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黑木耳怎么办菌袋催芽是脱皮怎么办

黑木耳室内催芽技术
栏目名称:
① 本站发布的相关视频,为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独家采集并享有著作所有权和刊载发布权。任何媒体及网站不得将视频或者视频局部进行处理、转载,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未经本站同意不得将视频或者视频局部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否则后果自负。
② 本站转载的视频,是为促进广大从业者间的学习和交流,传播行业资讯,推进和宣传产业发展,在知晓出处情况下均注明了转载出处和作者,并未对视频内容做任何处理,版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③ 如因视频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管理者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
& 内蒙古:林下黑木耳栽培打造农民增收新亮点
内蒙古:林下黑木耳栽培打造农民增收新亮点
信息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年来,内蒙古大河湾镇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认真做好林下黑木耳栽培推广工作,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日前,大河湾镇幸福采摘园万亩沙果林林间,30万袋黑木耳已开始摆放。  据了解,林下黑木耳菌袋按照10M×10M的间距进行摆放,每亩林地可摆放1万袋左右,通过喷水、催芽、出耳和采收等技术管理措施,每个菌袋可产优质黑木耳干耳40-50克,亩产可达800-900斤,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下一步,大河湾镇还将加大林下黑木耳栽培推广力度,通过大户示范和分散栽培,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信息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
【相关文章】
【文字广告】
最新资讯信息
&& 亿万农民工兄弟,他.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禽流感(AI)是禽流.
&&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信息化”源于20世.代料黑木耳栽培
& & & &一、概述
& & & &黑木耳学名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
& & & &英文名:Jew&s EWood EEar fungus
& & & &别名:光木耳、木耳、云耳、黑耳子
& & & &分类地位:黑木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有隔担子菌亚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它营养丰富,蛋白质的含量相当于肉类、是米、面、蔬菜类食品所不能比拟的,富含维生素B2、含铁质和钙以及多糖体(酸性异葡聚糖)。黑木耳能减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其所含的多糖体对小白鼠肉瘤有抑制效果。
& & & &黑木耳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高山地区。主要产地在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泰国等。木耳属全世界约50种。中国约10种。70年代初,我国开始采用代料栽培,并相继出现了吊袋栽培法和塑料袋地栽法等,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目前主要采用代料栽法,以东北短袋和浙江长袋两种类型。
& & & &二、栽培要点
& & & &1适宜品种
& & & &较适宜的优良品种有916 、黒威29 、黒威15、延特5号 、吉黑1号 ,新科系列等。
& & & &2适宜栽培季节
& & & &适宜栽培季节以8月制袋,10月中旬催芽,10月下旬分床摆袋出耳,年内采收一到二茬,越冬后翌年初春继续收获1-2潮。
& & & &3配方&
& & & &配方1:麸皮10%、豆粕1%、石膏1%、石灰0.2%、木屑87.8%
& & & &配方2:麸皮10%、混合糠5%、石膏1%、石灰0.2%、木屑83.8%。
& & & &4栽培袋规格
& & & &东北短棒选用16-17*30-33cm的聚乙烯袋,每袋装干料约300克左右,浙江长棒选用15*55cm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约1000克。
& & & &5栽培袋制备
& & & &5.1东北短棒式栽培
& & & &在大规模生产中,装料时一般采取机械化生产,拌料、装袋、打接种孔等一气呵成的拌料装袋生产线,既简便又快捷。栽培袋用环和盖作为封口或采用窝口(菌袋口端的塑料塞入接种口中),然后插入塑料周转棒。装入周转筐灭菌,避免挤压造成袋料分离。
& & & &5.2浙江长棒式栽培
& & & &采用机械拌料、装袋、扎口,尽量在6小时内成;及时装灶灭菌。
& & & &6接种
& & & &料棒温度降至30度以下方可接种,尽可能采用塑料帐式封闭接种箱接种,投资少且方便快捷。
& & & &7培养
& & & &发菌室内的适宜温度一般为20~30℃,发现杂菌污染的要及时处理,处理杂菌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杂菌的孢子弹射造成大面积的污染,若污染不严重,可以移出发菌室进行单独培养,因为在出耳期这些仍有 一定的产量;若污染严重,则必须立即焚烧或深埋,避免造成杂菌的蔓延从而影响整个生产。
& & & &8菌袋开口
& & & &按照品种特性的要求,菌袋长满后后熟1-2周,根据天气情况择机开口催芽。一般应日最高气温降至28摄氏度以下时可以菌袋开口,刺激原基发生。
& & &(1)室内开口:开口之前四到五天需要进行室内消毒,使用杀虫剂和灭菌剂(如 甲醛、硫磺等)杀灭杂菌和虫体,闷1-2天后打开窗户充分通风2天左右。菌袋开口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袋体表面进行消毒。开口数量和形式可根据管理习惯进行调整,一般16.5*33cm的菌袋开口180个左右,开口为丫型小口。开口后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以下、湿度控制在65%-75%范围内,需防止湿度过大引起的杂菌污染。开口后在室内放置5-7天、至菌丝恢复并有黑色原基出现时可移至出耳场地(温度不一,生长速度会有不同,放置时间可自行调整)。室内开口需格外注意预防螨虫、霉菌等病害发生;菌袋开口后菌丝代谢旺盛、呼吸强度提高,需加强通风换气;同时开口后代谢强度大、菌袋产热量大,要稀疏摆放,避免集中堆放造成热伤害;可向地面洒水、空间喷雾等方式调节湿度、不可向菌袋表面浇水。
& & &(2)室外开口:开口前先建床,东北短袋模式床宽1.8-3.0m,过宽操作困难,过窄土地利用率低。床间开0.4-0.6m宽、0.15-0.20m深的排水沟兼做作业道。床面刮平踩实,均匀撒上生石灰消毒,上覆有孔黑色薄膜或稻草(也可分床后覆盖)。床长15-20m。将栽培袋的颈圈摘下、窝口、塞紧,摆床催耳。用打孔机在栽培袋上刺1.0-2.0mm小孔, 然后密集摆在床上,菌袋间距1cm,上盖塑料薄膜或者防雨布和草帘子,遮光、保湿。 开口之前对出耳场地浇水润床,充分湿润后将开口的菌袋直接摆放。为方便集中处理可提高摆放密度。根据天气情况,可设置草帘和塑料薄膜进行遮阴、保湿、防雨、降温等调控操作,同时配合向草帘和菌床浇水操作,尽量控制开口催芽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5℃以下、湿度控制在65%-85%。待菌丝恢复并有黑色原基出现时可向菌袋浇水,进行催芽管理。切记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出现。浙江长棒模式建床后均匀撒上生石灰消毒,上覆有孔黑色薄膜或稻草,钉庄拉丝或采用竹片支撑,长棒开口后井字摆放,保温、保湿方便菌丝恢复。
& & & &9催芽
& & & &开口处出现原基、菌丝恢复完全以后即可进行催芽管理。催芽管理在避免高温高湿的前提下,可勤浇少浇,保持耳芽较快的发生和生长速度,避免芽口失水干缩造成&瞎眼口&、耳芽过度分化单片率下降,在15-25℃的适温情况下可&见干即浇、湿透即可&,直至耳芽完全长出芽口。
& & & &室内催芽技术,刺孔后的栽培袋间隔1cm排放,注意室内保湿、遮光。
& & & &注意事项:开口催芽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黑木耳的生长要求,尽可能地为黑木耳出芽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及光照条件;要选择好黑木耳催芽的最佳时机,注意催芽期间温度变化,一定要在低温下催芽,芽床内温度切不可超过28℃;要有降温措施的予案,可在催芽床上搭建遮荫棚;秋季栽培看外界环境温度,如果合适,白天也要浇水,促使木耳快速生长。一定不能盲目追求催芽效果,一味提高湿度和弱化通风,形成高温高湿环境而引起杂菌的大面积污染和黑木耳生长抗性的下降。
& & & &10出耳管理
& & & &10.1分床
& & & &短棒式栽培袋平均间距8-10cm,立式排放;长棒式栽培袋人字形支架摆放。
& & & &10.2喷雾
& & & &可采用微型雾化喷头或者微喷管进行喷雾增湿管理。安装在床中央或者床边。
& & & &根据天气情况,一般早晚气温低时开始浇水,日出前或日落后2-3小时内间歇喷雾。白天气温高不浇水,雨天不浇水。耳芽完全长出后,可根据天气、耳片生长速度、抗性表现、耳片质量要求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进行出耳管理,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干湿交替,既要实现出耳质量的控制、也要在适温期得到最高的产量。采摘前3-4天,水量稍降,此时水量大会导致木耳形态不好。
& & & &要求用水达到饮用水标准。污水浇灌会影响耳片光泽度,也容易产生异味,甚至引起病虫害及造成有毒物质残留。
& & & &10.3临时覆盖
& & & &在春、秋季节较短的地区,修建塑料薄膜大棚用于临时覆盖,降低环境的急剧变化对黑木耳生长发育的影响,是满足黑木耳生育期要求的重要保证。
& & & &初秋覆膜避雨、遮光降温,可以提前出耳;初冬覆膜保温可以延长采收期。初春覆膜保温、保湿,促进栽培袋提前解冻、出耳,避免后期温度急剧上升缩短出耳期。
& & & &冬季有条件的也提倡进行塑料大棚临时覆盖,起到保湿保温,可减轻袋料分离程度,也可缓解栽培袋冰冻程度,避免激烈冻融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 提早化冻、出耳,延长采收时期。
& & & & 11采收
& & & &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起皱变薄变软,色泽转淡,耳根收缩,或部分耳片腹面出现白色粉状物(孢子粉)时,要及时采收。晚采影响产量和质量,遇高温高湿还会导致烂耳或流耳。留下小耳片继续生长。
& & & &距地0.80-0.90m设置晾晒架,晾晒架上加盖防雨棚。单片耳直接晾晒,菊花耳手工撕片后晾晒。拳耳、流耳、畸形耳等单独晾晒 ,以利产品分级。
& & & &干燥好的木耳产品装袋或者压块包装。在通风、避光、干燥的地方保存,避免与有毒有味物品混藏。
(作者:推广中心)黑龙江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文章正文-小孔单片黑木耳栽培技术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文 章
热 点 文 章
推 荐 文 章
 科学普及
跳转栏目至…
老科协动态走进老科协上情下达离退休人员职称&&├&评定办法&&├&政策规定&&└&申请表下载健康课堂&&├&科学保健&&├&合理用药&&└&心理导航涉老政策科学普及老专家建议老专家风采科技人才开发培训通知通告委员会之窗&&├&组织联络工作委员会&&├&咨询工作委员会&&├&服务三农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简介&&│&&├&组织机构&&│&&├&农业动态&&│&&└&农业专家论坛&&├&科普宣教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简介&&│&&├&组织机构&&│&&├&科普动态&&│&&└&科普专家论坛&&├&教育分会&&├&医药卫生分会&&│&&├&委员会简介&&│&&├&组织机构&&│&&├&医卫动态&&│&&└&医卫专家论坛&&├&金融分会&&└&人文分会老年人才市场团体会员黑龙江省老科协四届代表大会专栏会员园地活动信息服务三农调查研究基层动态协会工作党政关怀科普活动工作交流图文信息
小孔单片黑木耳栽培技术
作者:黑龙江东宁县
马雷梅 安玉森 李艳华 贾文华&|&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数:1886&|&更新时间:
()(1)8658221056065(2)845122210.56065
&&& 1002 0008 h3 h4 00010 h3 h
&&& 2548 h
&&& 5252824
&&& 0.40.1 6 cm
&&& 16.5 cm33.0 cm1820 cm120180
&&& 24545 d34 cm”12 cm10 cm
&&& 261500160023 d24 d
3 cm2 cm5 cm2&&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黑龙江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黑ICP备号  黑木耳生长发育周期可以简单理解为担孢子长成菌丝体,菌丝体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上又产生担孢子的周而复始繁衍后代的过程。
  黑木耳的子实体〈耳片〉在成熟期有大量的担抱子弹离出来。黑木耳是一种二极性的担子菌。二极性是指具有两种类型的单倍体菌丝。这两种单倍体菌丝都是从担孢子发芽而产生的,并且各自长成,从外表难以区分出谁是“公”,谁是“母”的。然而,只有当这两种不同性别的初生菌丝碰在一起结合之后才形成二次菌丝,只有二次菌丝才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发育出子实体来。也就是说它是单孢不孕的,而且黑木耳的初生菌丝从''性&的机能上讲,只有两种类型,因此称为二极性的担子菌。
  黑木耳的菌丝在基质中产生大量的分支,向基质中蔓延,吸收基质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逐渐发育到生理成熟的结实阶段.局部开始膨大而在基质表面形成胶质的子实体原基,由于不断吸收营养和水分,原基最后发育成子实体,即耳片。当子实体逐步发育成熟后,便在子实体的腹面产生一种白色物质,这就是担抱子。
  栽培中所使用的菌种就是经过选育扩繁了的二次菌丝。
  3黑木耳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1对环境条件的蔓求
  黑木耳生长发育要求的环境条件和其他木生真菌相似,包括营养、温度、湿度、阳光、酸碱度和空气等。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其生长发育就要受到阻碍,甚至死亡。因
  此,应该首先了解黑木耳要求的生活条件,并尽力满足这些条件才能获得优质高产。
  3.1.1 营养
  营养是黑木耳生命活力的物质基础和能量的来源。黑木耳没有叶绿素和其它光合色素,不能自己制造营养,完全依靠其自身菌丝体分泌的酶来分解木材组织,吸收木材的营养。黑木耳是一种能引起木材成为白色至淡黄色腐朽的真菌,它的菌丝体大量分布于木材维管束内外,初期阶段以利用木质素为主,所以,先引起木质部的白腐,后来则利用纤维素产生褐腐。
  (1)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黑木耳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的主源,可以从范围很广的多糖类中得到能量。在纯培养时,黑木耳的菌丝利用各种碳源,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木材中的营养成分只有处在溶解于水的状态下,才能被木耳菌丝吸收。通常营养菌丝先利用可给状态的碳水化合物,同时把大量的酶分泌到周围的基质中。营养菌丝中各种酶的含量(过氧化物酶除外)比子实体或结实性菌丝多得多。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把复杂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为可溶性的糖。木质素是通过氧化物酶来分解的。这样木材中的碳水化合物就可以不断地分解,不断满足黑木耳营养菌丝的需要。
  (2)含氮物质 蛋白质是构成黑木耳细胞原生质的结构物质。黑木耳如果离开了氮素营养也就失去了生命。黑木耳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氮,但能够利用的氮源范围也很广,许多天然的α型氨基酸、蛋白胨等都可以作为它的氮源。马铃薯汤、麦芽汁、曲汁、、梅汤、麦麸子汤、玉米楂子汤、汤等物质中的氮素都适合黑木耳利用。但黑木耳对无机氮的利用能力较差。黑木耳利用主要是依靠解朊酶,把培养基及栽培料中复杂的含氮化合物分解成简单的、能溶解于水的物质而进行吸收。木耳菌利用含碳化和物和含氮化物有一个比值叫碳氮比,一般这个比值在40:1。
  (3)矿物质营养 黑木耳对矿物质营养的需要量很少,但某些矿物质是组成黑木耳蛋白质的结构物质,如钙、磷、镁`锰、铁、钾等。一些金属离子是多种酶的活性部分,如钾、铁、镁等。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木材中所含的矿物质是足够黑木耳生活需要的,所以矿物质营养不显得十分重要。
  (4)栽培料内的营养是黑木耳丰产的关键 在黑木耳实际栽培中,利用段木栽培,段木内营养状态基木是固定的,利用代料配制的栽培料的营养基本上也是固定的。如何 充分利用栽培料内的营养,使其最大限度地被黑木耳菌丝吸收而转化成子实体,一直是广大食用菌科技、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在采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蕊、豆、稻草等作培养料时,建议使用雪梅菌业的内部配方,即用“”拌料,为食用菌提供全面营养,以利菌丝体的生长繁殖,达到适合木耳生长发育的碳氮比。
  有关这方面发表的论文较多,总的结论是:菌种是首要条件;栽培料内含有适宜黑木耳生长发育较丰富助营养是重要条件;技术管理是保证优良菌种的种性发挥和充分促使栽培料内营养转化利用的措施。
  注意:选择好菌种是黑木耳地栽高产的关键
  如同种田增产要不断改良品种、选育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一样重要,在黑木耳栽培中,菌种的优劣是黑木耳产量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选择菌种是关键。目前菌种市场管理不规范,菌种质量,另外,由于菌种本身具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特性,即便是优良高产菌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也会逐渐失去它的优势,这就为生产上菌种的选择带来很大困难。
  用户在菌种选择上可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目前市场以片状或碗儿状木耳销售状况为好;
  第二原则:耳质、产量、适应能力及抗杂性相统一的原则。一个品种不仅要产量高,而且还要具有优良的质量。还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良好的抗杂性,才能大面积推广,才能保证生产的成功。
  第三原则:选择多年生产实践表现良好并且没有退化的品种。
  第四原则:要注意选择通过国家农业部门认证的品种。
  比如:冬梅木耳菌在主要推广冬梅一号、菊三、984、冬梅三号的基础上,又分离、驯化出雪梅系列新品种,雪梅一号由大单片组成朵,在正常情况下,干耳单产每袋都能达到50克,2007年获得黑龙江省农委菌种鉴定部门的认证,其平均产量和质量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黑木耳品种主要分成两大系列,即朵状系列和片状系列。从生产实践看,朵状系列品种产量高于片状系列品种。从市场销售上看,片状系列品种现在比较畅销。按黑木耳后熟过程所需积温不同,品种可分早、中、晚熟三类。早熟品种一般菌丝快长满袋或刚长满袋时划口4-10天就可以出耳(如冬梅三号),及时划口催芽产量也最高,如果划口不及时,产量就会受影响;晚熟品种菌丝长满袋时划口15-25天出耳;早熟和晚熟之间的品种叫中熟品种(如984和雪梅三号12-20天出耳)。现在我地区一般都种植春耳,春耳耳片肥厚,颜色深黑,品质好。实际上,秋耳质量比春耳还好,只是栽培起来难度更大一些。
  菌种种性对营养利用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不同菌种产量性状、抗逆性和稳定性不同,必然表现出栽培过程中菌种定植状况、菌丝在栽培料内的蔓延速度、出耳率、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感染,抗流耳等)、单位产量等的不同
  另外,由于菌种种性的不同,它们在抵抗不良环境条件中表现出的差异较大。在同等条件下,虽然接种穴出现杂菌感染,但有的菌种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或受影响较小,经过一段时间菌丝体生长势头很旺,而杂菌的生长势头下降;也有不少菌种由于接种穴的感染,菌丝体生长势下降。其原因就是不同菌种的菌丝体健康状况不同,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不同。在同样的高温连雨季节,不同菌种出的耳片,有的一直没有出现烂耳现象,有的边生长边烂耳,甚至很小的耳芽也烂。这是因为菌丝体内原来积累的营养不一样,积累少的很快将菌丝体内营养耗尽,有的是由于栽培料内水分过多,供氧不足,菌丝体停止向子实体供应营养,这就必然出现生理性烂耳或容易感染细菌,而出现细菌性烂耳;菌丝体内积累营养多,供应子实体生长的生理作用正常,就不会出现生理烂耳,也不容易感染细菌。所以,菌种种性优劣决定了栽培料中可利用营养的被利用状况。
  附:雪梅1号品种介绍
  品种名称:雪梅1号
  原代号:雪梅1号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冬梅食用菌厂
  特征特性:子实体边缘整齐,朵大,耳筋宽大,耳片较厚、色黑,口感佳,丰产,耳质好,不流耳。菌丝生长快,生活力强,抗病、抗杂、抗逆、耐高温能力强。木段栽培能拣3~4年耳;地栽朵大,生物转化率高。
  缺点:受冻害后,子实体颜色由黑褐色会变为黄褐色。
  品质分析:子实体朵大,耳筋较多,有弹性,适口性好。
  抗病鉴定:抗病抗杂能力强,不流耳。
  栽培技术要点:
  1.雪梅1号适宜春秋两季栽种;抗病抗杂能力强、有良好适应性,不流耳。
  2.推荐袋栽培养料配方:阔叶树木屑78%,麸皮10%,豆粉1%,石膏0.5%,白灰0.5%,含水量65%。
  3.出理要点:日温15-32℃之间划口,18天左右现原基,再经25-30天培养成熟。每袋开“V”型出耳口12-16个,出耳牙后,早、晚喷雾状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
  4.注意加强通风和干湿交替管理;
  5.耳片八九分成熟时采收。
  注意事项:该品种受冻害后,子实体颜色由黑褐色会变为黄褐色。
  适应区域:全国各地。
  3.1.2水
  木耳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要求不同。一般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水分含量以60%为最适。水分过多,通气不良甚至造成水分积累于袋的底部,使菌丝生长迟缓或不能生长到底。也常常造成菌丝无氧呼吸使栽培料发酸,变味(酸、臭)。培养基水分过少,菌种恢复得慢,特别是在母菌转原菌的培养基中水分过少,可造成母菌不萌发、不成活。原种扩栽培种也常因水分含量少,接种后栽培种不成活,即使成活了,生长滞缓,菌丝生长纤细、发灰、
  颜色不正、菌袋非常轻。催芽阶段,出芽缓慢,口易风干,造成减产。
  催芽阶段水分主要是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保持70%左右为最适。水分过高,通气不良易感染霉菌,造成催芽失败,水分过低,菌袋开口处易风干。耳基形成封口以后对水分要求加大。一般要求相对湿度85%,过干影响子实体发育,过湿在高温情况下易感染霉菌,造成污染。这个阶段最合理的水分状况是干湿交替。相对湿度大时应通风换气控制霉菌,相对湿度小时,浇水增加湿度。
  在自然条件下,黑木耳子实体由原基形成到发育成熟,往往不能通过一次两次降雨或一次两次浇水来完成。雨过天晴之后,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子实体水分很快蒸发,干缩后停止生长发育,处于暂时休眠状态。由于黑木耳耐旱,三五个月不下雨也不会死亡。当再次下雨时,它又可以吸水膨胀继续生长发育了。
  3.1.3氧气
  木耳菌在整个生命活动中都重复着这样的反应。但不同发育阶段对氧气要求不同,一般菌丝生长初期,对氧气的要求量较低,一般情况都能满足。当菌丝定植以后逐渐扩展,扩展时,对氧气需要量加大。一般是通过通风换气来解决。氧气缺乏,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对黑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形成部产生抑制作用。为了保证氧气的正常供应,培养室一般装有换气装置。原种瓶和栽培袋要求上面料紧些,下面料松些,就是为了保证氧气的正常供应。出耳阶段如果缺氧,木耳不易展片、长根。
  3.1.4温度
  生物的生长发育都要求是在一定的温度变化范围内进行,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遗传特性决定的。有人在l933年把分为3个温度群体,低在24℃或24℃以下生长最好;中温群在24℃~32℃生长最好;高温群在32℃以上生长最好。由于自然地理的分布,决定了黑木耳是属于中温群体的木腐菌。黑木耳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适应范围比较广,但是不同地区的黑木耳和黑木耳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要求的最适温度是有差异的。
  (1)温度对孢子的影响 在5一!5℃的条件下,黑木耳子实体能产生少量的担孢子;在22℃~32℃的条件下,它可产生大量的担抱子;在36℃~41℃的条件下,黑木耳不再产生担孢子。孢子在20℃无菌水中,经24小时开始萌发;孢子在24℃的PDA培养基上,经12小时就开始萌发。
  (2) 温度对菌丝体的影响 黑木耳菌丝可以在5℃~36℃的条件下生长,最适温度范围在22~28℃;在14℃以下时生长缓慢;高于36℃时,几乎停止生长;在2℃时只有极微弱的生长。温度对菌丝体的影响是指菌丝能直接感受到的培养料的温度,而不是周围环境的气温。通常培养料的温度,总比周围环境的气温偏高。在菌种培养过程中,因为菌丝自身产生的一些“发酵”热,特别是当菌丝快要长满栽培瓶(袋)的时候,往往使菌瓶(袋)内的温度比室温高2℃~4℃,所以培养室的温度一定要稍低些,一般在22℃一26℃。培养室的温度高于28℃时,菌丝生长滞缓,菌丝细弱易老化,裁培效果下降。
  黑木耳的菌丝虽然抗低温能力强,但不能说菌丝不怕冻。菌丝在含水量较大的基质上生活时,如温度急剧下降,有可能产生细胞内结冰现象。菌丝内的液泡结冰膨胀,甚至出现冻溶交替现象,容易破坏细胞质胶体的蛋白质网状结构,造成细胞死亡。另外,长时间结冻、细胞质脱水变性,也是造成菌丝细胞死亡的原因。在段木中的菌丝中,由于段木中水分含量较低,菌丝体温度又是随着气温下降,经受了抗寒锻炼,所以能抵抗冬季最低气温达-40℃以下的冷冻,而不死亡。
  (3)温度对子实体的影响 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基本相同。黑木耳的子实体在15℃~30℃都能发生和生长发育,但适宜温度范围为18℃~23℃。温度低于 15℃时,子实体不易形成,即使形成了子实体,生长也受到抑制,发育速度缓慢。温度高于30℃时子实体不易形成。由于自然界的温度在一天内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即使有低温
  或高温出现也可以分化出子实体来。子实体形成最适的温度是18℃。
  在菌种生产过程中也常发现,当培养室的菌瓶受到来自光所产生的温差刺激,或来自门窗等通风处的温差刺激,菌瓶受到刺激那一面就易发生耳芽子。所以,有黑木耳的子实体分化需要温差刺激之说,黑木耳的这种特性也叫做变温结实性。
  黑木耳的子实体在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伸展生长速度越快,长出的耳片色淡、质薄;温度越低,伸展生长速度越缓慢,形成的耳片色黑、肉厚。所以春秋季产生的木耳比夏季伏天产生的木耳质量好。北方的木耳比南方的木耳质量好,就是这个道理。
  3.1.5 光照
  黑木耳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直接由菌丝体从培养基和栽培料中吸取的,而不像绿色植物那样利用阳光,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营养物质。但是黑木耳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光还是有着密切的关系。
  黑木耳菌丝体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菌丝纯白,菌种可以正常发育,但有一定的散射光对菌丝体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培养过程中,如果菌种受强光刺激,刺激面产生温差,易产生子实体。在阳光直射下,暴露出来的菌丝体易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的杀伤。在栽培场地,日光照射在段木上或栽培袋上,可使段木内温度提高,加速菌丝在段木或栽培袋中的蔓延;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在段木上栽培袋上,可使段木上的杂菌被杀伤,减少杂菌危害的机会。所以近年来栽培方法中增加了一个晒袋的环节。
  光照对黑木耳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影响很大。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不能形成,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子实体生长发育不正常。在15 勒克斯光照的条件下,黑木耳的子实体纯白色,在100~200勒克斯光照的条件下,黑木耳子实体为浅黄色;在400勒克斯以上光照的条件下,黑木耳的子实体是黑色。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纬度和各种小气候的不同,黑木耳对光线需要量也不同。在寒冷地区,黑木耳子实体色深(黑色素多),有利于吸热,在较温暖的地区(如长白山)采集的野生种黑木耳的子实体色淡(黑色素少)有利于减少吸热。在光照条件差的地方,易形成畸形耳或不产生子实体。黑木耳的子实体没有向光性。。
  3.1.6 酸碱度(pH值)
  所有的木腐菌在其新陈代谢之后,都会产生一定量的酸。黑木耳和其他木腐菌一样,由于长期生活于微酸性的条件中,所以喜好在微酸性的条件下生活。其菌丝体在PH值4~8的范围内都可以生长,但pH值6~7.5时较为适合;pH值小于4或大于8时菌丝体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在栽培袋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培养料在高温高压灭菌中产生一些游离的鞣酸,降低了pH值,所以在料中一般要加些石灰或磷酸氢二钾等来调整pH值。加入石灰对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提高栽培袋田间抵抗杂菌的能力。
  4.1设备条件
  4.1.1场址选择
  菌种厂要建在黑木耳生产集中、交通运输、水电供应方便、空气新鲜(厂房周围无污染源)、场地较宽阔便于摊晒和存放原材料的地方。
  4.1.2菌种厂的布局及所需设备
  (l)配料室 是刷洗菌瓶、器具、配料和拌料的工作室。设备要有上下水道、清洗箱(或池子)、配料操作台(或平整的水泥地面)、平板锹、喷壶。也可根据生产的需选购相应规格的原料搅拌机。因为机械拌料更加均匀。配料室的面积可视菌种日产量来确定。
  (2)装料室 是将拌好的菌种培养料分装在菌瓶或菌袋中的操作室。室内要求有水泥地面。装料室的面积可根据生产量和机械化程度来定。主要机械是装瓶、装袋机。内设有装料槽、薄铁漏斗、装瓶器、压实器、扎孔器等。
  (3)灭菌室 是用来给培养料灭菌的地方。设备有常压和。
  (4)冷却室 是灭菌后的培养料瓶或袋降温的。冷却室上方设有排气孔。
  (5)准备室 是工作人员更换作业服、检查母种或原种、进行消毒等一般作业房间。准备室备有药品柜、器械柜、盆、天平、酒精灯和所需的各种药品等。
  (6) 由隔离和接种操作间组成。
  (7)  似小型无菌操作室,木质结构,镶嵌玻璃,关闭严密.箱的容积以每次接种80~100瓶培养料为宜。箱的内外均要用油漆涂刷,箱内上方装有紫外线灯和日光灯各l支。箱前两上圆筒口装有40厘米长的布套(如套袖),双手伸入箱内操作时,布套的松紧带能紧套在手腕处,可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
  接种箱有许多优点,体积小,封闭性好,消毒较容易,相对无菌状态保持时间长,双手在箱内操作,人体不受消毒药物的影响。缺点是箱的容积小,内含氧气少,操作速度慢。
  (8)菌种培养室 是用来放置接种后的各级菌种,并提供适宜的温度和通气条件,使菌丝能有一个较好的生长发育条件的场所。
  室内装有放置菌种的培养架,其面积在15一5平方米,以便控制室内温度和光线。用锅炉取暖升温的,每个培养室在取暖管道上要安装控制阀门,这样容易控制各间的温度,培
  养室升温取暖也可设火墙,但最好是火炕。用火炕升温,可做到培养架上下温度差异小。培养室的间数可依据菌种的生产量来确定。室内一定要清洁、干燥、通风、遮光。
  (9)贮藏室 是贮存已培养好的菌种的库房。库房面积视存放量而定。室内温度要求控制在0~7℃,并要求有遮光设施,室内干燥而无其他刺激性气味。
  4.1.3 主要器具
  (l)配制培养基的器具 天平(灵敏度l/1O克)、小秤、台秤、试管、菌种瓶(5⑺一750毫升)或塑料袋、量杯与量筒、漏斗、玻璃棒、电炉、铝锅、、试管架和筐、吸管、平板铁锹、喷壶、棉花和广范试纸等。
  (2)灭菌设备 高压蒸汽灭菌锅,有手提式、卧式、直立式等种类。高压蒸汽灭菌锅用于对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常压灭菌锅。
  (3)接种器具 试管夹架、酒精灯(250毫升)、接种钩、接种铲、、解剖刀、培养皿、镊子(长20厘米)、搪瓷盆、原种瓶架、消毒棉花、玻璃铅笔、酒精棉球、消毒瓶、小喷雾器等。
  (4)培养设备 ,用于母种和少量原种的培养。
  (5)菌种贮藏设备 电冰箱(冷藏箱),要求箱内温度在l℃~5℃,用于贮藏原种。
  (6)观测器具 生物显微镜、玻璃棒、温度计、。
  4.1.4 主要消毒药品
  甲醛溶液(福尔马林)、石炭酸(苯酚)、乙醇(酒精)、煤酚皂液(来苏儿)、洁尔灭、高锰酸钾、甲基托布津、菇保l号、、克霉灵、漂白粉、生石灰、硫磺、强氯消毒片、过氧乙酸等,专业商店均有销售比如冬梅菌店电话是.。
  4.2 消毒与灭菌
  消毒,是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杀死抑制除细菌芽孢、霉菌厚垣抱子以外的微生物体的措施,防止这些微生物在我们所控制范围内的传播和繁殖。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灭除一切微生物的措施。黑木耳纯培养,必须在培养和操作过程中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否则容易导致菌种大量被污染,给生产带来损失。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如下几
  4.2.1 物理方法
  高温灭菌 高温灭菌的原理是根据高温能使组成生物有机体的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结构与功能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从而使细胞的功能急剧下降以致死亡。与高等生物相比,微生物对温度有较宽的适应范围,在-10℃~95℃范围内均发现有微生物的踪迹,但每种微生物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生活,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死亡。多数细菌、酵母菌、真菌的营养细胞和病毒在50℃~60℃下10 分钟内可致死。放线菌和霉菌的孢子较营养细胞抗热性强,在76℃~80℃下10分钟内致死。细菌芽孢和霉菌的厚垣孢子抗热性最强,在高于100℃的条件下,处理相当时间才能致死。依据这些特征,可采用高温引起其细胞蛋白质凝固,使微生物致死的方法,达到消毒灭茵的目的。高温灭菌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4.2.2 化学方法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一些化学药剂可以杀死微生物,或者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称为消毒灭菌剂。在不同的情况下,黑木耳菌种生产或防治病害时,常用的消毒灭菌药剂有如下几种:
  (l) 甲醛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是一种较好的杀菌剂,常用于接种室、接种箱和培养室的消毒。使用剂量为36%的水溶液(即福尔马林),每立方米5~10毫升,必要时可适当加大用量。使用时,可根据用量把甲醛液倒入容器内加热,使其挥发,也可以每立方米空间加入5克高锰酸钾,两者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其挥发。甲醛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对人的皮肤和粘膜组织有很大的损害作用,使用时操作人员应当尽快离开现场。培养室、接种室或接种
  箱,要在使用前进行消毒,不连续使用的接种室,应提前24小时进行消毒,密闭熏,24小时。为了减少对人体的刺激,可在工作前2小时将与甲醛等量的氨水倒入容器,送入熏蒸室内进行中和。连续使用的接种室(箱),可在每次使用前4小时进行熏蒸。.
  (2)来苏儿 由于煤酚在水中溶解度低,已用肥皂制成悬浊液,增加了悬浮性和吸附能力,杀菌作用提高。50%的煤酚皂液消毒能力比石炭酸强四倍。3%~4%可用于各种室内喷洒和器皿消毒,l%一2%可用于皮肤消毒,但要注意浓度高时会使皮肤变硬、脱皮。
  (3) 乙醇(酒精) 乙醇能损害细胞质膜,使蛋白质脱水变性,起到杀菌作用。70%一75%的酒精杀菌能力最强。浓度过高会使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很快脱水凝固,形成一个变性的蛋白质外,,阻止进一步渗透,杀菌作用反而减弱。浓度低,杀菌作用也减弱。一般商品酒精为95%。配制时量取75份酒精,加入20份蒸馏水即可。乙醇常用于皮肤、器械或子实体表面消毒。由于酒精易挥发,要密封保存、现用现配。
  (4)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0.1%的浓度就可以使蛋白质和氨基酸氧化。常用于皮肤、器皿消毒,用于栽培袋表面消毒能抑制或杀死杂菌。应随用随配,不宜久放。
  (5)克霉灵 克霉灵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易发生的霉菌及各种病害研制出的一种复
  合型消毒杀菌剂,可以用于栽培的全过程,对木霉、青霉、链孢霉有极强的消杀功能。器械消毒每50克加水I5~20千克,拌料每50克加水33一50千克。
  (6生石灰 生石灰可通过提高环境的pH值来抑制大多数酵母及酶菌的生长繁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可以配制成3%~5%的水溶液,喷洒培养室。培养室湿度过大时,可以在架下面撒一些生石灰,降低湿度,减少杂菌的繁殖。
  (7)硫磺 硫磺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强还原剂。它可以夺走微生物体中的氧而使之死亡。常用来熏蒸接种室、培养室和仓库。每立方米用量15克。熏蒸前在室内喷洒水雾,可增加杀菌效果。
  (8) 菇保l号 菇保l号是高效、快捷、经济的熏蒸灭菌剂,使用火柴或烟头直按点燃可喷出大量的烟雾。对菇类病菌,特别晕为害极大的链抱霉、绿霉、黄黑曲霉等,杀灭率100%,点燃后关闭门窗30分钟即可。可用于接种室培养室接种箱消毒
  在大规模菌种生产过程中,除了做好培养室的消毒卫生、工具的随时消毒和操作人员接种前的消毒之外,最重要的是对接种室的消毒。
  4.4.1原种培养基的配制
  经过多年地栽黑木耳的实践证明,以下配方是科学的高产配方(本配料方法适于任何木耳菌种;在降低成本方面,每一万袋节省精料1200元;并会增产20%-30%。)
  锯末(或棉籽壳或秸秆粉):80斤
  麦麸:8斤
  玉米粉:2斤(或白糖半斤)
  :0.16斤
  石膏:0.8斤(必须纯石膏)
  4.4.2 装瓶
  洗净玻璃瓶,沥尽瓶内积水。使用小口瓶的,应用漏斗将培养料装入瓶中,边装边用力振动,使瓶中的料上下松紧一致。当料装至瓶肩处,将瓶擦净。并在料中间扎一直径1.0~1.5厘米的圆孔。瓶口用棉塞封口,大口瓶用聚丙烯薄膜和皮套封口,图5装瓶后的木屑原种。
  4.4.3 灭菌 `
  培养基灭菌时间的长短要根据瓶内装料多少松紧度,在北方还要视瓶内培养料冰冻程度而定。一般高压蒸汽湿热灭菌,木屑培养基可在压力0.15帕斯卡,或温度126℃下持续1.5小时;而麦粒培养基要持续2小时才能达到彻底灭菌效果。常压灭菌的木屑培养基在100℃下持续灭菌8~10小时,麦粒培养基持续 12小时为宜。检查灭菌效果,可将经过灭菌的培养基随机抽出几瓶,在30℃左右温度下进行15天,无杂菌出现,说明灭菌彻底。
  4.4.4冷却
  把灭菌的培养基送到冷却间,待瓶内培养基温度降至30℃以下时,可送入接种室,准备接种。
  4.4.5 接种
  母种接种原种的消毒准备过程与原种扩繁相同。其接种操作过程是:将酒精灯点燃后,拔去母种棉塞,将管口对着火焰,把进行火焰消毒后,再将管内老接种块及斜面口端薄薄的部分培养基去除。用接种工具将母种斜面分割成8块左右,把母种试管夹在试管架夹中。再将待接种的原种瓶棉塞拔开,瓶口对着火焰。用接种铲从原种试管中取出一块原种。通过火焰迅速地接种到原种瓶内的培养基上,再用原棉塞通过火焰封住瓶口(见图6原种接种过程)。
  4.4.6培养
  将接种后的原种瓶移进经过消毒的培养室上架。前10天要将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6℃~28℃。待菌丝长满料面时,开始倒架,剔除被杂菌污染的菌瓶。再将温度控制在24℃~26℃。因为当菌丝生长达到旺盛生长时,瓶内料中的温度比培养室内温度要高2℃~3℃。当菌丝长满瓶后,再在比培养加上低10℃左右的条件下,缓冲培养10一Ⅰ5天即可使用。
  4.5 栽培种制作
  4.5.1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
  参见上表 栽培种的制作同原种的制作。
  4.5.3 接种
  消毒准备过程同母种和原种的制作。其接种操作过程是:点燃酒精灯,拔出原种瓶棉塞,放在原种接种架上,使瓶口对着火焰。若用小口瓶原种接种栽培种,首先选在粗细适合的部位(一般直径在3cm左右),用酒精灯转圈烧过以后,再用浸过冷水的棉团擦,使瓶腰断开,出现直径3cm左右的开口。将瓶放在原种架上,开口用酒精灯火焰封住,用75%酒精棉球擦试母种瓶口和内壁,把原种表面褐色的厚膜及老接种块挖弃。再把待接种的栽培种瓶棉塞拔开,瓶口对着酒精灯火焰。用接种铲取出原种,通过火焰迅速接入栽培种培养基上。一般每瓶原种(500ml)可接种25~30瓶栽培种。接种后培养室培养,方法同原种培养。接种方法很多,基本上是在酒精灯接菌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如干热接菌、无菌风接菌等。
  按一年一季或两季安排接种,以从春分、清明到谷雨为最适接种期。代料栽培依据黑木耳的生物学特征,可安排春、秋两季栽培。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很大,掌握好适宜的接种期尤为重要。
  在选择栽培季节时,必须注意黑木耳的生育周期。一般培育菌袋需45~50天,然后转入出耳,生长期还需要50~60天。目前栽培的黑木耳菌种属于中温性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8℃,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不利于菌丝的生长,而子实体生长适温为20~26℃,低于15℃或高出上限26℃,将严重影响木耳的产量和质量。在季节安排上既要考虑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又要考虑黑木耳的产量、质量,要避开北方季节的高温高湿,以利产出优质黑木耳。
  5.3生产设备 
  5.3.1 粉碎机
  用于生产木屑、粉碎农作物秸秆。
  常用的有F_B型、F_D型、400型3种。这3种粉碎机的配套动力和产量不同。400型配套动力为10千瓦四级电动机或195柴油机,每台每小时产量为 100一200千克;F_B型配用动力为15千瓦四级电动机或30马力柴油机,每台每小时产量为150一400千克;400型配用动力为22千瓦四级电动机,每台每小时产量为600--800千克。选用时,应根据当地电压负荷和栽培量多少而定,山区一般400型较为适用。
  5.3.2 拌料机
  拌料机用于拌制栽培料。
  常用WT-70型培养料搅拌机,配用3千瓦电动机,每台每小时产量800千克。 
  5.3.3 装袋机
  常用的有培养料装袋机和装瓶装袋两用机。配套动力为单相2200瓦电动机,瓶口直径28毫米或塑料袋14cm,每台每小时可装300~700袋。该机适用于菌种生产和栽培。还有B型木耳香菇两用装袋机。口径为φ66、φ84,适用塑料袋I2~I7厘米。配套动力为2.2千瓦电动机,每台每小时可装 400~500袋(见图9装袋机)。
  装料时,除注意安全和检查机器是否正常外,应将塑料袋或瓶套在搅龙套上,一手轻握套简出口处,一手托住塑料袋或瓶底,让料自然均匀地进入袋内或瓶内。
  5.3.4高压灭菌锅
  5.3.4常压灭菌锅
  代料栽培,培养料装入后,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消毒。常压灭锅是灭菌必备的设备。常用的灭菌锅有圆形和柜式两种,以柜式较多(常压灭菌锅体结构见图11)。
  常压灭菌锅一般自行设计,为了提高灭菌效果,灭菌锅设计上有一定要求。柜式灭菌锅用砖和水泥砌成,由加热炉灶和容纳灭菌物品的灭菌柜构成。消毒灭菌锅的直径要与灭菌柜体积保持一定比例,不能超过1:25。柜顶应砌成圆形,并留有4一5个排气孔,孔径在l~2厘米。灭菌时,锅内产生的水蒸气可穿过灭菌柜从排气孔逸出,能使蒸汽在灭菌柜内均匀运动。如果没有排气孔,灭菌柜内蒸汽难以上升到顶部,而由侧门或柜壁裂缝中逸出,死角大,灭菌不彻底。圆拱顶还有利于凝集在拱顶的水蒸气沿内壁淌下,以免滴到棉塞上使之受潮。在灭菌灶中栽培袋摆放不宜过紧,以使蒸汽能均匀流通。
  建造锅时要使灭菌锅与料场、接种室、水源、电源尽量近,周围环境要清洁。单口锅可装300~800袋,生产规模较大的可建两口锅,每锅可装栽培袋袋。
  5.3.5接菌室
  接菌室形式上是接种箱的扩大,一般以4一6米2为宜,高度2一2.5米,空间尽量小。接种室有的为木制结构,镶上玻璃,刷上白油;有的用砖砌成,内抹水泥地面。为防止开、关门时空气直接进入,接种室应安装移动门,设置缓冲间,室内装紫外线杀菌灯和照明灯〈见图12接种室结构〉
  5.3.6培养架
  一般选择干燥、卫生、通气、保温性能好的房间作为培养室。在培养室内安装培养架高,度由房间的高度来确定。一般高度3.1米的房间搭8层比较合适,高度 3.4米的房间搭9层。一般是距地面0.45米以上,每隔30厘米搭一层,最上层距顶棚0.5米。最下层气温低时距地面稍高一些,上面留足通气空间以利通风换气。培养架的宽度以菌袋上、下架方便为原则,一般单面上架(靠墙)0.8米较合适,双面上架以1.5一L6米较合适。架床铺木板留有一定间隔以利于上下通气。木板要求干燥,没有毛刺,防止刺破塑料袋。
  培养架之间要连接紧密,防止倒架造成损失。
  5.4物料准备
  5.4.1原料的选择与加工
  适合栽培黑木耳的原料很多,尤其是林区的木屑及枝桠梢头,农产品的剩余物,如棉籽壳、玉米芯、豆秸、稻草等。实践证明,这些原料既可就地取材,降低了成本,又可变废为宝,其产量和质量都为上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l) 杂木屑 段木栽培黑木耳,适合的树种很多,如壳斗科、桦木科、胡桃楸科树木等。然而,除了这些阔叶树种的木屑可用于代料栽培外,一些屑也可用做代料栽培原料,但必须与硬杂木屑对半混合使用,如果单独用做栽培原料,产量极不理想。因此,要获得高产,最好选择材质坚硬、边材发达的阔叶树种木屑,而带锯下来的过细木屑,因其透气性较差,要与圆盘锯木屑混合使用。
  (2)棉籽壳 棉籽壳是栽培食用菌理想的原料之一。华中大学测定的结果表明:棉籽壳含氮1.5%,磷0.66%,钾1.2%,纤维素37%~48%,木质素29%~42%,蛋白质17.6%,脂肪8.8%,具有适合菌丝分解吸收需要的很高的营养成分。据资料记载,每100千克棉籽壳可收获黑木耳干品6~12千克。只要不发生霉变质,便可贮藏使用。棉籽壳一般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原料混拌使用。
  5.4.2栽培袋及颈圈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塑料薄膜筒裁制成的栽培袋很多,有低压聚乙烯薄膜筒、低压聚乙烯薄膜袋、聚丙烯薄膜袋等。薄膜薄厚不均匀、又硬又脆又厚、极易折裂的不适宜做栽培袋。代料栽培黑木耳最好采用低压聚乙烯菌种袋。这种袋低温时不脆、不硬。易与菌丝体紧密结合,利于开口后的管理。选择袋时首先注意袋薄厚均匀,其次是袋的底封不开裂,并在灯光下观察生产塑料的原料是否溶化得均匀,有无再生料等。用厦门产夏青牌进口原料生产的16.5厘米x34厘米的塑料袋较为理想(经销电话)。
  袋的上端要套上颈圈,封上棉塞便于接种和通气,塑料颈圈可买专用的,也可用塑料打包袋自制。图14栽培袋、颈圈、无棉盖
  5.5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配制的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科学配制营养物,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现介绍几种培养料的配方,以便使栽培者选择,并不断探索、完善。
  5.5.1常用的配方
  锯末(或棉籽壳或秸秆粉):80斤
  麦麸8斤(或稻糠8-10斤)
  豆粉:1斤
  菇耳壮:0.14斤
  白灰:0.4斤
  石膏:0.4斤(必须纯石膏)
  注意:本配料方法适于任何木耳菌种;在降低成本方面,每一万袋节省精料1200元;并会增产20%-30%。
  5.6.1地摆方式栽培黑木耳(详见黑龙江柴河食用菌学会&&黑内部交流&&)
  地摆方式也被形象称为地栽黑木耳,就是在选择好出耳场地作床或浅沟,每隔一定间隙摆放栽培袋的方法。
  (1). 场地选择及处理 选择夏季凉爽、地势平缓、排水良好的自然地块或农舍房前屋后的空地作为出耳场。耳场一定要避开风口和低湿地。最好选择靠近水源、靠近培菌室、作业方便的地块。选好地块后,要适当清理场地,将地面整平,挖好排水沟,并在地面撒石灰粉消毒和喷撒杀虫剂。
  a.作床 在地热较低、排水不方便、土质粘重的地块要作成距地面高8~10cm、宽180 cm 的床,床与床之间设排水沟。
  b.作浅沟 在排水好的沙壤土或较干的地块,可向地下面挖8~10 cm、宽l00 cm的浅沟,以利于保湿。
  c.平地处理?房前屋后的地块,一般不作床或浅沟,只作消毒和防虫处理即可。
  (2)开口及消毒 待菌丝长满栽培袋时,将菌袋从培养架上取下,有条件的栽,可以把菌袋放在比培养架温度低6~8℃的场所10天左右,使菌丝生命力更强,没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开口。
  开口 把从培养架取下的菌袋或经低温处理的菌袋,逐个取下棉塞或无棉盖体,折叠后用绳扎好口,以防止水进入。放入0.5%高锰酸钾溶液或l%石灰水溶液中消毒半分钟后取出,待消毒液稍干时,用刀开口。一般在栽培袋上划12~15个“V&形口或“l&形口。如果“Ⅴ”口的两边缘长各3 cm,“1”边长5 cm,开口时用刀划破菌体深0.5 cm,以增加对菌体刺激。第一排两个口,第一个口距离袋的顶部5 cm,第二个口距袋底5 cm。第二排一个口与第一排距离2~3 cm厘米,位置居第一排两个口之间。第三排两个口距第二排2~3 cm,第一个口与第一排一样,距袋顶部5 cm,第二个口也是距袋底5 cm。第四排与第二排一样,第一个
  口,位于第三排两个口位置中央,距第三排2~3厘米,以后各排类同(图16栽培袋的开口)。
  催耳 黑木耳出耳的条件有三个。第一要有光照刺激,出耳的光照刺激要求光强度在2500Lx以上;第二要有温差刺激,温差刺激至少要有10℃,如果15℃ 以上的温差出耳速度 比10℃的温差快5~8天;第三要有保湿条件,不保湿开口处风干不易出,并易染绿色木霉。催耳就是满足以上三个条件。 
  有条件的栽培户,在栽培数量不太大的情况下,栽培袋开口后可以在室内催耳,以利于早出耳基。没有条件房间比较紧张,栽培数量特别大的情况,可以野外露地催耳。
  室内催耳 是把开口以后的栽培袋每隔2~3 cm摆放一个栽培袋,去掉培养室遮光的棉被、纸壳、塑料布等,让光能辐射到室内,增加光照刺激;每天向地面喷水2一3次,提高空气湿度。白天关闭门窗,以增加室温,晚间打开部分窗户降温,加大温差刺激,以利于早出耳基。催耳处理一般10~15天,耳基形成时在开口处出现黑线意味着催耳阶段结束。
  室外催耳 是在田间将做好的床浇足底水,撒上一层白灰,每间隔5 cm摆放一个开过口的栽培袋,在栽培袋的上面覆上一层塑料膜,在塑料膜上盖上一层草帘子(图17栽培袋的室外催耳)。催耳的时机是春季在气温稳定在 13℃,以牡丹江为例这个温度是在4月15日左右。一般第一周不用打开塑料膜,只是注意温度,里面的温度不能超过23℃,如果达到23℃,揭开塑料膜通风降低温度。第二周以后每天至少要打开一次塑料膜通风换气,利于早出耳基。这个阶段湿度应控制在相对湿度75%,湿度大于这个标准就应揭开塑料膜通风降低湿度。
  5月份催耳处理,不盖塑料膜,只盖草帘子防止温度过高,造成高温浇菌!
  这个阶段注意的问题就是为了增加光照刺激草帘子不要盖的特别严,如果草帘子盖的特别严出耳基慢;温度不能超过25℃,如果温度超过25℃要揭开塑料膜通风降低温度;湿度超过75%应通风换气,降低湿度。
  (3)分床、晒袋
  当开口处出现黑线催耳处理阶段结束,进入分床晒袋阶段。
  分床 将催耳处理的菌袋按每间隔15 cm摆放一个,每床摆放宽度150 cm ~180 cm(这个宽度正好是微喷管喷雾有效范围)。一般每亩摆放1万个栽培袋。行列之间距离16 cm。(图18栽培袋摆放)
  摆放阶段最重要的是选好最合适的摆放时机。最好的摆放时机是白天气温在13℃以上,20℃以下。这个时机最有利于黑木耳菌原基分化、子实体的生长和菌丝体的抗杂菌侵染能力提高。在牡丹江市区,4月中至5月上中旬的温差较大,气温比较低适合摆放。如果气温超过25℃,出耳明显变慢,耳片薄,菌体抗杂菌能力弱,非常容易被绿色木霉、链孢霉菌等侵染。
  晒袋 晒袋是最提高产量控制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晒袋的目的就是将催芽阶段,由于温度不适湿度过大,所产生的黄水和轻微感染的霉菌晒掉,图19栽培袋晒袋。
  晒袋就是分床以后,将出现黑线的栽培袋暴晒7~10天。这7~10天不浇水,不遮阴,待长出现黑线的地方有鱼籽将小黑点向外突出时,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田间管理。
  (4)田间管理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温度、湿度,防治病虫害,以满足
  出耳阶段的生长发育需要。田间管理阶段主要是控制水分,温度,光照这个阶段水分状况干湿交替,湿的时候水分饱和90%以上,有利于耳吸水,耳片展开为停水标志;干时以木耳卷缩为标志,干有利于控制霉菌繁殖,温度控25℃以下,如果高于25℃采取通风换气,降低湿度措施;一定量的光照有利于耳片色素形成。光对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浇水 经过晒袋以后开始浇水。浇水的目的是调节湿度、温度。
  浇水初期,早晚各浇一次,水量要少。一般用微喷管浇水量控制在早浇水15分钟,晚15分钟。如果用降雨器浇水,水量控制在地表稍微有积水为止。
  中期(待黑木耳期向外突出时有枣核状大小)浇水控制在早晚各次,每次浇水有一定间隔期。判断浇水是否达到要求的标准就是看地表稍微有积水,一旦出现积水就停水,待积水消失后再开始浇水。
  后期浇(后期以黑木耳向外展片为标准)水以干湿交替为特征。湿时相对湿度保持在85%,干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5%。湿时浇水以耳片吸饱水,耳片表现为膨胀,外观发亮,耳片伸展。待耳片伸展发亮,充分膨胀,为停水信号,不能保持耳片长,长时间膨胀会导致耳片红根烂芽。停水后耳片失水收缩卷曲,温度降低太阳快要落山时开始浇水。
  这时浇水最重要的是高温时不能浇水。高温时不能高湿,高湿时要及时通风,否则诱导霉菌的发生。浇水最大量以地表面有少量的积水为原则。积水过多可以导至绿藻发生或湿度过大。(图20两种浇水方法)
  控温 分床后的栽培袋初期温度控制在20℃以下。一般是通过测气温和观测物候来决定分床摆放的时间。春季栽培在白天气温稳定13℃以上,柳树放叶就开始摆放。据笔者的经验,宁可提前点也别拖后,拖后温度就要高于这个范围。当耳基封存住开口后,温度控制在25℃以下。如果气温超过25℃,要通过通风降低温度,防止高温高湿导致的霉菌发生和高温导致菌丝生长衰弱,吐黄水菌袋变褐,形成褐色硬壳等病害发生。
  采收 黑木耳在展片期一开始表现为耳状碗状,随着生长向外延伸,逐渐平展,当耳片展为平面时,达到生理成熟,即可采收。达到生理成熟以后耳片不会再生长,如果不采收就会散放孢子反而重量减轻,在这个时后如果有连雨天就会发生烂耳。耳片展平为采收信号,只要耳片为耳状碗状,比如984、雪梅1号、雪梅3号、冬梅1号、菊三,连续几个雨天也不会发生烂耳。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22:17:4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脚干燥脱皮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