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的一段话学生和老师联欢的场面用歇后语和比喻句写一段话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刊百卷文库:小学生学习周报
&&&&&&&&&&&&&&&&
/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刊百卷文库:小学生学习周报 
本卷主编的话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刊百卷文库〈小学生学习周报〉卷》终于问世了。 在这里我们衷心感谢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以及该协会的主管单位共 青团中央、文化部、国家教育委员会、新闻出版署,是他们为我报提供了这 样一个向全国小学生展示优秀作品、交流办报经验的极好机会。同时借此机 会向十多年一直关爱着我们的广大小读者以及他们的学校领导、教师、家长 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一直积极支持我们工作的广大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小学生学习周报》创刊于 1985 年,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是上海 市第一张辅导小学生各门学科学习的报纸。主要指导和帮助小学生的课内外 学习,结合小学各门课程内容进行具体的辅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基本概念,掌握各科学习的重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达到减轻负担、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扩大知识视野、开发智力的目的。 随着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我们更加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 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强了这方面的宣传力度,推出了“教育信 息”栏目,传播实施新方案的有关信息,介绍先行学校的成功经验,提供开 展选修课、活动课的内容,增加新教材的辅导材料。在全国实行五天工作日制后。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活泼、健康、高雅、有趣”的双休日,我们又推出了“课外乐园”栏目,指导学生和家长过好双 休日。我们追求“严谨、实在、活泼”的编辑风格,着眼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具体分语文、数学、英语、自然、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版面, 设置了这样一些主要栏目:语文版有阅读指导、写作指导、阅读指点、新课 预习、作文选、课文配读、佳作欣赏、读书台、作文错句等。数学版有学习 与指导、一周一议、想想做做、生活中的数学、趣味数学、错在哪里等。英 语版有英语连环画、交际英语、英语俱乐部、英语日常用语等。历史、地理、 音乐、美术等版面也有不少优秀的栏目。我们以优秀的版面、精湛的内容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并荣获了全国学习辅导类优秀报刊奖。许多栏目和稿件在全国性的评比中屡屡得奖。今天我们 从这些精品中严加选择,编选了本书。这本书融可读性、资料性为一体,欢 迎读者在阅读之后,对本书、本报提出批评和建议。序              余心言 中国的少年儿童报刊,正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正式出版的已经超过200 家。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有面对中学生的,有面对小学高年级 的、低年级的,还有面向学龄前幼儿的;有的以图为主,有的以文字为主; 从内容看,有综合类、科普类、文艺类、艺术教育类、学习类;还有以少数 民族文字出版的。  在广大少儿报刊编辑以及少年儿童文学工作者、美术工作者、科普工作 者、教育工作者和许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少儿报刊源源不断地为 广大少年儿童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哺育 着一代又一代新人健康成长。少年儿童报刊之功是不可埋没的。  报纸和刊物都是定期出版的。它的长处是能够及时向读者提供新鲜的信 息,满足读者的需求。缺点是不便保存和检索。虽然现在已经有了计算机手 段。但似乎还没有哪一家报刊已经做到全文输入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的使用 也还远未普及。许多优秀作品在报刊上发表了,当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 是事过境迁,也就成了明日黄花,后来的读者想找也找不到了,许多读者还 根本不知道有过这样的作品。而少年儿童又是人生的成长阶段,每年都有上 千万的新读者进入这支队伍,同时又有成千上万的老读者离开这支队伍。新 的读者需要新的知识、新的读物;他们也有许多需求同他的哥哥、姐姐、叔 叔、阿姨是类似的。报刊又不可能老是炒冷饭,大量刊登过去的作品。这是 一个矛盾。怎样解决这个矛盾,使一些作者辛勤劳动的精神产品继续发挥作 用,满足新一代小读者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花气力去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的组织下,各家少儿报刊编辑部共同努力,编辑出版《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刊百卷文库》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好 办法。我翻阅了已经编好的几本书稿,感到内容是相当精彩的。一册在手, 不同的读者就可以饱览自己喜爱的报刊中多年积累的精华。这一套文集出版的另一方面功效是,便于各少年儿童报刊回顾总结自己的经验,互相交流,共同进行规律性的探讨,促进整个少年儿童报刊事业向 新的高峰迈进。人类即将进入新的世纪,今天的雏鹰将要在新的天空中搏击。 他们有理由要求获得更精美的精神营养。我相信,我们的少年儿童报刊百花 园明天必将更加光彩夺目。1997 年 1 月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刊百卷文库语文部分●写作指导观察小竹林郑昌时老师让同学观察学校的小竹林,写观察日记。有个同学这样写:
春雨以后,我走进小竹林。小竹林充满生机,青青的新竹长得很高;地上东一支西一支的竹笋 正在生长起来;地上还长着小草,有的开了花。  这段话从竹竿、竹笋和小草的生长状况写小竹林勃勃生机,但总感到不 具体,感情不丰富。老师对他说:观察是全身心的活动,要调动所有的感觉 器官积极参加。听了老师的话,他又观察了几次,改写成这样一段话:
春雨以后,小竹林充满生机。绿得发亮的一支支新竹发出淡淡的清香,一个个竹笋小脑袋探出 来,笋衣上还挂着一颗颗晶莹透亮的水珠。你仔细听听,还有细碎的吱吱声,竹笋正拔节呢!抱着竹 竿摇一摇,大颗大颗的水珠掉下来,洒在头上,滴进脖子里,透凉透凉??  这段观察日记写得具体生动了。为什么?仔细分析一下,小作者在观察 时,不仅用眼看,还用耳听(听到竹笋拔节的“吱吱”声),用鼻闻(青竹 发出的淡淡清香),用手摇(摇动竹竿大颗水珠掉下来),全身心地感受小 竹林蓬勃的生机。  可见,观察是全身心的活动。要细致地观察事物,不仅用眼看,还要用 耳听,用鼻嗅,用舌辨,用手触摸,用脑思考,所有的感觉器官都要积极投 入。  写景如画朱福生  小朋友,怎样写景状物才能做到栩栩如生,如图如画地展现在眼前呢? 你读一读下面一段文字,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雨不停地下,石级小路,被雨水洗得分外明净。路两边新拔节的翠竹,被细碎的雨星罩着,绿 蒙蒙的,望不到边际;路下的山冲里,一片桃林,初开的桃花,笼在这四月的烟雨里,洇出一层水润 润的红雾。这蒙蒙的绿意,这团团的红雾,真像刚滴到宣纸上的水彩一样,慢慢地浸润开来。  这一段写的是江南山区春天的雨景。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能获得“如画” 的感受呢?这是因为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对景象作了清晰而具体的描绘。 你看,先写石级小路,再写路两边的翠竹、路下山冲里桃林,最后将翠竹、 桃林合起来写。这种由近到远,先分后合的顺序,不正像画家在对画面作格 局安排一样吗?再看,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的。要知道单是写雨,是不 容易写出“如画”的效果的。作者选写了“石级小路”、“新拔节的翠竹”、 “初开的桃花”,这就表现出了春天江南山区的特点。还有“雨”呢,晴天 和雨天的景象不同,同是下雨,北方和南方不同,秋天和春天又不同。江面 的春雨,如烟如雾,雨中的景物也是朦朦胧胧的。作者用了“细碎的雨星”、 “烟雨”来表现春雨,用“绿蒙蒙的”、“蒙蒙的绿意”来写春雨中的绿竹, 用“水润润的红雾”、“团团的红雾”夹写春雨中的桃花,这样不仅写出了 色彩,还把江南春雨和雨中景物的特点准确地勾画出来了。  把作文写生动仇克豪  我们平时喜欢读内容生动的文章,而不喜欢内容枯燥的文章。然而,我 们自己写作文,却常常马马虎虎,内容枯燥。  比如写《我的家》,有的同学写“爸爸、妈妈和我”的情况,但都只是 一般介绍,写“我”的爸爸年龄多大,干什么工作,写妈妈又是年龄多大, 干什么工作,“我”呢?“我最小,才 10 岁,在××学校四年级,是中队长”。 这样写内容单调重复,语言死板,通篇文章是报流水帐,这样的作文别人不 喜欢读。怎样才能使文章内容生动呢? 就说《我的家》吧,可以选择一些精彩的镜头来写,可以写一些有趣的对话,也可以对人物作细致的描绘。 比如下面这篇作文写得就比较生动。我的家溧阳路三小四年级 卢琪
我的家是一个充满温馨气氛的家。要说我家有什么特点吗?告诉你吧——是一个戴眼镜之家。 这个外号,还不是自封的呢!
我的妈妈总是戴一副小巧的太阳镜,爸爸整天在鼻子上架一副老气的近视眼镜,奶奶、爷爷也 都戴着老花眼镜,才 10 岁的我,也爱戴上一副“猫咪”玩具眼镜,在小伙伴面前神气神气。那是在今 年春节,居委会搞联欢会,最后一个节目是评比“弄堂之最”,经过一番热烈的评判,我家便成了弄 堂之最,什么之最?那还不是因为我家老老少少都戴眼镜嘛!于是,我家有了一个奇特的、有趣的外 号——眼镜之家。
以后,我就更爱戴眼镜了,不但戴有趣的小猫眼镜,还戴新式的小狗眼镜。就这样,我又有了 一个绰号——眼镜迷。再说爸爸吧,他都快成“眼镜专家”了!他不仅戴眼镜,还收藏了不少坏了的 眼镜。一到星期天,就全部拿出来,摆弄个不停!妈妈、奶奶、爷爷,也都成了“眼镜博士”,以前他们只是为了眼睛不方便而戴眼镜,可现在呢,是为了美观噢!戴上一副“博士”眼镜,那 才像真正的大博士呢!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愿意到我家来玩吗?如果要来,可别忘了戴眼镜哟,不然,你可是进不来 的呀!  读完这篇《我的家》,你一定会被小作者那幽默的语言、奇特的描写吸 引了,整篇作文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写出这样的好作文有什么秘诀吗?我想, 那就是既要有真实的生活,又要发挥自己的想象。  用“问答式”写段陈锡宝  什么叫“问答式”写段?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再以回答的形式展开段 落。这种写段方法,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激起“弄个水落石出”的欲望。下面我们来读两个例段:
①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 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 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段话开头就设问,紧接着列举了用“水中听音器”听到的七种声音——嗡嗡声、啾啾声、汪汪声、打鼾声、吃东西声、行进声、警报声。如此围 绕问题,列举事实作出回答,十分明确地告诉读者:海底也是个“有声世界”。 这种让我们增长见识的段落,怎么不令人感到新鲜感到有趣呢!
②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 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水从须板中间喷出来,把小鱼吞进肚子里, 一次就可以吃 2000 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 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了。齿鲸里有一种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候,好几十头虎鲸围住一头30 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这段话也是先提出一个问题,再组织有关材料作出回答,举了“须鲸吃 小虾小鱼”和“齿鲸吃大鱼海兽”的事例,充分说明鲸的胃口极大。如此一 问一答,让人深信:鲸真是个庞然大物啊!可见,用“问答式”,必须设计好一个问题,能自然地引出下文,至于问题的提法,除了上面例段中的形式,还有“你知道??吗?”、“??是 怎样的呢?”、“??为什么??”等句式。然后选用跟问题有关的内容, 以举例子、标数据等方法作出回答。现在请你以《我家的厨房》或《我认识 的一种昆虫》为题,用“问答式”写一段话,好吗!用“比较式”写段陈锡宝写段的方法较多,这里给小朋友们介绍怎样用“比较式”写段落。 请看例段①: 有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可他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把他编在吹竽队里。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 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王继承了王位。齐■王的脾气不同,不喜 欢听大家一起吹,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接一个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这段话叙述了“南郭先生”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以前,他混 在齐宣王的吹竽队里,没有出过毛病;后来,他听到齐■王爱听人单独吹竽 的消息,只好逃走了。如此前后一比较,突出了没有真本领的南郭先生终究暴露真相,滥竽充数是不可能长久的。 再看例段②: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 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 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 移。显而易见,这段话主要是描写漓江水的。可开头为什么要写大海和西湖呢?原来作者把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来突出漓 江的水是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由此可见,如能用好“比较式”写段,就能使内容层次分明,给人印象清晰、深刻。用“面点结合”的方法写场面先请看下面一段话:陈锡宝
吃过午饭,我和妈妈来到了牡丹服装商场。哇!里面真漂亮,到处都是争奇斗妍的时装,到处 都是营业员热情接待顾客购买衣服的景象。在皮装柜台,一位年轻的营业员阿姨笑容可掬地接待一位 中年妇女:“想要哪一件?”中年妇女说:“我要买一件皮质最好的适合我穿的皮茄克。”营业员阿 姨便为她挑了一件深蓝色的毛衣领山羊皮装。中年妇女一穿,就站在穿衣镜前满意地点点头:“很好, 很合适,就买这件吧。”营业员阿姨在一旁轻轻地提醒说:“这件皮装可要 1080 元呢!”妇女笑笑说: “不贵,不贵。”她拿出一大叠人民币说:“多亏党的富民政策,伲农民口袋里的钱渐渐多起来了。” 读罢上面一段话,不难看出:首先,小作者对服装商场内总的场景作了 概括介绍,两句“到处??”,给人一种“商场生意兴隆”的印象;然后小 作者选择了“营业员接待买皮装的中年妇女”的情景,进行具体地描述。这 样通过有点有面的描写,把一个场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在眼前,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一个场面,往往由许多人、事、物组成。描述的时候不可能什么都详细描写,否则即使写到了,也容易造成主次不分,内容重复,语言噜苏。所以, 像上面这段话这样,采用“面点结合”的方法写,往往可收到好的效果。“开头”要引人入胜陈恩浩  作文怎样开头才算好?开头能抓住题目并紧扣中心,写得不落俗套,引 人入胜就是好。下面介绍几种能引人入胜的开头方法。一、“设置疑团”法例如《妈妈变啦》:
一阵熟悉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是妈妈下班回来了。我和弟弟兴冲冲地迎了上去。怎么啦,妈 妈一反往常,理也不理俺俩。她愁云满脸,默默地放下提包就直往卧室走去。又如《我给爸爸打个分》:
人人都有自己的爸爸。要是有人问我:“你爸爸怎么样?”我只能皱皱眉头叹口气。要是让我 像老师批作业那样,给爸爸打个分,那准会先打个“×”,再写上“不及格”三个字。  这两篇作文的开头新颖别致,用布下疑团的方法烘托气氛。为什么“妈 妈一反往常?”“我”为什么要给“爸爸”打个“不及格”?在读者心里留 下悬念,激发了强烈的阅读欲望。二、“提出问题”法例如《小猴吃“虱子”》:
“小猴为什么吃‘虱子’?”不要以为我在胡思乱想,这个奇怪的问题,是由一枚《给猴妈妈 抓虱》的邮票引起的。又如《大姐“三怪”》:我的大姐邵翠红,她有“三怪”。哪“三怪”呢?  以上两篇作文,都在开头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小猴为什么吃 虱子?”“大姐有哪‘三怪’呢?”这样就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三、“展示矛盾”法例如《悔恨》:
自然学科的期终考试分数公布了。虽然我得了 100 分,可是心里反而沉甸甸的,像压上了一块 大石头。又如《眼泪》:
我是一个倔强的女孩子。在我的记忆中,不管是老师的批评,还是父母的责打,都未曾使我流 过泪,因而人们都说我是“硬汉子”,可是今天,我却泪水夺眶而出??  多矛盾呀,得了 100 分,反而心里“沉甸甸”;一向是“硬汉子”,今 天却泪水夺眶而出。这两篇作文的开头展示了矛盾,然后引出下文的故事, 怎会不吸引人呢?  这就是“具体形象”作文,究竟怎样才叫具体形象呢? 请先读一读著名作家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一个片断:陈恩浩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 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 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 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这段话总共不到 200 字。当你读完它,一定马上感觉到了,这是在描写 烈日暴晒下的炎热。可这段话里却连一个“热”字也没有提到,显然,这是 作者对烈日下的许多客观事物用了具体形象的描述的效果。打卷的树叶,干 巴巴发白的马路,吐出舌头的狗,张着鼻孔的骡马,憋闷得喘不过气的行 人??这一切,都叫人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热”字。这样写就叫做“具体 形象”。  可是,在我们不少同学的作文里,同样是写“热”,往往只是说“今天 是个大热天”,“中午热得要命”之类的话。这样写,也许自己以为反映的 情况是清楚的,但对于读者来说,却是干巴巴的,没有感染力。要是我们平时能仔细观察事物,写作时注意抓住事物特点,作具体形象的描述,那么写出来的内容就会生动感人。作文离不开想象郑昌时  作文不能离开想象。比如《看月食》,作者写月食的过程:“只见月亮 不是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 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 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如果没有想象,只是写月亮慢慢地小了,小了,最后只有一个圆影子。 你说形象具体鲜明吗?  我们平常的比喻、比拟、夸张、双关等等修辞手法,都是作者发挥奇特 想象的结果;我们平常说文章要有新意,这新意也靠想象。不妨举个例子说 说——  作家叶文玲回忆小学时写《秋天来了》作文,老师照例援引一段范文: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地上??”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 地照抄时,她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 眼睛去看秋天。于是她把秋天想象成一个穿着金色裙袍的仙女:  她那轻盈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却将明丽和清爽撤给大地;她用宽 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谷物和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 爱她的日丽气爽,爱她的天高云淡,爱她的香飘四野。??她的这篇作文得了个“甲优”,老师在文中又圈又点,接着又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这篇作文的成功使她省悟了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 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叶文玲:《我的“长 生果”》,这别出心裁的构思,这与众不同的“鲜味”,靠的是想象力。因此,我们作文时,要发挥想象力。如果没有想象作为翅膀,思维便飞不起来了,语言也成了空壳,文章的新意当然成了一句空话。语言要有色彩郑昌时  有位同学描写荷叶与荷花:“风过去,满池的望不到边的荷叶在水上翻 动。荷叶之间,一支支荷花亭亭玉立;有的还只是小花苞;有的含苞欲放, 花瓣之间可见一条条缝隙;有的已经开放,迎着和风舒展花瓣,里面是花蕊, 中间还有个小莲蓬。”老师对他说,写荷叶荷花之美,除了描写姿态之外, 还应写色彩,于是这位同学加进了色彩的词:“风过去,满池碧绿的荷叶在 水上翻动。荷叶之间,一支支荷花亭亭玉立:有的还只是青绿色的小花苞; 有的含苞欲放,淡红色的花苞之间可见一条条的缝隙;有的已经开放,迎着 和风舒展粉红色的花瓣,里面是嫩黄色的花蕊,中间还有个浅绿色的小莲 蓬。”美了,美了!犹如在一幅素描上添上了鲜艳的色彩,以绿、红为主色, 有碧绿、青绿、嫩绿、浅绿、淡红、粉红,还有黄色点缀其间,顿时光彩夺 目,亮丽异常,使人想起唐代诗人杨万里的两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 日荷花别样红。”  作文要写出事物的美,往往离不开色彩的描写。作家肖红的《火烧云》 是用色彩缀成的奇文,灿烂无比:  “这地方的火烧云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 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作文是写多彩生活的,能离开色彩描写吗?我想,要是没有了色彩,世界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作文也如此●课文指点《鸬鹚》的时间顺序赵仲春  《鸬鹚》的作者,四次描写天色的变化,交代了时间顺序。开头写“夕 阳照在小湖上”,“夕阳”指明时间是在傍晚。“照”,说明太阳光还是比 较强。等待鱼群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早了,白白耽搁时间;晚了,会错过捕 鱼的好时机。第二次写“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光线减弱了,变 成“柔光”,点明时间推移了。“浪花”在“柔光”中“跳跃”,是说此时 鸬鹚正在水中捉鱼,激起层层浪花。第三次写“岸上炊烟四起”,交代了人 们该结束劳动回家吃饭了。所以,“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不难看出捕 鱼的时间是短暂的。最后一次写“天色逐渐暗下去”,已是日落黄昏,渔人 急忙趁夜幕降临之前划船归去。这四次天色描写,把傍晚时间推移交代得十 分清楚;把渔人打鱼的等待鱼群、赶鸬鹚下水捉鱼、停止捕鱼、划船回去的 顺序叙述得很有条理;把湖面从平静到跃动,又从跃动归于平静的过程描绘 得极为逼真。  “占卜”一词有深意朱仲贤  叶圣陶先生的《粜米》第三节中这样描写:“那些戴旧毡帽的,??来 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戴旧帽的”是指贫苦的农民。“占卜”原 来指向神灵去推断祸福,文中却写“到柜台前面”来占卜,此词大有深意。 照理,遇上好年景,该过上好日子,农民们自己的命运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然而,他们要到柜台前面来“占卜”后才能确定。那么,柜台里边的是谁呢? 决定农民命运的又是谁呢?柜台里的是米商。农民们丰收了,他压价收购谷 米,到了青黄不接的六月,农民们没米吃,他又抬价出售——他是为富不仁 的有钱人的代表。再看,“洋米,洋面,运来了”,帝国主义的洋米、洋面 大量倾销,造成米价狂跌,把中国的广大农民逼进苦难的深渊。所以,柜台 里面的,还是帝国主义的代表。旧中国农民的命运,握在地主、资本家、帝 国主义的手里,要由这些人来决定,文章用“占卜”一词十分巧妙地点出了 旧中国农民命运的悲惨,又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了伏笔。  耐人回味的“谢”字                             素智 “谢谢曹丞相的箭!”  上述这句话是《草船借箭》中诸葛亮见草人上已被曹军射满箭,利用草 船借箭已成功,命令士兵高喊的话,细细思量,让人觉得特别耐人回味。  其一,包涵着诸葛亮设计曹操中计的意思。那借箭的当夜,大雾弥漫, 曹操被呐喊声和擂鼓声迷惑,误以为敌军攻营,结果上了诸葛亮的当,稀里 糊涂地白放了 10 万枝箭。  其二,表示了对曹操的嘲讽。作为三军统帅的曹操,竟然在不知不觉中 把武器送给敌方。这一句中的“谢”字极其辛辣地嘲讽了曹操。  其三,表现诸葛亮从容高雅的军师风度。这一句中的“谢谢”,充分显 示了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高雅的军师风度。由此,更让读者对周瑜所说“诸 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的话中含义加深理解。  理解“如烟、如雾、如尘”张筠  《瀑布》一文最后两行写道:“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 如尘。”如何理解这“如烟、如雾、如尘”呢?首先,“烟、雾、尘”它们 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悬浮在空中的细小物体。但它们又有区别:烟——物质 燃烧时所发生的气状物,也指像烟一样弥漫空中的气体;雾——由大量悬浮 的小水滴或冰晶构成:尘——颗粒状而细小的尘土、灰尘。  细细推敲分辨,这三个比喻各有侧重。“如烟”着重表现瀑布的轻盈之 态,是指飞瀑直泻千丈,撞击岩石,碎成朵朵水花,随风上升飞舞。“如雾” 着重描绘瀑布的连绵之状,水珠分离成水沫向四周扩散弥漫的样子。“如尘” 则着重写瀑布如点点微尘随风旋转下降的形态,写水沫缓缓飞降、下落的样 子。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瀑布撞击岩石后水珠上升、扩散、下落的整个 过程。由如弥漫的气体,似悬浮的小水滴,像飘撒的灰尘,也写出了不同风 速、流速时瀑布的干姿百态。  《草地夜行》中的同义词赵耀昌  我们阅读《草地夜行》一文,便会发现下面句子中的词语,表达方式不 同,收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1.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2.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3.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4.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以上四个句子中的“不能再革命”、“丧命”、“牺牲”、“夺去了生命”均是同义词,表示“死”的意思。这四个词语用得巧妙,避开“死”这 个忌讳的词,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例 1,“不能再革命”,说明老红军 告诫我,必须马上赶上部队,不然,陷下泥潭,造成不必要的牺牲。例 2, “丧命”一词,说明老红军坚持要背“我”走,避免夜间陷入泥潭,反映出 他对小红军的关怀。例 3,“牺牲”一词,表达准确。当“我”要去拉掉进 泥潭里的老红军时,老红军宁愿自己牺牲,将“我”用力往上顶,甩在一边, 不忍心让“我”也牺牲,体现了他舍己救人的品质。例 4,老红军被草地“夺 去了生命”,既写出草地的险恶环境,又反映出“我”当时极度的悲痛心情, 并且激励小红军鼓足勇气,以顽强的毅力走出草地。《海上日出》猫绘的三幅日出图陈焕之  《海上日出》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 1927 年 1 月从上海乘船赴法国留学, 旅途中,在浩瀚的大海上观赏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文章用优美生动的语 言描绘了三幅日出图。仔细阅读课文后,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描绘的三幅日 出图中,都着重写了太阳“冲破”云彩,把光亮送向大地,字里行间表达了 作者对光明的向往。  无云时的日出图中,作者写太阳“使劲儿向上升”,终于“冲破了云霞”, “跳出了海面”,刹那间“发出夺目的亮光”,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 彩”,形象地描绘了无云日出时,绚丽多彩,雄伟壮观的景象。  薄云时的日出图中,作者着重写太阳被薄云遮任,仍能“透过”云缝, 把光亮直射到“水面上”,“一片灿烂的亮光”,呈现水天一色的美景。  厚云时的日出图中,先写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光芒”,给黑云镶上了 “金边”,再写当太阳突出重围,把片片黑云染成了或紫或红的瑰丽奇景, 在这“太阳发亮了,云发亮了,海水发亮了”的意境中,“连我自己也成了 光亮”,更显示出太阳不可抗拒的生命力。  在描绘了三幅雄伟美丽的日出图后,文章结尾以反问句“这不是伟大的 奇观么”作总结,用否定的形式,更加有力地肯定了“这是伟大的奇观”。  一、景物的照应《小英雄雨来》中的照应赵耀昌  课文第五部分有这样一句话:“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 悠地飞着。”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 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 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这里通过景物的有机照应, 展示了“祖国河山无比美丽,岂容日寇在这片土地上践踏”的情感。二、雨来游泳与脱险的照应  课文结尾写道:“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 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这里照应了第一 部分的那句话:“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 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实际上,第一部分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强,是 为下文雨来机智脱险埋下伏笔,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三、识字课本的照应  作者在课文中提到的识字课本,也照应得很好。在夜校里,雨来跟老师 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第一次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 一内容深深地镌刻在雨来的脑海里。识字课本上的这两句话与第四部分鲜血 滴在识字课本上的两行字上相照应,有力他说明,雨来之所以有那种坚强不 屈的斗争精神,是因为他在夜校里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爱祖国、爱 家乡的强烈感情,这是他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  这句话中的“小梅花”怎么理解周纯杰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猫》一文中的第二节有这样一句话:“或是在 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读来亲切有味。这 句话中的“几朵小梅花。”该怎样理解呢?  通过读课文看插图,我们可以知道句中的“几朵小梅花”是比喻猫的脚 印。试想,如果我们在写作时,碰上有猫在稿纸上踩脚印的这种扫兴的事, 即使不揍它几下,也非赶走它不可,哪儿还有兴趣去欣赏这“小梅花”似的 脚印?在老舍先生笔下,猫的脚印却成了几朵小梅花,不正反映了他爱猫之 情吗?我们再仔细想一下,老舍先生在“梅花”这个词的前面加了一个“小” 字,更使我们体会到猫的脚印如同梅花那样娇小素洁,再加上老舍先生那苍 劲有力的字迹,全篇稿纸不就成了一幅水墨字画。由此看出,这句话饱含着 老舍先生对猫的一份爱心与知心,使我们很自然地感受到他对猫的无限喜 爱。  《称象》导读理解曹冲的聪明才智,阅读《称象》课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善于动脑筋杨其雄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话形象地写出象 的高、大。也就突出了要称出这头大象重量的困难一面,尤其在衡器不发达 的古代是有一定难度的,然而正因为这样,在克服这个困难的过程中显出各 人的智慧程度。如果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就显不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准聪 明,谁愚笨了。  曹冲虽然只有七岁,但他在困难面前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最终称出了 大象的重量,这就显出了他的聪明过人。二、扬长避短  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官员们想出了“造大秤”和“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 再称”两个办法,显然,这两个办法,都行不通。特别是后一个办法,简直 有点愚蠢。但曹冲不是这样看的,对待任何事情,办法再好,总有不足之处, 同样,办法再行不通,也有可取之处。“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称”这个办 法是愚蠢的,但能否用其他相同于大象重量的东西来一块一块地称呢,曹冲 想出的是等量置换的办法,无疑这办法,是在吸收别人长处,克服其中的不 足,充实完善自己的办法,而称出大象重量的,这就显出了曹冲的高人一筹——聪明。三、实践检验  “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说明曹冲的办法 不仅在理论上说得通,而且在实践检验中证明也是可行的,这进一步说明曹 冲是个聪明的孩子。  会走路的刺刀金哲民  课文《小英雄雨来》中有一句话:“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 刀从前门进来。”读到这里,许多小朋友会提出疑问:刺刀怎么会走路呢? 这算不算是一个病句呢?  其实,这个句子一点也没有错,相反倒是一个十分形象的句子。因为作 者在这里运用了一种叫“借代”的修辞手法。  什么叫借代呢?这是在讲话和作文中,有时候不把要说的事物名称直接 说出来,而拿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或它本身最突出、最具有特征性的 一部分来代替它。像上面这个例子,进来的明明是日本鬼子,作者却说是“刺 刀从前门进来”。这是因为:刺刀与日本鬼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刺刀是杀人 的,而日本鬼子正是杀人不眨眼的凶手,所以用“刺刀”来代替日本鬼子是 十分确切的。借代的方法很多,作用也很大。让我们再来看两个例子:南山上那湛蓝的天空中,翱翔着几只“雄鹰.”,飞舞着儿只“蝴.蝶.”,还有大眼睛的“蜻蜓”??                      (《乡村的傍晚》) 作者用风筝式样的名称来借代风筝,使得语言简洁而富于变化。累不累,“独.角.龙.”一上午耕了 3 亩地,真是好样的!大家都像你,就好了!                     (《饲养员赵大叔》) 文中的那头牛因为断了一只角,所以“独角”是这头牛最具有特征的一部分。而用“独角龙”来借代这头牛,就显得生动形象。  如果留心一点的话,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借代交流的情景也很多。如: 看见个子高的人,就叫他“大个子”,称少先队员为“红领中”等等。可见 运用借代并不难,只要合情合理就行。  怎样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陈焕之  《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开头提出问题:“大海深处是怎样的?”结尾 照应开头,概括他说明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为什么说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呢?课文的第二、三节从海底世界“静 中有声”、“暗中有光”两方面来描述。先写“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 底依然宁静”。然而,又指出在这“很宁静”的海底,并不是没有一点声音。 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和比喻的手法,具体 描摹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生动地表现了海底“静中有声”的奇异景象。  作者在介绍“海里 500 米以下就全黑了”后,又写了在一片黑暗的深海 里,由于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可看见许多光点闪烁,具体地表现了 海底“暗中有光”的奇异景色。  读课文的第四、五节,有的同学以为这两节是写海底世界物产丰富,往 往忽略了也反映景色奇异。其实,作者写海里的动物约有 3 万种,固然是说 明“物产丰富”。可作者在具体写它们的活动方式时,又注意突出奇异。  你看,海参“每小时只能前 4 米”,而梭子鱼却游得“比普通的火车还 快”,而乌贼和章鱼还能“迅速后退”。它们的游速有极慢的,有飞快的, 有向前进的,也有向后退的,这些描绘不也是反映了海底景色奇异吗?另外 写多种多样色彩的植物时,作者又用“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 清楚”与“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作对照,写出海底植物大小长短的悬 殊,也是在写物产丰富的同时突出景色奇异的。  凡卡在乡下的生活快乐吗?张玉琴  《凡卡》的主要内容是凡卡给爷爷写信。在写信的过程中,穿插着几段 凡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凡卡想起跟着爷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觉得那是 “多么快乐的日子”。凡卡在乡下的生活真的很快乐吗?我们仔细看看课文 就会明白。  凡卡的爷爷是个守夜人。俄国的冬天非常寒冷,爷爷“冻得成一团,耸 着肩膀”。白天,他在大厨房里睡觉,这是因为他的房子太冷,睡在厨房里 可以暖和一点,或者爷爷根本就没有住的地方。砍圣诞树是凡卡最快乐的时 候。那时候“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老爷太太们裹着皮大衣,烤着火取暖, 只有仆人才在严冬中被迫到山林中去砍树。你看,爷爷冷得吭吭地咳,凡卡 也跟着吭吭地咳,他们差不多快冻僵了。“快乐的日子”尚且如此。凡卡平 时的生活会怎么样呢?  但是,凡卡把他现在当学徒所受的苦跟在乡下的生活比,他还是觉得在 乡下快乐。因为那儿有亲爱的爷 爷——他唯一的亲人;那儿有他的朋友 阿辽娜、独眼的艾果尔、马车夫,他们都是穷人,对凡卡都很友好;那儿有 听话和讨人喜欢的狗。更重要的,在乡下凡卡不至于像当学徒那样挨冻、受 饿,给老板做牛做马,而且随时可能挨打,整天担惊受怕。他在莫斯科没有 一个朋友,过着孤独的日子。《凡卡》的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他 让凡卡回忆在乡下的生活,觉得非常快乐,更衬托出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的 生活痛苦不堪。  我笑不起来南安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段写道,小女孩从家里出来时穿着一双她妈妈 穿的拖鞋。她穿马路时,为了躲避横冲直撞的马车,把鞋跑掉了。一个男孩 捡起一只跑了,还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许多同学读到这 儿,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可我怎么也笑不起来。  男孩说这只拖鞋可以当“摇篮”,足见拖鞋是多么大。这么大的拖鞋套 在小女孩的脚上,会暖和吗?风雪弥漫的夜晚,穿着这么大的拖鞋在街上走, 跟赤脚差不多。想到这儿,我笑不起来。  富人坐的马车“飞快地冲过来”,根本不把正在穿马路的小女孩当人看, 撞倒也活该。小女孩躲闪不及,连鞋都顾不上了。穷人的命根本不值钱,何 况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到这儿,我笑不起来。  旧社会,穷人到哪儿都要受欺负。连一个男孩也要欺负这可怜的小女孩, 抢走她的拖鞋不说,还要嘲弄小女孩,说她的拖鞋大得可以当摇篮。至于那 些达官贵人、绅士小姐,他们会用怎样恶毒的语言侮辱小女孩呢!想到这儿, 我笑不起来。  读到这个情节,我这样一想,就怎么也笑不起来。小朋友,如果你也按 我的思路去想一想,你还笑得起来吗?  ●阅读辅导向你介绍“五步读书法”顾金官  第一步:浏览。在你正式阅读一本书前,先进行粗读,把书浏览一遍, 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也可看看序言、目录等,甚至插画、注释都要 看,这样你对全书有个初步印象,有时还能从粗读中发现书中重点章节。  第二步:置疑。在你浏览一遍后,要记下你产生的疑问,然后带着疑问 去仔细读,开动脑筋思索,这样使你读书更具有目的性,更有收获。  第三步:细读。对比较重要的书籍,经过细细的阅读,即逐章逐段,以 至逐字逐句地深钻细研,尽量做到不要漏读。读时可以圈圈点点,或者勾勾 划划,或是随文批注等,总之要读出味道来,要品出书的妙处,从中汲取营 养。  第四步:复述。你读完后,首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把读过的内容讲出来, 如果能讲得有条有理,重点突出,这就说明你把书读懂了。  第五步:复习。这多半是指重要的,或经常要使用的书籍,那就必须反 复读。这样做有利于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也能加深自己记忆,对精彩片 段还能熟读成诵。  解词有多种方法杨广琪  语文试卷发下来了,冬冬看看自己的试卷,再看看伙伴们的,愣住了。 老师要大家解释“浅显”这个词。课文里没有这个词,冬冬不会做,试 卷上空着。伙伴们呢,红红的解释是“浅近明显”,皮皮的解释是“简单明 白,容易懂”,路路的解释是“易,不深奥”,青青的解释是“形容字句、 内容好懂,程度不深”,答案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说法,奇怪的是,老师判他们全都是对的。冬冬搔着自己的脑瓜,怎么也弄不明白。 下课了,老师对冬冬说:“‘浅’和‘显’,这两个字我们都认识,意思也知道,两个字连成词,用我们学过的解词方法,应该能说出它的意思。” 冬冬点了点,是啊,自己还背过这两个字的解释呢。可是,红红他们四个人 有四种讲法,同一个词语怎么会一下子冒出来那么多的解释呢?想着,他不 由得皱起了眉头。  老师已经看出了他的想法,又继续说:“我们学过了好几种解词方法, 用不同的方法解释同一个词,就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浅显’这个词分开, 一个一个地解释,答案就是‘浅近明显’;把这个词看成一个整体,连在一 起解释,答案就是‘简单明白,容易懂;找出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用近、 反义同说,答案就成了‘浅易,不深奥,要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能起的作 用来说它的意思,那么又可以写‘形容字句、内容好懂,程度不深’”。这回冬冬听得可认真了。是啊,解词的方法还挺多的,这些方法老师在上课时全说过,自己在考试时怎么没想起来呀?唉,只怪自己平时学得太死 板了。临走时,老师出了几个词语让冬冬做。你会用冬冬老师的几种方法做吗?请试解下面的几个词:测量、奖励、机灵、婉转。一个贴切的比喻宋庆刚  比喻,贵在贴切。贴切的比喻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人们思想感情 上的共鸣。《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写道,“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 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就非常贴切。  一、意志像巨石。石头是无比坚硬的,千斤巨石更是不可摧毁的,邱少 云的意志就像这千斤巨石一样坚强无比。  二、行动像巨石。石头是无声的,烈火中的邱少云也一声不吭,直到最 后一息也“没发出一声呻吟”;石头是不会移动的,邱少云在烈火煎熬中自 始至终“也没挪动一寸地方”。  三、形象像巨石。千斤巨石是高大稳重的,邱少云的形象也是稳重高大 的;石头是烧不死的,邱少云也是烧不死的,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诗歌中的数字张 华 荷 荣  作家秦牧说:“诗歌中适当引用数字,有时的确情趣横溢,诗意盎然。” 在这方面,杜甫的《绝句》就很为后人称奇,他的《绝句》是这样的:“两. 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相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风雪天触景生情,随口吟道:“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又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江中驶过一条渔船,就命大臣纪晓岚以十 个“一”字作诗。纪晓岚脱口而出:“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尽管诗里引用数字,可诗却不是数学。我们在读诗的时候不能简单地用 数学的方法去解诗。  学习的“妙法”贾素平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退居田园后,一天,乡邻中有个少年读书郎向他求教 读朽的妙法,陶渊明愉快地答应了。  他拉着少年的手来到自己亲手耕耘的稻田旁,指着一棵尺把高的禾苗 说:“你蹲在那禾苗前,瞧一瞧他是不是在长高?过一会儿我再给你讲读书 妙法。”那少年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不一会儿眼睛就盯得酸疼了,可禾 苗依然如故不见丝毫长高,于是他便对陶渊明说:“我没看见长啊!”陶渊 明笑着反问道:“那么,春天的苗芽又是怎么变成今天这样尺把高的禾苗的 呢?”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大磨石问:“你再看看那块磨石,为什 么会出现马鞍一样的凹糟呢?”少年随口回答:“那是因为很多人磨刀磨损 的。”陶渊明追问:“那你可曾见过磨石是哪一天才被磨成这样的呢?”少 年抓头搔耳答不上来了。陶渊明这才正色说道:“这是农夫们天天在上面磨 刀磨锄,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造成的,决非一时一日之功。” 那少年听罢陶渊明的话,顿时悟出了学习的“妙法”就在于积累。后来,他牢记了陶渊明的话,勤奋努力,也成为了一名较有学问的人。写景的作用金哲民  写景,是指对自然风景和社会环境中某些建筑、设置的描写。许多同学 在作文中喜欢写景,但由于对写景的目的和作用不清楚或不了解,因此就事 论事,为写景而写景,写景也就造成了画蛇添足的现象。那么写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一、赞叹自然之美。如:“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 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趵突泉》)  趵突泉是山东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作者通过这样的景物描写,表现了 对大自然的由衷的赞美。
二、交代时代背景。如:“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 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草地夜行》)  这里的写景清楚地告诉读者:故事发生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过草地的时候。
三、创造环境气氛。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 花??”(《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样的景色描写,营造了一种沉闷、悲哀的气氛,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十分怀念的悲痛之情。 四、衬托人物心情。如:“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草地夜行》)  夜晚时分,老红军为了救人,自己牺牲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描写恶 劣的气候和环境,形象地衬托出“我”沉重悲痛的心情。写景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写景时一定要有鲜明的目的性,这样才能更大地发挥写景的作用。古诗中的联想严永明  在古诗中,诗人往往通过联想手法来叙物言情。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不 同的联想形式,有助于自己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提高诵读欣赏古 诗的能力。下面就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试举几例。  一、对比联想。由对立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如北宋诗人梅尧臣的《陶 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这里,诗 人就用了两个对比联想,对勤劳贫困的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不劳 而获的剥削表示了愤慨。  二、接近联想。因不同事物之间空间或时间上的联系而产生的联想。如 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头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 火对愁眠。”诗中的各种景物本来是没有联系的,诗人按照接近联想,很自 然地把夜半时分的景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等,巧妙地串 在了一起,表达了作者旅途愁苦之感。  三、相似联想。因事物的相似特点所引起的联想。如李贺的《马》中的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就是两个相似联想:月光下,万里平沙,就像 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又从明晃晃的燕山弯月的样子,作者情不自禁 地联想到古战场上的一种兵器——“钩”,从而抒发了作者一番思战报国的 壮志。四、因果联想。由某种原因想到了结果,或由某种结果想到产生的原因,如王安石的《梅花》中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就从结果联想到原因, 从而赞美了梅花似雪一般高洁,又具有不同于雪的幽香的品格。句调的升降张雪华  句调贯穿于整个句子,而主要显示在句末音节上。句末如果有语气助词 或其他轻声音节的时候就显示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句调可以分为四种:  一、平直调。句子语势平稳舒缓,句末稍抑,没有多大变化。用于陈述、 说明的句子,表示庄严、冷淡、平静、沉思等感情。表示平直调的符号是“→”。 例:他晚上七点钟就回来。我感谢着这个弹琴的人。 二、高升调。句子语势先低后高,逐渐上升。用于疑问、反诘的句子,表示疑虑、愤怒等感情。表示高升调的符号是“→” 例: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三、曲折调。先降后升,有曲折变化。往往把句中某个词语加强、拖长,表示有言外之意。疑问句、陈述句可以用曲折调,常常表示讽刺、迟疑、厌 恶、惊奇或其他特殊感情。表示曲折调的符号是“~~~~”。例:你打了我,还说疼我。 啊,会有这种事?四、降抑调。句子语势先高,然后猛然下降,句末音节短而低。用于陈述、感叹、祈使的句子,表示坚决、感慨、赞美、沉重等感情。表示降抑调的符号是“”。 例: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我赞美着这个弹琴的人,“锲而不舍”啊!歇后语是个宝恩 浩  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人民大众口中有不少俏皮话、歇后语、成语, 这都是宝贝。歇后语这个“宝贝”的格式像谜语一样。通常有两部分组成, 前面一部分像谜面,后边一部分像谜底,中间大多数用破折号作“桥梁”连 接起来。按照表现手法,歇后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谐音式。例如:“狗赶鸭子——刮刮叫(非常好)”;“韭菜炒鸡 蛋——冒葱(充)”;“锅底的饭粒——有了焦(骄)味”等。这类歇后语 是利用同音字引出另一种意思。它幽默,读后让人饶有兴味。  二、引用式。例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周瑜打黄盖—— 两厢情愿”;“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等。这类歇后语是引用大家 熟悉的历史典故、民间故事来表明寓意的。  三、比喻式。例如:“雪人晒太阳——不长久”;“巷子里搬木头—— 直来直去”等。这类歇后语是前一部分用某种事物打比方,后一部分说明用 意。  利用暑假,同学们可以搜集这类生动的群众语言,到作文时自然可以派 上用场了,使你的作文增色添彩。  逗号的作用不可小看金哲民  逗号,是人们在写作中用得最多的标点符号。许多人以为,逗号是最平 凡的,也是最容易使用的,其实不是这样,想把逗号用得准确、恰当,并不 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就是一些著名的作家,在使用逗号时也是考虑再三, 十分慎重的。例如有一次,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举行宴会,客人都到齐了, 却不见王尔德的踪影。大家饿着肚子等了很久,王尔德才匆匆赶到,向客人 陪礼道歉。一位客人忍不住地问他:“你到哪儿去了,这么久?”王尔德神 采飞扬地回答说:“噢,我完成了一件重大的工作,我在一篇文中删去了一 个逗号,但仔细考虑后,我又把它加进去了。”王尔德把增删一个逗号称之 为“重大的工作”,可见,逗号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神奇的力量。 有时候,在一个句子中用不用逗号,会使句子的意思完全相反。如:① 不这样做是很危险的。②不,这样做是很危险。例①的意思是:必须这佯做, 不这样做就很危险。例②的意思是:不能这佯做,因为这样做很危险。两句话就因为有了一个逗号。意思便截然不同了。 有时候,在一个句子中用不用逗号,会使句子的侧重点发生变化。如:①我知道这是一个难题。②我知道,这是一个难题。例①句子中的侧重点是 “知道”,朗读时的重音也应落在“知道”上;例②句子中的侧重点则是“这 是一个难题”,朗读时的重音应放在“这”字上。逗号虽小,作用却很大。小朋友。你们留意了吗?你会用括号吗?金哲民  在写作中,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意思,常常需要括号来帮忙,它的用处可 大啦!一、表示注释或补充说明,如: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养花》,一文中写道:“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句中括号部分就是对前文“菊秧还在地 上”作了补充说明。二、表示引文的作者和出处,如:①五洲人民齐欢笑。(歌剧《江姐》唱词选段)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 例①表示课文的出处是歌剧《江姐》里的。例②表示这诗句的作者是王安石。此外括号还可有其它一些作用,请同学们到书本里去找找看。 括号还有好几种形式,常见的有:  1.方括号——〔〕,又叫六角括号,它用得最多的是表示戏剧、电影、 电视中的旁白或背景交代。如:〔激昂的歌声和隆隆的炮声中,江姐大义凛 然地向外走去。〕这就是歌剧《江姐》中的一个背景交代。方括号还可表示某些条目。如〔训练题〕,〔扩展阅读〕等。  2.黑括号——【 】,它常在字典和教科书里表示解释的词语。如:“【圈 点】在书和文稿上加圆圈或点,作为句读的记号,或用来标出认为值得注意 的语句。”括号在书面语言中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你们会用括号吗?怎样加标点[例题]给下面的两句话加上标点,使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①路是筑出来的不是人走出来的②路是筑出来的不是人走出来的方保宜  [分析]这是浦东新区五年级升级考试卷第二部分试题中的一道题目。两 句没有标点的句子,由于不同的标点可以使意义完全相反:  ①“路是筑出来的,不是人走出来的。”这是一般的思路,一般的加标 点的方法。  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样加标点:“路是筑出来的?不!是人走出 来的。”就使前后两句意义截然不同,而第二句更富有哲理——人生之“路” 是自己“走”出来的。鲁迅先生也曾这样说过:地上本没有路,因为走的人 多了也便成了路。  通过以上两个句子加标点的测试,可以使我们小学生能正确认识到标点 符号使用要恰当,如果加得不当或加的方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或不 同的效果,甚至会引起歧义。当然在第②句中“路是筑出来的?不!是人走 出来的。”后半句的“!”或“。”是可以互用的,“不”后面如加上“,” 也是可以的。再有在北方的习惯口头语中,也可以把第二句的标点处理成这 样:“路是筑出来的不?是人走出来的。”同样可以表示第二种意思,但这 种情况在所有试卷中几乎没有看到。这道试题实际上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测试题,当在一般情况下思考时应是:“路是筑出来的,不是人走出来的。”而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就 会产生第二种答案。从这一道题的解答中,我们可以看到: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其实何止如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思考问题往往也是这样,顺着 一条思路下去,往往会“山重水复疑无路”,而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换一条 路去走走,又往往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实际上 是提高我们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使用字典要注意些什么钱至玉  许多同学已经学会了查字典,但是,最近我发现能够充分地有效地使用 字典,从中获得丰富知识的同学并不多。一些同学利用字典,查到自己需要 了解的词就结束了,不愿仔细看解释,更不注意看前言、凡例,以为这些都 与自己无关,所以,对问题的了解往往不全面。使用字典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呢?  第一,字典每个字都有详细解释,如一个字有几个读音,几种意义,能 组成什么词,这些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个词都有什么意义和用法等,应该 都搞清楚。查到一个字,要把对这个字的解释从头到尾看一遍,有一个明确、 全面、系统的了解,然后再根据所读或所写的文章的上下文,从中选定。  第二,字典前边大都有“前言”、“凡例”,交代这部字典的性质、内 容和使用方法,说明书中使用的各种符号的意思。使用时,都要把“前言”、 “凡例”细心看一看。例如,《新华字典》的注文中常有引、喻、转、〈方〉、〈古〉等各种符号,这些符号都是什么意思呢?编者在《凡例》中说明:转, 表示由原义、故事、成语等转化而成的意义;喻,表示由比喻形成的意义; 引,表示由原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方〉,表示是方言地区用的字或者本义 项所注的是方言地区的用法;〈古〉,表示本字是古代用的字或者本义项所 注的是古代的用法。了解这些,对准确地掌握字义是有帮助的。除了这些,还应该看字典后面有没有附录、补遗等。如《新华字典》后面附有《汉语拼音方案》、《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现代汉语词典》 后附《汉字偏旁名称表》等。这些对学习都是很有用的。另外,要想熟练地 掌握这一工具书,主要靠反复地使用,认真地钻研,只要同学们认真对待, 也就一定能够更好地使用字典。你会分析段落中的起始句吗?金哲民  文章是由一个一个段落组成的,段落又是由一个一个句子组成的。而许 多段落中的起始句往往有其独特的作用,如能在阅读时注意分析这些起始 句,那么对理解整段甚至全篇文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 有的起始句会告诉段落的主要内容。例如《南泥湾开荒》一文中第 10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在开荒热潮中,同志们运用了种种战术。”细细分 析这句话,我们一定会明白这段话主要内容是讲战士们在开荒中所运用的战 术。当你读完下文,就会发现,果然如此。那“火攻”、“打包围”、“中间突破”等等,不正是具体的战术吗? 有的起始句会揭示段落的发展思路。例如《鲸》一文的第三段,第一句话这样说:“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是一个设问句,引起人们 思考,同时也向读者暗示了这个段落下面的内容将写鲸吃的食物,如须鲸主 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有的起始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例如《太阳》一文第四自然段 的起始句是:“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句子,前面半句承上,总结了前文,后面半句启下,将 具体讲述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理解了这些,我们对后半段的内容也就理解了。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陈文健  概括段落大意是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总结中心思想的前 提。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方法:  一、综合法。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概括。如《给颜黎民的信》中第 一大段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讲只看一个人的著作是不大好的;第二层讲只 看文学书,也不好;第三层讲像世界旅行记和纪录电影都可以看。这样综合 三层的意思,段意可以概括为:鲁迅先生告诉颜黎民应该怎样读书。  二、摘引法。就是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 中心句)来概括。如《种子的力》第一段最后指出:“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 植物的种子。”因此,摘用这一总结句作为第一段的大意就显得非常合适。 三、取主法。就是第一段中有几层意思,取重要的一层作为段落大意。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段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写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 “我”对伯父鲁迅先生的认识;第二层写鲁迅先生逝世后,人民群众沉痛悼 念的感人场面;第三层写“我”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联系全文我们可以 确定第二层的意思是主要的,段意概括为:鲁迅先生逝世后,人民群众深切怀念他。 四、标题法。就是用加小标题的方法进行概括。如《将相和》可把“完壁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这几个小标题概括为段意。  五、合并法。就是把一段的几层意思合并起来进行概括。如《桂林山水》 的第二段第一句用“大海”、“西湖”相比,突出漓江的“水”;接着分别 写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最后一句进一步强调漓江水“静”的特点。 这样就可合并成:写漓江水的静、清、绿。  感情丰富的感叹号金哲民  感叹号用来表示说话时带有强烈的情感。感叹号用得恰当,可以清楚有 力地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有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又一次挑起内战,受到了全国人民的 反对。1949 年 4 月 1 日,国民党在穷途末路之际,悍然镇压了南京大专院校 学生反饥饿、反内战,要和平的游行示威,打死两人,打伤多人。为此,广 大学生为死难烈士举行追悼大会,在大会上有这样一副挽联:??????!!!!!!  这副挽联没有一个文字,只有 12 个标点符号,但在特定环境中,人们还 是一目了然,读懂了其中的意思。几个问号显然一连串的责问,特别是几个 感叹号包含了许多情感,既是对死难烈士的无限悼念,又是对国民党政府罪 行的声讨。  由于感叹号感情丰富,因而它还有几个别名呢。如有人叫它感情号,也 有人叫它惊叹号。不过,规范的称呼还是叫感叹号。  感叹号有时可抒发赞颂的感情。如:“敬爱的老师,你真是人类灵魂的 工程师啊!”感叹号有时可表达愤慨的感情。如:“这是人做的么,简直连猪狗都不如!”  感叹号有时可表示激动的感情。如:在这幸福的时刻,我的心真像要跳 出来了,我大叫一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感叹号有时可表示惊讶的感情。如:“什么?这个老人就是你的父亲!” 感叹号有时可抒发哀伤的感情。如:“完了,这一次又失败了!” 由上述可见,感叹号真是个感情丰富的角色。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地恰当地使用它。怎样理解成语的意义沈月良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相当数量的成语是从古代传下来的,其中有些字是 古代汉语中的词,意义、用法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不一样。例如,“无穷无尽” 中的“穷”和“尽”都是“完了”的意思,是同义重叠组成的成语;而“穷 凶极恶”的“穷”却当“极端”讲。  有些成语,对其中个别成分的意义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就会影响对整 体意义的理解。例如,“好高骛远”的意思是脱离实际,追求目前还做不到 的事情。“骛”的本义是马在奔驰,这是引为“追求”的意思。懂得“骛” 的意思,对这个成语的意义就会理解得更确切。  有些成语是寓言,如果简单地按字面来解释就会理解错误。例如,“亡 羊补牢”中的“亡”,这里引为“丢失”、“丢去”。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事 故发生以后,想办法及时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如果从字面上解释“亡” 的意思,就容易出差错。  有些成语,只是一字之差,意义就不同,褒贬也就不同。例如,“无所 不至”和“无微不至”,前者没有达不到的地步的意思,指什么事都做到了, 多用于坏的方面;后者的意思是待人十分体贴,连极小的地方都照顾到。又 如“自食其果”和“自食其力”,前者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和惩 罚,自作自受;后者是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的意思。对于成语,切不可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背诵古诗四法苏继红  语文课本里,有不少古诗,如能背诵并反复咀嚼,那对我们欣赏作品和 写作很有帮助。那么怎样才能尽快背出它们呢?除了熟读外,还可以用下面办法试背。 一、想象图画法。很多古诗都有很美的意境,一句、两句就是一幅图。背诵时,如果能随着意境想象成“画面”,那对记忆是很有帮助的。例如白 居易的《暮江吟》,就可以想象成这样的两幅画:一是黄昏的沙滩上,一个 老人身着古装,翘首望着西边将要落下的太阳。落日的余辉映红了天边,江 水一半是红色,一半是碧绿色。另一幅是海蓝的天空,繁星在闪烁,初升的 弯月斜挂着。夜幕笼罩着大地,似乎很寂静,只有露珠不时地闪动着点点亮 光。有了这幅“图”,我们可以根据“图”来记诗句。当然,背古诗首先要 理解诗句,才能想象成“图”,再由“图”记忆诗句。  二、交叉对背法。交叉对背法就是两人一组,一人一句,交叉背诵。这 样反复进行,可以加快记忆的速度。这种背诵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同伴及时 纠正错误,另一方面很有趣味。  三、字牵引法。我们在背诵古诗时,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因为想不 出诗句的第一个字而背不出全句。如果提起了这个字,句子也顺利背下去了。 因此,我们把每句诗的第一个重点字记住,背全诗也就不难了。另外,古诗很讲究“押韵”,我们不妨可以根据“韵脚”,把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背诵的提示,也是行之有效的。 四、联系实际法。如春游荷花池塘时,就可背诵杨万里的《小池》,仔细观察小池怎样“惜细流”,“爱晴柔”的,从而品味“小荷方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的精妙。许多古诗背诵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只有身临其 境,才能深刻体会。怎样识别比喻句张福明  一个比喻句通常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被比喻的事物,也叫本体; 另一部分是用来作比喻的事物,也叫喻体;再一部分是比喻词。而且,本体 与喻体必须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事物,它们之间一定要有相似点。  如:“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火烧赤壁》)“翠 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翠鸟》)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是速度上的快。  如:“战士们像潮水一样冲向敌军司令部??”(《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两股洪流分头向东城和西城流去。”(洪流:本体是游行的队伍。)《开 国大典》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数量上的多。 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形状蜿蜒曲折。 有的句子虽然带有“像”或“好像”一类的词,但它们之间没有相似点,或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和被说明的事物两者性质相同,不是比喻句,却表示如 下意思:一、表示类比。如:“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坚决地同困难和危险作斗争!”(《一个降落伞包》) 二、表示推测。如:“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草原》)  三、表示列举。如:“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 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卖火柴的小女 孩》)作家秦牧说:“美妙的比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字。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诗人艾青说: “比喻的作用,在于使一切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而且赋予思想感情。”我们既学会正确识别哪些是比喻句,又要学会正确运用比喻句,使你写的文章增色添彩。[思考练习]一、指出下面两个比喻句中的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1.小灯笼似的青椒,还有胖娃娃般的冬瓜。(《爷爷的俭朴生活》)  2.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的样子,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 条蛇。(《威尼斯的小艇》)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比喻句,并说出理由。1.鸟儿好像在树上叫着。2.夏天的太阳像一个大火轮。3.弟弟好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4.孩子的脸像红苹果似的。5.像这样大的雨是很少见的。6.奶奶的脸上,满是皱纹,就像是挂了一张蜘蛛网。  7.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字是横着刻的,很像一个含苞未放的花骨 朵,又像一支小巧玲珑的火把。  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技巧龚晋昂  批注式阅读是阅读的方法之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要使这种学习方法得以持久,学习技巧十分重要。一、使用批注符号。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要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 “~~~”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二、文字批注。学习文字批注可分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文字的批注,在课前预习时实施。批注的内容: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启发性批注,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批注的内容:老师讲述的要点、言简意赅的评语。 第三阶段:释疑批注,在阅读过程或练习中实施。批注的内容:解答疑问,学习心得,理解要点。 三、拓宽阅读运用面。拣自己喜爱的读物,随读随注,符号和文字两种批注相结合。同学间相互讨论,介绍各自的批注内容、方法。在学习了《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技巧》后,请你认真地阅读下文,并要求:  1.使用批注符号给文章划分段落与层次;找出重点需要理解的语句;指 出文中有疑点的地方。2.在学习文字批注的基础上,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以及自己的学习心得。           回忆祖母二三事 每当想起祖母,我就仿佛看到了她那慈祥的面容,听到了她那亲切的话语。 童年时代,我曾同祖母一起生活。记得一个天寒地冻的早晨,醒来不见祖母,我猜她买菜去了。定神一看时钟,“糟糕,上课准迟到!”我顾不上吃早饭,就上学去了。第一节体育课,列队出操, 我的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响,这时只见操场前方,有个老人拄着拐棍,一步一步走来,她一手好像还提 着什么东西呢。她是谁?我的祖母!她给我送早点来了。她征得体育老师的同意,我就躲到教室里去 吃那尚有余热的白馒头。祖母看我吃得很香,就说:“下回可得早点起身,饿坏了吧!慢点吃,不要 噎了!”
读高中时,我不幸患了肺结核病,又住到祖母身边去。从医院回家后,我就“卧床静养”,一 天三餐都是祖母送的饭呀!我睡在二楼亭子间,每当开饭,楼梯上就响起“笃——笃——”的声音, 这是祖母上楼的拐棍声,我知道她一手提着竹篮,篮里放个大碗,装有热饭菜。走进亭子间,她总是 气喘得很。后来我病好了,重返学习岗位。
1950 年冬,传来撕心裂肺的消息:“祖母病危!”祖母心力衰竭奄奄一息,她勉强睁了睁眼睛, 抬起一只干枯的手,嘴里微弱地喊着我的名字。我浑身颤动着,握着祖母干枯的手,就在这一瞬间, 祖母平静地安息了!
如今,虽然祖母早已离我而去,但是她的音容笑貌仍常在我梦里出现。我怎么忘得了祖母对我 的关心、爱护呢?●读书台黑板上的解剖图自上生理课的第一天开始,黑板的左上角就挂着一幅人体解剖图,上面标有重要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整整半个学期,那幅解剖图一直挂在那 里,不过老师从没有提起它。  生理卫生课举行测验,同学们一进教室,就看见黑板擦得干干净净,那 幅图已经不在了。黑板上面写了一道试题:“写出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 位。”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从没学过这个。”  “这不是理由!”老师说,“那些知识已经挂在黑板上好几个月了。” 大家没有办法,只好勉强地答了一些,有些甚至把白卷交到老师手里。  这时,只见老师收起试卷,非常严肃地讲了一句话:“永远记住——要 学习的不只是老师告诉你们的东西。”[思考练习]1.指出下面字的正确读音。  解剖(pōpōu bèi )、骨胳(gè
luò)、勉强(qiáng jiàng qi ǎng)。2.文章有四个自然段,把各段的意思概括出来。3.你认为文中的哪句话最能表现它的中心思想。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彩色的篱笆金哲民  黎明,爸爸用水杨柳、万年青、竹竿和蔑丝绑扎长长的篱笆,要圈住猪 娃,圈住白鹅和小鸡,围住一年比一年殷实的富裕。  青青的篱笆葱葱茏茏,像翡翠色的玉圈,圈住竹林,像圈住了一朵绿色 的云??可是,那些蜂呵蝶呵呢? 寂寞的庭院留不住美丽的小鸟,不开花的绿色没有春的韵味! 我悄悄在这绿色的单调里种下野菊、刺玫瑰,月季和大把大把的无名花籽?? 开了,花开了!多美的彩色的篱笆哟——连朝阳也来栖息,连晚霞也来筑巢,连月色也来拜访。 还有跳舞的蜂蝶,唱歌的小鸟,晶莹闪烁的露滴??连微风也在花叶间四处打听:是谁给青青的竹院戴上了彩色的花环? 我躲在爸爸的惊奇里偷偷笑了。 芬芳的季节呵??[思考练习]1.篱笆的前后有什么不同?2.爸爸为什么要惊奇?哪几个词说明了爸爸对“我”的举动是不知道的?3.划出比喻句,排比句。蝉王金泉  在夏天,无论天气多么炎热,气候多么干燥,树上的蝉总是不停地演奏 它那自以为得意的乐曲:“吱啦,吱啦??”,树木多的地方,蝉鸣声此起 彼落,响成一片。历史上有不少诗人把蝉鸣写入诗中,认为它鸣唱出色;不 少画家也将蝉作为题材,用它点缀盛夏景色。  可是,正是这位终日长鸣的歌唱家,在自然界干下了坏事!不信,你可 以捉一只蝉来看一看,在它的嘴部,有一根紫黑色的针那样的管子。蝉就是 靠这一根吸管伸到树皮里去,吸取树汁作为自己的养料。它高歌得意的时候, 也正是它吸着或吸饱了树汁的时候。而树由于被吸取了树汁,影响生长。  蝉从生到死,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是靠吸取树汁生存的。雌 蝉将卵产在嫩枝里,嫩枝不久就枯了,当卵孵化为幼虫以后,它什么地方也 不去,却钻进泥土,爬到树的根部,专吃树根的汁液。到了夏夜,在雨过初 晴、泥土湿润的时候,长大了的幼虫钻出泥土,爬上树干,蜕化为成虫,继 续吸取树木汁液。  因此,不要以为蝉紧紧地抱着树枝,是为了爱护树木,恰恰相反,正是 它妨碍树木生长。[练习]  蝉生活在夏天
的地方,它的鸣叫声
,所以人们特 别是小朋友都喜欢蝉。可是蝉是
虫,危害树木生长,蝉卵危害
, 蝉幼虫在泥土里专吃
,蝉的成虫吸取
。  我家院里的蓬仙认真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文后的练习。周彦才  ??当年,不见蓬仙发芽。翌年春天,小草长了,各色花朵也次第开放, 唯有蓬仙姗姗来迟。直等初夏,它才睁开惺忪的睡眼,细嫩的茎上顶着两个 小圆片出土来。几阵夏雨,浇得蓬仙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茎儿长了,叶儿 大了,花儿开了。花越开越稠,越开越艳,多为红色,还有白花参差错落, 点缀其间,愈发鲜艳美丽。早晨看去,满院灿若朝霞;中午,蓬仙顶着烈日, 开得灼灼耀眼;傍晚,在夕阳的余辉里,更亮丽绰约。  美丽的花朵引来了小昆虫们,金色的蜜蜂嗡嗡地叫着,彩蝶展翅款款而 飞,给小院平添几分闹意。晚上,萤火虫打着一闪一亮的小灯笼来悄悄将它 亲吻,大肚子纺织娘也亮起嗓子为它吟唱。柔和的月光透过片片薄云飘洒下 来,给蓬仙抹上一层清幽的银光,使它更富有朦胧的风姿。我也常常呼朋引 伴,徘徊观赏,采集种子,追逐蝴蝶,玩得好尽兴。  那蓬仙果两头尖尖,中间鼓起。待到成熟时,我只轻轻用手指一碰,它 就倏地一下爆裂开来,射到我的脸上,衣衫上,还有几颗顺着脖颈往脊背里 滑,凉凉的,痒痒的。它似乎在向我诉说,与我交流,我忘情地享受它给予 我的那一份亲昵和爱抚??[思考练习]1.用工具书,解释词语: 翌年——次第——姗姗来迟—— 参差错落—— 点缀——2.写出三个自然段的段意。3.在文中圈出叠词(不少于 8 个),并体会它们的作用。4.在第一自然段中用“~~~”划出描述蓬仙美丽的句子。  5.在第二自然段中,写了哪些小昆虫,作者是怎样抓住它们的特点来描 写的?6.在第三自然段中,你以为哪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雨下得很大改成比喻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