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陈兵于折,为举所乘,军乃大败,峤坐减死党员除名程序翻译

唐昭陵实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及传略之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
第九:萧瑀,字时文,其祖父是后梁宣帝萧察,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贞观二十一年,萧瑀病死,年七十四。宫廷太常上谥曰“肃”,太宗认为萧瑀性多猜贰,刚忌太过,最后谥曰“贞褊公”,册赠司空,陪葬昭陵。
萧瑀,字时文。高祖梁武帝,曾祖昭明太子,祖察,后梁宣帝。父岿,明帝。
瑀年九岁,封新安郡王,幼以孝行闻。姊为隋晋王妃,从入长安。聚学属文,端
正鲠亮。好释氏,常修梵行,每与沙门难及苦空,必诣微旨。常观刘孝标《辩命
论》,恶其伤先王之教,迷性命之理,乃作《非辩命论》以释之。大旨以为:
“人禀天地以生,孰云非命,然吉凶祸福,亦因人而有,若一之于命,其蔽已甚。”
时晋府学士柳顾言、诸葛颖见而称之曰:“自孝标后数十年间,言性命之理者,
莫能诋诘。今萧君此论,足疗刘子膏肓。”炀帝为太子也,授太子右千牛。及践
祚,迁尚衣奉御,检校左翊卫鹰扬郎将。忽遇风疾,命家人不即医疗,仍云:
“若天假余年,因此望为栖遁之资耳。”萧后闻而诲之:“以尔才智,足堪扬名
显亲,岂得轻毁形骸而求隐逸?若以此致谴,则罪在不测。”病且愈,其姊劝勉
之,故复有仕进志。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内史侍郎。既以后弟之亲,委之机务,
后数以言忤旨,渐见疏斥。炀帝至雁门,为突厥所围,瑀进谋曰:“如闻始毕托
校猎至此,义成公主初不知其有违背之心。且北蕃夷俗,可贺敦知兵马事。昔汉
高祖解平城之围,乃是阏氏之力。况义成以帝女为妻,必恃大国之援。若发一单
使以告义成,假使无益,事亦无损。臣又窃听舆人之诵,乃虑陛下平突厥后更事
辽东,所以人心不一,或致挫败。请下明诏告军中,赦高丽而专攻突厥,则百姓
心安,人自为战。”炀帝从之,于是发使诣可贺敦谕旨。俄而突厥解围去,于后
获其谍人,云:义成公主遣使告急于始毕,称北方有警,由是突厥解围,盖公主
之助也。炀帝又将伐辽东,谓群臣曰:“突厥狂悖为寇,势何能为?以其少时未
散,萧瑀遂相恐动,情不可恕。”因出为河池郡守,即日遣之。既至郡,有山贼
万余人寇暴纵横,瑀潜募勇敢之士,设奇而击之,当阵而降其众。所获财畜,咸
赏有功,由是人竭其力。薛举遣众数万侵掠郡境,瑀要击之,自后诸贼莫敢进,
郡中复安。
高祖定京城,遣书招之。瑀以郡归国,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
太宗为右元帅,攻洛阳,以瑀为府司马。武德五年,迁内史令。时军国草创,方
隅未宁,高祖乃委以心腹,凡诸政务,莫不关掌。高祖每临轩听政,必赐升御榻,
瑀既独孤氏之婿,与语呼之为萧郎。国典朝仪,亦责成于瑀,瑀孜孜自勉,绳违
举过,人皆惮之。常奏便宜数十条,多见纳用,手敕曰:“得公之言,社稷所赖。
运智者之策,以能成人之美;纳谏者之言,以金宝酬其德。今赐金一函,以报智
者,勿为推退。”瑀固辞,优诏不许。其年,州置七职,务取才望兼美者为之。
及太宗临雍州牧,以瑀为州都督。高祖常有敕而中书不时宣行,高祖责其迟,瑀
曰:“臣大业之日,见内史宣敕,或前后相乖者,百司行之,不知何所承用。所
谓易必在前,难必在后,臣在中书日久,备见其事。今皇基初构,事涉安危,远
方有疑,恐失机会。比每受一敕,臣必勘审,使与前敕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
迟晚之愆,实由于此。”高祖曰:“卿能用心若此,我有何忧?”初,瑀之朝也,
关内产业并先给勋人。至是特还其田宅,瑀皆分给诸宗子弟,唯留庙堂一所,以
奉烝尝。及平王世充,瑀以预军谋之功,加邑二千户,拜尚书右仆射。内外考绩
皆委之司会,为群僚指南,庶务繁总。瑀见事有时偏驳,而持法稍深,颇为时议
所少。瑀尝荐封伦于高祖,高祖以伦为中书令。太宗即位,迁尚书左仆射,封伦
为右仆射。伦素怀险诐,与商量将为可奏者,至太宗前尽变易之。于时房玄龄、
杜如晦既新用事,疏瑀亲伦,瑀心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而辞旨寥落。太宗以
玄龄等功高,由是忤旨,废于家。俄拜特进、太子少师。未几,复为尚书左仆射,
赐实封六百户。太宗常谓瑀曰:“朕欲使子孙长久,社稷永安,其理如何?”瑀
对曰:“臣观前代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盘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
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
封建之法,实可遵行。”太宗然之,始议封建。寻坐与侍中陈叔达于上前忿诤,
声色甚厉,以不敬免。岁余,授晋州都督。明年,征授左光禄大夫,兼领御史大
夫。与宰臣参议朝政,瑀多辞辩,每有评议,玄龄等不能抗。然心知其是,不用
其言,瑀弥怏怏。玄龄、魏徵、温彦博尝有微过,瑀劾之,而罪竟不问,因此自
失。由是罢御史大夫,以为太子少傅,不复预闻朝政。六年,授特进,行太常卿。
八年,为河南道巡省大使,人有坐当推劾苦未得其情者,遂置格置绳,以至于死,
太宗特免责之。九年,拜特进,复令参预政事。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萧瑀
大业之日,进谏隋主,出为河池郡守。应遭割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
事亦难常。”瑀顿首拜谢。太宗又曰:“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而不
之定也,我当此日,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
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因赐瑀诗曰:“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
又谓瑀曰:“卿之守道耿介,古人无以过也。然而善恶太明,亦有时而失。”瑀
再拜谢曰:“臣特蒙诫训,又许臣以忠谅,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魏徵进而
言曰:“臣有逆众以执法,明主恕之以忠;臣有孤特以执节,明主恕之以劲。昔
闻其言,今睹其实,萧瑀不遇明圣,必及于难!”太宗悦其言。
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并图形于凌烟阁。是岁,立晋王为皇太子,
拜瑀太子太保,仍知政事。太宗之伐辽东也,以洛邑冲要,襟带关、河,以瑀为
洛阳宫守。车驾自辽还,请解太保,仍同中书门下。太宗以瑀好佛道,尝赉绣佛
像一躯,并绣瑀形状于佛像侧,以为供养之容。又赐王褒所书《大品般若经》一
部,并赐袈裟,以充讲诵之服焉。瑀尝称:“玄龄以下同中书门下内臣,悉皆朋
党比周,无至心奉上。”累独奏云:“此等相与执权,有同胶漆,陛下不细谙知,
但未反耳。”太宗谓瑀曰:“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公言不亦甚乎,
何至如此!”太宗数日谓瑀曰:“知臣莫若君,夫人不可求备,自当舍其短而用
其长。朕虽才谢聪明,不应顿迷臧否。”因数为瑀信誓。瑀既不自得,而太宗积
久衔之,终以瑀忠贞居多而未废也。会瑀请出家,太宗谓曰:“甚知公素爱桑门,
今者不能违意。”瑀旋踵奏曰:“臣顷思量,不能出家。”太宗以对群臣吐言,
而取舍相违,心不能平。瑀寻称足疾,时诣朝堂,又不入见,太宗谓侍臣曰:
“瑀岂不得其所乎,而自慊如此?”遂手诏曰:
朕闻物之顺也,虽异质而成功;事之违也,亦同形而罕用。是以舟浮楫举,
可济千里之川;辕引轮停,不越一毫之地。故知动静相循易为务,曲直相反难为
功,况乎上下之宜、君臣之际者矣。朕以无明于元首,期托德于股肱,思欲去伪
归真,除浇反朴。至于佛教,非意所遵,虽有国之常经,固弊俗之虚术。何则?
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至若梁武穷心于释氏,简
文锐意于法门,倾帑藏以给僧祗,殚人力以供塔庙。及乎三淮沸浪,五岭腾烟,
假余息于熊蹯,引残魂于雀谷。子孙覆亡而不暇,社稷俄顷而为墟,报施之征,
何其缪也!而太子太保、宋国公瑀践覆车之余轨,袭亡国之遗风。弃公就私,未
明隐显之际;身俗口道,莫辩邪正之心。修累叶之殃源,祈一躬之福本,上以违
忤君主,下则扇习浮华。往前朕谓张亮云:“卿既事佛,何不出家?”瑀乃端然
自应,请先入道,朕即许之,寻复不用。一回一惑,在于瞬息之间;自可自否,
变于帷扆之所。乖栋梁之大体,岂具瞻之量乎?朕犹隐忍至今,瑀尚全无悛改。
宜即去兹朝阙,出牧小藩,可商州刺史,仍除其封。
二十一年,征授金紫光禄大夫,复封宋国公。从幸玉华宫,遘疾薨于宫所,
年七十四。太宗闻而辍膳,高宗为之举哀,遣使吊祭。太常谥曰“肃”。太宗曰:
“易名之典,必考其行。瑀性多猜贰,此谥失于不直,更宜摭实。”改谥曰贞褊
公。册赠司空、荆州都督,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临终遗书曰:“生而必死,
理之常分。气绝后可著单服一通,以充小敛。棺内施单席而已,冀其速朽,不得
别加一物。无假卜日,惟在速办。自古贤哲,非无等例,尔宜勉之。”诸子遵其
遗志,敛葬俭薄。
史臣曰:萧瑀骨鲠亮直,儒术清明。执政隋朝,忠而获
罪;委质高祖,知无不为。及太宗临朝,房、杜用事,不容小过,欲居成功,既
形猜贰之言,宁固或跃之位?易名而祗加“褊”字,所幸者犹多;奉佛而不失道
情,非善也而何谓。
赞曰:萧瑀骨鲠儒术。
第十:段志玄(?~642)唐初齐州人。段志玄自少就和李世民关系相当亲密,李渊起兵时,志玄募兵得千余人,被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从刘文静与隋将屈突通相持于潼关。刘文静为屈突通之将桑显和所袭,军营溃散。志玄率二十余骑赴击,连杀数十人,被流矢所中,忍而不言,仍往来杀敌,唐军于是复振,大败隋军。后又与诸将迫擒屈突通,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嗣后从秦王李世民于东都征讨王世充。冲击敌阵时,马倒被擒。敌方两骑将夹持志玄渡洛水时,志玄突然腾身向上,两骑将随之坠落马下。志玄迅速夺取一马,急驰而归,数百骑尾追其后,但无人敢靠前。破王世充、窦建德后,以功迁秦王府右二护军。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见志玄为秦王府勇敢之将,便赂以金帛,企图诱其归顺。志玄不为所动,拒而不纳,并将此事告知秦王,李世民对其更加信任。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中,志玄与尉迟敬德等共同讨杀李建成与李元吉兄弟。李世民即位后,被迁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食封九百户。
贞观十年(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皇后)病逝,出葬时,志玄与宇文士及分统兵马守肃章门。太宗于夜间派遣使者到达他们两人驻所,士兵欲开营门让使者进入,志玄却坚持闭门不纳,曰:“军门不可夜开。”使者说:“有皇上手敕在此。”志玄道:“夜间难辨真伪。”使者无奈,只好待到天明。太宗听说此事后,称赞道:“这是真正的将军,周亚夫也不过如此。”
贞观十一年,段志玄被改封为褒国公。十二年,拜右卫大将军。十四年,加镇军大将军。十六年病卒,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忠壮”一说是“庄肃”。
段志玄列传
段志玄,齐州临淄人也。父偃师,隋末为太原郡司法书佐,从高祖起义,官
至郢州刺史。志玄从父在太原,甚为太宗所接待。义兵起,志玄募得千余人,授
右领大都督府军头。从平霍邑,下绛郡,攻永丰仓,皆为先锋,历迁左光禄大夫。
从刘文静拒屈突通于潼关,文静为通将桑显和所袭,军营已溃,志玄率二十骑赴
击,杀数十人而还。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显和
军乱,大军因此复振,击,大破之。及屈突通之遁,志玄与诸将追而擒之,以功
授乐游府骠骑将军。后从讨王世充,深入陷阵,马倒,为贼所擒。两骑夹持其髻,
将渡洛水,志玄踊身而奋,二人俱坠马,驰归,追者数百骑,不敢逼。及破窦建
德,平东都,功又居多。迁秦王府右二护军,赏物二千段。隐太子建成、巢剌王
元吉竞以金帛诱之,志玄拒而不纳,密以白太宗,竟与尉迟敬德等同诛建成、元
吉。太宗即位,累迁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食实封九百户。文德皇后之葬也,
志玄与宇文士及分统士马出肃章门。太宗夜使宫官至二将军所,士及开营内使者,
志玄闭门不纳,曰:“军门不可夜开。”使者曰:“此有手敕。”志玄曰:“夜
中不辩真伪。”竟停使者至晓。太宗闻而叹曰:“此真将军也,周亚夫无以加焉。”
十一年,定世封之制,授金州刺史,改封褒国公。十二年,拜右卫大将军。十四
年,加镇军大将军。十六年,寝疾,太宗亲自临视,涕泣而别,顾谓曰:“当与
卿子五品。”志玄顿首固请回授母弟志感,太宗遂授志感左卫郎将。及卒,上为
发哀,哭之甚恸,赠辅国将军、扬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忠壮。十七年正月,
诏图形于凌烟阁。
第十一:刘弘基,雍州池阳人。弘基少时落拓不羁,好侠仗义,不事家产。潦倒来到太原结交了李世民,与李世民“出则连骑,入同卧起”。李渊起事,刘弘基又招募到兵士二千多人跟随。而后他又跟从李世民攻下西河,特别是霍邑一战,刘弘基神威大振,亲斩隋朝名将宋老生,功拜右光禄大夫。而后,刘弘基又率千余人下冯翔,西略扶风,南渡渭水,大败隋将卫文升,攻破京城之功,刘弘基实为第一。后来在讨伐薛举的战斗中,刘弘基苦战至矢尽,兵败被俘。李渊深嘉其不屈之志,赏赐其家里粟帛无数。后来来薛举之子薛仁杲被俘斩,刘弘基得以放归,复还原官。不久,又跟随李世民破宋金刚,大败刘黑闼,累封为任国公。太宗继位,亲遇甚隆。贞观九年,改封夔国公,世袭朗州刺史。太宗征伐高丽,刘弘基又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高宗永微元年病死,年六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襄,陪葬昭陵。
刘弘基临死,遣命只留给诸子每人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顷,说:“诸子如果有本事,本来就不用多财物;如果没本事,守此田产足可以免于冻饿。”其余家产都散施给亲朋乡里。仍可见其青年时代的豪爽之气。
刘弘基列传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也。父升,隋河州刺史。弘基少落拓,交通轻侠,不事
家产,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尝从炀帝征辽东,家贫不能自致,行至汾阴,
度已后期当斩,计无所出,遂与同旅屠牛,潜讽吏捕之,系于县狱,岁余,竟以
赎论。事解亡命,盗马以供衣食,因至太原。会高祖镇太原,遂自结托,又察太
宗有非常之度,尤委心焉。由是大蒙亲礼,出则连骑,入同卧起。义兵将举,弘
基召募得二千人。王威、高君雅欲为变,高祖伏弘基及长孙顺德于厅事之后,弘
基因麾左右执威等。又从太宗攻下西河。义军次贾胡堡,与隋将宋老生战,破之,
进攻霍邑。老生率众阵于城外,弘基从太宗击之,老生败走,弃马投堑,弘基下
斩其首,拜右光禄大夫。师至河东,弘基以兵千人先济河,进下冯翊,为渭北道
大使,得便宜从事,以殷开山为副。西略地扶风,有众六万。南渡渭水,屯于长
安故城,威声大振,耀军金光门。卫文升遣兵来战,弘基逆击走之,擒甲士千余
人、马数百匹。时诸军未至,弘基先至,一战而捷。高祖大悦,赐马二十匹。及
破京城,功为第一。从太宗击薛举于扶风,破之,追奔至陇山而返。累拜右领都
督,封河间郡公。又从太宗经略东都,战于璎珞门外,破之。师旋,弘基为殿。
隋将段达、张志陈于三王陵,弘基击败之。武德元年,拜右骁卫大将军,以元谋
之勋,恕其一死,领行军左一总管。又从太宗讨薛举。时太宗以疾顿于高墌城,
弘基、刘文静等与举接战于浅水原,王师不利,八总管咸败;唯弘基一军尽力苦
斗,矢尽,为举所获。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仁杲平,得归,复
其官爵。会宋金刚陷太原,遣弘基屯晋州。裴寂为宋金刚所败,人情崩骇,莫有
固志。金刚以兵造城下,弘基不能守,复陷于贼。俄得逃归,高祖慰谕之,授左
一总管。从太宗屯于柏壁,率兵二千自隰州趋西河,断贼归路。时贼锋甚劲,弘
基坚壁,不能进。及金刚遁,弘基率骑邀之,至于介休,与太宗会,追击大破之。
累封任国公。寻从击刘黑闼于洺州,师旋,授秉钺将军。会突厥入寇,弘基率步
骑一万,自豳州北界东拒子午岭,西接临泾,修营障塞,副淮安王神通,备胡寇
于北鄙。九年,以佐命功,真食九百户。
太宗即位,顾待益隆。李孝常、长孙安业之谋逆也,坐与交游除名。岁余,
起为易州刺史,复其封爵,征拜卫尉卿。九年,改封夔国公,世袭朗州刺史,例
停不行。后以年老乞骸骨,授辅国大将军,朝朔望,禄赐同于职事。太宗征辽东,
以弘基为前军大总管。从击高延寿于驻跸山,力战有功,太宗屡加劳勉。永徽元
年加实封通前一千一百户。其年卒,年六十九。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开
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仍为立碑,谥曰襄。弘基遗令给诸子奴婢各
十五人、良田五顷,谓所亲曰:“若贤,固不藉多财;不贤,守此可以免饥冻。”
余财悉以散施。
第十二:屈突通(557—628),长安人,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屈突氏。屈突通“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旧唐书·屈突通列传》)
隋时战功赫赫。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终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配享太宗庙。
屈突通为人正直,秉公办事,即便是亲属犯法,也依法制裁,决不包庇宽容。弟弟屈突盖也以严整而知名。因此民间流传:“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与李唐对持时,有人劝屈突通投降,屈突通哭道:“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有时屈突通还摸着自己的脖子说:“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屈突通慰劳勉励将士时,没有不痛哭流涕的,大家对此也很感动。李渊攻占长安,并派其家僮去招降屈突通,屈突通当即将家僮杀死。屈突通闻长安已失,家属都被李渊所俘,便命桑显和镇守潼关,自率主力东去,准备去洛阳投奔王世充。屈突通刚走,桑显和便献潼关降于刘文静。刘文静派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桑显和去追击屈突通。屈突通在稠桑为刘文静军追上。屈突通遂结阵自守。窦琮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劝说他,屈突通骂道:“昔与汝为父子,今与汝为仇雠。”并命左右射之。此时桑显和对屈突通的部众说:“京师陷矣,汝并关西人,欲何所去?”众人闻听此言,皆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见大势已去,下马向东南方向(指扬州)再三跪拜,并号哭道:“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天地神祗,实所鉴察。”遂被迫归降,擒送长安。与李渊见面后,李渊问道:“何相见晚耶?”屈突通哭道:“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代王。”李渊对他的行为赞赏不已:“隋室忠臣也。”
屈突通归降后,即奉命到河东城下招降尧君素归降,尧君素看到屈突通,欷不自胜,屈突通也泪湿衣襟。他对尧君素说:“吾军已败,义旗所指,莫不响应,事势如此,卿宜早降。”但尧君素态度坚决:“公为国大臣,主上委公以关中,代王付公以社稷,柰何负国生降,乃更为人作说客邪!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屈突通叹息道:“吁,君素,我力屈而来!”但尧君素不听,说道:“吾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四》)屈突通无奈,只好退走。后尧君素坚守河东郡至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河东城因粮食乏绝,人不聊生,男女相食,众心离散,尧君素为手下所杀,其众降唐。
李世民领八总管二十五将,统兵八万余东击王世充。屈突通以本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从李世民讨王世充。当时屈突通的两个儿子们都在洛阳,唐高祖想探时他的心意,便函对他说:“东征之事,今以相属,其如两子何?”屈突通回答说通对曰:“臣以老朽,诚不足以当重任。但自惟畴昔,执就军门,至尊释其缧囚,加之恩礼,既不能死,实荷再生。当此之时,心口相誓,暗以身命奉许国家久矣。今此行臣愿先驱,两儿若死,自是其命,终不以私害义。”唐高祖叹息道:“徇义之夫,一至于此!”(《旧唐书·屈突通列传》)
屈突通列传
屈突通,雍州长安人。父长卿,周邛州刺史。通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
正,好武略,善骑射。开皇中,为亲卫大都督,文帝遣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
藏马二万余匹。文帝盛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
“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
余人?愚臣狂狷,辄以死请。”文帝嗔目叱之,通又顿首曰:“臣一身如死,望
免千余人命。”帝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是。感卿此意,良用恻然。今从
所请,以旌谏诤。”悉达等竟以减死论。由是渐见委信,擢为右武候车骑将军。
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时人为
之语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为人所忌惮
如此。及文帝崩,炀帝遣通以诏征汉王谅。先是,文帝与谅有密约曰:“若玺书
召汝,于敕字之傍别加一点,又与玉麟符合者,当就征。”及发书无验,谅觉变,
诘通,通占对无所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累转左骁卫大将军。时秦、陇盗贼
蜂起,以通为关内讨捕大使。有安定人刘迦论举兵反,据雕阴郡,僣号建元,署
置百官,有众十余万。稽胡首领刘鹞子聚众与迦论相影响。通发关中兵击之,师
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郡。迦论不之觉,遂
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通候其无备,简精甲夜袭之,贼众
大溃,斩迦论并首级万余,于上郡南山筑为京观,虏男女数万口而还。
炀帝幸江都,令通镇长安。义兵起,代王遣通进屯河东。既而义师济河,大
破通将桑显和于饮马泉,永丰仓又为义师所克。通大惧,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
东,将自武关趋蓝田以赴长安。军至潼关,为刘文静所遏,不得进,相持月余。
通又令显和夜袭文静,诘朝大战,义军不利。显和纵兵破二栅,惟文静一栅独存,
显和兵复入栅而战者往覆数焉。文静为流矢所中,义军气夺,垂至于败。显和以
兵疲,传餐而食,文静因得分兵以实二栅。又有游军数百骑自南山来击其背,三
栅之兵复大呼而出,表里齐奋,显和军溃,仅以身免。悉虏其众,通势弥蹙。或
说通归降,通泣曰:“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
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劳勉将士,未尝不流涕,人亦以此
怀之。高祖遣其家僮召之,通遽命斩之。通闻京师平,家属尽没,乃留显和镇潼
关,率兵东下,将趋洛阳。通适进路,而显和降于刘文静。遣副将窦琮、段志玄
等率精骑与显和追之,及于稠桑。通结阵以自固,窦琮纵通子寿令往谕之。通大
呼曰:“昔与汝为父子,今与汝为仇雠。”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
陷矣,汝并关西人,欲何所去?”众皆释仗。通知不免,乃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
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天地神祗,实所鉴察。”遂擒通送于长安。高祖
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
辱,以愧代王。”高祖曰:“隋室忠臣也。”命释之,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
仍为太宗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举,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高祖闻而谓曰:“公
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特赐金银六百两、彩物一千段。寻以本
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复从太宗讨王世充。时通有二子并在洛阳,高祖谓通曰:
“东征之事,今以相属,其如两子何?”通对曰:“臣以老朽,诚不足以当重任。
但自惟畴昔,执就军门,至尊释其缧囚,加之恩礼,既不能死,实荷再生。当此
之时,心口相誓,暗以身命奉许国家久矣。今此行臣愿先驱,两儿若死,自是其
命,终不以私害义。”高祖叹息曰:“徇义之夫,一至于此!”及大兵围洛阳,
窦建德且至,太宗中分麾下以属通,令与齐王元吉围守洛阳。世充平,通功为第
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
固辞之,转工部尚书。隐太子之诛也,通复检校行台仆射,驰镇洛阳。贞观元年,
行台废,授洛州都督,赐实封六百户,加左光禄大夫。明年,卒,年七十二。太
宗痛惜久之,赠尚书右仆射,谥曰忠。
史臣曰:或问屈突通尽忠于隋而功立于唐,事两国而名愈彰者,何也?答云,
若立纯诚,遇明主,一心可事百君,宁限于两国尔!被稠桑之擒,临难无苟免;
破仁杲之众,临财无苟得,君子哉!
赞曰:屈突守节,求仁得仁。诸君遇主,不足拟伦。
第十三:殷峤,字开山,雍州人。其父殷僧首为隋朝秘书丞。殷开山年青时以学行知名,尤善尽牍写作。李唐起兵后,秦王李世民召之为长史,常常四处招慰关中流民、群盗,并与刘弘基一起首入京城,赐爵陈郡公。后来又跟随李世民灭薛仁果和王世充,以军功进爵勋国公。在征伐刘黑闼的路上,殷开山病死,李世民临丧痛哭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贞观四年,诏以佐命之功配飨唐高祖庙庭。
殷开山列传
殷峤,字开山,雍州鄠县人,陈司农卿不害孙也。其先本居陈郡,陈亡,徙
关中。父僧首,隋秘书丞,有名于世。峤少以学行见称,尤工尺牍。仕隋太谷长,
有治名。义兵起,召补大将军府掾,参预谋略,授心腹之寄,累以军功拜光禄大
夫。从隐太子攻克西河。太宗为渭北道元帅,引为长史。时关中群盗往往聚结,
众无适从,令峤招慰之,所至皆下。又与统军刘弘基率兵六万屯长安故城,隋将
卫孝节自金光门出战,峤与弘基击破之。京城平,赐爵陈郡公,迁丞相府掾。寻
授吏部侍郎。从击薛举,为元帅府司马。时太宗有疾,委军于刘文静,诫之曰:
“贼众远来,利在急战,难与争锋。且宜持久,待粮尽,然后可图。”峤退谓文
静曰:“王体不安,虑公不济,故发此言。宜因机破贼,何乃以勍敌遗王也!”
久之,言于文静曰:“王不豫,恐贼轻我,请耀武以威之。”遂陈兵于折墌,
为举所乘,军乃大败。峤坐减死除名。后从平薛仁杲,复其爵位。武德二年,兼
陕东道大行台兵部尚书,迁吏部尚书。从太宗讨平王世充,以功进爵郧国公。复
从征刘黑闼,道病卒。太宗亲临丧,哭之甚恸,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
贞观十四年,诏与赠司空、淮安王神通,赠司空、河间王孝恭,赠民部尚书刘政
会,俱以佐命功配飨高祖庙庭。十七年,又与长孙无忌、唐俭、长孙顺德、刘弘
基、刘政会、柴绍等十七人,俱图其形于凌烟阁。永徽五年,追赠司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员除名程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