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原因 酸雨的危害有哪些

酸雨的成因是什么?
酸雨的成因是什么?
08-12-20 & 发布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汽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⑴S→H2SO4 S+O2(点燃)→SO2   SO2+H2O→H2SO3(亚硫酸)   2H2SO3+O2→2H2SO4(硫酸)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O2(点燃)=SO2,2SO2+2H2O+O2=2H2SO4   ⑵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   a.NO→HNO3(硝酸)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NO+2H2O+3O2=4HNO3   b.NO2→HNO3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NO2+2H2O+O2→4HNO3   (*注:元素后的数字为脚标,化学式前的数为化学计量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值。于是,纯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值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pH值为5.65。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值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酸雨的生物防治 世界观察研究不久前发表的1994年全球趋势报告《1994年生命特征》中说:总的来看,地球的情况并不太好,在所有衡量地球健康状况的指标中,我们仅成功地扭转了一项指标的恶化—使臭氧层出现空洞的氟里昂的减少。碳排放量没有减少,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人类每年向大气层排放SO2约1亿吨,NO2约5000万吨。全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生活在SO2超标的大气环境中,有10亿人生活在颗粒物超标的环境中。大气污染已成为隐蔽的杀手。而SO2则是罪魁祸首。最近,欧洲的26个国家和加拿大,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提出的一份新协议上签了字,休证把本国SO2的排放量减少87%,美国也承诺到了2010年将SO2的排放量减少80%。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称赞这项新协议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里程碑。 SO2不仅污染空气、危害人类健康,而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大气中的SO2和NO2,在空气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溶解于雨水中。当雨水、冻雨、雪和雹等大气降水的pH小于5.6时,即是酸雨。据美国有关部门测定,酸雨中硫酸占60%,硝酸占33%,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酸雨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许多有毒物质被值物根系统吸收,毒害根系,杀死根毛,使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酸雨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抑制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导致鱼苗窒息死亡;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使水生生态系统紊乱;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酸雨通过对植物表面(叶、茎)的淋洗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的间接伤害,促使森林衰亡,酸雨还诱使病虫害暴发,造成森林大片死亡。欧洲每年排出2200万吨硫,毁灭了大片森林。我国四川、广西等省区已有10多万公顷森林濒临死亡。酸雨对金属、石料、木料、水泥等建筑材料有很经的腐蚀作用,世界已有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破坏,如加拿大的议会大厦、我国的乐山大佛等。酸雨还直接危害电线、铁轨、桥梁和房屋。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三大酸雨区,一是以德、法、英等国家为中心,涉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二是50年代后期形成的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已达1000多万平方千米,降水的pH小于5.0,有的甚至小于4.0。我国在7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为200万平方千米的酸雨区是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酸雨区面积虽小,但发展扩大之快,降水酸化速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由于大气污染是不分国界的,所以酸雨是全球性的灾害。 酸雨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多次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酸雨问题。许多国家把控制酸雨列为重大科研项目。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通过有关污染限制汽车排污。1993年在印度召开的&无害环境生物技术应用国际合作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预防、阻止和逆转环境恶化,增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应用,保持环境完整性和生态平衡的措施。专家们认为:利用生物技术治理环境具有巨大的潜力。煤是当前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但煤中含有硫,燃烧时放出SO2等有害气体。煤中的硫有无机硫和有机硫两种。无机硫大部分以矿物质的形式存在,其中主要的是黄铁矿(FeS2)。生物学家利用微生物脱硫,将2价铁变成3价铁,把单体硫变成硫酸,取得了很好效果。例如,日本中央电力研究所从土壤中分离出一种硫杆菌,它是一种铁氧化细菌,能有效地去除煤中的无机硫。美国煤气研究所筛选出一种新的微生物菌株,它能从煤中分离有机硫而不降低煤的质量。捷克筛选出的一种酸热硫化杆菌,可脱除黄铁矿中75%的硫。据1991年统计,捷克利用生物技术已平均脱去煤中无机硫的78.5%,有机硫的23.4%,目前,科学家已发现能脱去黄铁矿中硫的微生物还有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杆菌等。日本财团法人电力中央研究所最近开发出的利用微生物胶硫的新技术,可除去70%的无机硫,还可减少60%的粉尘。这种技术原理简单,设备价廉,特别适合无力购买昂贵脱硫设备的发展中国家使用。生物技术脱硫符合&源头治理&和&清洁生产&的原则,因而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治理方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怎样减少酸雨? 酸雨是我们当今面临的、更为显著的空气质量问题之一。酸性物质以及导致形成酸性物质的化合物,是在燃烧矿物燃料来发电和提供运输时生成的。这些物质主要是从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衍生而成的酸。这些化合物也有一些天然来源,例如雷电、火山、生物物料燃烧和微生物活动,但除了罕见的火山爆发外,这些天然来源同来自汽车、电厂和冶炼厂的排放气相比,是相当小量的。 用以减少酸雨的各种战略对策,可能每年需要几十亿美元的投资。由于耗资如此巨大,所以,至关重要的是要很好地了解涉及污染物迁移、化学转化和归宿的大气过程。 酸沉降包括两部分,即“湿”降水(如雨和雪的形式)和干沉降(气溶胶或气态酸性化合物的形式沉降到诸如土壤颗粒、植物叶片等表面上)。以被沉降而告终的物质,往往以一种极其不同的化学形式进入大气。例如,煤中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这是它从烟囱排出的气态形式。随着它在大气中运动,便慢慢被氧化,并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它可能被沉降在下风向数百英里处的形式。 氮氧化物的生成、反应以及最终从大气中脱除所经历的路线也是非常复杂的。当氮气和氧气在发电厂、在民用炉灶和汽车发动机中的高温下加热时,生成一氧化氮(NO),再与氧化剂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最终生成硝酸(HNO3)。全球氮氧化物衡算——它们来自何方及它们去往何方的定量估计值仍然相当不确定。 可以容易地看到,在我们彻底了解各种不同化学形式的氮、硫和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这些化学物种的全球来源与归宿之前,将难以满怀信心地选择空气污染控制战略。大气化学和环境化学是实现一个更清洁、更有益健康的环境的核心。发展空气中痕量化学物种的可靠测定方法、重要大气反应的动力学、和发现可用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新的、更有效的化学工艺,这些就是未来10年中必须受到国家承诺的目标。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们造成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硫氧化物的来源。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来源,自然排放大约占大气中全部二氧化硫的一半。天然排放源有四类: (1)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 (2)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SOx; (3)火山爆发,也将喷出可观量的SOx气体; (4)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SOx 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某地地下蕴藏含高硫量的石煤, 开采价值不大, 但原因不明地在地下自燃数年, 通过洞穴和岩缝, 每年逸出大量SOx 。既是自燃, 也归属于天然排放源。 安徽省铜陵市铜山铜矿的矿石为富硫的硫化铜矿石, 其含硫量平均为20% , 最高为41.3% , 世间罕见。高硫矿石遇空气可自燃。即: 2 CuS + 3 O2 = 2 CuO + 2 SO2,,因此在开采过程中, 能自燃, 形成火灾, 并释放出大量热的SOx ,腐蚀性极大, 污染周边环境。 人为排放的硫大部分来自贮存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的硫,在燃烧时以二氧化硫形态释放出来,其他一部分来自金属冶炼和硫酸生产过程。随着化石燃料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全世界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在不断增加(见下图),其排放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产生了全部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的90%。 防治:earth/weather/pollution/plt015.html 参考资料:suanyu/xiaxu/jy_znd/jiany2.htm 早在1872年人类便发现了酸雨。联合国于1977年承认它属于全球性污染问题,1982年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还专门召开了国际会议。当前,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一并被认为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灾难性的环境挑战。 ? 一、酸雨的概念界定 ?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排放的硫氧化物、燃烧石油及汽车尾气释放的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 二、酸雨的污染现状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随着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酸雨现象,目前酸雨的酸度不断增强,范围日益扩大。在欧洲,据大气化学网近20年的连续观测,整个欧洲都在降酸雨,雨水的酸度每年以10%速度递增,土壤酸度增加了3~5倍;在北美,降落PH值为3~4的强酸雨已司空见惯,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曾出现最严重的酸雨记录PH值为1.5;俄罗斯西部地区酸雨的PH值也为4.6~4.3。酸雨亦席卷亚洲,如日本、印度南部和东南亚等国也在降酸雨。以前酸雨仅限于大城市和工业集中地,近年来已发展到中小城市和农村。 由于大气的运动,酸雨的危害是跨地区、跨国界的,其污染是世界性的。各国在接受本国酸性降落物的同时,也接受着邻国的酸性物质。据报道,通过对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进行监测确认,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的酸雨是通过盛行西风从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中瑞典南部大气中的硫,77%是从邻国传播而来的。同样加拿大南部的酸雨,其污染源也有相当一部分源于美国。 我国的酸雨危害亦非常严重,酸雨的污染由“七五”期间的少数地区,目前扩展到约占国土面积的40%,尤其是西南、中南和华东等长江以南一些重酸雨区,酸雨的PH值小于4.5。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为重庆、贵阳、涪陵、临汾,另外还有宜宾、南昌、赣州、宁波等,这些城市酸雨出现的频率超过80%。重庆市是我国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城市,那里重工业发达,大气污染严重,加上地形、气候因素,风速极低,相对湿度大,污染物难以向外扩散,重庆市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48亿元。随着酸雨频率、范围、酸性逐年增大,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三、酸雨的主要危害 由于酸雨对河湖、植物、土壤等均有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势必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日重庆因一场酸雨,市郊的1300公顷水稻叶片突然枯黄,好像火烤过一样,几天后局部枯死。其次,酸雨可破坏水土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危及生态平衡。当PH值降至5.0以下,鱼卵多不能正常孵化,即使孵化,骨骼也常是畸形的;加之河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更加速了水生生物的死亡。如在瑞典的9万个湖泊中,已有2万多个遭到酸雨危害,4000多个成为无鱼湖。美国和加拿大许多湖泊成为死水,鱼类、浮游生物、甚至水草和藻类均一扫而光。同样,酸雨也使土壤酸化,影响和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锌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步退化。正因为这些,酸雨被冠以“空中死神”、“空中恶魔”、“空中杀手”等令人诅咒的名字。 另外,酸雨对文物古迹、建筑物、工业设备和通讯电缆等的腐蚀也令人心痛。许多刚落成或装饰一新的建筑在几场酸雨之后变得暗淡无光,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雅典古城的大理石建筑和雕塑已千疮百孔,层层剥落。重庆嘉陵江大桥,其腐蚀速度为每年0.16毫米,用于钢结构的维护费每年达20万元以上。也有人就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做过研究,认为近30年来其受侵蚀的厚度已超过1厘米,比在自然状态下快几十倍。 酸雨还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酸雨中含有的甲醛、丙烯酸等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当空气中含0.8mg/L硫酸雾时,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或者是人们饮用酸化的地面水和由土壤渗入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等,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进入人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 四、酸雨的成因及防治 当前,酸雨的危害日益严重。现已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美国测定的酸雨成分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它们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在我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从酸雨取样分析来看,硝酸的含量只有硫酸的1/10,这是因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源于燃煤。据统计,全球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为1亿吨,二氧化氮约5000万吨,无疑,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 因此,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实现这一目标有两个途径:一是调整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二是加强技术研究,减少废气排放,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1980年至1986年间,法国发电量增加了4%,二氧化硫排放量却减少了一半,大气质量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其核电比重由24%上升到了70%。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两控区)。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同时,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能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版权所有
天气预报查询提供天气预报,天气资讯,未来三天天气预报,天气预报5天查询,天气预报查询一周,天气预报10天,14天天气预报,天气预报15天查询及天气预报30天
导航网址:全国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查询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天气预报15天查询 天气预报30天 天气资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失实,概不负责。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者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联系QQ:
&& 闽ICP备号酸雨,酸雨的危害,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防治
&&酸雨,酸雨的危害,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防治
酸雨,酸雨的危害,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防治
  酸雨对城市的伤害日渐明显,图为市区新城一大厦腐蚀严重的防雷设施。   汽车既是酸雨的制造者,也是酸雨的受害者。   外挂空调成了“不定时炸弹”,酸雨是被忽略的因素。   浙江在线08月10日讯“现代不现代,关键看生态。”这是新任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不久前在调研时提出的观点,也是对温州新时期生态建设的期望。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直“天人交战”,绿水、青山、好空气,这些我们原本触手可及的生态元素,每每蒙灰受垢、面目模糊。眼下,全球由生态环境所引发的经济与文明转型正处在关键时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报为此特别策划了“离我们最近的生态”热点连续报道,以市民切实感受出发,调查我们身边的生态现状,探寻解决之道。我们力争以感性之笔直陈问题,为的是让更多人关注环境、呵护环境,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早日因生态而真正现代。  不知你是否越来越感觉到:近年来,你走在街上,被雨打湿了,头发容易打结,头皮容易发痒?  你家的铁质防盗窗,不知为何锈迹沿着墙壁越挂越长;空调外机连同它的支架,也越来越锈迹斑斑?  你的爱车,停在街上淋雨后,漆色越来越黯,边角动不动容易变烂;如果下个大雨车子不幸被泡,底盘即使涂了保护层仍然锈色泛滥?  太多的生活细节令人“冒汗”,其实,答案只有一个:我们的雨,正越下越酸。  最酸的雨  差不多下了一场醋  “今年上半年,温州、台州、厦门等8个城市(地区)酸雨频率达到100%!”7月26日,国家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通报2010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时,向媒体披露了温州等8城“逢雨必酸”。  近几年来,温州酸雨发生频率之高令人咋舌,一直名列全国前茅,属于重酸雨区。2009年,温州市在全市6个县(市、区)开展了酸雨监测,全年采集雨样总数468个,其中酸雨样品442个,平均酸雨率为94.4%,反映酸性的PH值范围为3.07~6.70,均值为4.47,单次最低值出现在瑞安,为3.07。这个数值接近于食醋的2.9,相当于“下了一场醋雨”。  “我国酸雨发展趋势值得警惕,东南沿海地区尤其如此。”陶德田指出,在上半年在监测的全国443个城市中,有189个出现酸雨,比例超过四成。  成因复杂  硫、氮废气超标成元凶  “近几年国家针对温州市区的环境测评中,酸雨一项咱们都是零分。”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包建军日前沮丧地告诉记者,降雨PH值低于5.6就是酸雨。《温州市年酸雨污染程度分级对照表》显示,全市近几年PH平均值都是低于4.5,酸雨频率一直高于90%以上。  为何温州成为重酸雨区?包建军解释道,这里头的原因十分复杂。酸雨主要由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由于城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污染气体密集排放,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量远超大气承载,这是导致温州市酸雨高发的主因。  除去自身的原因之外,周边地区的影响也同样明显。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经济发达,绝大部分地区都属于酸雨区,再加上季风气候,地处中间点的温州时常遭遇“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酸雨云团南北夹击,酸雨于是越发明显。  推波助澜  123万辆汽车难逃罪责  我们越来越庞大的汽车拥有量,也在为酸雨推波助澜。  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除了收集雨水进行PH值检测之外,还通过酸雨的电导力分析酸雨结构。结果显示,近几年温州酸雨中硝酸根的比重逐渐加大,硫酸根和铵离子的比重有所下降。专家告诉记者:“酸雨结构成份由硫转氮,罪魁祸首正是汽车尾气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主要物质是氮氧化物,都属于酸性气体。”  据温州市车管所统计,到2010年6月末,温州市机动车拥有量达到123.38万辆,私家车拥有量达到60.26万辆,比上年末净增加6.82万辆。2007年末,温州的私家车还不到30万辆,短短2年多时间,私家车就增长了1倍。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正使得汽车尾气排放逐渐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目前我市汽车增长仍很快,尤其近年大排量高档车、越野车越来越多,它们排放的氮氧化物往往是普通汽车的几倍。这对酸雨治理很不利。”环保专家称,汽车越来越成为城市之痛,据一份研究表明,汽车在红绿灯前等待通行时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是正常行驶时的0.5倍,这意味着城市交通越拥堵,尾气污染就越严重。  危害多多  建筑显现“黑壳”效应  “酸雨同样使土壤酸化,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郑枕戈告诉记者,酸雨对温州市农业的危害也很严重,近年温州市农作物经常出现一些怪病,有的和酸雨有直接关系。此外,酸雨还使土壤中的有害金属物质释放出来,被动植物吸收后,最后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的健康。  酸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但它的危害是渐进的,是一个漫长量化的过程。犹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容易被人忽视。  眼下,温州正进入一年中的台风季节,不少建筑物外墙上空调外机锈迹斑斑,成了悬在市民头上的“炸弹”。这些空调外机大都是近十年安装的,近两年来,已发生多起因外机支架腐蚀断裂引发的安全事故,有的甚至直接被台风刮下来。对这些事故,人们往往聚焦于空调支架的质量问题,却忽略了酸雨对其越来越强的腐蚀作用。此外市区一些户外广告、店门招牌、水表电箱等,近年也越来越多的被酸雨腐蚀,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酸雨对城市建筑也“腐蚀细无声”。2003年落成的温州博物馆,整座建筑物外立面现在被一层灰色的物资覆盖,看上去有些灰头土脸。市环保局综合处处长郑枕戈告诉记者,这种现象被称为“黑壳”效应,主要就是酸雨腐蚀造成的。酸雨还能使混凝土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建筑物损坏,只不过这种危害很慢,在城市中容易被人忽略。温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各类名胜古迹繁多,酸雨对城市市容和城市景观的影响,也是潜在的。  令人意外的是,酸雨竟然也是温州市近年道路路面频频受损的“凶手”之一。市公路管理处养护科副科长陈亮告诉记者,城市柏油路面和水泥路面经常被酸雨淋湿、浸泡后,强度降低,基层容易发生泥化,车辆碾压后也就容易出现坑洞。  水土受累  自来水常年添加石灰  酸雨对水土的影响呢?它是不是令我们的饮用水变酸?长期把偏酸的水喝到肚里会有伤害吗?  温州市水务集团水质处一位姓王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的水质检测均显示,来自珊溪水库和泽雅水库的天然水PH值都在7.0以下,呈弱酸性。长期饮用酸性水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下降,使人容易患病和衰老。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自来水出厂时PH值要达7.2,因此温州市自来水厂常年添加适量石灰,平衡水的酸碱度。这样处理过的自来水对人体没有危害,因此市民不用担心酸雨对自来水水质的影响。  但温州市一些边远山村的村民,就没都那么幸运了。家住乐清市四都乡的王阿婆近年越来越感觉家中铁锅不好使,基本两年就要烧破一口锅,她总是怀念过去用过的一口老锅,说那锅比现在的厚实耐用。殊不知,真正的原因不是锅差了,而是烧的山水越来越酸,把锅给蚀了。农村饮用水的酸碱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任重道远  莫让“润物无声”成奢望  温州酸雨之频令人心酸,近年来,温州市也在努力降低酸雨的发生率及其酸性。  温州市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工作,淘汰落后产能,2006年起,先后关闭5家火力发电站,仅此一项,就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3700多吨。此外,温州市加大化工企业整治,严厉打击地条钢、黑砖窑等大气污染严重的非法产业,这些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大气环境。  汽车尾气减排也做了努力。比如优先发展公交、提倡减少开车等;同时紧跟国家、省里政策,开始发展电动汽车,目前已生产出电动车样车、完成近30个充电桩建设,力求在今后5年内,让电动汽车更多进入市民生活,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然而,我们所做的和需要正视的现实比起来,还远远不够:我们少数一些污染企业还在偷偷开工,我们节能减排工作还要大力推进,我们不少人还在热衷高排量汽车……记者在整个调查中遗憾发现,尽管近年我们开始重视酸雨,但对于减少废气排放、加强对酸雨的腐蚀调查、研究、防治等方面,还有太多工作要做。  “现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受酸雨困扰,酸雨的危害还没完全显现出来,如果现在不加以重视,以后恐怕损失会更大。”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表示,温州市今后是该加强宣战力度,改变“逢雨必酸”的窘境,而在环保一盘棋的今天,全国对此也应该有一个更有力、更清晰的战略,只有这样,“润物细无声”才不致成为奢望。  相关链接:酸雨面积占了国土40%  酸雨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我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40%,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第3大酸雨区。由于酸雨的严重危害,我国的经济建设遭受了很大损失,人民生活也受到了较大影响。研究表明,仅在我国酸雨污染比较严重的江苏、浙江、安徽等11个省、自治区,酸沉降引起的森林木材储蓄量减少和农作物减产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分别高达44亿和51亿人民币,11个省的年生态效益经济损失约为459亿元。  据温州晚报 徐海龙/文 王胜利 李立/摄
请大家继续欣赏更多的酸雨,酸雨的危害,酸:
酸雨,酸雨的危害,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防治相关推荐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酸雨有哪些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