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吃安眠药的副作用药品

说说催眠药的两大家族(原创)
催眠药(安眠药)在世界上的处方量非常之大,据说占有十分之一的量。故拟和大家一起聊聊催眠药的知识,澄清一些误区。内容稍多,分成两篇。本篇多介绍一下药物本身,下一篇则倾向于使用。
在古代,无论中外都有使人“入睡”的“迷药”。这大体是使用鸦片、酒精饮料及某些草药,来产生阴谋、陷害、通奸、巫术等;这些“迷药”也有用于镇静和催眠的情况。但是,它们的作用变化无常和不可预测。用今天的话说,药物的成分不清、作用不清、毒副作用不清,以致不能传给现代医学,不是现代催眠药的前身。
现代催眠药是从19世纪中期的溴化物开始的,可能类似于后来用的三溴合剂或三溴片,曾是重要的催眠药和镇痛药。随着新的催眠药物的不断出现,逐渐被取代退出。
比起哪些名目繁多的各类药物,镇静催眠类药的类型貌似最为简单。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占绝对优势的是巴比妥类的药物;之后,巴比妥类的地位受到苯并氮卓类药物的挑战,直到溃败退出。到现在,主打的药物就是后者。两大家族的药物,先后统治了该领域一百年,以致那少数不属于这两个家族的催眠药物,只能归入其他一类,甚至被忽略。
先来说说巴比妥类药物,这类药物都含两个氮原子的六元环----嘧啶。最早的巴比妥是上个世纪初(1902年),由大化学家费歇尔合成。后来他和一个医生在火车上试验这个药物的药性,据说他们在德国柏林上车服用后,火车向南一直开到意大利的佛罗那市才醒过来,故该药上市时称为“佛罗那”(现仍是其商品名)。该药物有较好的促进睡眠的功能,且没有当时使用的,如水合氯醛、溴化物等等的异味,副作用也相对较少。很快就热卖起来。
由于巴比妥药物的合成十分简单,学过有机化学的都知道,用通用的合成法即可。上市后不久,就有大量的具有相同母体,只是个别结构略有变化的分子被合成出来,数量有5000个之多。最终有50来个巴比妥的药物上市,形成一大类药物,成了药物史上一个蔚为壮观的现象。
这几十个巴比妥类药物按作用时间的长短,被分为长效药物(苯巴比妥、巴比妥)、中效药物(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短效药物(司可巴比妥)和超短效药物(硫喷妥钠)。如不易入睡,用短效的;夜间易醒不易再入睡的,选长效的,十分方便。
巴比妥类药物为什么能催眠呢?巴比妥类药物抑制中枢神经传递系统,降低大脑的功能活性。故能随药量的增加,出现镇静、安眠、抗惊厥和麻醉等药物作用。剂量再大时,则可抑制呼吸(中毒),甚至致死。历史上有些人服用安眠药自杀,就是用的巴比妥类药物(如邓拓、陈布雷、玛丽莲·梦露、阮玲玉和翁美玲等)。不过,这不能责怪药物本身。
另外,巴比妥类药物有耐受性,即开始用的剂量较小,用久后,原有的剂量就没有效果了,必须增加用量才能使入睡,和保持入睡的时间。这个原因也被揭示出来。因为药物要经代谢才会被排泄,而代谢巴比妥的肝脏药酶,由于长期用药的刺激,使药酶的数量有所增加。药物就易被代谢,药物的量就相对小了,故不能保持曾经的药力了。
长期使用巴比妥药物还会产生依赖性(药瘾),即不能立刻停药,不然会产生很难受的戒断症状,即促使你想去找药服用,不用药就根本睡不着。这类药物在管理上是属于精神药品,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
巴比妥药物有那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副作用、耐受性、成瘾性、中毒等),到上个世纪的40年代,就有不少的药厂希望做出新的药物来取代它。也真的出现了几个,例如甲乙哌啶酮、安宁(眠而通)、等。但到60年代初,苯并氮卓类的药物浮出,才开始把巴比妥的药物赶出市场。
苯并氮卓类的药物是无意之中被发现的。最开始上市的是氯氮卓(利眠宁),随后是其结构简化的地西泮(安定)。这些药物的活性很大,催眠应用时剂量一般相当小,一次几个毫克就够了,而原有的巴比妥类药物往往需要服上百毫克(可想到肝肾的负担较重!)。同时该类药物不像巴比妥类,不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普遍抑制,仅作用于现在叫做苯二氮卓的受体,即其安全性远远超过巴比妥类药物,不良反应少得多,一上市就被人预言将是巴比妥的终结者。
现已有超过3000多个安定的类似物被研究,有30多个药物上市,成了又一个催眠药的大家族。如何判断药物是这一类的呢?绝招就是看通用名。有两个词干表示这类药物:具有两个苯环和七元环(化学上用“卓”代表7元环)的,叫“西泮”(有氟硝西泮、溴西泮、卡马西泮、氟西泮、劳拉西泮、硝西泮、奥沙西泮等);如再并有一个5元环的,叫“唑仑”(有三唑仑、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咪达唑仑等),后一亚类药物的作用更强些。
这些药物的药理性质都类似,但由于药代动力学的性质不同,在使用时有不同的选择。通常按药品的半衰期分为长效、中效、短效等。这些药品有的更常用于抗焦虑,不过焦虑与失眠很难分清。这些药物也都属于精神药品被严加管理,需要专业医生的红处方才能买到。一般医院都尽量处方国家基本药物(地西泮、艾司唑仑(舒乐安定))。
苯并氮卓类药物已问市50年了,这期间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了几个药物,似乎在挑战它的地位,这就是唑吡坦、扎莱普隆等。这几个药物仍是作用于苯二氮卓受体而有效,故从药理上还是属于同一类的。但这些药物的作用点更精确,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和依赖性也都较小,为医药界看好。
不过在去年,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的药监部门都通报了这些药物导致的“异常睡眠”,即“如梦游或入睡时做出奇怪或潜在危险的行为…”我国药监部门要求修改药品说明书,在不良反应中加上:“首次服用本品初期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严重过敏反应)和血管性水肿(严重面部浮肿)。服用本品可能引起睡眠综合症行为,包括驾车梦游、梦游做饭和吃东西等潜在危险行为。”更改说明书的药品除酒石酸唑吡坦外,还包括一些老的催眠药:盐酸氟西泮、三唑仑、艾司唑仑、异戊巴比妥钠。两大家族的药物无一能脱干系。
这“驾车梦游等”十分危险。请那些依赖催眠药入睡的朋友当心!我将在下一篇博文中说说这些药物的应用。
我的更多文章:
( 15:07:55)( 09:34:58)( 16:43:40)( 14:52:21)( 11:31:48)( 14:45:43)( 10:17:29)( 16:07:0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安眠药与癌症无直接因果关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孙忠实教授说,安眠药和癌症患病风险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国内目前也没有相关研究证实此观点。但他同时认为,目前我国很多大夫用药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看重近期疗效,而忽视用药对病人的长期危害。
  科学松鼠会成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药学硕士宫珏认为,这一研究并不能说明服用安眠药和罹患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增加患病风险的原因可能是混杂的,有可能是药物作用,也有可能是用药多的人本身健康状况差的因素等等。
  孙忠实说,国家对治疗失眠的药的控制很严格,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来说毒性、成瘾性相对较强,社会危害性较强的药物都会列入第一类。社会危害性大的二类精神药物,也有可能成为第一类。比如在2005年,由于三唑仑药物案件有上升趋势,为更加严厉打击制售三唑仑的违法行为(因为二类精神药品处罚较轻微),将三唑仑由二类调整为一类精神药品。
  孙忠实强调,安眠药起到的只是帮助睡眠的作用,失眠症中分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多梦和早醒等。为解决入睡困难,可选用起效快、半衰期短的药如三唑仑;睡眠浅易惊醒者可选用中效的如佳静安定、舒乐安定;早醒睡程短的病人可选用长效氯硝基安定、氟安定等。这样用药既可减少副作用,又可增加疗效。安眠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后遗症,即服药后第二天起床后感觉昏沉沉的,精力很难集中。另外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最严重的可能会造成精神层面的异常。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表示,安眠药虽然能够诱导人的睡眠,但毕竟和自然入睡的过程不同,会带来种种副作用。不过,与其副作用比起来,长期缺乏睡眠对人体的伤害更大,因此能依靠安眠药入睡虽比不上自然入睡,总比完全没有睡要好。目前中国的安眠药属于处方药,无法在药店购买,但即使是医生所开,服用者也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得随便加量,也不能与许多其他药物同服,以免产生危险。
 健康新闻推荐
热点新闻排行榜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这是一个分类齐全的医学资料库:包括内科;外科;其他临床学科;中医科;基础医学;及辅助科室(影像学、医学检验科)等等。当然本人的网站不但有丰富的医学资料,还有其他很多高质量的资料,欢迎大家下载。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硕士论文--新型镇静催眠药扎来普隆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硕士论文--新型镇静催眠药扎来普隆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19:28:2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硕士论文--新型镇静催眠药扎来普隆及其类似物的合成.PDF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店可以买到的安眠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