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填报北外俄语同声传译,德语俄语挪威语哪个比较好?是否要和其他专业结合?

北京外国语大学_百度百科
北京外国语大学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北京外国语大学(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由直属,位列国家首批“”,入选“”、“”,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成员,设有,是中国外国语类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建校始隶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1959年,与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截至2014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北京市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个校区,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124.7万余册;辖21个教学系部,开设本科专业73个;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303人,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教师142人,普通本科在校生4814人,研究生223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92人、硕士研究生1840人),外国留学生1324人。[1]
历年分数线
测试录取概率
1943年延安中央军委俄文学校旧址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三分校俄文大队。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前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建。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为,任校长,任副校长。抗大的学生开始主要是中国工农红军中高级干部,后来也招收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爱国青年。
1941年3月,为了加强与苏联的交流合作,在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三分校成立俄文队;之后发展为俄文大队(下属一、二、三队)。
1941年12月,俄文大队转为延安军事学院俄文科,院长是,后为。
1942年6月,俄文科调整为军委俄文学校。
1944年6月,学校增设了英文系,因此改名为。学校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坚持办学,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翻译人才和外语人才,也为新中国储备了一批外事干部。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分批离开延安,前往东北、华北解放区。
1946年1月,到达张家口的部分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在内成立外语系。
1946年6月,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的外语干部训练班师生转入,与华北联大的外语系一起成立外国语学院。
1949年开国大典时的外国语学校校门
1946年12月,因战争学校转移至冀中。
1948年5月,学校迁至河北省。
1948年6月,以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师生为基础成立外事学校,校址在冀中获鹿县南海山村。
1948年8月,华北联合大学与合并,改名。联大的外国语学院与北方大学的外文班合并为华大二部外语系。
1949年1月后,华北大学二部于2月进城。6月,华北大学二部外语系与外事学校合并,学校改名为外国语学校。解放战争胜利以后,外事学校与华北大学二部进驻北京,合并为外国语学校。
北外学子与周总理
日,全校师生一千余人到天安门参加,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外校师生队伍时,高喊“外国语学校的同志万岁!”
1953年2月,外国语学校成立西班牙文组,与德法文组合为德西法文系。
1953年夏天,学校第一次参加“全国统一招生”,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第一届四年制新生主要从京、津、沪、宁等大城市招收高中毕业生,共招新生94人。学生实行助学金制。
1954年8月,外国语学校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改称。在教学方面学习苏联,进行实践、创新,逐步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
1957年6月起,遵照高教部决定,北外不再采取选送和推荐的方法录取新生,改为提前考试的办法。
1956年9月,根据中罗文化协定,北京外国语学院增设罗马尼亚语专业。
1959年2月,根据中央决定,北京外国语学院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设有六个系八个专业和一个留苏预备部。
北京俄文专修学校(鲍家街)校门
(北京俄语学院历史沿革备注:1949年10月,成立,附属于,由中央编译局的正副局长、兼任正副校长。实行局校领导一元化,学校党的关系隶属于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当时由党中央办公厅主任任书记)。1951年2月,外国语学校俄文部并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1952年3月,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内成立留苏预备部。1955年6月,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改为。1955年7月,俄文系并入北京俄语学院。1956年8月,波兰语、捷克语班调整到北京俄语学院,成立波捷语系。1959年2月,北京俄语学院并入。建校初期,俄专校址设在北京西城区南宽街13号,后迁至21号原(即清帝出生地)旧址,1955年,迁入西郊魏公村新校园。俄专建校初期有三个班,共70名学生。到1950年年初扩展为六个班。1951年,俄专加入二部与三部。建校之初,为俄文专修学校改定并题写校名。)
1959年9月,成立。
1960年9月,留苏预备部撤消,成立外国留学生办公室。
1962年8月,亚非语系正式成立。德语系与东欧语系合并。
1964年9月,发展为中国语种最多的高等外语专业学院,设有六个系二十七个语种。
1966年6月,开始,被迫停课,停止招生。
1968年底,为了保护和储备外语人才,周总理指示,六七、六八两届学生由外交部统一组织到唐山地区北京部队的几个农场劳动锻炼,同时学校派出外语教师进行教学和辅导。
1970年4月,北外迁校至湖北,办“”。
1971年8月,恢复招生。同年十月,第一批800人入学,举行“文化大革命”以来第一个开学典礼。
1971年至1976年的六年中,北外招收的工农兵学员2190人。
1972年8月,全校迁回北京。十年间,学院承担了编写《》、《》、《西汉词典》等18部词典的编写任务,并列入了国家出版计划。
文化大革命后北外首批研究生合影
1977年7月,恢复经过考试的统一招生。1977年10月,经过考试招收的第一批新生256人入学。
1978年,学院恢复了研究生教育,开始招收研究生。北外成为中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198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6个专业为硕士学位授权点,英语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王佐良、许国璋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北外因此成为中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1981年12月,汉语进修部正式建立。
1983年6月,开办夜大学,学制三年,设有英、俄、德、法、西、日、阿等语种。
1983年9月,受中宣部和教育部委托,开办“国际文化交流班”。
1984年3月,成立“外国语言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
1984年9月,建立“土尔其语”专业,至此全院共设有28个语种。
1984年9月,外国留学生汉语进修部与直属中国语文教研室合并为汉语部;同时,联合国译员训练班独立建制,改为联合国译员培训部。
1984年10月,函授部开办。
1985年9月,“”和“出国人员培训部”建立。
1985年10月,由于英语系负担的任务过重,成立英语二系。同年,增设和图书馆信息管理两个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
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现为)批准,学校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1998年,原和中文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国际交流学院。
2001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60年校庆之际成立,在原英语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英语学院,现包括英语系、外交学系、新闻与传播系和法律系。国际商学院、大英部也在此时成立。调整后学校二级教育教育机构由19个减为16个。
2002年,再次被批准为;德语语言文学获批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原东欧语系更名为欧洲语言系并增设芬兰语本科专业;国际商学院专业增多,开设金融、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并招生;同年,国际商学院学科群被确定国家重点支持学科。2003年,学校和签署协议将“北外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项目更名为“”(NAETI);同年,学校增设斯洛伐克语专业,下设于欧洲语言系。
2005年,开幕式在隆重举行,学校承办的布鲁塞尔孔子学院和意大利同时亮相;同年,欧洲语言系增设荷兰语本科专业。
200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新增、印地语等10个本科专业。同时,英语学院的法律系、经过不断发展,组建法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
2007年,由原欧洲语言系发展而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正式成立,同年该院的希腊语和挪威语开始招生;在原的建础上,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孔子学院工作处正式成立,为中国高校第一家专门指导孔子学院建设的处级工作机构。
2008年,在原大学英语部的建础上,组建专门用途英语学院,为非英语专业各院系提供高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易学与儒学研究中心”成立。
2010年,北外召开教育基金会第一次理事会议。会议推举了基金会理事长,讨论通过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基金会章程》。
2011年6月,北外“非通用语本科教材建设工程”被正式列入“985”平台学科建设项目;同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成立;8月,享有国际应用语言学界“奥林匹克”美誉的第16届在北外成功举办,共有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应用语言学专家与学者参加,1000多位学者在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
2011年,学校申请增设孟加拉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祖鲁语、拉丁语等5个语种;9月24日,北京外国大学70周年校庆,国务院总理、等发来贺信。
2012年5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建立国内首家高校战略共同体,双方将互为“第二校园”,互相开放相关课程等;6月,成立。[2-6]
截至2014年9月,学校辖21个教学系部,开设本科专业73个,覆盖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工学五个学科。[1]
院系专业  教学系部专业设置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翻译  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俄语学院俄语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匈牙利语、保加利亚语、阿尔巴尼亚语、瑞典语、意大利语、塞尔维亚语、芬兰语、荷兰语、斯洛伐克语、克罗地亚语、希腊语、挪威语、丹麦语、冰岛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和马耳他语亚非学院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泰语、马来语、印尼语、僧加罗语、韩语、土耳其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波斯语、菲律宾语、索马里语、尼泊尔语高级翻译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法学院  法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德语系  德语语言文学
法语系法语日语系  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系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阿拉伯语系  阿拉伯语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教研部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官网)[7]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拥有拥有专任教师665人,包括博士生导师 81人、硕士生导师240人,教授134人、副教授233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07人;此外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8]
国家级教学团队团队名称负责人获评时间英语专业教学团队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9]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6门;教育部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此外英语专业和德语专业部分教师承担的“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报告”、“高校英语本科教学调查”和“全国德语教学调研”等教改项目。[1]
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非通用语种群(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匈牙利语、保加利亚语等18个语种)、非通用语种群(僧加罗语、土耳其语、斯瓦西里语、豪萨语、西伯莱语等17个语种)、英语、德语、俄语、日语、法语、新闻学、外交学[10]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跨国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中心[11]
教育部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1]
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负责人级别文化透视俄语教程
北京市市级阿拉伯文化与中阿文化交流
北京市市级西班牙语
北京市市级英汉翻译入门
北京市市级基础阿拉伯语(精读)
北京市市级基础法语精读
北京市市级项目设计与论文写作-英语教育
国家级专业英语精读
国家级英语文学概论
国家级西班牙语口笔语实践(精读)
国家级(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12]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
博士后流动站(1个):外国语言文学[1]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培育)[1]
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1]
学位授予  学位授权类别学位授权级别学科名称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翻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国际法学、外交学专业学位授权点  英汉翻译(含英、俄、法、德四个语种的口、笔译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官网)[13]
截止2014年9月,学校与世界上87个国家和地区的451所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其中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外著名院校。
学校承办了21所海外,位于亚、欧、美17个国家,包括德国纽伦堡孔子学院、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孔子学院、比利时列日孔子学院、奥地利孔子学院、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匈牙利孔子学院、保加利亚孔子学院、捷克帕拉斯基大学孔子学院、美国孔子学院、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孔子汉语学院、孔子学院、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俄罗斯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阿联酋孔子学院、英国孔子学院、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孔子学院、德国哥廷根大学孔子学院和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1]
截至2014年9月,学校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4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14]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14]
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4个):中东欧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英语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14]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1]
校级研究中心(3个):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语言研究所[14]
在“七五”和“八五”期间,北外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经费100多万元,获奖科研成果共92种,获100项奖,其中国家级奖16项,教委及北京市级奖71项。
在“八五”和“九五”期间,该校承担了国家教委和国家的60多个研究项目。教授和教授先后主持制定了国家教委“八五”和“九五”规划中的外国文学课题指南,教授主持制定了国家教委“八五”外国语言课题指南。在“七五”期间,该校承担了国家教委和国家科研项目27个,“八五”期间共承担国家教委和国家项目39个。这些项目涉及语言、文学、文化、国际问题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研订等。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姚晓舟教授承担211”科研项目《德语本科高年级德国媒体资讯课程建设》、“211”科研子项目《联邦德国经济史》。
在“十二五”期间,该校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这是国家社科基金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单列项目,也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唯一提到的一个单项项目。[15]
截止2014年9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124.7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48.2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177种,中外文数据库52个,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为主要资料的馆藏特色。其中法律、外交、经济、新闻和管理等方面的文献逐渐形成藏书体系。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报,原名《西方语文》,是中国外语界第一家学术期刊,创办于1957年6月。入选“国家期刊方阵”,连续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以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历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等重大奖项。该刊还因较高水准的学术和严格规范的编辑而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为美国《语言学与语言行为文摘》(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s)、《社会学文摘》(Sociological Abstracts)等国际著名文摘检索刊物收录(是国内最先被其收录的外语类期刊)。[16]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创刊于1980年,为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以刊登世界各国不同流派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与重要学术研究成果为主。
《国际论坛》
《国际论坛》创刊于1999年,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编辑。其前身是1982年创刊的《东欧》。该刊是国际问题研究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加强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重大问题领域的研究,重视国别与区域问题研究,跟踪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为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和国际问题研究的繁荣服务。常设栏目有“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外关系”、“理论探讨”、“国别与地区”、“世界经济”等。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语教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主要介绍中国俄语教学方面的科研成果,交流俄语教学经验,反映俄语教学研究动态,评介俄语教学与研究的书刊、资料等,内容涉及俄语语言学、俄语教学理论、俄罗斯文学语言及修辞学、俄汉翻译、俄汉语言对比等方面。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官网)[17]
历任党委书记任期姓名职务1949年10月—1953年
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党总支书记
1950年2月—3月
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
1950年3月—12月
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
1950年12月—1952年8月
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
1952年7月—1959年2月
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代理书记、书记
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1953年2月—1964年8月
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党委书记
北京俄语学院党委书记
1964年8月—1966年5月
北京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
1973年1月—1975年4月
北京外国语学院临时领导小组组长
1975年4月—1980年3月
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1981年2月—1984年4月
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1984年12月—1992年1月
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1992年1月—1996年5月
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1996年5月—2002年7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2002年7月—2014年2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2014年2月—至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历任校长任期姓名职务1941年7月—1941年12月
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队长
1941年12月—1942年5月
军事学院俄文科俄文队长
1941年12月—1942年5月
军事学院俄文科主任
1942年5月—1945年6月
延安军委俄文学校校长
延安外国语学校校长
1945年6月—1946年6月
延安外国语学校校长
1946年6月—1950年3月
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外事学校校长
外国语学校校长
1950年3月—1959年2月
外国语学校校长
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
1949年10月—1954年6月
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校长
1954年6月—1966年5月
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校长
北京俄语学院院长
1973年2月—1980年
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
1981年2月—1984年4月
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
1984年4月—1997年2月
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1997年2月—2005年6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2005年6月—2010年9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2010年9月—2012年8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2012年8月—2014年2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2014年2月—至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官网)[18]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培养出得主一名,驻外大使400余名,参赞1000余名,部长、副部长近百位。新华社国际部三分之二的主任记者及驻外首席记者、从中国大陆赴联合国的绝大多数高级译员均是北外培养的高级外语人才。
,原联合国副秘书长、现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
,原联合国副秘书长
,原副委员长
,原副主席
,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院士
,主任委员
,主任委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中共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
郭业洲,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原部长、现理事长
,原副部长、副会长
,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副主任委员
,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
,原副部长、亚洲银行副行长,现监事长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黑龙江省副省长
,黑龙江省副省长
,陕西省副省长
,山西省副省长
阮孟琴,副总理
,国际展览局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任、现理事
,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副主任委员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原国际部主任,之妻
鄂洁,竞赛总监, 前长
,,原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
,少将,解放军海军原副参谋长
,少将,海军装备论证研究院原综合所所长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外交部部长、副部长及部长助理名录职务姓名任期部长
2003年—2007年
李保东2013年—
2006年—2012年
2008年—2010年
2004年—2010年
2008年—2009年
2003年—2008年
2002年—2003年
1998年—2003年
1995年—2001年
1995年—1998年
1991年—1995年
1984年—1990年
1974年—1979年
2008年—2011年
2007年—2009年
2007年—2009年
2006年—2007年
2003年—2005年
2002年—2003年
1999年—2001年
1998年—1999年
1996年—1998年
1986年—1988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大使不完全名录国家
1985年—1990年
1991年—1995年
1993年—1995年
1995年—1997年
2000年—2003年
1997年—2002年
2010年—2013年
2002年—2007年
2013年—今刘结一2007年—2010年
1985年—1989年
1998年—2001年
1992年—1997年
2010年—今
1996年—1998年
1988年—1997年
1998年—2005年
2002年—2009年
2008年—2010年
2009年—2012年
2010年—今
1990年—1998年
1998年—2001年
1998年—2003年
2001年—2004年
2003年—2008年
2007年—2010年
2001年—2003年
2001年—2008年
2014年—今杨燕怡2003年—2009年
联合国(副)
1990年—1992年
2009年—今
1992年—1994年
2002年—2006年
1981年—1981年
1998年—2002年
1994年—1997年
2003年—2009年
1997年—2001年
2009年—今
2002年—2010年
2006年—2010年
1991年—1994年
2010年—今
2004年—2007年
1987年—1990年
1988年—2000年
1992年—1996年
2004年—2005年
2004年—2008年
2009年—2012年
1999年—2005年
1998年—2001年
2008年—2010年
2010年—今
2010年—今
印度尼西亚
2005年—2008年
1992年—1996年
2008年—2011你
1996年—2000年
2007年—2010年
2007年—2011年
1994年—1997年
1986年—1990年
1997年—2001年
1994年—1995年
2004年—2008年
1996年—1998年
1987年—1990年
1998年—2001年
2010年—今
2001年—2003年
2010年—今
2003年—2008年
2006年—2010年
1989年—1994年
1999年—2002年
1994年—1997年
2000年—2003年
2000年—2007年
2007年—2011年
1976年—1978年
2010年—今
1990年—1993年
1993年—1996年
2004年—2007年
2007年—2010年
2007年—2010年
2008年—今
1998年—2001年
1986年—1990年
2001年—2005年
1990年—1991年
2009年—2012年
1998年—2001年
1992年—1997年
1995年—1997年
1997年—2000年
1997年—2001年
2000年—2003年
2007年—今
1987年—1990年
1991年—1993年
1990年—1994年
1998年—2001年
1994年—1996年
1999年—2002年
2010年—2011年
1996年—2000年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作者
,作家、翻译家
,翻译家,原中国驻、大使
,中国英语翻译界泰斗级人物之一
,《》作者
,西班牙语翻译家,作品、《》译者
,瑞典语翻译家,作品译者
,外交部英文专家,原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译者
,《哈利·波特》译者
,德语口译专家
,法语翻译家
,俄语翻译家
,《》作者
,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
,校长、原中国驻法国大使
,外交学院校长、原中国驻法国大使
,加拿大人,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校英语口语协会会长
,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会长
,中国世界民族研究会理事
,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德语教育家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阿拉伯历史学家、阿拉伯语教育家
,西班牙语教育家、《》主编、《》译者
,英语教育家、《》总主编
,英语教育家、原北京外国语学院副校长
,翻译家、大学英语教材编者
,英语教育家、英汉词典编撰者
,英语教育家
,英语教育家
,法语教育家
,俄语教育家
,俄语教育家
,俄语教育家
,西班牙语教育家
,阿拉伯语教育家
,阿拉伯文学研究专家
,泰语教育家
,缅甸语教育家
,捷克—斯洛伐克语教育家
,斯洛伐克语教育家
,波兰语教育家
,意大利语教育家
,天文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
,、冰心之女,英语教育家
,之子,特级英语教师
,中国证券市场创始元老
,中国区主席和亚太区投资银行部主席
,香港中国地区执行董事
,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社总编辑
,《》总编辑
,副局长、国图公司总经理
,湖南卫视主持人
邵文光,凤凰卫视欧洲台台长
,中央电视台体育播音员
,主持人、演员
,北京电视台主持人
,创办者,原新华社国际部国际观察编辑室主任
,新华社记者,在中国驻大使馆遭轰炸时以身殉职
,《》记者,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轰炸时以身殉职
,配音演员
,歌唱家、
,影视演员、歌手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含义: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徽外形是西方高等学校校徽常用外形——盾形。盾形是从军事意义上衍生出来的图形,象征一种执着探究、寻求真理的精神,寓意北京外国语大学将为国家培养众多有探究精神的优秀人才。其次,学校运用盾形作为校徽外形很好的体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一所东方高等学府与西方众多高校交流合作的良好愿望。校徽中间部分为“BFSU”英文简称的字母变形,恰好体现了北外“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标志中文字以英文居多,突出北京外国语大学办学特点。色彩则运用高贵的蓝紫色,典雅稳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校庆70周年庆标校庆主庆标以数字“70”为主体形态,左侧的“7”也意指全球七大洲,其上四种不同的蓝色,寓意全球四大洋,表示北外七大洲四大洋的莘莘学子共同成长。
校训  “兼容并蓄”,源自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兼容并蓄”意味着一种世界眼光和开放性胸怀,既是世界不同文化文明的兼容,又是以外语为主的其他学科的兼容,同时孕育着创新。
“博学笃行”出自《礼记·中庸》,讲的是为学和实践,“博学”意广泛的猎取,“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前句是讲学校的品质,后句讲师生的品质,或者说前句讲学校的目标,后句讲对师生的要求。[19]
  校歌  《永远为人民服务》创作
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我们有马列主义武器,指导。
我们勇敢地走向岗位,永远为人民服务。
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2011年,北外共举办英语主持人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翻译大赛、口译大赛等专业技能类活动,摄影大赛、校园十大歌星赛、棋类比赛等兴趣特长类活动,中外留学生文艺晚会、新年师生文艺晚会、中国外交官走进北外交流演出等文化娱乐类活动,第六届“外研社”杯运动会、“北外杯”篮球赛、“冬季三项”等体育竞技类活动等。
各院系举行了第十届英语文化节、俄罗斯文化节、第十一届日本文化节、首届北京高校法语文化日、科威特文化周等活动。其中,第十届英语文化节中“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大赛”以及“Drama Night 短剧之夜”等活动吸引了全国各高校大学生参加比赛,已成为英语文化节的品牌活动,在全国高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引用日期]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引用日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引用日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引用日期]
.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引用日期]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引用日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引用日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引用日期]
.光明网[引用日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引用日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引用日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引用日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引用日期]
通过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测...
提供资源类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外德语培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