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二流中国文科大学排名名

单颖文、李纯一:表格等身的中国文科学者,谁来拯救
《文汇报》记者
《文汇报》记者
关键字:&高校教授表格表格背后的名利场高校教师评职称职称评优
表格背后的名利场
一位学术水平得到国际国内学界一致公认的教授说,她保持学术上进的秘诀就是:“好多年了,我几乎什么项目都没申请过。”听起来就跟洗头店小哥问你护发的秘诀是什么,你告诉他是因为“从来不办卡”一般异曲同工。 
“做学术与做项目是两回事。”这位教授认为,哪怕是最基本的研究路径,两者都是背道而驰的。开展某项学术研究的前提,一定是发现现有的学术理论无法阐释某个现象,继而发现原有理论的空白点,或是找到某个理论被推进的可能性。而现在不少做项目的路径完全相反,就像新闻报道中的专家解读一样,项目申报者发觉一个暂时没有人从理论角度去解释的现象,然后回到故纸堆中找一套已有的理论来证明这个现象发生的合理性。换言之,这只是为现有理论提供一些新的案例,而不是产生新思想、新观点,对理论本身的演进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教师本人的学术造诣也没有提升。“看上去有很多项目,出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对学术的贡献,或者服务社会的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浪费了国家大量资源。”
由于这位教授同时担任学院内负责科研的行政工作,在目睹了不少填表怪现状后,她用“学术工业化”一词对此进行了概括:所谓学术成果的产生过程就如同工厂流水线一般,研究团队就是车间,团队中的每个人就是工人。
更让人徒感时光流逝的是,呕心沥血填出来的一打表格,上交后却往往杳无音信。
经多位常年为导师打工的博士普及,这类血汗工厂的面貌开始清晰:在学术研究团队中,有“拷贝党”,在填表时专门负责找寻以往表格中可供新表复制粘贴的部分,比如重复的个人信息申报、同样领域的学术理论综述、按比例推算出经费预算经典表的演变版等;有“翻书党”,负责引经据典,找到相关条目做文献综述;有“外包党”,就是代替导师执行项目,有的连结项书都自己填写……线上各人分工明确,协同操作,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更令人惊叹的是,同一车间中可能还有好几条流水线同时运作,工人们做一会儿这个产品,再做一会儿那个产品,哪个产品的客户要得急就主攻哪个产品。至于成品,相对有责任心的导师会再打磨一番,还有一些就任由研究生的毛坯出厂了。
一名博士表示,从跟导师念硕士至今,“导师”对他而言,更像是“项目带头人”,导师的“培养”则体现在分派项目给他,“好处是让我在执行过程中完成了自我教学,但付出的最大代价,是牺牲了自己真正的学术兴趣点,因为几乎没时间看项目以外的学术书”。他很难想象,表格傍身的导师,到底有多少时间做真正的学术研究。
那么,为什么这类“伪学术研究”根本停不下来?或许可以引用一位北漂中年教师的肺腑之言作答:“表格的背后就是一个名利场。不填表就没有项目做,连带着不能填报评优,结果就是没钱、没名、没地位。”他说,重点高校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的物价、房价等等都不允许他只把做学问当事业:“已经拖家带口而来,岂能轻易回去?”
另一个驱动力是,学校、学院行政层面的领导,看起来很鼓励教师们为提升院校的学术GDP做出积极贡献。对此,建国以来第一个当了大学校长的美国常春藤毕业生、浙大校长杨卫曾公开表示,一所学校的教师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研究习惯时,学校从管理上要求教师发表论文,并且是在国际同行认同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驱动力,从统计学的角度上看,论文发表得多就意味着教师花在做研究上的时间更多。在美国,对应这项标准的大学,被杨卫归类为三流大学,“三流学校数论文篇数,二流学校数论文的影响因子,一流学校不对论文发表提要求,而顶尖的大学非常强调教学。”他认为,三流大学要提升,就得要求师生多发表论文。从这个角度看,还在靠数量疲于奔命的国内高校,想要屹立于世界顶尖大学之林真是任重道远。
在国内,不乏能达到杨卫所称“二流学校”水准的教师,他们中的一些正以“一流大学”乃至“顶尖大学”对教授的标准要求自己。有位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的教授,最大的爱好是去世界各地访学时买书,而后沉浸于办公室与家里的书山书海研究,做一名安静的美男子多年,不参与任何项目、评优的申报,论文出产量不高,但学术地位无人能撼动。
一位担任重点院校系主任的中年教师,很少参与项目申报,也从不刻意鼓励其他教师申报。他感到,一来表格本身繁琐,导致那些想好好做学术的教师有了抗衡心理,不愿把生命浪费在填表上;二来由于项目评审多为盲审,在无法得知评审委员会组成的情况下,很多清高的教师觉得,“如果评委本人的学术水平、声誉都值得怀疑,我凭什么让他来评审我的项目?”(按:就是!)
但根据对多个文科院系的调研,即使是国内排名前五的重点院校文科院系,保守估计约有40%的教师已沦陷填表泥潭不可自拔。而一些二本院校的教师,已然成了各类项目申请的中坚力量。
如果很多真心做学术的人不愿填申报表,不做项目也不评优,那么,一些填表填到手抽筋,并通过层层“滚雪球”效应最终名利双收的“大师”,究竟有多高的学术水平?真是细思恐极。
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曾在《关于电视》一书中写道:“在每个场中,如大学场、史学场等等,根据场的内部价值标准,都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分。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是一个被优秀的历史学家称为优秀历史学家的人。这必然是一种循环的评价。”
但当下的问题是,有一部分高校教师就是通过申请项目、评优,在社科院、教育部混了脸熟,而后又通过在各类媒体抛头露面,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有了知名度,并动辄被冠以“专家”、“学者”的抬头。
表格背后是“名利场”
按照布尔迪厄的说法:“当一个并不是数学家的人物有可能介入,对数学家作出评价时,当一个并不被公认为是历史学家(如一个电视史学家)的人物有可能对历史学家作出评价,并被人认可时,就出现了不能自主的因素……这些外界的介入是十分危险的,首先是因为它们可以欺骗外行,而不管怎么说,外行人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因为文化生产者需要听众、观众和读者,读者一多,书就会畅销,通过书的畅销,它们可以作用于出版者,通过出版者,又可以增加它们将来发表作品的可能性。”恰如钱锺书在《围城》里写的:“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一名教授指出:“按照场域理论来看,就是原本应该独立的学术场、行政场,因为项目的申报、审批搅合在了一起,并勾连得越来越深。”这两大场域的重合部分,就成了“伪学者”和所谓“学术型官员”滋生的温床,他们在各自的场域内成为那些“欺骗外行”,即欺骗公众的“危险的外界”,并通过各种二度消费,将真正的专家和学者推离到距离公众和真相更远的地方。
“我个人可以做到于丹女士提议的淡泊名利。但问题是,做项目的人多不是真正做学术的人,这对于整个国家的学术生态而言,没有任何好处。”一位教授说。
表格恶梦何时了
《辞海》上对“制度”的一则定义为:“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教授唐亚林认为,日益融入高校教师生活的填表工作属于制度范畴。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新书《制度改变中国: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中写道:“制度为什么重要,从根本上说,就是它可以节省交易成本;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就是减少麻烦。”
唐亚林指出:“表格化是通过直观方式体现资金投入或项目运作绩效的最简洁形态。”表格不与人见面,有统计、有规范,这些重要益处正是填表制度能够长存的原因。曾有学校行政领导刚上任时表示要反对行政化、官僚化,提出取消量化评审,遭到文科各院系教师的反对。个中缘由,便是用填表来实现的管理方式固然繁琐,却还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若是代以投票制度,结果可能更不公平,对评选结果有异议,更是无由申诉。一位教授认为,在国内少有“学术共同体”而多为“利益共同体”的当下,靠个人意志做出的决定可能更不具规范。一位多次评审教育部项目的教授透露,每次他担任评委时,都能接到各校熟人打过来要求照顾的电话,影响他的打分。
另外,正如一位行政人员所言:“如果你出去用的是高校教师的身份,拿的是高校争取到的钱,凭什么不填表?”这里就牵涉到填表管理制度的另一面,如今擅自停课,顶着学校授予的名头在外走穴不停、“跑部钱进”的现象不在少数。一位教师感慨,现在相当高比例的老师缺乏自律精神,学校行政部门怎能不对专业名目众多、境遇千差万别的教师进行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填表制度发生的一大变化是电子化。一位曾任学校文科部门负责人的教师记得,2002年时,由于网络还不发达,校内申报的国家级项目申请表都是“和我一起乘飞机到北京的”。下了飞机,他与另一名男教师“四只手拎着几乎要拖到地面的四大摞表格”,前往相关部门呈报,“真羡慕现在发发邮件就解决问题了”。
“面目狰狞的表格哥斯拉,是目前大学管理与学术项目制度的外衣。”
但电子化后的问题也旋即出现。唐亚林感到,这十余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对基础建设、学科发展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投入增加,这就需要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察和比较,以决定是否继续支持的依据以及力度。于是,表格化成了各部门继续获取各类财政资金支持的最佳方式,是体现主管官员政绩的有效载体。而各级行政部门又彼此争权,互不通气,使得原本可以通过整合精简的项目与表格,反而越来越繁杂。一位老教师回忆,表格最初是人工手填一式好几份,后来能电脑打字、能复印,填表好像变方便了,结果搞得既然填表方便了,那么表格多一点、内容烦一点没关系,“一会儿发张这个,一会儿发张那个”。
近年来,填表电子化的升级版是填表网络化。这一改变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教师及行政部门的工作。比如,从今年5月6日起,需要报批因公出国(境)的复旦大学师生,只要用校园一卡通账号登录校外事处平台“visa.”进行网上申请,填报完的表格可以直接打印提交审批,通过该网站还能实时查询审批结果。而且,这个系统带有记忆功能,再度申请时,只要用同一账号登录,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就会弹出,毋需重复填写。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师储丹丹感到,较之以往去外事处程门立雪,这个系统确实大大简化了行政手续。复旦大学外事处出国出境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罗逸伦说,原本中心只接收纸质版申请表时,曾专门设立一个表格内容录入岗位,“但人工操作,再仔细也可能出错”,而且基本每个来交表的人都要问工作人员“什么时候能完成审批”,工作进度容易被耽误。自从这个系统投入应用后,信息正确率有了保障,工作效率也大为提高。
但网络化的弊端也已经凸显,当各部门出于自身利益和管理便利的考量,竞相研制自主信息管理系统,这些分割的信息系统就给填表者带来了重复性劳作之害。一名高校系主任反映,近期学校教务部门要求所有教师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将自己所授课程的介绍、大纲等发布到部门网络平台,如果没按时完成填报,学校行政部门就会通过院系层层催逼到个人,不胜其烦。在大多数教师看来,原本这些内容就已通过电子表格的形式提交过,学校行政部门应该有所备案。他们承认网络化这些内容对提升学校影响力、帮助学生选课等确实有好处,但这类理应由行政为教学服务的事,最后要教师自己去完成填表则是主宾倒置。
有不少教师提议,网络化填表应该搭上“大数据”的顺风车。事实上,最有能力发挥“大数据”功能的国家教育部,至少在十年前就已经搭建好了一个名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的网络申报平台,但诡谲的是,多数教师对此毫不知情。一名院系科研秘书反映,这个网络平台从运行那天起,就给全国所有教师配备了对应的账户与密码,供教师自行登录申报每年的学术论文、著作等学术成果。但事实上,许多学校仅有院系科研秘书获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每年1至3月,由他们收集全院系教师的学术成果进行统一申报。她感到,即使是为了避免乱报、少报等情况的发生,这个平台也完全可以通过向“中国知网”等商业类学术网站购买服务,完成学术信息的对接。更令她无奈的是,每当教育部要调取某位教师的学术相关情况时,还是会直接与她联系,而不是从库内调取资料,“平台完全没有发挥网络的便利作用”。
“制度是在问题出现的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樊纲认为,“制度成本太高,往往会导致制度无法实施,甚至导致一种制度流于形式,构不成可信的有效的制度。”就像填表制度的存在虽然必要且合理,但当下一些冗余、荒谬的表格设置,导致填表制度显得越来越好心办坏事,甚至催生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现在的制表功夫实在不到家。”一位资深教师说,制表者本应掌握最广泛的资料,设计出准备用很久的表格,“但现在制表好像是一件最容易的事,一个科员随便抄一下、参考一下以前的表格就可以了。”“一个普通科员怎么搞得清学术申报的重点?”一名曾担任过多次国家级和省市级项目评委的教授坦言,“表格里有些条目下填了几百甚至几千个字,但我可能一个字都不会看。”
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李志文说,国内公立大学是外行官员管内行学术专家,就是所谓“红管专、外行管内行”。而行政部门官僚化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免责。在没有上级命令或合理晋升体系的促动下,他们没有动力去改进。“对于制表的科员来说,他们是不内行的,不该负责设计表格,他们要做的只是传递、操作。”这位资深教师说,实际上小科员们也被各种申报与考核折腾得团团转,令人心生同情,“应该由召集人也就是组织者来做这件事,通过与教师的沟通、讨论来设计表格,比如什么内容需要多大篇幅、栏目设置必要与否。”
还有些文科项目申报表格,则明显是早年理工科项目申报表的演变版。虽然经过十数年的改进,已做出一些调整,但其中一部分内容仍然不符合文科研究规律,甚至不符学术研究的普遍规律。比如,国家社科项目中有一项要求填写“本课题研究在学术思想理论、学科建设发展、资料文献发现利用等方面的预期目标”。一位教授认为,这完全是工科思维——做基础研究而非应用的理科,许多真正重要的成果也不是能规划出来的——“我如果能够预知研究结果,那还研究什么?”
这牵扯出的另一个问题是,究竟该何时填表?这位教授说,目前各类项目的结项期多为三至五年,但正如任何新事物的发明难以预料一般,“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研究成果?也许明天就可以,也许三年后才行,也许终其一生都无法得出。”在现有体制下,他认为最简单的改进,就是到项目完成80%的阶段才填表,并取消中期检查表,“这样项目预算表的填报也有据可循”。
再如,多数项目申请表中有一项为填写“选题意义”,要求阐明“独到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一个“和”字令不少研究古文字、古文献等学科的教师感到很难下笔。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历史学家朱维铮生前填写某项目表格时,在对课题“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进行述评的部分,直接写了“无”。冠冕堂皇的还有像“提供了什么理论工具”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好留白,只好瞎诌。
说到解决方案,一位系主任指出,“根本方案是减少项目和奖项的申报。”但这一点目前很难实施的原因,是不少高校将评职称、职务与项目、评优的申请情况绑定在一起。比如,好几所重点院校,就将成功申请到国家级、省市级项目的数量,作为评教授、副教授的准入门槛。“申请学术项目本来是个人选择,怎么可以与评职称、职务这些行政体系挂钩?”这位系主任说,“这无异于用行政力量干预教师个人的学术选择。”
一位重点高校的副院长认为,如果能够打破教育部门和国家社科对科研资金的垄断,将现在以项目形式进行二次分配的经费,转换成对教师教学和科研考评的奖金——也就是砍掉这些基金项目,把对科研投入的钱直接变为教师收入,就可以“提高教师薪酬待遇,让大家安心回到书房和教室中去”。 
目前,国内部分重点高校已有所改革。比如,根据北京大学的政策,只要达到相应基数——八篇论文、一本著作即可参评教授,六篇论文可以参评副教授,申请项目、评优都不成为考量标准。再如,复旦大学从2011年起对文科教师的职务评审体系调整为“代表作”制度,申请人可以向学院提交1至3篇代表作后,再由学校随机选择5位校外具有较高学术声望的学者匿名作学术评估。运作至今,确实使一部分按现有学术标准难于判别的、真正优秀的文科申请人脱颖而出。
一位资深教师感到,相对于狂飙突进的“学术产业”,产业内部的管理并没有跟上,“表格是末端,教育和文化的管理程度非常低下才是大问题”。唐亚林认为,填表本身是对资金或项目的一种管理制度,“只是这种管理制度是非大学老师为本的,而是管理者为本、政绩观为本、争权夺利为本,而且是出于对大学及老师的控制而设计的制度”。
可见,问题不是出在填表这项管理制度的废存上,而是这项制度正变得官僚化。南开大学副校长许京军曾公开提到:“大学的行政人员把服务和管理的功能,简化为单纯的管理。”他认为,大学“去行政化”这个议题归根到底,是“去官僚化”。
实际上,从现行体制来看,尚不太容易改变行政管理岗位的聘用性质,更不太可能改变公办大学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性质。“中国的特色就是公办学校性质上都属于事业单位,其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人员管理参照行政系统,在此基础上加上了一些行政的级别,这本质上也是一种事业单位管理。”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几年前就表示,“但是级别往往决定了一个单位的社会地位是怎么样的,级别也是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一个主要的标准线,框制着很多人的身份和利益。”
蔡达峰认为,行政力量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即投入或拨款机制,才是改革的核心。“教育从体制上讲也应该是多元的……不要以为只有政府才能办好教育,要给其他想办教育的力量创造良好的机会,在现有的学校体系下让各种学校发挥更大的主动性,才能处理好自己的事务。”
被称为“国内第一所中美合作举办的国际化大学”的上海纽约大学,自2011年筹备以来,已运行了两年多。这所大学作为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以在此作为一个比较案例。校长俞立中介绍,目前学校有行政管理人员约150人,教师约120名。“美国大学的staff(管理人员)都是多于faculty(教师)的,以充分保障行政管理为教学、科研服务,让教师做教师该做的事。”比如,教师的出差订票、报销、办签证、复印、组织会议等,这些琐事在上海纽约大学都可以由行政管理人员办理,同时,校内的网络管理平台服务学校行政管理的各类事务,“让教师把更多精力用在学生和学术发展上”。
“大学是个非常特殊的学术机构,学校管理是由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两部分组成,各司其职,不能走任何一个极端。”俞立中认为,大学需要行政管理,因为大学不仅是一个学术共同体,而且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组织机构,需要行政部门来实现与社会对接以及内部服务的功能,“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由教授去做,也不可以把所有事务都纳入学校行政管理范畴内”。
俞立中感到,大学不同于其他社会机构,因为它的核心理念是:学生是学校的中心,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大学有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责任,但培养人才是最中心的使命。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要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主体作用,实施学校的学术事务管理。而行政管理要真正支持和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是它区别于企业、行政机关的地方。“这应该是大学本来的模样,我们不能忘记了大学的本质。”
面目狰狞的表格哥斯拉,是目前大学管理与学术项目制度的外衣。在一统的行政体制尚不可能变革的情况下,要各个大学单打独斗干掉这只怪兽,恐怕也不能成功。或许,教育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学术资助体系多元化,才会真正激励管理制度的自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文汇学人
责任编辑:钟晓雯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全国大学排名2012是?_百度知道
全国大学排名2012是?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总分 1 北京大学 北京 100 2 清华大学 北京 96.81 3 复旦大学 上海 55.87 4 浙江大学 浙江 54.27 5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47.62 6 南京大学 江苏 45.01 7 中山大学 广东 37.85 8 武汉大学 湖北 37.06 9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35.29 10 吉林大学 吉林 34.00 11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32.05 12 四川大学 四川 30.00 13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28.36 14 山东大学 山东 28.09 15 南开大学 天津 27.91 16 中南大学 湖南 26.10 17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25.82 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25.80 19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25.59 20 厦门大学 福建 24.63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各中国大学排行榜都是自己YY的。官方的:最好的事C9
然后就是211
然后就是一本,二本,三本。最好的是C9中最牛的有5个(前五名):1 -2: 清华 北大,
公认的中国最好的2个高校
3-4: 上海交大 复旦: 中国第一大城市的最好的2所大学,中国最大的经济圈长三角最好的大学
穿阀扁合壮骨憋摊铂揩
5:中山: 中国第二大经济圈珠三角最好的大学。但中山大学有个硬伤,总感觉不是特别顶尖,也不是C9盟校。找工作最实惠了,其他的排名都是浮云,其中 清华比北大好,上海交大比复旦好,专业优势太明显了。 下面的就是: 6.
浙江大学:C9盟校,浙江大学位于杭州,长三角中心城市,接近一线城市,但离北上广深还差很远 7.
南京大学:C9盟校,位于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但经济不行 8.
西安交大:C9盟校,中西部最好的高校,经济比起东部沿海来,差很多 9.
哈工大: C9盟校,东三省最好的高校,经济比起东部沿海来,差很多 10.
中科大: C9盟校,中科大是前十名里最差的,第一,城市经济差,第二,学校专业都偏理论,找工作不易
1北京大学 2
清华大学 3
复旦大学 4
浙江大学 5
上海交通大学 6
中山大学 8
武汉大学 9
中国科技大学 10
吉林大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排行榜受质疑背后的喜与忧
一般认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一流名校还存在一定差距,然而按照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领导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据媒体确认,根本无此机构)公布的指标体系和算法,国际一流名校却败给了中国高校。加州理工学院得分仅为1.07分,在武书连排行榜单中连前500名都进不了。曾经培养出1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6位菲尔茨奖得主的国际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则勉强进入前500名,和国内咸宁学院、宜春学院的排名大体相当。而曾荣登世界第二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则排在第60名左右,与南昌大学、河南大学排名位置相当。(5月9日《中国科学报》)
在西方国家,大学排行榜由来已久,而中国大学排行榜,相对来说则起步较晚。多年来,这些排行榜无论怎样推陈出新,还是自诞生起就备受质疑。
应该说质疑是有一定道理的。按照武书连课题组的指标体系和算法对国内外部分高校进行复演、复算,结果发现这个排名存在大量以“数量”代替“质量”的评价指标与数据处理方法,由此得出的人才培养排名,违背了大学生态圈的实际情况,与人们的实际认知不符。
其实上述质疑并不新鲜。历年来,各方质疑不断。例如排行榜未考虑因为学校规模、学生数量、文理特性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论文发表量、科研成果以及国际交流频率的不同,使得年轻的专业化院校与老牌综合型名校的差距越来越大。综合排名的榜单,通常会掩盖学校的特色,反而有失公允。这样的质疑与上述“数量”代替“质量”的质疑异曲同工。
这其实从侧面透露出近年来大学合并风和扩招风愈演愈烈,大学非有大师,而有大楼。高校合并实现了对教育资源的重组与改进,使许多高校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在侧重数量化考查的榜单助力下,使人误以为越大者越强。掩盖了高校合并后机构愈来愈庞大、人员愈来愈臃肿、责权愈来愈不清、效率愈来愈低下等等问题。
喜忧参半的是,中国的大学排行榜自诞生起就有浓重的民间色彩,乱七八糟,随意排名。完全没有权威性及公信力,不应该被它牵着鼻子走,否则就会走上一条没有实际追求的道路,害人害己。
如果要报考一个最好的中国高校,选择顺序为:首选“C9”大学联盟,即中国常青藤大学联盟(并按专业兴趣选择其中的大学)—— “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非重点高校——民办高校。
以下中国著名大学的发展简历最实际,也许有帮助: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确定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大学(2所)哈尔滨工业大学(1920年5月创建,理工科为主)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10月成立,文理科为主)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接受苏联的先进经验,并聘请苏联教授,有步骤、有计划第培养新国家的建设干部。” 哈尔滨工业大学从学校制度、学校的教学大纲都是学习苏联的,而且是用俄语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聘请了苏联专家来中国讲学,办讲习班。从1949年到1959年的10年间,共聘请苏联专家861人,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在高等教育部担任顾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国家的首重高校,好的教师都集中到这里了。二、1954年首批全国性重点大学(6所)1954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首批全国性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当时刚刚结束战争,百废待兴,外汇贫乏,物资有限,如果想要尽快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一定要把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到底子最好的几所大学去。这里的重点,指的是工作重点,“重点“还并非学校本身的性质。三、1959年颁布的第二批全国重点高校(16所)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第二批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通大学。四、“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 (15所)在资金有限的年代,如果对70多所大学平均用力,大家谁也强不了。“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当中,又在“重点大学”当中特别挑选出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作为重点中的重点。五、1984年正式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22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六、首批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管理的高校 (14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七、“211工程”首批立项建设高校(15所)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界试图和世界一流大学缩小差距的一次努力。“211工程”诞生于1993年7月,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11”的意思是,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1995年12月,第一批进入“211”工程的15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八、列入“211+985”工程建设的高校 (初期,10所)日,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211+985”工程。 15所大学中再选10所大学,高校圈内称“211+985”工程,选出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共10所大学。九、日,教育部制订的,国家确定的首先重点建设9所世界一流大学,教育部支持并鼓励建设的中国常青藤大学即&C9&。据介绍,国家重点建设的这9所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精锐部队,强中强校,重中之重。这9所首批进入“211+985”工程重点建设的著名大学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合称九校联盟(“C9”大学联盟,即中国常青藤大学联盟),公认为我国最顶尖的大学。在全国高校中,这9所大学虽然其数量不到全国高校总数的1%,但年度科研经费,两院院士以及国家重点学科拥有量等关键指标却占到30%—40%的比例,而重点实验室却占近50%,年科研经费约占1/3;在校硕士生占20%,博士生占30%。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入选教育部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实施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的19所高校。十一、世界具有历史权威的大学排名是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400强(现从500强减为400强),中国大陆只有10所大学榜上有名:北京大学(文、理科为主)、清华大学(理、工科为主)、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科为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科为主)、复旦大学(文、理科为主)、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科为主)、浙江大学(理、工、农科为主)南京大学(文、理科为主)、中山大学(文、理科为主)、武汉大学(文、理科为主)。
历来这个评比在国际上具权威性,得到公认。与中国常青藤大学联盟”,即“C9”大学联盟的9所大学基本一致。 请看一个报导:中国大学排名之“C9”:首批9所985工程院校,国家重点建设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的9所名校1999年,国务院及国家教育部决定与省市共同投资共建九所国家重点建设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九所名校知名大学,使其在下一个世纪能尽快进入到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大学排名本没有实际意义,但一旦与某些人或机构的利益挂钩就不一样了。据说为了能在大学排行榜上前进几名,有些学校是要给排名机构交些赞助费的。  国内许多排行榜早已臭名昭著,惹的大家一片骂声。这种依靠人数和规模的排名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攒鸡毛,凑掸子”。武书连的理论是100所三流大学可以合并出10所哈佛大学。  国内高校在不断发展,优秀的大学赢得大家的尊敬是不会因为你在排名榜上的名次的。同样,靠“攒鸡毛”凑起来的“掸子大学”即使在排名榜上占据前列,也只能是自娱自乐。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以我在高校多年的体会,对于中国最著名的大学,还是以国家确定的“九校”(或称“九所”)之说最为经典,也最让人信服。所谓“九校”,是指首批进入我国“211+985”工程以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和历史使命的国内最好的9所研究型大学,即:(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大学(文、理科为主)  清华大学(理、工科为主)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科为主)  中国科技大学(理科为主)  复旦大学(文、理科为主)  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科为主)  浙江大学(理、工、农科为主)  南京大学(文、理科为主)  西安交通大学(理、工科为主)  名单上的9所大学代表着中国的最顶尖大学。这个名单一出来,其它各校都没什么好说的了,不得不佩服。中国的事总是前紧后松,什么好事都容易“滥”。后来,“211+985”工程放开了,其它各校你争我抢,先后分两批扩大到三十多所。后进的这几十所“211+985”工程大学应该说是中国的优秀大学。  “211+985”工程首批的“九校”名单一确定,这上榜的9所顶尖大学彼此之间有种“英雄惺惺相惜”之感。基于互相认同,为了互相促进,“九校”组织了自己的“俱乐部”,即中国的“常春藤联盟”。“九校”每年轮流坐庄主办一届“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或称为校长论坛,探讨如何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只有这9所大学的校领导参加,其它高校概莫能入。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在各高校排名闹得鸡犬不宁之际,在高校合并浪潮之后出现的排名榜上的“暴发户”、“新贵”沾沾自喜之时,“九校”俱乐部仍旧年年照开,不管新出现的“暴发户”觉得自己多牛,“九校”俱乐部就是不和你玩!因为: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名校不是合并出的,排名榜是没有用的,“九校”是无法否定的,但是——掸子确实是鸡毛凑起来的!  口碑是优秀大学的通行证,排行榜是“掸子大学”的墓志铭。一所优秀的大学是在长期的历史和发展中逐渐形成并被世人认可的,它不会因为在所谓的大学排行榜上前进或退后几名而或喜或忧,或被吹捧或被诟病,关键是你对国家、社会、历史的贡献!
中国常青藤大学联盟”,即“C9”大学联盟王牌(优势)专业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数学、物理学、艺术学、协和医科(合作办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 北京大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理论经济学、大气科学、地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口腔医学、药学、哲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类(最悠久,1963年国家唯一确定该校发展航天,国内外著名,自行研究发射有3颗卫星用于教学和科研,我国唯一自有卫星的高校)、飞行器设计、空间技术、机械、机电、精密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焊接、土木工程、建筑、道路桥粱、交通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能源、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车辆工程(1985年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管理科学与工程等;武器类: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信息对抗技术等。
工科重点学科,这个数量仅仅排在清华之后,如果从工科来讲清华排在第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在第二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土木建筑系,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科创建于建国初期,创始人为我国资深的女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洪晶先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科就在国内最早招收物理学研究生班。哈尔滨工业大学在1952年成立政治教研室,开创了我国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先河,在20世纪60年代,关于工程技术辩证法的研究,在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1979年在全国高校中首批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理工科院校中最早设立的管理科学点。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我国该专业中办学历史最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方面的专业也相当强大,其中的焊接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焊接专业;1981年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焊接、铸造三专业被评为全国首批重点学科点。现在我国焊接方面的4位院士中,有3位出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据悉,这4位院士在我国焊接界德高望重,是我国焊接界仅有的4位院士!!! 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材料及环境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1952年在国内首先创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专业,后组建为金属材料及工艺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中国最早(创建于1956年)的计算机专业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同类学科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机械工程学科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建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的动力工程学科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是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是国际宇航大学(ISU)在亚洲地区唯一常设分校的依托单位,表明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神九”与“天宫”实现手动对接,“蛟龙”号下潜7000米海试成功——这两项举世瞩目成就的背后,都有哈工大提供的高新科技支持。在“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中,有10项哈工大尖端技术鼎力支持。如为“神九”提供的“内高压成型技术”和为“蛟龙”研制的深水电机,都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 中国科技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力学、地球物理学、化学、科学技术史、生物学、数学、物理学。 复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理论经济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哲学。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 南京大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数学、农业资源利用、园艺学、植物保护。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走向世界一流大学
日,北大百年校庆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再次提出:“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在全国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流大学的学术水平和数量多少,是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校的几支“精锐部队”在国家和地方的重点扶持下,率先开始了高教管理体制的改革,从人才、学科和物质基础建设等多方面,向世界级的大学发起冲刺,创建世界一流名牌大学。  “985工程”:中国高校的“国家队”  “985工程”,指教育部实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是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1999年,“985工程”正式启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先获得国家大力度的支持。随后,教育部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陕西省、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重点共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据介绍,国家重点建设的这9所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精锐部队。在全国高校中,它们的数量仅占1%,而重点实验室却占近50%,年科研经费约占1/3,在校硕士生占20%,博士生占30%。“985工程”的实施,使9所高校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08”于 2008年10月在杭州召开,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则提议,这9所重点高校建立中国版的“常青藤联盟”。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一流大学应该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注重形成优秀的办学传统,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发展优势学科,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作出贡献。一流大学应该站在国际学术的最前沿,紧密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依托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努力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特别要抓好科技的源头创新,并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流大学应该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努力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一流大学应该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不断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最新“985”工程高校情况(后扩大的34所):1. 国内一流的“985”工程大学,国家确定首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C9”大学联盟。据介绍,国家重点建设的这9所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精锐部队,强中强校,重中之重(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大学(文、理科为主)  清华大学(理、工科为主)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科为主)  中国科技大学(理科为主)  复旦大学(文、理科为主)  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科为主)  浙江大学(理、工、农科为主)  南京大学(文、理科为主)  西安交通大学(理、工科为主) 2. 国内二流的“985”工程大学:中山大学(文、理科为主)武汉大学(文、理科为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工科为主)中国人民大学(文、理科为主)北京理工大学(理、工科为主)同济大学(理、工科为主)天津大学(理、工科为主)南开大学(文、理科为主)中南大学(理、工科为主)东南大学(理、工科为主)华中科技大学(理、工科为主)大连理工大学(理、工科为主)北京师范大学(文、理科为主) 3. 国内三流的“985”工程大学,即其余的“985”工程高校:湖南大学(理、工科为主)华南理工大学(理、工科为主)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
我国著名土木工程专业开设院校一、顶尖院校(拥有土木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6所:而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前三强大学是:1.同济大学(&985”高校):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2.哈尔滨工业大学 (“C9”大学联盟高校):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土木建筑系,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3.清华大学 (“C9”大学联盟高校):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
浙江大学(“C9”大学联盟高校)
湖南大学(&985”高校)
中南大学(&985”高校) 二、一流院校(拥有土木工程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所:重庆大学(&985”高校):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河海大学(“211”高校)大连理工大学(&985”高校)西南交通大学(“211”高校) 土木工程的二级学科有6个 分别是考研的专业方向:0814 土木工程 081401 岩土工程 081402 结构工程 081403 市政工程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
土建老八校是指我国土建学科最好的八所高校,是最早开办与建筑有关专业的学校,也是最早毕业后有土木工程和建筑学学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校。被公认的&建筑老八校&的建筑强校依次为: 清华大学(“C9” 大学联盟高校)同济大学 (&985”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C9”大学联盟高校):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土木建筑系。天津大学(&985”高校)东南大学(&985”高校)重庆大学(&985”高校)华南理工大学(&985”高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二本高校)
国防工业八大重点院校是指1963年的八所国防科工委直属高校的分工。即: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C9大学联盟高校,如要读航天方面的专业,该校首选!最悠久,1963年国家唯一确定该校发展航天,国内外著名,自行研究发射有3颗卫星用于教学和科研。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是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也是国际宇航大学(ISU)在亚洲地区唯一常设分校的依托单位,表明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在“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中,有10项哈工大尖端技术鼎力支持。
北京理工大学(导弹、坦克)——985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导弹)——985高校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火车)——C9大学联盟高校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导弹、船舶)——985高校中北大学(兵器)——省属重点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子)——985高校(现归教育部管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211高校。 现工信部(原国防科工委)属的七所高校排名1.哈尔滨工业大学(C9大学联盟高校):在工信部研究生教学水平评估中达到优秀,总分第一,在工信部党建创优工作评估中达到优秀,总分第一,在工信部高校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中达到优秀,总分第一。 2.北京理工大学(985高校)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85高校)4.西北工业大学(985高校)5.哈尔滨工程大学(211高校)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高校)7.南京理工大学(211高校)
中国一流研究生院校有: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浙江大学研究生院,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我长期关注搜集中国高校的发展,我不属任何大学,只是了解多少不同,以上搜集的信息来自网络,希望对你有帮助!!!
1210=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China1615=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China2426Fudan University (复旦大学)China2524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China2727Nanjing University (南京大学)China3232Zhejiang University (浙江大学)China34=29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上海交通大学)China7070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China75=94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China8075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西安交通大学)China8795Southeast University (东南大学)China89=110=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北京师范大学)China107101=Shandong University (山东大学)China109=116Jilin University (吉林大学)China120125=Sun Yat-sen University (中山大学)China128121Nankai University (南开大学)China132146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北京理工大学)China139=201=Shanghai University (上海大学)China139=161=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华中科技大学)China145201=Wuhan University (武汉大学)China147140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华东理工大学)China149161=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国农业大学)China151=201=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China151=201=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北京科技大学)China151=181=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中南大学)China161=161=Donghua University (东华大学)China161=144=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南京农业大学)China161=151=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大连理工大学)China161=201=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北京工业大学)China161=181=Beihang University (former BAUU)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China171=150=Lanzhou University (兰州大学)China171=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国防科技大学)China181=148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华东师范大学)China181=201=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上海师范大学)China181=201=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北京交通大学)China181=151=Xiamen University (厦门大学)China181=201=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北京邮电大学)China181=181=Sichuan University (四川大学)China191=201=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电子科技大学)China191=20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北京化工大学)China
没有那么多!1清华2北大3复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大学排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科三本大学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