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下肢残疾证如何办理畸形的人 会有什么天分 潜能 优势

南京心理咨询网
   南京都市心理咨询中心
南京市新街口户部街33号
天之都大厦611室
  南京爱之图婚姻咨询中心
南京市新街口户部街33号
天之都大厦611室
  南京心理咨询热线 :
1 号线:金老师
2 号线:周老师
3 号线:孙老师
4 号线:张老师
5 号线:刘老师
6 号线:周老师
  中心位置
2、26、27、30、34、37、46、306、313路车 户部街站
新街口站出站东北行500米左右
  作息时间
作息时间:无休息日
晚上亦可预约
热线电话(同上)
(限本市电话)
&&&&&&&&&&残疾性病
残疾人的婚姻?
来源:周正猷 浏览:2407次
一.&& 残疾概念
(一).残疾的一般概念
所谓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或某种组织或器官的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一)视力残疾: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在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他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者),以至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人包括盲人及低视力人两类。
(二)听力残疾: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及言语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听力残疾人包括:听力完全丧失者即聋人及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者两类。
(三)言语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言语残疾人包括:言语能力完全丧失者及言语能力部分丧失但不能进行正常言语交往者两类,言语残疾共有四级。
(四)肢体残疾:是指人的肢体残疾、畸形、麻痹所致人体运动功能障碍。根据残疾者在无辅助器具帮助下,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进行评定,可将肢体残疾人划分三个等级。
重度(一级):完全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者。
中度(二级):能够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者。
轻度(三级):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者。
(五)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患者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同时导致其对家庭生活和社会适应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可由以下精神疾病引起:
⒈精神分裂症。
⒉情感性、反应性精神障碍。
⒊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⒌儿童少年精神障碍。
⒍其他精神障碍。
(六)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残疾人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者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者。一般可按其智力商数(IQ)及社会适应行为来划分智力残疾的等级。
  二、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要做好残疾人的心理咨询就应深入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残疾人除了与一般人有着共同的心理特点以外,还有着其独特的心理表现。而且,就残疾人本身来说,由于残疾的类别不同,残疾的程度不同,以及残疾的时间(先天残疾和后天残疾)不同,他们的心理特点也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
(一)认知特点
不同的缺陷会影响到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比如说,严重视力残疾人(盲人)由于视觉器官功能丧失,尤其是先天性视力残疾人或幼年残疾的人,就缺乏甚至根本没有空间概念,没有视觉形象,没有周围事物的完整图像。不过另一方面盲人由于没有视觉信息的干扰,形成了爱思考、善思考的习惯。相应地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就比较发达,同时由于他们的语言听觉能力较发达,而且记忆力比较好,所记住的词汇比较丰富,也形成了他们语言能力强的特点,所以许多盲人都会给人一种语言生动、说理充分的印象。
至于聋哑人,则有点相反,他们缺乏或丧失听力,他们和别人的交往不是靠听觉器官和有声语言,而是靠手势。他们的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就相对地受到影响,尤其是先天致聋。因生理上的缺陷,其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所受的影响更为明显。聋哑人的视觉十分敏锐,对事物形象方面的想象力极为丰富。
行为和人格偏离的患者,由于情绪不稳定,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差,不仅其行为受情绪的影响,就是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也往往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其认知特点主要是现实性较差,易于离开实际去思考问题,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而且思想方法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还会表现出偏执倾向,严重时可能成为思维的偏执狂。
(二)情感特点
1.严重的孤独感: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如聋哑人语言受到障碍,肢体残疾人和盲人行动都有很大障碍。在社会上残疾人常常受到歧视,残疾人能够活动的场所太少,不得不经常呆在家里。久而久之,孤独感就会油然而生,并持久存在。
2.普遍的自卑感:这是残疾人相当普遍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缺陷造成了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所遇到的困难比普通人多得多。有时候他们从亲属那里得不到足够的帮助,甚至受到厌弃与歧视,这些都会促使残疾人产生自卑情绪。特别是社会对残疾人的潜在力量还没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没能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残疾人发挥其潜能,成为与普通人一样的社会成员,从而滋生自卑的情感体验。
3.过分敏感,自尊心强:由于他们身上具有残疾,往往容易使他们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都特别地敏感,尤其是容易计较别人对他们不恰当的称呼,如称他们为&残疾人&会引起普遍的反感。盲人反对别人称其为&瞎子&,聋哑人反对称其为&哑巴&;瘫痪患者忌讳称其为&瘫子&,等等。如果别人作出有损残疾人自尊心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忍受,甚至会产生愤怒情绪,以至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特别是对社会上个别采取对残疾人污辱和捉弄等恶劣行为的,很快就会引起残疾人的反击。
4.情绪化的性格特征:这种特点在许多残疾人身上(如聋哑人、人格障碍、行为偏离者等)都相当突出。例如,聋哑人情绪反应强烈,而且多表现于外,频率高,持续时间短,容易&上火&和发怒、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争吵,搞得面红耳赤。盲人情绪反应则多隐藏于内。虽然情感体验可以很激烈,但情绪表现却并不十分明显,而且爆发性的情感较少。尤当他们抱怨自己命运有强烈挫折时,情绪异常低落。
5.富有同情心:这主要表现在残疾人对与自己一样残疾的同伴的特别深厚的同情。如盲人对盲人,聋哑人对聋哑人,肢残者对肢残者,都富有同情心,相互之间感情十分融洽。这可能是因为有共同的缺陷,大家在一起更愿意倾吐自己的心里话,交流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感受,并从中得到益处。残疾人普遍都有求助心理,容易接受同伴的帮助和帮助同伴。
(三)性格特点
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不仅因身上的残疾而特殊,而且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比较简单,这样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
比如孤僻和自卑是许多种类的残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此外,每一种残疾者又有其特殊的性格特点,比如说盲人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温文尔雅。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丰富的情感生活,情感体验比较深沉而含蓄,很少爆发式地外露情感。他们喜欢思考探索问题,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比较深刻。
聋哑人则与盲人相反,他们的性格比较外向,情绪反应方式比较强烈,频度高但持续时间短。聋哑人性格豪爽、耿直,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很少拐弯抹角。聋哑人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不太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有的聋哑人关心眼前世界,考虑长远利益者很少。肢体残疾人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是倔强和自我克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可以把一切不平和怨恨忍受下来,只是到了他们难以忍受的时候,才会脾气爆发。至于智残患者,他们整个心理水平都是低下的,特别是严重智残者,只能更多地由生物本能来支配其行动。
补偿心理也是残疾人都有的心理特点,除对自已的残疾怨天尤人以外,都有对残疾命运的一种不服,一种抗争,他们会竭尽努力,发挥优势,争创事业成就,以补尝自已的残疾。残疾人的补偿心理强弱与残疾种类和程度以及其自卑心理有关,残疾虽然较重,自卑心理较轻,补偿心理可能较强。
二.残疾人的性康复
1.性康复及其重要性
残疾人在性方面不仅受到观念上的阻碍,而且受到客观实际条件的限制.首先,他们比一般更少机会得到有限的性常识.其次残疾的结果不仅损害了一定的生理功能,而且限制了和改变了他们对别人的反应方式.因此很少有建立各种形式性关系的机会.再次,他们不知道某种残疾对性功能有何影响,会引起什么特殊的性问题,也不晓得通过何种途径应付这些问题.由此可见,在残疾与性问题上,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十分突出.这些因素与生理条件结合在一起,使残疾人的性问题更具有复杂性.
人的全部功能中,性是最充分地体现精神和肉体相互作用的方面.许多心理社会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性功能;而性的状况又对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发生重大影响.性的适应不良往往会引起自我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例如性功能障碍的患者往往自尊心受到损伤,他们多焦虑,易惹激,常常感到自己是个无能的人.这对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会发生消极影响.
由于性是整个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的性问题又比一般性问题更为敏感,所以性的再适应对残疾人康复的各个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残疾人的性适应良好,则会促进其全部日常生活活动,他会重新感到是完整的人.性适应的获得,能促进整体康复的过程.有人将因脊髓损伤而致残的男性患者分为阳痿组和非阳痿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阳痿组的内科疾病,住院治疗和外科手术的发生率较非阳痿组高200%,而且阳痿组中最后不得不停止工作的患者,也比非阳痿组中高两倍.
2.性康复的影响因素
性是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复杂整体,这在残疾人的性问题中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残疾人由于机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破坏使性能力程度不等地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残疾本身所引起的心理社会问题往往又加剧了这种影响.&残疾"不仅是一种机体病理现象,而且是一种自我感觉和一种社会评价,甚至是一种心理病理现象,因此,残疾与性的决定因素可分为两个层次:个体的和社会环境的.在前者,可再分为机体的决定因素和社会-----心理的决定因素.
⑴.机体因素
机体的某种损害造成功能活动受限或丧失.这种损害可以是分子---细胞水平的,也可是组织----器官水平的;它们对性影响多样而复杂.损害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缺陷和获得性损伤.
先天性缺陷,如性染色体缺陷性疾病.激素系统的先天性异常.以及胎儿期性激素类的药物应用等,均可对性器官形态及性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更多的先天性缺陷,虽不直接损害性器官,但都程度不等地限制和影响性活动.
多数残疾都是获得性损伤引起的.如外伤.感染.外科手术,及其它多种疾病都可引起四肢伤残.截瘫.多种慢性的疾患及各种器官损害.其中脊髓损伤所致的残疾,对性功能的影响较为严重.例如,截瘫者脊髓神经生理功能的破坏,导致性反应和下肢运动障碍,性活动因而发生困难.在大多数男性脊髓损害者,其精子形成减少,生育力受到损害.感官残疾和四肢伤残者性反应和生育力虽可正常,但其感觉运动能力的缺陷则会使性活动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在残疾的基础上,若再并发其它外伤或感染性疾病,则会使已受限制功能进一步化.
⑵.社会---心理因素
个人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人格特征.人际关系和职业技巧等,都可以减轻或加剧机体的损害和生理功能的限制,使残疾对性的影响或小或大.这些因素的作用,通过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身份和社会角色.体象.性能力和心理适应,以及婚姻关系适应等方面表现出来.
个体的社会---心理因素,对残疾与性的影响较之机体因素更为错综复杂.在许多生理功能损害较轻的残疾者,如轻度四肢残疾等,社会---心理因素就更为突出.首先,残疾者常常存在人格和情绪方面的问题,经常表现出情境抑郁,以及冲动.暴躁.自我中心行为为特征的幼稚情绪,产生被动屈从和依赖性行为,以及对生活问题孤独而不现实的想法.有的研究表明,植物神经系统损害越广泛,情绪就越低落.有人因此而推断,抑郁是对残疾适应的必要前提.但是,抑郁往往对性产生有害的影响,性的&无能&又加剧了抑郁情绪.
其次,是自我概念的改变和自我价值的贬低,对一些截瘫者性梦内容的研究发现,尽管患者生殖器----骨盆区域完全缺乏体觉并呈瘫痪状态,但他们在梦中却经历了栩栩如生的性高高潮意象.这些研究证实了截瘫者心理动力学上的潜在冲突,表明他们在建立与残疾现实相一致的新体象时,极易产生焦虑情绪.因残疾而阳痿的男性病人,比非阳痿者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焦虑,并伴有绝望的情感.在建立良好而满意的人际关系方面,也表现出更大的困难.他们常常表现出女性化和被动性倾向,这些倾向助长了抑郁.自尊心缺乏,以及其它消弱康复效果的破坏性反应.
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还反映在残疾人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方面.残疾人生理功能受到程度不等的限制,但性欲却有增无减,他们继续保持性兴趣,性幻想和性活动.许多证据表明,它们对性能力的担忧,往往超过对损伤的外表和受限的运动担忧.由于生理功能的限制,许多人在残疾后不得不改变他们的性活动方式;较严重的残疾会使性活动的频次减少;一些人的性满足和性兴趣也有所下降.
⑶社会环境因素
对残疾与性问题产生影响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有:社会对残疾人扮演的"社会角色"的期望和要求的性质;普遍的文化态度及其对伤残的评价;法律上和经济上的因素;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许多特点,如服务的思想观念,服务人员的倾向,临床处理经过,管理实践等.
&残疾"或"残废",在这里是一种社会评价.这种评价导致对残疾人的羞辱和贬低.人们普遍把残疾看作异常和"无能",因此社会对残疾的"期望",是要求其扮演异常和无能的社会角色.他们把视为异常角色,低于正常人类的有机体;看作一种威胁,或是怜悯和嘲弄的对象;有时也常被当作天真无知的傻孩子来对待.残疾人,不论其残疾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获得的,都按社会所期望的方式生活着,他们的行为被限制在"残疾"模式之内,从而由保持异常特征,进入忍受角色.
为残疾人服务的医疗、康复等保健专业工作人员现存机构的某些问题,也阻碍了对残疾人的平等待遇,阻碍了他们与社会的一体化.他们长时期地呆在医院、福利机构或是特殊的膳宿学校,在那里学会怎样做一个&盲人&&聋哑人&或&跛子&.&驼背&等等.
3.脊髓损害者的性康复
⑴.脊髓损害对性功能的影响
脊髓损害是较常见的疾患。引起脊髓损害原因很多,包括先天性损害、炎症、肿瘤、结核、创伤、变性、血管病变等。脊髓损害使人严重致残,它所引起的性问题也比其他疾病更多见,更复杂。
脊髓损害导致性功能严重破坏的研究,以往大多集中在一般性行为的生理机制和生物学方面,如男性的勃起、射精、女性的月经、受孕、妊娠、分娩等方面;而对性交、性高潮、性驱力则较少注意。关于脊髓损害者的性态度、性行为即性适应等心理、社会方面的研究,资料还相当少,然而,正是这些方面的因素在脊髓损害者的性康复和全面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脊髓损害对性反应周期神经生理功能的破坏,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反应发生同样的影响,但因损害平面的不同而异。
脊髓颈段损害:兴奋期,由于来自大脑的神经冲动不能通过损害的脊髓节段,所以在兴奋期不会出现精神性勃起或阴道润滑。本阶段的其他反应,如乳房的变化,包括乳房增大和乳头竖起,可以见到。性感带的感觉常可保留,并且由于损害平面的触觉过敏,而使这种感觉增强,因此,可使这种感觉成为有价值的性刺激来源。
持续期,完全性颈段损害的男性患者90%以上可出现反射性勃起。
性高潮,因为神经系统对射精的调节比单纯勃起更为复杂,所以在完全性颈段损害者,很少发生射精。
从生理功能来看,较多的不完全颈段损害男性患者能够射精,并可出现精神性勃起。这些男性患者中,报告出现&性高潮&的百分率也较高。
脊髓胸段损害,脊髓第10胸节水平以上的损害所造成的结果与颈段损害相似。但胸段损害时,比颈段损害有更多的皮肤表面可以作为性快感的来源。
骶段损害,勃起中枢位于骶1~3,而射精中枢位于骶3~4,因此骶段损害可致阳痿和射精不能。胸12以下损害的男性患者,可出现精神性勃起。
马尾损害,马尾损害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但马尾神经不仅包含运动性神经,而且包含感觉神经和植物神经。
不完全马尾损害者,比其它各种脊髓损害者有较好的生理功能。伴随着性器官的刺激和射精常出现&性高潮&。射精的力度与总的运动状况有关。如果骨盆底部肌肉松弛,那么精液就淌下,而不是射出。
综上所述,脊髓损害水平越高,用反射方法引起的勃起就越多见,完全性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者,不会发生精神性勃起。而低于第12 胸节的完全性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者,可出现精神性勃起,但其中仅有15~25%具有足以进行性交的勃起能力。
射精能力和性高潮也与脊髓损害程度有关。完全性损害时,射精和性高潮损害的平面呈相反关系,这两种功能比勃起更为少见。当出现射精时,可表现为滴下或逆流到膀胱,偶尔还伴有疼痛。
⑵.脊髓损害者的性态度
性态度对性功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虽然造成脊髓损害的原因通常也导致原发性性功能的障碍;但不良情绪和性态度同样非常可能引起继发性性功能障碍。这两种原因和性质都不同的障碍混合在一起,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对患者的性态度进行评估。
性态度评估必须着重于以下几方面:
①.区分患者的性问题是属于先前性问题的延续,还是残疾后出现的新问题。
②.了解患者损伤后仍可进行的性活动频次;比较其损伤前及其目前的性功能,估价未来的前景。
③.全面了解患者夫妇双方面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生活准则和禁忌;估价残疾的发生对夫妇关系的影响,以及双方为获得性满足而尝试新方法的愿望和灵活性。
⑶. 脊髓损害后性活动特点
脊髓损害引起的生理限制,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患者性功能和性行为,使他们的性生活出现新的特点。
①.性感带的转移
截瘫患者由于盆部感觉的丧失,很难由刺激生殖器引起性兴奋和性快感。但脊髓损害平面以上的躯体部位,对刺激的敏感性却增强了,这些部位发展成新的性感带,在许多患者,刺激其皮肤、耳朵、颈部、嘴唇、乳房和乳头都可引起性兴奋,有的还可借此达到性高潮。虽然敏感部位有个体差异,但一般对乳头,乳房和唇部的刺激最为敏感。在性兴奋时,乳头竖起,乳房胀大和口唇充血现象往往较损伤前明显。
②.对视觉、听觉、嗅觉刺激更为敏感
如微弱的灯光、特定的颜色、柔和的音乐、一些化学物质的气味(如酒精、香水等)以及心理方面的刺激,都比损伤前更易引起兴奋,或在幻想中体验性高潮。一些无配偶的患者也常在性幻想中的到某种程度的满足。
③.出现各种替代性或补偿性措施
更多地使用手的刺激,如抚摸、拥抱,男性患者对健康配偶的手法刺激,男女患者无配偶时的手淫等。同时更多地使用口的刺激,如接吻,用口刺激配偶身体的其他敏感部位,以及口---生殖器性活动等。
④.性交体位的改变
如尚保留部分勃起功能的男性截瘫者,特别是四肢截瘫者,往往采用女上位;在痉挛性瘫痪的妇女,由于其严重的内收肌痉挛,仰卧时阴茎往往不可能插入,因而采取俯卧或后进位,等等。
⑷.脊髓损害者的性康复
①.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态度,这是性适应的基本前提。对患者来说,脊髓损害是一场突然降临的灾难,需要一段时间对残疾带来的各种问题作心理上的适应。积极的反应是能够接受并正视&残疾&这一既成事实;认识到性器官正常反应的障碍,并不意味性的丧失。同时要了解脊髓损害对性反应和性活动会造成什么影响,并不断探求解决性问题的方法。
②.认识损害引起的变化,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为了充分发挥生理---心理潜能,必须解除自身的性忧郁。因而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首先要用视觉和触觉慢慢探察自己的身体,不带恐惧和烦忧地自我观察。
脊髓损害虽给性的正常生理反应造成巨大破坏,但通过代偿机制,机体正常部分的感受性却增强了,出现了性感带转移的现象。通过训练,这些区域对刺激的敏感性还会增强。应该通过实验,发现这些可以引起快感的区域。可以使用震撼器来确定感觉仍存在和可作为性刺激来源的体表部位。可以通过幻想和感觉放大,将刺激逐渐由有感觉的区域向无感觉的性感带转移。刺激的部位可包括口、耳、颈部、感觉存留区边缘附近的皮肤、乳头、阴茎、阴囊、会阴附近,肛门、大腿内侧等等。在男性,骚抓腿部和足底可引起伴随勃起的引退反射。还可将橡皮圈作为精脉压脉带,圈在阴茎根部,以阻止精脉回流(但须在半小时内将其去除)。
对许多女性患者来说,在性活动中不仅是利用躯体的有感觉部位,而且是利用全部机体,他们喜欢配偶抚摸、拥抱和摆动没有感觉和运动功能的肢体,这时她得到的不是生理刺激,而是特殊的心理刺激,不是&知觉&,而是&感受&,同样能引起性快感。同时还能帮助他们重新获得机体的统一感和完整感,这将有利于良好体象和自尊的建立。
③.试探新的性活动方式
脊髓损害使性活动发生了许多变化。例如,一些患者在损伤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由于疼痛和瘫痪的影响,而不能接受某些性活动方式;另一方面,其配偶也可能害怕伤害了丈夫或妻子,一些惯常的性表现和性活动方式,尝试新的体位,新的爱抚形式,实际上,有许多性交体位和其它性活动方式可供选择。
对女性患者,严重的内收肌痉挛,妨碍了通常的仰卧位性交,这时可以选择俯卧或侧卧后进位。同时也可使用药物(如安定),以减轻痉挛。双腿迟缓性瘫痪者则可用枕头垫高臀部,使体位更为舒适。
由于脊髓损害妇女的阴道及其周围区域,使其没有感觉也不能运动,一般不易获得生理上的性高潮反应。但许多研究表明,多数妇女所经历的性高潮,既有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放松、松弛、发热、抖动等)。在性适应较好的妇女,可以获得损害前同样感觉的性高潮,虽往往没有以前那么容易出现,出现的频次也较少,有的妇女还可通过瑜伽术,获得性高潮体验。
而男性患者更需配偶的密切配合,男性截瘫者在性交时可采取俯卧,侧卧或仰卧等体位;而四肢瘫痪者在体位方面则受到较多限制。可用枕头和其它支持物来稳定患者身体。
对部分勃起的患者,配偶可将其阴茎插入阴道等器官,以增加阴茎胀大程度。为了加强阴道的刺激,配偶可有力地,反复地收缩其盆部和会阴肌肉,部分勃起的患者经过练习可能产生性交动作,对有持续性反射性勃起的患者,其配偶可延长刺激时间。但应当注意,有一种罕见的阴茎异常勃起,是过长时间的勃起,最常见于不完全性脊髓损害者,这种状态会引起血管损伤,坏死及疤痕形成,造成勃起功能的丧失。
在性活动中,配偶动作要轻柔,避免对患者肢体施加过大的力量,以防止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的发生。持续不变的体位和重压会引起褥疮、溃疡,因此必须定期变换体位。
除了生殖器性交外,还有其它的性活动方法,如口---生殖器,手指刺激,身体挨擦,按摩等均可产生兴奋和满足。通过性交以外的性活动,患者可在性生活中继续保持主动的角色,并从与配偶的接触中获得更多的躯体感觉。
④.妥善处理膀胱和直肠问题
脊髓损害者在性活动时较易发生膀胱和直肠问题,即大小便溢漏事故。因此设法控制膀胱和直肠。通常,性活动前应将膀胱和直肠排空。此外,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尿道和膀胱感染,并经常保持导尿管与外阴清洁。
⑤.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在男性患者,引起反射性勃起的刺激,往往也诱发痉挛,臀部屈肌和内收肌痉挛,可妨碍插入;脊髓损害者还易发生 一种反射现象,即自主反射反常,患者突然的舒张压升高、心率缓慢或其它心律失常、潮红、发热、面部和躯干上部皮肤湿冷、苍白、身体其它部分的皮肤干燥、搏动性头痛、瞳孔缩小、鼻充血,以及出现鸡皮疙瘩等,均是自主反射失常的征象,必须立即引起注意,停止一切活动,并将头部抬高。
⑥脊髓损害者.避孕措施的选择
女性脊髓损害者有较正常的生育力,男性患者的生育率虽很低,但避孕仍可能是一些夫妇关心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知道如何选择适当的避孕方法。
4.感官残疾者的性康复
感官刺激,主要指眼和耳的残疾,可由多种先天或后天疾患引起,造成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失明或失聪。视觉和听觉对人格、性身份和性角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感觉的限制可能损害心理、性发育,同时可导致社会隔离,因此易于引起继发性性问题。缺乏性经验和自信心,则又往往使患者对性机会和性交往采取回避态度。对感官残疾者普遍开展性教育,并对有性问题者进行心理治疗十分必要。
⑴.视觉障碍与性
眼是人体最主要的感觉器官。据估计,人脑获得的全部信息中,85%以上来自视觉系统。
有多种原因可引起视觉障碍甚至失明。如遗传缺陷、胎儿发育异常、角膜炎、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视神经病、眼外伤以及其它全身性慢性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白血病等。
视觉障碍对人的整个感觉和行为带来严重影响,对于性也不例外。
①视觉障碍对性生理的影响
来自视觉系统的信息,是影响大脑对性功能和生殖功能调节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缺乏视觉信息会对人的某些性生理功能发生影响。对失明少女性问题的研究发现,先天失明的女孩,生理上的性成熟早于平均年龄;月经初潮较一般女孩来得早;月经周期较短;行经期也较短,类似于&成人型&。另一些研究则发现,失明妇女月经失调较为多见,即使是月经周期正常的成年妇女,在其因病或因伤失明后,也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一般认为,光刺激通过视觉器官的感光换能系统,形成神经冲动传向丘脑和大脑皮层,再经由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对生殖功能起着某种调节作用。
②.视觉障碍对性感受和性行为的影响
大多数视觉障碍者,特别是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单纯失明者,性欲和性反应均可正常。一些自幼失明的人,由于缺乏性吸引和性器官的视觉经验,而使性激发和性快感受到影响,但往往可以通过性活动中的情感交流得到一定的补偿。自幼失明者的首次性经验往往与异性生殖器官的特殊气味(如精液)联系在一起;这些气味有助于激发性兴奋。先天失明并伴有其它方面异常时,则往往由于社会化和心理、性发育过程受到更大限制,而发生较多的性困难。成年后才因病、因伤失明的患者,常由于抑郁、自尊心损伤、孤独和被冷落感,而致使性功能障碍;出现性欲低下,阳痿或性高潮缺乏。一些导致失明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糖尿病、动脉硬化、脑肿瘤等。本身就可引起多种性功能障碍,此时,必须区分其性功能障碍是器质性还是精神性的,如果性功能障碍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心理治疗和性治疗就是必要的。即使存在器质性因素,也应适当采用心理治疗和性治疗。
③.视觉障碍者的性适应
性教育和社会生活能力训练,是促进视觉障碍者性适应过程的重要方面。对自幼失明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有必要进行适合心理状态和认识能力的特殊性教育。由于失明者丧失了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因此必须选择信息的传输方式。针对失明者触觉较敏感的特点,国外一些地区采用解剖模型进行有关性解剖、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教育,取得一定效果。此外,对失明青少年的父母也应进行适当的性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性生理、性心理的变化和性活动的表现。
社会生活能力的训练,对所有的失明者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性适应的能力,也可促进社会康复过程,二者相辅相成。先天性失明者与成年后天失明者,对外部世界的反应不同,前者自幼便形成一些特殊的行为方式,但与社会的关系却是相对稳定的。成年失明者则已以正常人的身份参与了社会生活,比先天失明者更能深切体验到失明对今后生活的影响。因而当视觉丧失后,他们在精神上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抑郁、自尊心、自信心损伤。体象问题以及退缩反应都可能发生。性功能因而受到程度不等的继发性损害,此时,咨询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可告诉他们尽量保持原来的生活方式,继续以前的社会交往,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的长处,扮演主动的角色。同时针对他们的性忧郁和性困难进行适当的性治疗。
对先天失明者的社会生活能力训练,目的是促进其社会化过程,使之尽量接近社会的生活方式,培养其主动与人交往的技巧。这种指导对他们以后建立良好的性关系是有益处的。
有一些致残的遗传性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失明是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患者的性适应和社会适应通常较好。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婚姻关系方面的问题,必要时也应进行咨询指导。
⑵.听觉障碍与性
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手段;因此听觉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听觉障碍可由许多原因引起。如遗传缺陷,胎儿发育不良,中耳,内耳疾病,噪音,神经肿瘤,传染病,(脑膜炎、腮腺炎、伤寒、麻疹等)药物中毒(奎宁。链霉素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直到完全耳聋,据报道,近年来,国内药物中毒导致耳聋的比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从50年代的3%,上升到70年代的28~35%,八十年代膜的统计资料,聋哑青少年中约有80%为滥用药物的受害者;其中约7%为妊娠期和哺乳期母亲用药物引起。聋哑常常引起继发的性问题。
聋哑对性行为的影响,单纯失聪者或聋哑,对性欲和性的生理反应并无影响,胆可能对性表现和性行为产生影响。这与失聪者或聋哑人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的行为特征有密切关系,在性表现方面也许比正常人较为简单,也较为直截了当。此外,由于相对的性无知,及社会生活技能和人际交往的缺失,可能造成婚姻关系或夫妇性关系方面的问题。自信心不足和体象问题,则即可造成退缩、自卑,又可导致暴躁、嫉恨等不良反应情绪,从而对人际关系和性关系产生有害影响。国外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在聋哑寄宿学校中同性恋发生率高于异性恋,对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尚无一致意见。
青少年期和成人期致聋者,与自幼失聪者相比,存在许多不同的问题。有的同时存在导致失聪的疾病,这些疾病可以是进行性的。但他们口语表达能力是正常的,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也较少。致聋后往往会产生孤独感、隔绝感、反应性抑郁或焦虑、愤怒,这些反应往往会造成暂时性的性功能障碍,及其它性困难。
②.聋哑使性信息交流困难
说和听是异性之间性信息交流的重要形式,把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另一方则以听说来接受并理解信息的意义,既不能说又不能听,这一最重要的信息交流通道就失效了,只能通过,视觉信息、触觉、嗅觉、味觉、温觉等信息来传递了。俗话说,男人靠眼睛和手去爱,说明视觉和触觉对男人传递和感受性信息的重要性;女人靠耳朵去爱,女性主要靠听觉去感受性信息,接受性挑拨;男人魅力动听的语言说的再多,女人因为听不见而不会砰然心动,前戏中的性挑动,和性行为中的性交流也就无法实现,双方的性感受,尤其是对性高潮的感受,自然会受影响。
再说从小就又聋又哑的孩子,接受性知识,接受性挑拨的机会就会显著减少,他们对性的了解,他们性发育中受性的语言或有性挑逗作用的声音的激发作用相对缺少,性欲性心理的正常发育会受一定影响,对他们成年后的性交往会带来更多困难。
③.聋哑人的性康复
由于听觉的缺失,视、嗅、味、触、温等各感觉的代偿因失聪所致性信息交流的不足。发展视觉的代偿作用,发展哑语手势,对性信息的表达和传递,给他们更多科学性教育知识,同时结合图片或影视,扩大信息来源,尽可能更多代偿听觉缺失而致性信息量不足。
5.慢性疾病致残者的性康复
⑴.成人型类风湿关节炎和脊柱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名萎缩性关节炎,是一种具有关节炎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病患早期有关节肿痛和功能性障碍,晚期则关节僵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患者往往逐渐发展成不同程度的残疾.本病的特征是缓解和复发交替出现,但每复发一次,则病势剧增,病变关节也变得更为僵硬而不灵活,K使关节固定在异常位置,发生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有关的疾患,可分为不同类型,但都会对性功能产生有害影响.
成人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约80%的患者发病年龄在20~45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此型患者随着病情发展,其病变关节最后变得僵硬而畸形,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关节受损较多的,更是终日卧床不起.因此,关节运动受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性生活问题的核心.患者最常见的性生活问题是性交姿势受限;这主要有胯骨关节的病变引起.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患者较男性更易引起性交困难.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点是清晨醒来时关节强直最严重,活动后常略有好转,关节症状常在近午时分最轻,患者可在一天中症状最轻的时候进行性活动.此外,多数患者在热敷关节后症状减轻,,因此可以在性活动之前洗热水澡、热敷或红外线照射,在性活动中应尽量减轻关节的负荷,减少大幅度的运动.例如女性跨关节运动困难时,可采用俯位或侧卧后进位,男性患者关节运动受限时可采用侧进位,女士跨位或女士俯位等姿势.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并不少见,情绪低落,自信心降低体象不良,夫妻关系紧张等问题均可存在.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和性咨询.研究发现,患者在关节炎活动期发生更多的性问题.因为此时除关节运动受限外,还存在一些非特异性症状,情绪也更为抑郁.
类风湿性脊椎炎,此类患者整个脊椎均可受累而变得僵硬,当跨关节被侵害而僵硬,则整个脊柱和下肢变成强硬的弓形,这使男上位式性交变得困难,此时须采取女上位的各种姿势.
⑵.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青壮年时期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患.其特点为为病灶播散和反复的缓解和复发倾向.本病患者以20~~40岁多见,女性稍多于男性.患者往往逐渐致残.
本病患者可表现多种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如欣快`情感冲动、苦笑无常、抑郁等精神症状;发音不清,语言轻重不均等言语障碍;失明复视、眼痛、眼球震撼等眼部症状;感觉异常或持久的脊髓横贯性感觉缺失;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或截瘫;尿失禁等.性功能障碍是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一个显著症状,而且可能是其最初表现之一.
有人(Lilius等,1976)对320名处在疾病进展期的男女患者做了调查,发现91%的男性患者和72%的女性患者性生活有了改变;56%的男性患者和48%的女性患者性欲降低;80%的男性勃起困难或性交次数减少;49%的女性阴蒂感觉减弱和消失,57%性高潮缺失。
研究发现64%的男性和39%的女性对性生活不满意和停止性活动。妇女的主要问题是性高潮功能障碍,性欲丧失、麻痹、衰弱、阴道干燥、配偶对性活动不感兴趣或没有性伴。
患者的性生活满意程度,往往与其自身条件密切相关;性欲和性功能障碍者,身体状况往往也较差。
此症患者发病年龄较轻,有些尚未结婚,或尚未有性经验,因此应向这些未婚者解释致病可能带来的性问题,并提供切实的治疗方案。此外本病的症状有明显的波动性,存在着缓解---复发的周期性现象,往往在一个月内病象就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患者需要努力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这一特点。
⑶.肌肉萎缩症和重症肌无力
肌肉萎缩症包括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和肌肉强直症等,患者因肌肉萎缩而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多数患者因骨骼肌的萎缩、软弱、无力、僵硬而使性功能和性活动受到影响。
其中,强直性营养不良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多在青春期后(约15~20岁)发病,肌萎缩、无力较肌强直更为突出,男性患者病情重于女性。此症患者有共同的临床特征:白内障、消瘦、早年前额秃发(男性显著)、出汗增多、性腺萎缩等。
男性患者有睾丸萎缩,引起雄激素分泌不足,精子生成障碍,导致性欲丧失、阳痿和不育,女性患者卵巢萎缩致使月经不调、不孕及其它性功能障碍。肌肉无力或强直则使性活动受到限制。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和指导。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人群中每年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患者以15~35 岁最为常见,女性患者为男性患者的两倍以上。本病特症是肌肉无力且非常易于疲劳。经休息或给予抗胆碱酶药物后可有一定程度恢复,患者有时因 肌肉无力而不能进行性活动。
应根据此病特点给患者以性生活指导,如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开始性活动,或者性活动期间多次间歇休息。也可在性活动前应用抗胆碱酶药物,同时须注意患者的心理问题,因为激动、焦虑、忧郁均可使病情加重,进一步损害性功能。
⑷.脑性瘫痪和脑损伤
脑性瘫痪是个综合性名称,包括多种大脑病变引起的,出生时即已存在的双侧肌张力和功能变化。此症先天性因素非常突出,但也牵涉到后天因素,可分为几种类型。
①先天性痉挛性双侧瘫痪,较多见。少数患者终生不能行走。多数在几岁后逐渐学会行走。用双侧足尖着地,伴有内收痉挛,感觉和直肠膀胱功能并无障碍。
②先天性松弛性双侧瘫痪,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松弛,关节活动的幅度异常增加,运动功能障碍严重。
③先天性双侧偏瘫,为四肢痉挛性偏瘫,除瘫痪者外,患者还可有双侧的舞蹈样动作,病常伴有智力发育迟缓。
脑性瘫痪者的性欲发展一般正常。但在青春期及以后的社会活动中,可因行走或其他运动功能障碍、头颅畸形等问题而带来很多困难。焦虑、抑郁和其他不良心理状态会加重运动障碍,进一步限制患者的社会活动和性活动。一些智力较正常的患者往往会产生严重的体象问题,心身分离感和自信心问题。但一般康复医疗工作人员往往只注重对患者施行体育疗法或功能锻炼,不考虑患者由于青春期的到来,而不得不面临的心理问题和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使患者及其父母感到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成年期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对患者及其父母的咨询、教育以及具体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成年患者在结婚后同样会出现一些性和婚姻问题。
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占全身各部位损伤总数的20%左右,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占第二位。脑损伤后,部分患者可残留痴呆、失明、偏瘫失语、癫痫发作等器质性后遗症;同时更多的患者在伤后相当长时期内,有各种主观感觉不适,通常将这种现象称为&脑损伤后遗症&。
脑损伤的后遗症之一是性行为的改变。脑损伤者最主要的性问题,是性欲和性兴趣的丧失,但适当的刺激通常仍可引起勃起。偶然可以见到性欲过强,但其实质也许是个记忆问题。曾有一位脑损伤患者,与其妻子纠缠不休,每天要进行6&10次性活动。这位患者除记忆缺损外,还有严重的短期记忆障碍。他只知道要进行性活动,而不记得刚才已做过这件事情,这种情况,类似于一些脑损伤者因记忆障碍而不断进食,导致过度肥胖。
脑损伤患者的许多性行为改变,与其家庭环境,特别是其配偶的异常反应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在康复过程的早期恢复性关系的平衡。基本方法是,使患者的家庭早期介入重建关系的过程;并使之了解,对配偶双方,特别是未损伤的一方来说,性忧郁是不奇怪的。他们的责任是促进亲密行为和身体接触,以使患者尽早回到家庭和社会生活中。
6.性器官残疾者的性康复
广义的&性器官残疾&包括先天性残疾,即性畸形,以及由损伤、肿瘤、手术切除所致的获得性残疾。性畸形有专章介绍,这里仅讨论获得性器官残疾。
⑴.男性性器官残疾
男性性器官残疾包括阴茎、睾丸的损伤与切除,前列腺切除等。它们不仅直接影响勃起和射精功能,而且通过残疾者本身及其配偶对疾患的理解和态度间接影响性能力。
①阴茎损伤
主要有阴茎自我截断(多见于精神病人),创伤性截断、撕裂、手淫时使用器具不当造成阴茎缺血或坏死等。性交中突然改变体位,则可引起阴茎海绵体破裂。勃起阴茎的损伤致使断裂及出血,损伤愈合后常引起阴茎严重成角弯曲即部分损伤勃起不能。
尿道损伤常致阳痿,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及尿道粘膜损伤者,多数出现阳痿,若植入阴茎支撑物则可解决性交问题。
阴茎损伤引起的心理问题并不少见,关键在于患者本身及其配偶对损伤的态度。害怕损伤后性功能不能恢复的患者,反而易发生阳痿。配偶的担心或对性生活的无兴趣,也可引起继发性阳痿。
②阴茎切除
阴茎癌或阴茎严重损伤治疗不及时,均须作阴茎切除,很小的癌种可以做放射治疗,如果处理的及时,可维持勃起功能,较大的癌种必须切除。即使仅切除阴茎头,保留部分阴茎,也总是导致阳痿,许多阴茎癌必须全部切除阴茎。阴茎切除导致性交不能。同时患者会认为失去了男性特征,已不再是一个男人,造成心理上的严重混乱。因此婚姻分析和性咨询是必要的。应该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性知识教育,使他们认识,失去了阴茎仍然是一个男性,失去性器官,并不意味着失去性。同时可建议他们采取非性交的其他方式以满足性的需要。咨询活动应夫妇双方共同参加。
③睾丸切除
多见于睾丸严重损伤及睾丸肿瘤患者,单纯单侧睾丸切除一般对性功能无明显影响。但睾丸肿瘤切除同时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者,则对性功能和生育力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睾丸肿瘤和切除对患者情绪会产生影响。许多病人会产生悔恨感和自卑感,认为这是对以前不良行为的惩罚,并感到低人一等。他们对自己的性能力十分担忧,常常观察阴茎勃起能力是否改变。性交时也往往 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性功能,以致影响性反应的自然进程。对性功能和生育力的过分担心,则很容易引起阳痿。
⑵女性性器官残疾
①外阴切除
见于外阴肿瘤患者。大多数外阴恶性肿瘤必须作外阴根治手术,包括局部淋巴结清除,这种手术一般不影响阴道本身,但瘢痕收缩可致阴道口狭窄,造成性交困难。可通过矫形手术予以补救。外阴切除,包括阴蒂切除,对性兴奋和性高潮反应并无很大影响。
②子宫切除
多见于子宫或宫颈恶性或良性肿瘤,严重的功能性出血,子宫破裂等患者,子宫切除总会伴有性功能的改变。子宫切除时一般会将阴道三分之一一并切除,以致阴道大大缩短;由于瘢痕的影响,阴道弹性也大大降低;有些作盆腔清扫术的妇女,由于损伤了神经,破坏了阴道润滑功能。子宫切除者往往在术前就存在某些性问题,如性交疼痛等。术后这些问题可进一步发展,引起她们对性生活的反感与厌恶。许多人,包括患者本人往往本能地把生育能力与性功能、子宫与女性价值视为一体。因而错误认为失去了生育能力,失去了子宫就等于失去了性,失去了女性价值。月经的停止,更加强了这种误解。
但另一些子宫切除者恰恰相反。有的由于手术纠正了严重的出血和贫血,或解除了性交疼痛,不想生育者也不再需要采取避孕措施,因而使得他们的性兴趣提高了,性活动增加了,性功能也有显著改善。因此子宫切除后的许多性问题都是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
③阴道---子宫切除
多用于阴道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阴道肿瘤的治疗,经常采用广泛的盆腔手术。除了切除阴道和子宫外,有时还须切除盆腔的邻近脏器,如膀胱、直肠等。
阴道、子宫的切除,使性功能发生严重障碍,绝大多数患者丧失了阴茎---阴道性交能力。盆腔的其它并发症使疾患更为复杂。但在一些健康状况较好的妇女,非性交的性功能还会继续存在,性活动的次数也不见减少。
阴道---子宫切除后的性活动是否可以满意,取决于夫妇双方对疾病和术后性器官变化的认识和态度。同时不管是否保持阴茎---阴道性交能力,性活动的方式总是会发生较大改变。夫妇双方对这种改变是否适应,能否建立令双方都较满意的新的性活动方式,也是性关系能否和谐与保持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咨询指导,使双方对疾病和性器官解剖上的变化有一正确认识,强调患者配偶在双方心理适应和性适应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可供选择的性活动方式。
④乳房切除
乳房是哺乳器官,也是诱导性兴奋的器官。哺乳行为对许多旁观者来说,乃是一种性刺激,对哺乳者本身而言,则往往会引起性兴奋。此外许多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把乳房看作女性的性象征,具有吸引异性的魅力。
因乳房肿瘤而作单侧或双侧乳房切除的伤残者是较常见的。乳房切除本身和失去乳房,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和性问题。
a.首先,乳房切除过程本身可能会引起性功能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可能使原有的性功能障碍复杂化。
b.其次,是自我体象问题。例如:乳房切除后的妇女,一些妇女往往戴着假乳房。此时她的外表越是别人赞赏,她就越有&自渐形秽&的感觉。在一项研究表明中,要求乳房切除者洗浴后从镜中看自己裸露的身体,并报告自我形象和自我感觉,结果表明,许多患者的自我体象遭到破坏。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乳房切除后的妇女从三个不同角度对自己躯体的各个区域(体位)进行数量化评价,结果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最感满意的躯体是颈部,外阴和未切除的乳房;最为反感的躯体是被切除的残余乳房。
c.再次,是与配偶的性关系问题。斯坦福大学另一项有关乳房切除者性行为的研究表明,多数男子对其妻子的乳房切除能够较好适应,但有些人却很难适应。乳房切除后有84%的人婚姻关系仍能长期维持。11%的人婚姻关系遭到破坏。在婚姻关系正常的患者中,性活动中也很少用刺激乳房的方法来引起性兴奋。一方面丈夫不愿接触残余乳房;另一方面妻子也不愿意接受乳房刺激,甚至不愿意裸露胸部。此外,妻子往往认为自己对丈夫已不再有吸引力,担心遭到拒绝,从而不表现性兴趣,而是被动的等待丈夫的性要求。而丈夫则不知妻子是否有性欲,自己是否能接受残余的乳房,或恐怕伤害了妻子的身体,因而减少了性活动。此外,许多男子对再造乳房十分厌恶反感。因此可能双方都想重建身体上和感情上的亲密关系,但却又害怕相互接近。这种状况往往会引起程度不同的性功能障碍。
如果患者及其配偶由于害怕和忧郁而减少了性活动,那就会丧失快乐和健康的感觉。这会在性关系中引起更多的挫折、不快和冲突。这些问题与康复有密切关系:肿瘤患者通常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相当的困难,而人际关系的质量则与应付疾病的能力直接关联。
在康复过程中应指导患者接受乳房切除的这一事实。不仅她必须自我接受,而且必须帮助丈夫和家庭接受。这意味着她应学会观看自己的裸体,而不带任何自我贬低的感情,逐步建立良好的体象。如果有机会与已康复的乳房切除者进行交谈,是很有益处的。患者的丈夫应参加决定手术的全过程,常常去医院看望妻子。术后应主动适应妻子改变的身体,增加肉体的接触和感情的交流,使日常生活融洽、和谐,并逐步建立双方都能接受的性活动方式。
三.残疾人的婚姻分析
(一)了解残疾方残疾的类型、原因
了解残疾的类型和导致残疾的原因,从残疾的根源上探讨摆脱残疾或者减轻残疾的可能性,尤其是对还有哪怕是一线希望治愈或好转的残疾,都可能唤起来访者无限的希望和不息的信心,会化作无尽的心理力量,鼓舞来访者接受治疗和长时间的艰难的训练。
确定和针对残疾的类型进行讨论和探究,具有同样的效果,即使是对那些确无治愈或缓解希望的残疾类型。深层次的讨论也是一种认知疗法,让来访者以真诚而又科学的态度,接受残疾的现实,真正的接受&残疾人&的社会角色,从而以新的角色适应自己的生活。
(二)根据来访者残疾的具体情况建议坚持功能训练
家长、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要积极为残疾人创造更多康复训练机会,鼓励他们坚持长期训练,如对听力残疾者创造语言实践机会,经常性地有效利用聋人的残余听力,在电子助听器的协助下,指导聋童对各种声音进行感知和辨别。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听觉经验,而且更有利于听力残疾的人与他人之间更自如、方便的交流,增加生活阅历,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对于避免聋者的&聋而不哑&具有重要作用。其他残疾也一样要坚持训练,不仅强化残疾者对残缺功能的恢复或部分恢复的心理期望,而且训练本身对残疾人普遍具有积极的心理作用。不仅鼓励他们生活的信心,是一种心理支持,也是一种身心互动的治疗模式,更是指导残疾人摆脱负性心理的积极形式。
(三)帮助残疾方克服负性心理
残疾人存在很多负性心理。
⒈强烈的自卑心理。因为残疾而自认为不如别人,被人瞧不起,因而离群、胆怯,心甘情愿成为弱者,生活无信心。
⒉抱怨自己的不幸。抱怨父母,抱怨上苍,抱怨自己的命运或者抱怨领导,抱怨单位,甚至抱怨一生,也为当时没有竭尽全力救治让自己留下残疾,而怨天尤人。
⒊持久的挫折感。尤其是人为事故造成的残疾,受挫折特别强烈,特别持久。
⒋自暴自弃。在经历长时间训练和其他康复治疗,残疾无明显改善的残疾人,经常滋生对生活无望、前途迷茫,常表现悲观厌世的情绪。
⒌自杀意念。自暴自弃严重者常有自杀的念头,有人甚至考虑过怎样自杀,有人甚至有过自杀的尝试或自杀未遂。
以克服自卑心理为例,说明怎样帮助来访者克服负性心理。
由于残疾带来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巨大障碍,造成巨大的痛苦,使残疾人部分或全部地失去了正常生活、工作的能力,在某些功能上又不如常人,做事常常遭受挫折,加上社会上少数人的嘲笑和不适宜的同情、怜悯,因而,若不能正确对待,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自卑感。
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笼罩,他的精神活动就会遭到严重的束缚,从而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压抑。对残疾人来说,倘若再加上自卑感的折磨,势必使躯体功能的补偿与训练受到严重干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要强调必要的心理补偿训练,克服自卑感。
要克服自卑感,关键在于认识自卑感的起因。通常认为,自卑感产生的关键在于社会的评价,它是在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社会要求和评价以及个人的生理、心理等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和形成的。家庭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在家庭中,父母、长辈的行为言论,特别是对孩子的评价,常常是儿童产生自卑感的根源。学习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也是可能导致自卑感形成的原因之一。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和生理健康状况,也容易成为自卑感的起因。一个人相貌的美丑、身材的高矮、体重的轻重,乃至肤色的深浅和头发的浓密程度,等等,都有可能引起自卑感,就更不用说肢体的残疾了。
因此,避免对残疾人任何不正确的评价以及避免进行不恰当的比较,是克服残疾人自卑感的重要条件。
同时,引导残疾人对机体固有的补偿功能的认识,努力成才,才是克服自卑,走向超越的根本途径。
(四)强化补偿心理、鼓励补偿行为
心理学家阿德勒(A.Adler)曾对人体的补偿功能进行过一系列研究。他指出,凡是成对的器官,如果其中之一受到损伤,另一器官就可能有超常的发展。例如,一叶肺或一个肾脏在另一相应器官损伤的情况下,都有进行超额工作的能力和倾向。如果一只眼有缺陷,另一只眼就可能变得更敏锐。甚至不同的器官也有相互补偿的作用。因此,患有残疾的人不应当灰心丧气,不要自卑,应当相信躯体各个器官功能通过努力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偿。
残疾的补偿作用大约可分为两类,一是补偿心理,二是补偿行为。补偿行为取决于补偿心理,产生于补偿心理的基础上。
阿德勒认为,人从童年开始就有补偿心理在起作用。当然这种补偿心理在自觉的程度上存在差异。在补偿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力求克服自身低能的努力就是一种补偿性行为。这种补偿性行为如果发展到极端,可以形成&过度代偿&,使尚保留完好的肢体器官的功能得到超水平的发展,甚至缺陷也可以转化为特长,低能可以转化为高超的技艺。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残疾人不应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而应当在正确认识人体补偿功能的基础上奋起,为功能补偿进行不懈的顽强训练,在补偿中克服残疾造成的种种困难。
要保护残疾人的重要补偿器官。例如对于视力残疾人的一些补偿器官,如听觉、触觉器官,虽然比一般人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但也更容易因使用过度而劳累和受到损害。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十分注意盲人这些补偿器官的保护问题,要定期带盲人到医院的耳科进行检查,发现有听觉疲劳和听力降低情况,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逐步引导残疾人,使其认识到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补偿的。教育和激励残疾人朝着正常同龄儿童发展方向发展。积极肯定残疾人取得的点滴进步,强化其自尊和自爱,帮助其分析和认识自己的优点,预防自卑心理的产生。要充满信心地鼓励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让其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强调社会心理环境对残疾人的支持
家庭和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是挫伤其自尊、形成自卑感的重要原因,应大力宣扬和呼吁家庭与社会端正认识,充分理解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鼓励残疾人就业,创造有利于残疾人工作生活的良好条件,家庭和社会要给残疾人更多一点关爱,更多一点温暖,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得更健康、更愉快。
(六)主要残疾患者的婚姻分析
1.脊髓损害的婚姻分析
⑴.选择脊髓损害者作配偶的心理准备
强调科学择偶,作出选择脊髓损害者必须有科学态度和充分心理准备
面对一位可爱的脊髓损害者,作不仅要为他(她)付出长达几十年的辛勤劳动,细心呵呵照料,因为他(她)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而且要你与他(她)共同面对严重残疾,一辈子忍受他(她)负面心理对你可能造成的伤害,一辈子始终坚持对他(她)的支持和鼓励。
更主要的是你要努力去培养、开发对方脊髓损伤后的性兴趣、性能力,不仅要很好去适应脊髓损伤后的性特点,还要与对方一道去选择去培养更适应脊髓损害者的性模式,努力促进脊髓损害者的性康复,共同享受性爱,享受婚姻。
⑵.以科学态度,积极态势,面对脊髓损害
不管是婚前的选择还是婚后突发的灾难,健康的配偶都必须科学面对这一现实,了解病情,研究发展,致力康复,义不容辞,共同去努力,实实在在去做。日久见人心,始终表达一颗真爱之心,付出几十年,可歌可泣。
⑶适应对方,建设婚姻
有统计资料显示,残疾人的婚姻关系并不比健康人更紧张,离婚率也不更高,这表明经过恰当的医疗和全面的康复,残疾人甚至是严重残疾人,都能够成功地参与婚姻和家庭活动。
人心都是肉长的,残疾人因为自己有残疾,对别人对他(她)的态度就会特别敏感,认为自己给对方很大的拖累,接受了对方那么多的关爱,会非常过意不去,总希望自己能在可能的方面,给对方更多一些补偿,回报以表达自己的一种感激,更会以真心相待。
脊残后,性康复和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夫妻之间肤体接触和情感的交流会更丰富多彩,无疑对爱情的发展,婚姻质量的提高大有助益。在一种巨大的灾难或困难面前,在感情经历了巨大震撼和考验之后,更会觉得相互之间的亲密无间,心心相应,同生共死的情感更为浓烈,无疑凝聚力更加坚不可摧。
2.感官残疾者的婚姻分析
⑴.择偶时应多考虑互补效应
人们有个说法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现实中人们常常发现,盲人与盲人,聋哑人与聋哑人婚配的情形较多,而正常人与盲人或聋哑人,或盲人与聋哑人相配的情形一般较少。
感官残疾择偶时要进行遗传咨询,在遗传风险对等的情形下,应更多考虑匹配的互补效应,如正常人与盲人或聋哑人,或者盲人、聋哑人互补,或轻重互补。要充分考虑婚后夫妻的共同生活,在互补条件下达到生活自理的夫妻,婚后生活的困难会明显减少。
因为某一感官的残疾,而其他感官补偿性的敏锐或发达,若在两个个体之间形成互补,也是很好的。若两个个体感官的优势,虽然叠加了(或者抵消了),而劣势叠加了,无法体现互补效应或补偿作用,婚姻在这方面的意义也就无法体现。
⑵.重视心理的相容和相互支持
不管是一方还是双方感官残疾,负面心理,如自卑、抑郁等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心理上一定要相互支持,尤其是在一方负面心理突显的时候,另一方一定要及时予以支持;尤其是夫妻只有一方残疾,或者双方的残疾不同时,相互心理的补偿、支持会更有效;即使是相同的残疾,又同时走进了情绪的低谷,仍然甚至是更加需要是相互的支持,而绝不是负面情绪的相互影响。
⑶.性信息交流方式的补偿
盲男视觉性信息的缺失,以更丰富的手的触觉信息来补偿,配合以更敏锐的听觉性信息的获取,来完成性欲积累过程。
聋哑女听觉性信息的缺失,以更丰富的性敏感体表的触觉信息予以补偿,配合以更敏锐的视觉、味觉、嗅觉性信息的获取,来完成情欲激发的过程。
聋哑男有更敏锐的视觉和手的触觉性信息获取,盲女则有更敏锐的听觉和全身触觉及其他感觉信息的获取,他们的性问题可能更少。
感官残疾者婚恋匹配需注意相互补偿的问题,婚后更要根据自己和对方的具体情况,选择并努力适应,夫妻性信息交流的方式,达到最完满的补偿效应,以便建立或保持性生活的和谐。
⑷感官残疾夫妻的离婚问题
经历长时间的共同生活,夫妻在性和谐、情感交流和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无法相互适应,相互补偿,而经常处在矛盾,甚至痛苦之中,在双方经历长时间的磋商,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决定离婚应该无可非议。
感官残疾夫妻离婚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尊重残疾或残疾严重方的意愿,使其认识到离婚是正确解决婚姻矛盾的方式,而不是被弃、被欺辱。
②.不以残疾作为离婚的理由,因为对残疾者来说最敏感、最忌讳的就是提到自己的残疾,这是残疾人的痛楚,任何时候不要去碰触。
③.财产分配,子女归属,偏向残疾方或严重残疾方,体现亲人、社会、对残疾人的特别关爱。
④.安排好残疾方或严重残疾方离婚后的生活,让他(她)对离婚的生活仍有信心,避免增加他(她)的负面心理。
3.性器官残疾者的婚姻分析
⑴.重视婚前体检
避免性器官残疾对婚姻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恋爱期隐瞒自己有性器官残疾,婚后会因此而产生矛盾,给婚姻带来不利影响。正常进行婚检,婚检后对性器官残疾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由无性器官残疾方作出选择,则可避免婚后不必要的矛盾。
⑵.科学面对,相互理解
大部分的性器官残疾是婚后疾病或损伤原因造成,夫妻在原有多年深厚感情的基础上,都能科学面对,相互理解。即便已残疾到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夫妻也愿意共同面对,共同发展其他的交往形式,补偿性生活的欠缺,更应注重夫妻情感的交流,更希望在精神层面上,共享天伦,做一对患难与共的好夫妻。
⑶.从技术上探寻补偿方法
尊重科学、共同研究性残疾的负面影响,探寻、补偿的方法和途径,并不断实践,努力适应。也可以做婚姻分析或性咨询,接受性专家的建议,并作相应的努力。
⑷.针对具体残疾情况进行指导
性器官残疾真正到不能进行性交的残疾是少数,比如:阴茎、子宫切除,或者是阴茎的全切除或部分切除后阳痿,都会使性交无法进行,但大部分的性器官残疾仍能进行性生活。
对能进行性生活的性器官残疾,大部分又是心理问题而非生理问题。所以真正需要性生理指导的性器官残疾者并不是很多,而且指导工作也不是太难,比如,妻子子宫全切除了,阴道的盲端会有手术疤痕,性生活不要太粗暴,也不易插入太深等,丈夫一般能接受,而且配合很好。
⑸.心理上的接受和适应更重要
子宫全切除了,妻子丈夫都会认为&不完整了&,尤其是妻子的这种观念更强烈。
乳房切除了,妻子对自己的胸部不完整的感觉也会大大超过丈夫,甚至影响到自己性要求的主动性。
所以对自己或对性器官残疾的心理接受更重要,许多残疾者总认为自己残疾了,对方的心理接受更重要,其实不然,首先还是要解决自己心理接受的问题。自己不能接受,就不能要求对方去接受。夫妻双方要坦然面对这个现实,相互鼓励,共同接受,真正从心理上接受,才能慢慢去适应。
比如妻子的乳房切除,少数丈夫接受十分困难,怎么办?不妨设想各种各样的办法,例如:适时做乳房的整形手术,让妻子胸脯恢复原来的美丽,或者不袒露,带着乳罩穿衣相拥做爱,或者在脑海例调出妻子手术前的美胸,和妻子做爱的感受(或视频)等等。
感情上的升华,精神层面的追求,可能更能提升性器官残疾夫妻的婚姻质量,所以婚姻建设的全面指导还是挺重要的。
Copyright & 2010  南京心理咨询网
地址:南京市新街口户部街33号天之都大厦611室
电话:025-
热线: 传真:0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残疾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