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坐现象说明有质量的随班就读需要质量好对吗

我国大陆随班就读态度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12期
我国大陆随班就读态度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具体内容及改变随班就读态度的策略等几方面对目前的随班就读态度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空白区域,希望能对未来的随班就读态度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G760【正文快照】:
“随班就读”是一种使儿童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特殊教育安置模式。从1988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学校广泛地接受了各类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随班就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的现象,其教学质量令人堪忧。事实上,在随班就读具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继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光华;;[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12期
彭霞光;[J];中国特殊教育;1995年01期
韦小满,袁文得;[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刘春玲,杜晓新,姚健;[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张宁生,陈光华;[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2期
彭霞光;[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吴支奎;[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万莉莉;[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1期
江小英;[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2期
肖非;[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邬平川;[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茵;[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曾雅茹,叶增;[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庞丹丹;[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葛新斌;;[J];教育导刊;2006年03期
张宝蓉;[J];教育探索;2002年07期
曹照琪,张建华,岳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周卫,汤盛钦,梅仲荪;[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1期
郭俊峰;[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4年02期
商秀梅;李高明;;[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年05期
马宏霞;;[J];体育学刊;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岚;刘福泉;;[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Philip Allen McB[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袁茵;[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雷江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开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牟玉杰;[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郑静;[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谭丽清;[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杨旭;[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穆昕;[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许巧仙;[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沈剑娜;[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汪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刘琳;[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素红;[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4期
王小慧;安秋玲;;[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0期
钱志亮;[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2期
曹婕琼,昝飞;[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顾定倩;[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韦小满,袁文得,刘全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申仁洪;[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金泽勤;李祚山;;[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李林;;[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黄学耕;[J];福建体育科技;200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王玲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杨舜尧;[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于红莉;[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慧聆,张思堂,覃海琪;[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周卫,汤盛钦,梅仲孙;[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韦小满,袁文得;[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刘春玲,杜晓新,姚健;[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彭霞光;[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4期
张宁生,陈光华;[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2期
彭霞光;[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吴支奎;[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徐美贞,杨希洁;[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杨希洁;[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吉青;;[J];学周刊;2011年04期
刘艳虹;朱楠;;[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8期
陈瑾;曾凡林;;[J];基础教育;2011年04期
杨国兴;王国英;;[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娜;[N];铜川日报;2007年
记者 徐光明;[N];中国教育报;2005年
本报记者 陶继新 通讯员 吴红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费春霖;[N];中国税务报;2008年
本报记者 陈晓蓓;[N];中国教育报;2004年
徐光明、熊义勇;[N];江西日报;2005年
甄城;[N];华夏时报;2001年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
李天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王超群;[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苏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潘冬宁;[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温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随班就读教师核心专业素养研究[权威资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随班就读与课程改革的对接
随班就读与课程改革的对接
[日期:08月28日]
一、“随班就读”的由来及发展& “把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结合起来服务于所有的儿童,这种特教与普教结合的教育,国外叫做一体化教育,回归主流教育或全纳教育。我国则称之为随班就读”(陈云英,1997)。&&&&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兴起的一种特殊教育新形式。当时这种教学形式并不被政府教育部门所认可,在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和校长,基于教育工作者的良心与爱心,在政策外招收了个别的残疾学生入学,采用自己研究出来的办法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这些学生被称为“编外就读学生”或“地下点”。&&& 1989年国家教委委托北京、河北、江苏、黑龙江、山西、山东、辽宁、浙江等省市,分别进行视觉障碍和智力落后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验。其中陈云英博士主持的智力落后儿童随班就读的试验主要在北京的宣武区、朝阳区、昌平县;以及山东、辽宁、江苏三省进行。当时试验目的是想通过试验、探索总结在农村地区推行随班就读的经验。主要试验内容有三个方面:随班就读的对象,随班就读的师资,和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安排。同时,我国视觉障碍教育的社会活动家徐白伦先生,以金钥匙计划和金钥匙工程推动了视觉障碍儿童溶入社会和接受教育的工作,他的工作带动了视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试验的开展。 我国的河北、黑龙江、广西等几个地区都有他工作的视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试验点。  1991年起为了配合全国各地开展工作的需要,陈云英博士接受了国家教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委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的在职教师培训试验,以及在12个省的20所中等师范开设特殊教育课程以适应随班就读师资的需要。  1992年国家教委又委托北京、江苏、黑龙江和湖北等省市,进行听觉、语言障碍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实验。使得原为两类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试验发展为三类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试验。各个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实验单位十分重视这项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显著的成绩。 &&& 1994年起在我国的西南、西北的贫困地区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到2000年前这项工作已在11个省的100个贫困县实施。
& &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江苏盐城召开全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会议,总结和推广随班就读经验。会后颁发了《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作为指导全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纲领性文件。同时国家教委在1994年颁发的《普及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暂行办法》中,明确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评估验收指标。由于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与特教学校相比,投资少,见效快,因此很快在全国得到推广,并逐渐成为我国特殊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普九”验收达标后,随班就读发展情况怎么样?如何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巩固“普九”成果?如何进行差异性的课程改革为全纳教育提供保障?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 二、随班就读——残疾儿童求学的希望&&& 我国称之为“随班就读”的教育形式, 国外叫做一体化教育,回归主流教育,或全纳教全纳教育。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展的正常化运动倡导下,相对于传统的隔离式教育提出来的。其含义是:“每一个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必须给他以实现和维护他可接受水平的学习机会;每一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应该将它们吸收再能满足其需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我国传统体制上,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拒立于普通教育机构门外,忽视了教育的平等性。实际上正常也是相对异常而言的,所谓健全儿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他们在接受教育和求学生涯的某个时期或某个方面都会经历某种困难并由此产生特殊需要。因此,我们需要一体化教育,把特殊教育融入普通教育中,便所有儿童不论何时何地,有了任何学习障碍或困难,都可以受到特殊教育的精心辅导,使每个儿童都从中受益。在我国,随班就读教育渗透全纳教育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1、随班就读教育有利于残疾儿童的社会化  全纳教育,让残疾儿童能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与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成长,这有利于残疾儿童的社会化。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一样都是社会的一员,都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而少年儿童在学校学习期间,主要是通过学校生活而进行社会化进程的。以往人们总是把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进行分类教育,让残疾儿童长期生活在专门为之安排的特殊环境中,处于一种与健全儿童和社会生活相对隔离的状态,容易导致对残疾儿童的不利歧视,并得不到正常的社会经验,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让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可使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逐渐学会一些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掌握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最终适应社会生活。教育学中说过:“榜样的影响比训练和强制的作用更大,更持久。”1983年,在我市立山区育智学校就学的“猪孩”就是强有力的证明。这位小女孩出生后与猪为伍,整天和猪玩耍、生活在一起,学到的是猪的声音,模仿的是猪的行为,而没有人的品质,这说明模仿和观察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性。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与健全儿童一起学习,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中他们的文化知识、社会技能、语言行为都有所改变,向健全儿童靠拢。同时,他们在与年龄相近的儿童在一起共同学习、活动和交往中能学会与年龄相称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规则,学会如何处理与其他人的矛盾,学会如何支持自己的主张或放弃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交往中儿童可相互吸取经验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学会充当社会成员。 2.健全儿童也需要特殊教肓  世界上每个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各种复杂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总和的人,那就更是千差万别了。作为接受教育的儿童在能力和个性品质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思维能力,有的长于抽象思维,有的长于形象思维。在兴趣爱好方面,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爱绘画、唱歌。只要有差异存在,特殊需要教育就存在。特殊教育重视儿童的差异,并根据差异寻找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需要。例如学生王某,身体健全,智力正常,但在学习上有困难。主要表现为接受新知识慢,在学习上对自己缺乏信心。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对他进行特殊教育,在课堂上提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请他回答,树立他的自信心,并在课余对其多加辅导,使其逐步跟上。总之,我们把特殊教育中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方法运用到普通教育中去,就能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各方面得到主动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在充分认识到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只有在一体化教育条件下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教育上的进步和社会上的融合后,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首先,教师要做到有教无类,改变残疾儿童归特殊学校、健全儿童归普通学校的传统观念,要求教师站在一体化教育的高度理解教育任何一个儿童都是自己的责任。要爱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否健全都要尽职尽责地教育好他们。其次,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习一些残疾儿童教育所必要的技能。最后,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能够对各类残疾儿童进行正确的鉴定和诊断,并清楚地了解各类儿童的学习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寻找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训练方法,避免残疾儿童随班混读现象的出现。   总之,无论是残疾儿童,还是健全儿童,实施一体化教育对他们来说都是有益的。在一体化教育中,每个学生都是有能动性发展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体会到进步、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 3. 随班就读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 全纳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它的教育对象是包括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全体儿童,是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它是致力于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的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是立足于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以儿童的需要为中心的教育。因材施教是一体化教育的核心原则。实施一体化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关键。(1)全纳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充分地体现了教育方针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基础性。其中整体性即是指教育对象的整体性,通俗地说,素质教育的教育对象应是全体适龄儿童,而不是单纯面向能被高一级学校选拔、继续接受教育的少数学生。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为保证教育对象的整体性提供了法律依据。 全纳教育以全体适龄儿童为教育对象,强调教育应为每一个儿童提供良好的服务,尽且满足儿童的特殊需要。它要求教师首先是“园丁”,然后才是“伯乐”。教师应先当好“园丁”,对每个学生都要尽心尽力地培养,经过尽心尽力地培养,这些学生中间将来可能会出“千里马”,实际上教师在做“园丁”的同时也起到了“伯乐”的作用。可见一体化教育是致力于让每一个儿童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是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 (2)全纳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教育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而素质教育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现阶段教育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正确的教育途径。因此,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绝非平均发展,由于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全面发展在不同的受教育者身上必然有不同的组合,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全纳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儿童,包括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事实上,正常儿童是相对的,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者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每一位儿童都是潜力和缺陷并存的统一体,挖掘潜力、补偿缺陷是特殊教育的两大主题。一体化教育融合了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优点,充分开发儿童的潜能,可更好地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3)全纳教育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各门具体学科来实现的。必须把学生作为教学的重点,构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体化教育是以学生的特殊需要为出发点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给学生提供特殊的服务,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身心发展。 (4)全纳教育是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教育  客观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普遍的、相对的,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此,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惟一的办法是因材施教,这就要求在组织教学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因材施教是特殊教育的天职和核心。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一体化加深了普通教育中因材施教的程度。一体化教育的教育对象在生理和心理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特点,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各类儿童的特殊需要提供相应的特殊教育服务,促进各类儿童全面、健康成长。(5)全纳教育是完善教师知识结构的教育  在学校对受教育者产生教育影响的各种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教师会教,学生才学得会;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于学;教师善教,学生才能学得好。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和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关键。   一体化教育把特殊教育融于普通教育之中,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一体化教育的理论素质,以爱心去接纳所有适龄儿童,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 & 三.当前随班就读存在的主要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 在现阶段,大多数低视力儿童、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和聋童已成为普通学校普通班中的一员,与正常儿童一起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一体化教育已逐渐被学校、社会、家庭所接受。但一些调查报告和研究资料也表明,由于一体化教育在认识上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能得到很好解决,致使大部分残疾儿童在普校中具备“随班”这种形式,而未获得“就读”的实质。要真正达到一体化教育的目的,就必须正视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研究适合一体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加快一体化教育步伐,最终实现全纳性教育,这就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体化教育过程中的困难因素,找出对策,促进一体化教育健康发展1、教育观念陈旧,学校不愿接纳残疾儿童   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没有一体化教育观念,认为残疾儿童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责任,普通学校没有责任和义务接收弱智儿童,所以不愿接纳他们。许多教师对随班就读和一体化教育还一无所知,需要进行大力宣传,使这些教育思想观念深入到每一个教师心中,这是随班就读顺利开展的前提。2、教育责任感不强,忽视弱智儿童教育&&& 有些学校虽然接收了弱智儿童,但无论是学习还是组织各种活动都将他们排斥在外,还有的仅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对他们的学习不管不问,这些都不利于弱智儿童的发展。教师态度对弱智儿童有很大影响。3、教育方法不当,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有的教师连普通儿童都难以教好,何况是弱智儿童。因此,随班就读变成“随班就坐”也就在所难免。当然,更多的教师是由于不懂得弱智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而难以胜任随班就读工作。这就要求:一方面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提高教师的素质;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培训,帮助教师掌握随班就读的教育技术。&&& 另外,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把教育弱智儿童当做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地对他们进行个别教育,但由于不懂得弱智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4、教育评价不当,影响一体化教育的开展  虽然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有不少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仍是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这使得一体化教育工作难以很好地开展。四、当前加强随班就读工作,深化一体化教育的基本策略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一体化教育思想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改变那种残疾儿童归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观念,树立普教、特教一体化的教育思想。单纯依靠特殊教育学校无法解决广大弱智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只有同时发挥普校和特校的积极性,才能让弱智儿童享受保证质量的教育。 2、提高教师的特教素质是实施一体化教育的重要保证。&&& 选拔一体化教育的教师,除普通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教育技巧、教学艺术外,对弱智儿童,教师应具备:(1)高度的责任感。要对弱智儿童的发展负责,及时进行个别辅导。(2)充分的爱心与耐心。对于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关心爱护,有的弱智儿童可能会无动于衷,但他们比健全儿童更需要爱。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种伟大的、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对弱智儿童的爱,这是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精神力量。(3)热爱特殊教育,关心爱护残疾儿童,工作责任心强,有耐心和创造精神。(4)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能协调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学校与家长、社会之间的关系;(5)身体素质好,学习能力强。按以上条件,采取个人申请、基层组织推荐的办法,经考核后,正式聘为一体化教育教师。在精心选拔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师资培训。(1)派出去学习,利用假期参加特教师范开设的短期培训班。(2)请进来指导。请特殊教育的行家和专家来校指导,举办讲座,传递特教信息。(3)同行间横向联系。与随班就读先进县市和先进单位取得联系,通过课堂教学观摩、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开展学习研讨.3、充分发挥当地特殊教育学校的作用。&& 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配合教研室承担起对全县(区)各随班就读点的巡回指导、检查、培训、咨询等任务,成为随班就读工作的“四个中心”,即教学研究和指导中心、教学资源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康复服务中心。要成立随班就读业务指导小组,制定全县随班就读师资培训计划,举办培训活动,开展教学指导。对未受过特殊教育业务培训的教师,上岗前要集中进行培训。各乡镇中心校要负责指导本辖区内各有关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搞好相关的教师培训。 4、适应一体化教育需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正常儿童教育上,对弱智儿童不管不问,这必然影响一体化教育的发展进程。因此,建立一种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吸引一些有教育能力的教师参与随班就读工作,是一体化教育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目前,为减轻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的工作压力,可采用减少学生总数的方法,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对弱智儿童进行个别辅导。在没有条件实行小班教学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教师的工作且或增加一定的报酬,这样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调动教师参与随班就读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一体化教育的发展。 & 5、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是搞好一体化教育的关键。  (1)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要求备学生、备教材、备大纲,即"一模二排三定四写"。具体摸清每个随读生的教学起点和接受能力;安排教学与辅导两条路线;确定对随读生个别化教学环节、内容、方法三要素;写好健残结合的课时教案、随读生练习卡片和作业。课堂上坚持面向全体,适当照顾随读生的原则,采用"集体授课一分层练习指导一加强个别辅导"的思路,灵活运用伙伴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法、激励成功教学法。  (2)加强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易被忽视的一个补差环节,要求做到五个落实。&&& 教师落实:可以是本班课任教师、本校专职和兼职辅导教师,也可以是特殊学校的巡回辅导教师。&&& 时间落实:可安排在早自习、活动课时、双修日或节假日时间等。&&& 地点落实:可在教室的辅导学习角,随读生超过10人的应设立专用的课外辅导& 室,配备教具、学具、康复器材等。&&& 对象落实:包括全校的随读生,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参加。&&& 内容落实:知识补缺、生活适应、社会适应、职业劳动适应、能力培养、缺陷补偿、特长发挥、学法指导等。6、研究现代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和教学个性。敢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有机结合”、“小学生帮教活动”、“合作学习”、“面向集体,促动两端,调动中间”等灵活的教育方式。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及团结协作的社会活动能力。搞好课外实践活动。五、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进入新世纪,我国残疾儿童少年继续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大力推行随班就读是尽快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努力提高随班就读质量,走出“随班混读”的瓶颈,是巩固随班就读成果,推动随班就读纵深发展的有力保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是深入发展随班就读的重要保证&&&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大家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基本认识,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随班就读工作得到比较稳步的发展。有些地区如上海等随班就读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智力、听力和视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已扩大到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病孩等多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但是在中西部地区,仍然有一些领导在认识上存在偏。认为“普通教育都抓不过来,哪有精力抓特殊教育”。调查中发现,不少地方的随班就读还主要停留在形式上,领导重视不够,随班就读学校和教师积极性不高,随班就读质量问题还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政府重视”、“主管领导重视”仍然是当前随班就读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不但要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更要站在“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重要性。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两手都要硬。(二)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建设好随班就读师资队伍&&& 目前,特教学校由于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管理比较规范,大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自培方式进行培训,师资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问题较大的是随班就读学校的教师,因为担任随班就读任务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普师,从未学习和接触过特殊教育,加上各年级随班就读学生不能固定,每个教师都有可能遇上随班就读学生,因此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培训的面多量广,任务十分艰巨,应是当前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重点。随班就读学校教师的培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举办特殊教育师资短训班,利用暑假集中培训秋季上岗的“新教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开设特殊教育必须课,全员培养特教教师。在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公共课,在源头上解决特教师资培养问题。充分发挥特教学校的骨干作用,设立专项经费,选派业务骨干成立随班就读巡回指导小组,定期下到各随班就读学校进行具体业务指导。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还应包括对特教管理干部的专业培训。在问卷调查中,有的特教管理干部甚至提出不只是要培训特教管理干部,还应当培训教育局局长、主管局长,因为“只有他们认识到了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才会真正摆正特殊教育的重要位置”。因此,建议国家教育部组织好省级特教管理干部的培训,省教育厅组织好各市(州)、县(市、区)特教管理干部的二级培训。培训的重点放在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方面,提高他们的认识、管理和决策水平。(三)、充分发挥特教学校的骨干示范校作用  随班就读的办学形式不仅为普通教育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且给特殊教育学校提出新的任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利用特殊教育学校人力、物力及办学经验的优势,对随班就读工作开展咨询、业务指导及师资培训等提供服务和支持。特教学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定期到随班就读学校听课,与任课教师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探讨随班就读的教学规律。这样,就在特教学校和普校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不但使开展随班就读实验的学校受益,而且对特殊教育学校也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促进了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随班就读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明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干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向素质教育转变&&&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使教师克服和纠正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不愿招收残疾儿童的思想,变对残疾儿童的排斥、嫌弃为厚爱,变强调消极因素为挖掘寻找积极因素,创设条件使他们获得知识和发展。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转变,又促进了班集体态度的转变,同学从嘲笑、指责、告状变成了一分为二地看待残疾学生,关心、帮助、宽容、谦让他们。这些转变又促进了全校教职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改革教学方法。从而也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使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在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中共同提高。  (二)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坚持"整体性原则",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强调要从班级整体出发,因材施教。立足中等生,照顾残障学生,提高优等生,以求整体优化。  所谓"分层教学",不仅是把残障生分层,而且是把全体学生"分层"。具体做法是将全体学生根据各自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等分成三个层次(或四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优等生则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而对残障生采取直观、演示方法、掌握最基本的内容。进行分层练习时,优等生完成训练发散思维的发展题,中等生完成训练技能、技巧的熟练题,残障生完成必须掌握知识的基础题。通过分层教学,优等生形成能力,中等生掌握了技能形成了技巧,残障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如千山区南地号镇中心小学的弱智儿童随班就读实验班实施了"分层教学",第一年全班成绩由原来三个班中最后,上升到第二名,第二年有一科成绩上升为第一名。在随班就读中,为了提高残障学生的素质,我们针对其特点,采取直观、演示、减少知识的梯度等方法。这些方法对差生也适用,对转化差生起促进作用。&& “伙伴帮助",以优等生带残障生。在提高残障学生的同时,对优等生也是一个提高和锻炼的过程。不仅复习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使学习方法得到多次运用。同时也提高组织、口头表达能力。&&& 残障学生在普通学校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和训练,在与正常儿童的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中,逐步克服了自卑心理,增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意识,较好地掌握了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了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提高了与人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房山区石楼乡两所农村小学的两名双目失明的学生,在普通小学学习两个月学完一学期的课程,期末考试分别获得两所小学一年级语文、算术总分第一名。其中一名盲生刘宏飞同学随班就读不到三年,已是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平均90分以上,不论模读还是扎写都已达到盲饺优等生的水平。 & 千山区齐矿二小王丽娟老师在对听残学生张跃工作过程中,首先将其排在前排正中央,并在讲课时有意识放大声音,速度稍慢一些,让他看清老师的口形。还让他参加班级的板报小组、书法班学习。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张跃在四年级第二学期语算成绩都在90分以上,语文竟考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参加了千山区"墨海杯"书法大赛,获得三等奖。   (四)充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随班就读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 &&& 随班就读的智力落后儿童是特殊儿童中的一部分,这类儿童的心理发育较差,智力低下,并伴有一定的适应性行为障碍。由于这部分儿童的高级神经发生病变,大脑皮层功能减退,不易形成比较稳固、正常的条件反射,而使大脑的抑制受到一定损坏,分化联系神经受阻碍,致使神经反射缺少灵活性、机敏性,这些都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并导致儿童心理上的缺陷和异常。因此,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基础素质,补偿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缺陷和不足,就要注意培养和形成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为他们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提出具体要求。首先,使每一名学生在培养、教育和能力的发展上都能较好地达到他在该时期内所达到的最佳标准水平;其次,师生都能遵守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且的时数,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计划,而达到相应等级的标准,从根本上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普通教学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结构,个别辅导等。把两类学生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使普通学生的学习得以提高,就读学生的学习也得到发展,缺陷得到矫正和补偿。  2、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创设情境教学法,引发儿童学习兴趣。  游戏是所有儿童的天性,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活动来组织学生学习,并化解在学习中难以理解的知识,这样才使学生可以在较为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学得愉快,记得扎实,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与此同时,也可依据实际,将音乐引入课堂之中,以此来减轻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疲劳,增加教学色彩。例如,阅读课文、复述课文,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充分给予儿童以美的感受,增加儿童学习情趣。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  智力落后儿童由千空间认识能力差,感知事物往往以直观形象为主,采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就比较容易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声音、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并超越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把智力落后儿童难以接受、理解的知识展现在他们面前。例如,讲《可爱的草塘》一课,普通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得比较,决,而智力落后儿童对草塘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理解困难,如何把课文中所描述的草塘美景展现给学生呢?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配上录像带,有形有声,充分地把草塘的美丽、诱人的景色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对“草塘、浪花、特产、物产"都有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草塘是一幅最美好的画卷,是一座物产丰富的宝库;充分理解草塘可爱的真正含义。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能激发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更主要的是能够补偿他们在思维能力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是以直接的思维为主,离不开感知对象,更离不开自身行为,所以说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基本素材。儿童通过各神器官的活动,不但能刺激大脑皮层兴奋,而且能促使同一内容的学习在大脑皮层中多处留下印迹。把注意力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手脑并用,能使智力落后儿童初步建立起较为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促进大脑生理机制的和谐发展。  因此,个体对事物所做出的动作有其练习和获得经验的作用。  按照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儿童之所以喜爱机械玩具,是因为学会操作本身发挥了内部强化物的作用。因此不难看出,儿童的认识能力是在这种不断操作中获得发展的。为此,在智力落后儿童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身体机能的有效康复,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力为智力落后儿童创造较多的条件,进行操作学习。 六、实施课程改革的对接,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1、首先,实施课程改革要为随班就读提供保证&&& 开展全纳教育的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基本的教育目标确定后,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要有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和评价来加以落实,以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的课程改革目标要让全纳教育给每个儿童“实现和保持可接受水平的学习机会。”比如:规定最低学习标准,同时为普通学校的残疾儿童修改课程;为普通学校的残疾儿童提供中等教育机会;减少残疾儿童辍学率;通过课程改革预设成人教育,把教育和职业服务结合起来。2、其次,改变我们的培养目标和理念&&& 在特殊教育的课程和培养目标中,太多地强调教育治疗性、心理性,而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学会生存。我们经常考虑的是固定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将儿童陷入了被动的困境中。全纳教育从评估到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到教学无不依据儿童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个体充分自由发展及价值和差异得到尊重,这种个性化使儿童充分发展的教育,不仅保证了教育质量,有益于所有的学生,而且“其结果将有益于作为整体的社会。”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特殊需要教育,这种教育必须认识到和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不同需要,顺应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学习速度,通过适宜的课程、组织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到教学无不依据儿童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个体充分自由发展及价值和差异得到尊重,这种个性化使儿童充分发展的教育,不仅保证了教育质量,有益于所有的学生,而且“其结果将有益于作为整体的社会。”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特殊需要教育,这种教育必须认识到和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不同需要,顺应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学习速度,通过适宜的课程、组织安排、教学策略、资源利用及社区合作,确保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教育实是使学习过程是和每个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将儿童套入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速度和学习特点的假说中。&&& 我们鞍山市千山区最初的随班就读工作是为了落实普九时产生的。在随班就读工作中,许多教师认为儿童随班就读仅仅是对残疾儿童的喜讯,对于正常儿童、教师乃至整个班级来说是一种负担,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全班同学的成绩,因而对随班就读工作产生了顾虑。这个现象让我们意识到,要做好随班就读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教师的观念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不能再把随班就读工作看作是一种工作负担 ,是辅读学校的事,而是应该提高到依法治校的高度来认识随班就读这个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那些有残疾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求学方式,是进行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为提高以上认识,我们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结合教师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认识,提倡“爱”的教育,督促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随班就读工作,不嫌弃他们,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多关心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激励其学习。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使我们增强了实施随班就读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3、加强管理&&& 我市组成了由教育局、教育办直接领导的随班就读工作网络,全面负责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同时理顺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相互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形成一种合力,以求事半功倍。每学期我们召开三次工作会议,:开学初制定计划,布置工作;学期中,检查工作,交流反馈;学期末总结经验(每学期每位教师均有个案分析)。在此基础上,教研领导经常组织大家学习特殊教育的理论,让教师外出观摩、学习,了解他人的实践经验,多方面积累,吸取有效的教育经验,了解新的信息,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我市的随班生,是经过严格筛选鉴定的,首先经过任课老师的仔细观察,经由家长同意(绝不强迫),然后由指定的医院作科学的测试,最后上报辅读审核后才确认的,随班就读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所以他们的档案材料我们做到严格保密,由有关老师掌管、不作扩散。这些学生被安置在各个教学班就读,与普通学生一样学习、生活,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为了加强管理,我们建立了随班就读总名册、个人情况登记卡,辅读生下发的《随班就读工作手册》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及时的填写,做到目标明确、计划具体,预期目标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具有可行性,学期中进行两次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教师要求其改进完善为止。&&& 此外,加强平时的随堂听课,了解拟定目标的落实情况,对教师工作加以监控。4、献出爱心 &&&& 由于我们的教育资源有限,目前还做不到对随班就读教师在经济上给予付出的程度,那么要做好这项工作只有要求老师付出爱心.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的心应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孩子的爱,不仅要爱给每个孩子,更要加倍地关爱特殊学生,教师要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和信任随读的学生,用炽热的爱去温暖他们,影响他们,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因而我们要挑选最可爱的老师担任随班就读生的辅导老师,教师们开展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改进教学:&&&&&有随班儿童的班级既不同于普通班,也不同于弱智班,既要提高全班同学的课堂效率,又要让随班就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为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因而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时做到自己照顾到全体又做到兼顾个别差生,课堂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伙伴帮助的办法,帮助随读重型学习,以优带差,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对随班就读生运用“多一点关心、多一点辅导、多一点鼓励;优先发言、优先展示、优先面批”的方法,通过双方配合,使随班就读生完成为其制定的教学目标。 6、个别辅导&&&&&随班就读儿童,学习上困难大,要跟上统一班级课进度,需要加强个别辅导满足他们在课堂学习时的特殊需要,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加强对随班就读生的个别辅导,对这些学生进行补缺、补漏、补差,通过因材施教弥补随读生的缺陷,帮助提高学生能力,在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教师们尽力从提高他的自信心与非智力出发,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建立一种积极、愉快、充满自信的心态,投入到教育中去,使这些孩子在心理上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这种个别辅助导自己既不影响正常儿童普通教育目标的实现,又兼顾了特殊儿童的个别需要,保证他们在认识,缺陷补强,生活技能,社会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7、心理辅导: &&& 随班就读的学生由于身体、智力的先天不足,学习困难大,不易于与他人交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心理辅导应对这些学生进行监控,跟踪,找出他们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解除内心的痛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促进了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发展。 8、开发潜能: &&& 我们认为,随读生首先是成长中的儿童,尽管智力上、身体上有殊疾,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潜能。通过教育训练,他们会有所发展的,因此我们对每一名随班就读生进行了认真分折,寻找积极因素,明确每个学生的长处,用扬长避短的方法进行教育训练,创造适合于他们心理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王某爱运动,老师请他代表班级参加运动会,他不负重望取得了好成绩;庄某喜欢玩兵器,引导他参加国防知识竞赛,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9、工作延伸: &&& 在我们学校除了随班就读的学生外,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特殊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们借鉴随班就读的工作方法对他们进行分层教育,制订帮教卡加以个别辅导,通过心理辅导的方法或进行缺陷补偿;在一年级我们进行了“小班化”个别教育探索。期望通过这些方法使这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适合的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十多年来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初显出的成效和意义就在于有效地提高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促进了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和与社会的融合;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普通学校领导对教育的功能、教育价值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更主要的是使全社会更加了解和理解残疾人这个特殊的弱势体,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使正常学生通过和残疾孩子一同学习密切接触,培养形成了关心、同情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思想品德和人道主义精神。此外,采取随班就读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既节约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量投入,同时也减轻了残疾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随班就读的课程模式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