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有哪些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问题

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叩击名校:七年级上册科学竞赛经典试题训练之九:物态变化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年份:2014年
省份:浙江
试卷类型:竞赛测试
上传日期:累计组卷次数
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9 h5 J3 H% _3 b) e$ `B.凝固
4 O; J7 B( R$ M
G/ \C.升华
% M- E' `' X# _, B- D/ ^1 @. \D.液化
, G. X9 P, X5 Y$ h# c
答案:-解析:-
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属于液化的是( )
A.在寒冷的冬天,长跑运动员在跑步时,不断从口中呼出“白气”
B.在严寒的冬夜,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常有小冰花出现
C.在炎热的夏天,可看到棒冰周围冒出“白气”
D.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的表面常有水珠出现
答案:-解析:-
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A. 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 ^$ C: Z' d# V' e# X- d" fB. 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V" I3 J) g) A- [4 B7 LC. 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 L( U5 G! K$ R$ Z& X9 I4 I8 `D. 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1 X0 H% R" S* \- Q) B
答案:-解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比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A.油的导热能力比较差
" C2 \6 _4 G& [, [7 E B.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
R6 I/ j+ Q3 `9 g1 C C.油层和汤里的水易发生热交换
1 `1 Z7 ?$ G- V1 L
I$ J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1 A* h& P, c' A' T3 U
答案:-解析:-
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3℃、-196℃和-78.5℃。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8 f8 b- Q. Q( E: L" ? B.氮气
8 \2 N1 _6 Q. Y% j
U; h+ A C.二氧化碳
6 @& Z9 f5 R3 `* a 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 G" ^0 O4 Q& h2 @$ C
答案:-解析:-
在炒花生或栗子时,通常要往锅里放一些沙子(或粗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使炒锅的温度更高
@3 G: b1 f5 S" K) U B.使花生或栗子受热均匀且避免与锅底直接接触时间过长
, `1 P3 H; D; G, [ C.让沙子(或粗盐)吸收一些水分,使花生或栗子更加干酥脆
. L$ B# ?' R
j( K D.让沙子(或粗盐)吸收部分热量,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花生或栗子变焦
4 E& @/ H# f: a& f: P4 f6 I5 J: I9 ^
答案:-解析:-
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8 f) A; c' c# B! ^, P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 L4 A5 S& ?2 U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 j: V! S# L4 @- a. C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 X2 B( d- J% E6 i
答案:-解析:-
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 ]& i5 _$ Z# ]0 a0 A; P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3 f$ Q6 L: A( R" K/ j C.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
! C2 _* C# b9 S9 T0 R5 g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1 S- G6 f4 Z! W" W
答案:-解析:-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7 G( ^$ ^$ h5 d% ^5 E1 O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5 g. \* O) Y' P
J; A, e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 K* B6 C. F% X4 j) M2 c5 L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1 d# b, M& d* N: f- j/ [5 V1 f6 O
答案:-解析:-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很多地区持续严重干旱,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了多次人工降雨.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形成降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过程是凝固
' e" \- I. ?( B" h$ R B.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过程是升华
& Y/ H+ J1 S% D9 C0 ` C.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过程是汽化
+ A; A! ?/ h3 i
^! j" [& @ D.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过程是熔化
`5 e& i4 V
答案:-解析:-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0℃的室内()
A.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
# M- X3 b) B
[6 ?9 ?4 I- T, h&B.水、水蒸气不存在,全部变成冰
$ B: Z1 h* T/ B- ?&C.只能有冰和水,水蒸气不存在
8 X. _6 F, _+ g( N5 H&D.冰全部熔化成水或水全部凝固成冰
+ E4 f) G; K8 N- W&
答案:-解析:-
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温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
- j# [1 E# J1 B' K; W5 c B.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J6 H; e, b C.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4 T/ Z9 F- c3 `, X9 X% O6 J D.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2 ^! W& e- Y9 d/ b. X" K* ^" d
答案:-解析:-
将小锅放入盛有水的大锅中构成双层锅熬胶,胶不会被熬焦而失去粘性,是因为()
A.夹层中的水起了散热作用
# F0 F2 _/ d! \* ^1 f9 T: `B.夹层中的水不善于传热
' [! T- B% i8 WC.夹层中的水吸收了很大部分热量
( K$ ^& C" H& ^3 A+ ?: CD.夹层中的水温度保持在100℃不变,使胶的温度不会超过100℃
E- O9 P1 a
答案:-解析:-
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Q- M, P4 [: g7 A5 `- g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 e: ?/ f2 f, f& K# G% P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6 j% V9 W: S5 L6 a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 V$ N! Z+ G; Y3 O+ S1 c2 U2 R
答案:-解析:-
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
8 j$ R1 _. @5 M3 E$ NB.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3 L: W- a- i, Y2 J1 B( LC.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升高
V0 @" dD.图像中的BC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
: c* j( F, i0 i! Q. N# A$ I& K$ c
答案:-解析:-
如图,使装酒精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A.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
# f- S6 _. b! R3 e( V- D B.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
* e! j! X* _2 M: ?- G C.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
: e4 V& Z5 R4 L- b D.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
% U5 Y: @" \# X4 ?0 i, X! S
答案:-解析:-
下表为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
G4 R( O, `" Q
5 X3 C2 D. @& R8 G, N" j
( M7 ?7 c3 G! e! Q
. M$ M# ^1 i. F" C( j
) T$ ]7 Z1 B' a3 T% A
+ f* L8 h5 j# G
I) h8 X6 L6 I- I
# U. W, \6 Z: `# a6 ?) i2 i
8 j! E; T# S+ R& B/ V
E1 W- g8 O7 B
F% Z% c1 A! H5 P
`( J2 O+ H
) e6 Y- P: H$ Q! b1 F
, R# Z$ a: N0 G% e
+ j4 W- a% A8 `# c1 d
3 X) Q) c4 g& V% E
& A, @/ U3 D+ f: S1 M1 [
I1 ^. X. K2 F
5 H% D* L8 @. ?9 _" h& H& ^( R
压力锅工作时锅内气体压强最大可达1.80x105Pa,锅内水的最高温度()
可达100°C
0 H; E0 V# Z( c8 ^* I B.可达117°C
" N6 R! U. F4 P$ F3 N5 L$ Z C.可达121°C
# ], [. c. T- U+ d4 U D.取决于加热时间
: J' j$ ?+ ^% b" K$ L# E% W* U
答案:-解析:-
“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则没有.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的加热情况相同,但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汤卤与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
D& T&B.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
/ M) A- U, Q6 N. @- Q$ G2 U&C.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热量散失少
- T) ]- j9 V1 ?- S; ^&D.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沸点比清汤卤的低
+ ?3 a0 \% J( i. E9 Z&
答案:-解析:-
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由于______的原因。
答案:-解析:-
冬天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影响司机视线.要想尽快消除这些“哈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答案:-解析:-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堪称“世界寒极”,它的最低温度可达-80°,即使在暖天气温也只有-20°,如果要在南极大陆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根据下表中的有关数据,你认为选择__ __来做温度计的测温物质较为合适。南极的空气十分干燥,素有“白色沙滇”之称,其原因是______。
1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
/ T8 T% c7 h6 R1 c
/ c9 Q7 G2 L0 ?% B* S
1 X6 X; S/ j1 T6 B9 C# R3 E; W( W
K4 N* L0 ]# _+ S, H
1 H5 a# O1 Y, D5 Q' D3 @
, W$ U: ^9 H: h, e& L- E: @# E/ K
0 M9 i7 @, M, @* M
答案:-解析:-
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撒入冰雪中的“融雪盐”______。
答案:-解析:-
干湿泡温度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另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包着湿布。将其放在室内,不包湿布的温度计显示的是______温度;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_____,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要比不包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______;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表明空气的水蒸气含量(湿度)越______。
中学在线题库: / 21教育网题库
答案:-解析:-
下图中的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试判断______房间的气温比较高。说明理由______。 &
答案:-解析:-
“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21世纪在线题库: / 免费
答案:-解析:-
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______℃。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C不变时,外界温度为______℃。
答案:-解析:-
小明去参观酒厂时,看到酒厂用蒸馏的方法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酒精,这是利用了酒精和水的______不同.他想,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水的凝圈点是0℃,于是想用凝固的方法将酒精和水分离开,他将混合液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温度可达-5℃),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小明从冷冻室取出混合液时,却发现水和酒精并没有分离出来.他想:为什么水和酒精没有分离出来?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请你做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
答案:-解析:-
随看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市面上的“足疗”、体育场上的“蜡浴”,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请问“蜡浴”运用了什么科学原理?
答案:-解析:-
单位质量的某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其数学表达式表示为c=Q/m△t(其中△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不同的物质,比热容是不同的.同理,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程度不同,这可以用体膨系数β来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体积的变化叫做这种物质的体膨系数,下面是在压强不变时,某些固体、液体在接近室温时的体膨系数:
^$ M" E9 b% d+ i3 T' C
7 N' a' j- `8 a1 i
, U6 E! ?. W. c# ?- A8 V) Q
Y2 N1 Q# G2 C
- h6 f5 e3 h) W8 E. G; V
. f/ V/ U* F+ S2 W1 V) U6 V' i
2 O" f8 M1 K; K' d
/ _- C4 P% A! c5 j
H) A1 N, C4 O; ?) H
% L$ [/ ^+ f3 ]' C) K6 A4 P9 A5 g- b
' P" `" f: S" Y3 `$ _, M
6 W) `5 c2 ^6 P0 N) c4 E& Z; C2 X' c( I
7 Z. I" Q7 L2 U/ H4 D1 L: B& D* Y
# c- g% G4 a. U* Q
S- F& c8 P$ V
. X* c) f" U* E
1 d, @. ?( M+ B. [! ^
' G/ e+ A7 f- H- H0 H0 T
( T3 @7 ]( f$ B% b( f& G
- N) i+ T) E0 f
1 T8 J3 L. M3 R3 d
(1)由上述表格看出,金属的熔点越高,体膨系数就越______.
答案:-解析:-
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水和酒精,张小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j* e8 O# M+ ]' Q0 c&
5 S- ?6 Q/ K; P6 F, h1 g0 I&
) c6 B8 g0 M3 O" U4 f# B( ^' _&
R! h) [$ E* E2 a&
! B' I$ O7 F! V3 L& ?&
" ^( F5 e/ I! D4 ^7 S7 N$ A" V
0 X) Q3 N. b3 M0 U+ J
-8℃未发现凝固
) ?5 Q3 h$ h
?7 S3 e) A&
" L$ @) V6 E' M. B5 a&
5 Q) W3 J$ G/ Q6 C&
7 @6 H8 G% b) I* a6 P, @6 S0 Y&
-8℃未发现凝固
: K8 b/ c/ ]& `' N' [/ \; I; F&
T9 ?: W$ N( X' J&
7 Y1 b0 X! _' ^6 i1 R* N& J" Z&
. K6 e3 C" a! i2 S&
-8℃混合液开始凝固
g0 M# I, a1 C/ V/ N4 c4 O6 I5 ^3 A&
/ P9 g/ F" [. C$ S+ B. H6 i&
+ D% C+ T9 X5 ^4 J&
5 ^& ]* g$ ]
-6℃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7 I) N8 N2 ^0 F4 Q) ^: Q& [5 W7 Q&
% j1 P: A& f# ^0 S&
+ R' f# K" F/ i3 @" @&
0 K$ L! j% P
-4℃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1)请你仔细看一看表中的数据和记录的现象,张小同学是否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______
(2)请你来设计一种能将酒精和水从混合液中分离的实验.
答案:-解析:-
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并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 e% `; `- j: L1 Y( G7 P
) `) B: [: ]2 V! X( b3 b& W, @5 Q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4 I5 c" h- U% _! W3 ]* j# P
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J7 Z, J) ], \2 X; G$ A
碘的熔点:114℃
, b4 O( O! Q$ G7 Y! d- \
碘的沸点:184.3℃
. X! \1 i# J1 j- ?
水的沸点:100℃
$ C' H. Y1 h5 M. ^4 d
酒精灯火焰:500℃左右
3 U1 ]& S* K/ ]; _
; ?9 S/ W& L8 E3 A: c4 Z% L
- [9 R, S0 O) a( h
/ d! Y/ @/ \1 M: K& Y- I9 d
- K# U9 `( i( O4 Y8 \* d2 H
你认为实验哪个方案更好些,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
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答案:-解析:-对环境的察觉
知识点总结(已校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对环境的察觉
知识点总结(已校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的速度为______米/秒,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______米/秒。11、作图题:(1)在图甲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2)如图乙所示,S是发光点,A是某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请画出这条反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3)如图丙,在平面镜上方有一发光体AB,人眼在P处,那么至少在平面镜上遮住哪一部分,人眼就看不见发光体AB的像了。 图甲
图丙 12、如图所示,在一面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A,人眼处在图中O点处,这个人能看见A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吗?______请作图说明。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如上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平面镜的新位置。14、张医生要为同学检查视力,按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米,可校医务室的房间长只有3米,你能利用光学知识帮助张医生解决这一问题吗? 15、镜中的像和实物是左右相反的,这个颠倒的世界有时会给人带来许多不方便,能否想办法克服这个缺点呢?其实方法很简单,既然一面镜子能把世界填倒,如果把颠倒了的世界再颠倒一次,世界是不是恢复了呢?这有点像数学中的“负负为正”的道理。因此,我们可以自己做这样一面镜子:用胶布把两面镜子粘合一起,并让它像一本书那样能自由开合。这种镜子叫偶镜,把这面镜子立在桌上,打开后成互相垂直的形状,这时如果你取一张报纸或放一只闹钟在偶镜前,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部分)1、将一根筷子斜放入装有水的杯子里,从上面往下看,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2、空杯底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看不见硬币,保持此位置不变,慢慢向杯中倒水,随着水的升高,你是否能看见硬币?______3、在盛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枚硬币,看上去杯底的硬币比实际深度深一些,还是浅一些?_______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B、缸里盛满清水后,看上去缸底变浅了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D、人站在河边,可以看见天空的云彩在水中飘动5、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的速度减小了
B、在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光的传播方向不一定会改变6、人在水面看到水中的一条鱼P,如图四条光路中正确的是
D、PO4Q 7、潜水员看斜插入水中的一根木桩的水上部分,其中正确的是
) 8、把一块玻璃砖放在书上,透过玻璃砖看书上的字,则
)A、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升高了的虚像
B、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升高了的实像C、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降低了的实像
D、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降低了的虚像9、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1,折射角是γ1,那么
)A、β1=β、γ1=γ
B、β1<β、γ1>γC、β1<β、γ1<γ
D、β1>β、γ1>γ 10、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有一个人从A处用一根鱼叉叉鱼,应对着哪一点掷出?(
)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使激光能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哪一点射出?(
B、B点上方C、B点下方
D、B点左方或右方11、一束光线斜射入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20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是
)A、200、200
B、200、700
C、700、200
D、700、70012、有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A、逐渐减小
B、不变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13、如下图所示,将一块厚玻璃放在一支铅笔上,看上去铅笔似乎被分成了三段,这是光的______现象。 (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如上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射光线,玻璃在
。(填上方、下方、左方、右方)15、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射角
入射角。16、一束光线以与玻璃块上界面成450角的方向入射,请画出光从下界面出来时的大致出射方面。 17、你看见过海市蜃楼吗?当海市出现时,海面上会突然出现一片从没见过的岛屿、城市、楼阁……过一会儿,海市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也不见了。海市蜃楼是光的______现象。 第六节
眼和视觉1、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是物距
D、f<u<2f2、下图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3、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后,改拍全身像,应
)A、缩短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B、增大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减小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C、只需要增大照相机与人间的距离D、只需要减小照相机与人的距离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两次折射B、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先反射后折射C、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先折射后反射D、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两次反射5、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C、实像可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而虚像不是6、一束平行光线沿着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厘米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厘米和6厘米处,两次成的像
)A、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7、物体距凸透镜20厘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是(
)A、缩小的
D、无法判断8、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如果用的凸透镜破损了一部分,此时
)A、无法成像
B、只能成部分的像C、只能成虚像
D、还能成像,但成像亮度暗些9、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S是发光点,S@是S经凸透镜后所成的像,MN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其中哪一种不可能是凸透镜成像的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谭咏麟经典歌曲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