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作文该怎么写好作文

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63-第2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63-2
A.孱头(càn)譬如(pì)渑池(miǎn)残;B.j惶(qī)钓叟(sǒu)料峭(qiào)倨;C.亲戚(qì)蹩进(bié)脑髓(suǐ)鲈鱼;D.祗侯(dǐ)寒蜩(chóu)天堑(qiàn);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现代住房讲究采光与通风,但有的装修却弄巧成拙;得不明不暗,通风效果也大受影响;B.采访中,有的同学说,我们
A.孱头(càn)
譬如(pì)
渑池(miǎn)
残羹冷炙 ....B.j惶(qī)
钓叟(sǒu)
料峭(qiào)
倨傲无比 ....C.亲戚(qì)
蹩进(bié)
脑髓(suǐ)
鲈鱼堪哙 ....D.祗侯(dǐ)
寒蜩(chóu)
天堑(qiàn)
胼手胝足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现代住房讲究采光与通风,但有的装修却弄巧成拙,将许多本来光线充足的房间搞得不明不暗,通风效果也大受影响。 ....B.采访中,有的同学说,我们开过关于思想道德的班会,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同学们都能举案齐眉,相互帮助。 ....C.学习雷锋应该成为一种全民化的行为,当我们看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当仁不让,....勇敢地伸出援助之手。D.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了现场。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吴颂今先生表示,他将充分听取广大网友的意见和建议,对《娘,大哥他回来了》进一步加工润色,力争推出一首能真正抒发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统一的好歌。B.记者赶到被打民工住处――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李村,看到10余名民工后背有多处条状血痕,其中伤势较重的民工童祖胜正在西安市长安医院治疗。C.参加这次邀请赛的有“中国皇马”之称的山东鲁能队,有韩国水原三星队,还有泰国的农民银行队。D.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妥善处理中日间的分歧,体现了中国政府一贯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时也表明,中国政府始终恪守中日之间三个政治文件所确立的行为准则。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B.妙尽璇机之正 .C.何久自苦如此 .D.臣请完璧归赵 .16.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②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③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④何以汝为见⑤拜送书于庭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⑦ 而君幸于赵王⑧会于西河外渑池⑨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A.①③/②⑨/④/⑤⑧/⑥⑦
B.①/②⑨/④/⑤⑧/③⑥⑦C. ①③/②⑨/④⑤⑧/⑥⑦
D. ①/②③⑨/④/⑤/⑥⑦⑧17.某同学想请作家帮其修改作文,于是将自己的作文寄给作家,还给作家写了一封信。以下是信中的一个片段,请你找出信中不得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3分)我酷爱写作,渴望像您一样成为一位作家。我时常写作文,我的拙作常得到老师的好评,现在寄给您一篇,请您务必阅读,多多赐教。您的愚见一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定能指导我在文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五、写作(3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凋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想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它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了他们自己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它的花留在花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也没有被糟蹋。牧师还结交了大批朋友。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手段有两个,另一个是批判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2D(人类中心主义是对人性自身的桎梏)3A(应在“失去”前加“正在”)4D5A6B7(1)到任以后,高帝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8表现苏武牧羊环境的偏远、荒凉,(1分)表现了苏武对故国的思念,内心的孤寂,(1分)映衬出苏武坚贞的品格。(1分)9表达了对苏武崇敬之情(2分)以及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2分)10.略11.(1)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1分)渲染冷寒的气氛,为故事的开展做好铺垫。“硕大无朋的冰块”“严寒的海面”“怕冷的夕阳”“几十年未遇的寒流”“冷冷清清”渲染了一种冷寂的气氛,为人物的出场做好铺垫。(1分)暗示少年正是因为生活所逼不得不下海,烘托出少年坚强的性格(1分)。(2)勤劳坚强: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导致生病,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1分)爱护子女:不让海龙学习原始的捕鱼法,把海龙骂回来,教导海龙天气冷别去耍海水,半夜不见海龙,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找。(2分)(3)原因有:(1)敢于承担因为爸爸生病带来的家庭困难责任;(2)艺高胆大,不惧寒冷的海水,水性好;(3)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可以捉很多鱼;(4)觉得捉尖头鱼很有趣,一直想尝试。(答上三点就得满分)12A13C14D15B16A17务必阅读
抛砖引玉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外语学习资料、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63等内容。 
 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_高一数学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甘肃兰州一中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  甘肃兰州一中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甘肃兰州一中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答案...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甘肃...  甘肃兰州一中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政治试题甘肃省兰州一中
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政治 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  甘肃兰州一中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 试时间 100 分钟 ...  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甘肃兰州一中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甘肃省兰州一中 2012-20...  甘肃兰州一中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开封市丽星高中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 间 100 ...兰州一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兰州一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兰州一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兰州一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卡。
第Ⅰ卷& 题(共 44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文明建设智慧&&&&& 沈祖炜  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起点是人类中心主义,它将人类视为自然万物的中心和主宰,将自然界视为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对象。所谓“人定胜天”充分显示了人类的自大和狂妄。近现代以来,工业化急剧推进的后果目前已经日益显现,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地球生态退化,人类自身开始遭到自然的报复。  在这样的危机之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奋起疾呼: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模式认为,依托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可以化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从技术层面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确实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但是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行为模式,节能环保产业在新技术支撑下的发展,尽管可能降低单位能耗和排污指标,但是不会改变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增加的趋势。所以,从治本的意义上说,我国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要流派儒、道、释的思想内核中都有合乎生态文明理念的地方。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强调人对于“天”要有敬畏之心。道家主张无为,不是说无所事事,而是要求节制欲念,不做超越自然法则的违规之事。释家则把人看作世间万物中平等的一员,把不杀生当作修身的重要信条。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本主义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突出了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儒家重“人学”,从人伦社会关系切入天人关系,并将天道人伦化,以人伦解释天意,建立了一套以仁义思想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一体性的理论体系。中国文化熏陶下的文人雅士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强调生态环境为人服务,优美的环境因人而彰。柳宗元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与空山矣。”道家则从自然之道出发,以自然无为为基本要求,告诫世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释家告诫世人,以节欲苦修来世,减少生活资源的消耗,节制社会的物欲横流,从而求得精神与肉身的平衡,人体与世间万物的平衡。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其实对今天仍有历史教益。上古舜治天下,设九官,其中“虞”掌管山林、川泽、草木、鸟兽等有关资源和环境的事宜。到了周代,朝廷分设山虞、川衡、林衡、泽虞四个部门来加以管理。秦汉时改设“少府”,三国以后又恢复“虞官”,唐宋明清历代朝廷均设“虞衡司”或“虞部”。可见历代皇朝对于环境资源都是十分重视的,这既是出于物产之考虑,也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敬畏之心,具有平衡生态,保护环境的潜意识。《逸周书•大聚篇》记载,大禹曾发布春季“山禁”、夏季“休渔”的命令,目的同今天的相关法规完全一致。“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生态平衡的理念相当清晰。   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更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节选自日《文汇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节能环保产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只能起到降低单位能耗和排污指标等治标作用。B.它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增加的整体趋势。C.它可以依托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结合等新兴技术获得进一步的发展。D.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行为模式,它将无法起到良好作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要敬畏自然,平等友好地对待自然,不做超越自然法则的违规之事。B.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在为人服务,优美的环境也因人而彰。C.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必须进行有效地管理,以平衡生态,保护环境。D.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后果的祸根在于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中心主义和“人定胜天”思想的共同缺陷在于把人类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B.人类往往在遭到自然报复时,才能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共识。C.大禹发布的春季“山禁”、夏季“休渔”命令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D.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儒家、道家、释家强调的分别是一体性、统一性、平衡性。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顺之生有异禀,束发即洽贯群籍。年二十三,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倭躏江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为南京兵部主事。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三万有奇,且条奏九事。寻命往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之上策,当截之于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于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以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固请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大不适,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犹不辞。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顺之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期月忘寝,多有所得。为文,沈洋纡折有大家之风。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饰祸褥。(节选自《明史•唐顺之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寻命往浙江视师&&&&&&&&&&&& 寻:不久B.贼窘,退巢庙湾&&&&&&&&&&&&&&&&&& 巢:驻扎C.顺之疾甚&&&&&&&&&&&&&&&&&&&&&&&&&&& 疾:痛恨D.期月忘寝&&&&&&&&&&&&&&&&&&&&& 期月:一整月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尽取古今 / 载籍剖裂 / 补缀区分 / 部居为六 / 编传于世 / 学者不能测其奥也B.尽取古今 / 载籍剖裂 / 补缀区分 / 部居为六编 / 传于世学者 / 不能测其奥也C.尽取古今载籍 / 剖裂补缀 / 区分部居 / 为六编 / 传于世 / 学者不能测其奥也D.尽取古今载籍 / 剖裂补缀 / 区分部居 / 为六编传 / 于世学者 / 不能测其奥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唐顺之年少时就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在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翰林院庶吉士。B.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外海予以全部歼灭,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艘敌船。C.在姚家荡和三沙两战之后,由于李遂被调往南京任职,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遂任凤阳巡抚。D.唐顺之一辈子坚守节操,严格要求自己。他把门板拆下来当床用,也不配褥垫。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顺之以御贼之上策,当截之于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3分)(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分)(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2分)(二)古代诗词阅读(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8.两首诗在表现诗人的心境上有何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3分)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2)&&&&&&&&&&&&&&&&&&&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 ____。(李清照《声声慢》)(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柳永《望海潮》)(6)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 ,&&&&&&&&&& 。”三句集中写出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致。(7)《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面对廉颇的“宣言”,蔺相如忍辱、退让、回避。然而当蔺相如面对“舍人”的进谏,说出了“&&&&&&&&&&& ,&&&&&&&&&&&&&&&&&&&&&&&&&& ”一番宽容大度之语后,廉颇“肉袒负荆”,登门谢罪。三、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邵逸夫:说不尽的一世传奇邵逸夫,原名邵仁楞,1907年出生在宁波镇海的一个富商家庭。1924年,17岁的邵逸夫就参与了大哥邵醉翁、二哥邵人、三哥邵山客在上海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之后,邵逸夫和三哥一起下南洋开拓市场,兄弟俩带上一架破旧的手摇无声放映机,在东南亚放映电影。他们像苦力一样肩挑手扛,一步一顿地走遍了几乎所有的小镇和乡村,终于站稳脚跟。1931年,20出头的邵逸夫决定率先向美国学习开拍有声电影,他只身前往美国购买器材,途中轮船触礁,险些亡命大海。但功夫不负有心人,1932年,邵逸夫自任制片和导演的《白金龙》问世,是中国最早的有声片之一,轰动一方。邵氏很快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1958年,邵逸夫移师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此时,他51岁。邵逸夫准确把握市场风向标,几次引领了华语娱乐电影的潮流。1959年,他起用年轻导演李翰祥接连拍摄《江山美人》《杨贵妃》《梁山伯和祝英台》等,掀起了黄梅调电影的狂潮。1960年,香港十大卖座影片,邵氏独占6部。1966年起,邵氏又出品了胡金铨导演的《独臂刀》等多部影片,奠定了新派香港武侠片的辉煌。邵逸夫每天只睡5个多小时,曾创下一天看9部电影的纪录,一年下来总有六七百部之多。他的精打细算也传为佳话,据说他曾经连剧务去外面花20元买100个生煎馒头的申请也拒不批准,理由是公司内部食堂所卖的馒头一个才1毛钱。1967年,在捕捉到电影业的式微之气时,邵逸夫与利孝和等人合资创办的TVB(“香港无线电视台”或“无线”)开播,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领域,并且在那之后的40年里,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1980年,73岁的邵逸夫接任TVB董事局主席一职。接棒后,邵逸夫网罗演艺精英,一部部为人熟知的TVB经典剧集层出不穷,影响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有华人的地方,就有TVB”。1980年,汪明荃、谢贤主演的《千王之王》,周润发、赵雅芝主演的《上海滩》,皆风靡整个华人世界。1983年TVB版《射雕英雄传》引入内地电视台之后,引发收视狂潮,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成为无数人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再到后来的《大时代》《妙手仁心》等等,都曾让观众茶饭不思、牵肠挂肚。2004年的《金枝欲孽》,不仅赢尽收视和口碑,更是被称为宫斗剧的“始祖”。明星的号召力是在影视界打拼的最重要“法宝”之一。入港之初,邵逸夫就处心积虑、花费重金,挖来了竞争对手“电懋”的头牌女星林黛。后来,“无线”又在成立初期将汪明荃签入麾下,再次上演“挖角”好戏。邵逸夫逐渐意识到,要想让影视事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不断培养新人。1971年,邵逸夫开办“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在此后的30多年中,无数天王巨星如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周星驰、甄子丹等由TVB训练班走向台前。有人说过,“邵氏是影视界的少林寺”,师出邵门,不同凡响。纵观香港演艺界,几乎你能认出的重量级人物,都与邵氏有关。即便后来很多旗下艺人出走,但以TVB人才库之强大,也可做到几乎不受影响。而且,连同行和竞争对手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邵逸夫在1973年和1975年先后痛失二哥和大哥,也许是至亲的逝去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从这时起,“慈善”成为曾以悭吝闻名的邵逸夫新的事业,他说:“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1973年,邵氏基金会正式设立,开始了解囊捐助的义举。1985年起,邵逸夫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他说:“人们都说赚钱难,但懂得将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更难。”他的基金会决心专注于教育领域,“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于教育及培养人才,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上,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20多年来,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港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如今,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达到数万座,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2年,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如今,斯人已去,功名起落都已是历史,只有成千上万座凝结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逸夫楼”,成为走过一世传奇人生的邵逸夫无言却不朽的纪念碑。(选自《世纪人物》,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2分)A. “邵氏兄弟”公司因为把观众牢牢锁定为中国人,所以才能够把影响扩大到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B.邵逸夫能成为业内一代宗师的资本和气度不是擅长“挖角”,而是以“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培养出了庞大的演艺人才团队。C.邵逸夫在痛失二哥和大哥之后对人生有了新认识,他不再精打细算,而是大手笔捐钱,几乎成为对内地最为慷慨的慈善家。D.邵逸夫既善于挣钱,更善于将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如今以“逸夫”命名的社会公益设施,已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E.从设立邵氏基金会到创立“邵逸夫奖”,邵逸夫的眼光从祖国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放大到了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2)邵逸夫在事业上经历了哪几次转型?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4分)(3)邵逸夫取得事业上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第Ⅱ卷&& 表达题(共5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1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楔(xiē)子 亢(kàng)旱&&& 荒阡(xiān)&&& 苌(cháng)弘化碧B.给予(jǐ)&& 妃嫔(bīn) &&& 厮(sī)守 &&&& 面面相觑(qù) C.变徵(zhǐ)  玉簪(zān) &&& 蹩(bì)进 &&& 残羹冷炙(zhì)D.自诩(xǔ)  涔涔(cén)  && 脑髓(suǐ)) && 咄咄(duō)逼人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遥岑&&& 渑池&&& 礼尚往来&&& 前合后偃B.孱头&&& 国淬&&& 休戚相关&&& 望帝啼鹃C.h泪&&& 绣闼&&& 乍暖还寒&&& 羽扇伦巾D.蟊贼&&& 阏氏&&& 舞谢歌台&&& 冠冕堂皇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的天职。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我国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左右,如果把我国在用的14亿只白炽灯替换为节能灯,每年可节电480亿度,节能减排潜力很大。B.《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梦”以理想为其内涵。作为理想,梦想一方面尚未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又包含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目标。&&&&&&& ,&&&&&&& 。&&&&&&& 。&&&&&&&& ;&&&&&&& 。&&&&&&&& 。历史上所追求的这种理想,在今天的“中国梦”中既得到了某种延续,又获得了新的内涵。①“道”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概念②就人道的层面而言,“道”则涉及普遍的理想③从天道的层面看,“道”呈现为存在的根据和法则④早在先秦,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志于道”的观念⑤以理想为内涵的“梦”或梦想,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⑥“志于道”以后一个层面上的“道”为对广义“理想”的追求A.①③②⑤④⑥&&&&&&&&& B.①⑤④⑥③②&&&&&&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④②③①⑥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之:这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因而C.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以:在……的时候 D.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而……:虽然……但是……18.下列各组句子中,含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群臣孰计议之&&&&&&&&&&&&&&&&&&& 畔主背亲&&& B.召有司案图&&&&&&&&&&&&&&&&&&&&& 因泣下衿,与武决去&&&&& C.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衡因上书陈事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若知我不降明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且庸人尚羞之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如秦C.小学而大遗&&&&&&&&&&&&&&&&&&&&&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D.毕礼而归之&&&&&&&&&&&&&&&&&&&&& 单于壮其节&20.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君何以之燕王  2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伟大的戏曲家。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B.婉约派词人的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题材较为狭窄,往往写个人遭遇,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其中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鲁迅曾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张衡传》中说张衡“遂通五经,贯六艺”,这里的“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22.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新华社电 在国家海洋局组织下,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写的《钓鱼岛――中国的固有领土》宣传册 20日正式出版发行。据介绍,宣传册共分为五个部分,内容包括钓鱼岛概况、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和国际社会曾明确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没有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积极宣示和坚定维护钓鱼岛主权等。宣传册用中、英、日三种文字印刷,将面向国内外广泛发行。发行宣传册的目的就是要向国内广大民众和国际社会再次阐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和法理事实。答:&&&&&&&&&&&&&&&&&&&&&&&&&&&&&&&&&&&&&&&&&&&&&&&&&&&&&&&&&&&&&&&&&&&&&&&&&&&
23.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将下面文段后面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不超过50个字。(3分)&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人,都面对着社会的三个时期领域,即经验领域―存在领域―发展领域。&& ①& ;&&&& ②&& ;&&&&& ③&& 。五、写作(3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30分)沙苗得雨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6分)1.(2分)A(把“或然”曲解成了“必然”,原文的表述是“尽管可能降低单位能耗和排污指标”)2.(2分)D(移花接木,依据文本信息,“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后果”主要应是“近现代以来,工业化急剧推进”造成的)3.(2分)B(以偏概全,文本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奋起疾呼”的信息表明,并没有形成“共识”)二、(29分)(一)(14分)4.(2分)C(病,动词。)5.(2分)C6.(2分)B(此役为小胜,不是“全部歼灭”。)7.(8分)(1)(3分)唐顺之认为对付倭寇最好的办法,应该把他们阻截在海外,假如放任倭寇让他们登上陆地,那么,内陆就全都会遭受侵害。&&&“纵使”(放任 使)“咸”(全、都),各1分,句子大意1分。(2)(3分)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到达赵国了。“见……于”(表被动)“间”(名作状,从小路)各1分,句子大意1分。(3)(2分)(张衡)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视事”“乞骸骨”各1分。(二)(5分)8.(3分)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1分)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1分)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1分)9.(2分) 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1分)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1分) (三)(10分)10.(10分)(1)暮霭沉沉楚天阔(2)楚天千里清秋(3)凄凄惨惨戚戚(4)一蓑烟雨任平生(5)嬉嬉钓叟莲娃&&& (6)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7)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三、(9分)11.(9分)(1)(2分)B DA因果关系不成立。C将“或然”曲解成了“必然”,文本信息是“也许是至亲的逝去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不再精打细算”也有误,慷慨捐款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事业就不精打细算。E根据文本中“1973年,邵氏基金会正式设立……1985年起,邵逸夫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的信息,邵氏基金会捐助的不仅是祖国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2)(4分)①在影业上,从默片转向有声,从黄梅转向武侠。②从电影转向电视。③从挖人才转向培养人才。④从影视界大亨转向慈善家。&&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3)(3分)①外因:出生商家,兄弟相帮。②内因:(思想上)富有远见,眼光敏锐,视野前瞻;(行动上)果敢精明,吃苦耐劳,勤勉坚忍。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四、(26分)12.(2分)D&&&& 13.(2分)A&&&&& 14.(2分)C&&&& 15.(2分)B&&&& 16.(2分)C&&&&& 17.(2分)B&&&& 18.(2分)A&&&& 19.(2分)A&&&&& 20.(2分)D21.(2分)C22.(3分)中英日三语钓鱼岛宣传册出版发行&“中英日三语”“钓鱼岛宣传册”“出版发行”各占1分。23.(3分) 示例:成年人的三个领域是相对平均的;老年人的经验领域最大,发展领域最小;青年人正好与老年人相反。(或:青年人的发展领域最大,经验领域最小;老年人正好与青年人相反;成年人的三个领域是相对平均的)五、(30分)24.(30分)提示:“沙”意味着普通、平凡,“金”意味着伟大、宝贵。要透过“沙”与“金”的关系,揭示出材料中蕴含的哲理内涵――伟大寓于平凡,珍贵寓于普通。【注】后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唐顺之,字应德,江苏省武进人。顺之生下来就有超常的天赋,年少时就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时,在嘉靖八年的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庶吉士。主考官张璁厌恶翰林,将所有庶吉士调出翰林院担任其它职务,唯独想让唐顺之留下。唐顺之坚决拒绝,于是被调任为兵部主事。倭寇侵扰蹂躏江南的时候,赵文华出任军队统帅,他向皇帝上书,推荐唐顺之,唐顺之就担任了南京兵部主事。(顺之)离开京城到蓟镇核查士兵人数,回京奏报缺员三万多人,并奏陈了九条建议。不久,朝廷命令唐顺之前往浙江统帅军队,和胡宗宪一起商议抗击倭寇的办法。唐顺之认为对付倭寇最好的办法,应该把他们阻截在海外,假如放任倭寇让他们登上陆地,那么,内陆就全都会遭受侵害。于是他亲自乘船出海,从江阴直抵蛟门,一昼夜行了六七百里。随行的人都很害怕,呕吐不止,而唐顺之神态自如。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外海,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锼敌船。唐顺之被提升为太仆少卿。胡宗宪认为唐顺之的权力不够大,朝廷便又加封他为右通政。唐顺之听说倭寇进犯长江北岸,急忙下令总兵宫卢镗到三沙抵御,自己带领副总兵刘显快速增援,和凤阳巡抚李遂一起在姚家荡大破倭寇。敌人没有办法,退到庙湾驻扎。唐顺之率兵攻打庙湾,双方伤亡人数差不多。李遂计划长期包围.困住倭寇,唐顺之则认为这不是好办法。他率领部队进攻倭寇营垒,并用火孢助战,但没有攻下。此时三沙又屡屡告急,唐顺之便又往三沙增援,他督率卢镗、刘显进攻,又没有成功。唐顺之非常生气,亲自骑马上阵指挥。倭寇建起高大的嘹望楼来侦察官军情况,见唐顺之的军队军容严整,便固守阵地不出击。刘显请求退兵,唐顺之不答应,拿着刀径直向前冲,杀到离倭寇营垒一百多步的地方。卢镗、刘显担心失败,坚决请求唐顺之撤回。这时正值盛夏,唐顺之在海船上两个月,身体很不舒服,返回太仓。李遂调往南京任职,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遂担任凤阳巡抚。唐顺之这时病得很厉害,但因为军情紧急,就不敢推辞。他渡过长江,倭寇已经被李遂等人剿灭。唐顺之对于学问,没有不研究的。对天文、乐律、地理、兵法,没有不穷根究底的。他大量收集古今书籍,加以剖析补充,分门别类,编出六《编》,流传于世,读书人不能掌握其中的深意。他向王畿学习良知说,曾经关起门来静坐思考,整整一个月忘记睡觉,获得很多心得。他写的文章,恢宏恣肆,纡徐曲折有名家的风范。唐顺之一辈子坚守节操严格要求自己。他把门板拆下来当床用,也不配褥垫。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考作文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