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急非淋好治吗会出现Auer小体

一、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一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使正常造血受抑制。
(一)FAB分类
1976年法美英三国(FAB)协作组制订了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标准。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将急性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非淋)二类,这二类又可分为许多亚型。
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按照FAB分类为以下亚型:
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急粒)未分化型(M1);
②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
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④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简称急粒单)(M4);
⑤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简称急单)(M5);
⑥红白血病(M6);
⑦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可按白血病细胞形态分为3个亚型:L1型、L2型和L3型。
(二)病因
辐射;化学因素:苯、化疗药物、乙双吗啉;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遗传。
(三)临床表现
正常造血抑制:贫血、出血、感染。
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器官和组织浸润: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②骨痛;③眼部浸润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④牙龈和皮肤浸润;⑤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⑥睾丸浸润。
(四)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可减少,亦可增高。
白细胞增多时血片分类可见正常的白细胞减少,而可见形态为原始幼稚的白血病细胞,甚至可达90%以上,白细胞数超过100×109/L,称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2.骨髓象 骨髓象为显著增生或极度增生,白血病性原始和(早)幼细胞至少在30%以上,细胞都停滞在原始和(早)幼细胞阶段,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显著减少。
根据白血病原始细胞形态异常,做出FAB诊断。
Auer小体可见于急非淋白血病细胞浆内,但不见于急淋白血病。
3.细胞化学染色在分型中的意义 由于白血病细胞形态不典型,鉴别各类白血病,需要借助于细胞化学染色。最有价值的是过氧化物酶(POX)和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糖原染色(PAS)。
      
染色体异常       基因异常
M2  t(8;21)(q22;q22)    AML1-ETO
M3  t(15;17)(q22;q21)    PML-RARa
(五)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联合化疗。
化疗策略是尽早尽快减少白血病细胞,使机体恢复正常造血,达到完全缓解,称诱导缓解治疗。
完全缓解: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血象Hb≥100g/L,PLT≥100×109/L,N≥1.5×109/L,血片中找不到白血病细胞,骨髓象基本正常,骨髓中原始和(早)幼细胞&5%。
达到完全缓解后,患者体内仍残留相当数量白血病细胞,因此缓解开始后仍需采用反复巩固和强化化疗。
(六)常规化疗方案
急淋:VP;VDP;VDL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加泼尼松)等。
急非淋白血病: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A方案(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
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尚需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预防或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睾屏障,需放疗治疗睾丸浸润。
支持疗法:成分输血;抗菌素;促进造血恢复:G-CSF;维持营养;防治尿酸性肾病:补液利尿,别嘌呤醇。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特点:有特异性染色体异常t(15;17)和特异性异常基因(q22;q21)PML-RARa。发病时和诱导缓解期容易发生DIC。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是有效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方法,与常规化疗DA方案等联合治疗后,长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指征:因常规化疗后仍有相当大一部分患者复发,因此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适应症:成人急淋、高危型儿童急淋、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外的急非淋,第一次完全缓解期内,有HLA配型相合的供髓者,患者年龄控制在50岁以下。
1.患者男性21岁,主诉发烧,鼻衄十天,体检,胸骨下1/3压痛,骨髓检查:原始细胞95%,过氧化物酶染色(POX)阳性,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核型,选哪种治疗方案最佳?
正确答案:D
2.女性18岁,发热半月,皮肤粘膜出血1周,查血红蛋白60g/L,骨髓检查,原始粒细胞50%,其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造血原料不足
C.红细胞寿命缩短
D.造血功能抑制
E.无效红细胞生成
正确答案:D
3.患者18岁,发热,鼻衄一周入院。体检:胸骨体中下段压痛,脾肋下2cm。血液检查: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50×109/L,白细胞20×109/L。骨髓检查: 原始细胞占80%,细胞化学染色:苏丹黑(SB)阳性,过氧化物酶(POX),阳性,非特异性酯酶(NSE)阳性,氟化钠抑制试验(NaF)被抑制。应考虑的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4)
E.急性红白血病(M6)
正确答案:D
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染色体异常为
A.t(8;21)(q22;q22)
B.t(15;17)(q22;q21)
C.t(8;14)(q24;q32)
D.t(9;22)(q34;q32)
E.t(4;11)(q22;q23)
正确答案:B
5.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首选下列哪种药物治疗?
C.反式维甲酸
正确答案:C
6.32岁,男性,乏力,高热,鼻衄五天来急诊。血常规:Hb60g/L,WBC25×109/L,幼稚细胞占0.35,血小板30×109/L,骨髓中原始细胞占0.90以上,可见Auer小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白血病
B.急性再障
C.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伊文思综合症
E.恶性淋巴瘤
正确答案:A
7.哪种治疗方案最佳?
正确答案:B
8.男性14岁,发热,咽痛伴齿龈出血一周来急诊。体检: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1cm,脾肋下3cm,胸骨压痛(+),Hb80g/L,WBC18.2×109/L,血小板54×109/L,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60%,糖原染色阳性粗颗粒,血清和尿溶菌酶减低。
患者的诊断是:
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急性红白血病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正确答案:D
9.男性31岁,因发热,齿龈与鼻腔出血,黑便一周入院,皮肤粘膜弥漫瘀点和大片瘀斑,Hb70g/L,WBC1.0×109/L,幼稚细胞50%,血小板24×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异型幼稚细胞80%,并可见成堆棒状小体,过氧化酶染色阳性,基因检查发现AML1-ETO阳性。
患者的诊断是:
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急性红白血病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
正确答案:E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外周WBC升高,分类中有不同分化阶段的粒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脾大为主要体征。90%以上的患者在受累细胞系中可找到Ph1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
(一)临床表现
慢性期:脾大,WBC升高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WBC明显升高
分类:慢性期: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5%;
加速期:原始粒细胞≥10%或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20%;
急变期: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2.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下降。
3.骨髓象: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
慢性期:原始和早幼粒细胞<5%;
加速期: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20%;
急变期: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4.染色体异常:Ph1染色体,t(9;21)(q34;q11)。
5.基因:BCR/ABL基因。
(三)治疗
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显著延长生存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彻底治愈;
α-干扰素;
羟基脲,阿糖胞苷,马利兰。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并以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出现病态造血为特点。这些表现可渐进发展,导致细胞减少加剧,部分病例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男女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但最近诊断的儿童病例有所增加。
(一)分型
FAB组根据血象和骨髓象改变将MDS分为5个类型:即难治性贫血(RA)、伴有环形铁粒幼细胞的难治性贫血(RAS)、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转变中的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二)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血象 全细胞减少,或任一,二系细胞减少,可有巨大红细胞,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等病态造血表现。
2.骨髓象 有三系或二系,或任一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或是淋巴样小巨核细胞。
1.农民,女性50岁,家中生活困难。3年前已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间断地服羟基脲治疗。近半月来不规则发热,全身关节痛,乏力进行性加重。体检见皮肤出血点,胸骨压痛,肝肋下4cm,脾下界抵盆腔。血片分类:原始粒细胞0.6,早幼粒细胞0.08。对该病人采取哪种处理方式为妥?
A.向家属说清病情及预后,量力而治
B.大剂量化疗
C.动员其家属倾全力筹钱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D.常规剂量化疗
E.拒绝治疗
正确答案:A
2.男性,35岁。皮肤苍白,乏力,多汗3个月,脾大平脐。骨髓象:原粒细胞0.06,早幼粒细胞0.15,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碱性磷酸酶积分(NAP)阴性。该患进行染色体检查最可能的染色体异常是:
A.t(15;17)
B.t(8;14)
C.t(9;22)(q34;q11)
D.t(8;21)(q22;q22)
E.16号染色体结构异常
正确答案:C
3.慢粒患者,下列哪一项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可确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A.发热38℃,盗汗
B.WBC&50×109/L
D.外周血出现嗜酸细胞增多
E.血或骨髓原始细胞&10%
正确答案:E
4.关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临床意义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慢粒时NAP活性降低,
B.化脓性感染时NAP活性增强
C.急性白血病NAP活性降低
D.而类白血病反应时则增强
E.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NAP活性不减低
正确答案:C
5.关于t(9;22)(q34;q11)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为慢粒的特征性染色体,可见于粒细胞,红细胞,单核及巨核细胞
B.一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也可出现这样的染色体改变
C.α-干扰素治疗可使慢粒患者这种细胞遗传学异常减少
D.慢粒急变患者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染色体改变以外的新的细胞遗传学改变
E.未检测到t(9;22)(q34;q11)则可排除慢粒
正确答案:E&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症状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两型(ALL和AML)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大同小异,又各有特点。  1. 如苍白,无力,,气短等,老年病人贫血更为多见。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至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以后再逐渐发展成AML(但绝少发展为ALL)。发生贫血的原因有:由于正常造血干细胞因白血病克隆增殖而受抑,红系祖细胞对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反应性降低,骨髓微环境破坏,使红细胞生成减少;出现无效红细胞生成;合并明显(少见)或隐性溶血,红细胞寿命缩短;合并急、慢性失血,或脾功能亢进等。  2.发热和感染 发热是初诊尤其是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的常见症状,其原因主要是感染,感染可发生在体表、体内任何部位。中性粒细胞减少(当&1.0×109/L时感染机会明显增多)伴功能缺陷,化疗和皮质激素的应用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皮肤、黏膜(口腔、胃肠道等)出血、溃疡导致屏障破坏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  3.出血 约60%的初诊AML有不同程度出血,皮肤黏膜(鼻、口腔及牙龈)出血最常见,眼底、球结膜出血较易见,女性可有月经增多,血尿较少见,但镜下血尿不易被发现,严重的胃肠、呼吸道和颅内出血虽不多见却常是致死的原因。急性白血病出血的机制较复杂:骨髓衰竭导致是最重要的原因。通常血小板&20×109/L时多伴高危,若合并全身感染或严重贫血时更可加重出血;化疗、细菌内毒素和白血病细胞浸润损伤血管内皮以及凝血障碍都是引起出血的因素。  AML-M3亚型()的出血比ALL和AML其他亚型更严重而多见,其明显出血往往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不相适应,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破坏(尤在化疗开始后),大量促凝物质和组织因子释放,可使50%~75%的M3病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伴原发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偶尔DIC也出现于AML其他亚型如M5(急性)。  4.白血病浸润表现 AML髓外浸润可发生在本病各亚型,但以M5和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为较频见。  (1):以M5和M4型多见。外观呈斑丘疹、结节状或肿块,色泽紫红,可多发而布及全身或少数几个散布于体表,且对敏感。偶尔也有在血象、骨髓象出现白血病改变前皮肤浸润先被发现。与AML相关的良性皮肤损害还有多形性红斑、Sweet综合征、脓疮病、坏疽病等,藉皮肤活检可资鉴别。  (2)眼部改变:AML视网膜、脉络膜浸润比ALL少见,可合并出血或引致失明,眼底浸润往往提示合并CNS受累。  (3)口腔牙龈改变:25%~50%的M5和M4患者可因白血病浸润出现牙龈增生,严重者牙龈肿胀如海绵状,表面破溃出血,但AML其他亚型牙龈增生少见。口鼻黏膜、扁桃体或舌体浸润则较不多见。  (4)肝、脾、见于约40%的病例(M5型较多见):与ALL相比其发生率较低,肿大的程度也较轻(肝脾通常肋下刚触及至肋下&4cm),明显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一般≤10%。对有显著的患者应注意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CGL)急性变相鉴别。  (5)骨:发生率约20%,比ALL少见。骨关节痛易发生在肋骨、脊椎骨,或肢体长骨及肘、踝等大关节,偶尔可出现骨坏死,但关节渗液稀见。胸骨压痛是常见体征,有助于白血病诊断。  (6)中枢神经系统受累(CNSL):初诊AML的发生率不详,但包括复发时的全病程CNSL总发生率儿童为5%~20%,成人约15%,明显低于ALL。年轻(尤其&2 m4=&& m5=&& 7=&& inv=&& 16=&& p13=&& q22=&& cnsl=&& cns=&& v=&& aml=&& cns=&& m5=&&&100×109/L的患者应给予预防治疗。  (7)粒细胞:是由原粒或原单核细胞组成的一种髓外肿瘤,因瘤细胞内含大量髓过氧化物酶使瘤体切面呈绿色,故又名绿色瘤(chloroma),发生率占AML的2%~14%,且更多见于伴t(8;21)的患者。粒细胞肉瘤常累及骨、骨膜、软组织、淋巴结和皮肤,好发在眼眶、鼻旁窦、胸壁、乳房、涎腺、纵隔、神经、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等处。瘤块可于AML诊断时被发现,亦可在AML诊断确立前即出现,并对放疗显示敏感。  AML还可以发生心脏、心包、肺、胸膜、肾及胃肠等各种器官、组织的浸润,但一般很少导致出现临床症状。可能出现的与浸润器官相应的症状、体征大致有心率不齐,心前区收缩期杂音,心包、胸膜出血和积液,肺X线改变,肾肿大,,尿中出现红、白细胞,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肠出血或表现为阑尾炎等。睾丸、前列腺、卵巢、子宫浸润较少见。  根据临床表现、外周血象、骨髓形态学检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不难诊断。1976年法、英、美三国7位著名血液病专家共同观察大量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片及骨髓片后制订了FAB分型诊断标准。1985年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以后又有小的修正,目前此标准已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我国在1986年也按FAB分型诊断标准修订了国内标准,基本上和国际标准一致。下面介绍AML的FAB分型诊断标准要点,及各型其他特点。  1.未分化型(M1) 骨髓中原始细胞Ⅰ型(典型原粒细胞、胞质中无颗粒)+Ⅱ型(有原粒细胞特征,胞质量少,有少量细小颗粒)&90%,早幼粒细胞少,中性中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粒细胞不见或罕见,至少3%的原始细胞过氧化物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M1型占AML的10%~20%,年龄中位数40~50岁,仅1/3有肝、脾或淋结肿大。血象大多呈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半数白细胞增多,1/4白细胞减少。无特殊的细胞遗传学异常,通常对化疗敏感,预后较好。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化型(M2) 骨髓原始细胞I+Ⅱ型占30%~89%,早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粒细胞&10%。M2型占AML的30%~45%,平均年龄为30岁。常见细胞遗传学异常,其中29%~40%为t(8;21),且Auer小体常阳性。免疫表型除具髓系特点外,可伴CD56及CD19阳性。  t(8;21)累及二个基因,即AML1(21q22)及ETO(8q22),二者形成融合基因AMLl/ETO,在长期CR者仍可检出,故不宜作为复发的指标。t(8;21)主要发生于无MDS病史的M2型,治疗反应好,CR率高,长生存期者多,但儿童患者、伴髓外病变者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寿命较短。男性M2患者常伴Y染色体丢失,女性常伴X染色体丢失。  3.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又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骨髓早幼粒细胞&30%。如胞质颗粒粗大、密集或融合,称粗颗粒型(M3a);如颗粒细小而密集,称细颗粒型(M3b);如周围血早幼粒细胞颗粒甚少或缺如,而骨髓中仍为典型的早幼粒细胞,称变异型(M3v)。各型Auer小体均多见。  APL占AML的5%~10%,病人常较年轻,年龄中位数30~38岁,10岁以下者罕见,欧洲、中南美洲的拉丁裔民族发病较高。90%的病人表现有继发DIC的出血,系白血病细胞颗粒释放促凝物引起。部分病人释放促纤溶物质,致纤溶亢进而出血。但自从应用全反式维A酸(ATRA)后,出血、特别是严重出血者已少见。外周血白细胞常常减少,且大多为M3a,而白细胞升高者多见于M3b及M3v。早幼粒细胞由于有大量颗粒,有时还伴大量柴束样的Auer小体,使细胞核观察不清,故又称为“雾细胞”。  染色体17q21含有维A酸受体(RAR)α基因,而15q24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所在的位置,95%以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生t(15;17),所形成的融合基因有两种形式:①PML/RARa,位于15P 及它的互补位置。②RARα/PML,位于17P-。前者见于所有的M3型患者,后者则见于2/3的M3型患者。PML 在 15号染色体基因断裂点有3种,分别为长型、短型及变异型。长、短型皆对ATRA治疗反应好,但短型的预后仍差于长型,而变异型对ATRA敏感性差,且常伴其他的细胞遗传学异常,预后最差。APL还有非t(1 5;17)的其他细胞遗传学异常,如t(5;17)(NPM/RARα、t(11;17)(PLZF/RARa)。此两种类型的APL对ATRA耐药,预后差。  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MOL,M4) 粒-单系二种细胞以不同比例同时存在于骨髓和周围血中,包括:①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核和单核细胞&20%;②M4b: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20%;③M4c:原始细胞既呈粒细胞系、又呈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④M4E:除上述任一项条件者,同时存在5%~30%的细胞伴粗大而圆的嗜酸颗粒及着色较深的嗜碱颗粒,前者电镜下无中心晶体样结构。  AMMOL占AML的5%~10%,年龄中位数40~45岁,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血白细胞大多升高。其中20%~25%&100×109/L。CNS-L、齿龈及皮肤浸润多见。  M4E几乎均有inv(16)(p13;q22),导致编码平滑肌肌球蛋白链基因(MYH11)和编码核结合因子β单位基因(CBFβ)发生融合,即MYH11/CBFβ10%的无嗜酸细胞增多的M4也可检出MYH11/CBFβ长期临床CR的M4E患者,其MYH11/CBFβ仍可存在。  M4E易累及CNS,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全身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可降低CNS-L的发生率。M4ECR率高,预后相对较好。  少数M4型合并血嗜碱粒细胞增多,骨髓常有三系病态造血及环状铁幼粒细胞,伴t(6;9),预后差。  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M5) 骨髓原始单核细胞≥80%,称未分化型,即M5a。原始单核细胞&30%,称分化型,即 M5b。  AMOL占AML的2%~10%,M5a患者年龄偏小,75%&25岁。M5无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但常累及第11号染色体,如t(11;9)、t(11;17)、t(11;19)、11q23平衡易位,与混合白血病(MLL)基因有关,MLL基因的氨基端分别和9号染色体的AF9基因及19号染色体的DNL基因融合。  50%的AMOL有髓外病变,包括CNS、皮肤及齿龈等,肝脾肿大多见。CNS-L发生率为3%~22%。血白细胞常明显升高,10%~30%伴白细胞血症。DIC的发生率也较高,以往仅次于APL,ATRA应用后DIC的发生率可能已跃居AML的首位。部分AMOL患者可伴蛋白尿,甚至肾功能不全,可能与血清溶菌酶水平升高而损伤肾有关。AMOL的CR期较短,预后差。  6.红白血病(M6) 当骨髓中红系细胞&50%,或红系细胞&30%,但其中15%以上为形态异常的幼红细胞,上述两种情况之一伴原粒细胞或原始单核细胞≥30%(非红系细胞计数即可),即为红白血病。幼红细胞常伴胞质空泡、核异常及类巨幼变。  M6占AML的5%以下,年龄多&50岁,男性多于女性,几乎均有明显的贫血及血小板减少。不少病例属继发性白血病,包括从MDS转化而来,故预后差。有报告1/3病例有,部分骨痛病例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及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可伴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M7) 骨髓原始巨核细胞≥30%时,并经免疫分型或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证实。若骨髓“干抽”,有骨髓纤维化,则需行骨髓活检,经免疫组化证实有原始巨核细胞增多。  M7占AML的5%以下,是AML中最少见的类型,临床表现和其他AML相似。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少见。周围血细胞常减少,但30%患者的血小板&100×109/L,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常明显升高。部分病例放射学显示骨硬化及骨溶解,此在急性白病中罕见。  此外,尚有一M0亚型,血及骨髓中出现原始细胞,无Auer小体,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难以诊断为AML,但免疫表型检查有髓系表型,CD13、CD33阳性,髓过氧化物酶阳性,CD34也阳性,表明白血病细胞来自髓系。细胞遗传学检查常伴5q-、或7q-。患者白血病细胞常有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化疗反应较差。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
最新经验文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医院推荐
1条患者评价
医院电话:0
医院地址:常德市洞庭大道西段1
1条患者评价
医院电话:0
医院地址:西安市友谊东路269
更多你想知道的
专家互动问答
相关热门资讯
精彩健康专题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药品
1.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参考价格:¥57
本品用于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套细胞淋巴...
参考价格:¥2364执医易错题集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执医易错题集1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淋性尿道炎怎么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