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高中2015届太原市2015初中毕业班班高考押题卷数学

《天府大联考》四川省2015届高三押题数学(理)试题(word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天府大联考》四川省2015届高三押题数学(理)试题(word版)
21最​新​高​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您的位置:&&&&&&
江苏省亭湖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押题卷数学试题
高考模拟/高考冲刺&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年级高三
更新时间 15:11:37
评论() ()
江苏省亭湖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押题卷数学
特邀主编老师
本学科其它资料
资源难易程度:★★★★★★★★★★★★★★★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3届高考数学仿真押题卷——课程标准卷(文理合卷)03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2013届高考数学仿真押题卷——课程标准卷(文理合卷)03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2:56:4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3届高考数学仿真押题卷——课程标准卷(文理合卷)03
官方公共微信四川省高中2014届毕业班高考押题卷(二)语文试题与答案_语文高考试题_中学数学网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四川省高中2014届毕业班高考押题卷(二)语文试题与答案
&&&&&&&&&&★★★
四川省高中2014届毕业班高考押题卷(二)语文试题与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1:13:04
高中2014届毕业班高考押题卷(二)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4至8页,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 5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注意事项:
&&& 1.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 2.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
一、(1 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殉葬(xùn)&&&&&&& 栅栏(zhà)&&&&& 拗不过(niù)&&&&&& 模棱两可(léng)
& B.劳役(yì)&&&&&& 商榷(què)&&&&& 刀削面(xuē)&&& 放浪形骸(hái)
& C.喘气(chuǎi)&&& 藩篱(fān)&&&&& 廿四桥(niàn)&&&&&& 撒手人寰(huán)
& D.租赁(lìn)&&&&&&&& 给予(jǐ)&&&&&& 刽子手(kuài)&&&&&& 咬文嚼字(jiáo)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销赃&&& 邻界点&&& 终生难忘&&& 蜂拥而上&&&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B.泄洪&&& 口头禅&&& 放任自流&&& 直截了当&&&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C.嬉闹&&& 破天荒&&& 闲情逸致&&& 克己服礼&&&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D.帷幕&&& 绵中针&&& 刎颈之交&&& 指手画脚&&& 倒持太阿,受人以柄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就举世瞩目。
& B.李小明上个星期请假回去处理这一学期落下的功课,现在还不见回来,估计他积重难返,我们还是换一个人接替他的工作为好。
& c.汉语中的“泊”本指船停,后以“泊”字译英文停车“Parking",音义皆备,且有独特生动之感,不知是哪位高明的妙手偶得。
& D.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真能善读一本智慧之书的读者,离真理总不会太远,无论信息文章怎么爆炸,也不会得鱼忘筌的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张江去年在单位联欢会上唱歌,结果被一些人起哄,从此以后,他对唱歌、跳舞一类的活动不再产生过兴趣,有人说这足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在作怪。
& B.谈到莎士比业戏剧的“诗体”传统该如何表现的问题,沈林觉得采用中国古代跟莎士比亚距离最近的元曲形式应该能够被多数中国人接受。
& C.从被判断为自动离职的那一月,公司将不再替这些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以及养老保险,若产生相应的经济后果,公司概不负责。
& D.上星期,工商局查处了本地著名的财入万家投资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各地开设办事处,推销本公司的投资理财计划,涉嫌非法融资。
二、(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倡导低碳文化建设
&&&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特征突出的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矛盾增多,生态环境脆弱,发展难题凸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共识。顺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塑造并大力发展低碳文化。
低碳文化是指在人们的文化生活及生产实践中,实现低碳消费、低碳排放的意识和行为,在涉及物质能源消费的活动中,能以提倡生态文明的目标进行低碳排放和低能源消耗。&&
从本质来看,低碳文化是崇尚生态价值、绿色环保、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文化,旨在促进人、自然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低碳文化也走社会文化发展的一种手段。低碳文化是一种科学文化,它遵循科学法则、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实践指导性。低碳文化要求在全社会形成低碳、持续发展的意识和价值观,促进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在爵的整体发展的低碳化和生态化。
&&& 低碳文化与生态文明有怎样的关系呢?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批判超
越的结果。和谐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它渗透和体现在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种生
态哲学.生态文明促进人类思考自然,并选择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范式。低碳文化正是
生态哲学的文化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条件。追求生态文明,实现生态平衡和谐发展,应该从建设低碳社会开始。
&&& 生态文明是低碳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追求。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生活方式的
推广,低碳理念逐渐萌发并深入人心,并正在提炼为一种文化意识,最终上升到文明的高度,也就成为了全社会发展的一种有力的指导思想。
&&& 低碳文化建设现在受到诸多制约。很多人思想观念陈旧,看不到低碳文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
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忽视了低碳文化的产业功能,把低碳文化与经济发展割裂开来,片面强调低碳文化产品的生态效益,而忽视或放弃低碳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管理体制也比较落后,低碳文化建设缺乏真正的市场主体,而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低碳文化建设主体之间的关系上,还没有打破地区垄断、行业垄断的局面。而人才更是匮乏,有广泛影响的低碳文化领军人物相对缺乏,人才建设机制不够完善,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不足。
生态文明背景下,要建设低碳文化,首先要树立低碳文化发展观。做到树立低碳意识、践行低碳行为、完善低碳制度。其次,要加强低碳文化创新,比如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加快低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广泛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文化、先进理念和科技成果,注重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的、继承与时代创新的统一、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统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5.下列关于低碳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低碳文化是指在人们文化生活中做到低碳排放,在生产实践中做到低碳消费,在物质消费中做到低能源消耗。
B.低碳文化崇尚生态价值,坚持绿色环保,主张人、自然和环境和谐、共存,它是社会文化发展和建设的基础。
C.低碳文化是一种生态哲学,它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它遵循科学法则、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相应的实践指导性。
D.低碳文化的指导思想是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的基础是低碳社会,生态文明是对低碳文化的升华。
6.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从生态文明的高度论述低碳文化、倡导低碳文化建设。
B.文章首先从我国现阶段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塑造和发展低碳文化的现实需求。
C.文章其次诠释了低碳文化的概念及内涵,并辨析了生态文明与低碳文化的关系。
D.文章最后论述了低碳文化建设受到的制约及建设低碳文化的几个基本思考。
7.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经济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出现了资源矛盾增多、生态环境脆弱等发展难题,这些导致我们的经济已经难以发展。
B.要想建设低碳文化,就需要全社会形成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价值观,需要社会整体发展做到低碳化和生态化。
C.低碳文化具有相应的产业功能,相关的低碳文化产品不仅有生态效益,而且有经济价值,它很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D.建设低碳文化的基础是改变意识,树立低碳文化发展观,此外,还要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加快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高适,沧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间,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举有道科中第,封丘尉,不得志,去。客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掌书记。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晓,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飑相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行,未足深耻。”帝颔之。俄迁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填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
未几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始,上皇东还,分剑南为两节度,百姓弊于调度。适上疏曰:“濒边诸城,皆仰给剑南。可税赋者,独成都、彭、蜀、汉四州而已,以四州耗残当十州之役,其弊可见。又关中比饥,兰丛堕入蜀者道路相系,地入有讫,而科敛无涯,为蜀计者,不亦难哉!又平戎以西数城,皆穷山之颠,蹊隧险绝,为戎狄言,不足利戎狄;为国家言,不足广土宇。奈何以弹丸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帝不纳。
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掠,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播绅所推。然政宽简,所为,人便之。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与许叔冀书,令释憾;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诸将不恤军务&&&&&&&&& 恤:同情
B.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 厌:通“餍”,“吃饱
C.而光远兵不戢。&&&&&&&&&&& 戢:约束
D.绝永王,俾各自自。&&&&&&& 俾:使,让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臣数为杨国忠言之&&&&&&&&&&& 且为之奈何
B.帝以诸王分镇&&&&&&&&&&&&&&& 皆白衣冠以送之
C.方济师而王败&&&&&&&&&&&&&&&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D.其诒书贺兰进明&&&&&&&&&&&&&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第Ⅱ卷& (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部分共4大题、1 2小题。
四、【3 1分)
10.把第1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淮南节度使。(4分)
译文:& ▲&&&&&&&&&&&&&&&&&&&&&&&&&&&&&&&&&&&&&&&&&&&&&&&&&&&&&&&&&&&&&&&&&&&&&&&
(2)又关中比饥,士人流人蜀者道路相系,地人有讫,而科敛无涯,为蜀计者,不亦难哉!(4分)
译文:& ▲&&&&&&&&&&&&&&&&&&&&&&&&&&&&&&&&&&&&&&&&&&&&&&&&&&&&&&&&&&&&&&&&&&&&&&&
11.根据第Ⅰ卷文言文,用简洁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l)高适个性上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答:▲&&&&&&&&&&&&&&&&&&&&&&&&&&&&&&&&&&&&&&&&&&&&&&&&&&&&&&&&&&&&&&&&&&&&&&&
(2)高适为人上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答:▲&&&&&&&&&&&&&&&&&&&&&&&&&&&&&&&&&&&&&&&&&&&&&&&&&&&&&&&&&&&&&&&&&&&&&&&&
(3)高适做官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答:▲&&&&&&&&&&&&&&&&&&&&&&&&&&&&&&&&&&&&&&&&&&&&&&&&&&&&&&&&&&&&&&&&&&&&&&&
(4)高适人生上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 (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菩萨蛮?梅雪
银河②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从金陵赶回溧水的路上。②银河:这里借指一路行来的江河。③浪发:滥开。
(1)这首小令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阐释。(2分)
答:&&&&&&&&&&&&&&&&&&&&&&&&&&&&&&&&&&&&&&&&&&&&&&&&&&&&&&&&&&&&&&&&&&&&&&&&&
(2)请联系全词,分析这首词抒写的思想感情。(6分)
&&& 答:&&&&&&&&&&&&&&&&&&&&&&&&&&&&&&&&&&&&&&&&&&&&&&&&&&&&&&&&&&&&&&&&&&&&&&&
14.补充写出下列名篇名匍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 (l)见贤思齐焉,&&&&&&&&&&& ▲&&&&&&&&&&&& 。(《论语》)
(2)蹑足行伍之间,&&&&&&&&&&& ▲&&&&&&&&&& 。(贾谊《过秦论》)
(3)&&&&&&&&&&& ▲&&&&&&&&&&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 (4)户庭无尘杂,&&&&&&&&&&&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5)江间波浪兼天涌,&&&&&&&&&&& ▲&&&&&&&&&& 。(杜甫《秋兴八首》)
&&& (6)&&&&&&&&&&& ▲&&&&&&&&&&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 (7)&&&&&&&&&&& ▲&&&&&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8)山河破碎风飘絮,&&&&&&&&&&&& ▲&&&&&&&&&&&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女人从地里回来,看到了停在院子里的摩托车。
摩托车是男人的,还和一年前一样新。女人心里一阵激动。当然是心慌,慌里有些恨,也有些盼望。男人自从和那个女人好上后就很少回家,没办法,她跟男人离了。
男人正在和女儿说话,女儿在做作业。男人问一句,女儿答一句。女儿态度淡淡的,想理又不想理的,男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男人见女人进屋,忙站起来,讪讪地说,你,去地里了?男人的声音怯怯的。女人抬头看了一眼男人,这个男人以前属于她,可在两年前,这个男人却属于了别人。男人的头发乱乱的,胡子拉碴,脸也不像以前那么红润,有些蜡黄。女人本来想骂男人的,却没有出口。看到男人这个样子,女人有些心疼。女人想男人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哪这么狼狈过?家里活儿,她从没让男人伸过手。
男人在县城里做生意,生意不是很大,凑合着过的那种。开始,女人不知道男人在外面有人了。有好心的邻居就告诉她,外面乱,男人在外面,要当心!她说,他不是那样的人。可后来,男人来家里跟她摊牌,她才明白过来。
男人先给她道歉,说自己对不起女人。之后男人态度很坚决。女人那个时候一下子傻眼了。男人走时说,什么时候办手续,我等你的信儿。
她不吃不喝躺了两天,第三天就睡不着了。感觉心里好空,空得她难受。豆子地里的草该拔了,地瓜秧也该翻了。她就去了地里,和那些庄稼在一起,她才感觉自己心里踏实些。在地里呆久了,她就感觉自己也是一株庄稼。
之后男人来了,问她想好了吗?她说想好了。她说我要女儿跟我。男人说行。她说这个家是我的命,我不能离开。男人说行,离婚不离家,只要你愿意离,我什么都答应你!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女人知道男人心里没有她了,那自己还死守着这婚姻有什么意思呢?手续就是一张纸,她就和男人去县城办了手续。
女人刚才是从玉米地里回来的。玉米现在正是灌浆的时候,女人身上都是玉米的味道,清清凉凉的香。男人抽了抽鼻子,问玉米灌浆了吧?女人只是“嗯”了一声。男人有些局促。虽然这里曾是他的家,可现在是女人的家了。男人有些如坐针毡。女人眼睛虽没看到,其实心已经感觉到了。女人有些可怜男人了,心一柔,轻声问,听说你的生意做亏了?男人点了点头。女人长叹一声说,钱财身外物,只要人平安,就不算亏。
男人头低着,双手插进头发里,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样子。本来女人想再说男人几句的,看男人那个样子,想,算了,老天已经惩罚他了。
女人的心软了下来,说了一些别的话,当然是女儿的事。男人沉不住气了,小声说,求你件事。女人没有吭声。男人知道女人在听着呢。男人说,她快要生了呢。我想,我想……让你去侍候她!
男人说完,眼巴巴地望着女人。女人听了这话,心一紧,她想狠狠地骂男人几句。但女儿在跟前,她没有张口。男人说,她是个外地人,在咱们这儿没一个亲人,我想了想,只有你最亲,所以就来求你了。
女人听了,心里一阵哆嗦。是啊,男人自从跟她离了婚,便没有人理他了。亲戚邻居都说男人没人味儿。男人说,你知道,要是有一点办法我是不会求人的,我知道你的心好。男人眼里流出了泪。
女人的心一酸,就想现在挺着大肚子的那个女人。是的,刚一听说那个女人和男人好的时候,她连杀她的心都有呢!可如今,不知怎么回事,她却一点也不记恨那个女人。她也不知这是怎么了。
女人在心里骂了一句,小冤家啊!女人开始为那个女人担心了。不论如何,都是女人。生孩子是女人的关口,这个时候最需要人啊!
女人问还有多长时间生?男人说就在这几天。女人问谁在家里照顾她呢?男人说,没人,她
一人在家。女人急了,说,这个时候怎能让她一个人在家呢?要是出了意外怎么办?
男人说,你答应了?女人“唉”了一声说,也许,我是前世欠你们的吧!男人说,那,那咱走吧!女人点了点头,然后说,你稍等,我出去一下。说着女人出去了。没多大一会儿,女人回来了,骑着的自行车的前车筐里放着一包东西。
男人问,你干什么去了?女人说,我安排了一下女儿的事,然后去了趟地里,给你掰了几个你爱吃的嫩玉米。你看,现在正灌着浆,好嫩呢!
看着女人手中的玉米,男人闻到了玉米的香味,那香味是那样馥郁厚道。他知道,那是乡村的芬芳。
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中的女人,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男人,即使离婚后,见到他还有一些激动,并伴有几分期许,而且还在意他的身体和生活境况。
B.小说省去了环境描写,也未对人物的面貌进行刻画,仅以男人、女人相称,借他们的对话来推进和交代故事情节,行文十分简洁。
C.小说写女儿的文字很少。但女儿对男人冷冷的态度,对文中女人有衬托作用,从中,我们更能认识现女人美好的心灵。
D.小说多处写到男歉疚、难为情,以及可怜巴巴的样予,男人的这些手段本不高明,可惜&&& 女人太单纯了,结果再次被男人欺骗。
E.小说意在借男子搞婚外恋以致生意亏本、走投无路的故事,批评现实生活中背叛家庭、婚姻的行为,同时也讽刺了婚姻中的第三者。
1 6.联系本文内容,简要概括小说中女人的形象。(6分)
17.小说结尾特意写了女人掰嫩玉米,这有什么作用?(6分)
18.这篇微型小说构思精巧,请探究出小说构思上的两个特点,并简要赏析。(6分)
六、(1 0分)
1 9.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根据要求做题。(5分)
8日晚9点,毗邻中国美术馆的三联韬奋书店门口有点拥挤’。8日是该店24小时全天候试营业首日,截至当晚11点,不到3小时,夜间销售收入已达6170元。
夜间主管王浩在收银台前一直忙个不停,已在书店工作一年的他告诉记者:“夜里买书的&&& 人一点都不少,虽然比不上白天高峰时段,但是一个人也很难应付过来。”与王浩一起收银的,&&& 还有两周前特意为夜间营业招来的新员工。
与此同时,书店还专门在过道处放置读书桌,并设有台灯供阅读。今年37岁的柏煜,在车回南三环的家的途中听到消息,彼时他已过广渠门,但却调头特意来到书店。柏煜说,二十多年前,白天在工地打工,晚上上夜校的他,经常来到三联韬奋书店看书、查找资料。因为读书,他改交了自身命运,现在已是商人。北青报记者还看到一位用购物筐买书的慕先生,已选了12本书的他介绍,他每月买书花费千余元,此前因为上班没时间都在网上买书,听闻这里夜间营业,特意过来选购一些网上买不到的资料书。
(据《北京青年报》)
&(1)请给新闻拟一个标题。(2分)
&(2)根据新闻内容,写一条80字以上的新闻简评,要求有观点、有依据。(3分)
20.某校开展读书活动,需要推荐优秀著作,请从《家》《堂吉诃德》中任选一部,写一段简明的推介语。(5分)
要求: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②使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③紧扣小说的内容和人物;④120字以上。
七、(60分)
21.观察图画《独辟蹊径》,根据画面含意,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
押题二答案
第工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1.A& B.削& xiao;C.喘& chuan;D.刽& gui。
2.B& A.邻& 临;C.服& 复;D.受& 授。
3.D& A.“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是动词,这里应用“法制”;B.“积重难返”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多用于贬义,此处是望文生义;C.“妙”的意思同“高明”重复,同时该句子破坏了成语“妙手偶得”的凝固性。
4.B& A.“不再产生”与“过”造成时态不一致;C.“从被判断为自动离职的那一月”后面少了一个动词“开始”或“起”;D.句子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不能用“本公司”。
5.D& A.不宜把三者分得如此清楚,并且对应也不当,同时最后一点应该是“物质能源消费”;B.低碳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种手段,不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C.“生态文明”才是一种“生态哲学”,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和谐。
6.A文章的论述思路是层层深入,不是总分总结构。
7.D& A.原文说的不是经济,而是经济社会,并且只是说现在“不可持续特征突m”,没说是难以发展;
B.低碳文化本身追求全社会达到低碳化,但建设低碳文化不需要全社会都做到低碳化和生态化;C.低碳文化已经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8.A& A.恤:忧心。
9。A& A.两个“为”都是介词,表对象,可翻译为“对、向”;B.前一个“以”是介词,表对象,可翻译为“用”,后一个“以”是连词,可翻译为“来、用来”;C.前一个“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可翻译为“而后”或“就”,后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D.前一个“其”是代词,可翻译为“他”,后一个“其”也是代词,但表领属关系,可翻译为“他的”。
第Ⅱ卷& (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10.(1)唐肃宗一直以来就听说高适有才能,召(他)前来并与(他)一起谋划这事,(高适)断言永王将会失败,不值得忧虑,皇帝认为他不同一般,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雅”“判”“除”各1分,大意1分)
(2)再加上关中接连遭遇饥荒,进入蜀地的士人在道路上接连不断,蜀的土地收入有限,但是赋税征缴却没有尽头,替蜀地人考虑,不也很艰难吗!(“比”“讫”各1分,定语后置1分,大意1分)
11.(1)气盛敢言。(2分。若答“有节义而知权变”,得1分)
& (2)说的话超过其实际能力。(1分)
& (3)为政宽松简易。(1分)
& (4)诗歌创作。(1分)
12.孟子见齐宣王日/为巨室/则必使T师求大木/T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4分,断对2处得1分)
13.(1)开首的两句是词人回家途中在江上看到的景致,这属于实写,(1分)后面则是想象家中的人在期盼远行者的情形,属于虚写。(1分)
&&&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在旅途上归心似箭和思念家人的思想感情。(2分)前两句,借写江河曲折,表达了急于归家的情怀。(1分)三、四句则想象家中人在夕阳下登楼远望归舟的情形,借此曲折表达思家之情。(1分)五、六句是借景抒情,表面说上天憎恨梅花滥开,下起大雪封住梅花树枝,实则写出了奔波在外的凄苦。(1分)最后再一次想象家人在春寒中牵挂远行人,表达作者对家人浓郁的思念之情。(1分)
14.(1)见不贤丽内白省也& (2)而倔起阡陌之中& (3)仰观宇宙之大& (4)虚室有余闲(5)塞上风云接地阴& (6)朝晖夕阴& (7)休说鲈鱼堪脍& (8)身世浮沉雨打萍
15.A、CB.小说有面貌刻画,女子的心理活动也在交代情节;D.男人不是要来欺骗女子;E.批评和讽刺不是小说的主题,小说主要是要刻画女子善良、美好的形象。(4分,每项2分)
16.小说中的女人是一个单纯、朴实、善良、厚道、宽容、大度的农村妇女形象。她爱并且信任自己的男人,爱自己的家,但不认死理;关心丈夫,懂得疼人,富有同情心,常替别人着想;内心柔软、细腻而又坚强;不计仇隙,乐于助人。(总说2分,能联系具体内容分析4分)
17.①突出女人的淳朴、善良,形象地表现女人深爱着男人,从而再次塑造出了女人美好的形象;(3分)
②呼应题日,呼应文中写到的关于玉米的相关内容,使小说行文自然,结构完整;(2分)③呈现乡村情趣,与小说故事的乡村背景吻合。(1分)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高考理综押题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