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管中做少量(1~3CC)的乙醇变为溴代乙醛缩二乙醇的反应,溴代乙醛缩二乙醇会害人吗?

答案:解析: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实验室可利用乙醇、铜或铜的化合物制备乙醛,右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右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边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试管C中装有水(加热装置未画出).试回答:(1)在仪器组装完成后,加装试剂前必须要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2)两套装置中的A、B处都需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B处用酒精灯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试管受热均匀,产生的气流速度平稳(3)若按甲装置进行实验,B管处装铜粉,则通入A管的X是空气或氧气,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O+2H2O2CH3CH2OH+O22CH3CHO+2H2O.(4)若按乙装置进行实验,则B管中应装氧化铜,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H3CHO+H2OCH3CH2OH+CuOCu+CH3CHO+H2O.(5)实验结束后,将C试管中的溶液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中并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红色沉淀生成,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Cu2O↓+2H2O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理)
题型:实验题
(12分)实验室可利用乙醇、铜或铜的化合物制备乙醛,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右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边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试管C中装有水(加热装置未画出)。试回答:(1)在仪器组装完成后,加装试剂前必须要进行的操作是&&&&&&&&&&&&&&&&&&&&&&&&;(2)两套装置中的A、B处都需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B处用&&&&&&&&&&&&&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3)若按甲装置进行实验,B管处装铜粉,则通入A管的X是&&&&,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按乙装置进行实验,则B管中应装&&&&&&&&&&,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实验结束后,将C试管中的溶液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中并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12分)实验室可利用乙醇、铜或铜的化合物制备乙醛,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右侧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侧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试管C中装有水(加热装置未画出),试回答:(1)&&两套装置中的A、B处都需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B处用__________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2)&&若按甲装置进行实验,B管处装铜粉,则通入A管的X是___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若按乙装置进行实验,则B管中应装___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4)&&实验结束后,取C试管中的溶液滴入新制备的银氨溶液并采用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有银镜生成,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5)&&实验完成后,应在C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可洗去银镜。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2分)实验室可利用乙醇、铜或铜的化合物制备乙醛,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右侧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侧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试管C中装有水(加热装置未画出),试回答:
(1)&& 两套装置中的A、B处都需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B处用__________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
(2)&& 若按甲装置进行实验,B管处装铜粉,则通入A管的X是___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 若按乙装置进行实验,则B管中应装___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 实验结束后,取C试管中的溶液滴入新制备的银氨溶液并采用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有银镜生成,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
(5)&& 实验完成后,应在C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可洗去银镜。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届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16分)实验室可利用乙醇、铜或铜的化合物制备乙醛,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右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边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试管C中装有水(加热装置未画出)。试回答:
(1)在仪器组装完成后,加装试剂前必须要进行的操作是&&&&&&&&&&&&&&&&&&&&&&&&

(2)两套装置中的A、B处都需加热,
A处用水浴加热,B处用&&&&&&&&&&&&&
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
&&&&&&&&&&&
&&&&&&&&&&&&&&&&&&&&&&&&&&
(3)若按甲装置进行实验,B管处装铜粉,则通入A管的X是&&&&&&&&&&&&&&&&&&&&&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按乙装置进行实验,则B管中应装&&&&&&&&&&&&&&&&&&&&&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实验结束后,将C试管中的溶液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中并加热,可观察到的
现象&&&&&&&& ,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全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
&& 资讯内容
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实验装置的探究
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实验装置的探究
  1问题的提出
  现行高三化学教材(人教版)81页有这么一道实验习题: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工业上利用乙醇被空气氧化成乙醛的原理,由乙醇制备乙醛,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既能进行上述反应,又能利用反应后得到的乙醛做银镜反应。为此,我们带领部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1]我们照现行高二化学教材(人教版)封四彩图进行了实验。试管中取适量(约10mL)的无水乙醇,将擦亮的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伸入乙醇中,重复约10次,历时约10min。可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到的结论是:①铜丝的颜色由紫红―黑―紫红,可以说明铜丝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乙醇夺取了CuO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②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取反应后的液体与银氨溶液反应,几乎得不到银镜;取反应后的液体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共热,看不到红色沉淀,因此无法证明生成物就是乙醛。通过讨论分析,我们认为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有2个:①乙醇与铜丝接触面积太小,反应太慢;②反应转化率低,反应后液体中乙醛含量太少,乙醇的大量存在对实验造成干扰。
  [探究实验2]要对实验进行改进,我们围绕上述两点展开了积极的思索与讨论。我们设想:①要想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增加铜丝的根数,将3根~4根铜丝擦亮,绕成螺旋状,将铜丝放在乙醇中一同加热;再根据反应原理:2C2H5OH+O2=2CH3CHO+2H2O,若能改空气为氧气,增大氧气浓度,并把氧气通入乙醇中,也可加快反应速率。②若能将生成的乙醛从与乙醇形成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就可以减少或消除乙醇的干扰。
  首先我们对制O2的方法及装置进行了探究。从原理分析制O2有4种方法: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KMnO4;Na2O2与H2O反应;H2O2与MnO2混合。从装置分析,前2种制取方法装置比较复杂,反应不能随停随用,且一旦停止加热,有可能引起液体倒流,引起试管炸裂;向Na2O2粉末中加水,Na2O2很快就反应完了,也不能达到随停随用的目的;用30%的H2O2与MnO2制O2则反应太剧烈,不好控制,通过多次实验探索,决定采用10%~15%的H2O2水溶液较好,反应适中,便于控制,于是,我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省略了铁架台)。
  实验中我们发现无论怎么加热与通入O2,始终没有发生反应。是什么原因呢?最后我们把原因聚焦到了温度上。通过查找资料得知:此反应所需温度约为550℃,而乙醇的沸
  点为78℃,故不论怎么加热,液体温度最多也只有78℃,反应当然不能发生。
  [探究实验3]要使反应达到所需温度,只能把铜丝单独加热,再设法让乙醇与炽热的铜丝接触。而根据前2次实验的经验,乙醇必须变成蒸气,方可达到实验要求和实验目的。于是,我们又设计了第二套实验装置,图2(省略了铁架台)。
  通过实验,我们欣喜若狂,反应发生了,且约7min~8min,得到3mL~4mL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我们将该液体与银氨溶液反应,得到了光亮的银镜;又取该液体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共热,立刻得到了红色沉淀,现象明显,充分证明了生成物是乙醛。但此装置也有2处不足:一是乙醇蒸气到达硬质玻璃管后又有部分变成了液体,有可
  能引起炽热玻璃管骤冷而炸裂;二是乙醛液化后大部分滞留在硬质玻璃管中,且玻璃管右端的胶塞可能由于管内气压较大而冲出。
? ? ? ? ? ?
? ? ? ? ? ?
? ? ? ? ? ?
客服热线:010-57
传真:010-
商务合作:010-
Copyright©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
京ICP证080135号乙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氧气氧化成乙醛,下面是一位同学对这个反应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如图,请你解答_百度知道
(1)该实验装置是一套装置,利用止水夹形成密闭系统,然后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进行检查,具体操作为:关闭止水夹,点燃玻璃管下的酒精灯,微热玻璃管,如果试管中的细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微热后,细玻璃管中有水柱上升,且短时间内不回落,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关闭止水夹,点燃玻璃管下的酒精灯,微热玻璃管,如果试管中的细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微热后,细玻璃管中有水柱上升,且短时间内不回落,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加热乙醇时液体会暴沸导致烧瓶内气压太高而易产生安全事故,为防止液体暴沸,在混合溶液中加热碎瓷片,故答案为:乙醇;暴沸;(3)加热烧瓶提供乙醇蒸气,乙醇与氧化铜在试管中进行氧化反应,氧化铜能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同时由黑色氧化铜又变成红色铜,试管中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生成,反应为:CH3CH2OH+CuOCH3CHO+Cu+H2O,故答案为:黑;红;CH3CH2OH+CuOCH3CHO+Cu+H2O;(4)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停止加热,取下试管,验证产物取少量丙中液体放入试管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至沸腾,若生成砖红色沉淀表明有醛类物质生成,夹持试管需试管夹,所以该实验缺少非玻璃仪器为试管夹,故答案为:新制的Cu(OH)2悬浊液;试管夹;(5)该反应是将烧瓶中逸出的乙醇蒸汽和空气混合通入加热的试管中进行反应,热的乙醇气体是可燃性气体,在加热的体系中同时通入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是危险的,很容易发生爆炸,故答案为:热的乙醇气体是可燃性气体,在加热的体系中同时通入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是危险的,很容易发生爆炸.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乙醛的结构:分子式:C2H4O,结构简式:CH3CHO,官能团:醛基(或-CHO);故答案为:醛基(或-CHO);(2)铜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在酒精灯外焰灼烧铜丝观察到铜丝表面变黑,发生2Cu+O2加热.2CuO①反应,乙醇有还原性,氧化铜有氧化性,氧化铜和乙醇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铜和乙醛、水,CH3CH2OH+CuO加热CH3CHO+Cu+H2O②,将②×2+①得总反应为2CH3CH2OH+OCu△2CH3CHO+2H2O;实质:Cu参加化学反应,只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又生成了红色的Cu,所以铜是催化剂;故答案为:由黑色变为红色;乙醛(或CH3CHO);(3)在加热条件下,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乙酸、氧化亚铜和水,体现了乙醛的还原性,新制氢氧化铜的氧化性,反应方程式为:CH3CHO+2Cu(OH)加热CH3COOH+Cu2O↓+2H2O,故答案为:CH3CHO+2Cu(OH)2加热CH3COOH+Cu2O↓+2H2O;还原.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3 g醛和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3.2 g Ag,则该醛为(&&&)A.甲醛B.乙醛C.丙醛D.丁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有两种饱和一元醛,其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差1,取混合液5.1g与足量的硝酸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21.6g,试确定两者的分子式。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由甲醛(CH2O)、乙酸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7%B.9%C.54%D.无法计算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B.乙酸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C.油脂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蛋白质遇饱和硫酸钠溶液会失去活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4分)酯类物质A(C11H8O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反应后再酸化可得到化合物B和C。回答下列问题:①B的分子式为C2H4O2,分子中只有一个官能团。则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B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反应生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写出两种具有醛基(—CHO)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是芳香族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其碳的质量分数为60.0%,氢的质量分数为4.44%,其余为氧,则C的分子式是________。③已知C的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其中一个取代基无支链,且含有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官能团及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官能团,则该取代基上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另外两个取代基相同,分别位于该取代基的邻位和对位,则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只变化物质C苯环上三个取代基的位置,则可以得到________种C的同分异构体。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A.制乙酸乙酯时,把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浓硫酸中B.纤维素和淀粉都是多糖,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变化D.三大合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如图在试管甲中先加入2mL 95%的乙醇, 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克无水乙酸钠,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乙中加入5ml 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甲小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左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试回答:(1)试管甲中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 &&&&&&&&&&&&&&&&&&&&&&&&&&&&&&&&&&&&&(2)该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是 &&&&&&&&&&&&&&,其不宜伸入试管乙的溶液中,原因是 &&&&&&&&&&&&&&&&&&&&&&&&&&&&&&&&&&&&&&&&&&&&&&&&&&&&&&&&&&&&&&&&&&&&&&&&(3)试管乙中饱和Na2CO3的作用是&&&&&&&&&&&&&&&&&&&&&&&&&&&&&&&&&&&&&&&&&&&&&&&&&&&&&&&&&&&&&&&&&&&&&&&&&&&&&&&&&&&&&&&&&&&&&&&&&&&&&&&&&&&&&&&&&&&&&&&&&&&&&(4)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5)液体混合加热时液体容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本实验反应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6)写出试管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由苯乙烯和乙醛组成的混合气体,经测定: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2%B.32%C.2%D.19.5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鉴别乙醇乙醛乙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