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尔顿的原子学说被称为原子学说之父

约翰·道尔顿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约翰·道尔顿
约翰·道尔顿(英语:John Dalton,日-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附带一提的是道尔顿患有。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一篇关于的论文──曾经问世的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尔顿症。[1]道尔顿作为一个身患色盲的人,能够做出如此伟大的成就,更让后人感受到了一位科学巨人的伟大光辉[2]。道尔顿一生宣读和发表过116篇论文,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两册[3]。外文名John Dalton国&&&&籍英国出生地英国伊格尔斯菲尔德村出生日期1766年(年)9月6日职&&&&业,主要成就发现色盲(又叫道尔顿症)[1]代表作品《化学哲学的新体系》
道尔顿生于坎伯兰郡伊格斯非尔德一个贫困的织工家庭。1776年曾接受数学的启蒙。幼年家贫,只能参加贵格会的学校,富裕的教师鲁宾孙很喜欢道尔顿,允许他阅读自己的书和期刊。1778年鲁宾孙退休,12岁的道尔顿接替他在学校里任教,工资微薄,后来他重新务农。1781年在肯德尔一所学校中任教时,结识了盲人哲学家J.高夫,并在他的帮助下自学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数学和。1785年远亲退休,道尔顿和他哥哥成为学校负责人之一。日道尔顿记下了第一篇气象观测记录,这成为他以后科学发现的实验基础(道尔顿几十年如一日地测量温度,而且保持在每天早上六点准时打开窗户,使对面的一个家庭主妇依赖道尔顿每天开窗来起床为家人做早饭)。道尔顿不满足于如此的境遇,他希望前往学习医学,以便成为医生。尽管他的朋友反对,他开始进行公开授课以改善经济情况和提高学术声望。就在学生当中。年在新学院任数学和自然哲学教授。1794年任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学会会员,1800年任学会秘书,
道尔顿1816年当选为通讯院士。年任会长,同时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他使用原子理论解释无水盐溶解时体积不发生变化的现象,率先给出了原理的描述。但是,晚年的道尔顿思想趋于僵化,他拒绝接受的气体分体积定律,坚持采用自己的数值而不接受已经被精确测量的数据,反对提出的简单的系统。1822年当选为会员。年任英国学术协会化学分会副会长。
日他使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他最后一篇气象观测记录。日他从床上掉下,服务员发现他已然去世。道尔顿希望在他死后对他的眼睛进行检验,以找出他色盲的原因。他认为可能是因为他的水样液是蓝色的。去世后的尸检发现眼睛正常,但是1990年对其保存在皇家学会的一只眼睛进行检测,发现他缺少对绿色敏感的色素。为纪念道尔顿,他的胸像被安放于曼彻斯特市政厅的入口处。很多化学家使用道尔顿作为原子量的单位。[4]道尔顿创立。1803年继承和,提出原子论,其要点:
(1)化学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原子构成,它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
(2)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同,是元素基本特征之一。
(3)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推导并用实验证明。如果一种元素的质量固定时,那么另一元素在各种化合物中的质量一定成简单整数比。
最先从事测定原子量工作,提出用相对比较的办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并发表第一张,为后来测定元素原子量工作开辟了光辉前景。
此外,道尔顿在气象学、物理学上的贡献也十分突出。他是一个气象迷,自1787年开始连续观测气象,从不间断,一直到临终前几小时为止,记下约20万字的气象日记。1801年还提出,即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他还测定水的密度和温度变化关系和气体道尔顿热膨胀系数相等等。遗憾的是道尔顿曾固执地反对为他解围的分子学说而传为“笑话”。
为了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科学事业,道尔顿终生未婚,而且在生活穷困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英国政府只是在欧洲著名科学家的呼吁下,才给予养老金,但是道尔顿仍把它积蓄起来,奉献给用作学生的奖学金。
1793年道尔顿依靠从盲人哲学家高夫那里接受的自然科学知识,成为曼彻斯特新学院的数学和自然哲学教师。来到学院不久,他发表了《气象观察与随笔》,在其中描述了气温计和测定的装置,在附录中提出原子论的模型。但是这本书售量很少。1794年道尔顿被选为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学会会员,这个学会由的学生创建,讨论和英国政治之外的各种问题。10月31日他在学会宣读了《关于颜色视觉的特殊例子》。在这篇文章中,他给出了对色盲这一视觉缺陷的最早描述,总结了从他自身和很多身上观察到的色盲症的特症,如他自己除了蓝绿方面的颜色,只能再看道尔顿开始用的符号到黄色。所以色盲又被很多人称为。1799年新学院迁移到,道尔顿仍然留在曼彻斯特,此时他已经很有名气,可以靠作家庭教师为生。
1800年道尔顿开始担任学会秘书,随后进行气体的压强研究。他加热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发现温度升高所引起的气体压强变化值与气体种类无关。并且当温度变化相同时,气体压强变化也是相同的。他实际上得到了和后来和盖·吕萨克同样的结论,但是他没有继续深究这个问题。1801年道尔顿将加入干燥空气中,发现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压强与其他组分压强无关,且总压强等于两者压强和,即道尔顿分压定律。同年道尔顿最亲密的朋友威廉·亨利发现了难溶于水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数量与压强成正比,即。随后亨利也观察到对于混合气体也存在同样关系,只不过压强换成了气体的分压值。道尔顿从这一研究成果得出溶解是纯物理过程的结论[5]。
道尔顿提出了较系统的化学原子学说,引入了原子和原子量,并在容积分析方法上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道尔顿建议用简单的符号来代表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
道尔顿是首位发现色盲现象的科学家[6]。道尔顿原子论建立以后,道尔顿名震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各种荣誉纷至沓来,1816年,道尔顿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17年,道尔顿被选为曼彻斯特文学哲学会会长;1826年,英国政府授予他金质科学勋章;1828年,道尔顿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此后,他又相继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科学院名誉院士、科学协会名誉会员,还得到了当时授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在荣誉面前,道尔顿开始时是冷静的、谦虚的,但是后来荣誉越来越高,他逐渐变得有些骄傲和保守,并走向了思想僵化、固步自封。不过还好,他对科学的热爱始终如一。道尔顿一生正如所指出的:化学新时代是从原子论开始的,所以道尔顿应是近代化学之父[7]。
在科学理论上,道尔顿的原子论是继的之后理论化学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他揭示出了一切化学现象的本质都是原子运动,明确了化学的研究对象,对化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具有重要意义,此后,化学及其相关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哲学思想上,原子论揭示了化学反应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继天体演化学说诞生以后,又一次冲击了当时僵化的,为科学方法论的发展、辩证自然观的形成及整个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具重要意义[8]。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行测模拟卷及答案(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行测模拟卷及答案(2)
一​套​很​不​错​的​模​拟​卷​!​!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原子学说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原子学说
道尔顿与道尔顿提出原子论,标志着近代化学发展的开始。因为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它所要说明的现象本质正是原子的化合与。道尔顿的学说已抓住了这一核心和本质,主张用原子的化合与来说明各种化学现象和化学定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说都是更加超过了燃烧的。外文名atom标&&&&志近代化学发展的开始
我们要了解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要溯源至古希腊时期的原子学说。古希腊的哲学家留基伯首先提出了关于原子的学说,后经他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欧洲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宇宙万物是由世界上最微小的、坚硬的、不可入、不可分的物质粒子构成的,他将这种粒叫作“原子”。他认为,原子在性质上相同,但在形状大小上却是多种多样的。万物之所以不同,就是由于万物本身的原子在数目、形状和排列上各有不同,就是由于万物本身的原子在数目、形状和排列上各有所不同。并且认为,原子总在不断运动,运动是原子本身所因有的性质。无数的原子在空间中不断运动、互相碰撞而形成世界及其中的事物。月、日、星辰是由原子构成的,甚至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由此可见,的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对的本质提出了大胆而有创造性的臆测,比较深刻地说明了物质结构,肯定了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的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强烈反对,一直到1650年才由意大利物理学家伽桑狄重新提出并得到了牛顿的支持。那是在意大利物理学家用实验证明真空可以存在之后的事了,伽桑狄认为原子正是在这种真空中运动。他用原子的形状和大小说明物质的各种性质:如热是由微小的圆形原子引起的;冷是带有锋厉棱角的原子产生的,所以严寒使人产生刺痛感等等。波义耳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构成自然界的材料是一些细小密集、用物理方法不可分割粒子。粒子结合成更大的粒子团,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其大小和形状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牛顿继承和发展了波义耳的化学思想,从力学的角度发展了物质构造和微粒说。牛顿认为,物质是由一些很小的微粒组成,这些微粒通过某种力量彼此吸引,当直接接触时,这种力特别强;粒子间距离小时这种力可以使粒子进行化学反应;粒子间的距离较大时,这种力则失去作用。牛顿关于物质结构的微粒理论对道尔顿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各种物质的原子,它们各自的形状、大小、重量一定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原子,其形状、大小及重量必不相同。为此,他曾经作出这样的推理:假如水的某些原子比其他的水原子重,再假如某一体积的水恰恰由这些较重的水原子组成,那么这一体积的水的比重必然较其他水的比重要大(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因为我们知道无论从什么地方得来的纯水的比重都是相同的)。由此及彼,其他物质也是如此。道尔顿又指出,不同气体的原子的大小必然各异。他说,如果将一体积氮与一体积氧进行化合,则会生成二体积的氧化氮,这二体积的氧化氮的数目一定不能多于一体积氮或氧的。因此,他说氧化氮的原子一定比氧、氮的原子大。
在这这种见解的基础上,道尔顿为了进一步解释一种于他种气体的理由以及的压力问题,他又提出:同一化学物质的原子相互排斥。道尔顿又推理说,当两种有弹性的流体混合在一起时,同一种微粒相互排斥,但并不排斥另一种微粒,因此,加在一个微粒上的压力,完全来自与它相同的微粒。由此,他解释了他的。正如他的一位朋友所说的那样,一种气体对别的任何气体来说都是一种真空。
以后,道尔顿进一步考虑到对各种原子的进行测量的问题,虽然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但是依据当时的水平所测得的原子量是很不准确的,甚至无法计算各种元素的原子量,因而他不得不作了一些大胆的猜测和假设。他首先为复杂原子进行了命名:、三元化合物和四元化合物。然后,他又很武断地作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两种元素彼此化合,其化合时则遵循从最简单的方式开始,其层次分为4个。道尔顿又据以上原则,以量为1,以此作为标准,规定了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质量。
道尔顿确定的化合物组成的规则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不能不说是过于主观、随意和武断之举。因此,很多化合物复杂原子的组成被他弄错了,比如水是H2O,而他误作HO,随之氧的原子量也就错了。
1803年,10月18日,道尔顿在曼彻斯特的学会上第一次宣读了他的有关的论文。论文中说了如下几个原子论的要点:
1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中本性不变。
2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相反。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点乃道的核心)。
3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其质量为所含各元素的总和。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
至此,道尔顿完成了提出的历史使命,由于该学说解决了很多化学基本定律的解释,所以很快为化学界所接受。英文名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没有外壳)是人类最经典的、使用最为广泛的基本假设。原子的假设,可用来精确的解释物理学中力学、、光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等几乎物理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及同为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用物理学家的眼光看,一切生物过程都是原子的运动)、化学(化学可以使用量子力学等解释)等等,在未来,或许会延伸到各个学科。
原子的假设建立时是基于人类直观的感觉-物质的。但在物质波动性上也可以神奇地找到它的影子。也许就是因为原子的假设,使物理学有现在这样辉煌的成果。
原子可看作地球一样大的体育馆里的一颗乒乓球(原子半径的在10的-10次方),研究原子的方法也好比在这个体育馆里放置10的23次方以上的乒乓球,并且让这些球不停地跳动起来。
原子核是由和构成,更外层有电子围着原子核高速转动。
原子是构成自然界各种元素的基本单位,由和核外轨道电子(又称束缚电子或绕行电子)组成。原子的体积很小,直径只有10的-8次cm,原子的质量也很小,如氢原子的质量为1.673 56*10的-24g,而核质量占的99%以上。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它的直径比原子的直径小很多。
带正电荷,束缚电子带负电荷,两者所带电荷相等,符号相反,因此,原子本身呈中性。束缚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原子核运动,当原子吸收外来,使轨道电子脱离原子核的吸引而自由运动时,原子便失去电子而显电性,成为离子。
原子是构成元素的最小单元,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原子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不可分割的。”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物理学家提出这一概念,并把它当作物质的最小单元,但是差不多同时代的亚里士多德等人却反对这种物质的原子观,他们认为物质是连续的,这种观点在中世纪占优势,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实验技术的发展,物质的原子观在16世纪之后又为人们所接受,著名学者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等人都支持这种观点.著名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所发现的周期律指出各种化学元素的原子间相互关联的性质是建立原子结构理论时的一个指导原则.从近代物理观点看,原子只不过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这个层次介于分子和原子核之间.原子的中心是一个微小的由(和:由构成)组成的原子核,占据了整个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原子核中的和紧密地堆在一起,因此原子核的密度很大。和的质量大致相等,略高一些。带正,中子不带电荷,是电中性的。所以整个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即使和原子相比,还是非常细小的——比原子要小100,000倍。原子的大小主要是由最外电子层的大小所决定的。如有原子是一个足球场,那原子核就是场中央的一颗绿豆。所以原子几乎是空的,被电子占据著。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它们远比和中子轻,质量只有质子的约1/1836。它们高速地围著运转。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轨道并不都一样。它们在一些叫的区域内围着原子核转,那些最接近原子核的在一层,远一些的又在另外一层。每一层都有一个数字。最内层的是层1,外一层的是层2,如此类推。每一层都可以容纳一个最高限量数的电子数目,层1可容纳两个,层2八个,层3十八个,层4三十二个,越往外层可容纳的电子就越多。
若设层数为n,则第n层可容纳为2n2个。最外层电子不大于8个,最接近最外层的不大于十八个,但也有特例。
在一颗的原子中,和电子的数目是一样的。另一方面,中子的数目不一定等于的数目。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电子数目比小的原子带正电荷,叫阳离子。相反的原子带负电荷,叫阴离子。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小于四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趋向达到稳定的结构,成为阳离子。
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四个,在中易得到电子,趋向达到稳定的结构,成为阴离子。
原子序决定了该原子是那个族或那类元素。例如,碳原子是那些有6颗的原子。所有相同原子序的原子在很多物理性质都是一样的,所显示的化学反应都一样。质子和数目的总和叫质量数。的数目对该原子的元素并没有任何影响 —— 在同一元素中,有不同的成员,每个的原子序是一样的,但质量数都不同。这些成员叫同位素。元素的名字是用它的元素名称紧随著质量数来表示,如碳14(每个原子中含有6个和8个中子)
只有94种原子是天然存在的(其余的都是在实验室中人工制造的) 每种原子都有一个名称,每个名称都有一个缩写。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不同原子的将它们排列在一张表中,这就是。为纪念门捷列夫,第101号元素被命名为钔。
首20种原子(或元素)依次为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它们的简写是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前400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列特提出原子的概念。
1803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
1833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提出,表明原子带电,且电可能以不连续的粒子存在。
1874年,司通内建议电解过程被交换的粒子叫做电子。
1879年,克鲁克斯从放电管(高电压低气压的真空管)中发现。
1886年,哥德斯坦从放电管中发现射线。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证实即阴极材料上释放出的,并测量出电子的荷质比。e/m=1. 库仑/克
1909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的测出电子之带电量,并强化了“电子是粒子”的概念。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发现原子有核,且带正电、质量极大、体积很小。其条利用带正电的α(即氦核)来轰击金属箔,发现大部分(99.9%)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核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轨道上运动。
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莫塞莱分析了元素的X射线,建立的概念。
1913年,汤姆生之质谱仪测量质量数 , 并发现。
1919年,卢瑟福发现。其利用α粒子撞击氮原子核与发现,接著又用α粒子撞击棚 (B) 、氟 (F) 、铝 (A1) 、磷 (P) 核等也都能产生质子,故推论“质子”为元素之原子核共有成分。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乍得威克利用α粒子撞击铍原子核,发现了。
1935年,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建立了理论。
原子趣闻:人体中每秒有40万个放射性原子蜕变为其他原子。人体每个细胞平均有90万亿个原子,是40万个原子的22500万倍。原子游戏主要流行于浙江嘉兴地区,是当地特有的一种牌类游戏。游戏打三副牌。由坐位相对的
玩家相配合,游戏的方法是配合的双方要尽快将手中的牌出完,并赢取最多的分数。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道尔顿体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道尔顿体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外文名daltonide特&&&&点存在有相应的歧异点 daltonide
在对二元体系相图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很多固液同组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根据所形成的固溶体性质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固溶体在其组成-性质图上存在有相应的歧异点,称做。另一类在组成-性质图上不含有任何歧异点,称做(berthollide)。
对道尔顿体而言,如将歧异点或最高点的组成看成的组成,化合物中的各间成简单的整数比,这符合的。所以道尔顿体可以理解成为二元化合物与相应的组分互溶形成的固溶体。而贝多莱体则不同,在固溶区内不存在任何歧异点,液相线最高点的组成也常常偏离简单的整数比,因而贝多莱体被认为不符合道尔顿原子学说,常被称为组成可变的化合物。
近年来人们利用现代方法对很多复杂的化合物体系进行认真的研究,发现很多化合物远比通常二元体系相图所表示的要复杂的多。一些化合物可以在很小的组成范围内形成组成非常接近的系列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无法利用常规的物相检测手段辨别,只能在高分辨电镜图像中观察到。贝多莱体是否是由这种原因造成的,人们仍在研究中。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尔顿原子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