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升蒿二了学习不.好.孩子怎么也不初中升高中用补课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23 / 27 页
祖国的大好河山--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本帖最后由 小仙已乘鲤鱼去 于
21:26 编辑
太白山的月
不是家族兄暗示的太白山的月
不是家族兄暗示的
我们华夏族自古以来对月亮都有一种情愫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去网天 来美言的第一个帖子 就是古人歌颂月亮的
每次诵读 都有别样的感受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都在强调诵读
因为通过朗诵诗经文章都可以锻炼我们
太尉兄提到诵读,我也是很赞成的。贴一个我常看的朗诵视频,是鲁迅的《野草》,请细细体会鲁迅语言里那种浓烈而又千旋万转的情感。北大的钱理群先生说,鲁迅的语言有很强的音乐性。《野草》是鲁迅的精华,但是不能分析它,尤其不能够理性的分析,它要朗读。
说到朗读 背诵 诵读
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人类传递情感信息的工具(世界上的语种很多)都是表达人类丰富情感的
人 有情众生的表达方式之一 还有就是肢体语言 包括眉目传情 用手轻抚 用唇亲吻 赤脚走在泥&
<p id="rate_2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经验 + 100 点
" class="mtn mbn">
太尉兄提到诵读,我也是很赞成的。贴一个我常看的朗诵视频,是鲁迅的《野草》,请细细体会鲁迅语言里那 ...
说到朗读 背诵 诵读
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人类传递情感信息的工具(世界上的语种很多)都是表达人类丰富情感的
人 有情众生的表达方式之一 还有就是肢体语言 包括眉目传情 用手轻抚 用唇亲吻 赤脚走在泥泞的小道上感受青草等等
当然也包括怒目圆睁 穷凶极恶 歇斯底里
天地人之间和谐的一种表达方式
鲁迅的野草
就是将自己对于事物的观察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
没有花香 没有树高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同理
老祖先经常说 草木无情
这是就事论事的一种说法 也就是以草喻人的不恰当
所以佛说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神农氏尝百草
中药铺子 也叫百草堂
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
大地是万物之母 万物生长靠的是太阳
一个天一个地中间是我们
我们的周边是动植物 在动植物中人类最具有灵性
我们为什么具有灵性 因为我们善于认识和使用事物
比如 认识使用五谷解决温饱 认识使用百草补充营养 可以采摘食用的草 叫菜 补充壮大自己治疗自己的叫中药
比如 认识使用泥土 烧成陶瓷以成器物而使用 提炼大地中矿藏成金银铜铁为我所用
最能表达人类情感的就是语言
也包括肢体语言所以才有绘声绘色
小孩子学叫 爸爸妈妈以前 是会咿咿呀呀的 她在表达他眼中世界萌萌懂懂感情
经过领导和言传身教她就会慢慢学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咱们现在的学校里面都有朗读 或者朗诵
(包括演讲比赛 红五月的歌咏比赛 等等 )
歌颂 歌唱 也是最能够表达人类情感 传递人类情感的方法
包括德德玛 丽媛姐 宋祖英 李双江 刘欢 很多歌唱家(当然也包括安德烈波切利 莎拉布拉曼)
他们的歌唱也会触动我们的心灵之弦 容易共鸣
哈哈,太尉兄有水平,有学问。&
本帖最后由 高太尉 于
23:38 编辑
朗读 背诵 诵读 2
在天地人三者之间
宇宙 太阳系 地球 月亮 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
太阳的语言 就是温暖 就是阳光 就是自信 就是希望
月亮的语言 从来没有像中国人对于月亮的理解那么多样 那么饱含深情包罗万象
从明月千里寄相思 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所有的美好都会给月亮
当然还包括月黑风高夜
中国人对月亮 最多情 是因为有情
养花养草的朋友很多 还包括宠物
我们潜意识里面善于认识事物 善于与事物交流
比如有些朋友懂得花草的语言 善于和花草交流
人民日报前一阵有一篇文章 就说种子发芽的声音 像霹雳一样的炸裂 那是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声音
在寂静的夜晚
在明月当空的时候
在心静的时候 你可以听到小草生长的声音 躺在草地上你可以感受到小草对你的托举之力 像挠痒痒一样
这是人与自然万物的一种和谐
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一种思想的交流
我喜欢上山的乐趣 也在这里
刚开始的时候 我朗诵过唐诗宋词 荷塘月色 天上的街灯等。。。。
当然毛爷爷的诗词是最大气的 诗言志
还包括党章宪法 我都背诵过
包括佛家的心经 大悲咒。。。。
佛家说(*密宗多一点) 有力量的语言就是咒语
三藏法师去西天取经 一路持诵的就是心经信仰的力量
后来的西游记将他的81难 都归功于大师兄而没有信仰的力量
当然后来信奉犹太教的匈牙利人斯坦因对王道士装神弄鬼糊弄走了一大批文物 也是打着三藏法师的旗号
余秋雨在他的文化苦旅中对王道士也是怨声一片(余秋雨的文字悲苦多一些 文化是很有乐趣的事 不能享受文字的乐趣蛮遗憾
终南山的修行者也持诵金刚经 心经 等
他们属于中年人
每次听他们诵读的时候
在松涛阵阵里面 别有一番景致
我们的小学生 中学生 都有集体朗读的
他们的声音才是最悦耳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奥运会开幕式上 歌唱祖国&&小女孩林妙可的歌颂 难忘吧
当然还有小孩子歌唱无门法师《春歌》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还有佛堂里面敲木鱼诵经的声音
包括前文说的喊山
还有川江号子 李双江唱的
都是一种表达人类情感 传递人类情感的方法
最有趣的是夏天山中的夜晚,松有松声,竹有竹韵,禽鸣,虫叫,蛙的呱噪,时缓时急的参合着,静是不静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来点纯粹,来的清亮,来的透彻。&
我是在大山深处的军工厂里长大的,对山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一直觉得山居是福,山上有楼住更是修得来的。大概2010年4月我去武大,看到依着珞珈山而修的研究生宿舍,心中羡慕之情油然而生,觉得住在里面的学生都是有福&
朗读 背诵 诵读 3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一个过程
小孩子们手拿三百千 或者唐诗宋词三百首
朗读期间 就会与书写者感情同步 同步的层次不一样 小时候就是照猫画虎的摇头晃脑
随年龄的增长 理解会越来越深刻
上文说 有力量的语言是咒语
其实所有的语言都是有力量的 只是我们忽略了她
语言是一种心之愿力与自我身体的完美结合
人的心(也就是思想)没有力量吗 有的
心之愿力是强大的
也就是思想的力量是强大的
没有思想的力量 也就没有人性的光辉
小孩子小的时候 我们会问她长大了想做什么
他会说我想做什么 作家 科学家
便是心之愿力
毛爷爷站在天安门说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胡哥汶川地震的时候 说 任何困难都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习哥 我们不惹事 但我们也不怕事
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 都是面对天地人三者
还有 十八大的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站在那里朗读是需要健康的身体作支撑 才可以底气十足的善始善终
以上就是朗读的力量
发自于心的力量振奋人心。
中国的文明是一种对先人文化的不断继承的过程,继承了先人的文化,然后再提高,由此才会出现一个五千年的文化古国!&
本帖最后由 高太尉 于
09:53 编辑
文字的力量1
我是在大山深处的军工厂里长大的,对山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一直觉得山居是福,山上有楼住更是修得来的。大概2010年4月我去武大,看到依着珞珈山而修的研究生宿舍,心中羡慕之情油然而生,觉得住在里面的学生都是有福&&
最有趣的是夏天山中的夜晚,松有松声,竹有竹韵,禽鸣,虫叫,蛙的呱噪,时缓时急的参合着,静是不静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来点纯粹,来的清亮,来的透彻
------------------小仙兄
小仙兄的文字很平静 想潺潺流水自然而言
符合修身齐家平天下前两个字 修身
也就是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首先强调的就是学习和提高
修身的第一步就是学习 然后在学习中加强修养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刘爷爷写的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男人如山 女人似水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际莫如树木 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子 权修》
鲁迅先生就是周树人
上文说人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提高的是什么 就是修为
我们国家都是尊师重教
学习的场所 现在称学校
《孟子·见梁惠王》中记载:“谨以庠(xiao)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气”
商为庨周为序
庠者养也 校者教也 序者射也 孟子
礼、乐、射、御、书、数就是六门课 六艺
自古以来 学堂学校都是山清水秀上风下水的好地方
中世纪欧洲 古希腊教育的文法 修辞 逻辑 (三艺) 柏拉图创算术 音乐 几何 天文(四艺)
其最高层次为神学
有点类似华夏族的受命于天的王权神授
资本豢养的公知精英一直在攻击(不仅仅是中国的公知精英)王权神授这个观点
王权金授的资本主义攻击王权神授的封建主义
历史的现实 就算是比较成功的(日不落帝国全球管控地域一度达到辉煌)
资本主义已经完成了欧洲的改造(典型的例子 就是英国王室大权旁落)
明治维新以后的小日本属于半成品(典型的例子 就是日本天皇大权旁落) 为什么小日本属于半成品 因为小日本属于华夏文化圈(儒道文化圈 韩国也是这个道理)
资本主义换汤不换药的在改革开放之间也对我们进行了不成功的改造
为什么资本主义对我们忽悠不成功?
是因为他们错误的判断由毛爷爷老一辈创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实际情况
毛爷爷等老一辈推翻三座大山开国 定规矩 就是社会主义(超越了王权神授的封建专制 和王权金授的资本主义)
邓爷爷等改革开放 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江爷爷韬光养晦附身弹琴也在捍卫的本色不变
经过胡哥的有所作为
到了习哥这一带领导核心
物极必反阴盛阳衰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到了资本主义穷途末路之时
学校的场所是启蒙 启智的 学习的场所
终南山修行的场所 也就是中年人修身的选择
科研机构一般都是在人群城市设置办事处 而真正的研究肯定是在清静世界
(电脑中毒了影响了临机的随心发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毛爷爷不仅用兵真如神 用字也如神
正确的文字正确的理解正确的表达
文字的正义
深入浅出全面理解需要学习
就是文字的内涵 文字的力量
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讲:“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既是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潜在于人们精神世界的人文诉求,更是当前必须思考一个重大文化命题&
所以我很赞成从根源上切断,大幅度降低英语分在高考总成绩中占的比列。&
我的孩子曾经对我说过她的体会:一个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习英语,学习它的语法,长大了学习英文文章,那一篇篇课文全是在赞美使用这个语言的国家,那么这个孩子很自然地向往喜欢这个国家。说白了孩子在被xinao&
还是写点评吧,刚才发的一个回复,说是需要审核。大意是:语言是最厉害的武器,当今世界对中国构成最大威胁的不是美国的什么先进武器,也不是它和周边国家的联合军演,是什么?是铺天盖地的英语教育!&
本帖最后由 小仙已乘鲤鱼去 于
15:31 编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毛爷爷不仅用兵真如神 用字也如神
语言是最厉害的武器,当今世界对中国构成最大威胁的不是美国的什么先进的武器,也不是它和周边其他国家搞的联合军演。那是什么?是铺天盖地的英语教育。你想想你学英语,那些一篇篇英语文章都是在宣扬使用这个语言的国家是多么美好。也就是孩子整天在被洗脑。我的孩子曾经对我说她的体会:一个小孩子从小就学英语,那么他/她就自然而然对美国产生一种向往,不知不觉中就觉得那个国家好。这是语言的厉害。
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既是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潜在于人们精神世界的人文诉求,更是当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文化命题。这就是我们在这个大时代下应该有怎样的文化担待?
呵呵,审核通过了,挺快的。&
<p id="rate_2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经验 + 100 点
" class="mtn mbn">
还是写点评吧,刚才发的一个回复,说是需要审核。大意是:语言是最厉害的武器,当今世界对中国构成最大威胁的不是美国的什么先进武器,也不是它和周边国家的联合军演,是什么?是铺天盖地的英语教育!
我的孩子曾经对我说过她的体会:一个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习英语,学习它的语法,长大了学习英文文章,那一篇篇课文全是在赞美使用这个语言的国家,那么这个孩子很自然地向往喜欢这个国家。说白了孩子在被xinao
所以我很赞成从根源上切断,大幅度降低英语分在高考总成绩中占的比列
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讲:“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既是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潜在于人们精神世界的人文诉求,更是当前必须思考一个重大文化命题
-----------------------------------------------
小仙兄考虑的也是大家关注的
2013年3月《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2013年要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其中包括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就提出:“探索高考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这些文件 属于国家的中长期对英语的思考和方法
比较文雅的手段和方法 潜移默化的作用
国家这样的处理是要赞扬的
原因大概几个方面吧
一 教育的惯性 很多地方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英语教育了
如果从2009年 幼儿英语教育荒废的话 那也算教育资源的浪费
至少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方面失望 最主要是教育方法的迷茫
那么一发现问题 就把英语教育从天上拉下来踩到脚底下 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科学的 不符合实际
掌握一门语言技能 是多学习的方法之一
掌握技能关键是为什么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语言是一种武器
是为了谁而使用 关键还是人的问题
三藏法师懂得梵语
翻译经书是为了普度众生
并没有把印度美化成天堂 而让更多信徒不顾一切爬山涉水的去贪图安逸享乐
大唐西域记 唐太宗喜欢看 然后才有一路向西的攻城拔寨开疆扩土拓展空间 李世民要的就是这个 因为他的志向决定了他的所需
大唐西域记 信奉犹太教的匈牙利人斯坦也喜欢看 但是他是为了基于小聪明的窃窃自喜 也就是糊弄一下王道士弄了些经卷 满足一下虚荣心 满足一些强盗本质的贪婪心
这同掌握英语技能的人道理一样
钱学森学习英语是为了报国
所以要对我们的后人 加强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就是让更多的华夏族子孙成为掌握英语这门技能(武器)最合格的人 成为华夏族伟大复兴的推手
因为中国历史上封建专制对于华夏族传统文化断带撕裂迫害比较严重
很多典籍都漂洋过海或者流传汉文化传统辐射区 小日本 韩国 东南亚(大仓藏书 是北京大学最近收回来的 还包括以前流传小日本的永乐大典)
八国联军也掠夺了一部分
所以要鼓励根红苗正的华夏族子孙多去学习英语
培养无数个善于取经的小唐僧
当然也可以培养华夏族的斯坦因
犹太人 央格鲁并不是最优秀的器物
他们之所以优秀 是因为我们因为封建专制 外夷侵略等客观原因停止了学习觉悟的脚步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
犹太人 央格鲁如是
这是人道规律 他们逃不掉的
基辛格 布热津斯基 布什 克林顿 他们家族三代以内肯定也要出一个窝囊废
谁说像王道长这样的败家子只有咱们家有 他们也有败家子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习觉悟 静心发展 耐心等待
老祖宗的宝贝 被掠夺的 被偷走的
肯定都会回来
只是时间问题
按照我们的教育方法 培养华夏族需要的人
是我们要做的 而且正在做。。。。。会越做越得心应手
本帖最后由 高太尉 于
18:36 编辑
登太白山的感想
& &我从太白山回到西京,想写一点文字,藉作纪念,并告一般关心我们此游的朋友,以及今后想游太白山的人们。但是全山形势的雄深,山中景物的奇丽,自惧文笔拙劣,未能形容于万一。所以不用游记的体载,只就游程中所有的感想随意写去。同游的于右任先生,想写长歌一首,用代游记,我很希望他早日写成!
& &陆放翁的诗句:“尝试成功自古无”。胡适之先生以为不然,他的意思,人生不可无尝试的精神。尝试正足为成功的起点,他提倡白话诗,就抱着尝试的态度,他的白话诗集第一册就叫做《尝试集》。我以为放翁、适之两人所说,是一个真理的两面,在根本上并不冲突。放翁说的尝试,是在尝试以前并无何等决心,更无怎样的准备,只是冒然尝试,自然决不成功。’适之说的尝试,是在尝试以前具有很大的决心,更有相当的准备,虽在尝试之中,自有成功之望。我们这次登太白山,就抱着尝试的态度。我在省城启程的时候,还不敢自信一定能登上太白山,尤其是直造太白山巅。但是可登则必登,不可登方止。我们都很有决心,而且一路之上,不怕困难,不避艰苦,大家都始终如一,所以我们居然都登上了太白山主峰而归。同时,我们都因为存着尝试的心理,准备方面太不充足,望远镜、寒暖计、测量器等等科学器械,固然没有携带。就是御寒的衣被,防雨的工具,也多没有备全,以致此游中感受不少的缺憾和苦痛。我们这次登太白山,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或者是成功中含着失败,真不敢轻易说定了。
& &我们游太白山的动议,远在去年秋间。那时,右任先生由南京回陕,提议游太白山,杨虎城先生和我都愿同游。但因久听人说:“太白高寒,六月积雪”,以及“六月前后,雾雪塞路,是为“封山”等语,深怕那时山上天气过冷不能上去,相约今年夏间同登。到了今夏,右任先生因病久留上海,不能即回陕西,他又听说我坠马以后,手腿各伤虽已痊愈,但医生仍嘱勿太劳顿,他想我决不宜于登太白山。所以我在六月七日,两次去电,重申去年同游之约。他的复电,第一次还说病好就来,第二次竟不敢烦我同游。直到本月初旬,阴历六月将完,右任先生仍无回陕确讯,虎城先生却已定期要去南昌,我以为今年又一定不能登太白山了。想不到十四日右任先生回陕,见面之后说仍想到太白山去。我便说:“如果先生能去,我也一定能去。”右任先生要先回三原一次,我们便约定在武功西北农林专校会齐,由武功渡渭河到眉县,再去太白山。等我们上山,一般朝山的人都早已回去了,一路上偶然遇着采药的人,也都是从山上下来,没有从山下上去的。但我们在太白山,虽然感觉到很冷,并没有看见什么积雪。我们在山上看到阴历七月半的月亮,就游山的时期讲,大概今日以前没有比我们这次更迟的了。右任先生和我的年龄,在我国社会中都要算渐入老境。同时在体质上又都是伤病新愈,并不怎样健旺。但是,我们竟在初秋登了太白,乘兴而去,载兴而归。我们同游的人还有两位生长南方的女士。一位是雷孝实先生的夫人陆望之,一位是我妻傅学文,她俩也始终活活泼泼地谈着笑着。此外,更有西北农林专校林场主任芬次尔博士和他的助手们,在我们下山的时候仍留住在二太白池,想再继续采集植物标本。太白山非六月(阴历)“开山”不可上的话,现在确已打破了。
& &我们游太白山,情绪持别热烈,兴趣非常浓厚,并非出于偶然。我在少年时候读李白的《登太白山》诗,曾有极深刻的印象:“西上太白山,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尺,邈尔与世绝。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室。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灿然忽自哂,授以炼丹说。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怆然五性热。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 & 这是何等壮美的诗歌!读此诗歌的人,大概没有不神驰于太白山的雄高而一登为快的。“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更是最熟的成语。我们曾两次登华山,华山是很高的,但太白比华山又高出许多。我们都很想知道太白山究竟有多少高,最高处景物究竟怎样?所奇怪的,太白山在眉县境内,眉县距西安只二百余里,距凤翔只一百里,路途并不怎样避远,而历来游太白山的人却很少,记太白山之游的人则更少。华岳有志,太白山无志,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大概今日以前,一般多把太白山看做富有神秘性的,很少从学术上探讨太白山的真相。现在西安已定为西京,全国人皆注意西北的一切,我们应当使太白山成为西京胜景之一,并负责探寻太白山的真面目,详细介绍于全国人。我们此游,并不能完成这个目的,只是向这个目的前进一步罢了。
& & 太白山的神秘性,从历代书志的记载中、现今民间的传说中都可以看到。清乾隆年间,毕秋帆作序,张商言主修的《眉县志》,专列太白山灵感录一卷,成为方志中的创体,更可以看出太白山是被人们看作怎样神秘了。.关于太白山的许多神话,我想可以分作三类:
& & 第一,古代的人,不明自然界所以构成的原理,以为自然界每一现象都有神主宰,太白山那样崇高,当然更有神主宰了。这一类的神话,并不能增加大白山的价值,但其起源,实属最早,是属于神仙和道家一类。据郦道元的《水经注》,汉成帝的时代,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传中的人。道家本有三十六洞天之说,太白山当然要列入的。又以为太白山的名称,是由于西方金星之神,这当然因为太白山是在关西最高的山。《录异记》:“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其精化为白石,状如美玉,时有紫气覆之。”《一统志》:“钟西方金星之秀,关中诸山莫高于此。上有湫池,虽三伏亦凝冰。道书以为第十一洞天也。”《三十六洞天记》:“第十一太白山洞,周回五百里”。
& & 我国名山,多属道教徒或佛教徒占领,而道教在时代上比佛教较早,佛教入我国时,许多名山已先由道教占领了。太白山属于道教范围,实不足怪。现在的太白山,从山口到山顶,所有神庙仍完全由道士奉香火。我们所遇见的道士,大都智识不足,固然不配谈论玄妙的哲理,就是山中的一切也很少说得清楚。有许多还是不认识一个字的,名山由他们掌管,实是名山的不幸。但我试想:如果山中连这些道士都没有,又是什么景象?他们虽然不懂得植树造林,总把祠庙附近的林树看护住了。祠庙虽然破败,总还可以让游山的人休息借宿。他们的情状也憔悴得可怜,但能守死不去,实在不能不与以相当的同情。我们应当设法使道士也能识字读书,使道士也能受着农林补习教育,不必一味责备他们。所以,我们在太白山遇着道士,都给一相当的慰藉。同时,嘱咐他们,好好保管庙屋,看护树林。
& && &第二,我想把太白山气象方面的神话专归作一类。这一类的神话起源也很早,一直流传到现在。在有气象学常识的人看来,这些神话多浅陋可笑。但古往今来不少常识缺乏的人,眼看着太白山的气候不同异常,不但盛夏苦寒、霜雪常集,心中觉得奇怪,并且云雾的来去、风雷的起灭都是变化莫测,倏忽万状。他们既莫名所以然,神权的思想又充塞脑际,怎能不引起许多神话呢?
& & 《水经注》说:“太一山,亦曰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三百里。不知其高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军行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苏东坡似乎已怀疑这样的话,他的《太白纪行》诗曾说:“平生闻太白,一见驻行驺。鼓角谁能试?风雷果致否?……”。他这话颇近于科学家实验的精神,他想用实地试验的方法来证明《水经注》所说是否确实。又如《三才图会》曾说:“山既高寒、登者多死,俗传太白神能留人,非也”。这可见在从前一定有“太白神留人”的话,所以《三才图会》要举出理由辟其错误。其实,不但“太白神留人”的话是荒谬不经,就是“山既高寒,登者多死”的话也未必确实。我们这次许多人上山去,虽然也有因寒感冒的,但都是服药即愈,大家都健旺着下山,只有张君悔初胃病复发是个例外。我相信现在的太白山,只要上山的人有御寒的准备,无论何时都不会病死。
& & 在太白山上,道士对于风、雨、雾、雪和石头,都不敢直呼本名,一般上山的人自然要守“入国问禁”的戒条,他们把风唤作“微微儿”,雨唤作“洒洒子”,雾唤作“神帐子”,把雪唤作“面洒子”,石头唤作“胡其”。他们以为这些都有神管着,应当避讳。如果唤了风雨雾的本名,就会有疾风暴雨骤雪猝然来临,而大雾也将凝结不散。这显然为山上晴雨倏忽,尤其雾的来去时时不定的缘故。石头也要避讳,大约因为山上的乱石太多,在暴风雨中猝然滚下,固然足以为害,就是寻常走路,稍不经意也会触石伤足。我们在 山上也说着:“微微儿起子,洒洒子大了,神帐子来了”等等的话,但无意中仍把风雨雾等原名说出来了。我们在下山时,遇着二十里的大雨,人人衣履尽湿,如果说是雨神见怪的话,我也觉得怪有趣的。
& & 太白山最高处,有好几个大池,当然是极美丽的风景,每个池都有些神话,清康熙年间,贾鉝的《太白山祷雨记》有这样的话“池面常放五色光、万字光、寿字光、珠光、油光各肖其类,人虔叩则应,否则无之。池为云雾笼罩,不克常见曰‘封池’,祷而后见曰‘开池’。余至,池即开,现万字等光焉。”乾隆年间,汪皋鹤奉毕秋帆的命入山祭告,所作《太白山行记》也有相同的话:“行至三太白池”,见水中浮沤泛动,光色如金。羽士顾余曰:“此金光也,非至诚所格,不得见。”至大太白池,出金色小泡,羽士云:“此名星光,神喜则有之。”太白山上的云雾,真是来去倏忽。我们在每个池畔伫立片刻即见,倏而云雾笼罩,倏而豁然开朗。在道士当然要讲虔祷“开池”的话,在我们只觉得景物奇丽,实在不敢自夸至诚格神,为神所喜。
& & 第三,太白山的“灵感”,从唐朝以后直到现在,几乎完全集中在祷雨“灵应”方面。所以,我把关于祷雨的神话,专作一类。这一类的神话,久已与实际政治和民生问题发生极密切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神话了。在唐朝以前,书志上未有太白山祷雨的记述。到贞元十二年孟秋大旱,分命祷祀至于太白山,京兆尹韩皋又命周至令裴均饰祠庙,翌日大雨,于是柳宗元撰《祷雨碑记》,开首一段话如下:“雍州西南界于梁,其山曰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尝已也。其人以为神,故岁水旱则祷之,寒暑乖候则祷之,历疾祟降则祷之,咸若有答焉者。”照这段话来看,在柳宗元撰文以前,太白山附近的人民早有祷雨的事,且并不专限于祷雨。宋皇祜五年,春夏不雨,凤翔府太守李昭遘祷雨踵验,奏请封爵,遂封太白山揪为“济民侯”。嘉祜六年,又旱,凤翔府判官苏轼作文祷于山神,并撰迎神送神词五章,于是大雨三日,苏氏又代太守奏请加封,奉敕太白山神为“明应公”。所可异的,据苏轼代撰的奏文和《东坡志林》所记,都说太白山在唐天宝年间曾封为“灵应公”。到了宋朝,封为“济民侯”。昔公今侯,是为左降,神以是不悦,祷以是不应,及还侯复公爵,然后大雨三日,竟似太白山神为了计较自己的封爵,不惜使万民受灾。太白山那样伟大,山神却这样褊小,真想不到明达的东坡先生有如此鄙陋的见解!
& & 自此以后,历代都有祭祀,都有封赠。清初,处士李柏(字雪木,眉县人,自称太白山人。)所撰重修太白庙记,有“祀其山则于唐、于宋、于元、于明,秩其爵则曰侯、曰公、曰王”的话。清乾隆三十九年,巡抚毕沅(秋帆)奏称:“西安郡城西南有太白山,在风翔属之眉县境,一名惇物山,即禹贡云终南惇物,至于鸟鼠是也。高二百九十里,耸秀西方,拔出岳镇之上。有灵湫数处,中有龙神,历代以来,久著神异,逢雨泽愆期,全秦黎庶赴山取水,有祷辄应,臣到陕四载,设坛虔祷,屡昭灵贶。今节令已过清明,麦苗需雨,臣率文武僚属在省城太白庙步祷,遣同知汪皋鹤赴太白山灵湫取水。三月四日水到之时甘霖立沛,通省均沾,麦秋大稔可期,既昭灵应之符,宜沐怀柔之典,谨仰恳圣恩,特加封号,以答神庥。”乾隆帝准奏,加太白山神号为昭灵普润福应王,又特颁御书匾额“金精灵泽”四大字,御制诗一章。到清朝晚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避难来陕,适遇陕省大旱,曾派桂春赴山致祭。在皇帝时代,神道设教,自唐至清,对于太白山都加封赠祭祀,自属当然。但从柳宗元“其人以为神……”和毕沅“全秦黎庶赴山取水……”等话看来,确是人民先有信仰,然后官府前去祷祀。所以在当时官吏真能虔诚祷雨,也就算得勤民事。到了现在,我们应当注意防旱的根本方法。凿井、引渠、造林,研究耐旱农作物,都比靠天吃饭有效,但也不必有意拂逆农民的心理。各县农民每年集合许多人虔诚朝山,我们到了山上,很恭敬地向太白神像三鞠躬,自觉也非迷信可比。
& & 太白山祷雨,如果真是有求必应,陕西就决不再愁荒旱了!这在历史上早已证明绝无此事,太白山神虽然民所共祀,陕西旱灾仍是史不绝书。明万历年间,眉人刘九经撰《眉县志》,曾有这样的叙述:“壬午癸未岁大旱,官民奔赴太白山请祈,仍不雨。巡抚王公欲躬祷山祠,不应,则以淫词议毁,眉人恐惧,侍御强君乃本王公意旨,作文以告山神”。刘先生未叙明此事的结果怎样,但看他接着详论云雨变化的原理,痛辟方士异说的鄙浅,而附以断语:一则说“故今望山及迎湫者亦或不验,而必欲以人力干之,若携取可致。岂然哉!岂然哉!广再则说“使太白有知,必将喻诸士庶曰,吾云雨不怪异也”。可见明白事理的人,必不悖弃常识。官吏因祷雨有灵,而夸张自己的功德,我们觉得可笑。倘因祷雨无灵,而竟迁怒于神,我们更觉得可怪。自来相信神权的人对于祈祷的效力,本附有两个条件:一是祈祷者的虔诚洁净;二是当地官民的命大运好。所以祈祷尽管无效,信仰不会稍减。极虔心的人也只好责备自己不诚,信命运的人只能怨恨大家无福。如果在祷祀有缺的时候,那就所遇荒旱越久,越会想到神力的可畏。陕西自民国十六年以后,连旱了五六年,恰遇着祀典推翻,庙宇毁弃,眉县土匪充斥,农民不能“朝山”的时候,一般人更相信这是得罪了太白山神的缘故。本年山路平安,阴历六月间又适干旱,各县男女农民求雨的,不期而至的好几百人,实在是必然的情势。
& & 清雍正年间,知眉县事张素重修的《眉县志·艺文卷》内有康吕赐《远门太白庙记》一篇,是武功县人结社朝山,建庙立碑,请康先生作的记文。从这篇记文里,可以看出当时香火的盛况:“六月,四方朝会者大集,人各为社,络绎奉香火,终月乃已”。同时康先生很有些忠告朝山与会者的话,大意分两点:一、欲幽不得罪于神,以必先不取恶于人,人须各随已分,各协伦类,各安生理,为所当为,不为流俗之崇信非法所惑。倘昧生民之正义,而信妖妄之邪说,充现在之积庆,面希未来之冥报,则对神即不胜消阻,尚何感通之有?二、闻登太白山之巅者,观神感神应,凛凛如在,出山则忘之,此大不可。出山之后,凡平居所为,一有逸志,须悚然如前之身至其上。敬心一生,妄念顿消,是为事神之本。勿徒入庙,登山而始知敬。康先生的话,真切中一般迷信者的病根。我们这次没有经过远门镇,不知道这碑记是否仍旧存在。但即使存在,怕也早没有人注意了。现在各县农民求雨的、祝福的,对于太白山神始终保持着无邪的崇敬。但因为他们自身知识的锢蔽,敬神的方法很有可使我们深深叹息的。我们这次上山,见着山上各处神庙门首贴的黄纸条子,记着善男信女的布施,其中竟有多数是“洋烟”若干两。大大白池中摆着“荤酒回避”的红漆大牌,对于“洋烟”的布施却仍一律欢迎。据道士答复我们,他们接受了“洋烟”,自己并不吸食,用以给与山下的劳工代替工资。这话即使可信,也以足为名山的污点了。
& &&&提到“洋烟”,在太白山似乎还曾有过一幕痛史。我们上山的第一天,住宿蒿坪寺,寺殿墙壁间粘有木板刻印的《眉邑营头口菩萨山蒿坪寺重修原因序》十篇,文字并不好,但我因为这许是民间文学的真面目。且其中所记因种鸦片而焚毁庙宇的一段事实,极有野史的价值,当时抄了下来,现在录在下面:“闻之菩萨山有蒿坪寺者,已有年矣,实为十八社旧有之山川也。夫寺而曰蒿坪,原有谓矣:先世取其地之平坦,蒿之丛森,一望无涯。斯地之贵者,五岳朝天,五龙捧圣之吉地也。且南有太白之威,北有霸水之险,中有大顶菩萨之灵。其尤美者,善男无有苦渴之患:;信女不至莫息之忧。先世之创庙宇,至当勿论也。及至光绪二十年间,重修增辉,业已告竣,焕然一新。不意历至民国五年,世道凌夷,此山之地户,贫贪富有,遗生烟苗,干犯国法,致使数十间庙宇以火皆焚,神像俱在风雨之中。由是操诚而来者,莫不痛心疾首。先者我山之菩萨尊神之灵,·求嗣如愿,祷雨必应,与民有恩,于国有益。于是各社会议,即日兴工,虽系重修,实属创造,工程浩大,独立难成。仰四方仁人君子,乐施资财,以口盛事,则公德无量矣!”&&
& &&&我们知道民国初年陕西曾严禁鸦片,但那时菩萨山有多少地户偷种鸦片,何以焚及蒿坪寺的庙宇?现在已苦无从查考了。最痛心的是那时山民还明白贫富种烟是“干犯国法”的事情,是“世道凌夷”的现象,现在的山民怎样呢?“洋烟?竟成了对神的贿晶了!&&
& & 蒿坪寺壁间这样的文字,我全录下来,或不免为“通人”所笑罢?但太白山上可读的文字,实在太少。由蒿坪寺而上,象这样的文字都没看见。只大太白池庙中,有两副对联,文尚可诵。一联是光绪丙戌季夏知眉县事张会一撰写的“雪峰镇口渭河山,巍巍然东揖华嵩、西临葱岭、南凌巫峡、北瞰皋兰,数万仞碕磁嵌崟,摩荡星辰吞八柱;灏气通乾坤呼吸,郁郁乎风驰箕伯、云御天公、雷鼓丰隆、电驱神女,三千轴涔酸浸润,须臾淋雨偏群生”。一联是光绪已亥武功党维新撰写的:“谷口冻云开,万里寒光生积雪;峰头初月上,四时好景孕灵泉。”又三太白池中有一联也是党维新君撰写的:“作镇周原,误把山灵传泰伯;媲隆汉峙,至今石上有清泉。我们在太白山,饱赏自然的美景,在文字上却不免感到寂寞。
& & 在太白山上,不但可读的文字太少,就是可住的房子也少我们这次原定三天上山,两天下山,结果上山四天,下山三天。下山多一天,是中途遇雨,不得已留宿。上山多一天,完全是为了房屋问题。我们当初只计算行程,并没有想到有几处庙宇?竟是无屋可住。山上的庙宇向来不多,而且房屋都不很大,这几年更因土匪充斥,香客绝迹,拆的拆了,烧的烧了,残存下来的也没钱修理,自然可住的房屋更少了。据道士们说,只须有几个丰收而又太平的年头,原有的庙宇还不难修复。因为各地农民朝山的,对于修复庙宇都很热心,今年已有几百个朝山的人,明年必定更多。在明年阴历四五月间,各社会首或者就要着手修理必要的房屋,以便六月朝山的人居住。但是山上房屋原来太少,这却决非朝山的农民所能想法。试看唐、宋、元、明清各朝,帝皇屡加封赠,官吏迭次祭祷,对于太白山备极尊崇,但是山上的庙宇始终是稀少简陋。我上山的时候,想着陕人至今还传说毕秋帆太白山祷雨灵应的故事,一定可以在山上见到他所上的匾额和所刻的碑记,不料任何庙里也没有。原来乾隆帝御书的匾额和诗、毕秋帆的碑,都不在山上,在山下清湫镇的太白庙里。清湫镇在眉县南二十五里,距进山去的远门口还有二十里。我们下山以后,第二天也到清湫镇去,镇上有太白行宫,殿宇很是宏大。虽然现在也已残破,但当时的规模犹存,丹垩雕绘极其壮丽,李雪木先生的话是不错的(李雪木重修太白庙记)。镇名清湫,是因庙前有几个大池,《眉县志》说:“湫受太白池之支流,以清浏故名”。道士们说池共五个,与山上的池数相应,每个池都有神管着,祷雨取水很是灵应的。毕秋帆祷雨,是自己在省城太白庙步祷,遣同知汪皋鹤赴太白山灵湫取水,所说灵湫大约就是清湫镇的大池。也不只毕秋帆祷雨,没有自己亲自上山,历代祷雨的官员,据现存的碑记看来,除了贾鉝都没有亲自上山去的。苏东坡祷雨,也是差官前往,以瓶取湫水,他自己和百姓在凤翔城外等候。太白山祷雨是非常郑重的事,但官员们都在山下池子里取水,一来可看出太白山实在是崇高险峻,太不容易上去。二来可看出历来官场的事总是苟且将就,连祷雨也不能彻底。太白山上房屋太少,实在因为大庙修在山下,真正上山去的人只以农民为多,达官贵人绝无仅有的。今后要希望太白山游人增加,一定要先解决住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很不容易的。
& & 上太白山,不只一条路可走,我们这次是从营头口上山的。以前的人,似乎多走远门口。远门口“多神祠,各县人建置,道士奉香火”(见《太白山灵感录》),又有康吕赐的《远门太白庙记》可证。汪皋鹤的《太白山行纪》,从远门口到三太白池,叙述都很详细。贾鉝的《太白山祷雨记》,所记路程全与汪皋鹤相同,也是从远门口上山的。贾鉝又有太白山图,刻石存西安碑林中,所绘的也是从远门口直到山顶。我们如果也从远门口上山,当然可就贾鉝的图和贾鉝、汪两人的记述实地印证。因为是走营头口,除了最高的二十里外,全和远门口那条路不同,毫无可以印证的地方,越感觉文字上的孤独。营头口在《太白山灵感录》内并无只字记载,太白山图也没有营头口的字样。我们何以要走营头口,不走远门口呢?眉县县政府和保卫团,曾经详细探查,知道营头口比较的好走,且新近稍加修理。远门口在从前是上山的道路,近多年来庙宇破败、道路毁坏,不经过一翻整理,是很难走的。我们起初还想从远门口下山,经过几次询问,道士们也说不好走,不得已仍走原路。但我们心上总不舒服,很希望远门口的路也能早日修好。
& & 营头口在眉县东南四十里,由眉县至齐家寨二十里,齐家寨至营头口也二十里,此四十里路,现在已可通行汽车。营头口以上,倘再续修汽车路,或可通行蒿坪寺。由蒿坪寺以上,就必须改乘滑杆(用椅子或竹兜绑成的小轿)或步行。从营头口到蒿坪寺,或说三十里,或说二十五里。其间村落数处,有洞坡寺、响水口、李家河、杨爷关、沙坡寺、交龙寺、黑虎关等地名。李家河离营头口十里,山沟两岸高坡上面有村,名高庙。村内有凌云观,光绪二十年重修。广场上有宋碑,即记苏东坡祷雨奏请加封的事。蒿坪寺以上约三十里至菩萨山,俗称大殿。其间有刘家崖、中山寺、下白云、上白云、骆驼树、二里关等地名。每村相隔四五里不等。由菩萨山行二十里到斗母宫,再二十里至平安寺,再二十里至明心寺,再二十里至向阳寺,俗说放羊寺。由向阳寺行二十里至文公庙,再二十里即至大太白池。照以上所记,从营头口到大太白池,约为一百八十里。我想把这全段路程照天然形势,分作三大段。第一段,从营头口至菩萨山约六十里;第二段从菩萨山至向阳寺共八十里;第三段从向阳寺到大太白池约四十里。第一段可说只是入山的途径,每隔几里就有村落或庙宇,渐入渐深,越行越峻。到菩萨山已到胜境,高度在海平上二千一百公尺。第二段可说是太白山的外围,翻丁一峰又一峰,过了一岭又一岭。倘在别处,每个山都可独立扬名,现在非隔二十里没有庙宇,各峰又都无名称,真可感慨,到向阳寺已高于海平二千九百公尺;第三段才到太白山的主峰,到现时为止,人迹能到的最高处为八仙台,高出海平三千二百余公尺。由文公庙以上,为走远门口同由的路径,贾鉝、汪皋鹤二人所记颇详,间有足资考证之处。
& & 太白山的风景,实在应有极精细的描写,我们只象走马看花般的匆匆游览,自然不能尽此责任。过去可惜的事,第一苏东坡没有亲自上山祷雨,柳子厚更只是代人作了一篇祷雨碑记,并没有到过太白山,如果他们各有一篇太白山记,一定可为名山生色不少。第二李雪木自称太白山人,“时往来山中,或雪后独上高峰看月”,但竟没有一篇详记太白胜景的文字,只在他的《重修太白庙记》中有一段精警的描写,深感不足。至于贾鉝、汪皋鹤二人所记,本是在今日以前关于太白山景最详尽的文字,但各杂有许奔夸张自己和迷信的话,便觉减色。我常以为美的故事,还不妨含有神秘的色彩美的风景,实不宜稍杂迷信的观念。例如在太白的高处,俯看白云层叠,深厚莫测,环绕群峰,一望无际,我们认为这是最美的景界,称做“云海”实为最当。但尚若认为有山神的作用在内,美的意味便减少了。又如太白山上的几个大池,池水都清澈异常,池面常被云雾笼罩。雾开时,若现异光,又有小鸟不时来池畔,鸣声嘹亮可听,这也是极美的境界。但像向来传说,人能虔祷得神欢喜,池始放光,和鸟名“净池童子”等等,美的意味也便减少了。又如现在的道士把大太白池、;二太白池、三太白池唤做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简直忘却太白池的本名。太白一名太壹,当初或由太壹海讹成大爷海,但道士们竟以为真有大爷、二爷、三爷分管着三个海,真是俗不可耐。(哈哈 性情中人 大俗大雅)我们要发扬太白山的真美,也须念一句“同志仍须努力咧!”我现在把李雪木先生那段精警的描写抄录在下面:
& & “其登之也,始傍溪以穿林,继攀萝于鸟道,枯槎横续其断岸,石栈勾折于危岛,其险也如此。及登绝顶,万缘俱空,日瘦月小,星寒云低。远眺东南,天山一色;俯瞰北渭,渺然一带;五将九峻俱为培嵝,其高也如此。群山环卫,如星拱极区,其形状有:欹者、侧者、偻而探者、蹙黛倚者,似龙盘者、虎踞者,似凤鸾翼者、堆似牛首者、并峙似熊耳者,有鸣声镗口似石钟者,有峰岩相等似楚山、九嶷、齐山、七十二峰者,其山形之异也如此。或阿香轰于洞底,或长虹勒乎山腰。或狂飚乍逝,板屋有秋叶之危;或雾口大壑,白昼有下舂之冥。兼以晴雨倏忽,挥霍万状者,其气象之变有如此。”
& & 描写美的风景,写生和摄影都足补文字的不及。我们同游中没有画家,却有张悔初君精于摄影,摄制了几十张风景。右任先生为特题“太白山名胜”五字,不但替我们留以纪念,还足以供爱慕太白山的同志们鉴赏。
& & 只惜我们游程短促,就太白全山论,只到了很小的一部分。且因太白山气候万变,不时云雾笼罩,张君拿着摄影机,无从摄制的时候很多。我们迫于时间,不能久待,所以这次在摄影方面张君技术虽精,仍觉不能满足。今后有人想在太白山写生或摄影,一定可有好的收获,但最好先预备比较充分的时间。
& & 莫有到过太白山的人,如果相信书本上的话,象《周地图记》所载:“太白山甚高,上常积雪,无草木。”以为太白山高处全没有植物,而全山的树木也不会怎样茂密,那便如孟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事实上绝不是如此,太白山高处,固然因为大气稀薄,气候寒冷,有许多地方只是乱石丛叠,不生长什么植物,但并非到处皆然。在大太白池、二太白池、三太白池等处都有美丽的花草,且据道士们说,山上药草很多。汪皋鹤的《太白山行记》曾说:逾冲天岭而来,道无树植,惟鹃花满山,且多憎鞋菊,翠色袅然可爱。”这正与我们所见相同,向阳寺而上,高树虽然没有,但矮生的植物颇多,杜鹃更是不少。所以,即就太白山高处讲,也只能说无木,断不能说无草。至就全山而论,林木的美茂,在东南名山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 & 我在上面,把我们的全部游程,照天然形势分做三大段,讲太白山的树木也可适用这种分段法。第一段从营头口至菩萨山,这六十里内可再分做两部。蒿坪寺以下,虽然也有许多大树,但还觉得太少,这当然由于逼近山口,砍伐太多的缘故。蒿坪寺以上,树木便很茂密了。第二段从菩萨山至向阳寺,这八十里内可说无树不有,杨、柳、栗、竹、槐、榆、椿、桐、楸、桦、漆、橡、枫、胡桃、化树、松、柏等等几乎不能尽举。且每隔若干里即有各种不同的树,目力所到的山岭无处不是丛干森列。又从明心寺至向阳寺间,满布着别处绝难看到的落叶松,更叹观止。第三段从向阳寺到大太白池,这四十里内在前面已说过,高树虽然没有,矮生的还是有的,不过愈上愈矮。所谓金背枇杷,到三太白池还很多,药草更是不少,有人手参、太白米等,为《眉县志》所末载。
& & 从学术方面讲,研究森林学和植物学的人,一定对于太白山很感兴趣。那样多的树木、药草、奇花异卉,在别处怎能多得。听说北平研究院某君,在去年夏天,到太白山采集植物标本,共得八百余种。这次芬次尔教授所采集的,当然也不在少数。落叶松是一种到寒天落叶的松树,必生于高寒的处所,而太高寒的地方不能生存,所以只产于明心寺至向阳寺之间。从前植物学家认为在我国境内只有长白山上才有,现在知道太白山上也有了!
& & 从林政方面讲,对于太白山林树,应当怎样整理怎样保护,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太白山这样的高峻广博,每年积雪融解,大雨倾注的时候,很少有山洪暴发、地方受灾的事情。许多谷口都能引水成渠,灌田种稻,眉县人久享福利,或认为山神呵护,我却断定是太白山各峰林深树密的功效。
从前交通太不方便,太白山不为世人所知,固然是太白山的不幸,但因此而林树未受摧残,末始不是太白山的大幸,我们今后,一面希望太白山游人增加,一面要严密保护太白山的林树,并加以科学方法的整理。
& &太白山在地质学上,当然也极有研究的价值。白超然君是治地质学的,曾随同李四光先生到庐山考察曾否经过冰川时期的问题。我们从省城起程的时候,右任先生从武功来电,嘱我邀白君同行。上太白山时,白君手携小斧,肩负布袋,随地凿石,注意研究,据他研究的结果大致可分两点:
& & 一、全山的地质构造:从营头口进山,所见的全是花岗石,晶粒粗大,椒易辩认。至杨爷关,则大理石露出,此项大理石,显然是石灰岩,因受岩浆侵入的影响,发生变质作用而成。此大理石层,厚约二十余公尺,色纯白,可作器具装饰之用。大理石岩以西,由山上远望,有成层的页岩、板岩等水成岩,倾斜向西南。但我们上山的路是向东南行的,所以经过大理石层后,所见又为火成岩,从蒿坪寺至山顶,全山都是火成岩。惟因深成与浅成或脉状的关系,以致矿物变质,形成种种不同的岩石。例如在向阳寺东边山上的岩石,晶粒细致,凝结坚固,颜色灰白,石英和长石的成份较多;在文公庙西北一带的,灰色和肉色相间,石英成份减少,盐基类矿物如云母辉石等,逐渐增多;在明心寺的花岗石,晶粒粗细均匀,结凝坚固,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到山顶的岩石,石英成份特别增多,山顶的太白洞,全为石英岩脉所构成,因水流长时浸润,岩表溶化一薄层。历来传说的“千年不消之雪”,其实即此一片纯白的石岩常年映入人的眼帘而已。太白山的特别雄高,亦即因其全山都属火成岩,质地耐火,所以虽然经过长期的风化,到处碎石成堆,而仍能独立支撑,维持其崇高庄严的特色,睥睨左近一切水成岩构成的山丘。
& & 二、冰川时期问题:以前地质学者,都相信中国没有经过冰川时期。自李四光先生一再考查庐山地质,断定庐山冰川时期相当于欧洲第四期冰川时期,于是世界地质学者都极注意,先后前往庐山视察。虽还不敢十分确定,但大体上已不再坚信中国没有经过冰川时期了。白君因听右任先生谈过,芬次尔教授说太白山有冰川遗迹,所以沿途时刻注意,但直至快到山顶,仍一无所有。及到太白池,始察知三个池都为漏斗形,酷似冰川经过所构成的圆凹,冰川出口处,亦即现在池水流出处。大太白池西南过一山梁为红石村,系一平底谷,也显似冰川流过-时所铲平。但因此次在山上时间很迫促,所看见的事实很少,不能即加断定。据白君说,将来须再向山的东南方,详细考察是否再有冰川象征,倘能寻得有力证据,则中国曾经过冰川期的问题,更可确定了。白君这次在太白山的研究,当然也还是一种初步工作,白君和其他学者倘再继续研究,一定可在地质学上有更大的贡献。
& & 太白山的动物,据贾鉝钮所记有“其间虎狼虺蟒最夥,且有人熊野兽”的话,汪皋鹤所记也有“虎狼蛇虺与人争道”。我们这次上山,绝对没有遇见什么虎狼蛇虺或人熊,问采药的人和道士,也都说没有。有的人说:“山上有豹子、野牛,但都有山神管着,不会无辜伤人。”据我想,是豹子、野牛怕人,不敢轻易出来。关于野牛,据说德国人布禄贺音顾问去年夏天上太白山游历,曾看见过;他知道这种野牛在世界上不多有,今年夏天再上山,想猎取一头,送往德国博物院。但因为今年朝山的人多了,野牛不敢出来,他没有遇见,怏怏而返。这一段话,没有听到布氏亲自叙述,不敢十分相信,但比较上是可信的。贾鉝说大太白池“无诸水族,惟龙一种,时大时小,变化出入其中”;又说“三太白池十里,东面为龙门,有龙可见,首类牛而大,唇长尺余,两角崭然,身金黑色,其小者或长尺许二尺许,婉蜒池中,腥气扑人,触之头目岑岑,从人皆恐,须臾黑云如盘,飞旋而至,少选乃去”。汪皋鹤也说大太白池“有潜龙”。我们在太白池并无所见,也没有听到道士提有龙的话。由此类推,贾鉝、汪皋鹤二人所说,都是根据当时的传说,他们自已也决没有遇到虎狼蛇虺,龙是更不曾看见的。又汪皋鹤引宋·朱弁《风月堂诗话》:“此湫(大太白池)林木阴森,水色湛然,鱼游水面,不怖人,人莫敢取者;林间叶落,鸟辄唧去远弃之,终年无一叶能堕波上者。”这些话更不可信,太白池四周并没有高的林木,池中也无鱼,池旁虽有鸟,“净池”的话也无实据。在蒿坪寺菩萨山一带,据人说,山猪、山鼠很多,农作物和林树颇受它们的损害。
& & 我的感想写得已不很少了,最后要说的话,是太白山面隶眉县,背属佛坪,向来朝山的农民很多。从省城去游,经户县、周至而至眉县不及二百里,沿路风景甚好。从武功或凤翔到眉县也很方便,西北农林专校的林场,即设在齐家寨,不久或将菩萨山全部都作林场。山的南面,有直通汉中的路,每年朝山的人也是很多,所以上太白山,本不是一件什么特别困难的事。今后的太白山,神秘性必逐渐减少,而美与学术的重要性随着增加。不过游太白山的人,一定要先有充分的准备,必要的工具固然不可缺少,相当的时间更是不能没有的。
注:本文录自民国23年扛宁吴廷疡承编乏女太白山志》(初稿)卷首复印件。文内括号加注为作者自注。
摘自:《太白县志》(P585-598)
邵力子是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人
邵力子是国民党的宣传部长 和平老人
清·倔道人
& & 名山在雍州域者,曰终南,曰太华,曰太白。说者谓山莫长于终南,莫奇于太华,莫峻于太白。终南、太华,载在《禹贡》。
& & 汉唐以前,太白无徵,或曰即太乙,或于即敦物,皆非也。
& & 按《洞天记》暨《白玉经》三十六洞天,太白居第十一,为德元之天。
& &&&余游太华之冬,檄权眉篆,同年中州李子赓伯以长安令升汉阴别驾,时调摄武功,书贻金曰:“眉之民闻君来如望岁,吾亦贺君获治眉,为民贺、为太白山贺也。
& &&&溯汉以前,太白山为武功山,自吧迁渭北,始专属眉,其兴云降雨,泽利民生,历代灵迹,不具论。唐宋以来,昔李青莲、杜子美有诗,陆鲁望有叙,柳柳州有碑版,苏东坡有奏议,国朝(按为清朝)山人李雪木柏、贾观察键、汪司马皋鹤有程记。近百年来,流风渐歇,每岁六月开山,惟男妇进香踵至,即有时祷雨祈水而来者,见亦罕矣。
& &&&吾有志未遂,知君有山水癖,其所以观风俗,正经界,勤民诸政,必能次第行之,庶几探积雪之岩,挹灵湫之水,为名山一涤尘俗也。”及之任,道出武功,赓伯与酒招饮,复殷殷致词,谢曰“唯,唯。”既抵任,摒挡公事,即入乡问民疾苦,进耆老数辈前来,使席地坐,与之话农桑,询田里,少壮者环立肃听。耆老进曰:“吾民自兵荒后,元气未复,所幸丰年屡告,衣食能亲飨耳。盖葳蓄积无有也,老死田间,无事不至公堂,每患官与民不相亲,闾阎隐微,未由上达,若得官不时来吾乡,民有所质,速为理之,无论莠民不得肆其涛张,良民亦不至悮于稼穑,所望于官者足矣,吴侪小人,抑有何求!”话毕,慰劳使去。
& & 数月后,四境之人情风气,得其大致矣。癸未三月既望,余弟洽轩由东来署,喜曰,昨游太华,今又可同登太白。
& & 迨五月后,登麦既毕,锄禾正忙,人语乐岁,花落庭间时,方稽查保甲,至邑东鄙。乃约洽轩,暨同里高晓塘之甥,田子受之,治具来游。
& & 于六月二十六日由槐芽镇至远门口,宿保安宫。远门旧有十三宫,今圮其三。保安由官建,余皆民商私祠也。晚有二三老民来谒请,曰:“登此山往返四百余里,莫或推之,莫或挽之,恐不任其劳,民有子弟,可使前驱。”曰:“游山雅事,何事缚驰骤为,吾之来非徒骋游观,以县之四境,东临周至,东北临扶风,北与西邻岐山,悉为识之,惟南临佛坪界,在太白之巅,吾因查保甲而略地,因略地而游山,即或力绌而返,吾心尽矣,不欲重劳吾民也,其勿舍我穑事。”
& & 二十七日味爽兴,舍车而徒,与洽轩、受之皆筇杖芒鞋,从者负糇粮以行,过三官池、艾蒿坪、小雪崖、大雪崖,峰回路转,蹊径萦纡。
& & 龙盘山有神庙汤房,于此煎茶饮之。
& & 至小郭集,望香岩山观音大士香烟地,一曰白獐引山。
& & 据云昔:人登山无路,见群獐导引,攀萝折葛随之,逾数丈,径壑然癖,遂修路建庙于上。近则南北峰际,绀宇林立,山趾撑木梯数十寻,通行人迹,即少白山也。七月朔,香火甚盛,男女奔走偕来。有老民设汤房于山下,闻余至,煮粳来献,受其计,饮之。历新桃碥,旧有仙人桥,无复存,寻贾观察所书“隔断红尘”,亦被山水冲失。
& & 过露风崖,小西岔,庙三椽,汤房一间。洽轩携僮前行,余与受之入庙小憩。有虫飞集,似蚁而大,名马汉冲,叮人甚利。
& & 同来接官亭,南北神庙各三椽,东一带草棚,泉石环流淙淙;西为守亭者王姓居宅。
& & 由远门至此三十里,蹑涧行乱石中,高高下下,虽无甚险阻,路颇崎岖。
& & 是日暑气大尤盛,烈日炙人,过午益挥汉不能行,遂宿于此。
& & 二十八日早,行至石垒,一名土垒,所云万笏民。北望村墟市桥,都来眼底,复下一梁,壮若门限,曰下垒。过此则峭嶂摩云,面壁缘墙而行。所喜山径曲折,涧壑险翳,两崖画眉黄鹂,辀緜蛮不绝,有小鸟声声呼曰“客早回!”语音刘亮,泉响风清,使人劳而忘苦。
& & 登石垒顶,即独秀峰,回视上垒,直拜下风。
& & 行至此二十里,始入太白山门户。
& & 有纪道人修板庙三椽,草殿六间,又依崖作室,半楼半洞,洒扫净洁,于此早餐而行。纪道人又遣人携釜负米,先望候于下板寺。
& & 是日骄阳薰炽,松风不动,行至竹云岭上,忽见峰头涧底,喷白如涌絮,顷刻弥漫。
& & 山谷十余里,至黑风门即神会天,蜀中善民李腾庆寓此修路,冬则修山之阳,夏则修山之阴,无间寒暑者,已十二年。
& & 至土地岭,遥闻雷声殷殷,下岭未四五里,风雨大作,趋松花坪石庙中避雨,渝刻不止,复冒雨前进,所历大壑落水廉洞诸景,皆不暇顾。
& & 雨中行三十里,至下板寺,衣尽沿濡,易以乾衣,湿者付火烘之。与洽轩受之同饮至醉,皆有寒色。晚餐既毕,和衣而卧。庙仅板屋三椽,供神外隙地无多,是日避雨麇集二十余人,同宿庙中,人语嘈杂声,风雨潇凄声,终宵不能成昧。
& & 二十九日雨止天霁,诸峰净洗,松翠欲滴,景射朝暾,烟味如画。
& & 过卧牛台即骆驼岭,两山夹涧,互如浮梁,迤逦向西南行,上山则苍松夹道,石登盘纡,至救苦岭。雨后泥路峻滑,少懈即致倾跌。度瘦鱼儿岭,石窄如剑脊。
& & 至上坂寺,日方亭午。
& & 昨被风雨所侵,足力微顿,从此又以前无宿处,至大太白池尚六十余里,于是饰采樵苏,汲泉造饭,憩宿于此。
& & 庙共板屋六椽,倚崖东向,门外下临绝壑,日落山瞑,望东北星斗界处,云岸高立,苍茫似海。约五更时,出寺门外,忽见云海中霞采遄飞,金光迸射。
少焉,日露半规,渐次涌上,大如车轮,及将离云海,极力腾跃,若日光与波光俱长,三五曜始出海,既出则圆明如镜,余霞散而成绮,口际曙色,照曜分明,俯视涧谷,犹黑如漆。
& & 忆当上登岱至日观峰,未见出日,不意得于此观之。
& & 三十日鼓力而进,过寒风关,上冲山岭,四望诸峰罗侍,有若迎者,有若趋者,有若列坐而拱卫者。
& & 岭上新修碥路,似险而平,履之令人意适。
& & 逾岭循崖下涧,傍山行十里,至神洼,有石洞坂屋。
& & 又过魔女岭、分天岭、雷神峡、鬼门关,二十里至鬼洼亦曰孤魂洼,有大板殿,北向孤立,以乱石堆围之,居两山之间,东西皆大壑,阴风惨然,景物凄然,虽天气清明,日色薄而无光,懔手其不可少留。
& & 大太白池齐道士闻余至山,来此恭候,使导洽轩前行,余与受之缓步于后,至洼上,觅所谓三山九牙十二重楼诸胜,但见怪石嵯峨,山鹃野枝,秀映草际,泉涓流如涔,旁生白衣,若草若木,山中人取以煎饮,曰太白茶。
& & 过二里关,一曰三天门,仰见太白极顶,曰八仙台,碎石堆集,色如集雪,上立标杆,长二尺许。
& & 又过金锁关,台上鸡鸣报午,如闻空中天鸡。
& & 由鬼洼行至此三十里,为大太白池庙,背岭依台,西向临池,池约三十余亩,清鉴毫发,莫能测其深际。
& & 有鸟飞鸣水次,驯不畏人,自呼曰“净池、净池”云,大者如画眉,小者如脊令,皆顶白衣鸟,尾际杂红黄色,亦有花纹麻色者。池有纤草,即飞鸣衔去,故名净池鸟。
池居山巅,终岁不涸不溢,水味甘美,任人汲饮。
& &余静观移时,见池水如拭镜,天光云影,各随所照。晚宿庙内,夜来风雨又至。
& &七月初一日,天降大雪,檐际垂冰筋尺许,人着重裹不知其温,惟饱食芜蒌之粥,间拨煨芋之火,下方严冬天气,不过如是。向晚天色晴霁。
& &初二日,洽轩住大太白池,余与受之西过杨四将军池,行稻田洼,浅水荷草,扁石履卑,饶有滮池北流之趣。
& &又西南二里许,为走马岭,通去洋县道。
& &石崖苔藓结成马足痕,大小不一,色杂青黄,轮廓门毕具,宛然马蹄印于石上者,随者指为天神行马处。
& &折南而下,三里为二太白池,约十余亩,庙在池南,杨道人以营员弃官隐此,不常川于山中。
& &洋县境上,别有丹邱。又东南下五里为三太白池。池约四十余亩,庙北向,临水次,木工甲他所。由二太白池来此,路颇幽峻,中有石崖欹涧立,以略约驾空而度,如太华栈,惟十余步,深能见底,履之不致惴惴。
& &又八里为玉皇池,池大顷余,庙在池右,依山结宇,树木渐多,道人李姓,款容必恭。
& &又东南行,沿路林木茂密,有树翘肖,枝柯蔓生,名抓地松。五里为三清池,水已半涸,松满山谷,林内产佛手参,长寸许,有指有掌,金背枇杷叶,能疗疾,从人多采撷之。
& &药王洞在其南,佛池在玉皇池西,皆以日暮不至。
& &经过玉皇池,李道人约供晚餐,受之惫,留宿于此,余急返大太白,至已钟动矣。
& &初三日,洽轩先下山,余迟受之于后,受之既来,又惫,约明日早行。
& & 余独上太白极顶,于山之陡绝处,贾勇而登,阴处犹多积寻,石隙中小草山花,能于冰雪之际,傲寒吐放,亦著奇观。
陟八仙台,涂道人建庙于上,唪嗵皇径,其人颇识黄庭道德诸录,与之坐谈移晷,共步台畔。四顾苍茫,于东北望见长安,其附近诸邑,指视历历,渭水一线如带可掇。山之南高岗峻坂,为佛坪梁,寻眉佛分界处;台之北属眉,南属佛,庙居眉佛之交。前十数为涂道人新凿九龙池,又前为雷神殿,即雷神洞。
& & 山顶平处约十余亩,白如石沃,有草无木。步至西台而下,复有稻田洼。
& & 回忆《太白山图》,三池上下鼎列,兹按其地,大太白池在山北,余在山南。太白自顶至踵,石土相间,皆喷湿,无一燥处,人行山中,湿气,药苗气,加以日气薰蒸,鼻触之头辄昏昏作痛,以槟榔甘草解之。石大而质鹿,多劈裂痕,故不能凿洞,不能镌碑。是晚天气浓阴,夜复雨雪,天明清霁。
& & 初四日,偕受之下山,各道士送之。是日微风澹云,乍阴乍阳,共觉身轻脚健,胜于来时。
& & 过雷神峡,遇山下民会赛神者,执旗鸣金,咸于道旁作礼。神洼以上,云气袭衣,若迎若送。仰望遥空无纤翳,俯瞰林壑,日色苍松,憔云头上笼罩以行。及冲天岭上,云气全开。西望菩萨山拱向太白,若佝偻鞠躬状;俯视五丈原头,惟见一带红崖,闾阎铺地。救苦岭畔,见松鸡雌雄将雏行林落内,树上松鼠往来,跳踯自若,人与物俱无机心。
& & 下坂寺有刘姓老民,负粮携瓜,久候于此,遂煮面饮食而行。山上野杂花,丛秀可爱。回望二仙山怪石古松如亭如盖,过水廉洞,复遇李腾庆在此斩木开道。住语移时,洽轩已游新开山,迟余于接官厅,使人持书来迎。旋至松花埤避雨处,不堪回首,然携得晴雨帧画图,旧装亦足快意。神会天下,有黄泯坂数里,与泰山快活三大致略同。
& & 及石垒顶,日已曛,宿于楼洞上层。
& & 初五日早行,未晨哺时已到接官厅,洽轩具早餐,山碗豆味最佳。又山下老民等,结山舆来迎,慰谢去之。食既毕,受之同洽轩先回远门,余西行十里,至新开山。陟其上,周历眺望.见四围锦嶂环列如城,满产青桐树,葱茏可悦,山上有屏有阜,有池有泉,亦胜迹也。虽著人力,多由天成,若则厕于名山之麓,亦当无佛称尊。老道人李姓,由保安宫来居于此,年近八旬,步履犹健,送余下山,再三止之而回。
& & 晚来远门,复宿保安宫,次日乘车由槐市回。
& & 计往返十里,周行四百余里,亦云劳矣。然全眉之界,皆在吾心目中。
& & 惜赓伯已挂冠去,未由举酒抬待,翦烛共话,为怅怅耳。容告余曰:“关中名山,终南东西亘长八百余里,章矣;若太华、太白而外,更有吴山,居千陇间,岳镇是也。”
& & 太华譬诸行文,挺拔修洁,局势紧密,读者易为赏心。若太白则汪洋恣肆,叠矩重规,非拓开心胸,放宽眼界,未易得其起复回环层折不穷之妙。太白山真奇文,真奇观也。
惜地僻山深,风雪不时,庙宇无多,宿食未便,故游者常少。又无古碑旧迹,堪令寻味,以故词客文人,至者益甚少,徒以世俗所谓威灵震叠者,惊骇愚夫妇耳目。
& & 每岁六月山开,接踵奉香于道,以媚神邀福,致令清奇仙境,秽于尘俗,可慨也。
& & 山中六月中旬,必大雨一次,谓之洗山,有以夫。
& & 然登此山亦正复不易,非多携衣物食具,自度其筋力足耐劳苦,未许冒昧前进,否则,恐有性命之虞。在彼苍非有所秘惜。大凡天下惬心之境,未有不自辛勤敬慎中来者,岂第游山也哉!余幸为过来人,特琐琐及之,以告后之游此山者。
-------------------------------------------------------------倔道人自记。
《 人民日报 》( 日& &07 版)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今年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希望小学专门分年级印制了涵盖礼仪、诚信、孝顺、节俭等主题的国学教材《三字启蒙》《千字知理》《贤文启智》《诗词雅韵》等,免费发放给5000余名学生,并开设国学特色课堂。右图为学生正在诵读《千字知理》。
  廖小兵摄(人民视觉)&&
每天去朗读
像祖国的花朵一样勤奋
我们的青春刚开始!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活到老学到老
好图,好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
原来计划是每月一次的太白山
该去看看太白山上的朋友
因为霖雨绵绵---太白山肯定是风雪世界
临时改变计划
陕南---汉中&
受到刀大的表扬了:)&
刀口阵地现在现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英雄豪杰层出不穷,未来肯定是心中有谋略 杀伐有血气 学习有乐趣的旗帜论坛&
刀口兄 在刀口阵地学习进步转眼快三年了 未来岁月漫长 与兄为友受益匪浅 最近整理一下每个月上太白山的思想文字 丰富一下此楼&
本帖最后由 高太尉 于
14:27 编辑
好图,好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
原来计划是每月一次的太白山
该去看看太白山上的朋友
因为霖雨绵绵---太白山肯定是风雪世界
临时改变计划心动身动
陕南---汉中
(176.66 KB, 下载次数: 0)
14:26 上传
(125.32 KB, 下载次数: 0)
14:25 上传
(89.23 KB, 下载次数: 0)
14:27 上传
本帖最后由 高太尉 于
14:34 编辑
这是油菜花的季节
我们一行三人
一个老哥 一个老姐
白天看风景古迹
晚上老乡家门口 谷场宿营
(132.11 KB, 下载次数: 0)
14:34 上传
(116.49 KB, 下载次数: 0)
14:34 上传
(124.82 KB, 下载次数: 0)
14:34 上传
(127.74 KB, 下载次数: 0)
14:33 上传
本帖最后由 高太尉 于
14:45 编辑
老鹰抓小鸡
打弹弓。。。。是小时候的游戏
几十年没玩了 技术有点生疏
我们住的农家门口是老房子 新房在马路边
我们的隔壁住了在风江小学上学的7个山那边的孩子
我们志同道合英雄所见略同的打成一片
(134.28 KB, 下载次数: 0)
14:45 上传
(165.14 KB, 下载次数: 0)
14:44 上传
(184.8 KB, 下载次数: 0)
14:44 上传
这些游戏都是我小时候喜爱的,小伙伴们经常在一起乐此不彼地玩。现在想想这些游戏对孩子特别有意义。孩子是需要多游戏,多实践的,这样才能做到毛主席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本帖最后由 高太尉 于
14:58 编辑
网络流行语
小伙伴都惊呆了
你首先要融入小伙伴 成为小伙伴 才能够和小伙伴们一起发呆我和小伙伴们的约定
明天陪他们上学 带上红领巾
而且要拉钩
不然说话不算数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这里的上吊 就是钱串子
以前做买卖的喜欢袖中文章讨价还价
最后生意谈成了 小拇指一拉成交 涉及到钱串子了要讲诚信(也有大拇指一握的)
(271.9 KB, 下载次数: 0)
14:49 上传
(164.97 KB, 下载次数: 0)
14:49 上传
(157.49 KB, 下载次数: 0)
14:49 上传
本帖最后由 高太尉 于
15:05 编辑
学校里面专门派了陪孩子一起休息的工作人员
孩子们衣食住行和安全都是有保障的
当然 我们也是亮名了身份得到了她们的信任
她们也有很好的警惕性
还要学习好
(122.26 KB, 下载次数: 0)
15:03 上传
(128.92 KB, 下载次数: 0)
15:03 上传
(121.68 KB, 下载次数: 0)
15:03 上传
本帖最后由 高太尉 于
15:16 编辑
在农家门口或者谷场露营的话
一定要找到主人征得他们同意
然后走的时候 要表示心意
这是人之常情
越是质朴的人越要对之坦诚相待
善因方能结善果
(106.52 KB, 下载次数: 0)
15:13 上传
走在乡间的大路上 交通便捷
(77.47 KB, 下载次数: 0)
15:13 上传
奔跑的孩子是要 补课的
(105.89 KB, 下载次数: 0)
15:13 上传
这是新房子
(91.23 KB, 下载次数: 0)
15:13 上传
这是小伙伴们住的地方 整理书包 雨具齐备
本帖最后由 高太尉 于
15:22 编辑
和我拉钩的小朋友 就在帐篷外叫我起床了
(100.52 KB, 下载次数: 0)
15:19 上传
村委会的后面就是学校
(84.77 KB, 下载次数: 0)
15:19 上传
上学带着玩意 老师不批评吗 我小时候上学口袋还装弹球呢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131.91 KB, 下载次数: 0)
15:19 上传
(75.55 KB, 下载次数: 0)
15:18 上传
山里空气清醒 弥漫油菜花香
本帖最后由 高太尉 于
15:33 编辑
现在的学校都是各地政府费心力建造的
应该是最骄傲的建筑
据上一代人说 解放后 很多地方的学校都是庙宇 厅堂
在一穷二白的时代
那些建筑也属于最坚固的
也是千年香火熏陶灵气四溢教书育人的风水宝地
新中国成立后
再穷不能穷孩子 再穷不能穷教育
共产党伟大!
(79.33 KB, 下载次数: 0)
15:31 上传
我们的祖国 人杰地灵
(83.82 KB, 下载次数: 0)
15:30 上传
启智的地方
(114.82 KB, 下载次数: 0)
15:30 上传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共勉
(144.21 KB, 下载次数: 0)
15:29 上传
23 / 27 页
本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之内容只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本网站纯粹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转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联系方式:(只收手机短信) 周一至周六 8:30-17:30 或者电子邮箱)。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升高中需要补课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