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数的和是二十其中一个两位数十六的倍数还是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个数的倍数这两个数分别是

两个数的和是19,其中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7的倍数,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两个数的和是19,其中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7的倍数,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两个数的和是19,其中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7的倍数,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19-2x7=519-5=14这两个数分别是:5、14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知识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知识点
《​图​形​变​换​》​及​《​因​数​与​倍​数​》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一、教学方针:(1)认识自然数、整数、倍数、因数;(2)认识奇数和双数,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3)在1-100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4)在1-100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5)利用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根蒂根基知识讲解:●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0除外),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要是a能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因数。●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2的倍数特征:个位是0,2,4,6,8的数5的倍数特征:个位是0,5的数3或9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码之和能被3或9整除。4或25的倍数特征: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8或125的倍数特征: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11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位的数码之和与双数位上的数码之和的差是11的倍数。
●奇数与双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双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质数与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没有其它的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素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另有另外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一般情况用短除法求。特殊情况:倍数瓜葛:(m,n)=m [m,n]=n (n是m的倍数)互质瓜葛:(m,n)=1 [m,n]=mn3、经典例题:例1:下列哪些式子是整除式?(1)8.8÷1.1=8 (2)130÷10=13(3)29÷7=4……1 (4)14÷5=2.4分析与解:根据整除的定义,被除数和除数必需是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才叫整除,因此只有(2)式才是整除式。例2:写出24的因数和倍数。分析与解:因为1×24=24 2×12=24 3×8=24 4×6=24所以24的因数有:1,2,3,4,6,8,12,24因为24×1=24,24×2=48,24×3=72,24×4=96……所以24的倍数有24,48,72,96……例3:一个数万位上是最小的合数,百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分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其余数位的数码是零,这个数是多少?分析与解:最小的合数是4,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质数是2,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1。所以这个数是40902.01。例4:1路汽车每隔3分钟发一次车,3路汽车每隔5分钟发一次车。这两路车同时发车后,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同时发车?分析与解:1路汽车每隔3分钟发一次车,就是指发车时间是3的倍数,3路汽车每隔5分钟发一次车,就是指发车时间是5的倍数。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又同时发车一次,只要求是3和5的最小公倍数便可。[3,5]=15。答:至少再过15分钟后又同时发车。例5:小明想把一张长36厘米,宽24厘米的白纸折出一些尽可能大的正方,最后没有多余,请问这些正方的边长是多少?一共可以折出多少个正方?分析与解:要想使最后没有多余,那么正方的边长必需是36的因数,也必需是24的因数,这些因数里最大的一个就是正方的边长。(36,24)=1236÷12=324÷12=23w2=6答:这些正方的边长是12厘米,一共可以折出六个正方。例6:为庆六一,六年级同学买来336枝红花,252枝黄花,210枝粉花,用这些花可以扎成每束最多多少束同样的花?在每束花中,红、黄、粉三种花共有几枝?分析与解:要使每一束花的花束最多,并且没有剩余,就是求每束花的最大公因数。
(336,252,210)=42336÷42=8252÷42=6210÷42=58+6+5=19(支)答:这些花可以扎成每束最多42束同样的花,在每束花中,红、黄、粉三种花共有19支。4、数学思惟方法总结:在实际应用时,怎样区分是求最大公因数还是求最小公倍数,成为很多学生的难题.其实,可以把问题模型化,画一些简单的示意图就可解决.例如把一个长方形裁成若干个边长最大的正方,动手一画,就发现是要求长与宽的最大公因数.把若干个长方形拼成一个边长最小的正方,动手一画,就发现是要求长与宽的最小公倍数.5、设计构想:&倍数与因数&的知识点相当多,概念特别容易混合,建议同学们把这部分知识收拾整顿成知识树,理清它们的区分与联系。本单元的题型也很多,通过各类各样的题型练习,同学们可以学会怎样审题,找到具体问题与实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六、巩固练习:一、写一个能同时被4和25整除的最小五位数。分析与提示:4和25是互质数,同时能被4和25整除的数一定是100的倍数,这个最小五位数是10000。二、在机床上有甲、乙两个齿轮相互咬合,甲齿轮有28个齿,乙齿轮有42个齿,当这两个齿轮第二次咬应时,乙齿轮转了几圈?分析与提示:[28,42]=8484÷42=2答:乙齿轮转了2圈。3、(1)A和B都是自然数,若A÷B=10,那么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2)若A=3×2×5×7 B=3×5×2×11,则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分析与提示:(1)A和B是倍数瓜葛时,且A大于B,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B,最小公倍数是A。(2)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3×2×5=30,最小公倍数是3×2×5×7×11=2310。4、有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225,其中一个数是45,另一个数是多少?分析与提示: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乘以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所以另一个数是15×225÷45=75。5、有两个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已经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54,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分析与提示:将“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这句话进行转化得:“另一个数是这个数的3倍”,可发现,当两个数是倍数瓜葛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所以这两个数分别是54和18,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8。六、长和宽为自然数,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为105的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共有多少种?
分析与提示:因为105=1w105=3w35=5w21=7w15可把每一组数据当做长方形的长和宽,故有5种。7、一个长方形的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是240平方厘米,长和宽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分析与提示:240=15w16,所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5+16)w2=62厘米。8、把14、33、六、55、35、49这六个数均等分成两组,使这两组数各自的积相称。
分析与提示:先把这六个数分解质因数:14=2w733=3w116=2w355=5w1135=5w749=7w7在这六个因式中,共有2个2,2个3,2个5,2个11,4个7。所以这两组只能是49,6,55和14,35,33。二、数学能力的拓展与提高。一、数学思维方法的讲解。(1)在求公倍数时,每3天去一次与每隔3天去一次并纷歧样,要注意区分。(2)求一个数的因数有多少个,有一个公式,请同学们掌握,同时可以用来检验找因数时是否有遗漏的情况。二、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例1:若A=32×54×75,那么A有多少个因数?分析与解:A的因数含有因数3的有3种情况,含有因数5的有5种情况,含有因数的有6种情况,搭配起来,共有3w5w6=90种情况。答:A有90个因数。由上题我们可发现求因数个数的计算方法:若A分解因式的结果是:A=am×bn×……×cp那么A的因数有(m+1)×(n+1)×……×(p+1)个。例2:有0,1,5,7,6五张卡片,从中选出四张组成一个四位数,使得这个数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这个数最大是多少?分析与解:先选择较大的数。若选择7,6,5,1四个数,不管组成的数是多少,都不能被3整除,故选择7,6,5,0四个数码,这个数最大是7650,它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例3:六年级72名学生共捐款( )85.9()元,若每人捐款的数量两样多,请你猜测每人捐了多少钱?分析与解:因为72=8×9,8和9互质,所以( )859( )这个数一定是8和9的倍数。
若是8的倍数,那么59( )一定是8的倍数,只有592是8的倍数。若是9的倍数,8+5+9+2=24,只有24+3=27,所以这个数只能是38592。385.92÷72=5.36(元)答:可猜测出每人捐人5.36元。例4:某班学生人数在40与50之间。要是分成6人一组,那么有一个小组少4人;要是分成8个人一组,那么有4个小组各多一人。求这个班的人数。分析与解:先假设这个班的人恰好可分成6人一组,也恰好可分成8人一组,那么这个班的人数就是8和6的公倍数,在40-50之间的数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48,尝试一下:
48-4=4444÷8=5……4满足条件。答:这个班的人数是44人。例5: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路上,一共有37根电线杆,原来每2根电线杆之间相距50米,现在要改成每2根之间相距60米,除两端的2根不需移动外,中间另有多少根不必移动?
分析与解:先求出学校到少年宫的旅程:(37-1)×50=1800(米)[50,60]=300所以第300米、600米、900米、1200米、1500米处的电线杆不必移动。答:中间有5根不需要移动。3、巩固练习:一、一个最简分数,分子、分母的和是50,要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减去5,所得分数的值是,原来的分数是( )。A、 B、 C、 D、分析与提示:原来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50,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减去5后,现在分子与分母的和是40,分数的值是,现在分数的分子是40÷5w2=16,分母是24,原来的分数是,故选择B。二、警察查找一辆肇事汽车商标(四位数),一位目击者对数码很敏感。他提供说:“第一位数码最小,最后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双数,前两位数码的乘积的4倍刚好比后两位数少2。“你能帮警察叔叔猜出这个车商标吗?分析与提示:最大的两位双数是98,倒推法得到前两位数是(98-2)÷4=24。所以这个车商标码是2498。3、一个能被2和3同时整除的四位数,它的千位上的数既然奇数又是合数,它的百位上的数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它的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个位上的数是多少?分析与提示:千位上的数是9,百位上的数是1,十位上数是2,同时又因为这个四位数能同时能被2和3整除,所以个位上的数可能是0或6。4、一筐苹果不超过250个,3个3个地数,5个5个地数,7个7个地数恰好数完。这筐苹果最多有多少个?分析与提示:这筐苹果绝对是3的倍数,5的倍数,7的倍数。[3,5,7]=105,在250以内,这堆苹果最多有210个。5、商店里有6箱货物,分别重16,17,18,19,20,31千克,两个顾客买走了其中的5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两个两位数的和是123小科在抄题时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丢掉b结果算出的和是54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两个两位数的和是123小科在抄题时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丢掉b结果算出的和是54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09-09-22 &匿名提问 发布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运算定律共有五个: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运算性质指:一个数加上两个数的差;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几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等。这部分内容只是用于简便运算。 运算法则包括:整数四则运算法则、小数四则运算法则、分数四则运算法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并能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 公式在小学数学的运用中,重点是两方面: 1.运算定律或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C=2(a+b) 正方形周长:C=4a 圆的周长:C=2πr,或(πd) 长方形面积:S=ab 正方形面积: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S=ah 圆形面积:S=πr2 长方体体积:V=abc表面积S=2(ab+ac+bc) 正方体体积:V=a3表面积S=6a2 圆柱体体积:V=πr2h表面积S=2πrh+2πr2 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认真学习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大纲所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要注重在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发展了,也就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 行程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 环形行程:抓住往返过程中不便的关系 比例应用: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复杂行程:包括多次相遇、火车过桥,二维行程等。 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两个两位数乘积是1734两个数不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是17求这两个数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两个两位数乘积是1734两个数不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是17求这两个数
两个两位数乘积是1734两个数不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是17求这两个数
*17*17所以,你要的答案是51(3*17)和34(2*17)51*34= 1734两者的最大公因数是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其中有两位打虎英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