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离子检验变化中,三种显色的离子是

分析:A、利用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进行检验;B、根据焰色反应检验钠离子的存在;C、在含有Cu2+离子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呈蓝色;D、利用硫酸钙难溶于水进行检验.解答:解:A、氯离子可以和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属于沉淀法,故A错误;B、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可以用颜色反应法检验钠离子的存在,故B正确;C、在含有Cu2+离子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呈蓝色,这是铜离子离子的特征反应,属于沉淀法,故C正确;D、实验室检验硫酸根离子常利用硫酸钙难溶于水进行检验,属于沉淀法,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2009?上海一模)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NH4+:气体法B.I-:沉淀法C.Fe3+:显色法D.Ca2+:气体法
科目:高中化学
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有气体产生A.CO32--气体法B.Cl--沉淀法C.Fe3+-气体法D.OH--显色法
科目:高中化学
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有气体产生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NH4+-气体法B.Fe3+-气体法C.Cl--沉淀法D.OH--显色法
科目:高中化学
7.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 -气体法&&&&&&&&&&&&&&&&&&&&& && &B& I--沉淀法&&&&&&&&& C& Fe3+-显色法&&&&&&&&&&&&&&&&&&&&&&&&&& D& Ca2+-气体法当前位置:
>>>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检验方法沉淀法显色法气体法含义反应中..
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检验方法沉淀法显色法气体法含&&&义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反应中有颜色变化反应有气体产生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CO32-—气体法&&&&& B.Cl-—沉淀法&& C.Fe3+—气体法& D.OH-—显色法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A正确,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用澄清石灰水检验;B正确,生成氯化银沉淀,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检验;C错,用沉淀法,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即显色法处理;D正确,利用碱遇酚酞,酚酞变红检验;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检验方法沉淀法显色法气体法含义反应中..”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分离,离子的检验,粗盐的提纯&&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分离离子的检验粗盐的提纯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和要求:(1)选择分离与提纯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①不增:指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减:指应尽可能减少被分离与提纯的物质的损失。 ③易分离:指如果使用试剂除去杂质时,要求反应后的产物跟被提纯的物质容易分离。 ④易复原:指分离物或被提纯的物质都要容易复原。 (2)分离与提纯操作过程应遵循“三必须” ①除杂质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过量试剂会带人新的杂质);③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常见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1)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2)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①加热法混合物中混有某些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来。例如:食盐中混有氯化铵、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②沉淀法在混合物中加入某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粒子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入试剂能将先加入的过量试剂除去,最后加入的试剂不引入新杂质。例如:加入适量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③转化法利用化学反应将某种物质进行多次转化而分离。例如:分离Fe3+和Al3+时,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Fe(OH)3和NaAlO2,过滤后,分别再加盐酸重新生成Fe3+和Al3+。注意转化过程中尽量减少被分离物质的损失.而且转化后的物质要易恢复为原物质。 ④酸碱法被提纯物质不与酸或碱反应,而杂质可与酸或碱发生反应,可用酸或碱作除杂试剂。例如:用盐酸除去 SiO2中的石灰石,用氢氧化钠除去铁粉中的铝粉。 ⑤氧化还原法 a.对混合物中混有的还原性杂质,可加入适当的氧化剂将杂质氧化为被提纯物质。例如:将氯水滴入混有FeCl2的FeCl3溶液中,除去FeCl2杂质。 b.对混合物中混有的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杂质还原为被提纯物质。例如:将过量铁粉加入混有FeCl3的FeCl2溶液中,振荡过滤,除去FeCl3 杂质。 ⑥调节pH法通过加入试剂来调节溶液的pH,使溶液中某组分沉淀而分离的方法。一般加入相应的难溶或微溶物来调节。例如:在CaCl2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由于 Fe3+水解,溶液呈酸性,可采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将 Fe3+沉淀除去,为此,可向溶液中加氧化钙或氢氧化钙或碳酸钙等。 ⑦电解法此法利用电解原理来分离、提纯物质。例如:电解精炼铜,将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液为含铜离子的溶液,通直流电,在阳极铜及比铜活泼的杂质金属失电子,在阴极只有铜离子得电子析出,从而提纯了铜。离子的检验:(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Ca2+:砖红色; (2)H+:H+酸性。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遇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NH4+:在试液中加强碱(NaOH)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4++OH-NH3↑+H2O;NH3+H2ONH3?H2ONH4++OH- (4)Fe3+:①通KSCN或NH4SCN溶液呈血红色:Fe3++SCN-==[Fe(SCN)]2+;②通NaOH溶液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 (5)Fe2+:①遇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转化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Fe3++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②试液中加KSCN少量无明显变化再加氯水出现血红色: 2Fe2++Cl2==2Fe3++2Cl-;Fe3++SCN-==[Fe(SCN)]2+ (6)Mg2+:遇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过量沉淀不溶解:Mg2++2OH-==Mg(OH)2↓,但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7)Al3+:遇NaOH溶液(适量)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溶液过量沉淀溶解: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8)Cu2+:遇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强热变黑色沉淀:Cu2++2OH-==Cu(OH)2↓;Cu(OH)2CuO+H2O (9)Ba2+:遇稀H2SO4或硫酸盐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Ba2++SO42-==BaSO4↓ (10)Ag+: ①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迅速转变为棕色沉淀溶于氨水Ag++OH-==AgOH↓;2AgOH==Ag2O+H2O;AgOH+2NH3?H2O==[Ag(NO3)2]OH+2H2O ②加稀HCl或可溶性氧化物溶液再加稀HNO3生成白色沉淀:Ag++Cl-==AgCl↓ (11)OH-:OH-碱性:①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②遇酚酞试液变红;③遇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2)Cl-:遇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Ag++Cl-=AgCl↓ (13)Br-:加AgNO3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Ag++Br-=AgBr↓ (14)I-: ①加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Ag++I-=AgI↓;②加少量新制氯水后再加淀粉溶液显蓝色:2I-+Cl2=I2+2Cl-;I2遇淀粉变蓝 (15)S2-:①加强酸(非强氧化性)生成无色臭鸡蛋气味气体:S2-+2H+=H2S↑;②遇Pb(NO3)2或(CH3COO)2Pb试液生成黑色沉淀,遇CuSO4试液产生黑色沉淀:Pb2++S2-=PbS↓;Cu2++S2-=CuS↓ (16)SO42-:加可溶性钡盐[BaCl2或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再加稀HCl或稀HNO3沉淀不溶解:Ba2++SO42-=BaSO4↓ (17)SO32-:加强酸(H2SO4或HCl)把产生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SO32-+2H+=H2O+SO2↑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18)CO32-:加稀HCl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CO32-+2H+=H2O+CO2↑;CO2+Ca(OH)2=CaCO3↓+H2O (19)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或向HCO3-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MgCO3生成,同时放出CO2气体。 (20)NO3-:浓缩试液加稀硫酸和铜片加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蓝色: Cu+4H++2NO3-=Cu2++2NO2↑+2H2O (21)PO43-:加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溶解:3Ag++PO43-=Ag3PO4↓;Ag3PO4溶于稀HNO3酸。 粗盐的提纯:(1)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粗盐,水 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2)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3)实验操作 ①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粗盐(精确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的搅拌对粗盐的溶解起什么作用?)。接着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②过滤:按照过滤的操作进行过滤,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③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④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发现相似题
与“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检验方法沉淀法显色法气体法含义反应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486113721723364043548533361503754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在氧气、汞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2)如图所示的2个实验,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中分子没发生改变,B中分子本身没发生了改变,通过B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3)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和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⑤(填序号).①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②4种物质中D属于单质③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⑤生成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2:7.【考点】;.【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1)根据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2)从化学变化以及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电解水的结论分析即可;(3)依据分子的结构特点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对结论进行分析探讨即可;【解答】解:(1)在氧气、汞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氧气由分子构成,汞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2)水的沸腾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电解水则是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分子与氧分子,电解水的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3)依据反应前后分子的结构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NO2CO2+N2,可知四种物质均有分子构成,只有D物质含有一种元素是单质,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反应物特征,所以不是置换反应,反应前后氮元素和碳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生成物CD的质量比是2×44:28=22:7;故答案为:(1)氯化钠(或NaCl);(2)A中分子没发生改变,B中分子本身没发生了改变;&氢、氧两种元素;(3)①②⑤;【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727056老师 难度:0.65真题:2组卷:1
解析质量好中差浙江省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三)化学试题 含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50
&&¥0.30
&&¥2.00
&&¥0.50
&&¥0.30
&&¥2.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浙江省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三)化学试题 含答案
浙​江​省04​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三​)​化​学​试​题​ ​含​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