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9000块钱相当于现在的现在红砖多少钱一块?

陕西七旬翁留存60年前10万元存单 专家称不值钱
胡万志的存单 华商报记者 曾春 摄西乡县茶镇渔丰村74岁的胡万志,手里有一张父亲留给他的60年前的10万元存单。如今,老胡想将这张存单兑现,中国人民汉中市中心支行表示,需要先对这张存单进行核查,才能确定是否可以兑现。昨日,提起自己那张10万元存单,胡万志第一句话就是,那是他的宝贝,一般不给别人看。胡万志说,钱是自己的父亲日存进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的。“我近几年盖房子,欠了十几万元的债,就想着能不能把存单上的钱取出来还债。”老胡说,自己唯一的儿子如今在外打工,他取了钱后,儿子就不用那么辛苦了。这张已经有些残破的存单正面显示:存入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金额为大写的拾万元,存期为日至日,存单编号为陕A0090382。昨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汉中市中心支行办公室负责人看了存单的照片后表示,这张存单是真是假、能否兑现、按什么比率兑现等问题,都要等银行对存单核查清楚后才能回答。那么,1954年的10万元,相当于如今的多少钱呢?对此,陕西理工学院经济学专家表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曾发行新的纸币,和之前的纸币币值兑换比率为1:10000。也就是说,胡老先生手中所持的存单,也应该是按照这个比率兑付,现在可能不值钱了。据了解,2012年,西安的王广乾老人也遇到类似情况。他到银行咨询得知,他那张“上世纪50年代存入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面值为10万元”的存单,按照规定,只能兑换成现在的12.9元。(记者 曾春)胡万志老人手捧存单,心里没底。 华商报记者 曾春胡万志老人手捧存单,心里没底。 华商报记者 曾春关师傅想替朋友打听一下这张存单能兑换多少钱本报记者王警摄一张历尽57年沧桑的老存单,辗转多处无处兑现,咸阳的关师傅很不解。更让他苦恼的是,1954年的这张三万元存单,业内人士以57年的活期利率计算,竟才有八毛六分的利息,连本带利也兑不了4块钱。不过,见过存单的人都说,这张存单本身已远远超过存单里所存现金的价值。这张存单还能取吗? 9月29日一大早,40岁的咸阳人关师傅来到本报,拿出一张破旧不堪的存单,关师傅说,这是朋友的存单,因朋友腿脚不便,特别委托他来,看看这张存单还能不能兑现了?记者看到,夹在一个笔记本中的这张存单,大小类似于现在的五元人民币,正面最上方处写着:“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的字样,下方横着铺一条带花纹的底色上写着:“优待售粮储蓄定额存单”,上述两行是从右到左横着印制的,往下就是从上到下的字了,正中间是“人民币叁万圆”,日期也是从上到下标注的,写着“公元日存入,公元日到期”,编号“0364492”。存单的背面,除了当时的利率说明外,还加盖有中国人民银行邠县(bin,今作彬县)支行北极镇营业所的公章,此外还盖有经办人和主管人的两个小方红章。关师傅说,几年前,朋友曾委托别人拿着存单去中国人民银行咸阳分行问过,对方说1954年,还没有他们那个单位呢,说让找,朋友就再没管过。转了一圈没能兑现 记者和关师傅一起,先来到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大厅,一工作人员介绍说,据他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银行改革,当时人行将所有的储蓄业务交给了工商银行,自此后人行不再办理储蓄业务。所有的储蓄业务的底子只有在工行才能查得到。至于存单的真假,去人行陕西分行能鉴定出来。随后,记者与关师傅又来到位于高新区的人行陕西分行,被告知要将采访手续办齐后,请示领导后再决定。而一同随行的关师傅比较心急,又独自一人前往,被登记处告知,去找工商银行办理。关师傅又来到工行陕西省分行,这里的相关负责人看后明确答复,1984年人行和工行分家,工行也就是在当时才成立的,要查也只是查1984年以后的。这存单又是一式一份,没有存根,要查得先确定存单的真伪,而这些也只有人行才能做到。从早上到下午,转了一圈这存单也没能兑现。若兑现,连本带息3.905元 这一圈转下来,接触了十余名银行人员,只有省工行一位已70岁的退休老师傅认识这种存单。他说,1954年的三万元,其实就是现在的三块钱。因为1954年市面发行的是第一套人民币,当时第一套人民币的一万元,等同于后来第二套人民币的一块钱,而第二套人民币往后的面值都是统一的,延至如今市面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这个说法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同。省工行相关负责人说,这张存折背后说明的利率是一个月至三个月,月息一分五,过期不取款者,即由银行按活期存款处理。而这张存单的存款期限显示为一个月,一个月按当时的利率月息一分五来计算,是四分五,它的本息加起来是3.045元,按照银行计息规则,元单位以下的是不计息的。有银行的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现在的活期利率是0.5%,这3块钱从日存至今年9月28日,57年的利息为:57(年数)乘以0.5(年利率)乘以3(本金)除以100(百分比)等于0.855元,四舍五入为0.86元,3块钱总共能取本息为3.905元。10年前有人出八千元买这存单 虽然无处兑现,可看过存单的人对存单本身的兴趣远远大于存单的存款数。工行的几位工作人员说,这种存单历尽近六十年沧桑,极具收藏价值。而关师傅本人也讲,10年前,就有人向朋友开出八千块钱的高价,要买这张存单,朋友没卖。三块钱,当时能买些啥? 退休的工行老师傅说,存单上的“优待售粮储蓄定额存单”字样,就说明这张存单的来历,是当时农民将自家收割的粮食,卖给粮食局,粮食局不给现金,就开出这样的存单,这种存单不记名不挂失,可以直接取钱。包括老师傅在内的多人都说,虽然现在这张存单只能兑三块多钱,但放在当时这三块钱也不少呢,老师傅说,三块钱是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还有人说三块钱几乎可以养活一家人。出生于1938年的沈老师说,1954年,他刚上初中,一块钱在当时能买一斗玉米,一斗玉米相当于40斤左右;那时候上初中一学期的学费是5块钱;一毛钱能买10个到12个鸡蛋,1块钱就能买100多个鸡蛋呢;那时候做一天零工的工钱也就一毛钱到两毛钱的样子,能赚到两毛钱,那活也是很累人的力气活了。 本报记者 苗颖50年代老存折 资料图随着各种银行卡的普及,曾经家家户户都至少有一两本的存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见。正因如此,冷门又另类的老存折也成为部分收藏爱好者的“新宠”。昨日,商报记者了解到,部分上世纪五十年代甚至更早时期的老存折,身价达到百元以上。记者昨日在中兴路收藏品市场一家店铺看到,一本本风格不一的银行存折,有粉色、黄色、绿色和红色的,面积约为小信封大小,封面写有信用合作社的活期储蓄存折、中国邮政储蓄存折、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等字样。“存折收藏主要看年代和特征,像印着毛主席语录的存折、国外的银行存折或者比较有特色、有特殊标志的老存折价格比较高。一般来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存折市场价格基本上在50元至100元左右,而八十年代之后的价格就很便宜了,从一两元到二三十元不等。”该店主介绍,不过,存折毕竟是很冷门的品类,而且目前还在流通,收藏存折的人目前还不是很多。据了解,民国时期的银行存折,如中美合资联办的美丰银行、银行、中央银行等,存世量很少,市场价格更高。“老存折上面带有历史痕迹,记录了我国的发展变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重庆钱币协会理事黄布一表示,像有的存折写有鼓励大家储蓄的标语。而且更珍贵的是,有的存折上还有当时银行的储蓄相关规定等,比如:“如今正是战时,因印制比较困难,存折用旧的原料印制,敬请见谅。”等,这些信息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和银行的发展变化,尤其具有收藏价值。那么,应该如何收藏存折呢?黄布一建议,越早期的存折越具有收藏价值,由于早期的旧存折带有地区性特征,如不能通存通兑,而且风格也各不相同,有兴趣的收藏爱好者可以系统收藏;其次要从品相、盖章、内容等方面挑选。此外,还可扩展范围,除了存折、存单,还有会计凭证、商业承兑汇票、支票等等,这些都属于收藏中的票据类,爱好者可从某个种类或某个银行自成体系地收藏。记者 曾芳50年代老存折 资料图50年代老存折 资料图50年代老存折 资料图50年代老存折 资料图(华商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lilyqiao]
热门产品推荐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黄宾虹的画,一块钱一张,还没人要100多元买齐白石的画,当时觉得“买贵了”30年前,20多万港币可以买下9000多张画
  黄宾虹的画,一块钱一张,还没人要
  100多元买齐白石的画,当时觉得“买贵了”
  30年前,20多万港币可以买下9000多张画
  没买过假画
  成不了大藏家大鉴赏家
  许化迟:
  记者郭琳
  许化迟讲了个35五年前的故事。
  1977年,陆俨少来北京,住在许家。
  许化迟的父亲许麟庐,是齐白石的得意门生,荣宝斋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经理。许麟庐重侠义,好交友,一些画家外地来京,吃住都在许家。而当时陆俨少还是右派。当时的环境,不要提右派住在家里,就是和右派说句话,且得掂量掂量。
  那天陆俨少拿出自己的五张画。许麟庐对许化迟说,你去把画拿给韩度权。让25岁的许化迟去荣宝斋卖了。
  韩度权当时是荣宝斋收画的一把手。收画一把手,意思是鉴定专家,当时收画,经理说了都不算,必须找他。
  许化迟把画一卷,骑着自行车就去荣宝斋了。
  到了荣宝斋,许化迟说,韩叔,我爸让我找你来了,陆俨少陆伯伯有几张画,让您看看。韩度权说,你打开吧。
  打开看了。韩度权说,留一张吧。许化迟心里一咯噔:留一张?就问多少钱一尺,说8块。许化迟想了想,说,8块,我还不能搁您这儿。当时王雪涛的画12块一尺,李可染15块一尺。就把画一卷就回来了。
  回家后,陆俨少也在。许化迟回话,韩叔说五张留一张。许麟庐就问,那你干嘛不把那一张留下啊。回答说他给8块。许麟庐哦了一下:8块?低了点儿。
  陆俨少在边上听了生气,不说话。
  这个故事,如今看来已经属于传说——20年后,1997年,陆俨少的画在拍场上已是几百万元一张。
  那时候许麟庐已经不是荣宝斋的总经理,因为“文革”靠边了。许化迟回想起来,“韩度权其实已经给面子了。当时谁都不知道陆俨少,人家收你就不错了。”
  在出身书画大家的许化迟那儿,这类值得玩味的典故实在太多。
  黄宾虹的画,一块钱一张,还没人要
  1952年出生于北京的许化迟,是许麟庐的第四子,自幼秉承家学,受教于父亲许麟庐,研习绘画和鉴赏。按照他的话说,没出生,就已经浸染在书画里头了。
  50年代,许麟庐的“和平画店”开业,这家画店的旧址,如今已经湮没在王府井的一片繁华中,今天人们能看到的只有画家黄永玉凭记忆所画的外景图了。但当时,这家在齐白石支持下开出的不足40平方米的画店,却是京城的名家荟萃地,郭沫若、徐悲鸿、傅抱石、张伯驹、李苦禅、启功、黄苗子、黄永玉,都是常客。齐白石每星期都要来画店亲自坐镇,“和平画店”匾额的四个字,正是他题写的。
  后来公私合营,许麟庐把画店交给国家,进入荣宝斋,做了建国后第一任经理。
  有这样的经历,许麟庐很快介入收藏。
  “现在专卖字画的画廊已经很多了。而当代中国真正专卖齐白石画的,是我父亲。”许化迟说,“年,我父亲经营齐先生的画。那时候齐先生不是很富有,临到死都不富有。很多画家生前都不是很富有的。现在我们看画家以为他们都非富则贵,其实不是这样,画家在50年代靠工资吃饭。年,黄宾虹的画,一块钱一张,还没人要——因为大家不认识。”
  100多元,“买贵了”的齐白石
  耳濡目染之下,许化迟也开始收藏。
  “早期的画都是朋友介绍的,比如谁谁家抄完家,没有了生活来源了。但画家们要生活,我跟他们的儿子们素有来往,他们就找我卖一两张画。多半是60元、90元。”
  1978年,许化迟从朋友那儿花100多元钱买了张齐白石的画,这张画后来收录进《齐白石画集》。
  许化迟拿着画给父亲过目,问真假。许麟庐看了,说真的。但又说,100多元钱,买贵了。
  “那时候当然不会去想这些画将来能卖多少钱,纯粹就是喜欢。玩收藏,最重要的就是‘喜欢’二字。那里面的文化,那种美给你的愉悦感。”许化迟说。
  1981年,用20多万港币买下9000张画
  1980年,许化迟移居香港。
  移居香港,对于许化迟来说一定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回来以后,他做了一件大事儿,用二十多万港币,买下了当时还叫中国历史博物馆、后来成为国家博物馆的外宾服务部里的九千张画。谁的都有: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等等。
  当时历史博物馆的馆员、后来成为中国第一批拍卖公司中贸圣佳总经理、如今是瓯江草堂主人的鉴定专家、藏家易苏昊说了这段历史。
  1979年,历史博物馆成立了“外宾服务部”,卖一些近现代画家的画,收入用于改善博物馆的经费不足——那时候博物馆来了外宾,请人吃饭的钱都没有,国家财政拨款有限。接待外宾的标准是每人三块钱。但这是天安门前的国家博物馆,三块钱怎么吃饭呐?差额就得从这儿解决。
  当时艺术家们的画,吴作人一张画卖5元钱,李可染8元,刘炳森6毛、8毛,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
  外宾服务部经营到1981年,经营不下去了。卖得不好,国家博物馆卖字画也丢人,画于是得处理掉。但这么多处理给谁,谁又买得起?
  从香港回来不久的许化迟,一次性花二十多万港币,买了全部的画作。
  许化迟在香港的那年,198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傅抱石的《湘夫人》拍出了18万港币,已经是天价了,而在内地,按照许化迟的说法,“如果在香港卖五万,在南京最多2000元就买到了。”这就是两地的差价。
  这段故事,如今看来又是个传说,不知道会让多少人扼腕。但当年,又有多少人能有闲钱买画、又舍得去买画?当时,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三十多元。
  北京日坛公园南门的和平艺苑,一处京城著名的文化会所,是许化迟十几年前经营起来的,艺苑的门直接能通到日坛公园——皇帝原来祭祀太阳的地方——恢复当年和平画店的荣耀。
  私人博物馆,也是名画的归宿
  山东烟台,许家的祖籍地,“许麟庐艺术馆”已建成,陈列的是许麟庐先生的作品和许家捐出的近些年的藏品。
  在许化迟看来,很多画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比如前不久在浙江美术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典藏大展”展出的两幅《不倒翁》和《大公鸡》,都是白石老人送给许麟庐夫妇的。当时齐白石在和平画店里所作《大公鸡》送给许麟庐夫人王龄文女士,画毕意犹未尽,又在《不倒翁》上题跋“是麟庐好子孙,不得将此画付于他人。”
  “有些画,一定是不能卖的,最终它们的归宿一定是捐给国家。”
  而私人博物馆,也是这些名画的归宿——就像国际上通行的那样,国内的私人博物馆会越来越强。
  “现在国内不完全统计有几千座博物馆,有一些所谓的博物馆,是投机商人搞的,做了几年就没了,非常可怕;还有一种是用博物馆的形式来圈地——但严肃的私人博物馆不会这样。”
  “办博物馆一定是很严肃的,因为这是他的颜面。他即便要骗人,也不能自己骗自己——一些博物馆里可能也会有不像样的东西,那是因为水准没到。”
  “成熟博物馆里,没有买卖。比如李苦禅、王雪涛先生在山东的博物馆,唐云在杭州的博物馆,会卖吗?一张都不会卖。”
  “这些年来,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解决精神问题,人们早已体会到,文化的重要性。一个真正强盛的国家,首先文化要强盛。一旦文化积淀又有了,私人博物馆的兴起,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收藏之道】
  看出假画的破绽来
  就说明你的鉴赏水平比作伪的水平要高
  许化迟的人生阅历,显然不是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所能企及。
  但非如此就不能收藏了?
  许化迟有一个经典的论调:什么时候是进入收藏这行的最佳时机?随时!
  “千万别以为现在亿元就是天价了,就都是泡沫了。我们现在的古画,不要说超世界,就连清朝的价都远远没到。我们现在一张唐伯虎的画,好一点的,充其量,两三千万。高一点,四五千万。过亿都难。可在清末民初,一张唐伯虎的画,可以换俩大四合院。现在俩大四合院值多少钱?”
  “十年前,我花200万买齐白石先生一张画。当时我就断定,以后肯定要过千万,人家都说我是疯了。过了五年,过千万了,我说会过亿。人家说这真是疯了,结果呢?没多久就过了。”
  “为什么毕加索、莫奈、凡·高的油画动辄上亿美元?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了。全世界的艺术机构、财团都在收藏。这是一个文化价值观的接受度问题。什么时候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被全世界接受了,我们的顶级画家就是世界的顶级画家——艺术品繁荣,就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再现。”
  “当然,收藏的前提是,得从骨子里喜欢。艺术品会给你带来高回报,一亿买进的,5000万卖出,那谁都不玩了。但不能单纯地把艺术品作为一门生意来对待,今年买进,明年卖出,这样,不如去做金融,股票期货。”
  但从骨子里喜欢了,就不会买到假画了?
  许化迟笑:“买假画算什么?我当然买到过假画——大鉴赏家都有打眼的时候。”
  “徐邦达,大收藏家,刚刚去世的老先生,当年故宫博物院书画馆就是他创建的,他难道没买过假画。”
  “有的假画作假做得非常好,你看出破绽来,就说明你的鉴赏水平比作伪的水平要高。看不出来,就说明你技不如人。这需要眼力。眼力从那里来的?从实践当中来的,要用真金白银练出来。书本上只是其一。”
  “的确也有像一些人说的,去某某家,一打开仓库,一屋子假画假古董。这说明什么呢?这些人根本不懂中国文化。而是在倒买倒卖这些东西,又或者,你是不是真喜欢收藏这件事?如果我要花1000万买一张画,你说,我是不是一定会仔细地去研究它?因为是要花真金白银的。“真正做收藏的,必须有积累,有沉淀。”
  【藏家名片】
  许化迟:画家、鉴定家、收藏家。“和平艺苑”的掌门人,齐白石的得意门生、书画大师许麟庐之子。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60年代十块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花_百度知道
60年代十块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花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十块钱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10元应该是现在的50左右吧
这个还是得看市场经济和现在居民生活水平等因素。那时候的工资,才几块几十块,而现在呢,几百几千,甚至上万的都有。60年代末的物价情况(如今的物价情况) >可买大米 80斤 (5.6斤) >可买大闸蟹 12斤 (6条腿) >最大的带鱼 30斤 (1.5斤) >大黄鱼 30斤 (鱼鳞) >布匹 1丈余 (1尺) >青菜 500斤 (4斤) >猪肉 13斤 (1 斤) >小馄饨 100碗 (5碗) >小学学费 6元 (一只低档文具盒) >看电影 学生票 200场 (场外听声音) >中挡皮鞋 一双 7.68元(鞋带) >棒冰 250根 (10根) >大白兔奶糖 4斤 (4两) 够找10次鸡,(还不够套套钱) 够买300个大包子(25个小包子) 十块钱是很那时多人那时的工资(小学生一天的零花钱)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000块钱要扣多少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