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有多少个民族李应蓉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国实施战略贸易政策的若干问题的研究.pdf5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战后国际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传统贸易理论无法对这些新情况做出
合理的解释。在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反思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新贸易理论。世
纪年代,随着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在美国出现了一种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
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的战略贸易政策理论。该
理论的出现动摇了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自由贸易政策的最优性,证明
了政府干预的合理性,提出适当运用关税、补贴等战略贸易措施,将有助于提高
一国贸易实力的主张,因而对于指导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较之传统贸易理论更具
有现实依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实施战略贸易政
策是现实的必然选择,因此对中国实施战略贸易政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具有重
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阐述了传统国际贸易理
论的局限性,进而引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战略贸易政策理论。从定性的角度阐述了
战略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和产生原因,同时从定量的角度对战略贸易政策的基本
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出口关税的媾奔模型。文章重点
分析了中国实施这一政策的相关问题。下的贸易保护使得中国具有实施该
政策的空间,入世后所面临的贸易局面,是中国实旌该政策的重要因素。中国实
施战略贸易政策必然要受到实施条件的限制,因此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实施该
政策的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虽然在市场机制和行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
素,影响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但从整体上来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
深化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结构将继续优化,战略贸易政策在中国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第9期(总第298期)2008年9月Research财经问题研究onNumber9(GeneralSerialNo.298)FiHallcial and Economic IssuesSep
tember,2008孟耀1,张弥2(1.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5;2.中共中央党校社科部,北京100091) 摘要:外部经济失衡是中国经济面对的一个重要外部矛盾。外部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中国 与美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逆差巨大,贸易摩擦增多,西方国家增强了贸易保护以便限 制中国产品出口,导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外部环境恶化和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失业加剧。为解 决面临的困境,中国需要从对外经济战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优势等方面进行调整。 关键词:经济失衡;经济发展;贸易逆差 中图分类号:F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09-0121-04外部经济失衡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 一个重要外部矛盾。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个 经济发展中国家,需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以便利 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经济发展的不足,发挥自身 的比较优势取得国际贸易的好处。20世纪80年 代以来,中国在出口导向战略的指导下,不仅成功 地融人世界经济的大舞台,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 展,而且,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经济对 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迅速加大,这体现在对国际市 场许多资源、能源的依赖以及对国际劳动密集型 产品出口市场的依赖上。这些直接导致中国对外 贸易顺差的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外部经 济严重失衡,也导致了中国出口产品困难的加剧。 面对外部经济失衡,中国需要抓住时机调整产业 结构,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调整经济发展的战 略,更好更快地发展本国经济。 一、外部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当前外部经济失衡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 方面,美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性项目赤字庞大,债 务增长过快,对外输出债务负担的势头凶猛;另一 方面,中国等东亚国家对美国持有大规模的贸易 盈余,或者说是贸易逆差,外汇储备激增。 作为经济失衡的一方,美国的经常性项目逆差不断加大,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在整个20 世纪70年代,美国贸易逆差的数额都比较小。但 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贸易逆差开始 扩大。1981年,美国贸易逆差为279亿美元, 1984年为1 000亿美元,到2006年达到8 691亿 美元。美国贸易逆差的增大,不意味着出口贸易 的减少;相反,其商品和服务出口在2006年增加 了12.8%,达到创记录的14 378万亿美元;进口 增加了10.4%,达到了同样创纪录的22 014万亿 美元。分析其贸易结构发现,美国在2006年的贸 易逆差中,商品贸易逆差为8 361万亿美元,而服 务贸易则出现顺差,服务贸易盈余为725亿美元。 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中,中国是美国贸易逆 差的第一来源国,因而中国受到了来自美国的沉 重压力。 与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相对应,亚洲区域特 别是东亚各国出现了大量的贸易盈余,积累了大 量的外汇储备。据统计,2006年亚洲的外汇储备 之和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 60%以上。中国是储备大量美元的主要国家之 一。中国近年来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特别快。在 2007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量已超过2006 年全年的增长数。中国的外汇储备在1996年底收稿日期:2008.06-24 作者简介:孟耀(1966一),男,河南平舆人,博士,副编审,主要从事投融资理论与管理、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 研究。E―mail:mengyao@dufe.edu.CR  122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9期总第298期首次突破l 000亿美元大关。2001年底突破2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 东亚其他国家销往美国的出口商品中也有相当大 的一部分是在中国进行组装的。因此,中美贸易 顺差实际上是亚洲地区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顺差。 二、外部经济失衡产生的影响 1.导致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000亿美元大关,2005年底达到8 189亿美元,2006年10月达到10 000亿美元,2007年6月底 超过1.3万亿美元。2008年4月11日,国家统计 局公布的数字是1.68万亿美元。 在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中,对美贸易顺差占有 最大的比重。从1993年开始,中国对美国贸易开 始出现顺差,当年贸易顺差额是62.7亿美元。此经济失衡必然对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纵观世界经济的历史可以看出,在世界经济 历史上,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经济失衡 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由于德国、日本 经济的兴起,形成了美、德、日三国鼎立的局面。后开始攀升。2000年中美贸易顺差接近300亿美元,到2006年创记录地达到1 442.6亿美元, 而美国方面的统计数字为对华贸易逆差达到2325.5亿美元。这表明,中国贸易出口过度集中现在的经济失衡,不仅导致了世界经济多元化,同时,也使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和超级大国的 地位进一步提升和增强。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 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并逐 步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于是就 形成了美国、欧盟、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多种经济实和依赖美国,同时表明美国对华进出口的差额过 大,从中美贸易的角度看,这是一种严重的失衡 现象。 当前外部经济失衡的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 原因:一是世界经济中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当 前,新兴市场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一体共存的局面。但是,这种局面并不改变美国的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并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 强了其霸主地位。因为美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 新经济,大大提升了引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 地位和作用。欧元问世后,虽然一度增强了欧洲 的经济实力,但是,欧元很难从根本上动摇美元作 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的地位和作用。日元也无法 与美元抗衡。因为一国的货币在国际中的地位是 以本国的经济作依托的。美元在国家金融领域的支重要力量。在20世纪80q0年代以后,东亚地区的新兴经济体先后进行了经济结构改革,开 放国内市场,积极吸引外资,借助丰富的低成本的 劳动力资源,尽情地发挥了后发优势,释放了巨大 的生产力,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成为世界经济 新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增长的来源。这些国 家包括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其中以中国 为主要代表。二是国际分工及产业转移的结果。 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以来,美国等科技发达的国家 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将大批的加工工 业转移到拥有丰富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广大的 发展中国家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出的加工工业, 成为新兴的加工工业基地。例如,中国改革开放 后,利用丰富的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和土地、税收 政策上的优惠,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为世 界资本提供了巨大的投资场所,于是,大批的跨国 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和 加工贸易基地,成为所谓的“世界工厂”。进入21 世纪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改变了直接向美国 出口最终产品的模式,变为向中国出口资本品和 中间产品,在中国进行加工和装配后再出口到美 国,它们向中国提供零部件和原材料,生产出成品 后由中国提供给美国市场,与中国共同分享对美 出口的利益。近年来,这一发展趋势从日用品、家 电产品领域向机电产品和其他高新技术产品领域 发展,中国制造业规模因而迅速扩展并成为全球霸主地位来自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目前,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很 多国家仍然把美元作为自己的储备货币,作为国 际结算的手段。由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不变,美国可以通过发行大量的货币提供给其他国家,并换回实实在在的资源。而且,美国具有世界 上最完善的资本市场,因而也吸引了大量资金流 入。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 由于国内市场不发达,不得不以购买美国国债的 形式流回美国,维持了美国的经济运行。 2.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导致了新贸易保护 主义的抬头 由于发展中国家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产品, 对发达国家相关产业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因而招 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一致抵制,他们甚至联合起 来制定一系列技术标准和劳工标准,限制发展中 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这种行为在世界 贸易中是一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20世纪90年  外部经济失衡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123代后的贸易保护主义与以前的保护主义有所不 同,以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 垒来实行贸易保护,保护的重点是本国的市场和 产品,对象是一些发达国家。现在,贸易保护主义 主要是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产品,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新贸易保护 主义的动机和目的,是削弱发展国家的竞争力,削 弱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的优势。 3.外部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产生诸多不利 影响 (1)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高度依赖, 国民经济风险增大。由于内需不足,我国经济增 长越来越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拉动,导致经济持续 高速增长同国内消费增长缓慢并存的现象。首 先,对投资的过分依赖,这种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 增长,最终会面I临资金的稀缺性制约而不得不放 缓,对经济增长产生刹车效应,有可能造成周期性 经济萧条。其次,对出口的过分依赖,不但国内资 源被国外企业所利用,而且国内经济受制于国际 市场,一旦出口受挫,而内需尚未提振,必将造成 国内经济萧条,严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2)巨额外汇储备导致人民币通货膨胀压力 增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 速。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快速增 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给我 国造成巨大损失。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攀升, 反过来吸引大量外资流人和国际收支顺差的再扩 大,大量热钱涌进中国,外汇储备激增,进一步增 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威胁外 汇市场稳定。由基本建设投资的过快增长和出口 贸易的大幅增加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使国内的 资源需求增长迅速膨胀,引起了能源和原材料价 格的猛烈提升,进一步扩展到物价水平的总体上 涨,通货膨胀由结构性膨胀向全面膨胀演化,给中 央进行宏观调控造成巨大压力。为控制通货膨胀 的不断提高,中央银行在两年内多次提高存款准 备金,进行货币回笼。中央银行通过连续提高法 定存款准备率,到2008年6月,存款准备率已经 高达17.5%。虽然通货膨胀的势头有所缓和,但 是全面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非常大。 (3)贸易摩擦加剧,出口企业形势严峻。由 于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 电子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上升,出口竞争力 下降,出口量大为降低,目前成为近年来出口额增长最慢的一段时间。在遭受着竞争力下降的同 时,中国的出口贸易还遭到欧洲的巨大的贸易壁 垒的惩罚。由于中国实行钉住美元政策,美元对 人民币的贬值受到抑制,结果造成人民币对欧元 的“间接性贬值”。有关资料表明,在过去的1年 中,人民币对欧元、英镑贬值了3%,已经引起了 欧洲对中国的严重不满,于是,欧元区采用贸易惩 罚对中国的产品,尤其是纺织品、家用电器等。由 于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不断地提出技 术和劳动标准的限制,使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劳动 密集型产品受到巨大的打击,出口量明显降低,致 使我国广大的生产企业被迫停产甚至倒闭,大量 工人失业。这给本来就业形势严峻的中国造成更 大的就业压力。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面对外部经济失衡的环境和内部通货膨胀的 压力,中国经济的发展策略应当进行短期调整和 长期转型。当前我国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在人民币 对美元不断升值和国内流动性过大情况下的通货 膨胀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外汇储备过大, 热钱不断流人中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放慢和能 源、钢材等物质供应紧张等。因此,在短期内,要 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现状进行调整。 1.调整对外经济战略 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和我国巨大的贸 易顺差,中国有必要调整长期以来实施的外向型 发展战略。外向型发展战略的特点是出口导向, 在国家支持政策中采取的方式是出口退税和信贷 支持。我国政府大力鼓励外向型企业的发展,通 过招商引资和建立开发区,对外向型企业实施税 收优惠政策。今后需要调整招商引资的有关政 策,重点引进那些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和没有 环境污染的产业。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期内,我 国大量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转移出的加工产业, 成为世界低端产品的加工中心,这些产品技术含 量低,附加价值小,在西方国家普通消费者那里有 市场,但是容易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20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出口增长很快,并通过出口换 回大量的外汇,为国家积累了规模巨大的外汇储 备。但是,外汇储备并不是多多益善,太多的外汇 储备在增强抵御国际资本冲击能力的同时,也加 大了自身的通胀风险,降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 力度。尤其是,外汇的价值受国际外汇市场波动的影响,当外汇贬值时,储备国必然受到严重的财  124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9期总第298期富缩水的损失。毕竟,外汇是一张不能保值的纸 币。因此,适当的外汇储备才是合理的。由于我 国外汇储备已经足以抵御热钱的冲击,为了保障 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性,我国不宜继续实施主要 依靠出口驱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应当根据国际经 济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进行对外经 济战略的适时调整。调整的方向是,按照有利于产业转移时,应当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对那些虽然可以增加就业但环境污 染严重的产业要坚决拒绝,决不能以环境污染为 代价换取就业的增加。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时,需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尽力发展具有一定技 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在引进吸纳西方转 移的产业的同时,积极提升产业的科技水平,进行 自主创新,在一些高端领域拥有自己的研发队伍, 逐步使产业的发展具有竞争优势。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社会就业 我国第三产业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一 些发展国家,而且其产值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也 偏低。至2007年,我国三次产业在GDP中的占 比为11.7:49.2:39.1,而美国在2000年这个占 比已经是2:28:70,日本这个占比是2:36:62,英 国这个占比是1:25:74。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原则,实施进El替代战略,引进国内缺乏的技术和资源,加以消化和创新,弥补国内资源和技术力量的不足,为出口替代做好准备。 2.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国际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引起了西方贸易伙 伴的不满。欧盟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地对中国 出口的产品设置贸易壁垒,以便削弱中国劳动密 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同时,美元对人民币贬 值加剧,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困难。由 于受到西方国家贸易壁垒的打击,我国沿海的一 些省已经出现20%的生产企业倒闭,企业职工失 业现象严重,大批的农民工被迫返乡回家。面对 这种局面,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帮助企业拓展国 内市场,促进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升级换 代,以便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满足国内市场 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目的。对于当前国内 一些市场处于饱和状态的商品,需要积极开拓国 际市场,寻找国际市场,并依此促进外向型经济的 发展。但是,还有一些商品是国内供不应求的,如 果继续进行出口,将给国内市场造成更加紧张的 供求矛盾,如粮食、煤炭等。还有一些商品,需要 通过提高质量、改进性能、积极营销等,积极开拓 国内市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3.优化经济结构,保持比较优势的同时培育 竞争优势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 平具有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我们既要发挥劳动 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 业,也要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提高竞争优 势,推进产业升级,改善国际贸易条件,在技术密 集与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 的差距,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我 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 较低,在发展经济中,我们有必要大力发展劳动密 集型产业,以保证就业率。为此,在承接发达国家[6] [4] [2]第一产业产值对GDP的贡献度开始下降,第二产业产值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仍然是最高的,第三 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无 法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 比重较低的状况需要尽快地改变。为此,要大力 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社会就业。具体而言,首先, 加快市场法制建设进程,完善市场经济有关法规; 其次,加强政府对第三产业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 质量;再次,参加国际竞争,提升我国第三产业的 水平;最后,制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并向第三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1] 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3. 祝丹涛.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失衡[J].中国 发展观察,2007,(11):46―49. [3] 陈伟国,李杰.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资本外逃关系 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6):14―19.金碚.2008年中国经济趋势分析[J].财经问题研 究,2008,(3):3―7.[5]张晓权.经济全球化下中国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 [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5):91―94. 汪青松,卢卫强.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后发优势 [J].商业研究,2005,(8):29―32.(责任编辑:韩淑丽)  外部经济失衡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孟耀, 张弥, MENG Yao, ZHANG Mi 孟耀,MENG Yao(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5), 张弥,ZHANG Mi(中共中央党校,社科部 ,北京,100091) 财经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2008,(9) 0次参考文献(6条) 1.池元吉 世界经济概论 2003 2.祝丹涛 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失衡 .陈伟国.李杰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资本外逃关系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金碚 2008年中国经济趋势分析[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 .张晓权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汪青松.卢卫强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后发优势--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5(8)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苏应蓉 东亚地区钉住汇率制度与外向型经济发展 2006本文把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与地区的钉住汇率制度置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之中,从时序分析的角度把东亚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分为经济 高速增长时期、货币危机与经济复苏之后三个时期,研究了钉住汇率制度产生、消亡、回归的变化过程与特点,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相互联系,最后提出 这些经济体汇率改革的路径以及与之相配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对于外向型经济体,长期的、稳定的钉住汇率制度无疑带来了促进贸易与投资的收益。但在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随着市场的开放与经济 的增长,汇率变化的压力越来越明显,使得维持汇率稳定的成本加大,经济失衡越来越为明显。当遇上经济冲击时,这种汇率制度阻碍了对经济失衡的 调整。 根据不断发展的货币危机与投机模型,东亚各经济体货币状况主要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健全与稳定。对一国货币进行冲击的关 键,就在于是否动摇了市场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只能来自于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基础。货币因素反过来对经济基本面变动状况起到推动作用。在金融体系 较为脆弱而资本较为开放的新兴经济体中,钉住汇率制度更易出现金融或货币危机。在外向型的经济发展下,当实际经济的萎缩、资本大量流入而同时 内需膨胀的经济因素导致经济基本层面开始恶化时,引发投机冲击,是货币危机的根本原因,钉住汇率制度起到了危机的放大作用。 货币危机彻底摧毁了东亚国家的钉住汇率制度,大部分国家采取了浮动汇率制度。但在1998年经济复苏后,实行浮动汇率的各国开始逐渐回归到稳 定汇率的路径上。以麦金农为代表的许多学者通过检验,证实了除印度尼西亚之外的所有的浮动汇率国家已采取高频钉住美元的汇率措施,且在理论界 中出现了一些解释东亚钉住汇率回归的新理论,本文认为,东亚经济体钉住汇率回归的原因主要是由这些国家产业结构及贸易结构升级缓慢与金融市场 不完善这两个因素决定的,东亚经济体内部紧密的经济联系与共同经济周期也决定了其汇率制度的趋同。 尽管钉住汇率制度的回归是东亚经济体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理性选择,但不论是高频还是低频地钉住美元,这种稳定汇率的干预行为有着难以逾越 的内在矛盾与困境。本文通过对“退出战略”的成本-收益分析,认为东亚新兴经济体钉住汇率制已处于收益递减阶段,成本在不断上升,金融危机爆发 即体现了其钉住汇率制度的问题。笔者借鉴历史上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东亚的汇率改革路径:在现阶段,由于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转换 为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并不成熟,东亚各国的退出最优战略应为“两极”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选择一篮子货币的宽带浮动的汇率制度,同时配合宏观 经济政策,减小汇率转换时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 最后,本文分析了同是实行外向型战略的中国所采取的钉住汇率制度及其变化,认为钉住汇率制度在中国采取外向型战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 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已呈现明显的收益递减的状态。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与经济内外失衡的不断加重,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退出已 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且也已经走上了打开汇率浮动空间的路径。渐近式的退出是避免对经济失衡纠正过程中所伴随的负面冲击的最佳策略,但人民 币升值对解决我国内外经济失衡并不是唯一的灵丹妙药,还需要有其他政策进行配合,特别是要调整我国长期依赖于外贸外资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实行 以内需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2.期刊论文 向静.章洪涛 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探讨 -时代经贸(学术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领域出现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正严重威胁着经济及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在分析流动性过剩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解决流动 性过剩的对策的同时要兼顾社会经济平稳发展.3.学位论文 党印 全球经济失衡加剧的政策成因:基于中美内外部均衡的视角 20082001年以来,全球经济失衡的程度呈加剧趋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轮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日益扩大,与之相对应的 ,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和石油输出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日益增加。美国通过经常项目赤字向世界各国输出美元,盈余国家出于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又 将大量外汇储备投向美国,全球经济呈现落后国家为发达国家赤字进行融资的局面,这种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其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成为全球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如何解释这种经济现象、如何应对这种失衡,如何调整失衡以最小化经济波动等等,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诸多研究。 在对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研究中,无论是讨论失衡的原因、影响,还是分析调整失衡的策略选择,均有益于我们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鉴于失衡是 既定的事实,对失衡原因的不同理解将导致对失衡影响的不同认识,进而会提出不同的政策调整方案,因此我们认为深入探讨失衡的原因将使我们更深 入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在对全球经济失衡原因的研究中,已有学者分别从各国经常账户、储蓄投资关系、资本流动、经济结构、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金融全球化与 金融发展等方面进行过探讨,但笔者认为,政策性因素在本轮全球经济失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特别地,鉴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 盈余是亚洲国家中最多的,且规模增长最快,本文把分析重点集中在这两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上。当从中美两国来看全球经济失 衡时,全球经济失衡即体现为两国的外部经济出现失衡。而一国的外部经济失衡往往对应着其内部经济失衡,因此,我们的问题转化为中美两国的经济 政策如何引起了各自的内外部经济失衡,进而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 基于中国出口导向型战略下的引进外资政策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政策、美国的减税政策及美元国际货币地位,本文提出了全球经济失衡加剧的“政 策引致假说”,分别从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层面分析了中美两国的经济政策是如何引起了各自的内外部经济失衡,进而引起了全球经济失衡,这种内在 的逻辑关系本文称之为全球经济失衡的“政策性触发机制”。 进一步地,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结构向量自回归的方法研究中国的经济政策是如何引起了内外部经济失衡,主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贸易顺差、 物价指数和实际汇率四个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美国方面,文中从一国国民收入决定的恒等式出发,通过逐层分解、层层剖析,得出了与美国经常账户 赤字变化相关性最大的因素。具体结论为:中国是外部经济失衡引起内部经济失衡,美国是内部经济失衡引起外部经济失衡,前者的政策原因是入世后 为扩大开放而实施的引进外资政策,后者的政策原因是新经济泡沫破裂后为防经济下滑而推行的减税政策。同时,本文还将中美两国的外部经济失衡放 在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了何者对另一方影响最大,结果表明,中美外部经济失衡的相互影响中,美国外部经济失衡对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影响更大。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其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内在逻辑,即“全球经济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性 通胀(包括美国)――美联储加息――美国资产价格下跌――次贷危机”。笔者认为,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其将引起后者的调整 ,即中美两国的外部失衡程度将下降,但这一过程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为了应对这种调整,中美两国应采用财政、货币、汇率“三位一体”的政策组 合。基于开放经济下内外部经济均衡政策搭配的斯旺图形,及修正后的蒙代尔政策指派图形,本文分析认为,中国应采用“升汇率、松财政、紧货币 ”的政策组合,美国则是“降汇率、紧财政、松货币”的组合。进一步地,本文提出了中美两国调整内外部经济失衡的更广泛意义上的政策,如中国调 整引进外资的政策、调整出口导向型战略,美国增加政府和居民的储蓄等等。4.期刊论文 王俊荣 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考 -商场现代化2008(20)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但与此同时,反全球化运动也应运而生并呈蓬勃发展之势,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 几年,世界经济失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2005年10月中旬在中国河北香河召开的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全球经济失 衡是讨论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对世界经济失衡进行了思考.5.学位论文 李翠翠 美国经济失衡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2009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严重失衡,具体表现为巨额贸易逆差、财政赤字严重、债务危机等。依靠美元的特殊地位和美国的金融市场,美国经济维持 着失衡状态下的发展。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这场危机愈演愈烈,由美国迅速扩散到世界其他国家,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失衡的 主要原因是美国借贷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美国实行的经济政策。然而,为转嫁危机,美国指责中国应承担美围经济失衡的主要责任,造成人民币升值压 力和贸易环境的恶化,影响了我困的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产业发展模式从内向型转为外向型 ,产业发展从轻工业阶段到重化工业阶段。在美国引领的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顺利承接国际产业的转移,成为“世界加工厂”。然而,在全球价值链 体系中,我国处于最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除此之外,我国三大产业内部结构失调,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完全 改变。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美国政府为调整国内经济失衡必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而这些政策调整将会通过汇率、FDI、国际贸易等影响机制对我国产业 结构产生影响。本文重点分析汇率、FDI、国际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揭示美国经济失衡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 全球会融危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本文由五章构成,各章具体按如下思路展开: 第一章导言。主要提出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并对论文的框架结构进行 了说明。 第二章美国经济失衡现状、原因与政策调整取向。在概述美国经济失衡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经济失衡的原因,指出国内借贷型经济发展 模式是美国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并列举和评价了美国政府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 第三章美国影响下的世界产业结构变化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评述产业结构理论,分析了美国经济失衡对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介绍了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美国经济失衡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了美国经济失衡如何通过汇率、FDI、国际贸易等因素影响我国产业结构。首先,介绍了美国经济 失衡造成汇率变化,人民币升值通过财富效应、供给效应等对各行业产生不同影响。其次,创建美国在华FDI对三大产业的影响-模型,分析了美国在华 FDI的变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中关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第五章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与对策选择。结合国内外形势,指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战略机遇。从政府、企业层面,提出产业结构调 整的政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协调三大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引导外资流向、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等。6.期刊论文 涂世平 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金融发展――全球经济失衡与人民币汇率调整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7(6)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循环积累起的&全球失衡&使一方面美国产生巨额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使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逐渐 积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可以看成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的表现,这时正是中国的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一个有利契机.人民币 的持续合理调整将不断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同时可调节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7.期刊论文 刘振彪.陈建中.LIU Zhenbiao.CHEN Jianzhong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来源及其消除分析 -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人民币升值压力源于中国内外经济失衡、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工资不能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上升,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是 不利的,分析认为,只有通过建立竞争性要素市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人民币汇率更灵活和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才 能消除人民币升值压力.8.学位论文 赵晓川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形成动因及解决出路 2007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逐渐融为一体,同时,国际间经济交易流量也大幅度增加,而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正是反映 这种交易流量的最完整的记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发展一直有悖于传统的国际收支阶段理论,表现出自身非常独特的特征 ――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从1994年以来,中国出现了持续的,快速扩大的经常帐户顺差和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的国际收支结构。到2006年中国国 际收支双顺差已经累计突破了1万亿美元。诚然,作为外资大量流入和出12大幅提升的必然结果,双顺差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更值 得我们重视的是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的根源以及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文首先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构和规模,分别从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入手,分解了双顺差的组成,得出结论 ――双顺差实际上主要来自于经常帐户中的货物子项目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的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子项目。然后,以内外均衡理论为基础,结合双顺差的 结构特征,分别找出经常帐户顺差和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的形成动因,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实则为中国经济发展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是当前中 国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其根源就是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同时,又缺乏储蓄有效顺畅地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在了解了双顺差产生的种种原因之后,文章 论述了双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危害,比如巨大的福利损失和随之而来的各种风险的增强。在文章的最后部分,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得出了相 应的政策建议,最根本的就是解决中国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失衡,双顺差的结构特征才会有所改变 。9.期刊论文 熊陈楚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成因及对策浅析 -金卡工程)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储备日益增加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高额外汇储备会同时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和消极作用 ,国内外众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从制度因素(强制结售汇制和外汇制度)、根本原因(内外经济失衡)、直接条件(国际收支双顺差 )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并对其管理提出了对策: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提高收益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10.学位论文 万建永 内部失衡对中美两国间经常项目失衡影响的研究 2008近年来,世界经济在“中美双引擎”的牵动下,达到了战后发展的最高水平,使得全球各国宏观经济表面呈现出一幅繁荣昌盛的局面。然而最近几 年,以中国日益庞大的外汇储备和美国数额巨大经常帐户赤字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失衡引起了全世界各经济体的广泛关注和不安。 本文首先以钱纳里标准为依据,分别对比了中、美各自内部的三个宏观经济变量:消费、投资和储蓄的比例关系,最终得出中、美各自宏观经济内 部分别出现了消费投资、储蓄投资的结构性比例失衡的结论。其中中国内部失衡的主要特点是: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导致的高投资、高储蓄和低消费 ;美国却是恰恰相反,其内部失衡主要特点是: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导致的高消费、低投资、低储蓄。因而两国内部失衡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随后,本文在分析宏观经济内部消费投资、储蓄投资比例性失衡影响一国经常帐户的理论基础上认为中、美互补的内部失衡是导致两国之间目前存 在巨大经常账户差额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分析认为内部失衡转化成外部失衡的作用机制就是日前被世界推崇的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双循环机制”。 在理论上分析中美内部失衡对两国之间经常项目失衡影响的基础上,本文依照拓展的“两缺口模型”对该理论加以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的结果是两国各 自内部的储蓄、投资失衡直接导致了两国之间的经常项目失衡,且美国内部储蓄、投资失衡对两国之间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效果似乎更加明显。 在本文最后,基于前面各部分内容的分析得出了中美各自的内部失衡导致两国之间经常项目失衡的结论,并依照这一结论提出了一系列调整中美各 自内部失衡和改变目前的世界金融体制结构的政策建议,以期对缓解中美日益严重的经常项目失衡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cjwtyj.aspx 下载时间:日
外部经济失衡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世界有多少个城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