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癌早期胃镜图片癌切除二分之一啥时复查胃镜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早期胃癌的内镜超声诊断和内镜粘膜下切除
作者单位:
山西煤炭中心医院消化科 山西、太原、030006
母体文献:
第八届全国胃病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
第八届全国胃病学术大会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在线出版日期: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早期消化道癌症可用消化内镜切除长期上腹不适、大便出血要警惕
50岁以上最好每年做一次胃镜和肠镜
&&记者 葛丹娣 &&&&本报讯
世界卫生组织多年陆续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世界胃癌年发病率为13.86/10万人,每年我国新发现的胃癌患者达40万,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2%。&&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浙江省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季峰主任医师说,定期的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公认的最有效的早期癌症诊断措施。&&“消化内镜还可以用来做消化道息肉及良性病变切除、消化道出血止血、营养管或肠梗阻导管置入、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放术、胃肠造瘘。更重要的是,消化内镜还可以用来切除早期消化道癌症。”季主任说,“只要是早期的都能切下来,治愈率可以达到95%以上。”&&&&早期胃癌&&不一定要全胃切除&&半年前,曹大伯因上腹部不适来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胃角及胃体各有一处溃疡,活检均提示胃癌,当时的医生建议做全胃切除手术。&&曹大伯的家人犹豫了,曹大伯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这么大的手术,他能承受吗?&&季峰主任了解曹大伯的情况后,给曹大伯做了个超声内镜、全腹CT检查。“胃角及胃体溃疡均属早期胃癌。”季主任说,这意味着,曹大伯有可能不需要外科手术做全胃切除,可以考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不仅减轻痛苦,创伤小,恢复快,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季主任用ESD术为曹大伯做了胃角及胃体早期胃癌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两处胃癌均已切除干净。一个月后复查胃镜显示,创口愈合良好,没有发现癌症遗留及复发迹象。&&“一般来说,消化道管壁分为四层,由内向外依次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若病变局限在黏膜层,没有浸润到黏膜下层,没有淋巴结及血管转移,没有其他内镜检查禁忌症,不论病灶大小和位置都可以用ESD术切除,早期胃癌的整块切除率是95.3%,治疗效果和外科手术是一样的。”季主任说。&&ESD术还可用来治疗食管黏膜病变,如分化型早期鳞癌,有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直径大于2厘米的食管糜烂等癌前病变;对于侵犯至黏膜下层的高龄食管癌患者,食管癌根治后吻合口复发或食管其他部位发现癌灶者,ESD术可以起到姑息治疗的效果。同样ESD术也可切除大肠直肠早癌。&&&&更深层的胃间质瘤 也可以用内镜切除&&ESD术是治疗消化道肿瘤新的腔内手术方法,可以对大面积病灶整块切除,最大程度保存了胃黏膜的功能,但它只解决了起源于黏膜层即浅层的早期消化道肿瘤,对于起源于肌层的肿瘤往往“束手无策”,如胃间质瘤。&&“胃间质瘤是一种多起源于胃壁固有肌层,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约占胃肿瘤的2%。”季峰主任说,这种肿瘤若用ESD术,在剥离病变的同时,容易造成消化道穿孔。为此,不少患者不得不通过外科手术来切除病灶。其实,还可以用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简称“EFTR”)。&&陈大伯因上腹部痛来到浙大一院就诊,胃镜检查显示,胃底有一个近4厘米大小的肿块,表面已有溃疡形成,经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季主任建议他考虑用EFTR术来切除肿瘤。&&季主任说,EFTR术是以ESD术为基础,将内镜下黏膜剥离的触角延伸到固有肌层,通过各种内镜辅助器械切开黏膜,在黏膜下分离病灶,最后整块切除病灶,特点是变被动穿孔为主动穿孔,穿孔后吸净胃腔内液体再用金属钛夹封闭穿孔。&&术后,陈大伯的腹部没有疤痕,两天不到就能吃东西,没多久就康复出院了。&&季主任说,目前EFTR的适应症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各种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脂肪瘤、颗粒细胞瘤、淋巴管瘤、间质瘤、血管球瘤,神经鞘瘤等。&&符合EFTR治疗适应症的病变其治疗效果与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且创伤小,患者易耐受,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STER像鼹鼠钻地打洞般&&巧妙地切除食管处的肿瘤&&内镜微创手术除了ESD、EFTR,还有一个叫“STER”(全称“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的技术。相比ESD、EFTR,它的操作难度更大,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三甲医院在开展。&&李先生45岁,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一肿块,超声胃镜进一步检查提示,该肿块来源于固有肌层,初步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这是一种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位置较深。”季峰主任说,“在以前这种情况大都主张外科手术,但手术治疗费用高、创口大,不是要开腹,就是要开胸,恢复起来也较慢。”和李先生说明情况后,季主任给他做了STER术。术后第二天,李先生就恢复了自主进食,6天后就顺利出院了。&&季主任说,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是在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断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内镜微创治疗新技术,是ESD技术的延伸。它不同于内镜下胃肠腔外的经自然腔道的内镜治疗,它就像鼹鼠钻地打洞般巧妙利用黏膜和肌层间的空间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适用于食管及胃黏膜下良性肿瘤(<3cm)的切除。&&STER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整剥离肿瘤,同时创伤小,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避免术后出现消化道漏和胸腹腔继发感染,特别适用于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长期上腹不适、大便出血要警惕&&50岁以上每年做一次胃镜和肠镜&&尽管内镜微创手术大大提高了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但令季峰主任遗憾的是,我国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检出率并不高,不少患者一旦确诊往往已是中晚期了。&&季主任说:“早期胃肠癌患者,不需要放化疗,术后5年的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若是很早期的,浸润程度不深、体积较小的,5年生存率甚至可以达到100%。若是中晚期,其5年生存率就只有20%-40%。”&&如何早期发现?季主任提醒要注意身体的报警,45岁以上,若长期上腹不适,2周以上大便化验出血,不明原因消瘦,吃东西有梗塞感,尤其是有癌症家族史的,应立即做胃镜,若查过是好的,以后也应每年做一次;40岁以上者,大便突然变得不规律,或者出血,且不能恢复,一旦超过两周,应立即做一次肠镜,尤其是有癌症家族史者。&&50岁-75岁每年应做一次胃镜,此年龄段为胃癌高发期;50岁以上应定期做肠镜,如果第一次正常,可等1-2年后再做,若检查出有息肉最好摘除息肉,复查肠镜。因为肠癌发生主要有两条途径——息肉、溃疡。
[] [] []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胃癌医院推荐
联系电话:010-
10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10-
6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10-
9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10--
8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10), (010)
7条患者评价
您可以在全国最大的医患咨询平台咨询健康问题,还可以分享您身边的健康知识和就医经验。
本品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癌,乳腺癌,大肠恶性淋巴瘤,骨恶性淋...
参考价格:¥160
本品属于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适用于肝癌﹑直肠癌﹑食道癌﹑...
参考价格:¥52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爱问经验】早期乳腺癌的复发率高吗
乳腺癌虽然是女性中患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但其治愈率也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早期治愈率几乎都可以治愈的,...
乳腺癌虽然是女性中患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但其治愈率也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早期治愈率几乎都可以治愈的,许多病人一旦发现自己患上了乳腺癌心情低落,不愿意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其实我们患者如果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治疗这个生存率还是非常高的,并且这个手术的水平决定着肿瘤切除得彻底与否,而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则在于术后的后续治疗,这个是我们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的。
【爱问经验】早期乳腺癌的复发率高吗
乳腺癌虽然是女性中患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但其治愈率也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早期治愈率几乎都可以治愈的,...
胃镜-百科介绍
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更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检查前1天改吃易消化的...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正确对待胃镜检查结果
[本站声明] 上网看看奇闻网刊载此文或图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本网站部分文章或图片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正确对待胃镜检查结果
  60年代开始应用的纤维胃镜使胃癌的诊断出现了突破性进展,随着国产纤维胃镜的普及,目前县级医院,区级医院已广泛应用。我院自1973年开始引进纤维胃镜检查到目前已达7.3万人次,其主要作用是:
  (1)早期胃癌的诊断越来越多,使这一批胃癌患者及时手术切除后得长期无癌存活;
  (2)对中、晚期癌患者及时明确诊断,以便合理治疗;
  (3)对一批癌前病变及时发现,定期复查,及时治疗,不使之发展成浸润性癌而疗效不佳;
  (4)对大批有胃癌顾虑的患者明确了无癌的事实,解除了精神负担,愉快地工作和生活。我们在日常的胃镜检查中感到,由于对胃镜检查结果认识不足,存在着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有必要予以澄清。
  萎缩性胃炎是不是癌前病变,要不要手术切胃?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诊以及对早期胃癌癌旁粘膜的检查来观察两者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可以令人信服的结果仅是发现胃癌高发区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亦高以及癌旁粘膜中萎缩性病变多见,并没有得出萎缩性胃炎必然会发展成癌的结论。再者,萎缩性胃炎的本质是胃固有腺的减少,而胃癌的本质是胃腺上皮的异常增生,因此,单就萎缩性胃炎来说,并不是作为胃癌的早期信号来对待。根据我们的观察,确诊胃萎缩性胃炎后如能每2~3年复查一次胃镜,便不必担心癌的发生而准备切胃,也不要担心地每隔半年,一年就又复查胃镜。如果复查后仍停留在萎缩性胃炎的水平则更不必过于担心了。
  何谓肠化,与癌有什么关系?在胃镜的病理报告中常出现肠化(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是指在胃的腺体中出现了小肠或大肠的腺上皮细胞,肠化越多,胃腺就越少。因此,从本质上说,轻度肠化表示胃腺的轻度萎缩,重度肠化则意味胃腺的重要萎缩,肠化的意义与萎缩性胃炎相似。关于肠化与癌的关系研究发现,肠化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小肠型和大肠型,其中只有不完全型大肠化生与癌有一定的关系,此时有必要每年复查一次胃镜,其余的肠化则看作萎缩性胃炎即可,不必对其过多担心。
  不典型增生是不是癌出现了,要不要马上切胃?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胃粘膜癌变过程的观察,发现胃癌细胞不是即刻出现的,而是从正常-增生-不典型增生-癌变逐步形成的。不典型增生可分为三级,即轻、中、重度,轻度不典型增生还有恢复到正常的可能;中等不典型增生大多数会向重度不典型增生发展,少数可长年保持不变;重度不典型增生一般说来,可认为是癌的早期表现。由此可见,对于增生,一年复查一次是可以的。对轻度不典型增生,则不必恐惧,半年复查即可。对于中等不典型增生,则一般3个月复查一次,以观其发展速度和趋势。对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如有条件,可考虑手术切除治疗。我们也遇到少数病人,即使是重度不典型增生,未手术治疗,数年后仍未发展成浸润癌。因此,对于不典型增生应视其程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态度。再则,由于理论上划分难度很大,因此,当遇到不典型增生时,多让有经验的病理医生看看,对于处理得当是很有好处的。
  总之,在我们这个胃癌如此高发的国家里,对于进入壮年的人来说,为了有效地免除胃癌的威胁,接受胃癌检查是必要的。正确认识胃镜检查结果,预测以下今后的发展并制定相应的合理方案,十分重要。
  http://wjjixiaolong./1003332.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镜能查出胃癌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