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队已在汶川地震国际救援队现场陆续奋战了两天两夜,为了救出更多的人,他们还要连续奋战下去。修改病句

东莞救援队奔赴芦山灾区 连续奋战48小时
  今天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进入了第四天,跟随省红十字会前往芦山灾区的20多名东莞救援队员,已在灾区连续奋战了48个小时。今天,我们电话联系了其中的一名队员,听他给我们讲讲现场救援的情况。    连续奋战48小时 帮忙发电建水站    东莞20多名救援队员于4月21号上午11点左右到达震中芦山县。目前,救援队员已经连续奋战两天两夜,转战了几个受灾严重的村寨。今天上午,救援队员欧阳朋发来了照片,他告诉记者,目前救援队在受灾较为严重的龙门乡红星村开展救援工作。    省红十字会企业家服务总队第二服务队队员欧阳朋:“现在刚刚把那个发电机搞好,跟所有的村在发电。所有的村民在充电,这是一个。第二个我们在帮他们建那个水站,解决喝水,还有马上就在这边去拉物资搞帐篷。”    余震频繁道路不畅 救援工作困难    欧阳朋说,目前芦山全县共计12万人等待安置,但频繁余震,道路不畅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省红十字会企业家服务总队第二服务队队员欧阳朋:“(咱们现在救灾您觉得救援当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物资难进来。(就是说道路的问题是吧?)对对,还是道路的问题,现在因为物资进不来。”    进行灾后心理疏导 建立重建家园信心    东莞救援队员一方面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灾区生活设施,同时还积极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稳定他们的情绪,建立重建家园信心。    省红十字会企业家服务总队第二服务队队员欧阳朋:“给他们安抚情绪,说这种灾难过后国家都是很重视的,映秀汶川地震那么严重,都能再造一个美丽映秀出来,这个灾害我们也能再造一个美丽的芦山出来。”
】【】【】人民子弟兵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抢险救灾实时播报!
解放军武警投入10万救灾部队 出动飞机148架本报北京5月15日电记者徐生报道:15日上午8时10分,济南军区参加抗震救灾的第二梯队官兵乘坐的一架大型运输机在成都机场着陆,集结后紧急驰援四川地震灾区;兰州军区15日又抽调某红军师2100多名官兵投入陇南重灾区;经过12小时连夜行军,由武警第二交通支队组成的抢通奔袭91公里,准时到达灾区......至15日全军和武警部队投入抗震救灾的总兵力已近10万人,出动各型飞机148架。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决策部署,全军和武警部队迅速调动最强力量投入救灾,3天时间内两次增兵,至15日投入现役部队总兵力达到95553人,涉及成都、济南、兰州、北京、广州军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部队等大单位,包括地震救援、防化、工程、医疗防疫、侦察、通信等20余个专业兵种。救灾部队以空投、机降、徒步、涉水等各种方式进入震中地区。15日凌晨,第二炮兵某总队268名工程专业技术骨干被空运到成都后,紧急向绵竹挺进,6时到达灾区后立即展开施救作业,以最快的速度于今晨到达北川,并紧急投入道路、桥梁的抢修战斗中。15日下午6时,济南军区某通信团53名技术骨干携带13台卫星通信装备抵达成都,迅速派出一个13人的小分队乘直升机进入汶川。至此,所有受灾县都有救灾部队。遵照中央军委命令,总部在第一时间从北京、天津、辽宁、河北、河南、陕西、上海等地战略储备中启运2815万元物资运抵成都。价值1.9亿元的通用车辆、工程机械、渡河器材等24.3万余件装备正在运送途中,紧急采购的120套便携式多功能钳等机械工具、内燃式切割机等已经运抵灾区,正加紧向一线部队运送。目前,空军和在重灾区已空运空投帐篷、食品、药品各类物资近300吨。截至16日凌晨记者发稿时,四川受灾较重的58个乡镇已全部有部队进入救援。此举标志着震区抗震救灾工作全面展开。空军向重灾区运送物资并运出伤员5月15日开始,空军发挥空中优势,打开空中通道,出动、直升机,源源不断向四川重灾区运送药品、食品和急需救灾物资。四川森林总队抢救被埋群众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武警四川森林总队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快速反应,果断出击,即刻展开抗震救援行动。图为官兵在都江堰市重灾区抢救被埋群众。武警梁平县中队官兵在学校中搜救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导致重庆梁平县文化镇、礼让镇两所中心小学坍塌,武警重庆总队梁平县中队官兵紧急赶赴现场展开搜救。图为官兵们在废墟中搜救被掩埋师生的情景。广东边防总队220名救灾官兵抵达四川广东边防总队220名抗震救灾官兵13日抵达灾区后,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截止发稿时,已在地震重灾区搜救出群众15名,医疗救护、巡诊受伤群众130余人。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坚决打好这场本报北京5月15日电记者徐生报道:15日上午,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召开第二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精神和胡主席关于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军队抗震救灾工作,强调军队和武警部队要大力发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再接再厉,连续作战,不怕疲劳,顽强拼搏,坚决打好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会议充分肯定了前一段军队和武警部队抗震救灾工作,指出各级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示坚决,特事特办,迅即行动,快速到位,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据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通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全军和武警部队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组织部队投入抗震救灾。截至目前,已投入兵力近10万人,出动各型飞机148架,空运人员18000余人,空投帐篷、食品、药品各类物资近300吨。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组长、总参谋长陈炳德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指挥,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后续部队要尽快到位。要切实把灾情搞清楚,把部队行动情况搞清楚,把沟通协调机制搞顺畅。要精心组织部队行动,全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紧急空运空投物资,组织好卫生防疫。要充分预见任务需求和部队行动可能遇到的困难,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强调,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到了关键时刻,任务非常艰巨、时间非常紧迫。要不间断地搞好政治动员,号召全军特别是参战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胡主席的决策指示,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要加强组织协调、密切配合,科学管理,提高效率,确保救灾有力、有序、有效进行。要加大保障力度,灾区需要就是命令,一切都要以尽快抢救人民生命为行动准则,千方百计提供人员、医疗、物资、装备等各项保障,确保部队圆满完成任务。解放军报号召在抗灾关键时刻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本报评论员
眼下,正是最关键的时刻,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也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广大官兵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最高的效率,努力营救更多的受困群众。这次的救灾任务极其繁重,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必须要有连续作战、长期作战的思想。经过这几天的紧张救援,已经有不少受困群众脱离险境,但仍有许多群众埋在废墟里,他们的生命危在旦夕;仍有许多伤员亟待救治、转移;更有大量失去家园的群众需要救助。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比抢救伤员更紧迫,没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重要。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每一分钟的流逝,都可能意味着一些生命的消失。争取时间就是争取生命。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在环境、气候极为恶劣的条件下,长途跋涉,昼夜奋战,已是人困马乏,极度疲劳,加之后勤保障困难重重,官兵的体力严重透支。在这种情况下,最可贵的就是坚持。坚持就有希望,坚持就能赢得更多的生命,胜利就在坚持之中。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最考验人的时候。我军历来有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战争年代,正是靠着这种顽强意志和作风,我们打赢了一个又一个硬仗恶仗。今天,面对新的考验,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这种战斗作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就要牢固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我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热爱人民、服务人民是我军的本质所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军的神圣职责。各级领导要利用各种时机,采用各种形式,进行不间断的思想发动,做好随机性的政治工作,引导官兵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把人民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人民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从而进一步激发战斗精神,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干部就是一根标杆。越是在官兵的体力、精力处于极限的时候,越能显出共产党员的作用。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勇于承担最危险的任务,乐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带领官兵攻坚克险,勇往直前。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还要注意关心爱护官兵。关爱官兵,既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战斗力的重要前提。各级领导要严密组织,科学安排,减少非战斗减员。要搞好后勤供应,尽可能提供高强度劳动所需要的生活保障,使官兵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持续的体能。武警重庆总队地震发生两小时后即赶赴现场救灾王成磊 陈万金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以四川汶川县为中心,发生了7.8级地震。顷刻间房倒屋塌,通讯中断、交通中断、电力中断,形势危急。灾情就是命令。武警重庆总队梁平县中队官兵,在唐兵的带领下,携带铁锹、手套、担架和包扎药品等救生物资,徒步向20公里外的事发点重庆梁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一路奔袭。16时05分,现场一片混乱,学生家长和部分群众情绪激动。看到武警官兵到来,立刻围了上来,有的群众甚至跪地请求将自己的孩子挖出来。指导员唐兵立即拨开人群,果断命令:一组担负现场警卫,防止情绪失控的学生家长、群众冲入现场,影响救援;另一组和校方人员一道确定重点,合力实施救援。这时,废墟西南侧隐隐传来几声啼哭,班长钟老二迅速带领本班战士前去救援。一名女教师介绍说,被压在楼板和钢筋混凝土下面的可能是一名11岁的小女孩。班长钟老二把战士分为3组,带领地方人员清理石块和混凝土。石块的棱角和混凝土上的钢筋不断划伤或刺伤救援人员的四肢。有的官兵手套被磨破后干脆脱掉手套,有的手被扎出了血用毛巾包起来。班长钟老二突然感到压在小女孩上方的一段楼板发生了移动,他大声喊道:"大家小心!否则下面的受困人员将会更加危险!"说完他放下铁锹,开始用双手清理碎石。此时班长钟老二的手套已经破损严重,十指上的血和泥土混合在一起。他不顾身边群众的提醒,全神贯注奋力用十指代替工具往出挖人。新战士石玉锋、曾垂秀、蒲巨麟等人看到他拼命的劲头,也开始扒、刨、拽、扛、搬。附近的群众不断有人在喊:"像武警中队官兵那样,把人从废墟下救出来!"经过近1小时的奋战,班长钟老二终于看见了掩埋在废墟下的小女孩,她被几块、楼板和断墙挤压中间,不能动弹,头部、肩部和腿部受伤。这时,班长钟老二喊道:"石玉锋,快拿一瓶矿泉水来!"小女孩喝完水,便哭着说:"叔叔,我找妈妈......,还有......也救救我的组长小燕吧!"班长钟老二这才知道,埋在这一地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小女孩。他一边对其劝说,一边要求大家快速小心地移动杂物和楼板。这时,那个小女孩的父母听到自己的孩子被发现,情绪一时失去了控制,强行突破警戒线,哭着要求亲自救自己孩子。就在他们往里跑的时候,指导员唐兵快速上前拦住他们,一边讲清这样做给救援工作带来的危害,一边表示保证尽最大的努力抢救他们的女儿。班长钟老二看到只有把压在正上方的一块楼板扛起来,才能移开杂物顺利把人救出。他观察了一下,确保对下面被困人员没有伤害后,和战士蒲巨麟一起用后背和双肩扛起楼板的一端,使其他战友能够移开压在小女孩身上的其它杂物。突然,他感到右肩刺骨地疼痛,并意识到已经开始流血。原来楼板上露出来的钢筋扎进了肉里,他并没有慌张,而是喊其他的战友尽快救人。如果此时他坚持不住放下楼板,不但被困人员不能营救,身边的战友的生命也将受到威胁。指导员唐兵看到了这一幕,他不动声色,从班长钟老二肩上接过楼板。这时才有群众看到班长钟老二的迷彩服已被鲜血染红。"成功了,快送医院!"就在班长钟老二包扎伤口的时候,传来了指导员唐兵的声音。只见战士石玉锋、曾垂秀一人抱起一个小女孩,快速跑到早已停放在路边的救护车边,把受伤的小女孩送到医生手里。随着警笛声响起,成功获救的两名小女孩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指导员唐兵看见新战士曾垂秀在低声哭泣,他以为小曾是心理素质太弱,被伤员的惨状给吓怕了,便前去鼓励他。曾垂秀却说:"指导员,现在我更加懂得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这句话的分量了!"说完,就跟着指导员唐兵再次投入到了抢险队伍当中。炎热的天气和复杂的救援环境,早已使人的体力透支。指导员唐兵知道:救援工作片刻也不能停止,但如果这样进行下去,肯定影响救援的速度。尤其是新战士,他们的体能储备还不能完全打一场持久战。这时,一班长赵迪和三班长黄松建议说:把人员分为3个梯队,一个梯队担负外围警戒,一个梯队清理受灾人员的遗体,一个梯队担负攻坚,重点对有生还迹象的人员进行救援。这个方案很快得以实施。党员们带头喊出了一句口号:"不怕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这时通讯已经恢复。通信员王亮报告:"队长说看押勤务目标已经安全,5名增援的战士马上赶到现场。"指导员唐兵知道队长能够抽调出5名战士前来增援,已经很不容易,现在是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希望,就能增加群众的一份信心。下午17时10分。在另外一侧,排长邹振倬带领战士抢救一名男孩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小男孩已经昏厥,其腿部被压在楼板下面,情况不明,其它几块楼板和大块的混凝土相互支撑,已经有几根突出来的钢筋刺进了小男孩的肩膀,动哪一根都会对被困人员造成伤害。很多人对于眼前的困难没了主意,邹排长突然想到了切割电锯。这时消防人员也赶到了现场,在进行切割的时候,邹排长命令战士用力扳住楼板,防止楼板的滑动,使压在小男孩身上的楼板和混凝土之间保持受力上的平衡度,保证被压人员不再次受到伤害。在救援过程中,小男孩苏醒了过来,十分惊恐,本能地挣扎起来,使得刚刚寻找到的救援空间消失了。这时,学校的一名教师领着小孩的父亲来到现场,他把水和方便面递到孩子手里,劝说他不要动,配合官兵尽快解救。小男孩看到自己的父亲后,冷静了很多,他喝水后,告诉父亲哪里疼痛。这时,官兵们再次按照原定方案进行施救。楼板被逐步移动,因为小男孩已经无法站立,其他人员也不能靠近,如果继续用电锯切割就会伤到。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下面一个2米长的狭小空当中爬进去救人。这时,许多人员的手腕和手臂开始发酸。如果放弃,小男孩肯定会再次被压;如果不能在5分钟内解救成功,后果将更加糟糕。几个战士的手被刺破了,鲜血顺着楼板流淌。5名增援战士到达现场后,他们用小腿做支撑杆,渐渐加大下面通道的空间。身材瘦小的新战士郑黔锋主动请缨,冒险爬进去救人。当他用双手拖住小男孩后,才发现根本无法转身,此时如果慢慢退回去,时间不允许,小男孩的伤情也不允许。他便尽量保护好小男孩,让外面的人员硬把他往外拽。身体下的碎石把他的腹部、胸部划出一条条伤痕,手臂和两肘脱皮流血。出来后他没有把受伤的小男孩放下歇一歇,就急忙站起来抱着小男孩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深夜,光线不足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虽然有车灯的灯光照着,但脚下杂乱的石头、破碎的楼板和其他杂物到处都是,在解救被困人员时,难度进一步加大。21时20分,他们得知在一座教室的角落处可能有一名学生。官兵们放弃了短暂的休息和进食,以指导员唐兵、二班长钟老二为首组成了一支党员突击队。为确保被埋人员的安全,他们完全放弃使用工具,在手电筒的照射下,用双手开始了一场与时间比赛的"肉搏战"。他们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清除楼板和石块,一组进行转移,并轮换上阵。经过40分钟的鏖战,又成功解救出一名昏厥的学生。与此同时,由刘辛耘、王勇征、吴昆栋、谭海波等负责清理和搬运伤者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在一片瓦砾和碎石下,文书刘辛耘首先发现一名伤者,为了不再给他增加新的伤害,他们尽量不用工具,用双手刨扒。当看到伤者呼吸微弱时,小刘一边不断和伤者谈话,一边加快救援的强度。当伤者被解救出来的时候,身上多处受伤并流血。新战士张含看到后,很快出现了呕吐的冲动,当他看到文书小刘全然不顾把伤者抱起送到救护车上时,他也克制住了自己,再次参加搬运伤者的工作。中间,他问文书小刘应该怎样克服这种生理反应,小刘说:"喝口水,想想身上的军装。"他不假思索地照做后,感到很有效果,并勇敢地背起了一名伤员。在现场,小张很快成为了主力,他一共安全转移伤员16人。上等兵谭海波在担任外围警戒的时候,一名学生家长情绪激动,非要进入现场寻找自己的孩子,无论怎么解释都没有效果。在小谭阻拦的时候,手臂被学生的家长狠咬了一口。这名家长不小心跌倒后,说是小谭推倒的,站起来就要打人。当周围的群众劝小谭把他强行拉出去的时候,小谭只是告诉他们:"这是爱子心切,才这样的。"许多人都赞叹小谭执勤文明。当小谭看到距离一名新战士不到5米的地方是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楼时,他主动与他调换了位置。深夜23时10分,经过7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官兵们成功救出被废墟掩埋的师生11名,转移伤者34名,清理遇难者遗体5具。23时50分,官兵刚刚返回中队,当得知广场聚集20000多名群众避震时,他们又走上了巡逻执勤的道路。北斗一号传最新情况:多数救援部队达指定位置新华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黎云)救援部队携带的"北斗一号"终端机15日继续传回汶川地震灾区的最新灾情和救援情况,大部分救援部队已经到达指定救援位置,在灾区各乡镇展开全面搜救。综合各救援部队发回的信息看,目前救援部队正在灾区各乡镇展开全面搜救。在部队开进途中,不断有新发现被围困群众的信息发回。某部一个小分队向绵竹开进途中,报告在小木岭至平河坝一线有1万多名群众等待救援,目前救援部队距离救援点还有40公里山路需徒步进入。另一支小分队报告,绵竹市清平乡因为道路损毁,有多名伤员无法运出,目前上游水库水位开始上涨,形势严峻。已经进入安县的第三军医大学医疗队,在救治了21名重伤员,完成手术6台后,因为断水断电,返回绵阳市待命。15日20点20分,我军首次向映秀空投大型装备新华社快讯:15日20时20分,空军空降兵部队首次向震中映秀镇通过降落伞空投大型装备。这为下一步加大对灾区的装备支援力度、开展有效救援提供了可能。救灾部队向映秀周围58个交通中断居民点开进新华网快讯:救灾部队16日向映秀周围58个交通中断的居民点开进,成都军区某集团军派出直升机飞往主要居民点开辟起降场,济南军区某师派出2支救援队从陆地开进。五位女生喊着名字等来解放军救援《士兵突击》是一部热播的电视剧,但人们也许想不到,许三多作为新时期解放军的一个感人形象,成为被困灾民呼唤的对象。在四川广元市的木鱼镇,五位女同学被压在了天花板底下,他们呼唤着"许班长"的名字,等来了解放军的到来,最终得以生还。5月15日早上,中央电视台《中国法治报道》栏目记者在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采访到一位曾被压倒在废墟中48个小时的13岁初中女孩何翠清,她在第一时刻发现了地震险情,原本已经逃离了危险,但为了唤醒全寝室的同学,她返回宿舍,救了同学,自己却被压在废墟里,现在她躺在急救室里准备被截肢。现场:小翠清病床上呻吟记者:现在感觉怎么样?翠青:浑身疼。记者:现在这个小女孩她的伤情怎么样?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 绍明:她的伤情她是非常重,她在这个废墟里面深埋了48小时,救援出来,送到我们医院以后的话呢,现在我们给她做了一个全面的检查,看她现在这个情况非常不好,这个肢体能保住的可能性非常小。解说:病床上的小翠青向我们讲述了她从第一时间发现地震险情到被埋废墟48小时的经过。记者:当时地震发生的时候你正在干什么?何翠青:我们都在睡午觉,我们全寝室的同学。当时地震摇了一下,我还说是哪个同学在摇床,当时也没多想,也没睡了。接下来我出去,真的是地震了,不得了,我就跑,然后跑跑,我们那些寝室那么多娃儿,都没起来,我又跑回去把他们叫醒。记者:你已经出来了,为什么还要跑回去呢?翠青:因为我们寝室的娃都还没起来,我可以多救一条性命,当时我把他们喊起来,我就叫他们。当时我也没顾那个,我把他们叫起来,当时叫起来的同学,她就跑了,跑了。我就喊全寝室的起来,她们在那边起来的时候,我们寝室基本上就塌了。解说:小翠清说,在叫出了一部分同学之后,天花板瞬间坍塌,她和另外四个同学被压在了天花板底下。几个被砸伤的孩子在黑暗的废墟里被挤压得不能动弹。小翠青在废墟里坚持了48个小时。记者:你在这40多个小时里面你是怎么过来的?何翠青: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怎么有那么好的精神。到昨天晚上,我在那里狂喊。每晚上,我们寝室娃儿都没有勇气活下去,我就说,你们一定要坚持,我们几个都一定要活着出去,他们都答应好好的。解说:小翠青一边给同伴们鼓劲加油,一边注意外面的动静,只要听到有人经过,她就大声呼救。何翠青:我的头被一个大石头压着了。我上面有个床把子,还有铁床,把我压得死死的,我们再缩也缩不过去,不顾那么多,我就狂喊。解说:14日凌晨,赶来的救援队听到了小翠青的呼救声。何翠青:我感谢那些叔叔阿姨。有部电视放过《》,那时他们有个许班长,很坚强,当时我听见有人喊许班长,当中很多同志,电视里面都有。我说不会吧,他们不会来现场吧。我相信解放军叔叔一定能救我们的,我也相信,解放军叔叔一定能把我们救出去。解说:救援人员一边利用吊车吊石块,一边小心谨慎地用手拨去压在孩子们身上的砖土。何翠青:那个叔叔,很急很关心我,慢慢慢慢地掏,不想让我受伤害,最终把身体都掏出来了。解说:终于在营救了 3 个多小时后,小翠青重见天日。小翠青在西安打工的父母得到地震的消息后,几经周折赶回青川,在等待了三天后,本已感到希望渺茫的父母,看见女儿被救出,喜极而泣。小翠青父亲 :幸运嘛,我感到心里还是那个嘛,只要她的命在。解说:目前,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了小翠青所在木鱼镇中学的40多名同学。广元市中心医院院长 张绍义:这个救治的思路,从医学的观念来讲的话,肯定是能保的要保,尽最大的努力,恢复他们的功能,减少他们的残疾。让他们走向社会的话,生活质量更好一些。主持人:医生告诉我们,小翠青还不知道自己要截肢的消息,这个孩子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和舍己救人的精神已在当地传为佳话。
本贴相关帖文
|||军迷有话说|||经典军事|||环球风云|||老照片
||争议话题|||社会万象||男人情感||天天贴图||网友实拍|您当前的位置 :&&&&&&&&&&nbsp正文
记会理8.30救灾第一线的凉山卫生人
【http://ls.newssc.org 】 【
【来源:四川新闻网凉山频道
日下午4时30分,大地震憾,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无情的地震撕裂着金沙江两岸,顷刻间家园变成断壁残垣,四处是人们惊恐的叫喊和痛苦的呼唤,无数生灵瞬间陷入灾难,无数家庭破碎离散。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凉山卫生人紧急行动,沉着应战,以前所未有的团结、敬业、奋勇和顽强,打响了一场“抗震救灾、卫护生命”的保卫战。
危难时刻,卫生人在卫护生命的旗帜下集结
灾情就是命令!“抢救生命是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要务,只要有一线生的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灾难面前,州、县卫生系统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投入医疗卫生救援,从各级卫生局领导到普通干部,从院长到一般医务人员,人人尽职尽责、个个奋勇当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塑造出了一个个英雄的集体。
第一时间,正在云南省率队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凉山州卫生局局长张建成一行得知地震消息后,直接从云南星夜兼程,驱车14个小时直奔会理重灾区黎溪而来。“……立即启动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按照统一指挥、快速反应的原则,建立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做好与前方的工作对接联系,紧急调集州级医疗救援队伍火速赶到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全面掌握灾区情况和地震伤员情况,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远程指挥命令一项接着一项的飞速传达到了西昌和灾区会理。
第一时间,州级卫生应急响应启动。州卫生局副局长侯川华按照张建成局长的指示要求,迅速集结州一医院、州二医院、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州紧急救援中心、州中心血站、西昌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组成的第一批11支医疗队62人携19辆救护车及药品器械,冒着倾盆大雨,沿着崎岖泥泞的山路,于30日晚11时抵达重灾区黎溪;宁南、德昌、会东等县和州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第二批、第三批医疗卫生救援队也以最快的速度向重灾区集结……
第一时间,州中心血站一直与会理保持血液需求信息的畅通,震后2个多小时,第一批血液80袋血浆12400毫升、22袋悬液6700毫升安全送往会理灾区。
第一时间,会理县卫生系统快速反应,紧急启动地震应急二级响应。负责前线医疗救援指挥的会理县卫生局局长邹健与县医院院长罗成渝亲率第一支医疗队在下午7时抵达重灾区黎溪,在黎溪中心校设置了卫生应急指挥部,迅速建立起现场抢救、医疗救治、疾病防控、信息宣传、后勤保障等应急工作组,按照分工负责行使各自的工作职责。随后,由县医院、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等医疗卫生单位组成的第二批7支医疗救援队也相继抵达灾区现场。
第一时间,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带领省医疗专家组一行13人,从成都出发,马不停蹄地向会理灾区进发,并于8月31日晚与连夜从云南赶回的凉山州卫生局长张建成同期到达会理灾区。没顾得上吃饭和片刻休息,领导和专家们便迅速投入一线指挥协调工作之中。
强烈地震将时间定格的那一刻,地处重灾区的会南医院损失惨重,其中59户职工房屋受损,2名医务人员受伤。职责所在,生命所系,在黎溪卫生院院长刘光均、副院长丁艳的率领下,全体医务人员没有惊慌和畏惧,冒着余震和房屋跨塌的危险,将医院住院病人52人全部安全转移而无一人伤亡,又从晃动的大楼里抢运出大量的药械,震后5分钟内在院外的空旷地带开展病员的抢救,第一时间在黎溪镇中心校操场上建立起临时医疗救治点。而此时,在没有任何外援力量的艰难时刻,会南医院和所辖区域内11个乡卫生院全部完成院内病员的紧急疏散,院本部和乡卫生院的12支医疗救治小分队就地开展伤员救治和转运工作。
抢救生命,减少伤亡,刻不容缓。地震中受伤的群众正不断地被送到设在黎溪中心校操场上的临时医疗救治点,伤员们呻吟声、家属的哭喊声在空旷的操场上空响成一片,医务人员的身影穿梭奔忙在其中。
第一时间,为保证灾区重症伤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会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城关医院及时调整病房和床位共计130张,集结医务人员,做好了接收重伤员救治准备工作。随着救护车呼啸的笛鸣声,一批批伤员在急救组医护人员和武警战士的双手接力下,一个又一个地被抬进了病房和手术间……
晚上7时许,会理县人民医院第一批医疗救援队最先抵达灾区。随后,州紧急救援中心、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西昌市人民医院、州一医院、州二医院等医疗救援队相继抵达灾区一线,多股医疗救援力量与会南医院迅速融合,全部投入到了地震伤员的救治工作之中。此时,转运伤员的20余辆救护车正不停地往返于会理县城与黎溪镇之间。
8月30日至9月1日,是医疗救治工作最艰难的三天。“当晚,天上下着瓢泼大雨,医疗救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仍然坚持着不停地救治伤员。”担任医疗救治协调任务的会理县卫生局副局长张丽平说,“连续两个昼夜,不论是在前线指挥的领导干部,还是在一线参与救治的很多医护人员都没有合过眼。”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在临时救治点接诊了292名伤员,转到县城和州级医院的伤员有64人,目前在此的部分伤员经过观察治疗,待病情有所平稳后还需要上转……”。1日下午,在重灾区黎溪临时医疗救治点,已经连续工作两天两夜的会理县人民医院院长罗成渝、副院长周建华和负责重伤员救治任务的副院长杨杉通报伤员救治和转运情况。
地震发生后,凉山州卫生局先后调派到灾区的医疗队18支医疗救护队200多名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与省级医疗专家组和会理县卫生系统全体医务人员共计1053人,聚集在“抗震救灾、卫护生命”的旗帜下,顽强地奋战在灾区第一线。
抢救生命,卫生人时刻闪现奉献的身影
地震,强烈地震如恶魔般地肆意破坏着昔日恬静祥和的三绛大地,灾难降临在富庶美丽的会理坝子。乡镇和村庄的上空还弥漫着震后的烟尘,到处是破壁残垣,到处是撕心裂肺的呼喊,到处是期盼救援的人们,到处也闪现着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身影。
“灾难面前,全力奋战,争分夺秒只为多救一个人。”&
刘光均,会南医院院长。地震发生后,地处震中的会南医院不仅以最快的速度转移了全院病员,实现零伤亡,还在第一时间建立起了临时医疗集中救治点,在没有外援力量的情况下,凭借院班子坚定的指挥和医护人员紧密的配合,成功地接纳了58名伤员。
“当时情况很突然很紧急,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忙着救人。没有电,帐篷也没搭起来,瓢泼大雨下个不停,我们只能用几张课桌拼接成手术台,在塑料布和雨伞遮挡下,用电筒照明进行手术……”。一直坚持在第一线,已经连续奋战了四个日夜,带着一些疲惫的会南医院院长刘光均说。“伤员接一个接一个地涌入临时救治点,擦伤、脑外伤、骨折和复合伤的都有,必须先做好分诊。我记忆很深的是1名9岁的小男孩,左下肢已经血肉横飞,失血过多,向后方转移很危险,我们只能选择就地实施截肢手术才能保住孩子的生命……,另外一个脾破裂大出血伤员的情况也十分危急……”,“他们的手术都很成功,目前的状况都很平稳,没有生命危险。”此时,又有救护车或家属将伤员送到,他都不时地抽身安排工作,组织着大家去全力挽救一个个生命。
“我很爱自己的父母和兄弟,但作为一名医生,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救人。”
文德生,会理县医院急诊科主任,第一批到达黎溪灾区的医疗救援队成员之一。在许多生命需要挽救的那一刻,他没有来得及打听亲人的消息,就匆匆和其他医护人员赶赴到了灾区,将一个接一个的重危伤员从死亡的边缘重新拉到生命的队列。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飞溅的雨水和着汗水湿透了衣裤,从8月30日晚上7点持续到第二天清晨,37名重伤员在??伤员渐渐稀疏了很多,医疗救治工作任务不再像前期那么紧张和繁忙。“爸妈不知怎么样……”对父母的牵挂在他的心底一直埋藏着。9月4日,来到受灾最严重的新桥村,文德生终于在见到了父母和兄弟。劫后余生,在残垣断壁前,在难以抵挡风雨的草棚里,面对瘫痪的母亲和多病的父亲,竟哽咽无语,老母亲哭了,泪水中带着欣喜、责备,还有恐惧和无奈,儿子哭了,泪水里包含着对父母的爱和太多的愧疚!短暂的相聚之后,文德生忍泪惜别年迈的父母,又匆匆地赶回了医疗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伤员的救治工作中。
“我的岗位在医院,只有坚守在我的岗位上,救治更多的伤病员,才是对死难亲人最好的安慰,才是对重建家园最好的支援。”
杨德英,会理县中医院外科护士。地震发生后,由于通讯中断,正在值班的杨德英和很多同事都没有来不及打听家人的消息就全部投入了地震伤员的收治任务中。第二天上午,已经忙碌了一个通宵的她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新桥村8人遇难,二哥被埋身亡,二嫂和父亲被跨塌的房屋压成重伤。”失去亲人的悲伤顿时将她的心撕裂,伫立窗前,望着家的方向,无尽的泪水挂满脸颊……面对不断收治入院的地震伤员,她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毅然擦干了眼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悲痛化着救死扶伤的行动。一连几天的连续工作,使她已经身心俱疲,虽然哀痛还萦绕在心头,但是她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只有救治更多的伤病员,才是对死难亲人最好的安慰……”她是这样说的,也用实际行动证明着。
“做为一名党员和医务人员,我和同事们并肩战斗在第一线,竭尽全力救治每个伤病员,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梁永欣,会理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主任。在震时和震后的短时混乱之后,凭着职业的敏感,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拨开慌乱的人群调头向医院集结,做为第一批医疗救援队队员紧急驰援灾区。晚上7时许,天还下着倾盆大雨,在黎溪中心校的临时医疗救治点,他迅速组织医生逐一排查急危重伤员,将脑外伤、胸腹部闭合伤、骨折、软组织裂伤先行分类,然后分科处理和转运。饥饿、寒冷伴随着不时发生的余震,时时席卷着每个医务人员单薄的身体。“建立静脉双通道,注意保暖……”,这是一个开放性下肢骨折的小女孩正在进行的抢救场面。而此时已经接近次日凌晨5点,梁永欣和其他医护人员已经对现场80多名伤员进行了急救处理,抢救和转送重伤员40余人。31日下午,黎溪又发生5.6级余震,一名在余震中造成脑部受伤深昏迷伴有呼吸道阻塞的伤员在救护车的响笛声中被运送到了临时救治点,“立即清理呼吸道,就地实施气管切开,准备安置器官导管……。”就这样,一个个重危伤员在他们的及时抢救之下,将生命挽留。9月6日,医疗救治救治进行的第八天,在灾区的8个日夜里,他们共接诊伤病员567人次,转送危重伤员72人。这些日子里,他们克服饥渴、疲劳、蚊虫叮咬,但是他和大家没有任何的怨言,因为他们都知道:只有在第一时间把伤员进行有效的救治,才能把死亡和伤残降低到最低。
在抗震救灾医疗救援的日子里,这样的人和事不胜枚举,无数如同他们一样的医务人员在默默奉献而无怨无悔,我们无法用文字一一记录下他们的感人事迹,我们只能用真情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灾后防疫,卫生人筑起保卫健康的铜墙铁壁
大灾之后无大疫!“5.12”特大地震灾后防疫工作取得的成就,为我们应对“8.30”地震灾后防疫提供了十分可贵的经验和借鉴。为严防灾后重大传染病疫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按照省、州提出的“灾后无大疫”的防治工作目标,州、县卫生系统在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迅速将工作重心向灾后卫生防疫转移,及时对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针对灾后防疫的要求和特点,在省、州疾病控制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结合灾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会理“8.30”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方案》、《灾后卫生监督工作方案》、《会理“8.30”地震卫生防病现场操作手册》等一系列方案和指导性文件,对灾区灾后卫生防病工作进行规范化指导和操作。为了确保“灾后无大疫”防治工作目标的实现,卫生防疫工作实行“划片包干,各负其责,责任到人”的层级负责制,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州卫生局紧急抽调州、县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人员100余人组成17支卫生防疫队分赴各受灾乡镇,承担传染病疫情监测、饮用水检测消毒、环境消毒、杀灭蚊蝇、健康教育宣传培训及应急性预防接种等工作任务,以确保灾区饮水、环境、食品安全,严防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截至目前,疾病预防控制及卫生监督队伍已经累计指导消毒面积1367.24万余平方米,处理粪坑40083个次,累发放防病宣传资料78677份,检查灾民安置点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约35512户次,检查餐馆386户次、职工食堂70个次、副食店602户,下发监督意见书116份,检查集中式供水单位190家次、分散式供水点共24461个次、监测水样12059个,监督检查医疗机构222家次,调拨消杀药品28.08吨。震后至今,灾区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暴发情疫。
灾后卫生防疫工作艰苦而繁重,疾控人员和卫生监督员每天顶着烈日迎着风雨进村入户进行指导、监测和消杀,一路脚印一身汗水,都是一曲感人的歌。西昌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副所长朱小兰身患疾病仍坚持在灾区开展救灾防病工作;会理县卫生执法监督所肖明华不明原因全身水肿,同志们劝说他去医院诊治,她却说:“要做的事太多,等忙过这段时间再说吧!”来自木里、盐源、金阳、冕宁、喜德、越西、甘洛等高寒地区的同志,忍受着金沙江干热河谷闷热气候造成的身体不适,依然坚持着。为了筑造一道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安全防线,他们每日奔走在灾区的各个角落,皮肤晒黑了、手臂脱皮了、脚上起泡了,这些都算不了什么,没有谁叫累、没有谁叫苦、没有谁埋怨,更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疾控人都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明白丝毫的松懈将意味着什么。“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保证在责任区域内实现全覆盖,不留一处死角,确保灾后无大疫情,确保灾区不变疫区,确保天灾不变人祸。”这是所有疾控人的共同目标和选择。
灾难面前,卫生人迎难而上。虽然抗震救灾工作还任重道艰,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全体卫生人携手同心,就一定能尽最大的努力打赢抗震救灾这一战,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马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泊尔地震救援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