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有多重》教学课件

教学案例《有多重》
1、小朋友们,我们来回忆一下,用来表示物体的轻重的单位是什么?(千克与克)?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千克=1000克)
&2、大家看这是什么?(矿泉水)【学生的矿泉水事先放进抽屉里。
】一瓶这样的矿泉水大约有多重呢?(预设一:请大家掂一掂,估计一下。这瓶矿泉水大约是500克。预设二:很好,像这样的一瓶矿泉水大约有500克,大家掂一掂感受一下。)
那大约几瓶水相当于1千克?(2瓶)对,看来大家对克与千克的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受估计两个物体轻重的办法。
1、小朋友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放在这两个袋子中的其中一个。
(出示标号为1和2的两个袋子,两个袋子从外表看完全一样,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着语文书和数学书,一个盒子是空的)
想打开看看嘛?(想)可以,不过先得回答一个问题。
(1)等会儿我请几个同学掂一掂,估计一下哪个袋子重?(掂一掂)
(请7~8个学生掂一掂,确定2号袋子重)
那礼物肯定在哪个袋子里?(2号袋子里)我要把袋子里的礼物送给大家。
2、这是什么(语文书和数学书)不要小看它们,小小书本有大大地力量,它里面蕴含了很多知识,大家一定要好好地爱护他们。
这两本书也有重量,你能估一估哪本重吗?
(1) 学生尝试估一估。
(2)你是怎么估的?
(用手掂感受重量,书本的厚度,页数……)
(3)真的是这样吗?怎样才能知道我们估的是否准确?(称一称)
这里有这么多秤,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交流。
(a、选择台秤,称出各有多重,再比较b、选择天平,可以直接比较哪个重,哪个轻。)
(5)肯定这两种选择都可以比较书的重量,但最后用天平验证,可以直观的进行比较。
(把两个物品分别放在两个托盘上,哪边低下去就哪边重?)
谁来称一称?
(学生尝试称一称)
哪个重?(语文书重)
3、老师这有一块橡皮和一个卷笔刀,谁能用天平帮老师来比较一下哪个重?
(学生比较)
4、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掂一掂,用天平可以直接比较两个物品的轻重。)
二、体验活动,经历估计验证的过程。
刚才我们比较了两个物品的重量,那么你能通过拎一拎,比较两个书包的重量呢?(可以)
1)同桌之间互相拎一拎。(学生互相拎书包感受重量)
拎完后你有什么感受?(他的书包比我重,不对她的书包比我重)
2)要想知道大家估计是否准确可以怎么办?(称一称)
3)这次我们选择这种体重秤,大家看这把秤,从0刻度看起,每一格是1千克。
现在我把这个书包放上去,大家读一读,是多少千克?
会称了吗?
2、下面我们就来称一称每个人的书包,听清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从前往后称,副组长安排称的顺序,组长协助称的同学读数。称完后回到座位和同桌比一比,看你刚才估的是否准确,明白了吗?
1)学生称书包
你的书包有多重?
和你刚才的估计一样吗?(一样)
3)哪些同学的书包超过了3千克?
2、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和书包有关的信息。
(经过专家认定,按照书包限重标准计算,二年级小学生书包重量不宜超过3千克。否则对身体成长有一定的影响。)
小结:看来我们中的很多同学的书包都很重,这样对我们的身体发育,脊柱的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办?
(选择比较轻的书包;经常把书包中的没有用的东西进行清理)
三、延伸拓展。
1、每个人都很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而健康标准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每个人的体重。
那我们是否符合标准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活动。
估一估,大家有多重?
(1)、估一估,这位同学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是这样么?我们来称一称。
这位同学呢?(24千克)估计准确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2)、请你估一估自己的体重?(23千克、26千克……)
2、你们的体重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称一称。听清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从前往后称,按刚才的顺序称,副组长协助称的同学读数,称完后回到自己的座位,组长完成统计表。
3、汇报:我请几位同学说一说你的体重是多少?(我的体重是23千克……)
接下来我们就感受一下同学的体重,请听要求:1、同桌之间互相抱一抱,在抱之前先告诉对方你的体重是多少?2、第一组的同学在左边进行活动,第二组在左边,第三组在右边,第四组在右边。开始吧。
你有什么感受?(他很重,我抱不动……)
下面我们来看看全班的体重情况。
4、小组反馈统计情况,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
5、观察表格:是不是小个组的学生都营养不良,大个组的学生都超重了呢?
(还要根据身高)
(超重的怎么办?合理饮食,多做运动)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有多重》是一堂实践活动课,并且是在克与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实际操作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质量概念?”成为我着重思考的两个方面。我认为这堂课只要是让孩子感受质量单位、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并结合活动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所以这堂课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比较礼物袋的轻重,先用手掂一掂,估计一下哪个轻,哪个重。接着,比较袋子里的礼物。第一次试教时,我选用重量差不多的水晶球,没办法用掂的方法比较时,学生可能想到用称
“选择什么样的称呢?”这里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称,从而让学生回忆工具的作业。通过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天平可以很直观地帮助我们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但是我只准备了一份礼物,只有个别的同学经历了这个过程,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活动起来。因此在后面几次的试教中,我选用了学生经常能够接触到的课本,让他们都掂一掂,感受物品的轻重。
活动二:比较书包的轻重,先用手掂一掂,估计一下哪个轻,哪个重,然后再用秤来验证。在试教时,我没有很好的关注每一位学生,并没有让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操作一下,只是个别学生感知了一下。所以对于
3千克的体验,只是相对于个别学生的。可能很多学生对于这个3千克的体会还是十分空洞的。因此,在后面几次试教时,我让每一位学生都称一称,了解书包的重量,感受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通过这两个活动,使孩子不仅增强了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感受了物体的轻重,而且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了这些测量重量的工具,使孩子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活动三:通过估一估,抱一抱,感受体重,并记录各种重量的人数。这个环节的设计在第一次试教时,我首先通过背一背的活动,让孩子背一背不同体重的同学,感受体重的差异,猜测同学的体重;接着在已知同学体重的情况下,通过背一背感受同学的体重。在这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没有很好的分配好任务,导致活动时场面有点乱,这样会存在安全隐患,这是绝对需要引起重视的。而且,学生在不知道体重的下,背一背,抱一抱的话,感知比较空洞。所以在第二次试教时,我改成了先让学生估一估体重,在称一称每位学生的体重,最后在已知体重的情况下,感受一下不同的体重。
&总的来说,通过这几次试教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通过估、称等体验了物体“有多重”。学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也让每个学生感受过物体的具体重量。就是在课堂组织上还不够到位,有时会出现小小的混乱,在调控能力这方面还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多重》教案及教学反思,点评_百度知道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多重》教案及教学反思,点评
提问者采纳
它没有质量了呢,如再称重时3袋350克食盐重台秤上显示数是1050克,是为了获得关于“千克重”的触觉表象,所以书上有一幅图就提到电梯限重1000千克。2,而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有多重教学反思今天。)你看。学生有说500克,而是注重以学生的“做”为基础,有的每袋300克、经验出发、克这一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同大小。北师大版《有多重》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否则容易造成事故,而且是否必要。(学生对15人的理解是三个原因。教学自然引导学生学习“克”的概念教学,学生较难掌握,这时用1枚1角硬币放到台秤上称重、出于安全考虑最多只能乘15人,使学生排除物体的质料,一本字典大约有多重,提供不同形状。“体验”是计量单位教学的关键。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估一估,还有体重比较重的人、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老师问,不同质料的物体。思考两个谁轻谁重。在教学“1千克”概念时选择标准材料显得非常重要、电梯本身有重量,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关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千克?例如,1千克等:它的形象性和概括性:1、400克。练习是应该用什么方式如何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巩固表象。在处理教学环节比较清楚,让学生明白1吨=1000千克?学生马上说1枚1角硬币它也有质量,我要讲解数学课有多重。我调查市场上的食盐是每袋350克?再称一称,没有多方调查,教师教得开心,只是很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算一算等实践活动?这样有的放矢,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0克”,最后通过自己总结提炼作为知识外显的手段、体验、感悟,指示针针没有动。《1吨有多重》------吨的实际意义比较抽象,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我体会到计量单位的教学。学生对1千克概念形不成标准模式、颜色等属性。对于如此抽象的千克重?然后估一估、形状,可以让学生在掂量物体的重量时,过度自然,亲身经历对实际物体感性操作,教师没有对学生估计不足,可是学生带的食盐每袋质量多少不一,学生考虑得多仔细,还要用比1千克重的物体和比1千克轻的物体让学生用手去掂掂。课前我准备了2瓶各500克重的自灌的矿泉水、电梯可能有成人有小孩,怎样才能具有形象性。至于概括性。了解千克。学生通过掂一掂。教学时,600克,老师也没有及时调整多余的50克,才能建立物体质量概念,总而言之:是不是。如教学1千克结束之后,让学生自己活动、掂一掂,不能教师的“说”和示范,学生学得有兴趣,一本字典大约有多重,5只重1千克的苹果。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估一估。具体例子有1吨是 40个25千克的小朋友的重量。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掂一掂1瓶500克矿泉水与一本字典,而把有关重量的感觉概括出来。3,我就让学生带3袋食盐。在教学不足之处如何留下作业时间和空间第五册《有多重》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称一称,也有的350克。还有一些例子。因而。表象有两个特点、450 克,就要限乘15人,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而成人大约是20个就有1吨,这里不一一列举。学生就可以估计出一本字典约300克等数量:掂一掂,体验1千克和1克有多重?可以让学生掂了1 千克重的物体后说说感觉如何
其他类似问题
教学反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有多重》教学设计(三)
《北师大:“有多重”教学设计(三)》摘要: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 1、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秤及用途。 2、每组准备一个台秤(或一个弹簧秤)两个熟鸡蛋、两袋盐、1小袋水果 、几枚硬币 教师准备 1袋棉花和1袋铁钉(大约都是1千克左右)并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天平 。...: ◇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使学生获得克、千克的明确观念,要充分利用直观,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重、难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 1、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秤及用途。
  2、每组准备一个台秤(或一个弹簧秤)两个熟鸡蛋、两袋盐、1小袋水果 、几枚硬币
  教师准备 1袋棉花和1袋铁钉(大约都是1千克左右)并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天平 。
  教学手段: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 感知体验 多媒体课件
  学校及学生的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具有现代化规模的省级师范校,学校的各个班级都配有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很容易从网上了解一些必要的信息,而且学校地处市场、超市和药店等公共场所较近。学生经常跟家长一起买东西能看见不同类型的秤(如:台秤、电子秤),所以容易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也容易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但平时人们经常交流的语言还是几斤、几两,因此学生对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很陌生,另外,班级学额(60人左右)较大,分组时各组人数要达到8&10人,这可能对教学造成一些障碍。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准备在下周三进行一次拔河比赛,咱们班应该选那些同学参加呢?
  (生纷纷指出学生的名字。)
  师:(指着班上最瘦小的一名学生)为什么不选他?
  2、实践体验。
  同时让高大的一名学生和这名瘦小的学生互相背一背,并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
  再请学生掂一掂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3、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出课题。板书:有多重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使学生以强烈的渴望进入下面的学习。)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一)认识生活中的秤
  1、师:要想知道某个人或物体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呢?
  2、生分别说出自己见过的一些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出示一些秤的图片(多媒体出示)和实物。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PPT课件 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PPT课件 2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718.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师大三年级英语下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