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至18世纪世界市场形成性评价定义和特点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

麻烦老师解答: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
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制和18世纪英国形成的内阁制的相同之处是
A.都制约了君主的权力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 C.都成为国家权力中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麻烦老师解答: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
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制和18世纪英国形成的内阁制的相同之处是
A.都制约了君主的权力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 C.都成为国家权力中
麻烦老师解答: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
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制和18世纪英国形成的内阁制的相同之处是
A.都制约了君主的权力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 C.都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新课标201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近代世界市场下的中外经济发展》 --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专题五】近代世界市场下的中外经济发展【考情分析】考纲要求:考点预测:1.从"世界一体化"特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角度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列强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以"世界工业化"为切入点,考查近代以来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3.将经济的发展与近代以来民主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进行考查。4.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的阶段表现及其特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演变各阶段的原因和影响。【知识交汇】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经济:①对香料的需求,西欧贵族和商人渴望寻找一条新的通往东方的道路②对黄金的追求。③经济上的根源在于原始资本积累的需要。 政治:欧洲各国加强王权,对外扩张的要求。 宗教:传播天主教。 技术:航海技术上的进步和地理观念的进步。多桅帆船、指向标、星盘、地圆说(2)开辟的主要航线
   通往亚洲的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①"航海家亨利":堂.恩里克王子()是葡萄牙国王诺昂一世的第三子,生于波尔图,他是葡萄牙航海者的精神教父、大航海时代初期葡萄牙航海事业积极的鼓动者和推进者。②迪亚士发现好望角。③达.伽马发现通往亚洲印度的道路。 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①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开始了西方的近代史。②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使人们的观念大为开放。(3)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经济:商业革命①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各地区的联系加强。②欧与亚非美之间的贸易发展,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③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在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①股份公司,②期货贸易,支票、期票等信用工具,③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殖民扩张,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  政治: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融合。2.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过程及殖民扩张主要方式。
(1)过程:1588年英国海军击溃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无敌舰队"的战败,标志着西班牙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确立。17世纪开始,英国积极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三次对荷战争得到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8世纪中期对法国的战争,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州夺占了许多的殖民地,使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2)方式:海盗劫掠;商业战争;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是英国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战争使英国一跃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3.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与掠夺与建立世界市场的联系。(1)17和18世纪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它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使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使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不仅为欧洲商人带来丰厚的利润,还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给西欧带来巨大的利益,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奴役,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困落后,面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严重威胁和无穷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4.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成就
工业动力
蒸汽动力
电力和内燃机动力(最重大的成就是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动力机器
蒸汽机(最重大的发明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内燃机
工业布局
工厂由分散走向集中
世界工业带形成
工业生产组织形式
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即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集中的趋势,人类进入了大企业时代。这些大企业往往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在经营模式上,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巨大影响
生产力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了英国的经济霸权地位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思想兴起,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殖民扩张
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
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世界市场
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 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实力大增;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在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是半殖民地,非洲大陆的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至此,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2)近代工业出现。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产生条件:一是外商企业的刺激;二是洋务企业的诱导。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域:东南沿海(历史地理因素)。代表: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南海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经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2)民国初年至一战期间,由于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资本主义的障碍,当时,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于是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由于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春天短暂,昙花一现。(3)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由于国民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加之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于是从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4)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的破坏,在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榨,使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而走向萎缩。(5)抗战胜利后,由于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官僚资本对民族企业的残酷挤压,加之国民政府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因此陷入绝境,纷纷倒闭。3、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的特征
(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走过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门
(3)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其原因是这些城市各为列强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
(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企业是很落后的。
(5)从企业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看,中国民族资本企业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这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4、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现代化。(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的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综合提高】1、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时 期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显著特点
主要途径
影响(世界市场进程)
工场手工业时期(16C-18C中)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暴力手段残酷掠夺
殖民扩张和掠夺
初显端倪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C中-19C中后)
第一次工业革命
凭工业优势
以炮舰和商品行不平等贸易
初步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C中后期以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
最终形成
2、关于"实业救国"的问题。(1)原因:①甲午战争后,一部分开明官僚,地主和商人积极主张发展民族工业,挽救民族危机.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把发展实业作为救国的重要方针. (2)分析评论: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重新受到压制,张謇等创办的民族工业不断衰退."实业救国"的命运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就不可能得到独立发展,"实业救国"不可能实现. (3)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有张謇、张东荪等。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他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富国就能御侮,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张之洞虽然主张"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但认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他积极地创办铁厂、兵工厂,并筹办铁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张謇创办有纱厂、面粉厂等多种企业,兴办学校,企图实现以实业所得来资助教育,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凭实业发展而救国的目标。他认为,实业和教育是国家"富强之大本"。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竞相宣传"实业救国",并提出国家振兴实业"要道"5条:改良各种行政机关、调整和统一度量货币、疏通货物流通渠道、收集才智之民归实业界、制定特别保护奖励法规;提出要扩大出口贸易、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等具体办法,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在五四运动前后,"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民族资本家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他们的共同口号是:"振兴实业,挽回权利。"哲学家张东荪也曾鼓吹"实业救国"。他认为,中国既然有贫乏病,那么开发实业就成为唯一的要求;在开发实业的要求下,资本主义、机器生产与日俱增,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要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要增强国力,要增强国力就必须开发实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近代实业家张謇等人和张东荪提倡"实业救国"的动机是不同的。前者反映了实业界和开明人士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自强救国的进步要求。他们兴办实业,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主张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后者则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反对中国实行革命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托辞。3、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4、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前期)的中国社会经济(1)近代前三种各经济成份的性质及地位(1)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这是维护较低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男耕女织和很少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发展趋势是走向解体,但长时期内仍占主导地位,是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止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中国要进步、要发展必须改造自然经济,反对封建统治。(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其发展突飞猛进。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初,逐渐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在政治上,外国侵华势力事实上成为凌驾于清王朝之上的"太上皇"。而中外反动经济政治势力相互勾结是造成中国人民苦难,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国要进步、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贩反对外来侵略。(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最进步最革命的经济成份,政治上表现是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提供了经济基础。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缺陷: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从他们产生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从资金技术上看难以与外资抗衡;从部门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从发展原因看客观上是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为其发展提供的机会。可以想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艰难,力量之软弱,这决定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不可避免的缺陷和必然失败的命运。一战期间,民族资本工业虽有长足进步,但仍无法改变这一局面。(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特征及各经济成份的关系  ①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主要特征是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②这种特征决定了阶级关系的复杂性,体现出在变化转折中的社会特征,各种经济成份的关系及各自地位决定中国近代政治关系和政治走向。例如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进入中国就受到自然经济的抵制,因为当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后来适应中外反动统治的需要,两种经济又出现相互依赖的关系。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外国侵略势力更从主观上维护中国封建势力。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势力与清王朝之间既矛盾又勾结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是由矛盾斗争为主向以勾结为主转变。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极大地出近自然经济的解体,在此基础上,中国民族工业诞生。这种新的经济成份及瓦解冲击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重大抵制作用;另一方面,民族工业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对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经济的依赖性。这又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来的革命性和软弱性。           【思想方法】
分析2009小高考,展望2010新趋势
一、对2009年江苏小高考历史试卷的初步分析
1、从内容的教材分布比例来看,必修一42%、必修二30%、必修三28%。其中,选择题在卷面分值中分别是必修一占30%,必修二占18%,必修三占12%;判断题,着重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和记忆的准确性,是最容易体现难度的题型之一,本卷判断题考查必修三的较多,占6%;主观题三册书比分各占卷面分值10%。应该说,在本试卷中,主要还是考查以准确记忆为主的基础能力。
2、从命题风格及题型分布比例来看,2009年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与09年《考试说明》基本吻合,充分体现出基础性、广泛性、时代性、情景性、综合性等特点。但是,试卷的难度有明显的提升,甚至出现了多处超纲的内容,使考生措手不及。保持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稳定性的承诺,在今年的试卷中受到了挑战。因此,本次考试增加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比例,成为今年学业测试的重要特点。
3、从试题的立意来看,具有情景性等特点,如材料题及图片题在该试卷中都有大量体现,特别是在这一份试卷中运用了近十几幅图片,这是本试卷所呈现的一大亮点,也是在以后教学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4、从试卷所考查的内容来看,基础题占了百分之七十左右,主要就是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对时、空要素的考查要求特别明显,渗透具体时间、历史时期的内容约占40%左右。而大多苏州的2007级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通史,当时初中教材《历史与社会》中的历史知识特别地不系统和凌乱。我们在高中历史的教学(含选修班)中,对这一点感悟特别深。因此,今年历史学科A率低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也许就是命题者的本来意图。客观上,教学评价有意打压历史学科,从而,达到控制4A率。
5、从探究性试题突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来看,试卷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对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考查,特别是能够体现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今年,是共和国诞生60周年,对共和国历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在试卷中当然得有所体现。
但是,省级考试的命题应该有其基本规则的,那就是严格按照考试纲要命题。试卷有难度是可以理解和应该得到支持的,但超纲是难以说服考生和任课老师的。老师更多是在考纲范围内来把握难易度,况且,往年多次的难易程度的稳定已经让人们形成基本思维,只要认真研究考纲,按考纲要求的难易程度去复习,这是学生和教师在学与教中的方向标。所以超纲的做法比较伤害在教学一线的学生和老师。历史老师在中学的地位本来就很低,可是付出了满腔的心血,最终却被试卷超纲所打击,这是比较遗憾的事。
从上面的分析看,2010年的学业水平测试难度不会再比09年大了,基础性知识必须掌握好,判断题与材料新情景题要多注意,防止失分太多,考前加强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梳理出考点也很重要。二、展望2010年小高考的新趋势
2009年暑假前,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五严规定",但是大家都是"科学地"执行这个指示,教学质量谁也不敢开玩笑。历史卷不好考了,这是事实,那么我们如何应对小高考?我们要分析2010年江苏小高考历史试卷的命题趋势:1、在稳定的前提下,能力要求将有所提高:前面已经提到这个问题,难度提高靠知识恐怕行不通,只有提高能力要求。所以,比较、归纳、分析等基本能力要加大训练的力度。2、 情景设置将成为命题的基本要求:会命题的老师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好老师。海派的试卷、广东的试卷客观上走在我们前面,它们的特点就是情景设置、史料导入、联系生活。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这方面肯定是江苏考试命题的方向。3、淡化两个版本的交叉点,突出历史概念的理解:两个版本是一个矛盾。命题时很被动。交叉点实在不能满足命题的要求。有两个办法可以克服这一问题。一是增加情景的导入,不依靠书本的内容,而是考生直接面对新鲜的材料,适当增加阅读量。二是考历史的概念。概念理解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老师在平时上课时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帮助学生理解。4、图表解读将成为历史试卷的新亮点:05年高考时反猜题,不见一图。后来江苏卷变化特别快,图表是一个亮点。一张试卷要好看,要有内涵,加上适量的图表是一个好办法。图既要体现大众化,也要有新意。表一般都是根据统计数字得出的。5、江苏特色将在试卷中有实质性的体现:何为江苏特色?分形式和内在两种理解方式。形式指考江苏的内容。江苏是经济、文化大省,在历史上地位很高。丰富的史料极大方便命题,这一点将会在试卷中体现来。内在的苏派特色是命题的风格。江苏卷的特色表现在下面五个方面:  一是以稳为主,稳中有变,分步推进的方法。江苏卷无论是题型还是设问的方式变化不大,突出主干知道,强调全面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体系。这无论给考生还是给全省历史教学工作者都是一个稳定的印象。但是细细品味,这几年变化还是不少,在试题呈现的方式上多样性代替了单一性,设问方式上选择性代替了唯一性等等。试题跟新课程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种没有突兀性的软着陆,大大促进了江苏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以后的学业水平测试积累了经验。  二是地方史资料占有一定的比例。江苏地方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春秋时期吴越之争;六朝时期江南的发展;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都是建都南京;长江下游民族工业的发展等等都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江苏卷很好地把握地方史的比重,体现了地方特色,彰显了江苏历史人文领域迷人的风采。  三是以专题立意,由浅入深展开层层设问。江苏卷的主观题从基础的知识开始设问,考查学生的归纳、分析和文字整合能力。试题注重联系实际,创设全新提问角度,引发考生思考。试题大都采用小问题的形式,一般都达到四问之多,考查的面更广,信度更高。  四是有意识创设不同类型的情景,烘托历史氛围,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一般试题创设情景的资源共三种。一是历史图片资源,考生要读懂图片掌握必要的信息后方能作答。二是原始的文字材料。三是采用情景描述的办法,还原历史本质特性,供考生判断选择。试卷通过这样的精心设计,整卷图文并茂,充满美感,考生考试的过程也是一种精神的愉悦。  五是体现科学和平等的原则。所有考点以主干知识为主,以大家熟知的内容开始切入,给所有考生带来入门的方便。试题仔细推敲,确保没有任何歧义性的理解。
建议同学们后期的复习做到:
一、要确保1A力争5A,2010年的学业水平测试还是拿A加总分1分,跟以前比容易了,既然如此,历史一定要拿,不然一进一出是2分的差距。另外,如果4A拿到,又多拿1分,这是有吸引力的。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只有勇往直前。
二、采取"短平快"的复习模式:学习水平测试有三个阶段的教学安排。(1)授课阶段。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每册分6-8个单元,结合配套练习,进行单元过关检测。平时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有提问的环节,有题型讲解的环节。(2)梳理阶段。按一定顺序(如分册顺序、打通顺序)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然后进行小题训练。分阶段进行过关综合考试。(3)冲刺阶段。一方面是知识内容的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进行针对性模拟训练,达到手熟的效果。关键是限时限量训练,体现实战性,营造一个分分计较的氛围。【例1】观察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以下说法错误的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图一由"通途变天堑"可知: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霸占地中海东部,造成东西商路受阻,迫使西欧找到一条新航路。图二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一些国家相继走向了海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图三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图四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本题属于漫画式选择题,图②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但这些钱没有转化为资本,而是用于享受,故西葡没有能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本题应选B  【例2】假如你是17世纪时,荷属东印度公司雇用的著名的印刷业家族的一员,为该公司绘制航海地图。受雇后,你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荷属东印度公司此一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   A.战争因素
B.商业因素
C.文化因素
D.外交因素  【分析】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而同期的英国与荷兰的海上贸易竞争激烈,所以,荷属东印度公司会要求其雇员保守秘密,尤其是航海图上的信息,以防英国人获取信息而与它进行海上贸易竞争竞争,即商业上竞争 。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凭借着航海方面的优势称霸17世纪,很显然航海地图的保密可以维持其海上的优势,应该属于商业的因素。本题应选B  【例3】"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保护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印度之上,只不过相当于欧洲大陆上的一些小国如比利时,葡萄牙或......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造成这种"奇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  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分析】商品价格的昂贵和中国市场没有开放的说法是错误的。而B和C相比较,C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是由小农经济自身的封闭性决定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决定了中国人没有多大必要去购买外国商品,而消费观念的不同只是针对部分商品而言。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审题时注意问的是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尽管以英国为首的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本能而顽强的抵制,西方商品在中国的销量有限。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外正当贸易中,西方国家才取得出超地位,中国才沦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本题应选C【专题演练】  1.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lO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
)  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①②③
D.①③④  2.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的形成属于史学研究的 (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第一时期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第二时期
  463
  90810
  41%
  136
  103153
  46%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3.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4.(原创)曾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方科技书籍的英国传教士傅兰雅曾说:"半生心血......唯望中国多兴西法,推广格致,自强自富。"但后来却把在中国的奋斗称为"南柯一梦"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不仅没有推动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反而阻滞其发展  B.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了  C.中国没有实现"自强"、" 求富"的目标  D.对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失望  5.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年产量曾 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l947年恢复到l6万吨,1948年又跌至l3万吨,并被征军用。该公司1934年后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D。②③④  6."'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公和永缫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7.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D、③④  8.(原创)"1937年11月,民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民丰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这段材料反映了民丰造纸厂账面资金膨胀但企业却濒于破产,出现这种奇怪的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原因是(
)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C.官僚资本经济控制
D.美国商品大量涌入  9.15世纪前后,某人想去印度淘金并达到了目的,他跟随的是谁的船队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D.③  10."......幸而一路上都是顺风,航行得很顺利,但是一天一天、一周一周地过去,所见到的只是一望无际的波涛浩淼的大洋,连陆地的影子都看不到。水手们越来越不安。......10月7日看到飞鸟了,但仍不见陆地,甚至连他自己也发愁了,因为按他的计算,已经应该到达日本了。10月9日他向众人表示如果在三天内仍看不到陆地,就转回去。但是就在这几乎绝望的时刻,船上的守望者突然发现远远的水天相接处有一个黑点,黑点越来越大,原来是一个海岛,大家高兴得绝处逢生,一同舍舟登岸。"材料中的"他"及其航行结果是(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达·伽马――到达印度
D.麦哲伦――证实地圆学说  11.(原创)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在西方人看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是 (
)  ①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②传播天主教
③掠夺金银财富
④推动商品输出  A、①②
D、①②④  12.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C.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
D.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13.《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工业革命的需求  14.(原创)"N作为工业动力,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能源,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发展......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传输和控制能量最理想的方式,使人类获得了一种以光速传输信息的载体。能量和信息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主题,N将长久地陪伴人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这里的N是指
  A.蒸汽机
D.互联网  15.(原创)"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变成"野蛮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造就的巨大财富
B.工业城市造成的环境污染  C.工业革命推动的殖民掠夺
D.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性贪婪  16."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1) 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之处。  材料二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源。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3)近代以来,宁波曾两度对外开放。请列出宁波两度对外开放的具体史实。
(4)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为了阻止外国商船北上,乾隆曾经试图提高宁波等港口的关税,但是令他惊讶的是,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愤怒之下,1757年乾隆断然决定:以后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 (5)联系以上材料分析归纳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说明 "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的原因。同时分析指出"宁波帮"企业在近代发展中的阻碍因素。  17.(原创)在1500年以后的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而言,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已经陷入了重围......
(1)根据所学概括公元1500年之后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积极作用。
(2)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陷入了重围"的亚洲国家在19世纪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请结合史实说明两种不同反应的类型。
(3)与19世纪的世界市场相比,当今世界市场有什么新的进步?还存在什么"种种问题"?(列举两例即可)              【参考答案】  1.A
材料并不能直接表明英国由此展开鸦片贸易,其他三个选项很容易从材料归纳得出结论。  2.C 本题考查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图表所示的数据是整理的结果,不是事了收集的过程。在这之后才能使得问题形成,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3.D材料表明中国的原料价格低廉,外国大量采购,这一现象表明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基地。     4.A "南柯一梦"既是傅兰雅个人奋斗的结果,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写照,A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错误的。  5.D 选项①的说法是内部原因,故可以排除,②③④的说法符合题意,所以答案为D。  6.D 提取信息:题中公和永缫丝厂的机器都是外国生产,技术人员也由外国人担任,市场也依赖于国外市场,一但外国的剥削压迫加大,其发展就受到限制,体现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极大依赖性。  7.B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经济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④不对。  8.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侵略、本国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举步维艰。1948年时国民党政府对国统区内滥发纸币,导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恶化,企业濒临破产。  9.D
解题关键是掌握是谁开辟了抵达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向西到达美洲的新航路,迪亚士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新航路,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故首先排除①②。再根据"15世纪"排除④,因为麦哲伦航路是在年。  10.B
材料表明船队一直航行在大海中,注意关键词"日本",哥伦布是想到亚洲地区,但他最终到达加勒比海地区,说明这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记载。  11.A关键词:"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可知是"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 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 可知是"传播天主教"。 题干不能反映"掠夺金银财富"与"推动商品输出"故选A.  12.D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故C错误。英国工业革命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促进了社会进步。  13.从时间可以判断,这个时候的西方国家正在经历或已完成工业革命,大工业生产的需求使得西方国家渴望得到更多的原料和资源,故答案为D。  14.B 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题干中"N作为工业动力,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能源,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发展......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传输和控制能量最理想的方式,使人类获得了一种以光速传输信息的载体。"可以提炼出有效的信息,这种动力是电能。  15.B 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污秽的阴沟""肮脏的下水道",这些都说明城市环境恶化了,与工业城市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16.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就可找出各自的不同。第(2)问要结合课本上关于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和材料来回答。分析经济根源时要从经济的角度进行思考,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第(3)问抓住鸦片战争这一时间界限中关于宁波的相关内容来概括。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中的相关规定。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成为开放城市之一。第(4)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一句指的是《南京条约》中开饭宁波为通商口岸。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他内容可以言之有理。第(5)问从宁波商人体现出来的积极因素方面进行思考。  答案:(1)晋商和徽商: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宁波帮: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 (2)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宁波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对外开放。1984年宁波作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 (4)受到浙东学派"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工商思想的影响;宁波帮敢为天下先,敢于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宁波地方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和商业传统;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辛亥革命后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热情等。  (5)特点:浙江商人诚信;善于创新,团结;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也可。阻碍因素:封建主义压迫和外国资本主义压迫。  17. 解析:本题以世界市场为中心,考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积极作用,面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封建的亚洲国家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反应,和当今世界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和与以前相比的进步表现。本题主要以世界市场的纵向为线索考察了相关的历史知识。脉络清楚,考察基础明显,对高三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还有帮助。  答案:(1)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正式形成。作用:经济交往扩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得以传播;冲击旧的社会制度;
(2)中国等被迫打开门户卷入世界市场(或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日本等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世界市场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各国之间解决市场冲突的主要方式更加理性(谈判和妥协逐步取代冲突和对抗);存在的问题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成性评价定义和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