的大型超市、便利店提供配送服务。规划能力 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120 万吨,规划用地 560 亩;2012 年物流 操作量 140 万吨,规划用地 58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150 万吨,规划用 地 60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180 万吨,规划用地 620 亩。 7、 城阳维客商贸配送中心。 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玉皇岭工业园银河路 637 号,占地约 80 亩,主要服务于山东半岛商贸流通领域的配送,为维客大型 超市、便利店配送服务。规划能力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20 万吨, 规划用地 8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25 万吨,规划用地 90 亩;2015 年物 流操作量 30 万吨,规划用地 10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40 万吨,规划用 地 140 亩。 8、李沧利客来商贸配送中心。位于李沧区重庆路配送区,占地 60 亩。 主要服务于青岛市内商贸流通领域的配送, 为利客来超市、 便利店等提供配 2010 年物流操作量 15 万吨, 规划用地 60 亩; 送服务。 规划能力与规模为: 2012 年物流操作量 20 万吨, 规划用地 70 亩; 2015 年物流操作量 25 万吨, 规划用地 8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30 万吨,规划用地 100 亩。 第五章 物流企业发展与培育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基本思路 合理整合各类物流服务企业资源,引进、培养龙头物流企业,加速物流 服务的技术进步, 提升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 实现物流企业整体服务水平的 提升, 为加快我市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 高效和强大的物流服务支持。 (二)总体目标 经过 5~10 年的时间,完成我市物流企业培育工作,形成结构合理、 方式齐全、功能强大、分工合理、运行协调、质量良好、特点突出,由不同 服务类型物流企业构成的物流服务企业体系, 在全市综合运输与物流基础设 施能力的支撑下,具备区域辐射与服务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分期目标 1.近期目标。到 2012 年,初步完成物流企业的资源重组和服务能力培 养, 完成龙头物流企业的培育和先进物流企业的引进, 完成首批重点物流企 业的评定与扶持发展, 培育其初步具备国际国内区域性物流服务竞争力。 全 市拥有国家认证的 3A 级以上(含 3A 级)物流企业 30 余家,其中 5A 级物 流企业 6 家以上。引进 2 家以上国际知名物流企业。 2.中期目标。到 2015 年,基本形成市场竞争条件下的物流企业服务功 能与服务范围的合理分工, 物流服务企业与服务对象的战略联盟开始大规模 出现,品牌效益逐步显现,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实现同 步增长,初步具备国际国内区域物流服务竞争能力。全市拥有国家认证的 3A 级以上(含 3A 级)物流企业 50 余家,其中 5A 级物流企业 10 家以上。 引进 5 家以上国际知名物流企业。 3.远期目标。到 2020 年,物流企业群体水平实现大幅提升,物流服务 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国际国内竞争能力。 全市拥有国家认证的 3A 级以上(含 3A 级)物流企业 80 余家,其中 5A 级 物流企业 15 家以上。引进 10 家以上国际知名物流企业。 二、物流企业发展 (一)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 提升企业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 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经营管理 能力、专业化服务能力和跨行业、跨运输方式与跨区域的综合协调能力,以 独具特色的企业服务品牌与服务模式支持我市区域物流辐射与服务能力的 提升。到 2020 年,争取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量占全市物流企业服务总量的 25~30%,达到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二)邮政企业 尽早完成我市邮政物流发展总体规划,将邮政系统建设与物流服务系 统、 城市及农村配送系统建设有机地融为一体, 发挥邮政在网络配送和航空 物流发展等方面的优势, 建立以中邮青岛分公司为基础, 全市相关城市快递 企业为补充的区域性配送服务系统。 (三)运输与仓储企业 1.水运企业。以国家主枢纽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依托,以国 际水运大通道、亚欧大陆桥建设为契机,以低成本水运、多式联运为支持, 建立高效率的以港口和航运为核心的通道化、一体化物流运作服务体系。 2.公路运输企业。以运输组织的规模化、集约化作为公路运输企业现代 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重点改善经营组织管理方式与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依托 公路主枢纽以及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提升公路运输效率,并在陆 运系统内大力发展甩挂运输。 3.铁路运输企业。以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为基础,大力发展铁水、公铁 联运以及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建设、管理、经营的市场化,继续巩固铁路 作为长途货运的主渠道地位,有效提高铁路物流的整体辐射与服务能力。 4.航空运输企业。发挥民航在高附加值、时效性强、小批量货运上的优 势, 逐步建立航空运输独具特色的物流服务模式, 支持我市航空物流特别是 高新技术产品物流发展。 5.仓储企业。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企业组织结构,通过资产重组和联合经 营, 使其发展成为具备物流运作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建立新型仓储业务 运作模式, 引导企业积极引进和逐步采用新技术新装备, 以适度集中储存代 替分散储存,加快周转速度,发展各项增值服务。 (四)物流咨询企业 创造条件,汇集人才,与各类物流企业建立紧密的业务联系;跨领域、 跨地域合作,加强与国外物流发达国家的咨询企业的业务联系与学术交流, 共同推进物流咨询、培训业务的发展;深入实际,提升实力,为物流企业和 工商企业提供技术先进、具备可操作性的咨询服务。 三、物流企业培育 (一)网络化运输、仓储企业 按照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发展的需要,推进运输与仓储企业的集约化经 营, 培育现代运输与仓储企业。 强化网络化运作, 鼓励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 逐步构筑以大型运输和仓储企业为龙头, 以中小企业为依托的区域性运输与 仓储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 创新物流服务模 式,加强资源整合,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联合与合作,提升扩展自身的业 务能力、服务范围与业务领域;积极开拓和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围绕 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开辟新型合作方式,建立系统、稳定的分工与合作 框架体系,为内陆与青岛港口间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快速高效服务。 (二)品牌企业 强化培育重点物流企业, 发挥其对我市物流企业的引导和表率作用, 加 大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 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 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品牌企业。 第六章 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基本思路 按照有利于提高工业、 商贸流通业等相关产业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有利 于在物流供应链的支持下构建强大的产业发展链, 有利于加快相关产业现代 物流发展的基础体系, 有利于加快企业物流信息化等基本原则, 全面推进青 岛市工业、 商贸流通业等相关产业企业物流管理与运作水平的提升, 以及与 物流企业的联动和融合发展, 通过资源整合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加快 企业物流服务外包。 (二)发展目标 逐步建设适应青岛市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 打造物流技 术与服务支持的工业聚集区、 商贸集聚区等相关产业集聚区, 加快建立适应 企业物流管理与运作的网络化物流服务系统, 实现物流管理对相关产业升级 与企业发展的推动。 1.近期目标。到 2012 年,鼓励企业利用既有物流基础设施,形成以企 业为主体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 同时, 在满足新的产业布局和既有产业布局 调整的基础上, 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探索利用物流基础设施系统为企 业物流提供支持的管理与运作经验,为扩大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奠定基础环 境。推动有代表性的 5 家以上工业、商贸流通业企业进行与物流企业联动 发展的试点。 2.中期目标。到 2015 年,依托规划建设的城市公共大型综合性物流基 础设施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形成支撑青岛市新的产业发展战略所需要的物 流基础设施体系框架, 形成社会化及企业内部相结合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框 架,扩大企业物流外包的比重。推动 20 家以上工业、商贸流通业企业与物 流企业联动发展,初步形成物流服务外包的氛围。 3.远期目标。到 2020 年,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 高效的企业物流基础设施与管理运行体系, 使物流服务的组织化、 规模化水 平整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企业物流外包比例及服务水平上达到欧美国 家水平。 二、相关产业物流发展 (一)汽车、造船、机械、机车产业物流。企业要积极发展零配件的集 中采购与生产配送、厂区物流管理和产品的销售配送一体化物流管理方式。 对于零配件的集中采购与生产配送,要结合生产布局,通过设立配送中心, 实现供应链角度的零配件集中采购,按照 JIT 方式进行向生产线的配送服 务。 对于厂区物流管理, 要在零配件集中采购与生产配送物流管理与运作的 支持下,合理规划厂区物流流程,通过生产环节的流程再造,提高资源的整 合程度与利用效率。 对于产品的销售配送, 要利用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系统和 配送网络,提高产品的配送效率,降低产品到用户间的物流成本。 (二)钢铁产业物流。发展物流的途径和方式,一是整合物流资源,提 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鼓励企业以自有或租用的方式, 在保证安全库存的基础 上实现原材料堆场的高效经济使用; 通过与流通领域物流系统的结合, 充分 利用社会资源解决产品销售、库存、配送等物流资源需求。二是对物流组织 进行规划设计, 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钢铁企业要对整个物流运作 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专门的规划和设计,建立适应物流管理需要的生产流程、 安全库存、运输组织、原材料采购与供应、产成品销售系统、废料处理以及 相应的企业组织管理体制、 制度和信息系统等。 三是对矿石等大宗进口散货, 鼓励企业与船公司根据市场走势, 合理选择签订各种长期合同, 降低运价波 动风险,保证稳定供货。 (三)高新技术产业物流。电子信息、通信、医药等产业根据其原材料 来源与产品销售方向较为分散,距离不一,少批量多批次,产品附加值高等 特点,选择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运行商,利用其成熟的物流组织和管理系统, 与供应商、 销售商和客户群体形成稳定的业务网络体系, 保证原材料供货渠 道与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实现原材料购入的稳定和产品销售的高效。 (四)石化产业物流。根据石化产品物流的特殊性,建立针对特种物资 较为封闭的物流组织与服务系统, 以提高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专业化水平, 确 保安全性; 对于作为生活消费品的化工产品, 应与流通领域的物流组织与管 理系统接轨,建立社会化、规模化和高效化的物流系统。同时,鼓励大型石 化工业企业建立必要的货主码头和自有罐区, 保证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 稳定。 (五)家电产业物流。要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深化物流改革,进一步在 供应链整合上下功夫,建立适合家电发展的供应链体系。建设配送中心,进 行集中采购, 配送中心按照生产线对零配件的需要进行及时供货。 从原材料 采购和成品配送入手, 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物流运作体系, 逐步与世界接轨, 更好地拓展市场。 (六) 纺织服装产业物流。对于一般服装产品应与销售商共同建立依托公 共物流设施的物流节点, 将商业销售、 商品送达和售后服务形成一体化运作 网络体系。 生产高档服装产品的企业则应建立与其贸易对象性质与贸易模式 相一致的高效率的配送管理系统及相应的信息系统, 委托专业物流服务商开 展产品销售物流活动。 (七)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一是对食品及农产品的安全性予以 高度重视, 制定较为严格的物流服务运作规范和相关监管措施。 二是通过统 一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大规模的仓储设施的物流管理能力与长期储存 功能, 按照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和消费长期性特点, 为集中收购分散的农产品 提供服务。三是加强基层物流网络节点、农村道路、批发市场的建设,将产 品初加工和简易加工纳入物流的流通加工功能, 完善农产品的流通网络, 提 高农产品基层流通渠道的贮存能力与输送能力。 四是建立起与各个食品及农 产品物流设施之间的协作网络, 推广以公司加农户的运作形式, 依托专业化 设施实现原料集中采购和集中储存, 使生产活动与销售活动通过物流组织形 成一体化发展。五是推广物流服务外包,委托专业化的物流配送服务企业, 针对原材料购入和成品销售建立通畅的信息系统和高效率的配送系统, 开展 集中配送,保证食品与农产品配送的质量。 (八)商贸流通业物流。一是加快推进商贸领域信息化进程。在全市物 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 推进商贸企业现代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信息化 进程, 借助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二是推广商贸企业的 集中采购与专业配送,通过建立规模较大的仓储设施和设立统一的配送系 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物流成本。三是依托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推进物流服 务外包, 提升由供应商到零售商之间物流的集约化程度和专业化配送服务能 力。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架构,构建区域性商贸流通中 心城市。 (九)对外贸易物流。一是提高外贸企业物流的组织化程度和发展水平, 结合港口建设和物流园区、 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 形成完善的国际物 流组织与服务基础设施系统。二是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通过通关 条件的改善和通关流程的优化,实行申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服务,提高 货物通关效率;鼓励物流企业对进出口商品的代理报关、暂时储存、搬运和 配送、流通加工等实行一条龙服务。三是以全市物流信息平台为纽带,实现 外贸服务的网上办公, 为我市外贸经济提供更加完善的物流服务, 促进口岸 物流向内地其他物流节点城市顺畅延伸。 三、发展重点 (一)流程再造。以大型工业、商贸流通业等核心企业为重点,推进企 业的物流管理理念再造、 物流相关管理技术再造、 保障物流技术应用的制度 再造、管理现代物流所需要的企业组织与管理再造和企业发展的文化再造, 加快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二)供应链构建。积极推进我市工业、商贸流通业等企业与物流服务 企业之间构建物流供应链,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一体化衔接,通过 信息化手段,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降低、竞争水平提高。 (三)服务外包和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根据各类工商企业物流服务需 求状况和需求结构,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服务优势,加快工业、商 贸流通业等企业在流程再造和供应链构建基础上形成的物流服务外包。同 时, 支持和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整合服务能力, 为工商企业物流业务的 服务外包提供运作供给支持。第七章 信息化及信息平台建设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基本思路 以全市信息化建设为基础, 以口岸物流和产业供应链建设为主线, 以物 流设施为依托,以物流服务企业第八章 扶持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一)严格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市财政、发改、交通等有关部门, 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已出台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简化办事程序、 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扶持现代物流项目建设。 经市物流主管部门认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 物流重点建设项目、 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规划编制、 物流品牌企业 奖励、 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剥离外包试点等, 从全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给 予补助或贷款贴息。 2.设立物流项目建设配套资金。从 2010 年起,每年由市财政局、市交 通委适当安排专项资金,作为国家、省扶持物流项目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 配套资金按财政体制分级负担,支持重点物流项目建设。 3.吸引物流企业来我市发展。 在我市新注册的和经市物流主管部门认定 建设标准 A 级以上的物流企业,自开业年度起,由同级财政主管部门对其 新增上缴税收形成的地方收入部分,前三年每年给予 100%补助,第四年至 第六年每年给予 50%补助。 4. 支持航运企业发展壮大。我市现有的航运企业新增运力部分及新注 册的航运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航运企业紧缺高级人才的奖励政策, 按照市 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青岛市航运企业发展若干优惠措施的通知》办理。 5. 扶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年,对年缴纳地方税收额超过 300 万元的物流企业,财政部门对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贷款给予适当贴 息补助,补助资金按财政体制分级负担。 6. 鼓励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剥离经营。我市大中型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剥 离经营后新增的地方税收,由同级财政主管部门从中提取 30%用于补助该 企业。 上述企业因物流业务剥离经营后导致企业总体税负增加, 且给予 30% 补助后仍不能弥补的部分, 由同级财政主管部门从该企业因物流业务剥离经 营后新增的地方税收部分予以补助。 7. 引导物流企业现代化发展。促进企业从经营理念、服务质量、信息 技术等方面上等级、上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我市首次通过国 家 2A、3A、4A、5A 级评估的物流企业,从市服务业引导资金一次性分别 给予奖励 5 万、10 万、15 万、20 万元。 8.鼓励物流企业争创服务品牌。对物流企业创建的省级以上服务名牌 和著名商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一次性奖励物 流企业 20 万元。 9.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税营业额。 试点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或 仓储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统一收取价款的, 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 付给其他单位的运费或仓储费后的余额,为营业税的计税营业额。 10、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加快引进优秀人才。对引进且聘用的优秀人 才年薪在 10 万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补贴;对引进到我市工作落户 或办理《青岛市居住证》,在青居住工作 1 年以上并与物流企业签订 5 年 以上合同的部分优秀人才的购房安家补贴; 按照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 室《青岛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规划》(青服务业办〔2009〕2 号)有关政 策执行。 (二)适时制定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市财政、发改、交通、公安、经贸、 国土、农业等有关部门,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的需求,适时研究出台 新的扶持我市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支持和鼓励我市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 大。 1. 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政策。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 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的物流企业, 要对其在组建新物流企业过程中发 生的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行政性收费予以免交,并依 照有关税收政策减征或免征契税。 2.城市交通管理政策。制定城市配送车辆相关标准,调整完善现有城 区货运车辆交通管制办法,对为专业市场、商场、超市等市内商业网点服务 停靠的城市配送车辆,提供便利条件。 3.运输车辆管理政策。凡在青岛市登记注册的集装箱专用车辆、大件 运输车辆、海关监管车、冷藏运输车以及 15 吨以上厢式货车,在市管收费 公路按三类车标准缴纳过路过桥费;鼓励甩挂运输,制订甩挂车辆注册、运 行、安全管理等政策。 4.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政策。对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 的物流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 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 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抵免, 当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 不足抵免的, 可用以后年度企业此设备购置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延续抵 免,最长抵免期限不超过 5 年。 5.物流项目用地政策。物流业集聚区域的企业,将自有划拨土地自行 改建为物资储备、中转、配送、分销作业、运输装卸场所及相应附属设施, 经认定为现代物流项目后, 可按工业用地以协议方式出让, 土地出让金按该 项目土地级别工业用地基准地价的 20%收取;物资交易部分用地在符合规 划的前提下, 可按商业用地以协议方式出让, 土地出让金按该项目所在土地 级别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 20%收取,物资交易部分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总面 积的 30%。 二、加大保障措施力度 (一)完善物流管理体制。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的组织和领导,充分发挥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 研究协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 大问题和政策。 有关区市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 加强对地区现代物流 业发展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协调,在物流园区、中心设立管理委员会,负责土 地征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物业管理等工作。 (二)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建立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制 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重点对经市物流主管部门认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物 流重点建设项目、 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物流骨干企业等予以资金补助、 贷款贴息或奖励。 物流业集聚区所在地政府也要建立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专 项资金,支持物流业发展。 (三)严格现代物流项目确认规定。对专项资金扶持的物流重点项目或 进入市规划物流园区、 中心的建设项目, 必须经市物流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委 员会认定,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对已认定的物流项目, 纳入享受市政府确定的对现代物流项目的资金扶持和优惠政策范围。 (四)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 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物流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 提高统计数据的准 确性和及时性。 市统计局会同市物流协会建立全市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明确 物流产业统计口径,制订物流业统计信息收集、研究、分析、监测和评估制 度,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五)强化物流人才培养。把物流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规范化轨道,制定 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联合国家、省市物流教育机构,重点培训储存管 理、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系统管理等物流管理人才,重点培养运输督导、 报关报检、单证检验等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物流规划师、物流信息管理 工程师、国际贸易运输和物流经营型人才。采取有力措施,为国内外人才落 户青岛提供便利。组织“物流师”资格认证培训班。加强与日韩等国家物流培 训交流和出国研修的组织工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 着力物流标准体系建设。 围绕既有国际、 国内各种运输方式装备、 器具的技术标准, 在国家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的引导和带动下, 以物流标准化 为核心,引导企业使用统一的标准,推进产品的包装、标识的标准化,建立 和完善适应现代物流的标准化体系。 (七)发挥物流行业组织机构的作用。加强物流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 挥物流协会等中介组织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 促进其更好地承担起规范市 场和行业自律的职能, 协助做好物流行业战略和专业课题的研究, 配合制定、 推广物流行业标准, 加强物流技术交流和物流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积极 开展物流企业认证、项目评估、行业交流、招商引资等活动,建立符合国际 规则的创新型物流服务组织。 (八)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 构物流分会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平台, 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相互进一步开放与 物流相关的分销、运输、仓储、货代等领域,特别是加强与日韩、东盟和中 亚国家的双边和区域物流合作。市外经贸局、市贸促会、市交通委要积极推 加强我市物流企业与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 动物流企业“引进来”和 “走出去”, 合资、 合作与交流, 引进和吸收国外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 法。 信息系统为单元, 以信息系统维护与升级体系为保障, 以工商企业物流管理 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管理技术应用推广为支持,完成我市物流信息平台建 设,实现我市物流设施与物流服务企业以及物流服务目标企业的信息化。 (二)发展目标 2010 年,启动我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到 2012 年,初步形成 港口物流系统、空港物流系统、陆路物流系统 3 大系统内的公共信息平台 建设;到 2015 年,全面完成 3 大物流系统信息平台的连接与并网运行,形 成集政务与商务、政府与企业、设施与运行、服务与保障各类功能齐全的青 岛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并以此构成我市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一)信息平台功能 1.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功能。从宏观角度创造我市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 提供物流发展所需的公共信息环境及信息化条件。 (1)政府信息服务功能。发布政府有关政策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以 提高物流企业获取信息的效率,引导我市企业的发展。 (2)数据交换功能。提供全市物流、运输、仓储、海关、商检、税务、 保险、金融等行业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 (3)物流信息发布功能。发布企业在物流管理与经营中所需要的信息, 为各类企业及政府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支持, 为各类物流服务企业和运输枢纽 的运输组织与货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4)电子商务功能。系统连接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为物流企业、工 商企业的信息发布及收集提供直接的帮助。 2.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功能。 以模块化的方式开发出公用性物流信息管理 子系统,并通过 ASP(应用服务供应商)方式,提供方便、安全的平台系 统接口供企业以独立用户的方式开户使用, 平台的建设和维护企业可以提供 多个模块的信息系统功能集成服务。 (二)信息平台模块功能结构 1.基本功能模块。按照以上原则和基本思路,我市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 模块将主要包括系统管理与集成、运输与配送管理及货物跟踪、定单处理、 仓储管理及库存水平监控、综合查询与统计分析、信息发布及电子商务、数 据交换中心(EDI)和网络通讯等 8 大功能模块。 2.基本技术结构要求。 我市物流信息平台在结构上满足企业及各级机构 对物流管理的需要和物流信息管理技术进步的要求, 保持服务的适应性和技 术的先进性以及维护低成本的方便性。 3.系统组织结构。 我市物流信息平台由物流市场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信 息系统组成, 以青岛港口、 空港和陆路运输信息系统作为扩展依托和运作支 持, 与青岛市政府信息发布系统相连接, 以各类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自有信 息管理系统为接入单元和操作单元共同构成,同时具有接纳、展示、交流和 处理物流相关信息的开放式信息管理系统, 提供物流发展所需的公共信息环 境及信息化条件, 为各类物流相关企业之间提供信息交流与合作的信息通道 和操作平台。 (三)建设任务 1.建设规模。我市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购置、相关基础开发 软件和应用平台建设、维护软件开发等,总建设费用(不包括信息平台运作 及设备放置场所)约为 7500 万元。 2.建设模式。我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采用物流服务企业与物流 服务目标企业和各个相关管理部门共同提出要求,物流行业管理部门主持, 以政府支持和各级相关机构参与投资的方式, 共同组建股份制企业, 对物流 公共信息平台进行开发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营与维护。 3.工作重点。一是完成机构建设。尽快完成建设主体企业的组建,使青 岛市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政府政策支持下的企业化运作;二是作好前期研 究。认真分析来自于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物流信息需求,对于需求种类、需求 强度、需求规模、需求分布以及满足形式进行全面深入的专项研究;三是制 定相关规范。 加快制定物流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的规范与标准, 与电子口岸、 电子政务的建设相互支持;四是完成相关技术与人才储备。加紧进行建设物 流信息系统的相关储备,包括资金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鼓励社会和 企业力量加入建设行列。要求与服务特点,兼顾其它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 整合和利用既有物流基础设施,构建服务区域布局合理的物流基础设施系 统。 (二)布局思路 遵照上述原则,按照“把握定位、抓住重点、提高起点、注重实效”的发 展思路进行空间布局, 形成由物流园区、 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构成的层次分 明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 1.依托港口、机场和铁路中心站布局核心物流园区。依托青岛港口、机 场和铁路中心站等主要交通枢纽, 从满足青岛市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和物流枢 纽城市定位的要求出发, 布局具有提升城市物流整体功能的物流园区; 根据 我市产业布局与港口、 机场和铁路中心站布局之间关联特点, 环胶州湾两侧 布局核心物流园区,满足我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对物流基础设施布 局的要求。 2.依托主要工业产业及陆路枢纽布局物流中心。 根据我市主要工业产业 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特征, 在产业聚集区布局配套物流中心, 同时在产 业相对分散布局的区域布设依托公路主枢纽和通道配套的物流中心。 3.灵活布置一定数量的配送中心。 在确定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基本布 局的前提下,从充分、合理利用既有设施,促进设施功能整合与服务升级的 角度,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商贸网点建设,灵活设置一定数量的配送中心, 以满足城市生活与生产需要的专业化配送物流中心。 (三)布局目标 以物流园区、 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专业化物流设施建设为重点, 在空 间布局上形成环胶州湾密集布局的物流设施群,支撑 3 大物流服务系统的 建设,形成全市完整的“三系统、多节点”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四)布局方案 全市物流基础设施规划方案为 6 大物流园区、13 个物流中心和 8 个配 送中心。 6 大物流园区分别为:前湾国际物流园区、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胶州 湾国际物流园区、 城阳空港物流园区、 城阳综合物流园区和李沧娄山物流园 区。 13 个物流中心分别为:胶南董家口物流中心、胶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物 流中心、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胶州三里河物流中心、青岛市应急物 流中心、青岛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青岛高新区物流中心、即墨田横物流中 心、即墨南泉物流中心、即墨商城物流中心、即墨龙泉物流中心、莱西姜山 物流中心和平度新河物流中心。 8 个配送中心分别为:胶州阜安配送中心、李沧中石化配送中心、即墨 水产品配送中心、莱西盐业配送中心、平度半岛配送中心、胶州利群商贸配 送中心、 城阳维客商贸配送中心和李沧利客来商贸配送中心。 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 1.布局。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前湾港西侧,由前湾保 税港内部的保税物流园区和综合物流区整合组成。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将于 2009 年底实现一期封关运营, 2010 年实现港区全面封关运营, 规划占地面 积 2.42 平方公里。 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是区域内重要的保税物流基础设施, 对青岛市外向型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功能 (1)保税物流服务功能。保税物流服务是该园区的基础功能,通过提 (二) 供包括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运等功能服务,促进园区保 税物流产业的发展。 (2)区域物流系统整合功能。依托园区的保税特性,通过与其它相关 物流设施和组织的整合, 促进区域物流系统的合理化整合, 提升区域物流系 统运作的整体水平。 (3)提升区域经济地位功能。通过保税物流运作环境的改善,进一步 带动以园区所在区域为核心的广泛范围内的进出口贸易发展, 促进外向型经 济的发展,提升区域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地位。 3.规模。由于保税港物流园区的面积受到区域划定的限制,前湾保税港 物流园区规模上限为 2.42 平方公里。预计 2010 年园区物流操作量为 500 万吨,规划用地 202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680 万吨,规划用地 262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800 万吨,规划用地 305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1080 万吨,规划用地 3610 亩。 (三)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 1.布局。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位于胶州市西外环以东、同三高速以南、 胶平路以西、北外环路以北区域,规划面积 6 平方公里。 2.功能 (1)公铁、水铁联运组织功能。园区的核心功能是为青岛市集装箱公 铁、 水铁联运物流提供组织服务。 基于青岛港口的区域航运中心地位和区域 经济中心地位,依托铁路和公路的延伸,通过园区组织水平的提升,未来园 区将成为更广泛区域内联运物流系统核心。 (2)整合城市陆路物流系统功能。依托我市集装箱中心站唯一的大型 公铁联运枢纽, 具有深度整合陆路物流资源以及与港口联动共同完善青岛市 多式联运系统的深层功能。 (3)产业开发功能。通过联运组织水平的提升,促进园区物流运行环 境的改善,加速区域产业的聚集,推动园区所在区域产业开发的功能。 (4)农业、商贸等其他物流服务功能。作为胶州市唯一大型物流基础 设施,将承担城市商贸业的物流需求。同时,考虑到青岛市农业南北集中布 局的结构和园区公铁、 海铁联运中心的地位, 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还具有为 胶州、 胶南及山东半岛农业物流提供服务的功能, 并成为青岛市农业物流服 务的组织核心。 3.规模。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能力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400 万吨,规划用地 172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580 万吨,规划用地 253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730 万吨,规划用地 318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1100 万吨,规划用地 4100 亩。 (四)城阳空港物流园区 1.布局。该园区位于青岛流亭机场东南及东北侧两片区域,是我市空港 物流的组织核心。目前园区规划面积 2.5 平方公里,其中青岛保税物流中心 占地面积约为 0.8 平方公里。 2.功能 (1)航空物流服务功能。园区依托区域内临空产业的发展,主要服务 于临空高新技术产业的航空物流服务需求, 并兼顾全市及山东半岛航空物流 服务需求,通过提升航空物流服务水平,建设成为面向中、日、韩的区域性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2)保税物流服务功能。保税物流服务是空港物流园区的重要功能, 基于园区内青岛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 园区将为以航空为主要形态的国际保 税物流提供支撑。 (3)区域经济开发功能。城阳空港物流园区将通过与相关产业的联动 发展, 推进青岛空港区域的临空经济开发, 为在机场区域形成物流与高新技 术产业联动奠定基础。 (4)区域物流系统整合功能。城阳空港物流园区作为青岛市核心物流 园区之一, 与相邻的城阳综合物流园区共同构成胶州湾北部物流集群的组织 和资源配置中心,提升城市物流运作水平。 (5)城市商贸等其他物流服务功能。由于园区与市区距离相对较近, 园区相应承担部分城市商贸物流配送功能。 3.规模。城阳空港物流园区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370 万吨,规划用地 178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550 万吨,规划用地 249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680 万吨,规划用地 282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980 万吨,规划用地 3610 亩。 (五)城阳综合物流园区 1.布局。 城阳综合物流园区位于城阳区双元路以西、 正阳西路北侧区域, 临近 204 国道、济青高速。园区主要为胶州湾北部区域的产业聚集区提供 相关配套物流服务;辐射青岛及周边地区的分拨、仓储、配送服务,与空港 物流园区部分功能互补。目前规划面积约 2000 亩。 2.功能 (1)产业服务功能。重点服务于机车、纺织等产业的物流需求,并兼 顾服务于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及新材料产业, 在产业服务上与空港物流园区 形成功能匹配。 (2)城市商贸配送服务功能。与李沧娄山物流园区共同承担城市商业 配送的组织功能。 (3)区域经济开发功能。依托机车、纺织服装等产业物流服务,在区 域内形成良好的物流运作环境, 支持园区所在范围内的产业聚集, 促进区域 经济开发。 (4)区域物流系统整合功能。与空港物流园区联动,发挥主导性的资 源配置中心作用, 推动胶州湾北部区域物流设施和功能的整合, 提升区域物 流系统运作水平。 3.规模。城阳综合物流园区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240 万吨,规划用地 105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350 万吨,规划用地 1450 亩;2015 年物流操作量 450 万吨,规划用地 194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630 万吨,规划用地 2380 亩。 (六)李沧娄山物流园区 1、布局。李沧娄山物流园区位于李沧区娄山西北部,环胶州湾高速公 路李沧段西侧,目前规划面积约 3 平方公里。 2、功能 (1)生活资料配送功能。园区位于青岛市区范围之内,主要承担市区 的生活资料配送物流服务功能。 (2)配送组织服务功能。与城阳综合物流园区共同构成青岛市城市配 送的组织服务核心。 3.规模。李沧娄山物流园区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 年物流操作量 230 万吨,规划用地 950 亩;2012 年物流操作量 310 万吨,规划用地 1300 亩; 2015 年物流操作量 400 万吨,规划用地 1620 亩;2020 年物流操作量 520 万吨, 规划用地 2000 亩。 岛港口在环渤海地区区域中心港之一的主体地位, 为将青岛港口建成世界一流港口提供系统性、区域性和综合性服务支持。 2.发展任务。充分发挥青岛港口服务功能较强、辐射范围较广和保税港 区的优势, 依托港口主业, 加强与陆运、 空运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和合作, 积极开展以港口为龙头的全程物流服务业务, 密切青岛港口与内陆腹地和周 边港口的合作,有效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和双向辐射作用。 3.发展重点 (1)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加速推进“以港兴市”战略,加快青岛港口集 群建设,构建以前湾港区为主体,鳌山湾港区、董家口港区为南北两翼,黄 岛油港区、 青岛老港区等共同发展的青岛港口集群, 提高港口的吞吐量与服 务能力。 (2)完善以港口为中心的集疏运系统。加快疏港专用通道及配套基础 设施建设,重点做好港区高速公路接港和铁路进港,提高疏港能力,加强航 道工程建设与监控保障措施。(3)拓展港口辐射范围。依托国家与区域综合运输网络,加强航运与 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积极扩展青岛港口向纵深腹地的物流服务辐射, 结合保税港功能积极建设腹地内陆港。 (4)提高口岸服务质量与效率。加速推进青岛港口信息化平台和网络 建设,加快青岛国际航运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口岸集约化工作平台,为 青岛港口提供高效的口岸管理服务支持,提高口岸服务的综合竞争力。 (5)充分发挥保税港作用。借助前湾保税港建设,强化国际中转、配 送、采购、转口贸易四大功能,推进保税港区内外物流基础设施及配套码头 设施建设,扩展保税港区对国内外两个方向上的需求吸引与服务辐射能力。 (二)设施布局 按照物流系统建设的要求和相关规划, 确定各港区与相关物流园区的定 位与功能划分,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明确、能够顺畅协调与协作的 设施集群,并以此为依托构建港口物流服务体系。 1.港区布局。以环胶州湾港口集群为中心,以前湾港区为主体,鳌山湾 港区、董家口港区为南北两翼,黄岛油港、青岛老港区及其它地方港区和专 业港为辅助,相互联动、共同发展。 2.港口物流园区及中心布局。以前湾国际物流园区、前湾保税港物流园 区、即墨田横物流中心、胶南董家口物流中心、胶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物流中 心、 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等相关基础设施构成港口物流设施系统, 主 要业务为港口物流中转与转运、港口物流配送、保税业务、运输代理、临港 产业物流等。 二、空港物流系统 (一)发展定位、任务及重点 1.发展定位。规划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航空物流基础 设施系统, 支持青岛区域性航空物流中心的建设, 强化青岛机场作为全国干 线机、区域性枢纽机场的地位,支持其建设山东沿海货物运输中心、外贸龙 头机场、国际接轨点之一的发展任务。 2.发展任务。加快青岛区域性枢纽机场规划建设,协调解决民航空域制 约问题,积极拓展空港国际货运航线,加强与国内外空港的航线联系,开展 国际及国内区域性航空货运和相关物流服务,实现空港物流系统建设新突 破。 3.发展重点 (1)提高机场货运吞吐能力。强化与经济腹地和周边城市的合作,加 快建设机场相关基础设施,积极开辟青岛机场的国际航线,逐步形成“中枢 辐射”航线结构,充分发挥青岛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的作用,有效提高青岛空 港的货运吞吐能力。 (2)整合空港物流资源。加速空港相关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提高 空港集疏运能力,推进各类物流企业服务的集约化、规模化与组织化程度, 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互补化。 (3)建设区域物流分拨中心。依托我市高科技产业、外贸产业发展需 求,学习借鉴国内外枢纽机场发展经验,在大力发展航空货邮运输基础上, 积极引进专业化航空货运企业、 国际知名航空物流公司进驻青岛, 逐步扩大 和完善青岛机场航空货运服务的范围与内容,提升青岛机场的货运枢纽地 位,形成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区域性航空货运分拨中心。 (二)设施布局 按照有效利用土地,集中布局、合理规划的原则,同时考虑到青岛城市 发展与城市配送的要求, 空港物流设施系统由空港内部货运设施与城阳空港 物流园区以及城阳综合物流园区共同构成。 城阳空港物流园区主要以航空物 流加工、包装、配载、转运、多式联运等为主要功能。城阳综合物流园区作 为城阳空港物流园区的互补园区,为空港物流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三、陆路(公铁)物流系统 (一)发展定位、任务及重点 1.发展定位。规划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陆路物流基础 设施系统, 支持青岛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的建设, 支持其建设成为服务山东、 辐射周边,面向国际的国家级物流枢纽节点和一流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 2.发展任务。依托国家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加快青岛公路、铁路路网及 枢纽规划建设, 协调解决公铁联运、 公水联运、 铁水联运的发展与运作问题, 提升公铁货运场站与专业化物流基础设施的联合运作水平, 加强与国内其他 地区的跨区域运输合作,充分发挥我市的口岸与枢纽优势。 3. 发展重点 (1)提高集疏港服务能力。目前,青岛港口陆路集疏运通道尤其是铁 路运输能力远远无法满足港口集疏运的需求。因此,要加大铁路、公路的建 设力度, 增强进出港货物的集疏运能力, 增强青岛市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及内 陆地区的辐射作用。 (2)优化铁路中心站和交通网络。建立合理衔接中心站和主要物流节 点的交通网络, 优化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公路衔接条件, 保证胶州铁路集装 箱中心站功能的充分发挥。 (3)提高公路运输效率。在加快路网建设的同时,合理规划与统筹协 调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功能, 合理设置收费站和高速公路出入口, 提高现有道 路利用效率,实现公路运输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4)发展多式联运。重点加强港口与陆路的协调工作,推动“公水”、“铁 水”和“公铁水”等多种模式多式联运的发展。要积极发展和利用公路甩挂运 输,为多式联运提供高效率的运输服务。 (5)规范市场行为。加强统筹规划,鼓励物流企业整合、改造和提升 现有物流资源,通过加快大型物流园区的建设,重点扶持龙头物流企业,逐 步形成以大型专业市场为主枢纽、 其它中小型市场为补充, 服务于商贸流通、 便捷的市内配送和辐射全国各地的干线运输物流发展格局。 同时, 应加大行 业整顿力度,依托管理规范的大型专业市场,对经营业户进行统一管理,统 一纳税,改善行业秩序。 (二)设施布局 按照物流系统建设的要求和各类相关规划, 确定各个陆路货运场站与相 关物流园区的定位与功能划分,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明确、能够顺 畅协调与协作的设施集群,并以此为依托构建陆路物流服务体系。 1.货运场站。以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兰村西编组站、黄岛编组站以 及即墨、 蓝村大型铁路货场、 娄山铁路货场为重点, 建设铁路货运场站系统。 以城阳国家公路主枢纽建设为重点, 以李沧娄山货运站和即墨南泉货运站作 为补充,形成公路货运场站系统。 2.相关物流基础设施。以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李 沧娄山物流园区、即墨南泉物流中心、胶州三里河物流中心为核心,其他物 流基础设施为支持, 构成陆路物流基础设施系统, 主要业务为物流中转与转 运、公铁水联运、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区域干线物流分拨与配送、仓储与 辅助加工等。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形成功能配套和服务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全面构建起辐射 国内及国际的物流体系,成为国际区域性物流枢纽; (3)全面实现物流系列指标,物流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务体 系,形成具有国际区域物流竞争与发展能力的服务中心; (3)支撑现代物流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较为完善,各类运输设施 在布局和运作上融入物流基础设施系统, 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初步完成传 统运输产业的升级发展; (4)实现设定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指标,物流发展水平居于国内领先; (5)实现青岛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良性运转。 青岛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是一个在线免费学习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 相关文档: 搜索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right 。非常超级学习网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即墨市南泉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