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数为负数的增长率不同 如何判断增长

对新浪微吧的发展前景怎么看?
6 月 28 号,新浪推出了和百度贴吧类似的产品新浪微吧,新浪微吧能凭借微博的巨大人气把微吧做成功吗!新浪微群推出三年了,做的还是没有期待的好,这次微吧能避免微群的老路吗?
按投票排序
作为百度贴吧深度用户和贴吧前工作人员,说说我的认识吧看好的地方【1】如今的百度贴吧强制改版,很失民心。用户流失严重,还有一些是那种很讨厌新版但是无处可去的。所以,新浪在这个时候下手抢用户,选到了最好的时机。这一点,占天时,占人和。【2】其他大型公司尚未下手这一块。腾讯搜吧和天涯来吧从来就没认真搞过,其实按照我的方案,腾讯才是最适合搞贴吧的,而且有希望干掉百度贴吧。因为腾讯的用户黏度不是一般的强,搜吧之所以没搞起来,其实是有几个很关键的小细节被忽视了。这一点,占天时。【3】新浪从微博出发,大搞微业务。如微商务,微什么,微博,微吧,微游戏,微群,微视频,微聊,等等之类的。这些业务如果整合的好,那么微吧想不火真是太不可能了。这一点,占地利。不看好的地方【1】百度贴吧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无论改版的多脑残,还是有庞大的用户基数的。这是俞军的天才创意加百度的苦心经营,八年积攒下来的,短期内不可能会败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2】贴吧说到底是一种基于关键词的社区,贴吧最初就是纯粹为搜索引擎服务的一个无心插柳的副产品而已。谁也没想到能有今天。那么,摆在新浪面前的问题是,作为一种基于关键词的社区,怎样才能战胜有着搜索引擎天然接口和天然排名的百度贴吧?【3】贴吧短期内是不会见效果的,即便是百度贴吧,也是默默的发展了七八年才这样的。而新浪的业务又多又杂,到底愿意在这个短期内无收益的业务上下多少投入呢?投入少了,失败是必然的。腾讯搜吧是前车。一些希望能注意的地方【1】初期一定要把开发和维护放在第一位,让用户有个良好的体验,才能有口碑。我作为用惯了百度贴吧的用户,你让我有更好的体验,我才能留下来。【2】希望能做好和其他业务的联动。不要让用户感觉微博和微吧不是一个娘生的。【3】希望能重视微吧,而不是把它当做微系列业务的一环。否则,必败。两个最重要的建议【1】千万要简洁为上,请摒弃流媒体。【2】可以的话,最好把俞军找来。========================================================7月13日补充今天,我看到了所谓微吧的真面目了,我只能说我心目中的那种社区,尚未出现在中国的网络上,有心人,这是好机会,抓紧吧。
做了些学习,分析如下。贴吧的高明之处:搜索引擎对信息的获取不是万能的。网页上不存在的内容怎么获取呢?03年网上并没有那么多种信息组织形式的产品,一般BBS论坛是主流。于是,以关键词为主题组织起一个个社区群,自定义板块、不受板块局限可无限扩展、以发帖与回复沉淀下服务于搜索引擎的群众信息,而百度作为中国流量第一最普及的上网入口,可以把流量引入社区,这么来看是多么曼妙的一个产品形态:自建论坛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个用户潜水消费用户一瞬间变身组织者全身鸡血。也是一种用户关系重组。基于关键词进行人群划分。关键词可以是:热词、地域、身份、工作等等,覆盖面极广,但有有所聚敛。基于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搜索,可以把搜索行为合适匹配地到贴吧里,把浏览搜索结果转变为浏览贴吧内容(从立意上来看,知道和贴吧的创举丝毫不逊色于知乎)简单说,百度贴吧的成功:一是自定义贴吧的快速扩张与用户激励,二是搜索为贴吧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流量。——麦田贴吧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用户分散,没有聚集平台,但用户需求旺盛),在一个恰当的平台(高度结合了搜索,搜索是最大入口)做起来了。——李明远然而,百度贴吧的模式不是不可复制的,它的核心能力在于搜索引擎。9年过去,看看这些年互联网社会是怎么变更的:信息分发方式改变了。web1.0时代搜索引擎的流量地位与用户时间逐步被2.0时代的社交网络取代;且“搜索引擎不是什么都搜得到”的问题,社交网络的信息碎片且无序,现在百度一下就不一定知道了。人的兴趣并不单一,这种多样性决定了主题吧的噪音,也决定了人会有多个群组/圈子。各种产品此起彼伏不断涌现,用户普遍分布在各种社区各种细分群组中。这种社会的多元化也决定了众多社区的长久存在,而且难以完全替代。新浪把大量分散的用户聚集在了微博上,也吸引了大量新生代用户。所以,再造一个贴吧不是不可能,1)有用户,活的;2)给予适当的产品功能结构;3)源源不断引入流量;(这么说的话,QQ群空间论坛也有这种潜力的。)而这些,新浪微吧可以做到,而且结合上新浪的广泛的媒体资源和实名用户(明星用户、媒体用户、普通用户)、微博的传播能力,它能赋予贴吧一种更开放的姿态。微博本身就是一种贴的形态,发帖--评论--评论的评论(楼中楼)。结合了微博的贴吧,把原先列表式的内容结构,拓展出来一种链表式的结构,发散传播。尤其对于直播贴和杂合贴。长微博的发展为微吧的内容传播提供了基土。微吧可以整合、拓展微博的信息结构。微吧能让粉丝团和明星形成一个闭包区间,甚至媒体也能参与其中。如刘诗诗吧、中国好声音吧。刷新一些百度贴吧的用户体验和用户习惯,譬如贴吧里“喜欢”和“加关注”的混乱体验。比百度更活跃的用户体系,拓展了社区生活之余的社交行为,百度贴吧的i贴吧和即将推出的私信是相反的路径。挑战也有:当时使用微群有个很鸡肋的体验,转发的“单向管道”体验,的战的一个问题在于微吧与微博结合到什么程度,以前的微群算是很鸡肋。需要规则与微博的傻瓜用法相对立,造成微吧运营上的难题。暂时不知道了。总结,我很同意 @史飞 的观点:微吧的信息流还没看到,不知道内容传播渠道是怎么设计的,信息流设计的重要度在这类BBS集群产品中能占到小一半。”微群的信息流就是个好例子。@黄海均 有过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Feed Timeline 如果长期作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信息管道,它在信息沉淀和结构化组织上难以有效突破。若把微吧当做一个独立产品,导入微博的用户资源和投入运营资源,至少可以做个还不赖的成绩,当然,社区需要些时间慢慢养着。=================最后,百度贴吧里有个现象,使用一段时间后,吧内讨论的东西可能和原来贴吧的主题完全不同。这是由关键词建立贴吧的自我限制。譬如李毅吧与魔兽世界吧的变化。以关键词来划分用户群体的方式并不够有效,在社区内内容主题会慢慢变化,会以事件为重要节点重组用户群体。重组后的群体,李毅吧不再是关于李毅的讨论,魔兽世界可能就变得不那么魔兽世界。于是,豆瓣小组的更加自由的“板块”、友情小组、配套上友邻广播,有点绝配了。也怪不得,阿北曾在知乎里的有过这样的说法:这些年很多模仿豆瓣群组的都把豆瓣最大的群组复制一遍,然后泡杯茶坐在旁边等开花结果。正确的办法应该是把豆瓣最小的群组复制一遍,然后5年之后回来看看。遗憾的是没人有这个耐心。另外豆瓣“最小”的群组,那些只有几个人的,有十几万个。挑哪些复制呢?我很同情这些PM们。
纯个人的体会,我玩了,我走了。这个微吧留不住我。我玩微博就是想快速的翻看我关注的人的信息,用来打发我的碎片时间,这是微博的特点和优势啊。假如我想看大段的帖子、成片的图片,我会去贴吧或者天涯。以为自己有流量了就什么都想做,不考虑用户在微博的真正需求,最终还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同微群)。
我觉得现在的微吧用户体验太差,百度贴吧和微吧都是基于关键词的,而进百度贴吧非常容易,直接输入关键词就行,而进微吧呢?迄今没看到非常好的通道。
一个产品的成功有必然也有偶然,但是实际上大家都只能看到必然却不承认偶然。同样的东西百度做成了,但是新浪就能做成吗?新浪是做媒体的,虽然微薄用户不少,但是这些用户并不能导入到微吧。而搜索引擎导入自己又不占优势。放开来看,微薄的 活动 不就是一个个的说吧吗?都是针对某一话题发表观点。新浪要做的是把一个个活动聚合在一起,让用户发微薄的时候不自觉就为说吧贡献了内容。至于名称,管他是说吧,微吧,话吧.....
1、用户需不需要:突破140、强化关系2、我们擅长不擅长:师夷长技以制夷,sina已经开始和baidu已经开始合作3、能对目前工作进行补充:在微博基础上整合微什么、微游戏and so on
非常看好,无论是新浪,还是腾讯,哪怕是人人,他们做这个我都非常看好。这类公司都拥有着先天的用户优势,和目前产品一捆绑,一打通,不怕没用户。另外通过贴吧可以让用户更加活跃,用户粘性越高。
百度贴吧用了六七年了,贴吧的精髓是什么?草根,草根管理,草根发展,草根制造内容...但贴吧和微吧完全是两回事,微吧只有一个贴吧的壳而已,未来?继续半死不活吧。。下面吐槽一下微吧的不足:微吧依托微博,按说流量引入应该不少~但实际上呢?作为新浪微吧入口推荐的六大微吧之一,发帖更新量连贴吧一个校园吧或者省会吧都比不上。在这么惨淡的数据下,很明显是引流推广不足——微博的手机客户端除了看微博,其他功能都基本没法体验很好的用,微群微吧自是不用说一个吧在人气低迷期能被任命十几个吧主和一堆专家,那么这么多人,到底谁会对这个吧的发展负责?责任太过分散!在新浪的产品设计下,微吧根本就是微博的一个附庸,为微博内容不足做补充用的,这从微吧的功能性设计就能看出来,不关注微吧没办法发帖,发帖了以后会强制同步一条微博,删除微博后,帖子居然不能回复!!!这些限制无不是为了充实微博内容在打那点小算盘,你见过这样的论坛吗?孱弱之极的一个产品,居然还给用户这么多强制限制!!自寻死路。。微刊、微群也是同样的地位,鸡肋...想要发展起来,除非把微吧作为一个跟微博同级的产品来运营,不然完全没希望。。
1. 微博太散,内容难聚合, 微吧、微刊的出现应该是个必然。估计会黄掉一批第三方做微博内容聚合的产品。2. 相对贴吧,新浪有微博用户关系,结合紧密过渡很快,贴吧没有用户着陆点,匿名的太多了,不像google有gmail,虽然g+也不太成功,至少要强过百度,百度的社区产品一直做的很烂。3. 相对贴吧,新浪有名人资源,博客和微博就是个很好的说明,而贴吧名人很少会去用和参与,微吧引导名人参与成本低很多,让微吧既有时效性一面,又不失名人参与的权威性、内容有参考价值的一面,就像大家都愿意来知乎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知乎上有价值的内容比较多,这个就看新浪怎么发挥名人资源了。4. 微吧可以解决一些微博的问题;内容沉淀、降低信息了解和深挖的成本,减少微博内容同质化。试想个名人资源的场景: 比如,有个@李开复 吧,一堆人围绕开复在聊他个人背景,整理他的演讲视频,讨论《世界因你而不同》,对他发的某条微博进行讨论,向他提问题求助。。。然后没准能引导开复本人过来回复留言之类的,从微博切到微吧太容易了,同样的主题吧,这个在贴吧是做不到的,名人的参与很容易盘活整个主题吧的。说到底,以后会是什么样,就看新浪怎么对待了。。(废话)------ 7.17 补充 ------- 微吧有微博的用户基础和入口,迎合用户的兴趣导向,做内容聚合和沉淀很是自然。 有个疑惑?1. 贴吧模式会是个最好的产品形态吗?毕竟贴吧火的时候还没有微博。微吧针对时效性的事件的脉络时间轴是个不错的亮点2. 是不是会有个新的产品形态出现,能更好的结合微博?抑或是某几种现有的产品形态的变种?比如:贴吧+知乎
长远上来看,只要长城防火墙一倒,国内的社交类应用全部隔屁。twitter、facebook这些社交应用的精髓根本没有被国内的运营商抄袭到。就好象有了个看似华丽的躯壳,但是没有精神。最起码互联网的精神:“开放、公平、自由”在国内局域网都不存在,讨论国内互联网应用的前途不是扯淡么。最欣赏的一句广告词来自twitter首页:“与你关心的人们一起,探寻变化的大千世界”
微吧对微博的几个作用:1、突破微博140字的限制,这部份需求,在微吧中可以满足。2、人都有扎堆的习惯,在同一个圈子,在同样的氛围中,能够产生更定向且更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微博内容质量。越多更长更高质量的内容,能增加用户在微博的阅读时间,从而整体增加用户对微博的使用时间。3、Rich feed,微吧的内容与微博的timeline天然结合,timeline为微群导入口引流,而微吧信息有助于Rich微博timeline4、对微博关系的再组织,通过兴趣的维度,将同兴趣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能够强化微博关系。
微博本身就是相当浮躁的社区,微吧那样的贴吧like社区不可能将微博的流量吸引过来,两者完全没有互补。
还是会失败的,贴吧的群众基础太好了。
个人觉得微吧可以满足微博用户不同的需求,同类产品百度贴吧因为注册用户不同于微博用户,发言过于随便,而且可以匿名发帖,导致贴吧含金量下降,新浪微吧可以弥补BBS的用户做“大贴”的用户需求。
群聊在中国还得开垦,微博算是群聊的一种,但小众群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需求非常的,目前没有非常好的产品解决此类需求,比如阿里巴巴的来往网,GOOGLE+都只停留在探索阶段,QQ群和在线QQ群也只能满足一部分需求,之前开心推出的海贝网,也是半温不火
先分享一篇对微吧产品的介绍分析:个人感觉:微吧整个事情没有太大新意,它的产品定位是想要帮助微博整理沉淀有价值的内容,给用户提供一个讨论和阅读的更好体验。这件事看似有意义,但是其实无太大意义。新浪微博每天能有几个正在发生的热门话题来不断激发用户去讨论话题的需求,而所谓的沉淀也只是短暂的沉淀,因为微博的信息变化和更替太快了,所以,热点话题的讨论就能支撑起一整个微吧吗?不能!因此微吧正在的活跃度还是继续往于用户自己在微吧里发帖子,但是这要怎么做得到百度贴吧呢?百度贴吧都做了有快6 7年,积累了300万个吧了。
其实通过微博里的#话题进入微吧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进入方式,话题这东西本身就应该和微吧打通
其实新浪要想有进一步的发展,就要解决有微到巨的转换接口。而微吧的出现是有些巨的意思,但这个与微有什么关系呢?这个与普通的其他网站上的吧有什么亮点呢?新浪的吧应该与微博的话题拉上关系,例如在微博上一点某个话题,就进入一个吧,或者进入一个详细介绍整个话题的来龙去脉,正反方意见,或扩展知识。 根据浏览者的好奇心 ,抓好由微到巨这个转接口,浏览者都有想知道整件事情来龙去脉的好奇心,使更加理性,也会得到知识积累
百度贴吧的流量来自搜索新浪微吧的流量来自……呵呵基数(即分母)为负数或零时,如何计算增长率?_百度知道
基数(即分母)为负数或零时,如何计算增长率?
如上年利润为0或-100,本年利润为100,本年利润增长率为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上期对于基数是零的除了是零的以外.(本期--上期)&#47.只能计算绝对值.都是依公式计算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收益/净资产。你说的分子正数是指收益大于零。分母负数是指净资产小零,实际上就是负债总额大于资产总额。这种情况是不能计算净资产收益率的。当净资产为0时,没有净资产,何来净资产收益率?况且净资产为负数,其实质是净负债。例如:一个人无任何资产,借了200元钱,买了10件商品,又每件25元卖出4件,相当于这4件赚了20元钱。此时他的收益为20元,利润率为25%(即20/80)。此时他的净资产为-60(20元收益+剩余的6件120元-200元负债=-60元)。相当于净负债60元。
其他类似问题
增长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多组数据,基数不同,产生的比率不同.怎么判断好坏?如:玩赛车,A组玩了107场,其中甲赢了55场,甲赢率为51.4%;B组玩了345场,乙赢了178场,乙赢率为51.5%;C组玩了83场,丙赢了44场,丙赢率为53%;D组玩了204场,丁赢了101场,丁_百度作业帮
多组数据,基数不同,产生的比率不同.怎么判断好坏?如:玩赛车,A组玩了107场,其中甲赢了55场,甲赢率为51.4%;B组玩了345场,乙赢了178场,乙赢率为51.5%;C组玩了83场,丙赢了44场,丙赢率为53%;D组玩了204场,丁赢了101场,丁赢率为49.5%;...J组玩了512场,癸赢了271场,癸赢率为52.9%.请问,要怎么计算才能较为公平的计算出甲乙丙丁等人的那个人的赢率最高?难道直接看赢率吗?要是只玩了3场,赢了2场,赢率66.6%,看赢率他就是最好的了.以此评判好坏肯定是不准确的.
很多种 ·理论常识
道氏股价波动理论 波浪理论 成长周期理论 股票价值理论 信心理论 随机漫步理论 亚当理论 黄金分割率理论 相反理论 证券市场分析论 1.技术分析的含义 所谓股价的技术分析,是相对于基本分析而言的.正如上一部分所述,基本分析法着重于对一般经济情况以及各个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行业动态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股票的价值,衡量股价的高低.而技术分析则是透过图表或技术指标的记录,研究市场过去及现在的行为反应,以推测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其依据的技术指标的主要内容是由股价、成交量或涨跌指数等数据计算而得的,我们也由此可知——技术分析只关心证券市场本身的变化,而不考虑会对其产生某种影响的经济方面、政治方面的等各种外部的因素. 基本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判断股票现行股价的价位是否合理并描绘出它长远的发展空间,而技术分析主要是预测短期内股价涨跌的趋势.通过基本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应购买何种股票,而技术分析则让我们把握具体购买的时机.在时间上,技术分析法注重短期分析,在预测旧趋势结束和新趋势开始方面优于基本分析法,但在预测较长期趋势方面则不如后者.大多数成功的股票投资者都是把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他们用基本分析法估计较长期趋势,而用技术分析法判断短期走势和确定买卖的时机. 股价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认为股价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基本分析主要是根据对影响供需关系种种因素的分析来预测股价走势,而技术分析则是根据股价本身的变化来预测股价走势.技术分析的基本观点是:所有股票的实际供需量及其背后起引导作用的种种因素,包括股票市场上每个人对未来的希望、担心、恐惧等等,都集中反映在股票的价格和交易量上. 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空中楼阁理论.空中楼阁理论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提出的,该理论完全抛开股票的内在价值,强调心理构造出来的空中楼阁.投资者之所以要以一定的价格购买某种股票,是因为他相信有人将以更高的价格向他购买这种股票.至于股价的高低,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在更大的“笨蛋”愿以更高的价格向你购买.精明的投资者无须去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他所须做的只是抢在最大的“笨蛋”之前成交,即股价达到最高点之前买进股票,而在股价达到最高点之后将其卖出.
2.道氏股价波动理论
根据道氏理论,股票价格运动有三种趋势,其中最主要的是股票的基本趋势,即股价广泛或全面性上升或下降的变动情形.这种变动持续的时间通常为一年或一年以上,股价总升(降)的幅度超过20%.对投资者来说,基本趋势持续上升就形成了多头市场,持续下降就形成了空头市场.股价运动的第二种趋势称为股价的次级趋势.因为次级趋势经常与基本趋势的运动方向相反,并对其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因而也称为股价的修正趋势.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从3周至数月不等,其股价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一般为股价基本趋势的1/3或2/3.股价运动的第三种趋势称为短期趋势,反映了股价在几天之内的变动情况.修正趋势通常由3个或3个以上的短期趋势所组成. 在三种趋势中,长期投资者最关心的是股价的基本趋势,其目的是想尽可能地在多头市场上买入股票,而在空头市场形成前及时地卖出股票.投机者则对股价的修正趋势比较感兴趣.他们的目的是想从中获取短期的利润.短期趋势的重要性较小,且易受人为操纵,因而不便作为趋势分析的对象.人们一般无法操纵股价的基本趋势和修正趋势,只有国家的财政部门才有可能进行有限的调节……[详细] 3.波浪理论
波浪理论是技术分析大师 R·E·艾略特(R·E·Elliot)所发明的一种价格趋势分析工具,它是一套完全靠而观察得来的规律,可用以分析股市指数、价格的走势,它也是世界股市分析上运用最多,而又最难于了解和精通的分析工具. 艾略特认为,不管是股票还是商品价格的波动,都与大自然的潮汐,波浪一样,一浪跟着一波,周而复始,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律性,展现出周期循环的特点,任何波动均有迹有循.因此,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性的波动预测价格未来的走势,在买卖策略上实施适用.波浪理论的四个基本特点(1)股价指数的上升和下跌将会交替进行;(2)推动浪和调整浪是价格波动两个最基本型态,而推动浪(即与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个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来表示,调整浪也可以划分成三个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3)在上述八个波浪(五上三落)完毕之后,一个循环即告完成,走势将进入下一个八波浪循环; (4)时间的长短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因为市场仍会依照其基本型态发展.波浪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细,但其基本型态永恒不变……[详细] 4.股市发展阶段与成长周期理论
证券市场发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样,但一般都要经历5个阶段.休眠阶段:此阶段了解证券市场的人并不多,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也少,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发现,即便不算潜在的资本增值,获得的股利都超过其它投资形式得到的收益,于是他们就买进股票,但开始还是小心谨慎.操纵阶段:一些证券经纪商和交易商发现,由于股票不多,流动性有限,只要买进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价格.只要价格持续高涨,就会吸引其他人购买,这时操纵者抛售股票就能获取暴利.因此,他们开始哄压市价,操纵市场,获取暴利.投资阶段:有些人通过买卖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资本增值,不管已经实现了的或还只是帐面上的,这些暴利的示范作用都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机行列,投机阶段就开始了,股票价格大大超过实际的价值,交易量扶摇直上.新发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额急购,吸引了许多公司都来发行股票,原来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获利,于是扩大了上市股票的供应.崩溃阶段:到一定时机,用来投机的资金来源会枯竭,认购新发的股票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头脑静下来,开始认识到股票的价格被抬得太高了,与本来的价值脱节得太厉害.这时只要外界一有风吹草动,股价就会动摇,然后价格开始下降. 成熟阶段:在股市下跌之后,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使公众对股票市场重新恢复信心.这个时间的长短视价格跌落的幅度,购买新股票的刺激,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这些人亏了大本.他们只留着作长期投资,寄望于将来价格的回升,一些私人投资者变得谨慎了,一些没有经历过崩溃阶段的新的投资者加入进来,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也扩大了,这样成熟阶段就开始了这里股票供应增加,流动性更大,投资者更有经验,交易量更稳定,虽然股票价格还是会波动,但不像以前那样激烈了,而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上下波动……[详细] 5.信心理论
信心股价理论,是基于市场心态的观点去分析股价.由于传统股价理论,过于机械性地重视影响公司盈余,而并不能解释在多变的股市中股价涨跌的全盘因素.尤其当一些突发性因素导致股价应涨不涨,反而下跌,或应跌不跌,反而上升,此种现象,更使传统的股价理论变得矛盾.因此信心股价理论,强调股票市场由心理或信心因素影响股价. 根据信心理论,促成市场股价变动的因素,是市场对于未来的股票价格、公司盈利与股票投放比率等条件,所产生信心的强弱.投资者若对于股市基本情况乐观,信心越强,就必然以买入股票来表现其心态,股价因而上升,倘若资金本身过于乐观时,可能漠视股票超越了合理正常价格水平,而盲目大量买入,使股票价格上涨至不合情理的价位水平.相反,投资人士若对股票市场基本情况表示悲观时,信心转低落,将抛出手中股票,股价因此而下跌,倘若投资人士心理过度悲观,以致不顾正常股票价格、公司盈余与股息水平而大量抛售股票,则可导致股票价格被抛低至不合理水平.就因为投资人信心的强弱,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情况,有时甚至与上市公司营运状况,以及获利能力等基本因素完全脱节,使股价狂升暴跌原因就在这里. 信心股价理论,以市场心理为基础,来解释市场股价的变动,并完全依靠公司财务的上的资料,故此理论可以弥补传统股价理论的缺点,对股市的反常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譬如经济状况良好,股价却疲弱,或者经济情况欠佳而股价反而上升的原因,如果这个理论是对的话,投资的策略就是研究市场心态,是悲观还是乐观,而顺应市势去做,必可获利. 但信心股价理论亦有其缺点.严重的弱点,因于股票市场的群众信心很难衡量,常使分析股票市场动态的人士感到困惑,因此仍有不少投资人士信任传统股价理论,可是在很多情况下,传统股价学说,又被证明失败. 比较上述的两种股价理论,传统股价理论过于重视公司的运作情况和经营获利能力,忽视其他影响股价的众多外在因素,自然有所缺失.信心股价理论则又过于重视影响股价的各种短期外来因素,而忽略公司本质的优劣.
6.股票价值理论
最初提出股票的价格与价值分离的是美国的帕拉特(S·S·Pratt),他在1903年出版的《华尔街的动态》(The mork of wall street,1903)一书中,提出股票价值的经济本质在于股息请示权其影响因素中,诸如:股息企业收益、经营者素质以及企业收益能力,其中以前者最为重要,其他的重要因素均属影响股息的间接因素.帕拉特认为,在理论上股票价格与真实价值是一致的,但实际上两者差异颇大.但他认为两者差异的现象并不限于股票,其他财产也有这种情形,只是股票比较特殊而已.因为就价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来决定,不见得就会与真实价值完全一致.而且,除了形成股票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真实价值之外,仍有许多其他的影响因素,诸如:这种好坏消息、证券市场结构、“股市人气”、投资气氛等,加上绝大多数对上市公司的生产事业外行的投资人结合成的各种判断,帕氏虽然强调证券市场的分析,但其理论尚缺乏“严谨性”,不明确之处颇多. 其后,哈布纳(S·S·Hebner) 在《证券市场》(The Stock Market,1934) 一书将帕氏的论点加以补充,哈布纳以股票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作为投资的指针,而且利用财务分析来把握股票价值,并强调股票标价格和市场因素与金融的关系,他认为“股票价格倾向与其本质的价值一致”,就长期的股价变化因素而言,与其本质的价值有关的即为长期预期收益与资本还原率.他认为,“就长期来看,股票价格的变化,主要是依存于财产价值的变化.”此外,哈布纳还致力于证券分析与证券市场分析的结合. 贺斯物在《股票交易》(The Stack Exchange)一书中, 则站在证券市场分析的立场,除了区别股票的价值与价格之外,再进一步确认股票的本质价值在于股息,强调股票价格与一般商品价格的根本区别点在于股票价值与市场操作有所歧异. 与帕拉特同时代的莫迪(J·Moody) 在《华尔街投资的艺术》( The Art Of Wall Street Investing,1906)一书中,则认为普通股的权利重点不仅仅是领取股利权利而已,还要看“发行公司负担其支出,诸如:公司债息、董事、监事酬劳、利息支出之后的可分配于股息之纯收益之多少的大小来看.因为,大部分上市股票有限公司的收益情况变动幅度大,有时候扣除其他费用之后,企业收益变成亏损的情形也颇为常见.因此,对于普通股的议决权(参加经营权)与公司资产价值的的评价,需要加上“投机性”因素.莫迪更强调上市公司产业别“质”的考虑,当时的两大产业--铁路与工业股票之中,前者富有安定性、发展性,后者具有较大的投机性.即使两者收益一致,价格也会有所差别.因此,莫迪的著作中更进一步强调了资本还原率和风险因素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探讨股票价值本质的,还有戴斯(D·A·Dace)和埃特曼(W·J·Eiteman)两人.他俩合著了《股票市场》(Stock Market,1952)一书.在该书中,作者从历史, 法律的观点来探讨股份有限公司制度,从法律上规定股东的权利来把握股票本质.他们指出,股东有三个基本权利:(1)参加公司的经营决策权;(2)剩余财产分配权;(3)股利请求权.但是由于现代证券流通市场的发达,中小股东越来越多,大部分的股东都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的打算,而且以分配剩余财产目的才购买股票的已绝无仅有.从而,购买股票的目的于领取股息,而分配股息的多少又取决于企业收益,因此,作者认为,“投资人购买股票之际,实际上是买进企业现在和将来收益的请求权”.
7.亚当理论
从19世纪重视投机性的证券市场分析后,进入20世纪,证券分析家逐渐提出了理论上的体系. 首先是柯丁雷(W·G·Cordinly)在《证券交易入门》(Guide To The Stock Exchang,1907)一书中,提出“股票价格由供需规律来决定”的观点.为了深入探讨“供需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变动”,必须重视社会大众的意见.但他的著作的理论基础仍然不够,缺乏精确性.哥罗丁斯基(J·Grodinsky)在《投资学》(Investment.1953)一书中,从另一个角度对证券市场进行了分析.他从研究供需因此来预测股价,并具体指出了两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重视股价与其他经济现象的关系,从这些关系的变化来预测股价的波动,此种方法就是现在通称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另一种方法不重视股价与其他经济现象的关系,而仅股票市场内部的技术性因素的各种现象来预测股价.此即为现在通称“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前者考虑诸如:(1)股票利率与股价关系;(2)比较股息利殖率与债券利殖率来判断市场状况:(3)股价与利率的关系:(4)经济成长,景气与股价波动之关系.后者则考虑诸如:(1)证券市场内部投机因素之分析;(2)观察过去股价趋势推测未来股价动向,主要采用各种曲线图;(3)观察社会大众的投资动向;(4)检讨股票交易量值与股价关系等等.孟德尔(Mindell,J.)在《股票市场》(The Stock Market,1948)一书中,则认为股价的变动不仅仅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事实上.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但多,而且复杂,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向颇为困难.所以孟德尔列述以下各主要影响因素:(1)利率;(2)企业收益;(3)景气活动;(4)股票市场动态;(5)货币政策情况:(6)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7)大众投资者的市场心理;(8)政治的影响;(9)天灾人祸的发生;(10)经济情况状态;(11)人口变动等等……[详细] 8.随机漫步理论
一切图表走势派的存在价值,都是基于一个假设,就是股票、外汇、黄金、债券等.所有投资都会受到经济、政治、社会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会像历史一样不断重演.譬如经济如果由大萧条复苏过来,物业价格、股市、黄金等都会一路上涨.升完会有跌,但跌完又会再升得更高.即使短线而言,支配一切投资价值规律都离不开上述所说因素,只要投资人士能够预测哪一些因素支配着价格,他们就可以预知未来走势.在股票而言,图表趋势、成交量、价位等反映了投资人士的心态趋向.这种心态去向构成原因,否认他们的收入、年龄、对消息了解、接受消化程度、信心热炽,全部都由股价和成交反映出来.根据图表就可以预知未来股价走势.不过,随机漫步理论却反对这种说法,意见相反. 随机漫步理论指出,股票市场内有成千上万的精明人士,并非全部都是愚昧的人.每一个人都懂得分析,而且资料流入市场全部都是公开的,所有人都可以知道,并无甚么秘密可言.既然你也知,我也知,股票现在的价格就已经反映了供求关系.或者本身价值不会太远.所谓内在价值的衡量方法就是看每股资产值、市盈率、派息率等基本因素来决定.这些因素亦非什么大秘密.每一个人打开报章或杂志都可以找到这些资料.如果一只股票资产值十元,断不会在市场变到值一百元或者一元.市场不会有人出一百元买入这只股票或以一元沽出.现时股票的市价根本已经代表了千万醒目人士的看法,构成了一个合理价位.市价会围绕着内在价值而上下波动,这些波动却是随意而没有任何轨迹可寻……[详细] 9.相反理论
相反理论的基本要点是投资买卖决定全部基于群众的行为.它指出不论股市及期货市场,当所有人都看好时,就是牛市开始到顶.当人人看淡时,熊市已经见底.只要你和群众意见相反的话,致富机会永远存在. (1)相反理论并非只是大部分人看好,我们就要看淡,或大众看淡时我们便要看好.相反理论会考虑这些看好看淡比例的趋势,这是一个动概念.(2)相反理论并不是说大众一定是错的.群众通常都在主要趋势上看得对.大部分人看好,市势会因这些看好情绪变成实质购买力而上升.这个现象有可能维持很久.直至到所有人看好情绪趋于一致时,市势社会发生质的变化——供求的失衡培利尔( Humphrey·Neil)说过:当每一个人都有相同想法时,每一个人都错.(3)相反理论从实际市场研究中,发现赚大钱的人只占5%,95%都是输家.要做赢家只可以和群众思想路线相背,切不可以同流……[详细] 10.黄金分割率理论 在股价预测中,根据该两组黄金比有两种黄金分割分析方法. 第一种方法:以股价近期走势中重要的峰位或底位,即重要的高点或低点为计算测量未来走势的基础,当股价上涨时,以底位股价为基数,跌幅在达到某一黄金比时较可能受到支撑.当行情接近尾声,股价发生急升或急跌后,其涨跌幅达到某一重要黄金比时,则可能发生转势.第二种方法:行情发生转势后,无论是止跌转升的反转抑或止升转跌的反转,以近期走势中重要的峰位和底位之间的涨额作为计量的基数,将原涨跌幅按0.191、0.382、0.5、0.618、0.809分割为五个黄金点.股价在后转后的走势将有可能在这些黄金点上遇到暂时的阻力或支撑……[详细] 11.技术分析的操作原则
由技术分析定义得知,其主要内容有图表解析与技术指标两大类.事实上早期的技术分析只是单纯的图表解析,亦即透过市场行为所构成的图表型态,来推测未来的股价变动趋势.但因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上,易受个人主观意识影响,而有不同的判断.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戏称图表解析是一项艺术工作,九个人可能产生十种结论的原因.为减少图表判断的主观性,市场逐渐发展一些可运用数据计算的方式,来辅助个人对图形型态的知觉与辨认,使分析更具客观性.从事技术分析时,有下述11项基本操作原则可供遵循……[详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数为0的增长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