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大厦图片像条裤子是哪个城市的建筑

这个话题很大的,我说说一些最基础的知识。&br&&br&&strong&1、建筑设计的过程&/strong&&br&&br&简单说,是一场交易。你有了钱,想给自己和老婆孩儿修一幢大别墅。那你可以向政府买地,在中国,政府出土地的方式有招拍挂三种。有了国土局的文,规划局把这块地划给你,给你一张画了这块地的图,这图叫红线图,红拨图。那么你的房子,只能在这块地里,而不能超出他。好了,地和地的图纸你都有了,&strong&你的房子还没有,所以你得找人设计&/strong&,&strong&设计内容就是你要的房子。&/strong&你找一家设计院、事务所或者某个有武艺的江湖人士,请他们来设计你的房子,这个行为,称为&strong&委托设计&/strong&。对于被委托的一方,把你的房子设计出来并不断采纳你的个人思想,并最终把他变为可以施工的图纸,整个过程就是建筑设计。设计之后就是施工,那是把你的房子从纸上变为现实的过程,是由施工队来完成的。&br&&br&&strong&2、建筑设计的主要成果&/strong&&br&&br&一般还是以由各种各样的图来表达。&br&&br&平面图——也就是大家买房时所看到“户型图”。户型图就是你所要购买的那套住宅的平面图。当然,整个房子的平面图在开发商手里,也是由我这样的人交给他的。他有可能在这个平面图上作假,比如我设计的是一个挑出外墙1.5米的阳台,她可能给你的平面图上赫赫然写着1.8米甚至2,1米。平面图,是一个剖视图,即从每层地面大约1.2米的地方,水平横切一刀得来的。他可以很好滴反映墙体之间的关系,你能看到一个个完整的房间和房间的排布方式。&br&&br&立面图——立面图是完整表达建筑某一面的完全正视角度的图,他可以很好滴反映建筑的高度和外观细部,乃至大致的形体关系。一般房子会有四个立面图,即可表达清晰。复杂的房子,就需要更多的剖视图或者立面图。&br&&br&剖面图——剖面图是竖向一刀,将房子砍为两半,正视角度看被砍掉的另一半的图。主要反映室内空间关系,比如这房子有几层,层高多少,梁柱的位置,门的位置,房间的上下关系,等等。&br&透视图。这个大家最熟悉。也就是模拟的房子建成后的立体形象图,把这形象做得有山有水有人有车有花有草,就是效果图。效果图一般由专业的公司制作,当然他们会按照设计者提供的图纸来制作。&br&&br&&strong&3、建筑类型&/strong&&br&&br&正常的分法,是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民用,就是人民群众使用的。这又包括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公共建筑主要是指大众可以一起使用的,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房子,比如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医院,少年宫,博物馆,体育馆,邮政局,甚至火仗场等等。住宅和商业不多说了,顾名思义了。工业建筑很特殊,包括专业的厂房及仓库,比如卷烟厂,各种制造厂等等。这个国家留下了太多的工业建筑,弃而不用,现如今对废弃工业建筑的改造翻新,是一个不算很新但是很大的课题。很多城市都对自己的某区域的厂房区进行了改造,把它们变为新生的建筑类型,比如工作室,办公楼,商业街等等。&br&&br&&strong&4、建筑风格&/strong&&br&&br&这个应该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耳熟能详的词语。但相信我,这个词对建筑师来说并没有那么美好。所谓&strong&风格,&/strong&一般是指代&strong&不同历史的建筑风潮,&/strong&或者&strong&不同地域的独特建筑风貌&/strong&。风格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如今这么泛滥。建筑风格的内涵,更多的是反映建筑整体形象及其细节的一种历史或一种地域特征,&strong&并不是设计模式&/strong&。也就是说,广义上的建筑「风格」,是历史或者地理原因自然形成的。当然,狭义的「风格」,也可以是一些牛叉的建筑师所自创的、而后为人们熟知的创作建筑的模式。大家在生活中所能接触的风格,一般还是广义上的。&br&&br&在我国,由于业主群体并不都知道建筑空间、形式、风格之间的关系,加之又希望自己的房子很特别,故这个群体普遍喜欢向设计者提出某种很虚的意向与要求,这时候「风格」是个最好的代言人。就好比不太知道摄影却又想买单反相机的人,经常会提出什么「像素」的要求。大家要拭目以观。&br&&br&&strong&建筑风格跟历史有关&/strong&的,国外的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表现主义,粗野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还有很多流派。国内的,汉代风,汉唐风,三国风,民国风,明清风,这主要是业主群体的风拥流行、和这几个时代确实在建筑美学上具有一定代表意义所一同决定的,很少有提宋代风格、元代风格的,商周风格的。&br&&br&&strong&建筑风格跟地域有关&/strong&的,外来的比如维多利亚风格,地中海风格,北欧风格,英伦风情,北美风情,殖民风格,中国的比如北京的宫廷风、纳西风格(也就是丽江的那些房子)、藏风、江南风格、川西风格,现在被一些业主津津乐道的还有ART-DECO风格,新中式风格等等,变为区域文化的代表。风格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每一种风格,都是某一种特殊建筑形式的名词归纳。但目前大部分也沦为开发商的噱头,风格最好的归宿是合适的时空,合适的借用与创造,而不是强加和鼓吹。
这个话题很大的,我说说一些最基础的知识。1、建筑设计的过程简单说,是一场交易。你有了钱,想给自己和老婆孩儿修一幢大别墅。那你可以向政府买地,在中国,政府出土地的方式有招拍挂三种。有了国土局的文,规划局把这块地划给你,给你一张画了这块地的图…
来自子话题:
谢邀 &a data-hash=&dc51139ecede07e2f021fb& href=&/people/dc51139ecede07e2f021f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段倚恨& data-tip=&p$b$dc51139ecede07e2f021fb&&@段倚恨&/a&&br&&br&大一:&br&专业:每天泡图书馆,通读入门读物、所有大师作品集。从中选择一到两个自己喜欢并跟自己气质接近的大师作为自己毕生学习的榜样。浅显易懂的入门读物有《安藤棕熊论建筑》等。同时此书还有很强的励志效果,给自己打鸡血时可选服。&br&抄绘杂志上的平面立面剖面,你不需要知道你画的是什么,机械劳动即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入门级杂志有世界建筑等。&br&看一些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艺术相关书籍,培养自己的审美和直觉。&br&参观建筑。&br&练手绘。&br&找实习。&br&英语:通过四六级。&br&其他:锻炼身体,规律作息,大一的时候玩游戏的时间也挺充足的,可以打打魔兽世界。&br&培养自己的其他爱好。跟建筑直接相关的有绘画摄影等。&br&女同学的话多买点时装杂志看,学会穿衣打扮。这点非常重要。&br&嗯,男同学也要学。&br&&br&大二:&br&专业:每天泡图书馆,第一学期专攻小住宅,做几个详细的案例分析,包括实体模型。开始理解简单的功能流线。赖特柯布密斯阿尔托库哈斯安藤妹岛,几乎所有建筑师都是做小住宅出道的。现代主义四大壕宅是哪4个?赶紧去画吧。&br&第二学期专攻集合住宅,马赛公寓,贝克楼,六甲山,Habitat 67, 新陈代谢,Mountain dwelling,霍尔的福冈住宅,gifu kitagata apartments等。开始向复杂功能转化,着重处理重复单元式建筑。&br&可看全能改造王,把交换空间作为反面教材。&br&画自己家和宿舍的平面,想想设计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方便。自己设计装修自己家。&br&看专业书,开始重点研究某个大师。&br&看进阶杂志,A+U等。&br&看建筑。&br&练抄绘。&br&练手绘。&br&找实习。&br&英语:考托福或雅思。&br&其他:锻炼身体,规律作息,玩游戏,打DOTA。女同学学打扮逛淘宝。&br&&br&大三:&br&专业:每天泡图书馆,第一学期专攻小学,康赫茨伯格华黎米拉莱斯王晖等。依然是单元式。&br&第二学期专攻图书馆,康,阿斯普伦德,OMA,snohetta,mecanoo等。向复杂体量转化,开始处理复杂流线。熟悉材料使用。&br&看专业书,理论书,透明性一部批判历史神马的。&br&看进击杂志,GA,el croquis等。&br&看建筑。&br&练抄绘。&br&练手绘。&br&找实习。&br&英语:GRE。&br&其他:其他:锻炼身体,规律作息,玩游戏,打部落战争。&br&女同学学打扮逛淘宝。&br&&br&大四:&br&专业:每天泡图书馆,第一学期专攻小区,格罗皮乌斯柯布密斯开始涉及规划、景观层面。最好场地是在像重庆这种有明显高差的地方,难度系数大幅度提升。&br&第二学期专攻博物馆美术馆,赖特密斯康斯卡帕HM皮亚诺安藤伊东霍尔。&br&看专业书,理论书,和建筑有关的哲学书,海德格尔福柯等。&br&看杂志。&br&看建筑。&br&练抄绘。&br&练手绘。&br&找实习。这个时候就算你没有关系也应该找到了。学生时代还是建议进事务所实习。&br&我们那个时候标配是大四刘家琨,大五张永和。现在选择已经太多了,很多一线大师纷纷进驻中国,oma,扎哈,隈研吾。到国外实习的同学也不在少数,艾森曼,EMBT,UN,石上,藤本。国内除了同济天大这些,本科老师普遍心不在焉,实习才是你和更优秀的人接触的途径。&br&英语:看看美剧保持下语感,冰与火之类的。嗯不对,里面主要是英音。&br&其他:锻炼身体,早起早睡,玩游戏,打2048。&br&女同学学打扮逛淘宝。经过四年的审美训练,这时应该已经非常有气质了。&br&&br&大五:&br&第一学期实习。顺便把作品集做了,12月开始申请。&br&第二学期拿到offer,做毕业设计。&br&看专业书。&br&看杂志。&br&看建筑。&br&练抄绘。&br&练手绘。&br&找实习。最好找个外企,可以练下口语热下身。&br&玩游戏。&br&&br&另2个疑问的回答:&br&1 gpa很重要。更看重作品集不代表你gpa可以低。&br&2 学生组织和社团看个人兴趣。跟国外比,国内学习一点都不忙。
谢邀 大一:专业:每天泡图书馆,通读入门读物、所有大师作品集。从中选择一到两个自己喜欢并跟自己气质接近的大师作为自己毕生学习的榜样。浅显易懂的入门读物有《安藤棕熊论建筑》等。同时此书还有很强的励志效果,给自己打鸡血时可选服。抄绘杂志…
深圳T3航站樓存在很多非常糟糕的設計問題。&br&&ol&&li&規劃層面上就有大問題,T3跟地鐵竟然無法接駁,這簡直是個大笑話。&br&長遠看,這個缺陷遲早會被修正,設計責任也在規劃口,倒不在T3的單體設計方,但T3自身,總是需要尷尬地去等待一個未來。&br&&/li&&li&大體量被做成了大尺度,如果是別的什麼我也就不計較了,但這是世界上最新的航站樓啊,為什麼完全不考慮尺度問題?迫使出入港旅客不得不在其中鍛鍊身體,都不知道建築設計的價值何在!&br&旅客長途跋涉之辛苦,以至於飛機總是停靠在機場偏遠處的深航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因為總是要乘擺渡車,所以反倒不用走遠路了。但是,如果擺渡車反倒才是最好的選擇,建築師臉上不覺得火辣辣的?&br&超大尺度建築總是天然地充滿各種不合理,但鄙國官僚從來喜歡大尺度建築。深圳有了全世界最大的加油站(市民中心)還不夠,還要做最大的健身館,真是夠了。&br&對了,想起回成都時看到的世紀中心,好吧,大尺度家族真是人丁興旺,T3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br&&/li&&li&曲面的屋蓋在作為頂棚的時候,內凹造型有一個聲音聚焦的作用,而顯然設計方沒有預料到會這樣,所以並沒有做任何聲學處理。這樣的結果是──安檢通道的各種操作噪音,被清晰地反射、會聚到大廳許多部份,令人非常不安、不快。&br&所以T3不但超偏,又還超累,而且還超吵。&/li&&li&我個人並不讚同密恐這個說法本身,拋開這個心理癔症,那些千瘡百孔的造型真的大丈夫?還是尺度問題──你不能把天窗的造型縮小之後直接用於吊頂啊。設計元素重複運用是對的,但用成這樣,是設計課沒及格就出來混了嗎?&/li&&li&屋面漏雨的情況,被歸結於施工質量問題。騙鬼呢?如果咱們做一個小區門衛室,屋面漏雨了,那百分百是施工質量問題。但你這做的是航站樓好嗎?屋面構造不是索引國標華南標,而是完全原創──你敢說你不考慮施工工藝和精度?你的方案敢不做實驗直接出圖?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故考慮不到,在設計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漏雨這麼基礎的問題,還有前面說過的聲學問題,在T3這種級別的建築上是不應該出現的。&br&&/li&&/ol&講真的,雖然我在吐槽設計,但我真心覺得,在鄙國,一座大型公共建築的設計責任,絕大部份都在政府身上。&br&&br&先這些,說不定哪天我又看到點什麼不遂意不順心的東西,再來吐槽。
深圳T3航站樓存在很多非常糟糕的設計問題。規劃層面上就有大問題,T3跟地鐵竟然無法接駁,這簡直是個大笑話。長遠看,這個缺陷遲早會被修正,設計責任也在規劃口,倒不在T3的單體設計方,但T3自身,總是需要尷尬地去等待一個未來。大體量被做成了大尺度,如…
首先,我不得不表示,对于楼上诸位贴出的奢华景象的惊讶。这么说来,理想大楼就是城堡,就是皇宫,就是大殿,就是上百个房间,就是汗血宝马,就是昂贵宠物、精美食物和精致生活,乃至于九霄云外以及无上天堂。实在是太有想象力了。说起来,这些事物也无可厚非,这些,应该是梦想之中的大楼吧。&br&&br&于我本人来说,理想中的房子是有的,但大楼却没有。因为我理想的居住环境,跟大楼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关系。&br&&br&理想中我自己想住进去的房子,它首先不会是高楼大厦。因为我自己和家人,为什么需要住那么大的地方?我们是人,为什么要那么膨胀?为什么一个人或者一家人需要住几千几万平方的面积?这很可疑。真实的想法,是我希望在绿油油的一个半山腰上,有那么一块开阔的相对平缓的地界,我和家人的房子,幸运地坐落其上。如果可能,每个清晨,我们可以感受山林徐徐的清风和晨曦的温柔,每个夜晚,我们可以感受抬眼满天的繁星和四野的天籁。房子前后,都会有院子。前院养鸡喂鱼,活动筋骨,读书写字,手工活碌,外加迎宾待客。时而啸聚一伙死烂狗党,坦然团坐之,吃火锅,聊大天,把酒迎风,痴狂而笑;后院可以有个不大的游泳池,需要的时候,扒光衣服打开后门,小跑数步,扑通一声。有天有地有屋有院有池,万钟于我何加焉。我们会有一两只动物相互陪伴,可能是猫,可能是狗,但都绝非名贵品种,甚至不算是宠物。它们会有自己的世界。它们的名字或许会很贱,但它们的生命却完全不然。它们与我们,无论富贵贫贱,始终不离。若真有人以钱索取,万金不售。&br&&br&至于房子本身,它最好不是钢筋混凝土的,甚至也不会是钢结构的,而是木头搭建的,或者是红色粘土砖所砌筑的。冬暖夏凉,坚固耐用,简单明晰,颜色精神。它会有自己的个性。它整个是可爱的,温暖的,亲善的,朴素的,但又是明亮的,不同的。它会被我亲手设计出来,但必须加入家人的诸多意见。它不会是豪华别墅和奢侈洋房,却能让我们平静、踏实、欣慰。它可能就是普普通通平屋顶的,只不过它可能有白色的墙面和橙色的屋檐,墙面上有儿子随手拿炭笔勾勒的天空和海洋;它的屋檐伸出去很远很远,宽大的屋檐下,有同样宽阔的平台,我们可以晾晒、躺坐、看雨或者,在暴风雨之时,也可容得些许路人避避雨。它也可能只是几块交错的坡屋面,黑幽幽的瓦、有着黑色蝙蝠图案的小小瓦当,原木原色的墙身、精巧的窗花和青石片的台阶,房前屋后,都有着家人亲手栽种的花花草草,每值时节,生机盎然。&br&&br&也许很多农舍都与之相似。而我们所想要的房子,其精华,大多也从农舍而来。只不过,是对农舍加以适当改良罢了。
首先,我不得不表示,对于楼上诸位贴出的奢华景象的惊讶。这么说来,理想大楼就是城堡,就是皇宫,就是大殿,就是上百个房间,就是汗血宝马,就是昂贵宠物、精美食物和精致生活,乃至于九霄云外以及无上天堂。实在是太有想象力了。说起来,这些事物也无可厚…
本人从事桥梁设计,最近才刚刚关注这个问题,粗略看了下图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偏心超载!!在上海,这种重车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上高架的!,超载程度肯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当然,如果仔细检查的话,施工方肯定是各种问题一大堆,因为在国内这个大环境下,施工方完全按照规范来做的话几乎不可能,但这不是该桥出事的主要原因。其实最该追究的是甲方,桥梁建成之后需要日常维护,对于严重超载的车辆应该不准上桥而不是简单的罚款了事。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就是:调查原因发现是严重超载,然后对诸位司机及其身后的单位起诉判罚。错不在他们,国内大环境下,货车不可能不超载!总结下来,彻头彻尾的悲剧,关键是,这样的悲剧还会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发生,不可避免。说的比较乱,或有不专业处,请指出,谢谢!&br&
————————————————————————————————————————————&br&
以上内容为本人所写,当时鉴于时间较为紧迫,未能分条陈述整理,本意看下大家的想法,然后一起探讨。事情过去这么久,最近已经没有声音了,我把官方结论以及自己的看法整理一下,供大家过目。&br&&p&————————————————————————————————————————————&/p&
&p&纯属马后炮。&/p&&br&
首先对问题的提法有异议,桥梁的名称是哈尔滨市三环路群力高架桥洪湖路上行匝道桥而不是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匝道桥只不过是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而已。其次,该事故的准确描述为桥梁整体倾覆,而非坍塌,两个概念有本质区别(最通俗的解释:倾覆就是“翻了”,坍塌则是“碎了”或者“断了”)。现在问题相当于“上行匝道桥整体倾覆可能由哪些原因导致”。&br&&b&先看几个关键词:&/b&&br&&b&肇事车辆:&/b&分别为黑AH3976,东风牌重型仓栅式货车、两轴货车,由吉林榆树驶入事发地点,车辆拉运为白色编织袋包装的车辆。辽M45107,欧曼牌重型半挂牵引车、黑E52268,欧曼牌重型半挂牵引车、黑L82392,豪泺牌重型半挂牵引车。将上述车辆按位置由前至后,就是由北至南排序,分别编为1到4号车,1号车为两轴货车,由吉林榆树驶入事发地点,车辆拉运为白色编织袋包装的车辆。2到4号车均为六轴重型半挂车,由长春经102国道江南中环路驶入事发地点,车辆拉运散装白色石灰石。据官方公布的数据,1号车车货总重18.2吨,超载2.82吨,严重超载的主要是后三辆车。按规定,每辆车总重不能超过55吨(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 JTG D60-2004),但2号车重153.29吨,3号车重163.59吨,4号车重149.68吨,都超载300%左右,四辆车加起来共485.18吨。&br&&b&超载:&/b&设计的荷载城—A级,相当于公路一级。按照《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在该桥设计时,旧版的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已不适用,新版的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尚未出版,故在此采用公路规范】规定的方法验算,这段121米的桥,只要能单向荷载164吨就达到了国家标准,设计师在这个基础上又提高了20%,这座桥单向荷载做到了197吨。实际车重485吨,&b&严重超载&/b&!&br&&b&造价:&/b&哈尔滨阳明滩大桥总投资18.82亿元,而该上行匝道桥工程造价为709.42万元,不到0.4%。&br&&b&桥型:&/b&事故发生地点位于桥梁整体的中部偏南,为上跨洪湖路的上行匝道桥,长约121米,距阳明滩大桥南端3.5公里。该项目属于独立建设项目,与阳明滩大桥分属两个工程建设项目。此桥段梁体长121米,宽9米,坡度3.5%,上部结构是三跨连续叠合梁结构,三跨连续梁,属于超静定结构,三跨一体;叠合梁,就是根据一般结构受力原则,梁体上部受压(用混凝土结构,抗压性能好且造价便宜),梁体下部受拉(用钢结构,抗拉性能好且制作方便,施工易控制),两者结合构成。但是自重相对较轻,抗倾覆性能差,造价相比混凝土结构高。下部结构是独柱桥墩,外形美观,节约桥下空间,因此广泛应用于城市立交桥中,但抗倾覆性能差,柱上支座间距过小,当汽车在道路一侧行驶时容易使支座产生上拔力,进而整体倾覆造成安全事故。&br&&b&施工工期:&/b&施工工期为90天。这段时间对于一个三跨连续梁且上部结构预制的前提下还是足够的,不存在由于赶工期而导致施工质量下降的问题。&b&&/b&&br&&b&低温环境:&/b&哈尔滨在我国大北方,全年有近三分之一的低温时段,对施工固然有影响,但并非主因,从新华社及凤凰网公布的照片上可以看出,该梁段是整体倾覆而非开裂破碎,因此该因素可忽略不计。&br&&b&难易程度:&/b&这种三跨连续梁,一般地方性的、拥有乙级资质或者更低的、十几个人组成的皮包公司就能做,难度不大。&br&&b&相关单位:&/b&哈尔滨市三环路群力高架桥洪湖路上行匝道桥设计单位为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资质为市政行业甲级;施工单位为福建省交建集团工程有限公司,资质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监理单位为黑龙江百信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资质为市政公用工程监理甲级。&br&
事故原因分析:&br&
最&b&直接&/b&的原因就是&b&超载&/b&!下面对该桥破坏时模型进行简化,该桥长120米,约承载480吨重,假设一辆普通双排五人座(含司机)小轿车长约4米(平均值),重约1.6吨(平均值),每车坐满5个人,每人平均80kg(高于平均值),则每辆车加上人的重量约为2吨,再假设每辆车距前后各1米(几乎只有在堵车或者停车的时候才可能出现),即在全桥范围内单一车道上(该匝道桥双车道,单向行驶,故在最右侧单一车道上满布荷载为最不利工况)可满布24辆车,约重48吨,是肇事货车的十分之一,也就意味着,肇事货车等效于一整条车道上的小汽车用叠罗汉的方式连续叠十层!再假设每辆车的高度为1.6米(平均值),十层汽车的高度为16米,住宅楼层高约2.8米(《GB
住宅设计规范》5.5.1规定),相当于6层楼的高度(相当于你趴在7楼的地板上看室外地面)。超载严重到什么程度,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如果你还是坚持认为是设计或者施工方面原因的话,我只好无话可说)&br&
上面说了,这只是最&b&直接&/b&的原因,那么最&b&根本&/b&的原因又是什么?在该桥建成近一年的时间里,基于该桥所在道路承载庞大的交通量,那么在该桥破坏之前不可能没有相同或相近重量的卡车经过,何况无论从肇事车辆超载规模、车辆改装手段、驾驶者个人素质等多方位考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此超载不是个例,而是常态,肇事车辆之所以是在8.24这天的这几辆车,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br&
本来想再扩展一些的,关于道路桥梁使用寿命,关于卡车超载,关于大规模基础建设,关于。。。。。。太多了一时也说不完,后面有机会再答吧。&br&
写了就不怕抛砖头&br&
本人从事桥梁设计,最近才刚刚关注这个问题,粗略看了下图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偏心超载!!在上海,这种重车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上高架的!,超载程度肯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当然,如果仔细检查的话,施工方肯定是各种问题一大堆,因为在国内这个大环境下…
来自子话题:
要回到初心,同志们。&br&&br&或者说,回归基本原理。。。这句好土。。。&br&&br&很多小孩子喜欢玩搭积木,或者乐高什么的。做设计玩巨型积木真的很开心。&br&很多宅喜欢玩拼装模型,minecraft什么的。做设计不但要玩模型还要做成真的,很开心。&br&很多文艺青年喜欢拍风景照片,泡咖啡馆,逛古镇什么的。规划风景,制造咖啡馆,保护古镇比使用它们更好玩。&br&至于喜欢画画,喜欢PS,喜欢旅行什么的,做这些的时候还能挣钱或者报销当然是额外的高兴。&br&不过做好的设计是贴钱的,做差的设计才挣钱。我们总是要做很多差的设计来挣钱养活好的设计。特别是很多开发商产品停留在温饱层次,我们只好帮他们做简陋的房子挣钱,自己也挣点钱。然后贴钱帮一些有理想的业主做好房子,同时也实现自己的理想。&br&这种精神分裂是很操蛋的,不过比起其他乐趣来,还能忍受吧
要回到初心,同志们。或者说,回归基本原理。。。这句好土。。。很多小孩子喜欢玩搭积木,或者乐高什么的。做设计玩巨型积木真的很开心。很多宅喜欢玩拼装模型,minecraft什么的。做设计不但要玩模型还要做成真的,很开心。很多文艺青年喜欢拍风景照片,泡…
来自子话题:
贴一张值得很多建筑设计师反思的真实图:&br&&img src=&/5b5d5f209f9abb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5b5d5f209f9abb_r.jpg&&
贴一张值得很多建筑设计师反思的真实图:
抛砖引玉,自己先答上一发&br&&br&下面这个建筑是 赫尔佐助与德梅隆 设计的沃尔夫信号楼&img data-rawheight=&325& data-rawwidth=&490& src=&/cc4eeabdc6e4eb317cddb6952dad709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cc4eeabdc6e4eb317cddb6952dad7098_r.jpg&&就是这个奇奇怪怪的黑盒子,即使在见怪不怪的建筑界也算得上是独树一帜:作为一个办公性质的大楼,立面上看不到一扇窗户,整栋建筑用黄铜条包了起来,铜条还特意拧成了不同的角度。简直让人想大喝一声,把它钉在建筑的耻辱柱上。&br&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建筑案例,信号大楼中有大量精密的电子仪器,建筑外部的铜条外衣其实是一个静电屏障,使得楼内的设备免受外部电磁的干扰。而针对楼内的采光通风问题,建筑师将铜条扭转了一个角度,使得光和空气得以进入室内。&br&此外,整片的金属表皮模糊了建筑的尺度与楼层的分隔,而使得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了很强的冲击力,而铜片的扭转处理使得建筑表面在不同的角度下能产生丰富的变化,也为建筑增加了一份神秘感。&br&仅仅是造型“奇奇怪怪”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糟糕的建筑,奇怪的外表如果能提供灵活舒适的空间,解决社会或功能上的难题,这依然是一个优秀的建筑。&br&在电影里面,奇奇怪怪的武器往往效果最好,奇奇怪怪的飞船往往跑得最快,可惜到了建筑上,奇奇怪怪好像总甩不开造价高,功能水的坏印象,&br&我只是希望大家对这些怪孩子宽容一点,他们只是长得怪而已。
抛砖引玉,自己先答上一发下面这个建筑是 赫尔佐助与德梅隆 设计的沃尔夫信号楼就是这个奇奇怪怪的黑盒子,即使在见怪不怪的建筑界也算得上是独树一帜:作为一个办公性质的大楼,立面上看不到一扇窗户,整栋建筑用黄铜条包了起来,铜条还特意拧成了不同的角…
&p&收收懒劲儿,借这道题来讨论下中国北方合院类建筑的过去,现在和也许的将来。结合之前的湿热条件下和干热条件下的合院建筑,也算做一个集合。&/p&&br&&p&今年年初北京有四合院因建地下室造成路面塌陷的新闻,这就要分三句话说了。首先的,建国后老百姓在京城修地下室的可不少,倒真没有几户塌了的,对比施工方式,看来这2015年的施工质量还是抵不过当初从老城墙上拆下来的几百年历史的大青砖,这意思好像是城墙拆得值,不然早就长安一片月,万户“倒一”声了。&/p&&br&&p&其次的,即便是在今天,北京城里,四合院,修地下室这件事也不是那位徐州代表首创的。某种层面说,由于四合院的价格已然被抬到天价,又有几个财主会是本着花自己钱来抵挡六十年古城拆迁的意思?说不得铁了心的想把容积率翻上几番。当然,这其中也有没那么糟糕的例子,在徐州代表让北京城抖三抖前好几年,我去过一个院子,老年间的格格府,也是一番大改造。&/p&&p&凭印象,她们家大致是这样的:&/p&&img src=&/2e0af254f90b3cd2a7427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17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2e0af254f90b3cd2a7427_r.jpg&&&p&在狭窄胡同里绕过几家烤串儿,就能来在面前,由靠东侧的大门进去一看会发现这第一进改成了一个茶室,外面院子的角落摆着一块三四米高麒麟状的太湖石,兽头被着意调整到面向某个牌子香烟的方向,以示敬意。向北进入第二进也就是主院落,会发现这个比较开敞的院子被完全改造成一个水池,上架“鱼沼飞梁”,大有引人向前参拜圣母殿的意思。院子,啊不,池子两侧两间厢房和背面正房现在都是吃饭的包间,再往北绕过去的后罩楼是有下榻之用的套房。&/p&&br&&p&糊里糊涂的随主人进了间小黑屋,却发现原来是电梯。这自然是往地下室去的,不知道徐州人大代表家的地下室怎生的做法,但至少我去的这个负一层俨然是另一个四合院,地面层后罩房前的院子有采光井直通而下,而主院落,也就是大池子的下方是另外一个设置了假山造景的大空间,其上方就是满铺整个水池底的天窗。按照主人的说法,夏天水池荷叶金鱼波光粼粼,冬天放干池水就能接受更多的阳光。这一层大多是酒吧,电影院和台球室之类的室内活动空间,还没来得及多看两眼,主人就带着我去楼下的仓库和停车场。&/p&&br&&p&对,-2楼的,八米以下的仓库和停车场。如果你回看我画的草图,在四合院第一进外侧原来厕所和杂物间的位置被改造成地下车库入口,通过电梯和转盘的组合,就可以完成回车,紧密停放。&/p&&br&&p&像这样一个改造,所化费用大致是和买这个地段四合院价格相当的,所负责的设计院在北京名气也不小,所以也不会干出挖塌路面的事情,设计手法上也有值得被称赞的地方。&/p&&br&&p&以上就是第二句话,把气喘匀了,再接着往下说。&/p&&br&&p&如果讨论中国传统合院建筑在人居环境上的表现,在承认传统技术存在局限的同时,应当看到的是合院类建筑&b&在利用室内室外空间穿插上通过尺寸,材质,植被,功能等等嵌套带来的温度和湿度上的局部差异的策略&/b&,这就是古时候在没有人工设备时,工匠能创造有关居住的微环境的关键点。这一点,把北京四合院单拿出来说,也会和之前讨论的湿热和干热合院在表现出的生态策略上逻辑类似。而这样的逻辑是民居在千百年的试错和修正下得到的最优解,然后拆解隐藏在有关传统制作的礼制和约定俗成里。比如多进院落有“过白”一说,粗看是多进院落为控制空间序列,通过保证“坐于后进建筑中的人通过门樘可以看到前一进的屋脊,即在阴影中的屋脊与门樘之间要看得见一条发白的天光”来决定开敞空间进深,而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确保北进的建筑不至于被南向的建筑遮蔽,然后再搭配北京常见木作比例说法,比如“柱高一丈,出檐三尺”,来保证北房在冬至前后阳光满室,夏至前后屋檐遮荫。(而南方民居生成的则是“天井”或“一线天”一类的说法,意在减少湿热条件下过度的阳光辐射,“过白”在南方并非没有,往往出现于大宗族祖屋或祠堂一类建筑,建筑等级,使用方式已然和多数南方民居不同)。&/p&&p&&img src=&/8f426b1a021dfd58537f7_b.jpg& data-rawwidth=&565& data-rawheight=&2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5& data-original=&/8f426b1a021dfd58537f7_r.jpg&&(两进四合院可能的空气流动关系,开敞的大院铺地受热产生上升气流带动遮阴的北向院落的凉爽空气穿过正房)&/p&&br&&p&房龙在《人类的故事》里有一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古代的智者和先贤善于将规范和制度用迷信和神话的手法传递给普通民众”。这在千百年来是一种很节省沟通成本的教育方法。但也因为这样的不求甚解,很容易遭遇理解上的脱节和新信息的挑战。当过去的大户人家变成杂院,当空调电灯立竿见影地改变室内问题,这样的礼制和约定俗成在现代的合院建筑改造或者在创造中很容易被急急忙忙地打破掉。再回头来捡,已然很难。&/p&&br&&p&比如上面提到的格格府,所谓的采光井其实没有办法向地下引入太多自然光,好在通风换气的作用保留得还好;以敞亮为特点的主院落可以和南北另外两个院子组合起来带动空气流动,而今改成满铺的水池子并被禁锢在通风不佳的胡同肌理中,比之荷塘月色,更有可能带来的是夏季的闷热和蚊虫;水池的透明底是个很美的点子,但又要兼顾养鱼和荷花,透光度自然好不到哪去。设计师预想的效果都不能说充分达到了,房子却又偏偏为此失去原有的自我调节能力。但也许把采光井配合北进的院落做成叠台的景观;主院落有水但是并非满铺并配合落叶类植被;水种植被或盆栽或网架便于维护又方便透明底采光;甚至还可以设置温室,在冬天可以是主人的阳光房,更是池子里荷花和鱼的去处。&/p&&br&&p&只需要多考虑一步,&b&自己的创意保住了,老房子的气脉也还在。&/b&&/p&&br&&p&相比保守的橱窗式保护,或者标本式的掏空,老民居合理的更新也许才是应该被提倡的事情。这是当今语境和技术能力下,对原有传统的延续。所以请不要急急忙忙的打破。那么,是不是在逼仄条件下轻质板材房子的形态会是考虑在中间那个类似加塞空间的顶部开放来衔接几个“分院”,而非反过来的?因为朝向不同的几个天窗在采光通风上不一定好用,而且因为北京的环境,人们也懒得去用?&/p&&img src=&/280b41fbabd150dbff000f3e36fdd648_b.jp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280b41fbabd150dbff000f3e36fdd648_r.jpg&&&br&&p&&b&而合理的更新是可以对传统建筑外观有一定程度改动的&/b&。&/p&&br&&p&以众建筑这个很棒的项目为例,在已然很成功的构思好一种嵌入式的,隔热良好的预制箱体,甚至考虑到箱体顶部可以向原有屋顶结构开窗的时候,可不可以把开向院落的面的窗户设计成夏夜晚上也可以打开的?可不可以预想一种利用原有屋顶结构空间来预热和净化室外空气向室内送风?又或者,至少,可不可以把贴外墙的窗子设计德更呼应原有开创一些?&/p&&p&(&a href=&/558175/the-courtyard-house-plugin-people-s-architecture-offi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Courtyard House Plugin / People’s Architecture Office&i class=&icon-external&&&/i&&/a&)&/p&&p&&img src=&/63ce02e235f9dd1dfd472b3_b.jpg& data-rawwidth=&994& data-rawheight=&6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4& data-original=&/63ce02e235f9dd1dfd472b3_r.jpg&&&img src=&/1b06da790ecbcd3b02efbf77_b.jpg& data-rawwidth=&713&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3& data-original=&/1b06da790ecbcd3b02efbf77_r.jpg&&(嵌入的箱体不但可以预制完成减少在地施工难度,而且可以按功能优先解决重点空间内部的保温问题,经济性和趣味性都很不错)&/p&&p&&img src=&/0a1003ffcf9f7b1e514c5_b.jpg& data-rawwidth=&994& data-rawheight=&6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4& data-original=&/0a1003ffcf9f7b1e514c5_r.jpg&&(透过箱体对原有屋顶的天窗可以看到老结构,缓解内部低矮造成的压抑,把手的意思是可以打开,但打开的方式是可以被讨论的)&/p&&p&&img src=&/af41a525f9ddc5ef904918_b.jpg&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6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af41a525f9ddc5ef904918_r.jpg&&(侧窗和顶窗在通风上应该有合作的可能,但是过于简化的设置也许意味着在北风倒灌,屋外吵杂,夜晚休息时都会不得不选择关掉窗户,这很可惜;另外现有的开窗应该只能是侧窗进风,天窗出风,结合北京室外环境的窘迫和冬天长时间的寒冷期,屋顶结构层也许是一个可以利用起来预热和净化空气的地方——需要设备配合——这样做对外观的影响也降至最小且容易达成)&/p&&br&&p&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什么样的建筑可以称作「绿色建筑」? - 铭蔚的回答&/a&的回答中用柯布拉图雷特修道院采光大炮内壁着色的例子介绍了柯布对于如何防止眩光的处理——&/p&&img src=&/6b2d323e496fe923dd5b4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6b2d323e496fe923dd5b4d_r.jpg&&&br&&p&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什么样的建筑没有气窗? - 铭蔚的回答&/a&这一问题里介绍斯里兰卡的巴瓦怎么考虑雨季漂雨时的通风——&br&&/p&&img src=&/2d3f4bd8c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2d3f4bd8ce_r.jpg&&&br&&p&我就是想说——你会看到,现在我国年轻的设计师不乏优秀的想法和执行力,但就差一点点,就可以更上一个台阶。这和乔布斯分享自己和乔纳森一起逛二手商店,都不约而同的拿起一把叉子又因为叉子柄胶水的痕迹而放下是一个道理。设计的可贵往往不在于技术或者创意的堆砌,生态设计也是(或者说它本就属于所谓“设计”的范畴),而是对可能的情况有所预料,做出反应,提前拥抱用户。而非——“啊,我以为。。。哦,唉,请您将就着吧。”&/p&&br&&p&这也许是吹毛求疵,但是生态设计真的不应该是建筑设计附属勾选的一个选项,它更应该是设计师在设计伊始就持有的对这个房子未来住户负责的态度。&/p&&br&&p&===========================&/p&&p&对南方湿热条件下合院民居的讨论:&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徽州民居在宜居性上的不足和缺陷? - 铭蔚的回答&/a&&/p&&p&对西北地区干旱条件下合院建筑的讨论:&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在干热环境中创造一个凉快清爽的院落? - 铭蔚的回答&/a&&/p&
收收懒劲儿,借这道题来讨论下中国北方合院类建筑的过去,现在和也许的将来。结合之前的湿热条件下和干热条件下的合院建筑,也算做一个集合。今年年初北京有四合院因建地下室造成路面塌陷的新闻,这就要分三句话说了。首先的,建国后老百姓在京城修地下室的…
谢邀,关于参数化略懂一些,我来尝试回答下&br&题主说的&b&GH是rhino的一个插件&/b&,而&b&SU和3d都是建模软件&/b&,那我先来说一下rhino和su 3d的区别,节选一个两年前我人人日志中关于软件介绍的一段&br&————————————节选开始———————————————————————————&br&&blockquote&&p&&strong& Sketchup&/strong&&/p&&p&
这个软件可能是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建模软件了,为什么,因为&strong&它方便,简洁&/strong&。对于方案阶段基本是够用了。有人说SU有很多局限,比如,曲面造型神马的,比如参数化,没有脚本输入神马的,再比如模型越建越卡,对电脑硬件要求比较高神马的........这些缺点我都承认,但是,你敢承认不,所有的建模软件中,&strong&SU的界面最简洁,也最容易上手,更容易推敲方案,更改模型&/strong&,那么这就够了,记得,SU的中文名叫草图大师,草图草图,做的就是方案的草图,别要求太高,拿3Dmax的那些东西来要求,毕竟这只是方案前期的一个工具。&/p&&p&
再者,&strong&su有大量的插件,极大的弥补了它的很多不足&/strong&,比如曲面,比如参数化(网上有小组正在研发类似于GH之于犀牛的su的参数化插件),另一点,如果你细心,其实SU建的模型,并不比3Dmax的模型精细程度差,而之于模型越大越卡,这个的确是SU挺大的一个不足,虽然有清理模型的插件,但是杯水车薪,想要不卡,基本上是尽量少删减,或者打开一个新的窗口,把原来的模型CTRL C CTRL V进去。另一点是SU不提供四个视窗,这个比较蛋疼,因为大部分软件都提供,好在有视图切换工具。&/p&&p&
所谓瑕不掩瑜,&strong&SU的便利极大的方便了建筑师的工作&/strong&,对于它的缺点,我们承认,但是话又说回来,哪个软件能没缺点呢,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p&&br&&p&&strong&3D MAX&/strong&&/p&&p&
原来没有su的时候,主要建模都是靠3D的,但为什么后来有很多建筑师撇弃3D了呢,因为3D操作起来和SU比,有点复杂,更重要的是推敲方案,没SU方便,但是3D有它自己的优势,就&strong&是建筑的&/strong&&strong&建模会很精细,同时可以用vray for 3Dmax直接渲染出效果图&/strong&,比SU的感觉能更好一些,所以现在3D用的比较多的地方是效果图公司,用来渲染出效果图的。&/p&&br&&p&&strong&Rhino(以及Grasshopper)&/strong&&/p&&p&
就是大家常说的犀牛,犀牛最开始不是用于建筑设计的,主要是工业产品设计,因为工业产品有很多流线的造型,所以犀牛主要干的事就是&strong&nurbs曲线建模&/strong&,用犀牛的童鞋,仔细看犀牛的欢迎画面,是FOR NURBS 3D MODEL,什么是样条曲线?这一句两句说不明白,自己问度娘去。反正记住,这是曲线建模的软件,对于很多童鞋有曲线方案的话,这是个不错的软件,所以,尽量别用犀牛做方方正正的哪种方案模型,我感觉这回很伤这些软件设计人员的心.....哈哈。&/p&&p&
犀牛之所以牛逼,更重要的一点是参数化插件,Grasshoper就是现在用的最多的一个插件,GH用的这么多,是因为它可以说是所有参数化设计相关软件中,最简单的,难的有pocessing等等。&strong&GH的界面简单,直观&/strong&,同时用像小电池式的工具来编写脚本程序(应该叫这个),因为想犀牛脚本啊,maya脚本啊balabala的,都需要写程序语言,学过C语言吗,就是类似于那个的东西.......&/p&&p&
另外一点,很多没接触参数化的童鞋在学习GH的时候,&strong&一定要&/strong&&strong&注意通路的逻辑顺序&/strong&,这个很重要。&/p&&/blockquote&——————————节选结束————————————————————————————&br&&br&其实&b&建模软件主要分为两种&/b&&br&&b&一种是Polygon建模&/b&,&br&多边形建模——如su,你可以看所有su画的曲线都不是严格意义的曲线,都是有很多很多线段组成的,还有个挺著名的多边形建模软件叫modo,当年的动画——机器人瓦力就是modo做的&br&&br&&b&一种是nurbs建模&/b&,&br&曲线建模——如rhino,你可以看rhino中的曲线,都是严格意义的曲线,球体同样,都是严格的球体&br&&br&3d应该算以上的兼而有之,但是&b&3D有自己的侧重,就是polvgon建模&/b&,&b&3D的nurbs建模很垃圾基本是公认的&/b&&br&&br&我一直认为,对应不同的方案,&b&不同的设计要对应选择相适应的软件&/b&&br&近几年&b&rhino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参数化设计中有很多曲线(nurbs),所以要选择rhino来建模&/b&,但是所谓参数化,&b&参数化,这个参数从哪来?&/b&&br&&br&&b&过去,设计的过程都是不太明晰&/b&的,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一个理性感性交融的过程,但是参数化设计给我们了一个新的途径&br&——&b&把设计的过程通过某种方程式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当我们控制方程中的某个,和某几个可变的参数,直接生成这个方程的结果——也就是方案&/b&&br&&br&&b&用什么来表达这个公式呢?&/b&——人们第一次想到的是&b&脚本&/b&&br&因为作为IT技术的基础,&b&脚本帮我们演化出了丰富的软件&/b&&br&可以说,&b&脚本是数字技术的语言&/b&&br&&b&参数化作为数字技术的一种,学习这种语言就势在必行&/b&&br&&br&&br&所以,一开始的&b&参数化是在接受了建筑学的基本课程之后,还要修习脚本技术&/b&&br&很多先锋建筑师&b&写出了脚本后,在方案需要的位置用因子来代替&/b&&br&&br&&b&简单的瞎举个例子&/b&:如果建筑师写出的脚本是&br&&br&&b&
2x+3y+5z=f(f代表最后生成的建筑)&/b&&br&&br&那么在编写的时候就需要在需要的位置(如2*的后面是x,3*的后面是y,5*的后面是z)预留因子&br&这个因子(x,y,z)就是参数&br&当我&b&们控制因子的数,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b&&br&&br&但是,显然&b&,参数化的“方程”不会这么简单,参数化的脚本很复杂&/b&,&b&有时候甚至需要专业的IT人员来写&/b&,与此同时,&b&由于需要修习脚本技术,所以也对参数化设计造成了一个很高的门槛&/b&&br&&br&&br&&b&如何简化参数化设计呢?&/b&&br&&br&&br&这时候,有个人想出了一个办法&br&&b&就是虽然脚本千变万化,但是有些脚本中的搭配(语句)很固定&/b&&br&还是拿上面那个例子&br&&b&如果我们发现很多人都爱用“2乘以某个因数”,所以我们就把“2*某个因素”作为一个固定搭配,然后假设我们给这个搭配起个名字,叫a&/b&,同理上面那个方程中一次起名叫,b,c&br&&br&然后这个方程就变成了&br&&b& ax+by+cz=f(f代表最后生成的建筑)&/b&&br&&br&这样,当人们需要参数化设计来写“方程”的时候,&b&我们只要挑选自己需要的a,b,c,然后放上相应的因数就可以了&/b&&br&&br&这样以来,&b&大大简化了参数化设计的门槛,也让参数化设计变的更加简洁明了——这就是grasshopper的作用&/b&&br&&br&但是尽管如此,&b&我们对编写脚本的基本逻辑还是需要的,否则会驴唇不对马嘴,&/b&所以,相应的我们还是要学习一些编程知识&br&&br&而&b&上文举例中说的a,b,c就是GH中的“小电池”&/b&&br&&img src=&/da6dd6fabae32_b.jpg& data-rawwidth=&177& data-rawheight=&1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7&&&br&这些&b&小电池串联的过程就是写“方程”,脚本的过程&/b&&br&&br&&br&当然,&b&在某种程度上,参数化设计做的是“乘法”,而平时我们建模是做“加法”,&/b&&br&例如&br&我们要得到100的话&br&我们&b&需要很多数相加&/b&才行,这就造成了极大的工作量,但是参数化设计或许只需要2*50就可以了我们&b&只需要有个2,然后在参数化里做“乘以50”的运算&/b&,就可以得出&br&&br&&b&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grasshopper还解放了劳动力&/b&&br&&br&&br&&br&&br&&br&&br&其实&b&参数化设计不就是grasshopper&/b&&br&&br&你找&b&自己的建模软件,大都会在工具栏里找到一个工具叫script,就是脚本&/b&,如果你会编程的语言,&b&你也可以直接在script里面直接编写脚本&/b&,但是&b&那样的话工作量很大&/b&,而事实上,很多先锋事务所,由于&b&对设计要求的比较特别,毕竟grasshpper只是有大部分的固定搭配,并非全部,所以他们经常也会在script中直接编写自己的脚本&/b&&br&&br&&br&在到后来,由于参数化设计发展的突飞猛进,&b&很多建筑师或者先锋的建筑院校,会从社会,自然等等方面,抽象提取出关系,然后通过编写脚本,应用于自己的设计中,进行理论研究&/b&,这就是后话了&br&&br&当然&b&BIM也是参数化,但是不过是另一种参数化,不再本文讨论之列,故不赘述了&/b&&br&&br&胡乱回答,不知题主满意不
谢邀,关于参数化略懂一些,我来尝试回答下题主说的GH是rhino的一个插件,而SU和3d都是建模软件,那我先来说一下rhino和su 3d的区别,节选一个两年前我人人日志中关于软件介绍的一段————————————节选开始——————————————————…
来自子话题:
坐,用在运输工具上,作搭乘解。如坐船、坐降落伞、坐滑索、坐热气球,等等。&br&&br&坐本意中就有停留、居留的意思,又或者大部分的搭乘,都是坐着。
坐,用在运输工具上,作搭乘解。如坐船、坐降落伞、坐滑索、坐热气球,等等。坐本意中就有停留、居留的意思,又或者大部分的搭乘,都是坐着。
来自子话题:
嗯...感谢没人邀请
第800个回答...先兴奋一下&br&&br&&b&关于如何造&/b&&br&古代的城墙从材质上来说,主要是土和砖石,当然也有石头,木头,芦苇稻草(是的,你没看错)&br&较远的历史上的城墙一般都是土夯制而成,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秦长城(也有用条石的),周朝各诸侯国的城墙,统万城(这个很猛,据说土城墙锥子砸不进去...),具体操作方法嘛...夯土你们都见过的,但是古时候可没有现代化的机械,都是人力,而且土的质地比较松散,所以土城墙一般都非常厚,非常厚(实地看过郑国都城城墙,像大坝一样),而且是那种很明显的梯形,没有一般的砖石城墙的梯形陡(所以电视剧春秋战国上演的攻城看起来蛮搞笑的)。&br&而年代近一些的朝代城墙一般是砖石的,比如明长城,明南京城(以前叫建业那会也叫石头城,依山而建,城基使用的是石头),砖石结构的就比较简单了,砖头烧制好了,使用石灰粘合(传说是糯米汁和石灰),城砖烧制是固定的作坊,城砖上刻着制造者的名字,哪天发现是豆腐渣,哼哼~~砍了&br&&br&&b&关于石头是怎么堆砌的&/b&&br&石头一般是放在城墙内层的,而且不是把石头堆砌起来,而是一层石头,一层黄土(当然也可以用石灰...糯米汁(好冷))&br&&br&&b&古代有专门设计建筑的吗&/b&&br&嗯,从有三生六部制以来,一直有个部门叫:工部(皇家包工头,设计施工一条龙,建筑水利...设计动土的,都归他们管)&br&&br&&b&石头垒起来会不会倒&/b&&br&可以参考上边的回答,石头是怎么堆砌的,另外加一句:可以实地去到处看看城墙...各地的城墙都有一个巨大的特点:厚,很厚,特别是都城的,而且并不是直上直下的,是梯形的(电视剧害死人啊)所以不用担心石头会不会掉下来,砸到花花草草或者砸到小朋友&br&&br&~~~~~~~~~~~~~~~~~~~~~~~~~~&br&以上是国内的城墙,国外的城墙,记得以前知乎上有个问题是关于国外城墙所用的混凝土&br&但是我没找到...&br&附上当时查到的资料 &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Mortar_(masonry)&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n.wikipedia.org/wiki/M&/span&&span class=&invisible&&ortar_(masonry)&/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wiki 关键字mortar masonry
嗯...感谢没人邀请 第800个回答...先兴奋一下关于如何造古代的城墙从材质上来说,主要是土和砖石,当然也有石头,木头,芦苇稻草(是的,你没看错)较远的历史上的城墙一般都是土夯制而成,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秦长城(也有用条石的),周朝各诸侯国的城墙,…
&ol&&li&建筑需要灵魂,在完成一个建筑设计之前,应该给它取个名字,它应该具有自己的表情和个性,然后落实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br&&/li&&li&在同一个建筑中需要一个符号重复地出现,以形成和谐统一,比如说固定的高宽比,出现在门窗、各种厅堂尺寸上。
&br&&/li&&li&利用室外光线形成光束,甚至利用室内柱子的影子形成韵律美。
&br&&/li&&li&在人行走的主要流线上制造有韵律的视觉印象,比如一列柱子,一排窗户。
&br&&/li&&li&关心阳光、空气、和水,和室外环境形成互动。
&br&&/li&&li&不要设计楔子型大尖角外形建筑或尖角内厅堂,不能藏风聚气,风水不好。
&br&&/li&&li&不要设计只有一个踏步的阶梯,危险。
&br&&/li&&li&有时候结构外露是最好的装饰。&/li&&/ol&
建筑需要灵魂,在完成一个建筑设计之前,应该给它取个名字,它应该具有自己的表情和个性,然后落实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在同一个建筑中需要一个符号重复地出现,以形成和谐统一,比如说固定的高宽比,出现在门窗、各种厅堂尺寸上。 利用室外光线形成光束,甚…
我是城市规划的大二学生,但本人相当喜欢建筑,所以有的时候会看一些相关的书,下面这些都是我看过的或者正在看的以及很想看的,其中有几本还是老师极力推荐的,我觉得都很不错,所以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益。至于人物,建议题主看一些建筑大师的自传或者著作。&br&&br&&br&&b&《建筑第一课 建筑学新生专业入门指南》
著&/b&&br&
这是一本关于“建筑学的绝世武功秘笈”的目录的目录。建筑学是一门古老而庞杂的学科,其博大精深时常让初学者倍感困惑。作为一本写给建筑学新生的入门指南,作者通过自己十多年的学习、实践和思考,力图以简单直接的方式描绘建筑学的知识技能体系框架,概括建筑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和路线,在浩如烟海的建筑知识体系中筛选出合适新手的起步区,并推荐了最基本的阅读书目。&br&&br&&br&&b&《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
著&/b&&br&
书的第一章用&a href=&/view/14127.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辩证唯物主义&i class=&icon-external&&&/i&&/a&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二、三章着重阐述功能、结构对于空间组合的规定性与制约性;第四章从&a href=&/view/1896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学&i class=&icon-external&&&/i&&/a&的高度论证了形式美的客观规律,并分别阐述了与形式美有关的建筑构图基本法则;第五、六、七章以大量实例分别就内部空间、外部体形及群体组合处理等方面分析说明形式美规律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本书的修订第二版在原章节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八章当代西方建筑拭目以待审美变异。&br&本书可供&a href=&/view/2096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建筑&i class=&icon-external&&&/i&&/a&师、城市规划师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a href=&/view/272069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建筑专业&i class=&icon-external&&&/i&&/a&师生参考&br&&br&&br&&b&《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三版)
著&/b&&br&
本书是有助于理解建筑基本原则的优秀图解参考书。最新版本增加了交互式的CD光盘。&br&  本书是建筑设计基础语汇的经典入门书,初版三十多年来一直广受好评,被誉为“建筑专业的圣经”。众多建筑专业师生、设计师皆从本书中获得重要启发与设计灵感。全书内容涵盖了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和设计作品,堪称一部图文并茂的建筑百科宝典。这本经典的图解参考书有助于学生和执业建筑师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在建成环境中检验秩序化的形式和空间。程大锦利用其个性鲜明的精美图画,展示了建筑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已穿越时空和文化界限。通过浏览这些具有创造性的观念,《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鼓励读者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建成环境,促进更深层次地解读建筑。&br&  经过再次修订的第三版,对交通、光线、景观和基地环境等章节进行了扩展,除此之外还增加了环境要素、建筑规范方面的新观点以及有关形式、空间和秩序的当代实例。中文版的编译也根据最新的英文版本多次进行了修改,忠实体现了原书的图文特色。&br&  除了更新部分文字内容和增添插图,新版本还附有一张配套的光盘,通过程大锦教授创作的三维模型和动画,书中阐释的建筑观念更加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br&&br&&br&&b&《&/b&&b&建筑语汇&/b&&b&》
爱&/b&&b&德华·T·怀特
著&/b&&br&
这是一本介绍&a href=&/view/2096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建筑&i class=&icon-external&&&/i&&/a&构想的书,也是建筑设计者的参考书。构想是以示意图加简要文字的方式来表达的,这种表达方式是建筑设计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建筑设计师至关重要且必须加以掌握。本书将建筑设计的众多问题分为五大类,又将五大类细分为106项小专题,分门别类地整理了各种构想示意图。本书收集了上千个构想示意图,读者可对其加以模仿、发展、组合、改良成自己的构想,并能激发新的构想,同时还可增强绘制示意图的能力&br&&br&&br&&b&《大师作品分析》(第二版)
编著&/b&&br&
内容简介 中国建筑发展如此迅猛,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变革。 课程第二版选取17个大师作品,都是小型建筑,让学生从建筑师的背景、建筑概况、场所与环境、平面与功能组织、形体特征与结构形式、空间布局特点、交通流线组织、立面处理、材料运用与细部构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图解、计算机建模和实体模型制作的方式,使学生对建筑如何产生、建筑师如何运用建筑设计的各种手段进行建筑创作,如何采用具体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构造实现建筑的建造,产生直接的认识和理解。现代主义建筑自20世纪初萌发以来演化至今,对于建筑学科的发展影响巨大。通过这一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对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的多维分析,真正理解大师的思想深度、作品要旨、建筑特点和语言手法,一定会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基本的建筑观。&br&&br&&br&&b&《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第三版)
保罗·拉索
著&/b&&br&《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第三版)是关于建筑师运用徒手画草图图解技能辅助建筑设计思考的基础理论专著。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因特网的内容,并对其他原有章节的次序及内容作了调整和补充。详尽论述了徒手画完善和发展设计构思的多种技能和方法,并附有大量的笔法优美的徒手画草图。&br&&br&&b&《快速建筑设计100例》(第三版)
黎志涛 著&/b&&br&
《快速建筑设计100例》(第3版)在近几年的快速建筑设计教学和有机会到若干院校进行建筑学专业教学评估中了解到,快速建筑设计教学仍然是我国建筑教学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无论在教学观念、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终导致学生设计基本功底比较浅薄。而学生毕业前夕,面临择业应聘、考研深造又躲不过建筑设计笔试这一关,于是陷入以此书为范本恶补一番的怪圈。尽管这不是作者的初衷,但至少对学生有所帮助。然而,一本教学参考书要想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适应教学发展和读者学习的需要,不断更新内容。为此,应出版社的要求,作者着手对本书第2版进行了修订。&br&&br&&br&&b&《快速建筑设计100问》
黎志涛 著&/b&&br&
黎志涛的《快速建筑设计100问》从理论与经验上回答了快速建筑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实践的方法与技巧、方案成果快速表现的要领与技法,以及快速建筑方案设计应试的临场若干问题。&br&&br&&br&&b&《景观·建筑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编著&/b&&br&
这套教材力求在教学理念上与当今国际设计教育接轨,同时立足于新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吸纳中国多所著名艺术院校的教学经验,并着重体现每位专家的教学特点和学术个性。本套教材分别从不同的设计领域系统而赛事地讲解了设计的基本概念、表现技法、设计流程,并配合百余个国内外经典案例。指导学生逐步进入设计实务。本书内容守土有责,体制新颖,文字简单,图例丰富,是一套既有系统的学术研究成果,又贴近新世纪设计教学实践的权威教材。&br&&br&&br&&b&《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罗伯特·文丘里 &/b&&br&本书是文丘里很有影响的一部建筑理论著作。作者认为,建筑具有不足性。出色的建筑作品必然是矛盾和的复杂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纯净的或简单的。意义的丰盛胜于简明,甚至杂乱而有活力胜于明显的统一。密斯有一句名言“少就是多”,文丘里却认为“多并不是少”。&br&&br&&br&=========================================================补充&br&&b&在网上百度文库看到有一个文档:&a href=&/link?url=LLM4dVTeVlw4xSk6PmKR5K0MivzCfvxWwyn9AKpIehUrF3carRLY_66nbWauatCNCx98xaHmxqbH30jBS596VrjLUUD5VYMrhizhGUB3ed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建筑系学生大学的积累阅读需求书籍_百度文库&i class=&icon-external&&&/i&&/a&,根据大学不同的年纪列的一个书单,大家可以用来参考,挺不错的。&/b&&br&&br&&br&&b&以上图书的简介或者书评是从网上直接贴过来的,原谅我作为一个初学者,能力有限。&/b&&br&&b&⊙﹏⊙b汗&/b&&br&&b&欢迎大家推荐更多更好的书籍~&/b&
我是城市规划的大二学生,但本人相当喜欢建筑,所以有的时候会看一些相关的书,下面这些都是我看过的或者正在看的以及很想看的,其中有几本还是老师极力推荐的,我觉得都很不错,所以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益。至于人物,建议题主看一些建筑大师的…
&a href=&/world//c_.htm?prolongat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西国“忘装电梯”大楼实有电梯&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以讹传讹,从没建电梯到违建20多层,网络媒体就一直在搏眼球。&br&两座大楼本身各有3部直达顶层的电梯,而且在规划时已经计划建造40多层。&br&&br&The 47-storey skyscrapers have only been designed with lifts for 20 floors&br&&br&Read more: &a href=&http://www.dailymail.co.uk/travel/article-2387853/Spains-white-elephant-Benidorms-InTempo-tower-countrys-construction-madness.html#ixzz2bl5pwZL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in's white elephant: Benidorm's InTempo tower to the country's construction madnes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媒体将20层的电梯容量解读成20层以上没有电梯,到后来演变成比原规划违建上27层,到最后网络上以讹传讹传出“忘建电梯”来。
以讹传讹,从没建电梯到违建20多层,网络媒体就一直在搏眼球。两座大楼本身各有3部直达顶层的电梯,而且在规划时已经计划建造40多层。The 47-storey skyscrapers have only been designed with lifts for 20 floorsRead more:
来自子话题:
过江隧道的话目前主要有两种施工方法。&br&第一种叫预制管段沉放法,简称&strong&沉管法&/strong&。简单来说就是先用戽斗式挖泥机、带切泥头的吸泥机或挖泥机、带爪斗的起重机等设备在水底开挖基槽。同时在隧道附近修建临时施工干坞或利用造船厂的船坞,在船坞内预制钢筋砼管段,管段两边用临时隔墙封闭起来,然后浮运到隧道预定位置。在水流,气象等条件良好时,管段内注水下沉到基槽内,与上一管段水下对接。这里两个管段的对接,接头的隔水处理是沉管法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对管段下方进行基础处理。然后覆土回填,隧道内装修,完成隧道施工。&br&&br&第二种较为常用的是&strong&盾构法&/strong&,基本原理就是在江河岸两边各开挖一个基坑或竖井,用于盾构机设备的拼装和拆卸。盾构机进洞后开始按隧道设计路线推进,一般是利用盾构机前部的刀盘切削土层,一般过江隧道或城市地下土层含水量较高时还要应用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技术来稳定隧道。推进一段距离后,刀盘后部的液压传动拼装机进行衬砌拼装,衬砌一般是预制的混凝土管片,几片正好拼成一个圆形,管片间隔水螺栓用于隔水。然后再继续向前推进,直到到达江对岸的到达井,盾构机出洞。隧道也同时完成。&br&&br&沉管法只能用于过江/跨海隧道的施工,而盾构法则适用范围较广,地铁隧道,穿山隧道,过江隧道等只要各方面条件合适都可以进行,像北京地铁的大部分隧道都是盾构法施工的。
过江隧道的话目前主要有两种施工方法。第一种叫预制管段沉放法,简称沉管法。简单来说就是先用戽斗式挖泥机、带切泥头的吸泥机或挖泥机、带爪斗的起重机等设备在水底开挖基槽。同时在隧道附近修建临时施工干坞或利用造船厂的船坞,在船坞内预制钢筋砼管段,…
既然是包二代,那就肯定有包一代。金矿就在你旁边啊,上网来问我们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不如虚心去向你的长辈们请教,效果更好。&br&最后,话说这是题主的第一个工程,虽然没赚钱,可也没亏啊,而且还顺利验收,已经表现的很不错了,不要妄自菲薄。
既然是包二代,那就肯定有包一代。金矿就在你旁边啊,上网来问我们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不如虚心去向你的长辈们请教,效果更好。最后,话说这是题主的第一个工程,虽然没赚钱,可也没亏啊,而且还顺利验收,已经表现的很不错了,不要妄自菲薄。
1、收入很高&br&这几年最火的行业,当数房地产了。于是大家一提起是做工程的,立马脑海里钞票滚滚来。&br&可是为嘛IT、金融、电力毕业起薪动辄12K一月一年14、15薪,而985土木应届毕业生签约万达恒大等一线名企起薪6K、7K一月算不错?&br&更普通的则是,绝大部分土木工程毕业生会进入施工单位,绝大部分起薪会在3K左右徘徊,从事最低级的施工员技术员工作,而获得这份薪资你要付出的代价却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全年无休、不仅做脑力活更要做体力活、常年待在野外或则外地甚至国外等等。&br&什么,你说年终奖?&br&不好意思你想多了,施工单位年终奖是自项目经理起算的,施工员技术员什么的别想了,就算有也是一个月工资而已。至于房地产公司,也大致如此。跟IT、金融、电力等行业没得比。&br&&br&2、要静下心来学技术&br&好像这个行业没有技术就不能生存了一样。&br&你要明白, 在房地产行业里,核心是开发、营销和运营。工程永远是前者的附属。永远处在食物链的底端。&br&而施工单位,劳务单位就是处在食物链底端的位置,你能有多大的发展呢。&br&况且,在施工单位劳务单位你接触的都是些什么人?&br&他们大部分都是满口脏话,烟不离口,吃喝嫖赌样样都做。这种人真的对你的人生有裨益吗?&br&所以,技术只是要大致的懂点,但是没有刻意的使劲钻研。开发、营销和运营才是房地产的重中之重。&br&&br&3、灰色收入很多&br&拜托,跟所有行业一样,灰色收入都是被上面的人拿了好吗。&br&你说你一个施工员技术员,谁给你送红包谁给你灰色收入?&br&人家见面客气给递根烟就不错了。别的痴心妄想。&br&监理偶尔有点,但是绝不是工作的常态。&br&就连甲方人员也只是项目经理的份,下面人员谈都不谈。&br&&br&4、农民工收入很低&br&其实农民工收入真的很高,至少比我们一般的管理人员收入高得多。&br&木工一天四五百平常事,钢筋工一天三四百妥妥的,瓦工一天三百轻轻松松。&br&甚至于做包工的木工,一天收入可以上千。&br&我可是见过不少木工夫妇一天收入两三千开宝马上下班的。&br&何况他们的工资是绝对不敢拖欠的。&br&不给工资立马闹事,先闹你单位再闹政府,谁敢惹他们?&br&再看看一般管理人员一个月三四千的工资,真的想哭。&br&&br&其他的呢,想到了再补充。
1、收入很高这几年最火的行业,当数房地产了。于是大家一提起是做工程的,立马脑海里钞票滚滚来。可是为嘛IT、金融、电力毕业起薪动辄12K一月一年14、15薪,而985土木应届毕业生签约万达恒大等一线名企起薪6K、7K一月算不错?更普通的则是,绝大部分土木工…
此路的学名叫做“约会对象好感度测试路”。&br&&br&设计用途:当明明知道眼前的路途更短时,一起散步的两人中的一人会不会选择拐进这个明显会增加散步时间的小路。如果拐了,说明此人对对方有好感,希望增加与对方相处的时间。同时对方若随此人一同拐进,说明至少不反感,愿意多花一些时间作陪;若对方坚持走直路,说明至少没有好感,希望尽快结束一起的时间,除非是赶着有要紧事情要处理。此路能直接快速测试出约会双方的好感度。&br&&br&设计原理:谈恋爱要找个愿意花时间陪你一起犯二的人。&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纯属瞎扯,以上。&br&&br&--------------------------我是更新的分割线--------------------------&br&根据题主后来增补的设计图和鸟瞰图,这个路实为一个中心广场的小花园路径,进行过设计变更(很有可能是预算不够),个人认为从局部功能来说不如原来的方案丰富有趣,而且路径让人不舒服的主要原因是有一个锐角的回头折路,单一双向路径且又回到主路,并无联系到其他路径上去,自身也未发展支路,不够有趣且不够有效,再加上此部分尺度过小甚至没有让人觉得它周围是一个花园(算个花坛?),这会阻碍人们想要进入这条路的念头,但是从总平的形式关系上更为统一。我个人认为变更后的设计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br&&br&既然并非是体验非常好的“花园小径”,那上面所说的“好感测试”就依然有效。当然,上述的“测试路”的形式多种多样,甚至它的形式都不一定是路。&br&&br&即使是瞎扯,我也是很认真的。
此路的学名叫做“约会对象好感度测试路”。设计用途:当明明知道眼前的路途更短时,一起散步的两人中的一人会不会选择拐进这个明显会增加散步时间的小路。如果拐了,说明此人对对方有好感,希望增加与对方相处的时间。同时对方若随此人一同拐进,说明至少不…
谢邀&br&这个问题也常被人问类似的问题&br&很遗憾,我倒是知道如何提高 造型和立面的设计能力,但短时间和快题设计这个非我所长。&br&说说正常怎么做造型。&br&1 正如古人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xxxxxxx,这是主要途径。&br&学习詹克斯那样,把你能见到的比较好的房子,以及大家都说好的房子,包括书上的和实地调研的,都拿出来归类,然后总结总结,认真临摹临摹。说来好笑,练字画画的人没有不临摹的,建筑学这么复杂,倒是一年级就要求创新,怎么可能呢。我现在还是天天看archidaily天天觉得自己知识太少。&br&人类盖房子的时候,因为房子这东西比较巨大,比较难搞,特别费钱,所以其实多数时候都是做的比较常规和一般的,因此通常都可以比较清楚的归类并总结一些特点。而那些特殊作品,单独归类就是了。柯布还有带窗五条,我们这些学生更可以搞各种条了,不必把建筑当作很玄的东西,何况你只是想考个快题。&br&2 我比较信奉由内而外的美,以及整体和细部的统一,以及功能和形式的统一,以及简洁和适度的装饰,等等老套的观念。&br&所以我建议就是学案例和做方案的时候,把功能看懂派顺,相应的确定立面的虚实进退,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做法,然后基本就ok。正常的房子也就是这样,考试应该够用了。民用建筑就那么几个功能类型。一个功能类型大概几种合适的体型,这些体型大概几种处理手法,配几种合适的立面表皮和开窗以及装饰,这大概就是基本功吧。&br&3 然后动动脑筋,想想可以搞什么样的亮点,局部或者整体或者某一方面颠覆一下或者闪光一下,那么就挺好一个建筑了。只是考考试嘛,不要太紧张。&br&4 当然在这些都熟悉之后,我觉得除了基本功能和规范,其他所有的体量形态布局立面表皮细部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在酝酿之后&strong&一次成型&/strong&的,这样才会有完整性。不然你得等按部就班堆砌玩方案之后再重新整顿或者推倒重来才能做好。&br&&br&所以我很不喜欢快题这种东西,应试教育不适合建筑学,丢弃了酝酿的过程直接出活,这不是扯淡么?行业价值观和风气节操全给破坏了。&br&怎么办?说来话长,以后再说。
谢邀这个问题也常被人问类似的问题很遗憾,我倒是知道如何提高 造型和立面的设计能力,但短时间和快题设计这个非我所长。说说正常怎么做造型。1 正如古人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xxxxxxx,这是主要途径。学习詹克斯那样,把你能见到的比较好的房子,以及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楼大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