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是单纯词和合成词还是合成记

及旗下全部分类
打开微信扫一扫,关注圣才:
sc100xuexi
认证官方微博
认证官方微博
《汉语言学初探》书后(薄守生)
  作者:薄守生
  摘要:论文集《汉语言学初探》包括《&洛阳伽蓝记&复音词研究》《词典学,老树幼芽&&几位词典学专家访谈录》《也谈&互文&》等文章。
  关键词:《汉语言学初探》《洛阳伽蓝记》复音词研究词典学互文
  一、回顾与总结
  论文集《汉语言学初探》由巴蜀书社2006年8月出版,现在我希望就此前前后后回顾、评估一下,这种自我批评也是一种自我解嘲吧。公正评价,此书学术影响极小。其实,从书名就可以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形,本书书名毫无特色,似乎很不&专业&(但是我更憎恶那种&卖弄名词术语&以吸引别人眼球的欺骗行为),&初探&二字似乎也没有&概说&&通论&一类的意思。这个书名就决定了学术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就事论事、不及其他地来说,取这样的书名,得到如此没有什么影响的结果,我反而心里踏实,这个书名也说明了我的&朴实&和&诚实&。我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说:&我写这个后记的第一条就是道歉,如果您读我这一本书,请您珍惜您的时间。&三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会这么去看待,&请您珍惜您的时间&,类似于烟草公司、卷烟厂在烟盒上写着&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浪费别人的时间也是件谋财害命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去出版这么一本书呢?说来惭愧,经济因素制约的生活现状、人生的成长历程、社会现实等等情形,使得我(或者说我自己使得我)十多年来一直都处于一种急躁、焦躁的状态。(当然,急躁、焦躁会严重地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对于任何人来说,一种急躁、焦躁的生活状态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的不幸。生活现实在很多时候是无法选择的,而心理状况却是可以自我调节的。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才可能有一种幸福的生活现实)。当时出版这本论文集时,我就是希望能够破格评副教授(书出版了,最后也是没有&破&成副教授),想起来,真的很惭愧。这是一本论文集,我自己平时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我是一个保守的人,很本分,这也是让我自己惭愧的一个因素吧。当然,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能够&心想事成&:明明是一本论文集也&包装&出一个一个的章节来,显得很系统;明明是一本论文集,也起个很那个那个的书名,听起来很&专业&;草包一个,胸无点墨,却从不&心虚&,飞扬跋扈,张牙舞爪,那就是另外的情形了!我说我自己惭愧,这是真实的,我毕竟还是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学术情结&,我认可学术的真实,不会去奉承那些把学术当成&游戏&的人。因为曾经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我现在已经认识到,任何学问都必须以平和、踏实的心态才能真正地做好;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态,即使是聪明、乖巧的人也不可能做出任何&真学问&来。并且,平和、踏实的心态更是幸福的唯一保证,急躁、焦躁状态的人没有一个人会生活得很幸福。
  与这本书有关的其他情况,这里暂时先不去说太多了。
  二、值得一提的某些研究论文
  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太&朴素&,学术影响力也极小,人们看到书名后并不会知道这本书里面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所以,下面还是简单重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主要包括几组文章:
  第一组关于《洛阳伽蓝记》复音词研究的文章,包括:《&洛阳伽蓝记&单纯词研究》《&洛阳伽蓝记&并列式合成词研究》《&洛阳伽蓝记&偏正式合成词研究》《&洛阳伽蓝记&几小类复音词研究》四篇文章,还有一个附录&《洛阳伽蓝记》语料库&。
  第二组关于词汇学&通论&一类的文章,主要包括:《关于词汇的层次地位和词汇研究的一点感想》《部分三音节名词的双音化趋势》《&论词的构成、结构和地位&献疑》三篇文章。
  第三组关于词汇&词典方面的文章,主要有:《词典学,老树幼芽&&几位词典学专家访谈录》《语言多样性与汉语词典编纂》《&词的同一性与词典条目的设立&献疑》三篇文章。
  第四组是关于语法、修辞方面的文章:《也谈&互文&》和《体词性偏正组合及&的&字形式》两篇文章。
  第五组是关于古代汉语训诂、音韵一类的文章:《&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一&衍&》和《古汉语注音方法及古韵书》两篇文章。
  这本书的主体文章主要有如上这一些,其他的文章只是一些杂七杂八的感想性质的文章了。上述五组文章并非一无是处、毫无学术性可言。其实这些文章有的还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如:《&洛阳伽蓝记&偏正式合成词研究》《词典学,老树幼芽&&几位词典学专家访谈录》《也谈&互文&》等等。
  另外,&《洛阳伽蓝记》语料库&部分值得说明一下。这部分内容列在书的中间,很不合适(当时对编写&书&很没有经验),所占篇幅也太大了。这部分内容,原本是想通过把它列出来可以使大家对这些基本语料能够&共享&,免得其他人再去做这类&基础工作&从而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现在看来,似乎没有看到哪个学生、老师、学者利用过这些语料,也就是说,这些语料似乎对他们没有用处。如果早知如此,不如不附加这些语料在书中了。这部分语料,在版面上原本希望一页能够排三列词条,可以节省版面,后来编辑说可能32K本容不下,最后出版时就成了一页只有一列词条了。如果能够做到一页排三列词条,那么语料库这部分就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篇幅了。
  三、反思以及对&回顾&的反思
  接着上面的关于这本书的内容往下说,关于&《洛阳伽蓝记》语料库&部分如果合适,倒是可以放在学术网上供人检索,不必放在书中。社会在变,载体也变了很多。
  社会在变,人也在变。人在社会中往往又是不能自主的。各类制度的制订,原本是为了人类的集体福祉,然而,有些制度却是在问题重重中委曲求全着。
  这里所说的&制度&,包括科研量化什么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文科人写篇文章也被称为做科研了,科研成果也就是劳动成果,劳动成果也就是工作量。似乎是,植树造林、种花草种庄稼的耕地、插秧、施肥、锄地等等工作都没有办法说它是劳动量,只是收割时看有几粒粮食算几粒工作量。这肯定是不健全的制度。然而这种制度又如何能够完善起来呢?
  其实,所谓的&科研&适合于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产物(人人勤奋,从不偷懒,自愿之外不需要什么&量化&),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人类确实超前了点。
  文科所谓的科研也量化了,问题也就多了。抄袭、学术造假等等也就容易滋生出来。人们为什么去求量大量高呢?大概是因为评什么院士、博导、教授、优秀工作者等等都需要达到某种&量&才行。在当前的学术论文发表体制中,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有谁愿意去抄袭一篇文章再花几百元钱甚或上千元钱的版面费发表出来呢?这是一种情形。另外,还有一种情形,那就是&工作量&要求,要想吃饭就得干活,但是却又不管干活的实质(包括&过程&和&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管干活的表面形式&&文章上的量化。这无疑是社会的变态、制度的无能!有人说过,&科研不是挖红苕&,我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大约也是在否定相关的量化吧。
  从事研究工作很苦,如果是有某种学术情结,在学术上有&求真务实&的想法,那么他会更苦。文科的研究,除了个别的需要灵感的&艺术创作&类外,都需要有冷板凳精神,都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性格。没有苦闷的思索是很难有学术的精品&生产&出来的,这是一个事实。然而,这种苦闷要适可而止,要有&度&上的适应性,过犹不及,并不是&学无止境&。如果硬要给&人类&规定一个科研上的&量化&,那么,以一个一般智力的人每天工作八小时能够完成的&工作量&为标准比较合适。然而,我所知道的大多数人,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八个小时。过度的量化是一种社会的变态,过度的苦闷也会给人造成身心上的创伤。按照劳动法的精神来说,这种创伤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工伤&,而不属于&非典型性&的&工伤&。&开胸验肺&并不出奇,只有那么一两个人而已。而科研的&工伤&就不止一二了,全国最少有上千上万人有此工伤。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制度引导,势在必行。
  当然,个人的心理调试、调节也很重要,大不了就不评教授、博导嘛。在制度上,也不能是因为某人出版了一本书就成了教授了。吃饭问题却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某个&量化&的&形式&完不成就没有吃的了,就要饿肚子了,这种情况下是没有&个人的心理调试、调节&的余地的&&但是,在当代的中国,人们应该不至于如此悲惨。健康比学问更重要,身体和心理都需要健康,有健康的学者才能有健康的社会。学者的不健康和社会的不健康会恶性循环,恶性互动,痊愈也是相互的。
  健康的科研应该是:人人不偷懒,环境相对宽松,机制相对灵活。但这种&健康的科研&目前来说基本上还不现实,我们可以把这种&健康的科研&称为&科研上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对上面的&反思&的反思。
e书题库免费下载冯志伟75岁感言
75岁生日纪念:“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75岁生日前一周摄于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门口:“语言学也是科学技术吗?”
75岁生日摄于杭州下沙朗诗国际街区住所:“赏花下沙村,听涛钱江畔”
今天是我75岁的生日。据说中国城市居民的平均寿命是74岁,我悠然地活过了国人的平均寿命1岁,目前精神矍铄,估计还可以做些事情,足以自慰了。
我们这样的芸芸众生,退休之后发挥余热,做些事情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只要身体健康,尽管没有做出什么大事,长寿也算是一种成就。我们虽然不如那些有本领的大人物做出突出的成绩,但是,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长久,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过一过淡泊而平静的生活,也是很好的。
遵守国家的规定,我按时于60岁退休,如今我退休已经15年了,以养生为主,同时做一些平凡的小事,寻求语言研究的快乐。
追求名利地位也许是当今世人的共识,无名无利几乎没法生存,因此,在当今熙熙攘攘的社会中,名和利会像影子一样地缠绕着每一个人。有的因为失去名利而自杀,有的人因为没有名利而悲哀,有的人因为追求名利而疯狂。所以,名利是可恶的东西。
退休生活就像一个苍天大树,我在这个苍天大树的庇荫之下,名利的影子被苍天大树巨大的庇荫遮盖住了,终于使我忘记了可恶的名利,我再也看不到可恶的名利了。这不也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吗?
我是一介书生,唯一的本领就是做学问,而且是做语言学这样枯燥无味的学问。现在我把主要著作总结如下,算是对于75岁生日的纪念。
从中可以看出,由于摆脱的名利的束缚,我得到了自由,我在退休之后写的著作和文章,比我在职的时候多得多。
& 冯志伟主要著作年表
一 主要专著:本
年(岁):本
.《数理语言学》,上海知识出版社,年版
年(岁):本
.《自动翻译》,上海知识出版社,年版
.《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年版
年(岁):本
(数据处理领域中文术语结构的分析)
英文出版,年版。
(术语术语数据库
数据处理领域中文术语数据库),英文出版,年版。
中文术语数据库中的汉字计算机索引
英文出版 年版。
年(岁):本
.《现代汉字和计算机》,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年(岁):本
《数学与语言》,湖南教育出版社,年版
年(岁):本
《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年版
年(岁):本
(《汉字的历史和现状》,德文出版,德国特里尔科学出版社,年版)
年(岁):本
《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语文出版社,年版
12.《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字学创新篇》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新版。
年(岁):本
《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年版
《英汉对照计算语言学词语汇编》(与俞士汶等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现代术语学引论》,语文出版社,年版
年(岁):本
《应用语言学综论》,广东教育出版社,年版
.《现代语言学流派》(修订本),陕西人民出版社,年版
年(岁):本
《术语浅说》,语文出版社,年版
年(岁):本
.《计算语言学基础》,商务印书馆,年版
.《计算语言学探索》,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年版
年(岁):本
(年文集,纪念冯志伟教授特刊)年版。
年(岁):本
《应用语言学新论语言应用研究的三大支柱》,当代世界出版社,年版
《数学辞海》(数理语言学部分),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English-Chinese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Terminology(责编专著), Editors in Chief: Chiao Wei & Wolfgang K&hlwein,
Managing Editor: Feng Zhiwei, Wissenschaftlicher Verlag Trier,
Germany, 2003.
年(岁):本
《机器翻译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年版
《汉语教学与汉语拼音正词法》(与新加坡许福吉博士合著),年, 出版社,新加坡。
年(岁):本
《机器翻译今昔谈》,语文出版社出版,。
年 (岁):本
.《自然语言处理的形式模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年版,页。
《现代汉语使用手册》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部分,,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
年(岁):本
《语言与数学》(修订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年版
年(岁):本
《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商务印书馆,年版。
《数理语言学》(增订本,与胡凤国合著),商务印书馆,年版。
年(岁):本
《自然语言处理简明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年版。
二 主要译文
翻译专著:
年(岁),本
《自然语言处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年
审校专著:
年(岁),本
1.《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邱碧华译自德文,冯志伟审校),商务印书馆,2011年。
2.《术语学、知识论和知识技术》(邱碧华译自德文,冯志伟审校),商务印书馆,2011年。
翻译论文:
、七十年代的机器翻译,《机器翻译论文选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年,译自英文。
、处理自然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科学》,中文版, 年,第
期,译自英文,原文作者是著名人工智能专家,发表于美国顶尖级刊物。
、机器翻译的理论问题,译自法文。
、机器翻译中概念系统的反映模型,译自法文。
、句法分析的语义根据,译自俄文。
、表层语义模型∶规则类型,译自俄文。
、自动找出和修正错误是文句意义加工的技术前提,译自俄文。
、在分布使用中俄语名词的数的形式的选择,译自俄文。
、在自动翻译系统
中实用逻辑的试验,译自俄文。
、可自动处理的意大利语言词汇表示模式,译自意大利语。
、连贯正文的分析方法(关于在文献事实情报检索系统中运用文句语义模型的问题),译自俄文。
、叙词表是描述人文科学语言的模型,译自俄文。
、对超文本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一些意见,译自俄文。
、同文章对话,译自俄文。
、论数理逻辑与自然语言语义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译自俄文。
、语用学和对话文章,译自俄文。
、正文的人机综合系统,译自俄文。
、在信息不充分条件下正文语义分析的形式化问题,译自俄文。
均载于《情报学文摘》
年各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
三 主要论文(用中文、英文、法文和德文发表)
年(岁):篇
文法不如语法好
与陈望道、吴文祺等先生商榷,《文汇报》年月日,第版
语法定名胜于文法,《中国语文》,年,第期
年 (岁):篇
3. "答读者问." 《语言学资料》
1 (1966): 020.
年(岁):篇
数理语言学简介,《计算机应用与应用数学》,年,第期,页。
年(岁):篇
国外主要机器翻译单位工作情况简述,《语言学动态》,年,第期
年(岁):篇
形式语言理论,《计算机科学》,年,创刊号页。
年(岁):篇
国外机器翻译的新进展,《国外语言学》,年,第期
法国的自动翻译研究,《国外语言学》,年,第期
第八次计算语言学国际会议即将举行
《当代语言学》
年(岁):篇
代数语言学,《现代英语研究》,年,第期
年(岁):篇
汉法英日俄德多语言自动翻译试验,《语言研究》,年,第期,总第期;又转载于《中国的机器翻译》,上海知识出版社。
当前机器翻译研究中的一些新特点,《情报学报》,第卷,第期,年
从形式语言理论到生成转换语法,载《语言研究论丛》,天津人民出版社,年版
统计语言学,《现代英语研究》,年,第期
15. 第九次国际计算语言学会议即将举行.《国外语言学》 1 (1982)
法国的自动翻译研究,《当代语言学》 2 (1982): 012.
年(岁):篇
特思尼耶尔的从属关系语法,《国外语言学》,年,第期
齐普夫定律的来龙去脉,《情报科学》,年,第期
论模糊数学在方言研究中的应用(与钱锋合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年,第期
汉语句子的多叉多标记形图分析法,《人工智能学报》,年,第期
年(岁):篇
汉字的熵,《文字改革》,年,第期
国外自然语言理解系统概况,《计算机科学》,年,第期
机器翻译对文字改革的新要求,《文字改革》,年,第期
机器翻译的历史和现状,《国外自动化》,年,第期
应用数理语言学,《现代英语研究》,年,第期
生成语法的公理化方法,载《生成语法讨论会文集》,年,哈尔滨
年(岁):篇
蒙塔鸠语法,《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年,第期
汉语产生式语法刍议(与钱锋合著),载《科技革命与汉语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协会出版,年
我国机器翻译研究工作的发展,《情报学报》,年,第卷,第期
机器翻译和它的代,《文字改革》,年,第期
汉法自动翻译扩大试验,载《语言论文集》,商务印书馆,年版
机器翻译的困难性和它的工程化,《情报学报》,年,第卷,第期
年(岁):篇
现代信息科学对语言学的影响,《黑龙江大学学报》,年,第期
数理逻辑方法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载《逻辑与语言论集》,语文出版社,年版
语音的自动识别与合成,《语文建设》,年,第期
机器翻译与情报工作,《现代化》,年,第期
语言与大脑,《语文建设》,年,第期
冯志伟. "第十一届国际计算语言学会议即将举行.《当代语言学》 2 (1986): 005.
冯志伟. "七十年代以来的机译系统.,《计算机科学》
5 (1986): 008.
年(岁):篇
汉字的自动识别,《语文建设》,年,第期
蒙太格文法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年,第期
机器翻译和人机对话中语言研究的新方法,《情报科学》,年,第期
法汉机器翻译 系统,《情报科学》,年,第期
人机对话与语言研究,《语文建设》,年,第期
特鲁别茨柯依和他的《音位学原理》,载《语文论集》,第二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机器翻译专用软件,载《语言和计算机》,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
&"第十二届国际计算语言学会议 1988 年召开."《当代语言学》
3 (1987): 011.
年(岁):篇
德汉机器翻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中文信息学报》,年,第期,
FEL公式
术语形成的经济律,《情报学刊》,年,第期;又转载于《中国术语学研究与探索》,,商务印书馆,年。
英国的计算语言学,《国外语言学》,年,第期
评《现代语言学》,《科技日报》,年月日
计算语言学漫谈,《语文建设》,年,第期
法国的语言政策,《语文建设》,年,第期
国外术语数据库研制概况,《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年,第期
"术语学和知识工程国际会议在联邦德国召开." 《当代语言学》 2 (1988): 010.
年(岁):篇
FEL公式与术语命名规范,载《中文信息处理标准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年版
术语数据库,《语文建设》,年,第期
中文科技术语的结构描述与潜在歧义,《中文信息学报》,年,第期
现代术语学的产生和发展,《语文建设》,年,第期
国外实用化的机器翻译系统,《中国计算机用户》,年,第期
中文科技术语中的歧义结构及其判定方法,《中文信息学报》,年,第期;又转载于《中国术语学研究与探索》,,商务印书馆,年。
中文科技术语描述中的三种结构,《语文建设》,年,第期
当前计算语言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计算机信息报》,年月日
汉语单词型术语的结构初析,《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年,第期
年(岁):篇
评《汉字属性字典》,《语文建设》,年,第期
词汇功能语法及其在计算语言学中的作用,《中国计算机用户》,年,第期
汉语句子描述中的复杂特征,《中文信息学报》,年,第期
从语言学角度看科技术语之间的关系,《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年,第期
.德汉机器翻译系统,《语文现代化》,年,第辑
"我国机器翻译研究工作的回顾." 《语文建设》5 (1990): 007.
"中文数理化术语的发展源流." 《语文建设》
3 (1990): 020.
年(岁):篇
应用语言学刍议(与龚千炎合著),《语文建设》,年,第期
功能合一语法,《国外语言学》,年,第期
科技术语的性质及其理论模型,《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年,第期
“犹太” 民族的译名用字问题." 《汉字文化》
1 (1991): 015.
年(岁):篇
计算语言学对理论语言学的挑战,语言文字应用,年,第期
机器翻译中汉语分析和生成的四个原则,载《全国机器翻译理论与技术讨论会文集》,年
德语的规范化,《语文建设》,年,第期
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和第次会议侧记,《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年第期。
中文信息MMT模型,《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4期
年(岁):篇
评《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译文集》,《语文建设》,年,第期
德国计算语言学研究近况,《语文建设》,年,第期
型名词词组科技术语潜在歧义结构的实例化,《语言文字应用》,年,第期
中文动词词组型科技术语潜在歧义结构的实例化,载《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年版
再谈汉字的熵汉字的信息量大不利于信息处理,《文改之声》,年,第期
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语文建设》,年,第期
年(岁):篇
关于犹太民族译名用字问题,《词库建设通讯》,年,香港
汉语形式语法的拓荒之作《汉语计算语言学》序言,《语文建设》,年,第期
英汉计算语言学术语数据库,《语文建设》,年,第期,。
中国计算语言学的世界化刍议,《语言文字应用》,年,第期
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术语,《中国术语网通讯》,年,第期
定义术语的原则和方法,《中国术语网通讯》,年,第期
日本的电子词典研究,《语文建设》,年,第期
我国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术语的审定工作(上,下),《中国术语网通讯》,年,第期
术语标准化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中国术语网通讯》,年,第期
专科术语命名的法规与原则(上,下),《中国术语网通讯》,年,第期,年,第期
电子词典中变形词自动分析刍议,载《北京国际电子出版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年版
迈向实用化商品化的机器翻译研究,《语文建设》,年,第期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语文建设》,年,第期
100.中文信息MMT模型中多值标记集合的运算方法,《情报科学》,第15卷第3期,1994年6月,哈尔滨
"我国术语工作应和国际标准接轨."
《中文信息》 1 (1994):
&"汉字的信息量大不利于中文信息处理--再谈汉字的熵." 《语文建设》
3 (1994): 34-35.
年(岁):篇
中文科技术语研究中的结构功能观,《中国术语网通讯》,年,第期
电子词典中单词的词法分析问题,《语言文字应用》,年,第期
信息时代中汉字的标准化和共通化(在韩国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上的演讲,有韩国语译文,年月日,汉城),《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年,第期
论歧义结构的潜在性,《中文信息学报》,年,第期
歧义消解策略初探,载《计算语言学的理论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年版
世纪究竟从哪天开始?《词库建设通讯》,年,第期,香港。
我国的术语规范化工作,《语文建设》,年,第期
面向计算机的语言研究(一)(二),《语文与信息》,年,第期
参加第次会议(在美国费城召开)随感,《中国术语网通讯》,年,第期
中文科技术语中的潜在歧义结构,《中国术语网通讯》,年,第期
年(岁):篇
汉字的极限熵,载《计算机时代的汉语和汉字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年版,北京;又转载于《中文信息》,年,第期;《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第期,年月
自然语言处理中歧义消解的方法,《语言文字应用》,年,第期
世纪的开始时间问题,《词库建设通讯》,年,第期,香港。
汉字结构的一种括号式表示方法(中文摘要),《世界汉语教学》,年,第期
千进制在我国古已有之(在数字问题讨论会上的发言,年月,香港),《汉语数词现代化讨论集》,岭南学院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出版。
中文科技术语同形歧义结构的判别方法(上、下),《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年,创刊号第期
情报自动检索系统与自然语言处理,《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年,第期
潜在歧义理论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中文信息》,年,第期,总第期
再谈汉字的熵值,《语文与信息》,年,第期
关于身毒、天竺、印度的译名问题,《词库建设通讯》,年,第期,香港
信息时代的语言观,载《语文现代化论丛》,第辑,语文出版社,年版
机器翻译发展的曲折道路(一)(二),《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年,第期
中文科技术语中的几何歧义与术语命名规范,《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年,第期
例不十,法不立原则和统计方法,《词库建设通讯》,年月,总第期,香港
中文科技术语中的歧义结构及其判定方法,《中文信息学报》年第期。
中文的自然语言处理--COLIPS系列讲座(年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的讲课记录,载《中文与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会通讯》,第卷,第期,年月,新加坡,可通过互联网浏览:
年(岁):篇
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于语言信息处理的作用,《中国语文》,年第期,总期
受限汉语研究与信息技术,《中文信息》,年,第期
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前言,《中文信息》,年第期,总第期
网络翻译系统市场潜力极大,《中文信息》,年第期,总第期
德国术语数据库和机器翻译的新动向,《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年第期,总第期
机器翻译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语言文字应用》,年第期,总第期
中文信息处理专题研究()
机器翻译,主持人的话,《语言文字应用》年第期,总第期
德国术语数据库新动向,《新闻出版报》,年月日,第版,第期
日语形态的有限状态转移网络分析,《年术语学与知识转播国际会议论文集》,年,北京
中国的语言资源与语言工程,《年术语学与知识传播国际会议论文集》,年,北京
机器翻译今昔谈,《科苑》杂志,年第期。
"信息时代中汉字的标准化和共通化.1+2+3" 《术语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从通用置标语言 GML 到标准通用置标语言 SGML."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4 (1997).
年(岁):篇
从属关系语法对机器翻译研究的作用,《外语学刊》,年第期,总第期,收录。
.机器可读术语交换格式的数据类目,《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年第期,总第期
.同义译名研究刍议,《词库建设通讯》,年月,总第期,香港
从属关系语法的某些形式特性,《年中文信息国际会议论文集》,年月日,北京
.判断从属树合格性的五个条件,《第二届全国应用语言学讨论会文集》,年
.词语杂谈,《古今艺文》,第卷第期,年月日出版,台湾
.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光辉一页来华西方传教士学术成就琐议,《古今艺文》,第卷,第期,年月日出版,台湾
.《汉语计算语言学》序言,载《汉语计算语言学》,年月,电子工业出版社
关于汉字的熵和极限熵致编辑部的一封信,《中文信息学报》,第卷第期,年
.标准通用置标语言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当代语言学》,年第期,收录。
.汉英机器翻译中名词复数的确定标志,《现代汉语语法学术国际会议()论文集》,年月,北京
.从汉英机器翻译看汉语句法语义分析的特点和难点,《汉语计算与计量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年,香港
二十世纪中国的数理语言学,载《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年
迈向语文现代化的新阶段(第三届全国语文现代化学术讨论会闭幕辞),《第三届全国语文现代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年,昆明
.字母词的使用要看对象,《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年,第期。
"标准通用标记语言 SGML 的三个组成部分."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1998).
158. 语言学是数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 《金秋科苑》 1998/02.
年(岁):篇
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与曹右琦合著),《中文信息学报》,年,第期。
.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和性质,《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年第期。
机器翻译实用化研究,《中国计算机用户(专家论坛)》,年月日
.机器翻译从梦想到现实,《中国翻译》,年第期(总期)收录。
链语法述评,《语言文字应用》,年,第期收录。
机器翻译软件异彩纷呈,《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年第期,总第期。
英日机器翻译系统原语分析中兼类词消歧策略,《中文信息学报》,年。
166. "汉语计算语义学研究的新成果——评《
汉语计算语义学——关系, 关系义场和形式分析》.《语言文字应用》
年(岁):篇
论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中国语文》,年,第期,收录。
基于短语结构语法的自动句法分析方法,《当代语言学》,年,第期,收录。
汉语书面语改革的新问题加空格表示词界,《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年第期,总第期。
语言文字研究也应当现代化,《语文现代化论丛》,第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
绝妙空格,载《》,。
年(岁):篇
现代术语学主要流派,《科技术语研究》,年,第期。
汉字和汉语的计算机处理,《当代语言学》,年,第期,收录。
范畴语法,《语言文字应用》,年,第期,,收录。
中国机译技术的发展,《高技术通讯》,年月专辑。
确定切词单位的某些非语法因素,《中文信息学报》,年,第期。
177. 确定切词单位的某些语法因素,《国际中文电脑学术会议ICCC-2001论文集》,此文是这次国际会议的主旨发言(Keynote Speaker),获最佳论文奖,27-29, November,2001,
Singapore。
178. 从汉语书面语改革谈词界问题,载于《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与应用 ―― 庆祝桂诗春教授七十华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上海。
中心语驱动的短语结构语法,载《语言学问题集刊》,第一辑,吉林人民出版社,年月,长春。
180. 中国语教学的发展,《古今艺文》,2001年,台湾。
181.. "汉语书面语的分词连写." 《语文建设》 3 (2001): 15-15.
182. "长歌当哭——送别希文." 《语言文字应用》 2 (2001): 023.
183. "现代术语学的主要流派." 《科技术语研究》 1 (2001): 34.
184. "信息时代的汉语双文制问题."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001 (2001): 21-22.
年(岁):篇
一种无回溯的自然语言自动分析算法,《语言文字应用》,年,收录。
线图分析法,《当代语言学》,年,第期,收录。
机器翻译系统消歧功能测试,《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电子工业出版社,年。
计算机辅助术语研究浅谈,《术语标准化于信息技术》,年,第期。
中国术语标准化的由来和发展,《中国标准化》,年,第期,收录。
花园幽径句初探与许福吉合著),《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年。月,新加坡。
从英德法语的正词法看汉语拼音正词法,《第五次语文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开封,年月 又载于《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期,年月,香港。
框架核心语法与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汉语学习》,年第期,,收录。
193. 谈谈自由语素与单纯词的界限,载《清风明月八十秋》,p37-44,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数理语言学,载《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下册),外语与外语教学新视角丛书,2002年,广西教育出版社,南宁。
195. 现代术语学主要流派,《科技术语研究》,2000年第2期。
196. 机器翻译的现状和问题,在973项目专家组会议上的发言(2002年10月),转载于《中文信息处理若干重要问题》(徐波、孙茂松、靳光谨主编),353-377页,科学出版社,2003年。
197. 发挥汉语拼音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语文现代化论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
198. 线图分析法,《当代语言学》,2002年第4期,CSSCI收录。
199. 中国语料库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er,新加坡,11(2),127-136。
年(岁):篇
200. 花园幽径句的句法语义特性,《2003年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文集》,哈尔滨。
201. 花园幽径句的自动分析算法,《当代语言学》,2003年,第4期,CSSCI收录。
理论词与形式词,《汉语拼音方案周年纪念文集》,年。
学者新论:中文信息技术标准:汉字注音?拼音正词法?,载《人民网》年月日。
205. 应用语言学三大支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广州,CSSCI收录。
206. "一种无回溯的自然语言分析算法." 语言文字应用 1 (2003): 63-75.
年(岁):篇
汉语单词型术语的结构,《科技术语研究》,年第期。
汉语词组型术语的结构,《科技术语研究》,年第期。
词汇功能语法中从成分结构到功能结构的转换,《语言文字应用》,年,第期,收录。
词义排歧方法研究,《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年第期。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回顾(上,下),《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年第期,年第期。
2005年(66岁):17篇
澄清对机器翻译的一些误解,《现代语文》,年第期。
自然语言处理的学科定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年,第期,收录。
从知识本体看自然语言处理的人文性,《语言文字应用》,年,第期,,收录。
词汇语义学与知识本体,载《应用语言学前沿讲座》,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年。
科技术语古今谈,《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年,第期。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概率语法,《当代语言学》,年,第期,,收录。
汉语术语描述中的三种结构,《科技术语研究》,年,第期,。
周有光先生二三事,《语文建设通讯》,年第期,,香港。
220. 机用现代汉语“n+n”结构歧义研究(与杨泉合著),《语言研究》,2005年,第25卷,第4期(总第61期),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文本连贯中的常识推理,《与语言研究第三次会议文集》,年月日,北京。
本体论与知识本体,《科技术语研究》,年。
杨泉, 冯志伟. "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 “v+ v” 结构歧义问题研究." 《语言文字应用》 2 (2005).
&"从知识本体谈自然语言处理的人文性." 《语言文字应用》4 (2005): 100-107.
&225.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回顾."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1 (2005).
年(岁):篇
226. 所指判定与文本连贯的计算机处理,载《语言学问题论丛》(第一辑),三联书店,2006年,100-145页。
227.《现代韩国语动词语义组合关系研究》序言,民族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228. 当前自然语言处理发展的几个特点,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CSSCI收录.
229. 用上下文无关语法来描述汉字结构,《语言科学》,第5卷,第3期,p14-23,2006年5月,CSSCI收录。
230. 从格语法到框架网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CSSCI收录。
231. 机器翻译词典中语言信息的形式表示方法,《语文研究》,2006年,第3期(总第100期,
232. 从人名用字谈汉语规范化,《语文建设通讯》,2006年8月,第84期,香港。
233. 术语学中的概念系统与知识本体,《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年,第1期。
234.《应用语言学中的语料库》导读. 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usan
Hunston 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剑桥大学出版社 联合出版, 2006年8月.
235. 关于信息时代的多语言问题的一些思考,《现代语文》,2006年,第12期(总第258期)。
236.《译者的电子工具》导读.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年9月.
237. 术语命名中的隐喻,《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3期。
238. 语文现代化的火炬代代相传--沉痛悼念王均先生, 《语文建设通讯》,2006年12月,第85期, 香港。
229. "汉语科技术语中的潜在歧义." 科技术语研究 8, no. 1 (2006): 35-39.
230. 瞿云华, 冯志伟. "汉语时体的分类和语义解释."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36, no. 3 (2006).
231.& "汉语科技术语中的潜在歧义 (续)." 科技术语研究 8, no. 2 (2006): 14-15.
232. 冯志伟. "机器翻译词典中语言信息的形式表示方法." 语文研究 3 (2006): 002.
2007年(68岁):14篇
233. 基于经验主义的语料库研究,《术语准化与信息技术》,2007年,第1期(总第45期, p29-36。
234. 我与计算语言学的缘分,《现代语文》,2007年,第9期(总第282期),p127-128。
235. 论语言符号的八大特性,《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7-50,CSSCI收录。
“术语学”读书札记一:术语学与语言学的关系,《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第三期(2007 No.3, Vol.9)
237. 关于“学名”的一些资料--纪念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诞生200周年,《语言文建设通讯》,2007年9月,第87期,香港。
238.《人工智能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对偏误的意识》导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239. 术语学的特点--“术语学”读书札记之二,载《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第6期。
240. 同义术语与多义术语刍议--纪念唐作藩老师80华诞,载《唐作藩教授80寿辰纪念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
241.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哲学问题,《心智与计算》,2007(30): 333-353.
242. 自然语言处理的概率配价模式理论(与刘海涛合著),《语言科学》,2007年,第3期。p. 32-41,CSSCI收录。
243. 杨泉, 冯志伟. "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同类词短语句法功能歧义研究." 《语言文字应用》 2 (2007): 141-141.
244. "自然语言处理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利弊得失." 长江学术 2 (2007).
245. "关于 “犹太” 译名改字问题之我见."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3 (2007): 007.
246. &"信息时代的翻译工具." 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8, no. 6 (2007).
2008年(69岁):13篇
245. 宗成庆《统计自然语言处理》序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246. 统计机器翻译讲稿,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247. 《基于认知的汉语计算语言学研究》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48. 一个关于机器翻译的史料错误,《语文建设通讯》,第89期,2008年3月,香港。
249. 香港“双语法例资料系统”法律术语的统计分析,《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8年,第2期.(合作者:那日松,揭春雨)
250. 《基于双语语料库的汉英视点体对比研究》序言,科学出版社,2008年。
251. 概念的逻辑关系和本体论关系--“术语学”读书札记之三,《中国科技术语》,2008年,第2期。
252. 概念的有序性—概念系统--“术语学”读书札记之四,《中国科技术语》,2008年,第4期。
253. 一个新兴的术语学科
-- 计算术语学,《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8年,第4期,4-9.
254. 概念系统的图形表示方法--“术语学”读书札记之五,《中国科技术语》,2008年,第6期。
255.《现代语言学名著导读》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256. 乔姆斯基《最简方案》,载《现代语言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257. 语言描写的三个模型(译文审校),载《现代语言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Chomsky 著
张和友译 冯志伟校) 
258. "自然语言处理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外语 (2008).
259. .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功绩——纪念《 汉语拼音方案》 公布 50 周年." 《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2008): 008.
260. 瞿云华, 冯志伟. "汉语视点体的派生现象探讨."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38, no. 4 (2008).
261. "概念的有序性——概念系统." 《中国科技术语》 10, no. 4 (2008): 12-15.
262. "前苏联术语学家德雷森(EK Drezen)."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3 (2008): 48-48.
2009年(70岁):13篇
263. 机器翻译
任重道远》载《语文建设通讯》,2009年1月,第91期,17-22页,香港。
264.《语料库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研究丛书》 序,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09年。
265.《语言学中的数学方法》导读(Mathematical Methods in
Linguistics),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3月出版。
266. 主题与分类--“术语学”读书札记之六,《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第1期。
267.《信息处理系统语言文字测规范(草案)》三个规范研制报告, 209年。
26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计算语言学方法研究》成果简介, 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选介》,2009年出版。
269. 基于知识本体的术语定义(合作者:揭春雨),《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 年,第2 期。
270. 篇际英语词汇增幅率研究(合作者:李晶洁),载《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年,第2期。
271. 《牛津计算语言学手册》导读,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2009 年9 月,北京.
272.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些宏观问题之我见, 《中国外语》,2009,6(5):36-41,CSSCI收录。
273. 单词型术语的结构自动分析,《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第3期,Vol.11,No.3。
274. 词组型术语结构的自动句法剖析,《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第5期,Vol.11,No.5。
275. 《俄罗斯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序言, 语文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276. "语言规划的重要领域——术语学." 《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3 (2009): 37-46.
277. 语义互联网与辞书编纂,《华文教学与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P88-94,CSSCI收录。
年(岁):篇
278.《系统与语料—二者关联探索》导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10年。
279. 语音合成中的文本归一化问题,《北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280. 数学是语言学现代化的重要工具-- 评介《语言学中的数学方法》,《中国社会科学报》,,总81期。281. 从语料库中挖掘知识和抽取信息,《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第4期,总第253期,CSSCI收录。
双语语料库的建设与用途,《代外语(季刊)》第33卷,第4期,2010年11月,CSSCI收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自然语言处理的法律保证,《语言文字报》,第515期,第1-3版,
284. 基于字根的机写汉字学习法(与欧阳贵林合著),《现代语文》,2010年,12月。
285. 杨泉, 冯志伟. "一种新型词频统计方法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长江学术》 1 (2010): 020.
286. "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系统."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001 (2010): 28-35.
287. "术语形成的经济律——FEL 公式." 《中国科技术语》12, no. 2 (2010): 9-15.
288. "信息时代的多语言问题和对策."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002 (2010): 34-37.
289. 桂诗春, 冯志伟, 杨惠中, 何安平, 卫乃兴, 李文中, 梁茂成. "语料库语言学与中国外语教学." 《现代外语》 4 (2010).
290. "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系统."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001 (2010): 28-35.
291 杨泉, 冯志伟. "一种新型词频统计方法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长江学术》 1 (2010): 020.
292. "术语形成的经济律——FEL 公式" 《中国科技术语》12, no. 2 (2010): 9-15.
293. "信息时代的多语言问题和对策."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002 (2010): 34-37.
2011年(72岁):15篇
294. 从自然语言处理的角度看二分法,《东方语言学》,第8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17页,2011年。
295. 我与语言学割舍不断的缘分,《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第1期。
296. 计算语言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总191期),p9-17,CSSCI收录,《人大报刊资料社》收录。
“理论词”和“语素”的概念在语言学上的严重缺陷,《现代语文》2011年,第7期,总第424期,p4-6.
“罗马化”还是“拉丁化”,《中国科技术语》,2011年4月,第13卷,第2期,P54-56。
299. 论语言学研究中的战略转移,《现代外语》2011年,第1期,CSSCI收录。
&ISO-TC46文献与信息标准化会议侧记,《现代语文》,2011,第22期,p149-151.
301.《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审校者的话,商务印书馆,2011年。
302.《术语学、知识论和知识技术》审校者的话,商务印书馆,2011年。
303.《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新词语监测研究》序言,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
304. 传统的术语定义和它的局限性,载《术语翻译研究》(“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0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305. 术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载《语文现代化论丛》,第8辑,p344-365,2011年,语文出版社。
306. 从不同的角度看知识本体,《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第6期,p8-16,《人大报刊资料社》收录。
307. 从语料库中挖掘知识,载《首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选集》,2011年,p9-23,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08. 高松, 冯志伟. "基于依存树库的文本聚类研究." 《中文信息学报》25, no. 3 (2011): 59-63.
2012年(73岁):10篇
309. 用计量方法研究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2期,CSSCI检索。
310. 树邻接语法,《外语研究》,2012年,第3期,CSSCI检索。
311. 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第三版),《中国科技术语》,2012年,第4期,p54-57。
312. 转写和译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科技术语》,第5期,p32-34。
313. 自然语言问答系统的发展与现状,《外国语》,2012年,第6期,p11-26,CSSCI检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
314. 大哉,计算语言学之为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A07版。
315. 关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科学中国人》,2012年第23期,p20-24。
“语言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学科: 术语学.” 山东外语教学
33, no. 6 (2012):
“语料库语言学在中国” 专家论坛发言摘登——平行语料库建设对于语言学的意义.”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44, no. 3 (2012): 371-372. CSSCI检索。
318. 赵小东, 冯志伟.
“英汉词汇量与篇章长度关系比较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003 (2012): 51-56.
2013年(74岁):6篇
319. 词汇长度与词汇频数关系的计量语言学研究(通信作者),《外国语》,2013年第3期,p29-39, CSSCI收录。
320. 关于修订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国际标准ISO
)的情况说明,《北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14卷第3期(总第76期),p4-13,中国核心期刊。
321. 《统计机器翻译》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5卷,第4期,p629-633,CSSCI检索。
322. 我的好友徐文堪,《中西文化交流学报》,第5卷,第1期,2013年7月,p5-8。
323. 隐马尔可夫模型及其在自动词类标注中的应用,《燕山大学学报》,2013年7月。
324. 对于索绪尔语言符号特性理论的再认识,《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第7期。
325. 语言学证面临战略转移的重要时刻,《南开语言学学刊》,2013年,第1期,总第21期,P7-19,CSSCI来源期刊。
2014年(75岁):3篇
326. 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智能代理,《外国语》,2014年,第1期,p21-36,CSSCI收录。
327. R.Hausser的左结合语法,《外语学刊》,2014年,第2期,p30-34, CSSCI收录。
328. 严复手批《植物名词中英对照表》原稿本的发现,《中国科技术语》,2014年,第2期,P50-54。
英文论文篇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世界汉语教学》英文论文,
(人名结构格式与语言中偏正结构之间的前于关系平行假说)
16. Hybrid
Approaches for Automatic Segmentation and Annotation of Chinese
Text Corp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Vol. 6 (Special issue) 2001,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SSCI收录。
Semantic loanwords and phonemic loanwords in Chinese
language,Proceedings of 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NIJLA, Tokyo, March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scientific loanword, Proceedings
of 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NIJLA, Tokyo, March
Structure of Chinese loanword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NIJLA, Tokyo, March 2004
PAR-based Japanese-Chinese
MT, 《第二届中日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10月30日-11月2日,P104-117.
Translation Divergence in MT, 7th TELRI,
Dubnovnik, Croatia, -30.
Chinese diagraphia problem in the information age,
Studies in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Volume 30,
Number 1 (spring 2000), 229-234, 2000,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SA, (co-author:
Binyong Yin)..
Corpus-based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word length and word
frequency in Chinese“(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单词长度与单词频率关系研究, Proceedings of 7th International Corpus
Linguistics Conference (CL2013), p59-61.
study of English intertextual
lexical repetition rat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 2014,
Vol. 21, No. 1, 65&84, SSCI收录(co-author: Zhao
Xiaodong)。
法文论文∶篇
德文论文∶篇
,本文英文论文载于
INDEKS Verlag, 1987
四.导读外文专著:本
《应用语言学中的语料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年版
《译者的电子工具》,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年版
《人工智能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对于偏误的意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年出版
《系统与语料》,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年出版
《语言学中的数学方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年出版
《牛津计算语言学手册》,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年版
.《自然语言生成系统的建造》,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1. 《现代韩国语动词语义组合关系研究》(毕玉德著)序言
2. 《现代语言学名著导读》(萧国政著)序言
3. 《统计自然语言处理》(宗成庆著)序言
4. 《论汉英平行语料的平行处理》(冯敏萱著)序言
5.《十三经字频研究》(蒋柳文著)序言
6. 《现代汉语动宾搭配的语义分析和计算》(李斌著)序言
7.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从书》序言
<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9.0font-family:宋体;color:#. 《基于认知的汉语计算语言学研究》(袁毓林著)序言
9.& 《俄罗斯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易绵竹等著)序言
10. 《基于双语语料库的汉英视点体对比研究》(瞿云华著)序言
11.《面向信息检索的汉语同义词自动识别》(陆勇著)序言
12. 《句子语义学》(司联合著)序言
13. 《俄语潜在歧义研究》(张录彭著)序言
14. 《汉语计算语言学--汉语形式语法和形式分析》(吴蔚天著)序言
15. 《依存语法的理论与实践》(刘海涛著)序言
16. 《翻译和本地化工程》序言
17. 《面向大学英语教学的通用计算机作文评分和反馈方法研究》(葛诗利著)序言
18. 《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新词语监测研究》(刘长征著)序言
19. 《英译汉网上自动评测》(田艳著)序言
20. “语料库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丛书”序言
21. 《汉语拼音词汇》(专有名词部分,董琨、李志江等著)序言
22.《面向大数据的高效能垃圾文本分类》(刘伍颖著)序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者节感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