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刚平时不太喜欢听批评意见,用名言警句大全或古诗送给他

小刚平时不太喜欢听批评意见,用名言警句或古诗送给他_百度知道
小刚平时不太喜欢听批评意见,用名言警句或古诗送给他
提问者采纳
参考:如果你想获得幸福和安宁,那就要越过层层的障壁,敲起真理的钟前进。 —— 卡拉维洛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名言警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古诗文名言警句300条(附详细解释)(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古诗文名言警句300条(附详细解释)(1)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语文知识归类—写
作、知识点梳理、必备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四)
  语文知识归类—写& 作、知识点梳理、必备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四)写&&作课标要求: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其中蕴涵的意义;能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未来的憧憬;能综合地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有感情、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的文章。命题规律:教育部《关于中考命题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抒实感”因此,中考命题具以下特点:1、从题型上看,话题作文成为命题“新宠”;2、从内容上看,“让学生有话可说”是唯一不变的宗旨;3、从命题内容上看,关注成长历程,贴近生活,关注人生、社会,崇尚美德,体现辩证思维、人文特色;4、从具体要求上看,鼓励创新,文体自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扩缩法:将字数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语言,使其变得具体易写;将字数多的题目压缩,抽出主干或中心词。寻“睛”法:就是寻找作文题目的“题眼”——题目中的关键字眼。A、用独词作题目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上,抓住了它的本质特点,或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出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出它的引申意义,这就是题眼;B、偏正型结构的题目,题眼大多在偏的部分;C、并列短语的题目,题眼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D、一个句子的题目,谓语多为题眼。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1、具体事物拟题法:以具体的事物入题,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难忘的那道彩虹》)2、抽象事物拟题法: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感悟春天》)3、特定情景拟题:创设一种特定的氛围,给人一个让人思绪飘逸、遐想的空间,极容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想再看你一眼》)4、特殊符号拟题法: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生动形象,给人耳目一新。(如《失败+失败=成功》)5、条块分割拟题法:将所写内容“裁”成几个小块,择一来写。(如《昨天的思念》)话题作文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引发谈话的由头。1、审题话题作文的题干,一般由背景语、启示语、话题语和强调语四部分组成。A、要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B、要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C、要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2、拟题A、引用(改换)式拟题:巧用词语;妙用术语;借名拟题;化用歌词妙句;引用诗词名句。B、修辞式拟题C、悬念式拟题D、符号式拟题E、并列式拟题3、立意A、化大为小,化意为象;B、独辟蹊径。4、文体A、题记式;B、小标题式;C、散文诗式;D、书信体;E、日记体;F剧本式。5、语言A、善用修辞,展现语言的魅力;B、巧借幽默,增添文章的情趣美;C、融入思考,让语言散发出哲理;D、懂得造型艺术,使语言变成形象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1、材料作文的特点:(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2、材料作文的形式:(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3)扩写、续写、改写、缩写、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1、读懂材料;2、明确要求。(一)、给文字材料作文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看懂材料,确定主旨)。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人或事。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结尾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议论文:材料可从以下角度使用:1、引观点。引述材料→得出论点。2、做论据。可抄录引用;可概括引述。3、做标题,如“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教会了我做人” 、“论…”等。4、做结论,照应前文(包括标题、开头),首尾呼应。(二)、看图写文单幅漫画、连环画:中心一般很集中,通过讽刺某种不良现象或表扬某种社会美德揭示一定的道理。看图写文的关键:看懂“画意”(画面的中心、人物间的关系、事件的经过、空间方位、逻辑关系等)。文体选择:记叙文(借助想象完成);说明文(介绍画面的构图、组成、主要内容等);议论文(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防止失误:抛开图画,另起炉灶;误解图画,文不对题;不明目的,信马由缰。(三)扩写、续写、改写、缩写要注意内容、人称、感情基调等;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三、避免作文无谓(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1、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飞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2、规矩写题。不忘拟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话题当标题。3、拒绝三段式。5-8段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4、斟酌字数。少50字扣1分,少100字扣2-3分。5、规范使用标点。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两格,其它标点均占一格。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书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如遇特殊情况,让此标点“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6、注意保密。不透露真实姓名、地名、校名,要遵守考场规则和考场道德。附一:如何在短时间内读懂一篇文章此法需要三个工具:一分集中的注意力、一个想动的脑子、一支勤奋的笔。接触到一篇文章,先要集中注意力,这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所在,如果你在读文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文章的信息在你头脑中不能留下痕迹,那要读懂文章是很难的。如果一遍没有任何收获,你就会急躁起来,越是急躁就越不容易静下心来读懂文章,越是读不懂就越心烦,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效果不好。这时不妨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手里拿上一支笔,用笔指着阅读内容,眼睛跟着笔走,脑子想着笔尖下的内容,这样文章的内容就会在脑子中留下印象。同时还要进一步把笔用好,那就是做记号。一是标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这些可能是你读懂文章的障碍,但并不是每个生字词都是,有的不影响你的阅读,有的通过上下文也知道它的大致意思,这些你就不用去管它。只管对自己理解文章有障碍作用的生字词,因为你做了记号,一目了然,很快就可以通过查工具书解决。二是标记特殊的句子,这些特殊的句子往往是文章的考点。哪些是特殊句子,每一段的中心句、点明文章主题的句子、承上启下的句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性的句子、词汇比较丰富的句子、还有写得美的句子等,这些是考语文应该考的,也是命题者的素材所在。做好这些记号也需要动脑筋,也就是你在阅读过程中要让你的大脑积极参与阅读,随时对阅读信息进行判断,并做上记号,作好批注。这当然也需要你平时积累好基本的语文知识,更有利于提高你判断特殊句子速度,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如果能在阅读过程中踏踏实实地按照上述方法做,一篇简单的文章一遍就可以读个差不多,稍微难一点的,也只要把所做记号稍作研究,便可以读懂,并能做好后面的思考题。三个工具是相辅相成的,阅读过程中既要集中注意力,更要动脑子,还要勤于动笔,这样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附二:作文如何开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文章的开头要干净利索,不罗嗦,切入正题迅速。即使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在略加修饰后,也必须迅速入题,切忌修饰过长。【策略解读】1.直入法。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方法。开头不加任何修饰,直接进入正题。这种方法干净利落,简洁明快,易为读者接受,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如优秀作文《对自己微笑》开头:早晨起来,对自己微笑,让自己带着美好的心情出门;夜晚归来,对自己微笑,祝福自己有一个甜甜的美梦。是的,对自己微笑,是我们拥有快乐的重要方式。2.悬念法。文章一开始就设置疑问,能吸引读者往下看,让读者找出答案或在文章后点出问题的答案。如2004年高考佳作《文化的性格》开头:万物皆有性格,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格——沉稳。文化亦应有其性格,但文化的性格是什么呢?是水的灵动还是山的沉稳?3.修辞法。在文章开头,用一两种恰当的修辞格,可以给人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如优秀作文《什么才是美》开头:“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4.引用法。开篇引用一二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题,另一方面也能为文章增加文采。如优秀作文《圣者与小偷》开头: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5.题记法。如2004年高考佳作《带上自信上路》开头:“在生命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不是涌浪迭涛,而是心头矢志不变的罗盘:自信。——题记”总之,在方法上,可以设置疑问,吊起读者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拨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力求避免矫情、堆砌、言之无物。技巧一:设计悬念,吸引读者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报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选自2002年陕西省中考满分文《感受生活之美》)技巧点拨:这篇文章的开头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的一来会怎样?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把你的目光带到了下文,使你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吸引读者阅读,效果很好。技巧二:开门见山,亮明观点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一条条溪河恶臭难闻,一股股有害气体毒害人体时,你的感想如何?我那时却不气愤得想大声呼叫:“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选自2002年广东省中考满分文《我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技巧点拨:考场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写作时开门见山,摆明态度,不失为一种普通但又实用的方法。这篇文章的开头采用设问的方式,一问一答,简洁有力,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为下文展开议论打下了基础。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家,用眼泪尽情发泄;心烦的时候,你会回家,让家的温暖驱散心中的乌云;家——融进去的是悲伤,化解出来的是快乐;家——接纳的是难过,释放的是开心。家,真好!(选自2003年云南省中考作文《家,真好》)技巧点拨:记叙文也能开门见山。你看,这篇文章运用排比的形式将自己对“家”的感受毫无遮掩的表达出来,为全文定下了基调。技巧三:联想回忆,巧妙叙述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小小年纪,孤身一人在异乡奋斗的你,一切还好吗?(选自2002年河南中考满分文《当我面对“溶溶月色”的时候》)技巧点拨:中考中,常有追忆式文题出现,需要考生追述过去发生的某一件事。此时不妨联想回忆,引发思绪。这篇文章的开头就导用了这一方法。文中先写月色,由溶溶月色引发了“我”的联想,使我回忆起同样是在这样一个夜晚发生的故事。这种开头,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利于抒发情感。“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歌声在房间的上空回旋着。东子拿着父亲的信,泪水溢满了脸颊。三年了,东子离开家整整三年了,三年来父亲的一封封信已将东子心中的仇恨化为乌有。东子掩卷而思,思绪又回到了三年前。(选自2003年甘肃省中考满分文《常回家看看》)技巧点拨:这篇文章从一首流行歌曲入手,引发文中人物的思考,使思绪回到从前,巧妙地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技巧四:突出矛盾,渲染气氛“你这书记趁早别当了,半点用也没有!”从学校风尘仆仆赶来的我,离家门还有百来米远,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听到了妈妈对爸爸的呵斥声,一种“黑云压城”的感觉猛烈袭上我的心头。妈妈也是多事,爸爸干什么她都要干预一通,搞不好就暴跳如雷。好在爸爸宰相肚里能撑船,每次都是任凭妈妈一阵暴风骤雨过后,才用几句绵里藏针的话收拾残局。今天不知又为了什么。(选自2002年湖北仙桃中考满分文《“民主墙”的风波》)技巧点拨:记叙文的写作要善于制造矛盾,在矛盾中展开故事情节才能吸引人。这篇文章在一开头就抖出一个矛盾冲突。目的是要迅速抓住读者的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今年夏天太热了,干脆明天去买空调!”妈妈边吃饭边说道。“买空调,买空调,你只知道享受!应该节约点钱供孩子以后上大学,简直不会打算。”奶奶唠叨着,脸上没有了笑容。“你这老人,应该享受享受,今年70岁了,还能活多久嘛?”妈妈随口答道。我心里纳闷着:他们有时说话不投机,但很少闹矛盾,今天的气氛很紧张,人们常说婆媳间没有血缘关系,所以很难相处好。(选自2003年重庆市中考满分文《责任》)技巧点拨:故事有矛盾才会有吸引力,在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文章的曲折性、可读性会大大加强。这篇文章一开头就将婆媳之间的矛盾展示出来,为故事的进一步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技巧五:巧用修辞,展示文采爱心是冬天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选自2002年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便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选自2002年贵阳市中考满分文《诠释回报》)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选自2003年江西中考满分文《待人和善》)常听老人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那时,我就在想,桥究竟是什么呢?难道只村西头的那两块老槐树叠加起来的、我们上学必须经过的“桥”吗?(选自2003年山西省中考满分文《美丽的桥》)技巧点拨: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得到良好的效果。上面几例中,第一例运用比喻、排比手法,第二例运用拟物、排比手法,第三例采用排比,叠词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第四例则采用设问方式,先设下疑问,再展开故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如此不凡,自然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技巧六:描写环境,烘托背景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选自2002年湖北仙桃中考满分文《心中筑起一堵墙》)紫红色的去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示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选自2002年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晚风吹过河面上最的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道余晖,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当许许多多都已逝过,当许许多多都已凋尽,我们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别伤心,我已体验过那种感觉,虽然只是曾经拥有。”(选自2003年安徽中考满分文《曾经拥有》)技巧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上面三段开头,第一段写一场急雨的降临,为的是为教室内的考试烘托背景,并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第二段则写夕阳西下的情景,主要是为下文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打下基础,是一个情思的触发点。第三段通过“晚风”“夕阳”“秋霜”的描写衬托出此时人物的心情。三段文字写法简单但很实用,效果也好,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技巧七:广泛引用,突出主题“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着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好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选自2003年甘肃省中考满分文《歌声与微笑》)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选自2003年河南省中考满分文《拥有自信方能成功》)“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每当我吟诵这句诗,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真个展现出一幅画来。(选自2003年吉林省中考满分文《陶醉》)技巧点拨:引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文章开头法,引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若是议论文则常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强论证效果,突出主题,如上面第二例;若是记叙文、散文则可以引用歌词、诗句,以引发下文,便于叙事抒情,如上面第一例、第三例。此外,还可引用古语、俗谚、对联等等。附三:语文知识点梳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附四:初中学生必备名言警句精选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1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11、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1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1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15、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1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1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1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20、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21、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2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24、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2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2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27、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2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2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3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31、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3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3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3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3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3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3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3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3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4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4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4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4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4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4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46、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4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4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49、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5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5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5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53、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5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55、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5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5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58、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5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6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6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6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6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6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6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6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6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6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6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7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7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7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73、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7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7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7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77、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7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7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8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8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82、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8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8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8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86、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87、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8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89、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9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9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9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9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9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9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96、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9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9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99、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10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101、士为知己者死。(史记)10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10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10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10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106、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10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10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10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110、玩物丧志。(书经)11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112、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11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11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1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11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11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11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119、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20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20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20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20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20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20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20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20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20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209、学无止境。(荀子)21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2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1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2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214、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2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21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2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21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21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22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221、知识就是力量。(培根)222、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22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22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附五:经典名句诵读古诗文名句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10.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1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1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1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1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1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1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2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2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2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2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2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2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2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2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3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3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32.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3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3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3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3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37.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3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3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4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4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4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4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45.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4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4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4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49.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5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5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52.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5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5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5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5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57.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5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5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6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6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6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63.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6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6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阁序〉)6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6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6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7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7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7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7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7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7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7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79.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8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8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8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8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8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8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8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8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杜甫《茅屋为秋凤所破歌》)8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8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9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9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9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9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9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9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9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9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村绝句》)9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10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唐·李商隐《无题》)10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10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10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10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105.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10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10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10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10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11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11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11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试《后赤壁赋》)11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试《水调歌头》)11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11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11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11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11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12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2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12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12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12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12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12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2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129.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13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13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13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13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13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135.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13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137.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题墨梅》)13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139.养军千日,用军一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14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14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对联)14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143.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144.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145.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146.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147.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148.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事林广记》)149.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增广昔时贤文》)15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15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词》)152.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施耐庵《水浒传》)153.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浒传》)154.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水浒传》)15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承恩(西游记))15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15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15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15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16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161.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清魏子安(花月痕))162.鲁迅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心好学的名言警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