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我的世界宇航服员为什么要穿着我的世界宇航服服进行水下训练

连云港传媒网
资讯?休闲->->
专家揭秘太空漫步 宇航员拽绳走(图)
来源: 中国经济网&&发布日期: &&&&文字大小[&&&&]
&&& 【连云港传媒网】本月底全球的目光将汇聚中国酒泉,“神舟七号”飞船将在这里起飞。由于期待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再次突破,人们对“神七”也就有了更多的好奇、更多的疑问。
航天员身着舱外航天服,在水槽进行模拟训练 新华社发
  “太空漫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和“神六”相比,“神七”到底有了哪些突破?昨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载人航天工程某系统副总设计师周旭东来到南京,并接受了快报记者的专访。此次“神七”飞船的研制,周旭东也倾力参与。&
  人物简介
  周旭东,现为总装备部任命的载人航天工程某系统副总设计师。曾参加了“神舟一号”“神舟二号”飞船的全程研制、发射任务,协助完成“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的研制试验、产品交付、进场发射任务和“神七”的研制任务。
  必须学会开关“生死之门”
  对飞船,周旭东再熟悉不过了。他告诉记者,“神舟七号”飞船分别为气闸舱、返回舱和推进舱。其中,气闸舱对航天员进行出舱行走非常重要,航天员穿、脱舱外航天服都在这里进行。
  两名航天员进入气闸舱后,首先将穿好航天服,同时充分吸氧,一位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轨道舱并关闭舱门。气闸舱随后开始泄压到真空,此时另一名航天员可进行出舱活动。完成太空行走后,航天员首先将返回气闸舱,并完成对航天服减压等步骤后,再对气闸舱充气。
  “舱门很重要。”周旭东不断强调这句话,因为在太空飞行中,舱门被称“生死之门”。在进行太空行走以及飞船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关好舱门非常重要。而“神七”涉及出舱行走,任务过程中必须开关好舱门,这事关航天员的生存问题。
  “开关舱门,这项看似简单的活动多达几十项步骤。”周旭东感慨,航天员在太空行走后要关闭好气闸舱门,还要在飞船落地前关闭好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开关好舱门对于“神七”非常重要,目前已对舱门做过数百次实验。航天员也进行了数次开关舱门实验,都可以独立完成好开关舱门的任务。
  只有一套宇航服是中国制造
  昨天,有新闻报道,一位宇航员将身着造价3000万元人民币的国产天价宇航服出舱行走。
  周旭东告诉记者,按照计划,一位宇航员留守在返回舱,进行指挥;而另外两位宇航员会爬到气闸舱,气闸舱的环境类似地面,有足够的空气。因为一位宇航员要出舱,一旦气闸舱打开,舱内就会变成真空的。因此,两位宇航员都得穿上宇航服。打开舱门后,其中一位宇航员将协助另外宇航员出舱。
  说到这里,记者有些疑惑:“中国造的宇航服不是只有一件吗?怎么两位宇航员都穿?”周旭东解释,出舱的宇航员穿着的是中国制造的宇航服,而另外一位穿的就不是,这是因为在短期内还来不及同时做出两套宇航服。
  太空漫步其实是拽着绳子走
  “太期待太空漫步了。”不少人都等待着这激动的一刻。可是,周旭东却说,“这次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太空漫步。所谓的太空漫步应该是可以自由活动的;而神七宇航员出舱是有一根特殊的绳子将他和飞船相连,人可以拽着绳子行动,也可以扒着飞船外设计好的把手行动。确切地说,这次行动应该叫系留式出舱,而不是自由出舱。”
  虽然这么说老百姓可能会有些失望,但周旭东却十分有信心地表示,目前能自己制作宇航服的国家寥寥无几,中国的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将来可以在宇航服内加入太空机动装置,只要实现了这样的突破,宇航员就可以自由行动了,别说太空漫步了,到时还能准确地自动返回。
  【时间、人员】
  可能还没最终敲定
  “神七”将于9月25日晚上9:10发射、“神七”宇航员已经确定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神七”的消息层出不穷。可是,周旭东却提出质疑:“这不是官方信息吧?只有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发布的消息才是最终的权威信息。”他还表示,按照惯例,宇航员一般情况下会在飞行前一天才揭晓,而发射时间也不会这么早就公布。
  【宇航员】
  可能已经在酒泉待命
  对于执行“神七”任务的宇航员,大家都十分关注他们的近况,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进驻酒泉发射中心。对此,周旭东根据“神五”“神六”发射的情况推测,“按理说,应该已经在酒泉待命了。因为发射‘神五’‘神六’时一般都是提前一周至10天左右进入发射现场。”
  他曾给宇航员们“扫盲”
  杨利伟冷静好学、翟志刚活泼有灵气
  “不瞒你说,在‘神五’发射时,我就看好翟志刚了。”聊起这次“神七”的正选队员,周旭东爽朗地笑了,看来,他和翟志刚早已相识。
  原来,2003年之前,周旭东就当起了14位宇航员的技术教官,主要教他们飞船动力方面的知识。当然,宇航员们的技术教官数量可不少,需要学习的内容也非常多。
  周旭东说,他给宇航员上过一周的课。
  宇航员基本是飞行员出身,对飞船知之甚少,给他们上课也是进行“扫盲”。他上课主要是介绍飞船的结构,因为他们不仅得会操作飞船,还得了解基本性能、可以应急处理。
  因为年岁相仿,下了课,周旭东就和宇航员们打成一片,关系融洽得很。
  “周老师,周老师,这个没懂,再讲讲呢。”下课后,只要一听这话,周旭东就知道,杨利伟又来提问了。杨利伟非常勤奋,但接受知识有点慢,可他谦虚好问,每次都会逮到周旭东猛问,一遍不懂还得问第二遍。对杨利伟的印象,周旭东直言不讳,“身高不高、气质一般,在航天员中并不算出类拔萃的,可是他非常冷静、稳定性极高,可能这也是他在‘神五’宇航员选拔中胜出的重要原因。”
  乐呵呵地聊起翟志刚,周旭东毫不掩饰自己对他的喜爱,“东北人,长得多帅气啊。从‘神五’时,我就很看好他了。他很有灵气,属于亢奋型的,做事很有激情。当然,下课时也十分活泼,几个人少不了一顿贫嘴。”
  既然要进行太空漫步,那么,“神七”的飞行轨道会因此和“神六”大不相同吗?
  “不会。”周旭东肯定地表示,“神七”升空后将在离地341公里高度的绕地轨道飞行,这个高度和“神六”非常接近,“神六”是在距地面343公里的轨道飞行。
  至于宇航员出舱行走,行动是与飞船同步“走”的,因此这并不需要在轨道设计上有新的突破。
  气闸舱
  “‘神六’有2名航天员,‘神七’有3名航天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区别。”周旭东说,“神舟”轨道舱要完成整船飞行时科学试验的任务和留轨飞行的任务,而“神七”没有执行这样任务的轨道舱,而是增加了全新研制的气闸舱。虽然外形等和“神五”、“神六”的留轨舱一样,但功能却是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准备及实施场所。
  小卫星
  从科研任务上来说,“神七”航天员出舱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神六”却没有;而“神七”有飞船搭载的空间实验的小卫星,“神六”也没有。
  着陆缓冲发动机
  此外,周旭东还补充,虽然“神七”沿袭了“神六”的很多技术,但是经过几年的更新,应该说可靠性更高、技术也更成熟了。比方说,着陆缓冲发动机等;而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也进行了一些技术改进。
  神七出售少量门票
  每张售价一万五
  记者日前从旅行社获悉,与去年观摩“嫦娥一号”发射一样,这次神七发射同样有少量参观访问门票对外发售。不过,“神七游”价格已经从去年“嫦娥游”的每张800元,飙升到了每张1.5万元。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门票将只向媒体开放,而且门票数量也极为有限。
  西昌因嫦娥发射
  旅游收入可能过亿
  2007年,“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被当地旅游局官员称作“10年来效果最好的一次”,预计旅游收入将超过1亿元。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消息人士透露,执行“神七”飞天任务的两个飞行乘组共6位航天员:3名为正选,3名为候补。目前,他们已集结在北京航天城进行封闭训练,有专属医生和厨师料理他们的起居生活。
  神七航天员训练大揭秘:
  连续5天5夜头低位卧床
  主要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
  驾车在北京八达岭高速路北安河出口向西一拐,进入北清路,行驶约10分钟后,可以看到路左侧一个银色的金属标志――“中国北京航天城”。在这个名叫唐家岭的小村庄里,占地约3500亩的航天城戒备森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就设在这里。
  和美国、俄罗斯一样,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历来很神秘,直到杨利伟搭乘“神五”飞船进入太空后,这个神秘的群体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据称,“神七”是在总结“神五”“神六”航天员选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每名航天员在乘组中的不同分工,依据个人特点进行的科学选择,完全遵循“科学、公正、客观、合理”的原则。航天专家介绍说,“神七”航天员是经过5级筛选才脱颖而出的,可谓“两百里挑一”。
  据了解,借鉴美苏的经验和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航天员主要从中国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先由各空军部队上报符合选拔条件的飞行员登记表,内容包括驻地、政治面貌、婚姻状况、毕业航校、飞行机种和时间等;对符合基本条件的1506名飞行员,再进行详细调查,确定886名飞行员参加初选;初选确定97人合格,经过专家仔细评定,最后有60名飞行员被选到北京空军总医院住院检查;经过100多项临床医学检查,最终确定“神七”航天员梯队名单。
  10米深水下进行失重练习
  闯过了生理、心理等各项测试后,这些航天员入驻航天员中心,实施封闭训练。中心里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和纪律,比如,《航天员管理暂行规定》里有常人看来似乎不近情理的“五不准”规定:不准在外就餐;节假日不准私自外出;不准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准抽烟喝酒……
  中国航天员训练项目有8大类58个专业,航天员们称其为登天的“58个阶梯”,每登上一个阶梯,就向太空迈近了一步。
  “神七”发射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在“神五”“神六”飞行中,航天员的任务主要是舱内操作和太空生活的自我照料。从“神七”开始,航天员活动的主动性大于被动性,对航天员的身体、技术和心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说,为了提高对失重环境的适应能力,“神七”航天员要接受5天5夜的头低位卧床训练。为了模拟飞船返回地球时的冲击环境,训练航天员的抗冲击耐力,“神七”航天员们要在一个4层楼高的绿色铁塔(冲击塔)内练习“蹦极”。
  “‘神七’航天员的训练,与‘神五’‘神六’不太一样。”航天员中心副主任杨利伟此前向媒体表示,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飘来飘去没法行走,加强航天员的失重训练格外重要。目前,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世界各国一般采用失重水槽。“神七”航天员在水槽内进行适应性训练,身着重达120千克的装备,在10米深的水下训练,每次长达5小时以上。
  航天员中心建成的模拟失重训练水槽是亚洲最大的。它主要进行航天员舱外活动训练,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作业时失重的感觉。将航天器放入水槽中,航天员穿上特制的舱外活动训练服,进行出舱活动模拟训练。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神七”飞船和运载火箭分别于7月和8月运抵酒泉发射基地。“神七”发射前几日,航天员将飞抵基地,进行“人、船”和“人、船、箭”的合练,以及各种适应性训练。
&【责编:张大庆】
更多的新闻
?LTV-1新闻综合频道(收看)
?新闻广播[收听]?新闻广播早新闻
?经济广播[收听]?&千府&灯火阑珊处
?交通广播[收听]?交通在线一个美国宇航员,穿着苏联宇航服,驾驶中国神舟飞船!返回地球!_靖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4,756贴子:
一个美国宇航员,穿着苏联宇航服,驾驶中国神舟飞船!返回地球!收藏
这是一个美国宇航员,穿着苏联宇航服,驾驶中国神舟飞船!返回地球的故事!好莱坞大片《地心引力》我已经先看了!
拉拢中国观众,打入中国市场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人类航天服进化史:加加林穿SK-1型宇航服升空--科技频道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类航天服进化史:加加林穿SK-1型宇航服升空
&&&&&&&&&&&&&
航天服(spacesuit)是保障宇航员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个人密闭装备,可防护在太空环境下的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例如,在真空环境中,人体血液中含有的氮气会变成气体,使体积膨胀。如果人不穿加压气密的航天服,就会因体内外的压力差悬殊而发生生命危险。随着科技的进步,航天服也不断向前发展。航天服最早是从飞行员抗压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那以后,航天服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小型的飞船进行独立的飞行活动。俄罗斯“海鹰”航天服这是俄罗斯“海鹰”航天服的一个模型。日,由于该模型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俄罗斯决定将其毁掉,随后该航天服内被塞满了电池、内部传感器和无线电发射机并被送入太空。几周后,由于和大气层发生碰撞并产生了剧烈的摩擦,“海鹰”航天服被烧毁。早期抗压服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在飞行的过程中,如果爬升的高度越高,上层的氧气就越稀薄,因此人类迫切需要一种可以提供氧气的设备,所以热气球驾驶员和随后的飞行员是最早发明抗压服的。第一个抗压服出现在1894年,是由一个澳大利亚人用铁丝框和防水布做成的。美国人弗雷德?桑坡(Fred Sample)于日首次为抗压服申请专利,并将其定义为“为飞行员飞越高海拔地区或者登山者爬过高山时提供氧气的设备”。早期的抗压服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而且和现代航天服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都是气密性服装,头盔可自由穿戴以及拥有可以提供压缩空气的管道。改进后的抗压服美国人威利?波斯特(Wiley Post)是第一个独自飞越全世界的飞行员。他也是抗压服的主要发明者。1934年4月,他前往位于洛杉矶的BF古特里奇轮胎厂,询问该厂可否制造“一种橡胶服装,可以让我在大约5500英尺的高度仍然能正常的操作飞行”。在穿上这种抗压服后,波斯特成功的飞越了40000英尺的高度,从而创下了新的记录并发现了“喷射气流”现象。波斯特随后对抗压服进行了改进。他在面料中加入了棉花,并引入了带有玻璃面罩的金属头盔。整个抗压服也由好几层组成,看起来和现代宇航员非常相似。在1940年到1943年期间,美国几家公司被邀请参与研发或制造新一代抗压服。很多公司研发的产品和当时的科幻片中所描述的非常相似,都是由透明的、圆圆的塑料头盔以及密闭的、由橡胶和棉花面料制成的紧身服,这严重限制了飞行员的活动空间,只有科利公司推出的XH-5号模型(右图)在创新上取得了突破。XH-5号将抗压服的膝部、臀部和肘部分成可独立穿戴的几部分,这种设计可以让飞行员更自如的行动。第一代航天服第一个真正进入太空的航天服是前苏联的SK-1航天服。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开创了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创举,他当时穿的宇航服就是SK-1航天服。这款航天服不仅可以提供全面抗压能力,同时还有一个辅助的生命支持系统。在重新进入大气层以后,加加林需要从飞船中弹出并使用降落伞着落。加加林的降落地点是一处农田,当时一个农夫和他的女儿恰好在耕作。加加林后来回忆道,“当他们看着我穿着橘红色的航天服、带着大大的头盔并拖着降落伞走过来时,这对父女吓得一直往后退。我告诉他们不要害怕,我跟他们一样都是苏联人。我刚刚从太空降落到地球上,需要向莫斯科打电话报告。”美国航天服当美国加入太空竞赛以后,美国宇航局意识到必须开发自己的航天服。日,艾伦?谢波德(Alan Shepard)乘坐“自由7号”飞船在亚轨道进行了15分钟的历史性飞行,同时也成为第一位身穿“水星”航天服进入太空的美国宇航员。“水星”航天服是美国海军高空喷气式飞机抗压服的改进版,拥有氯丁橡胶涂层尼龙构成的一个内层以及由镀铝尼龙构成的一个外层。该航天服是美国宇航局的首款航天服,最初设计的目的只是帮助宇航员抵御来自太空的紫外线和热辐射。这款银光闪闪的航天服和当时六七十年代科幻片中的航天服看起来很相像。舱外航天服1965年3月,前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乘坐“上升2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完成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虽然列昂诺夫身穿的“金鹰”航天服可以提供45分钟的氧气,但是他只在舱外活动了12分钟,因为当时航天服供气系统的安全阀出现了故障,喷出了大量的热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是,列昂诺夫身上的“金鹰”航天服因为在太空膨胀而无法返回气密舱,最后不得不依靠放掉太空服中的一些气体才顺利返回,当时的情景实在是危险至极。关于这次太空行走的高质量照片非常少,不过前苏联于1967年发售的一枚纪念邮票还是准确的描绘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上图)。紧随这件里程碑事件之后,美国宇航员埃迪?怀特(Ed White,下图)上演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1965年6月,怀特步出“双子星4号”飞船并进入太空。此次出舱活动持续了23分钟,目的是验证出舱活动的可行性,并试验手控机动装置。怀特当时身穿的是“双子星”航天服。该航天服的压力服由6层尼龙组成,抗压头盔上装有耳麦和麦克风,一双由腕圈连接的手套可以让手腕自由的转动。与“水星”航天服相比,这款航天服赋予了宇航员更大的活动空间。登月航天服历史上最著名的航天服可能就是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登上月球所穿的哪一件了。与普通航天服不同,登月探索需要宇航员和飞船彻底分离,因此科学家为这款航天服设计了背包式生命维持系统。该系统可连续7个多小时供氧,同时还具备了保持气压稳定、过滤二氧化碳和冷却的功能。在距离地球25万英里外的月球表面漫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新的航天服不但必须考虑月球表面粗糙崎岖的岩石、白天的高温等因素,还必须足够灵活,方便宇航员采集样本和建立科学数据站。这款航天服还包括一套贴身穿着的液体冷却衣,它的样式类似连体内衣,衣服纤维内部缝有通心粉式的管道。冷水在管道内循环,带走体热,流回背包,热量再从背包散发出去。阿波罗太空头盔则是由高强度的聚碳酸酯制成,通过压力密封项圈和航天服连接。与“水星”和“双子星”头盔紧紧套在宇航员头上的设计不同,登月头盔是固定在衣服上的,宇航员的头部在里面可以自如的转动。当在月球表面行走时,宇航员还在头盔外加盖面盔,以阻隔伤害眼睛的紫外线,同时让头部和面部保持舒适的温度。与此同时,前苏联也于1967年设计了自己的登月航天服,名为“金色猎鹰”,不过由于后来前苏联登月计划破产,这款航天服也被束之高阁。与美国登月航天服相比,“金色猎鹰”航天服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比如其生命维持系统可以工作长达10个小时,而且是第一个采用半硬质设计的航天服。更重要的是,它采用的是背入式设计,也就是说航天服的背后像一扇可以开关的门,宇航员可以从背面进入,这种设计方法可以让宇航员更容易的穿上航天服。美国宇航局后来研发的航天服融合了很多“金色猎鹰”航天服的设计理念。现代航天服自1982年以来,美国宇航员开始使用了新一代航天服―舱外机动套装(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EMU)。该套装是二件一套的航天服。不同于之前登月航天服得给每一位宇航员量身定做,EMU采用模具化设计,许多零件可以替换。衣服内的普通工作气压为三分之一个大气压,因此宇航员在太空行走前得忍受一下低压,以排除血液和组织中溶解的氮气,从而避免在压力减少的情况下氮以气泡形式在体内释放,这是非常致命的。目前,最大型号的EMU总重约180公斤,包括了液体冷却通风外衣、尿液采集装置、头盔、通信设施、饮水袋和生理指数监测系统,可让宇航员在太空呆上大约8小时。前苏联也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海鹰”航天服。俄罗斯宇航员在米尔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中使用的就是这种航天服。“海鹰”航天服继续沿用了背入式设计,宇航员在五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穿戴,其生命维持系统可以工作9个小时。中国以前苏联“海鹰”航天服为模型开发出了自己的“飞天”航天服。2008年,中国宇航员翟志刚乘坐“神舟7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为第一个在太空漫步的中国人,他当时穿的就是“飞天”航天服。载人机动装置1984年,美国宇航局开始测试一个名为“载人动力装置”的设备。载人机动装置是一种能载送航天员在太空自由飞行的个体装备,它带有24个高压氮气推进器。推进器器安装在“座椅”的不同位置和不同方向,因此宇航员可以围绕航天器精确的控制飞行。载人机动装置外形象一个背包,由压缩氮气箱、供气系统、喷气推进器、电子控制设备、温度控制装置和蓄电池等组成。该装置不仅可以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还拥有维持人体所需温度、湿度等生命保障的设备,并装有使航天员与航天器保持在同一轨道上的专门设施。此外,该装置上还安装有两套互为备份的氮气箱和供气系统,防止发生故障危及航天员安全。不过,自1986年“挑战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后,基于安全考虑,美国宇航局中止了对该设备的继续研发。未来航天服美国宇航局目前正在研发下一代航天服,以便为未来登陆小行星、火星或者重返月球做准备。最新设计的MarkⅢ航天服结合了软硬材料,其中硬体部分采用铝合金和不锈钢材料,软体部分采用聚氨酯涂层的纺织材料制成,同时还采用了和前苏联“海鹰”航天服相同的背入式设计。它比目前正在使用的舱外机动套装更轻便、更具灵活性,而且还可以提供和地球大气成分相类似的空气,这样宇航员就不必在穿上套装后进行调整适应了。另外一种正在设计中的航天服是I-Suit航天服(右图)。该航天服采用了钛金属,其重量只有目前航天服的一半。自2004年以来,这两种航天一直在不断的设计和改进中。太空活动套装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宇航局就一直就在研究,是否可以使用机械压力而不是空气压力来保护宇航员。传统航天服是通过对人身体表面施加气压来保护航天员的,而“太空活动套装”则依靠机械压力将材料紧紧的缠绕在人身上,使其像皮肤一样紧贴,唯一需要保持压力的就是宇航员的头盔,因此这种航天服将会非常轻便,而且可以给宇航员更大的活动自由。此外,传统的航天服一旦被微流星体或其他物体刺穿,宇航员必须立刻返回空间站或基地,否则将发生减压威胁生命,而如果这种套装被刺破,它只需像伤口一样包扎起来,衣服其他的部分不会受到影响。太空活动套装应该采用比较牢固的弹性材料,因为它必须和人体所有的皮肤紧紧的贴在一起。基于这种要求,穿戴这种航天服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来自麻省理工大学太空航空研究院的教授达瓦?纽曼(Dava Newman)曾为美国宇航局设计了一种现代太空活动套装,名为“生物套装”。为了让航天服和人体皮肤保持紧贴,该套装采用了尼龙氨纶材料和聚氨酯泡沫材料。舱外航天服,把“飞船”穿在身上_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
舱外航天服,把“飞船”穿在身上
中国航天报飞天科普周刊
核心提示:太空并非& 仙境&,而是险境。数量众多的太空碎片可以撕碎人体,真空环境可让血液&沸腾&、皮肤破裂,寒冷时肉体可瞬间冻结,炙热时太阳甚至可以让人体变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舱外航天服构成了航天员的&生命方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今天的舱外航天服可以说是穿在航天员身上的&小型飞船&。日前,在&中国梦&科技梦&航天主题科普展览&上,航天服引起了众多航天爱好者的兴趣。其中,一套价值约3000 万元人民币的舱外航天服更是让人惊叹。舱外航天服为何这么贵,本文将带你了解一下舱外航天服的昨天、今天,这也许会对你明白它贵在哪有所帮助,也希望你也会对航天服的明天多几分期待。昨天:&水星&银光闪闪,很炫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第一人,他身上的SK-1航天服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款航天服不仅可以应对真空环境,还带有辅助的生命支持系统。看到苏联的成功,美国人不甘示弱,他们很快开发了美国的首款航天服&&&水星&航天服。但这款航天服只不过是美国海军高空喷气式飞机抗压服的改进版,最初设计的目的也只是帮助宇航员抵御来自太空的紫外线和热辐射。但是,由于材料的原因,这套航天服银光闪闪,在灯光下发出夺目的光彩,看起来真的很炫。尽管在航天服研制上落后苏联一步,但美国却研制出了赫赫有名的登月服&&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穿着它登上了月球。该航天服带有背包式生命维持系统,还设计了贴身穿着的液体冷却衣以应对月球上的温度变化,其头盔通过压力密封项圈和航天服连接,航天员的头部在里面可以自如地转动。今天:&飞天&&&穿在身上的&飞船&上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航天员开始使用新一代航天服&&舱外机动套装,它可支持航天员在太空行走,包括液体冷却通风外衣、尿液采集装置、头盔、通信设施、饮水袋和生理指数监测系统。苏联的现代航天服以&海鹰&航天服为代表,今天,俄罗斯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中穿的依然是它。中国以&海鹰&航天服为模型开发出了自己的& 飞天&航天服。2008年,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成为第一个在太空漫步的中国人,当时穿的就是&飞天&航天服。它重120公斤,可支持4小时的舱外活动。& 飞天&可为航天员提供3方面的保障:一是在辐射、真空、微流尘等环境下的防护;二是生命保障,保持一个适合人生存的气体、温度和湿度环境;三是功效保障,保证航天员穿着它能开展维修器材等太空作业。因此,有人说,&飞天&航天服就是一个穿在身上的&小型飞船&。明天:太空套装很修身据了解,美国宇航局目前正在研发下一代航天服,以便为未来登陆火星做准备。由于火星重力比月球大,这款航天服将会在重量上下工夫,方便航天员灵活作业。此外,自从航天服问世以来,美国宇航局就一直想在航天服的抗压系统上做文章。传统的航天服是通过对人身体表面施加气压来保护航天员,美国希望开发一种太空套装,它依靠机械压力将材料紧紧地缠绕在人身上。如果能成功的话,那这款航天服将会非常修身,穿上这款航天服,也许航天员就不会像我们现在见到的那样:有点笨拙。(郭司文)相关链接:加加林&扮怪物&,吓坏了农夫<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加加林乘坐飞船进入太空后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后,穿着航天服的加加林从飞船中弹出,使用降落伞着陆在一个农田里。当时,有一位农夫和他的家人正在附近耕作,看到穿着橘红色航天服、带着大大的头盔、拖着降落伞的加加林,他们可吓坏了。后来,有人开玩笑说:也许这位农夫以为加加林是从天上来的&怪物&。航天服催生了尿不湿现在的航天服有尿液收集装置,但早期可没有。当时美国一位航天员在快要发射时,突然想上厕所,可他所穿的航天服穿起来比较麻烦,按程序穿的话得几个小时。发射时间不等人,最后他只好直接尿在了航天服里,度过了一段极其不愉快的时光。因为这件事,美国后来研制出了尿不湿,当时主要用在航天服上,后来慢慢走向民用,成为小孩用的尿不湿。
相关报道: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
监事会邮箱: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电话:010-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航服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