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浇地水泵有没有新科技

老百姓用上新科技――磁悬浮潜水泵支援建设新农村
该帖被浏览& 155&次,回复&0&次
老百姓用上新科技――磁悬浮潜水泵支援建设新农村农村谚语讲“农田喝不饱,来年打粮少”。眼下正是农田灌溉季节,农民兄弟们为了有个好收成,正在田间地头忙着浇水灌溉,但是歉咔糯宓睦狭跞疵泼撇焕帧& & 老刘是高桥村二组的包井人,灌溉季节到了,他应该忙忙碌碌为村民们浇水灌溉,现在却躺在小井屋里吧嗒吧嗒的抽烟。原来,本组村民没有一个来找他浇地,都找临组老陈浇地去了,老刘正为这事发愁。& & 村里人早就知道,老陈从县城买回来一台高科技产品-磁悬浮潜水电泵。当时,老刘还笑话老陈是瞎闹腾,不相信老陈讲的高科技产品不仅省电、还省钱的说法。为此,老哥俩还闹了矛盾。可现在,本组的人不用自己的井浇地,却都找老陈浇地去了。老刘又是急又眼红。& & 老刘就向本组的人打听,“我们家四口人的地,用老陈的磁悬浮潜水电泵浇了一次水才花了不到70元。原先用你老哥的井得花90多元。咱组一年得浇个五、六次吧,一年得省多少啊,这下人家地多的可省钱了,还是高科技好”。听完村民的介绍老刘按捺不住了,晚上就撵着老伴去找老陈帮忙,老陈知道后乐了。& & 几天后,老陈对老刘讲,咱还得相信高科技,你现在用的潜水电泵扬程低、流量小。现在为什么你组村民都来找我浇地,就是因为我买的磁悬浮潜水电泵比你的潜水电泵扬程高、流量大而且还省钱。原来浇次地需要花90多元,现在浇一次还不到70元,村民现在都抢着浇。咱们可以算笔账,原来每户浇一次水要花90多元现在只需不到70元,每户浇地一次可节省20多元,村里在天旱时每年浇地8水,风调雨顺时每年也需要浇地4--6水,就按5水来计算,每年就可节省100多元。我组共有89户,每年浇地就可省近9000元。全村共有18口井,若都使用上这种高效节能的产品,村里每年浇地可节省近20万元。老刘对老陈讲,咱还得相信高科技,明天你带我去县城买一台。& & 通过高桥村的事例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靠高科技,依靠高科技是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一种有效途径,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农民兄弟得到实惠。当然,这更需要我们的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农民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让农民依靠高科技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
分享到:&&
填写显示名:
4到16个字符:中文,英文小写字母,数字或下划线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您现在的位置:>>
庙峁则村:新技术让农民有了新胆量
来源:神木新闻网
&&发布时间: 10:43:00
作者:杨晓慧 张琛
  站在庙峁则村的观景台上,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玉米映入眼帘。地里的村民告诉记者,虽然今年天气干旱,只在开春的时候下了点雨,玉米的长势稍微不如往年,但因为是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所以估计问题不大。
  庙峁则村位于定边县郝滩镇东南部,地处白于山区腹地,总土地面积29999亩,耕地面积14100亩。全村四面环山,属盆地地形,无霜期128天,适合玉米、荞麦、马铃薯等作物生长。
   新技术带来新效益
  “以前由于闭塞,都不知道有玉米种子这回事,每年种玉米时,都是将往年的玉米棒子上掰下的玉米粒种到地里。”庙峁则村村民张凤岗说,自从2010年,试点应用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后,镇政府派技术员常驻村里测土壤、教技术,这才知道,种玉米有专门的种子,也才学会了通过科学技术种植玉米。
  2011年,张凤岗也开始试种了10多亩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令他惊喜的是,普通覆膜亩产700—800斤,双覆膜亩产最低也有1800斤,土地肥沃或者照料好的亩产能达到2200斤,每亩地最少比以前多收入1000元。因为他觉得种其他的都没有种玉米产量高、效益好,所以今年他将家里所有的地都种成了玉米。据他介绍,以前村民们每亩收入只有100至200元,现在种玉米后产量与滩地相当,仅今年山峁上就种植了上千亩玉米。
  张孝忠是村里众多外出谋生的人之一,听说家乡玉米单产大幅提高后,又从外面跑回来种玉米。和他一样,许多跑出去的人又回来开始种玉米。
  “2010年,我种了15亩玉米,总共卖了7500元左右,去年种了30亩,卖了43000元,增收了近3倍呢!”张孝忠自豪地说,种上玉米后,生活质量提高了许多,以前每天主要吃黄米干饭、熬酸菜,现在都不知道吃什么了。
  与单膜玉米相比,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亩增产400公斤,亩增收800多元。经国家农业部到庙峁则旱作农业推广示范种植项目区测产,2012年,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亩产突破937公斤;2013年,小面积攻关田单产达到1253公斤,连续刷新了全国旱地地膜玉米高产纪录。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给群众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群众种植热情渐高。今年,仅庙峁则村种植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为8300亩,全镇推广种植1.55万亩,形成了以庙峁则村为中心的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区,辐射带动周边伙草涧、路庄、大沙湾等5个村1800余户群众,建成了全县万亩旱地全膜玉米种植示范基地。
  &一条路让农民卖玉米不再难
  “以前的通村路是一条土路,全是沙子,行走非常不方便,我们连街都上不了。”提起过去那段艰苦的年月,张凤岗陷入了回忆。因为交通不便、耕作方式传统,2009年以前,一个老实人要好好种一年地才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村里三分之二的人都被迫外出谋生了。他告诉记者,那会儿呆在村里感觉活不下去了,必须得出去讨生活。
  要致富,先修路。2010年,由定边县政府投资,将通往庙峁则村的道路由土路改为油路。
  “油路的通畅,为农民卖玉米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不仅运输车辆能够进村拉货,农作物也能更方便地卖出去,切实地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定边县郝滩镇镇长王峰介绍道。
&&& 用更新的技术追求更高的产量
  尝到甜头的农民有了新的胆量,开始尝试用更新的技术去追求更高的产量。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能够保证地上水分不蒸发,只要稍微下一点雨就能见效。同时,现在种玉米都采用机械化播种,不仅速度快而且效率高。”王峰告诉记者。
  近年来,郝滩镇党委、政府强化组织领导,本着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测土配方等技术扶持措施,积极争取项目物资配套,每亩投入尿素28公斤、二铵15公斤、钾肥10公斤、锌肥硼肥各1公斤、锌硫磷2.5公斤、地膜6.5公斤,引进陕丹609、正丹958等玉米良种,亩投入约350元,仅此一项技术改进就为该村年增收600余万元。
  张孝忠说,目前村里采用的灌溉方式还较传统,不仅费水费电还费力费时,一亩地灌溉费用就高达35元。大伙想改为喷灌或者滴灌,这样不仅浇地快,而且还能节约用水。“等农闲了,我们准备去其他镇学习科学的灌溉技术。”他信心满满地说。(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马晓燕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神木新闻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神木新闻网”的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相关责任作者自负。
2.文章或图片来源注明“神木新闻网”的,均为本站写作整理,其版权归“神木新闻网”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前一时期,光伏业内传播最快、最广的一条消息莫过于国家能源局发...[]在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l)农村改革以前,这个地方非但没有水浇地,________吃的水都得到几寸里以外去挑。(2)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________从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在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l)农村改革以前,这个地方非但没有水浇地,________吃的水都得到几寸里以外去挑。(2)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________从
在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l)农村改革以前,这个地方非但没有水浇地,________吃的水都得到几寸里以外去挑。(2)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________从前一些神话中的幻想都可能成为现实。&(3)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接受教训,________这次又犯了更严重的错误。A.以至&&&&甚至&&&&以致&&&B.以至&&&&以致&&&&甚至&C.甚至&&&&以至&&&&以致&&&D.以致&&&&甚至&&&&以致农村浇地磁卡表坏了谁负责拿钱修或买新的o农民拿还是供电局出_百度知道
农村浇地磁卡表坏了谁负责拿钱修或买新的o农民拿还是供电局出
是由电工去修理或者买新的就可以了。浇地的时候的电表是属于集体的,由本村村委会专门的电工管的,自己拿钱修,自己家的电表坏了不属于供电局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供电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浇地设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