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杠机在转速极低的有负载的情况下可以按照静载荷校核吗

关于三泰 &About SUNTHAI
产品分类 &Product Classification
技术资料 Bearing Technology
您的位置: >
滚动轴承设计:载荷,寿命计算,极限转速校核,轴承配合
& 滚动轴承设计
&一.疲劳强度条件
1.额定动载荷C:在一定温度,载荷平稳,内圈转动的情况下厂家通过试验,寿命为一百万转时轴承不出现疲劳点蚀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2.当量动载荷P:由于实际工作时载荷方向和试验时不同,要折算为和试验条件下相当的动载荷,称为当量动载荷。
l只能受径向载荷的轴承,当内圈转动时,轴承的当量动载荷就是实际径向载荷。当外圈转动时,轴承的当量动载荷就是实际径向载荷*1.2。
l只能受轴向载荷的轴承,当量动载荷就是实际外加载荷。
l同时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的轴承,工作载荷和试验载荷肯定不同,当量动载荷=径向载荷系数*径向载荷+轴向载荷系数*轴向载荷。若外圈转动时,上面的径向载荷*1.2。
l对于向心推力轴承(球或滚子)的轴向载荷=轴向外力+径向载荷产生的轴向分力。当成对向心推力轴承,需分别计算轴向载荷。
3.计算当量动载荷:对实际工作条件与试验条件下的载荷性质和温度不同做修正。
计算当量动载荷=当量动载荷*载荷系数/温度系数。
4.判断:计算当量动载荷&额定动载荷C
5.寿命计算:工作时间(小时)=〔106 /(60*转速)〕*(额定动载荷C/计算当量动载荷)&
&& &为寿命指数,球为3,滚子为10/3&& 。
二.静强度计算
&& 为限制静载过大或冲击承载作用产生塑性变形,特别轴承转速低于10转/分钟,进行静载荷计算。
&1.额定静载荷C0:试验条件下,承受最大载荷的滚动体与座圈接触处的塑性变形量为滚动体直径的万分之一时的载荷。
2.当量静载荷P0:由于试验时的载荷,推力轴承为纯轴向载荷,其他轴承为纯径向载荷,实际载荷要折算为和试验条件下相当的动载荷,折算出的称为当量静载荷。
当量静载荷=径向静载系数*径向载荷+轴向静载系数*轴向载荷
3.判断:额定动载荷C0&当量动载荷C0*静安全系数
静安全系数根据使用要求、载荷性质、使用场合查表。
三.极限转速校核
&对高转速轴承进行极限转速校核,极限转速值为特定条件试验得出,根据载荷系数,载荷分布系数修正,实际允许的最高转速=极限转速值*载荷系数*载荷分布系数
四.轴承配合
(轴k6,j6,孔H7,J7)(轴h6,js6,孔M7,N7)宁波三泰轴承有限公司 胡旭辉&& & 5 传真:1&
购买 微型轴承、深沟球轴承 请找三泰轴承。
宁波三泰轴承有限公司 胡先生 5
电话:5 07009
【文字显示:
上一篇:下一篇:
薄壁型不锈钢轴承 微型不锈钢轴承 深沟不锈钢球轴承 W(VW)型滚轮轴承 平面不锈钢轴承
浙ICP备号 版权所有 宁波三泰轴承有限公司机械制造装备的组成:加工设备、工艺装备、工件输送装备、辅助装备。
第一章 金属切削机床的总体设计
1.总体设计包括:掌握机床的设计依据、工艺分析、总体布局、确定主要的技术参数。
2.提高动刚度的措施:(1)提高抗振性能
最有效方法是隔离振源,对无法隔离的振源应选择的措施:1、选择合理的传动形式,尽量简短传动链,减少传动件个数,即减少振动源数量;2、提高传动链各传动轴组件;3、大传动件应作动平衡或设置阻尼机构;4、箱体外表面涂刷高阻尼涂层;5、提高各部件结合面的表面精度,增强结合面的局部刚度。(2)减小热变形 最有效方法是隔离热源,应将电动机、液压泵等尽量与主机分离,对于不能分离的热源应将1、产生热量较大的热源进行强制冷却;2、热源相对结构对称,热变形后中心位置不变;3、改善排屑状态。(3)降低噪声 1、缩短传动链,减少传动件的个数;2、采用小模数,硬齿面齿齿轮,降低传动件的线速度;3、提高齿轮精度;4、采用增加齿数,减小压力角或采用圆柱螺旋齿轮,增加齿轮啮合的重合度;5、提高传动件的阻尼比,增加支承组件的刚度都可降低齿轮噪声。
3.尺寸参数:是指影响机床加工性能的一些尺寸。
4.尺寸参数包括:主参数 如车床的主参数是工件的最大加工尺寸。第二主参数 是主参数的补充,如卧式车床的第二主参数为最大加工工件长度。其他重要尺寸。
5.级比:是两相邻的转速或两相邻的传动比之比。
1.最低转速和最高转速的求法:nminnmax1000vmin1000vmax Rn?nmax?nmin?dmax?dmin
2.主轴转速数列呈等比数列的原因: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最大相对转速损失率相等。
3.简化设计:如果机床的主轴转速数列是等比的,这个数列可分解成几个等比数列的乘积,每个子数列就是变速组。 4.级比指数:各因子数列的级比是公比的整数次幂,幂指数成为级比指数。 n-njj-15.等比数列转速的转速通式;nj?n
相对转速损失率;?A??100% 1;n
n-nn1j?1jj6.最大相对转速损失率:A ??()?100%nnj?1j?1
7.公比选用原则:公比越小,最大相对转速损失率就小,但变速范围也随之变小。中型机床,公比1.26或1.41;大型重型机床,公比1.26、1.12、1.41;非自动化小型机床,公比1.58、
1.78、2;专用机床原则上不变速,可选1.12、1.26 8.机床主运动的功率:P主=P切+P空+P附(切削工件所消耗的功率;空载功率;随负载增大而增大的附A加机械摩擦损耗功率)
9.伺服电动机选择原则:最大切削负载转矩TL不得超过伺服电动机的额定转矩TM;伺服电动机的转子惯量JM应与负载惯量JL匹配;启动转矩t(J?Ja?ML
a?TmaxPH JM?JL2??nmax30Tmax和加速特性
第二章 机床的传动设计
1.转速图的组成:一点三线;转速点,主轴转速线、传动轴线、传动线。
2.转速图原理:P23,24图2-1
3.结构网:只表示传动比的相对关系,而不表示传动轴转速值大小的线图。
4.结构式:各变速组的传动副数的乘积等于主轴转速级数Z,将这一关系按传动顺序写出数
学式,级比指数写在该变速组传动副数的右下角就形成结构式。
5.级比规律:第一变速组的级比指数为1,是基本组,第二变速组的级比指数等于基本组的传动副数,是第一扩大组;第三变速组的级比指数等于基本组与第一扩大组传动副数的乘积,是第二扩大组。这种关系成为级比规律。
6.传动系统的转速重合:等比传动系统只要符合级比规律,就能获得连续等比的转速。若某变速组的实际级比指数小于级比规律要求的理论值,则会产生转速重合。
7.空转速:若某变速组的级比指数大于级比规律要求的理论值,就会产生空转速。
8.极限传动比、极限变速范围原则:一般限制最小传动比为Imin≥1/4;直齿轮的最大传动比Imax≤2;斜齿圆柱齿轮的最大传动比Imax≤2.5;直齿轮变速组的极限变速范围是r=2×4=8,;斜齿圆柱齿轮变速组的极限变速范围为r=2.5×4=10
10.扩大传动系统的变速范围的方法:增加变速组的传动系统、单回曲机构、对称双公比传动系统。
11.基本组传动副数P0=2的对称双公比传动链的设计原则:基本组的传动副数P0=2,级比指数为X'+1。X'为高低速端大公比转速级数的总和;大公比转速级数必须是偶数。X'≤8。
某摇臂钻床的主轴转速范围为n=25~2000r/min,公比?=1.26,主轴转速级数Z=16,试确定该传动系统。
解:该钻床的变速范围是
需要的理论转速级数为Z'?lg80?1?20?16 lg?
采用混合公比传动,大公比格数为x'?20?16?4,为偶数,且小于8,则该钻床的结构为
16?21?4?22?24?28
按前密后疏的原则
16?22?24?25?28
结构图如图2-12所示。
混合公比传动与单回曲结构相结合,能产生极大的变速范围,如
24?32?26?29?212
第三变速组c为变形基本组,大公比格数为8,第四变速组d为单回曲机构,其变速范围为R??24?1?8??8??23?6.35?203?1290
12.双速电动机是动力源,必须为第一变速组但级比是2,除可为混合公比传动系统中的变
32型基本组外,不可能是常规传动系统的基本组,只能作为第一扩大组。由于2≈1.26≈1.41,
所以传动系统的公比采用1.26时基本组的传动副数为3;公比为1.41时传动副数为2。
13.计算转速nj:主轴或其他传动件传递全部功率的最低转速。
主轴的计算转速
nj?n1?Z?13?31.5??12?13?31.5??3r/min?90r/min
14.进给传动的基本要求:有较高的静强度;具有良好的快速响应性,抗振性能好,噪声低,有良好的防爬行性能,切削稳定性好;进给系统有较高的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能满足工艺雪球,有足够的变速范围;结构简单,制造工艺行好,调整维修方便,操纵轻便灵活;制造
成本低,有较好的经济性。
15.开环系统,闭环系统,半闭环系统的特征:开环系统没有检测反馈装置,闭环系统检测反馈装置安装在工作台等执行件上,半闭环系统检测反馈装置不安装在工作台等执行件上。
16.三联滑移齿轮顺利啮合的条件:Z3-Z2≥4滑移的最大齿轮与次大齿轮的齿数差不小于4。
17.齿轮轴向布置原则:滑移齿轮机构中,必须当一对齿轮副完全脱离啮合后,另一对齿轮才能进入啮合;为避免滑移齿轮与固定的小齿轮齿顶相撞,三联滑移齿轮的最大、次大齿轮齿数差应不小于4;为减少轴向长度,采用窄式排列,滑移齿轮应装在主动轴上,以减少滑移齿轮的质量,易于操纵。
18.一个变速组中齿轮的轴向布置:窄式排列,宽式排列,亚宽式排列。
19.相邻两个变速组齿轮的轴向排列:并行排列,交错排列,公用齿轮传动结构。
20.提高传动精度的措施:尽量缩短传动链;使尽量多的传动路线采用先缓后急的降速传动且末端传动组件要有较高的制造精度、支撑刚度,必要时采用矫正机构;升速传动,尤其是传动比大的升速传动,传动件的制造精度应高一些,传动轴组件应具有较高的支撑刚度;传动链应有较高的刚度,减少受受载后的弯曲变形。
第三章 机床主要部件设计
1.主轴组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旋转精度;静刚度;动刚度;温升与热变形;精度保持性。
2.主轴轴承的选择:应根据刚度、旋转精度和极限转速来选择。
3.角接触轴承组合包括:背对背组合;面对面组合;同向组合。背对背组合支点间距大,支撑刚度比面对面的组合高。内圈温度高,径向热膨胀使轴承过盈量增加,轴向热变形伸长使轴承过盈量减少可部分补偿径向变形导致的过盈增加;面对面组合则因轴伸长而是轴承过盈量增加时轴承过盈进一步增加。两同向安装的轴承组成背靠背配置。
4.前轴承的精度对主轴的影响较大,因此前轴承的精度应比后轴承高一级。
5.滚动轴承的刚度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
6.线接触轴承,载荷的0.1次幂与刚度成正比,对刚度的影响较小。
7.主轴的结构及材料的选择:主轴的材料只能根据耐磨性、热处理方法及热处理后的变形大小来选择。
8.主轴轴向定位,推力轴承配置形式的种类及特点(简图)P64:a)前端定位 推理轴承安装在前轴承内侧,前支撑结构复杂,受力大,升温高,主轴受热膨胀向后伸长,对主轴前端位置影响较小适用于数控机床;b)后端定位 前支撑结构简单,无轴向力影响,升温低,但主轴受热膨胀向前伸长,主轴前段轴向误差大适用于普通机床;c)两端定位 推力轴承安装在前后两支承内侧,前支承发热较小,两推力轴承之间的主轴受热膨胀时会产生弯曲影响机床精度,适用于钻床。
9.滚珠丝杠副的特点:1)传动效率高,摩擦损失小;2)适当预紧可消除丝杠和落幕的螺纹间隙,反向时就可以消除空行行程死区,定位精度高,刚度好;3)运动平稳,无爬行现象,传动精度高;4)有可逆性,可以从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也可以从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即丝杠和螺母都可以作为主动件;5)磨损小,使用寿命长;6)制造工艺复杂;7)不能自锁。
10.螺纹滚道法向截面的形状(β=45°):单圆弧形面 接触角β随初始间隙和轴向负荷F的大小而变化,承载后随F的增大,接触变形增大,β增大,传动效率η、轴向刚度K以及承载能力随之增大;双圆弧型面 滚珠在滚道内只与相切的两点接触,接触角不变。
11.滚珠循环方式包括:滚珠丝杠副分为外循环和内循环。外:螺旋槽式滚珠丝杠副
12.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的调整和施加预紧力的方法种类和特点:垫片调隙式 构造简单、
可靠性好、刚度高以及装卸方便,但调整复杂;螺纹调隙式 结构紧凑,调整方便,但双螺母调整间隙不很精确;齿差调隙式 调整精确,但结构尺寸大,调整装配比较复杂。
13.当滚珠丝杠副在较高转速下工作时,应按寿命条件选择尺寸,并校核其载荷是否超过额定载荷;低速工作时,应按寿命和额定静载荷两种方法确定其尺寸,选其中较大者。转速低于10r/min时,可按额定静载荷选择其尺寸。
第四章 组合机床设计
1.组合机床的分类:具有固定夹具的单工位组合机床、具有移动夹具的多工位组合机床、转塔式组合机床。
2.通用部件的分类:按通用部件在组合机床上的使用可分为:动力部件、支承部件、输送部件、控制部件、辅助部件。
3.制定工艺方案的基本原则:选择合适、可靠的工艺方法;粗、精加工要合理安排;工序集中的原则;定位基准及加紧点的选择原则。
4.三图一卡的工作内容包括:绘制被:加工零件工序图、加工示意图、机床联系尺寸图、编制生产率计算卡。
5.加工示意图的作用:加工示意图是被加工的零件工艺方案在图样上的反应,表示被加工零件在机床上的加工过程,刀具布置以及工件、夹具、刀具的相对位置关系,机床的工作行程及工作循环等。
6.在加工示意图上应标注的内容:1)机床的加工方法,切削用量,工作循环和工作行程;2)工件、夹具、刀具及多轴箱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其联系尺寸;3)主轴的结构类型、尺寸及外伸长度;刀具类型、数量和结构尺寸;接杆(包括镗杆)、浮动卡头、导向装置、攻螺纹靠模装置的尺寸结构;刀具与导向装置的配合,刀具、接杆、主轴之间的联系方式。刀具应按加工终了位置绘制。
7.绘制加工示意图的注意事项:1)加工示意图中的位置应按加工终了时的状况绘制,其方向应与机床布局相吻合;2)工件的非加工部位用细实线绘制,其余部分一律按机械制图标准绘制;3)同一多轴箱上,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主轴,不管数量多少,允许只绘制一根,但应在主轴上标注与工件孔号相对应的轴号;4)主轴间的分布可不按真实的中心距绘制,但加工孔距很近或需设置径向尺寸较大的导向装置时,则应按比例绘制;5)对于标准通用结构,允许只绘外形,标上型号,但对一些专用结构如导向、专用接杆等则应绘出剖视图,并标注尺寸、精度和配合。
8.机床联系尺寸图:内容包括机床的布局形式,通用部件的型号、规格,动力部件的运动尺寸和所用电动机的主要参数,工件与各部件间的主要联系尺寸,专用部件的轮廓尺寸等等。 绘制机床尺寸的五项工作:选用动力部件;确定装料高度;确定夹具轮廓尺寸;中间底座轮廓尺寸;确定多轴箱轮廓尺寸。
9.生产率计算卡:是反映设计机床的工作循环过程、动作时间、切削用量、生产率、负荷率等的技术文件。通过生产率计算卡,可以分析所拟定的方案是否满足用户对生产率及负荷率的要求。
10.通用主轴:通用主轴分为钻削类主轴和攻螺纹主轴两种
钻削类主轴:根据与刀具的联系方式,多轴箱主轴又分为浮动主轴和刚性主轴。浮动主轴在多轴箱前盖外的悬伸长度为75mm(立式主轴为60mm),因而称为短主轴。刚性主轴:在多轴箱前盖外的悬伸长度大于75mm(立式主轴大于60mm),因而称为长主轴。
11.攻螺纹主轴材料一般为40Cr钢,热处理C42,用滚针轴承的主轴材料为20Cr钢,热处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可拆式数控铣床教学仪器的设计与制造毕业论文(可编辑),数控铣床,数控花键轴铣床,数控铣床简介,数控铣床编程,数控铣床操作入门,数控铣床 价格,数控铣床g代码,数控铣床对刀,数控铣床编程实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可拆式数控铣床教学仪器的设计与制造毕业论文(可编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静载荷试验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静载荷试验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
【摘要】:
为了保证每座建筑物的安全,在建设之前就要对建筑物的基础进行检测,最大程度地将建筑物的质量得到保证。首先就得对建筑物的基础也就是地基进行检测,以检测地桩的承受压力,这种检测方法就是静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对于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指标,是最直接有效地方法。检测的主要数据就是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偏离量。
为了便于采集数据,本设计是使用了Silicon Laboratories公司生产的一款单片机C芯片,这款芯片本身带有USB接口,便于和PC机进行通信;以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工业级通讯模块TC35i为短消息接收和发送的核心,设计出一款可以远距离采集数据的无线数据终端设备。
本设计中要利用短消息(SMS)服务功能,首先首先介绍短消息操作的PDU编码/解码过程和本设计所要用到的AT指令。为了把USB技术应用到本设计中,本文还简单介绍了USB接口,WDM驱动程序的开发过程。
这个设备的开发包括了两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硬件部分设计和软件部分的设计。在硬件部分的设计中,介绍了设计所要使用的C芯片和TC35i模块的性能和主要特点,给出了具体的硬件设计的方案,绘制出了电路原理图和PCB图。软件部分设计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固件程序,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在固件程序的设计中,先介绍了固件程序的设计思想和编程结构,并给出了部分固件源程序和程序的流程图。驱动程序的设计部分介绍了驱动程序的结构,设计过程和具体的实现方法。主机的应用程序的设计的主要是设计一个人机界面,完成对短消息内容的PDU的编码和解码,实现对短消息的发送和接收,将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这样使用户能够更好地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判断。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TP274【目录】:
Abstract5-6
1 引言9-13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9-10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0-11
1.3 选择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11-12
1.4 论文组织结构12-13
2 SMS短消息13-25
2.1 SMS短消息的介绍13
2.2 AT指令及其协议的相关介绍13-14
2.3 PDU编码和解码的介绍14-16
2.4 短消息内容的编码与解码的实现方式16-21
2.5 PDU全串的编码与解码的实现方式21-25
3. USB总线接口的简介25-31
3.1 USB接口的介绍和特点25-26
3.2 USB接口结构26-27
3.2.1 USB接口连接的拓扑结构26
3.2.2 USB接口的电气特性26-27
3.3 USB总线接口的数据传输方式27-28
3.4 USB设备28-31
3.4.1 USB设备的状态28-29
3.4.2 USB总线的枚举29-31
4.系统硬件的设计31-44
4.1 系统的总体设计31-32
4.2 TC35i通信模块32-35
4.2.1 TC35i的介绍及其内部构造32-34
4.2.2 TC35i的引脚功能34-35
4.3 TC35i的外部电路的设计35-38
4.3.1 TC35i的电源电路35-36
4.3.2 TC35i的启动电路36-37
4.3.3 TC35i的SYNC电路37
4.3.4 TC35i的SIM卡37-38
4.4 单片机及其基本外围电路的介绍38-44
4.4.1 C的介绍38-40
4.4.2 C单片机的复位电路40-41
4.4.3 C与TC35i相连的串行口电路41
4.4.4 C与计算机的USB接口41-44
5.USB接口设备的固件程序的设计44-57
5.1 USB固件程序开发设计44-57
5.1.1 USB标准设备请求程序usb_stdreq.c46-47
5.1.2 USB设备描述符配置程序usb_desc.c47-51
5.1.3 串口中断程序uartO_isr.c51-53
5.1.4 USB中断处理程序usb_isr.c53-54
5.1.5 主程序main.c54-57
6.USB设备的驱动程序的设计57-63
6.1 WDM驱动程序设计的方法57-59
6.2 USB驱动程序的设计59-63
6.2.1 驱动程序入口例程DriverEntry59
6.2.2 即插即用例程函数59-60
6.2.3 USB_AddDevice例程60-61
6.2.4 电源管理例程61
6.2.5 USB设备的数据读写例程61-63
7. USB接口的应用程序的设计63-67
7.1 打开USB设备64-66
7.2 接收短消息线程66
7.3 发送短消息66-67
8. 结论和展望67-68
8.1 结论67
8.2 展望67-68
参考文献68-71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1-72
附图A 硬件电路的原理图73-74
附图B 硬件电路的PCB图74-75
附录C PDU的编码和解码的程序75-8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盖素丽,常青;[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戴金波,蔡学森;[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邓飞;;[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郭艳;苗克坚;;[J];计算机工程;2006年22期
章治国,张占龙,何为,杨浩;[J];计算机应用;2003年S2期
易庆,石志国,王志良,李擎;[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年02期
周二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年05期
邱罡,王伟;[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王书伟;张茜萍;;[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年03期
王志强;孙书鹰;孙世宇;;[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洪瑞;权爱荣;肖金壮;;[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牛培莹;梁国壮;胡士强;贺银方;;[J];河北工业科技;2007年06期
刘昌华;[J];湖北邮电技术;2004年06期
莫林利,汤文亮;[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满春涛,吕宁,李双全,于奇;[J];信息技术;2003年10期
陈品,李志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焦欢欢;方方;张彪;王攀;;[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年04期
叶建平;郑萍;李建平;赵长青;陶平;;[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年08期
王芳;李庆武;李辉;;[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6年01期
肖立中,邵志清;[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立;李培玉;;[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程俊;李广军;;[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刘昌华;张巧琳;;[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耿西伟;宋军奇;熊烈苗;;[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曹恩欣;;[A];第二十五届中国(天津)2011’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何漻;王立峰;;[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明虎;张建军;白雪莲;全恩仲;李英松;;[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李正;石刚;徐皑冬;;[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陈立伟;李晓燕;;[A];全国第十五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张毅;;[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永光;[D];江苏大学;2011年
于涌;[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李凌;[D];浙江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建岐,吕为;[J];华北电力技术;1999年02期
沈江;[J];华北电力技术;1999年04期
曾乃鸿;[J];华东电力;2001年01期
许乐,刘志强,周枫;[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戴畅,官伯然;[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胡怡妍,方巍;[J];东北电力技术;2000年07期
段 锦,宋 璐,齐 红;[J];计算机工程;2002年04期
石志国,王志良;[J];计算机工程;2003年07期
徐袭,杨志红,吴汉松;[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年11期
易庆,石志国,王志良,李擎;[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书鹰;王志强;段修生;李胜军;;[A];2003年全国系统仿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卫;胡俊达;;[J];电子质量;2008年05期
王会良;王超贤;杨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年08期
孙大东;郭兴旺;;[J];计测技术;2006年04期
秦荣;[J];世界电信;2002年06期
刘炳云,卢大伟,王庆,万德钧;[J];测控技术;2001年08期
含冰;;[J];软件;2003年06期
刘金华;孙松;;[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芦盛;李正岱;;[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孙荣燕;陈荣;黄瑞锋;;[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9年10期
章伟;;[J];农业网络信息;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薇薇;杜容宏;乔永伟;米海;;[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何光禹;李太全;;[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张远锋;;[A];广东通信2010青年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辛业春;唐璁;王振浩;李国庆;;[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倪世昆;;[A];郑州铁路局“十百千”人才培育助推工程论文集[C];2011年
王洪安;;[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张文静;;[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杨健;李方村;;[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沈敏;;[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吴立文;;[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安勇龙;[N];中国电子报;2009年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曾文豪;[N];通信产业报;2009年
;[N];人民邮电;2010年
姚传富;[N];人民邮电;2009年
上海百林通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门
成彪 薛真;[N];通信产业报;2011年
本报记者 伊佳;[N];通信产业报;2009年
江信燊;[N];人民邮电;2001年
;[N];中国电子报;2009年
;[N];人民邮电;2010年
杨冰;[N];人民邮电;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晔;[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李锋;[D];山东大学;2008年
汪文彬;[D];同济大学;2006年
徐珊珊;[D];浙江大学;2012年
辛公锋;[D];浙江大学;2006年
李磊;[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秦小虎;[D];重庆大学;2005年
刘士清;[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唐松涛;[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孙耀吾;[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龚鸣;[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何漻;[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杨为;[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董建勋;[D];中北大学;2011年
杨阳;[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周锐;[D];同济大学;2007年
徐亚飞;[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姚曙光;[D];吉林大学;2007年
闫旭;[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吴正平;[D];中南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伸缩式丝杠防护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