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先生的说和做中写诗的兴致减少是哪个词语

4发现相似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预计教学流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预计教学流程》摘要:写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其它同学也可以跟着小声地阅读。 5分 二、学生6位朗读课文时间。接着处理词语。7分 1、过渡语:来,我们谈一谈自己的的阅读感受?或者说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生可能答:他是个治学严谨、成就...: ◇
  课前学生交流自己预习情况,发好资料。两名学生自愿到黑板前板演闻一多、臧克家的生平简介。师提示:亦师亦友。
  一、导入。
  偶然间,老师翻开你们上学期的音乐课本,在第一单元第一课上有一首七子之歌&澳门,会唱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最后一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师生同唱),&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多么强烈的字眼,多么真挚的感情,你知道歌词的作者吗?。。。对,歌词就选自他的《七子之歌》(板书)中的一首。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让我们走进现代作家臧克家的这篇文章《。。。》(师生齐读)去了解他。哪些同学愿意朗读?分好所读段落后,两个同学边听边写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其它同学也可以跟着小声地阅读。
  二、学生6位朗读课文时间。接着处理词语。7分
  1、过渡语:来,我们谈一谈自己的的阅读感受?或者说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生可能答:他是个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个大无畏的革命家。。。。。。师顺势说出:在文章中作者有很明显的提示&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意思是写诗的兴致减少,并不是不写。闻一多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小黑板显示)在他心里,做中国人要比做文学家重要的多啊!那他主要把时间精力放在什么地方了?
  (生答:在钻探古代典籍上。)其真正目的是:。。。生答: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师:想研究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何等的艰难,相传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板书)韦:熟牛皮;韦编: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三:多次,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而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做的呢?划下来,并进行圈点批注、交流,使句子理解得更透彻些。(教师巡视)
  师生交流时间。教材上有参考答案。8分
  教师准备: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②&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 &? &? &? &? &? &? &? &? &? &? &?
哆啦A梦是一只来自未来世界的猫型机器人,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奇妙的道具帮助大雄解决困难。哆啦A梦的故事将人们带进一个奇妙、充满想像力的世界...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七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孙权劝学》自编作业
浙江省平湖市初中语文基地欢迎您,新网站全新上线...
您现在的位置: &
教学资源 & 练习题库
七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孙权劝学》自编作业
来源:福臻中学 发布时间: 17:54:14
浏览数:1478
7&&&&&&&&&&&&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编者:顾勤松&& 审核:朱苗苗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无xiá及此(&&& )&&&&&&&&&&&&& hè然而出(&&& )
目不kuī园(&&& )& &&&&&&&&&&&&&热情péng& pài(&&& )(&&& )
仰之mí高(&&& )& &&&&&&&&&&&&&漂白四壁(&&& )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线字。
(1)诗兴不作:& &&&&&&&&&&&(5)迥乎不同:
(2)锲而不舍:& &&&&&&&&&&&(6)一反既往:
(3)群蚁排衙:& &&&&&&&&&&&(7)潜心贯注:
(4)兀兀穷年:& &&&&&&&&&&&(8)气冲斗牛:
(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
(2)读了全文,我们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 ________,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 ________,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________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课堂练习】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至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他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4.请你用精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大意。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哪个词用得特别好?请说明理由。
6.30年代初的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潜心研究古代典籍?
7.文中写闻先生的头发之前先提到杜甫,你认为这有什么作用?
8.选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许多事迹,你认为自己最需要学习哪一点?为什么?
&&&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宣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9.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 &&&&&&&&&&&&&&&&&&&&&&&&&&&&&&&&&&&&&&&&&&&&&&&&&&&&&&&&&&&&&&&&&&&
10.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
&&&&&&&&&&&&&&&&&&&&&&&&&&&&&&&&&&&&&&&&&&&&&&&&&&&&&&&&&&&&&&&&&&&&
11 .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用一成语填写)
12.在文中用直线划出与“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13.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
&&&&&&&&&&&&&&&&&&&&&&&&&&&&&&&&&&&&&&&&&&&&&&&&&&&&&&&&&& &&&
14.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15.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
【能力提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美]海伦·凯勒
①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②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③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人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④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⑤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呆滞(&&& )&&&&&&&&&&&&&& &&&&&&&& 熟视无睹(&&& )
健康无恙(&&& )&&&& &&&&&&&&&&&&&& 惦(&&& )念
17.第①段中加点的“事事”二字,前一个“事”的意思是&&&&&&&&&&&&&& ,后一个“事”的意思是&&&&&&&&&&&&&& 。
18.第②、③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这:&&&&&&&&&&&&&&&&& &&&&&&&这样:&&&&&&&&&&&&&&&&&&&&&&&&&&&
19.作者在第②段中说:“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请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回答)
&&&&&&&&&&&&&&&&&&&&&&&&&&&&&&&&&&&&&&&&&&&&&&&&&&&&&&&&&&&&&&&
&&&&&&&&&&&&&&&&&&&&&&&&&&&&&&&&&&&&&&&&&&&&&&&&&&&&&&&&&&&&&&&
20.在第④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爸,你别痛苦
女儿要到学校听分数了。今年她考初中。
紧张的却是我。
我挤出“幽默”:“考得不好,别到外滩去,黄浦江没有盖子啊。”
女儿乐了:“拜托了,别想的那么恐怖好吧?”她(①)地走了,永远是乳臭未干的丫头。我的心却仍悬着。5年来风风雨雨,早出晚归,“枯灯黄卷”的陪读生涯,耗去了我的多少精力,不就冲着重点中学那块牌子?在向顶峰攀登中,“呼哧呼哧”疲惫不堪的岂止是女儿。
“丁东!”女儿终于回来了。
“爸,我没考上重点,差4分。”
完了,差口气,就像中国足球队一样。
说这话时,女儿很平静,脸上寻不到一丝痛苦痕迹,把痛苦甩给了我们。
幸亏她还有良心,没忘了安慰我:“爸,你千万别痛苦。”
真让人厥倒。这世界真颠倒了。
“拜托了,别再提考试的事,”女儿一回头躲进了小房间。不久,飘出“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午夜,皎洁的月光无法(②)平那颗失落的心。妻突然说:“听说,重点中学的自费班,要交6000元。”
我听懂了妻子的意思,却没接茬。6000元,工薪阶层容易吗?
心里又涌起了痛苦。
21.文中两处括号中应选填的词的是:
①她(&&& &)地走了。
A.&&&& 大大方方&&& B大大咧咧&&& C匆匆忙忙&&& D慢慢腾腾
②月光无法(&&&  )平那颗失落的心。
A.熨、&&&&&&&& B.润、&&&&&&& C.抹、&&&&&& D填、
22、第三段加点的“挤”有什么表达作用?
&&&&&&&&&&&&&&&&&&&&&&&&&&&&&&&&&&         &&&&&&&&&&&&&&
23.第五段未句中的“呼哧呼哧”为什么不能去掉?
&&&&&&&&&&&&&&&&&&&&&&&&&&&&&&&&       &&&&&&&&&&&&&&&&&  
24.“这世界真颠倒了”。(加线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  &&&&&&&&&&&&&&&&&&&       &&&&
25.标题为“爸,你别痛苦”,而第十段中“爸,你千万别痛苦”一句加上“千万”一词,效果怎么样?
&&&&&&&&&&&&&&&&&&&&&&&&&&&        &&&&&&&&&&&&&&&&&&&&&&
26.文中的“女儿”没考上重点中学,却“很平静”,她心真的很平静、很轻松吗?她为什么这样?)&&&&&&&&&&&&&&&&&&&&&&&&&&&&&&&&&&&&&&&&&&&&&&&&&&
27.文中的“女儿”是一个&&&   、    、   的孩子。
8&&&&&&&&&&&&& 《孙权劝学》
编者:顾勤松 &&审核:朱苗苗& &&&&&&班级&& &&姓名& &&学号&& &&
【课前预习】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卿今当涂掌事(  )&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4.但当涉猎(  )(  )
 5.见往事耳(  )&&& &&&&&&&&&&& &&&6.及鲁肃过寻阳(  )(  )
 7.卿今者才略(  )&&& &&&&&&&&&&& 8.非复吴下阿蒙(  )
 9.即更刮目相待(  )&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二、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    )  &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
 3.非复吴下阿蒙&&&&&&&&&&&&& (    )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三、查词典解释画线的字。
 1.但当涉猎(  )  &&&&&&&&& 2.见往事耳(  )  
3.孰若孤(  )&&&&&&&&&&&&&&& 4.蒙乃始就学(  ) 
5.士别三日(  )  &&&&&&&&& 6.肃遂拜蒙母(  )
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
A.把  &&&&&&&& B.被  &&&&&&&&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  )
A.立即  &&&&&& B.就是  &&&&&&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  )
A.于是  &&&&&& B.却  &&&&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  )
A.并且  &&&&&& B.但是  &&&&&&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五、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六、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_》。此书是一部__________体通史。
 2.司马光,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3.经指《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
《_______&&&& __》、《____&&&& _____》。
七、回答下列问题。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
 3.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课堂练习】
《孙权劝学》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八、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卿(&& &&&&&)&&&&& 当涂( &&&&&&&) &&辞( &&&&&&&&)
孤(&&& &&&&) &&&&&涉猎(&& &&&&&&)& 孰( &&&&&&&&)
九、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十、为下列词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2分)
(1)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十一、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分)
(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十二、翻译下列各句。(3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二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儿,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十三、 根据原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
十四、 解释下列两个字
& 见(&&&&&& )往事耳&&&&&&&&&&&&&&&& 蒙乃始就(&&&&& &&)学
十五、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 &&&&&&&&&&&&&&&&&&&&&&&&&&&&&&&&&&&&&&&&&&&&&&&&&&&&&&&&&&&&
(2)哪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 &&&&&&&&&&&&&&&&&&&&&&&&&&&&&&&&&&&&&&&&&&&&&&&&&&&&&&&&&&&&
& (3)表现吕蒙自己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 &&&&&&&&&&&&&&&&&&&&&&&&&&&&&&&&&&&&&&&&&&&&&&&&&&&&&&&&&&&&
十六、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 &&博士 古义&&&&&&&&&&&&&&&&& 今义&&&&&&&&&&& &&&&&&&&&&&&&&&&&&&&
十七、 本文以对话为主,不多的几句话,就表现了任务单性格特点。请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以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 孙权&&&&&&&&&&&&&&&&&&&&&& 吕蒙 &&&&&&&&&&&&&&&&&&&&&&&鲁肃&&&&&&&&&&&&&&&&&&&&&&&&
十八、 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 &&&&&&&&&&&&&&&&&&&&&&&&&&&&&&&&&&&&&&&&&&&&&&&&&&&&&&&&&&&&&&&&&&&
【能力提升】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十九、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二十、 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二一、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何以战 D.必以分人二二、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二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二四、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二五、翻译:惟弈秋之为听译文:二六、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
11《邓稼先》答案
1.xiǎn& zǎi& shà& xiè& jié& yùn
2.①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②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③每家每户都知道。& ④知名度很高,妇女儿童都知道了。
3.(1)C&& (2)A。
6.符合人物身份,当时情况,合理流畅即可。
7、都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
8、锋芒毕露;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9、中美两国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
10、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的结论。
11.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12.A 13.一块巨石  14.反衬后面桥塌的惨景,表现茅以升长大要造桥的理想
和愿望是怎形成的。 15.为大伙儿,为群众谋利益。& 16.略
17、有所感触而领悟。&&
18、一条有荆棘有花果的路;一场较量;一场棋局;自由自在的灵性和闲适的情怀;轻盈的岁月,淡淡的绿意,多姿的花。&&&
19、对于生命,每个人的感悟是不同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20、勤于思考,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21、 只要你付出努力和汗水,就会得到对生命的真正的感悟。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答案
1.xiá& hè& kuī& péng& pài& mí& piǎo
2.①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②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③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④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兀兀:劳苦的样子。
⑤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⑥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
⑦全身心、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
⑧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3.(1)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臧克家《有的人》
(2)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 投身于民主运动,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 言行一致
4、闻一多潜心学术研究,是做了再说,甚至是做了不说。
5、钻探& 比喻闻一多对古代典籍的研究,形象的让读者感受到他坚忍不拔,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
6、为了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7、用对比手法突出闻一多心会神凝,专注于治学的品质。&
9、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10、起稿政治宣传单 进行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队
11、视死如归
12、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3、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语言)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神态) 
14、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15、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现代文课外阅读:
16、hì&& dǔ&& yànɡ&& diàn
17、事情&& 事情
18、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19、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20、者的写作用意在于: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不要虚度年华;启迪人们注意“要用眼睛”认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欣赏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
21.①B、②A、
22.我当时心情紧张却要故意装出心情轻松的样子(我的幽默是强装出来的)。
23.“呼哧呼哧”表现出负重攀登时气喘吁吁的情态。去掉后,语言显得平淡。
24.女儿没考上重点中学,她自已“很平静”,并且安慰“我”(父亲)。
25.“千万”起突出强调作用,表明女儿对父亲的安慰之情很真切。
26.她的心里肯定不轻松,她为了减轻父母心中的痛苦(失望和耽忧),极力表现出平静和轻松来。
27.坚强、开朗、懂事。
15《孙权劝学》答案
参考答案:
一、1.当道、当权 2.推辞 3.研究 4.浏览群书,不许深入研究 5.知道 6.表示到了出现某事的时候 7.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8.不再是 9.重新 10.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二、1.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2.古时王侯的自称。 3.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三、1.只,仅。 2.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3.哪里比得上。 4.接近,靠近。 5.古代指读书的人。 6.于是,就。
四、1.C& 2.B& 3.A& 4.C
五、1.√2.×3.√  
六、1.资治通鉴 编年体 2.北宋 政治家 史学家 3.诗 书 礼 易 春秋
七、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待)。 2.对读书人(知识分子),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须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他,因为他进步了。 3.这句话后来比喻人的地位的变化,也用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4.一个是三日不读就退步了,一个是用功三日就进步了,可见书是不能一日不读的。
八、īnɡ&& tú&& cí&& ɡū&& shè&& shú&&&&&
十、(1)大有裨益&&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十一、(1)孙权对吕蒙说话,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之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2)表现出鲁肃的惊异之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显出既敬佩又羡慕的神态。(3)表现出吕蒙学有大进步,非常坦率的心理。
十二、(1)你现在掌权管事,不能不学习。(2)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3)鲁肃和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
十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十四.了解&& 开始从事十五.①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十六.①专管经学传授的官& 一种学位
十七.善劝、亲近、关心部下;& 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 直爽、敬才、爱才
十八.一个人即使基础再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十九. 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二十. ①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 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二二.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勤学苦读(意思对即可)。
二三.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二五.只听弈秋的教导
二六.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版权所有:浙江省平湖市城关中学 电话:8
地址: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新华北路130号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闻一多的说和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