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九年级上册科学 电能

本期节目介绍电灯的发明和爱迪生的贡献,芝加哥世博会和“直流、交流电之战”,发电机、电动机、蓄电池的演进;荧光灯和碘钨灯的问世以及爱迪生和特斯拉的恩怨。(CCTV-4 特别节目 )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
纪录片检索《电功率》_吴哲球_九年级科学优质课视频(1)-是的...
方式一:扫一扫
支持各类二维码扫描软件
方式二:发一发
免费发送App到手机
看不清验证码不正确
该短信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三:下一下
下载App观看
还有更多攻略和游戏礼包等着你
嵌入代码:
这个支持手机播放哦
专区热点·
大家都在看
手机看视频
?★钰知音?
饼干狂魔MasterB1.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二是往电池里不断地充人空气。
2. “这样”是指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效率高达40%,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3.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
4.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发电成本低廉。
1.试题分析:“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很明显是提取信息的题目,审题后我们可从文章第②段介绍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的情形中寻找到答案:“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根据这些语句提取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从选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抓住里面切题的信息,用简洁的语句做答。当然借助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组织成自己的答案,是很明智的选择。
2.试题分析: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文章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前一句中介绍的利用细菌电池发电的优点,即“指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效率高达40%,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考点: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点评:说明文的特点体现在科学性和准确性上,所以学会在原文中寻找答案至关重要,学生应培养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突破说明文考题。
3.试题分析:第⑤段划线句“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运用了列数据(10%)和举列子(以“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为例)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4.试题分析:“利用细菌发电有什么优越性”很明显是提取信息的题目,审题后我们要从前向后提取信息,可以在二至五段中找到相关语句,如“利用这种细菌电池,每100克糖可获得1352930库仑的电能,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而且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 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等语句,根据这些语句提取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抓住里面切题的信息,用简洁的语句做答。当然借助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组织成自己的答案,是很明智的选择。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7分)幽幽一扇窗肖&慧①窗原本只为采集光线、通风透气而设,饱学的古人根据窗形创造了诸如长窗、半窗、空窗、横风窗、花漏窗等如词牌名一般凝练雅致的窗名,给原本简单冷硬的窗赋予了生命内涵。形态不一的窗户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长窗、半窗与花漏窗了。②高敞宏丽的长窗必须安装在主屋和厅堂正面,每扇窗上都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形成阴阳起伏的断面,图案风格机趣活泼,柔顺秀丽,花纹多为如意、花草等,一草一木都有比较深刻的含义。堂内有雍容华贵的陈设,主屋和厅堂相对的庭院里不是重峦叠嶂的精心置景,就是小池碧波的用心点缀,透过长窗,将室内外景致融为一体。③半窗外须是曲径通幽的后花园,翠柳拂水,云影浮动,花木扶疏,有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致相衬,否则便全然没了意境。半窗一般装在厢房和书斋,底部多为矮墙,窗形细致精巧,紧靠窗外一定种植着芭蕉、绿竹或梅花等植物。读书读闷了,可以推开窗户,尽情欣赏触手可得的绿意,感受墙外青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的美妙。④如果说半窗给人更多亲近更多惬意,那么花漏窗给人的感觉便是格外的幽雅含蓄。去苏州除了可以饱览园林秀色,还能过足看花漏窗的眼瘾——沧浪亭的花漏窗从主厅明道堂向西至翠玲珑之间,有个天井和曲廊构成的幽僻过渡空间,曲廊西北两面开有四个造型优美的花漏窗,依次为桃窗、榴窗、荷花窗、蕉棠窗,图案轻灵毓秀,柔和飘逸,充满动感。如果什么也不做,依在窗前感受窗外竹影婆娑,流光明灭滴翠,花香呼之欲出,小廊曲折,绿意透窗,那样的意境让人该是怎样地怦然心动啊!那年春天我在苏州园林一处僻静的庭院歇脚,特意在廊角一处花漏窗前坐下,“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声悠扬婉转的昆曲唱腔清晰地飘过来,这是《牡丹亭·游园》里的经典唱词。那夜一动不动地听完了整曲《游园》,我目光自始至终都透过一扇古典的花漏窗,不远处,那水中月、雾中花般的水阁,美得刻骨,美得朦胧。⑤古窗是一幅悠长隽永的古画,如今的窗少了许多精雅与遐想。然而无论怎样的窗,依然神奇地连接着两个世界——关上窗,营造出一个完全自由的天地,笑骂喜怒,皆由自己;打开窗,人便与外界有了联系,清风明月,葱茏明朗。东坡有诗云:“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若把“篱”字换成“窗”字,一样得体,幽幽一扇窗,给人们带来的是无穷境的大天地。(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9期,有删改)1.阅读全文,分别写出文章主要介绍的三种窗给人怎样的美感。(4分)答:&&&&&&&&&&&&&&&&&&&&&&&&&&&&&&&&&&&&&&&&&&&&&&&&&&&&&&&&&&&&&&&&&&&&&&&&&&&&&&&。2.体会文章第③段画线语句中加▲词语“一定”的表达效果。(4分)答:&&&&&&&&&&&&&&&&&&&&&&&&&&&&&&&&&&&&&&&&&&&&&&&&&&&&&&&&&&&&&&&&&&&&&&&&&&&&&&&。3.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中写夜听昆曲《游园》这一事例的作用。(4分)答:&&&&&&&&&&&&&&&&&&&&&&&&&&&&&&&&&&&&&&&&&&&&&&&&&&&&&&&&&&&&&&&&&&&&&&&&&&&&&&&。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认为“若把‘篱’字换成‘窗’字,一样得体”,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5分)答:&&&&&&&&&&&&&&&&&&&&&&&&&&&&&&&&&&&&&&&&&&&&&&&&&&&&&&&&&&&&&&&&&&&&&&&&&&&&&&&。&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3分)  味蕾上绽放的爱  &&&&&&&&&&&&○黎 明  1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3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6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7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  2.、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3.、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4.、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6分)文化需要相互凝视&&&&&&&&&①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和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位美国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找到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认为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建议将书名改为《上海小姐》,可以考虑出版。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出版社就不会轻易要求把他作把品的名字改掉。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相互平等地凝视与对话,并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③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在一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知名的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④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⑤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儿时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⑥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只有酿出好酒,才能“走出去”。2006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需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小题2】.第③段中的事实论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4分)【小题3】.为什么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会处于弱势?请分条概括。(4分)【小题4】.结合文艺,分别说出第六节中“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一句中“兑”、“酿”的含义。(4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3分)  味蕾上绽放的爱  ○黎 明  1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3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6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7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小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  【小题2】、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小题3】、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小题4】、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苏省盱眙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选文有改动)【小题1】文章第②段介绍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小题2】文章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4分)【小题3】说说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小题4】利用细菌发电除了发电效率高之外,还具有哪些优越性?(4分)17.2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同步练习(沪科版九年级)doc--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第二节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课堂10分钟
1.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下列四位科学家都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
A.爱因斯坦
D.牛顿
2.下列四幅图中,哪幅图是表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
]
3.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B.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C.麦克风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D.电磁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4.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
]
A.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2004年桂林)如图所示是研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比较甲、乙两图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甲、丙两图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与____________有关。
6.在"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中,你个人的假设、实验设计、收集的信息、分析所得的结论都可能有片面性,因此在你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与他人_________。
课后30分钟
一、基础题
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关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B.只要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D.闭合电路的全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 (2005梅州市)如图所示装置是用来演示    实验的,该实验中    能转化成______能。
3.英国物理学家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
现象。这一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导致了
的发明。
4.(2005 年芜湖市)要改变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
A .改变导体切割磁感应线的方向
B.改变导体切割磁感应线的速度
C.改变导体的粗细
D .改变导体所处磁场的强弱
5.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列举其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器具:1  ____________;2    ________。
6.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能产生磁之后,科学家们就开始思考磁能否产生电的问题?科学家们在这里运用
思维。
7.如图甲、乙所示,闭合电路的一部导体a、b在磁场中沿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甲图导体a中
感应电流产生,乙图导体b中
感应电流产生(填"有"或"没有")。
二、能力提升题
8.某同学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装置如图。ab是一根直铜丝,通过导线接在量程为3A电流表的两接线柱上,电流表指针指零。当把ab迅速向右运动时,并未发现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感应电流太小,无法使指针明显偏转
B.铜丝太细,换用铜棒便能使指针明显偏转
C.应把ab改为向左运动
D.应把ab改为上下运动
9.(2004年徐州)如图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要使检流表的指针摆动,应先
,然后让导线ab
(选填"上下"或"左右")运动。
10.甲、乙、丙三个同学用长导线作为"绳子",按右图所示的情景进行跳绳游戏。当甲、乙同学沿何
方向站立摇绳时,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才最明显。原因是

11.图中甲图的a是闭合电路的导体在磁场中的横截面,⊙表示导体按箭头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根据甲图的情况标出乙、丙中○内的感应电流方向.
三、综合题
12.如上图所示,当图中导体AB金属杆的一部分在磁场中水平向左运动时,电路中会相应的发生哪些物理现象:
_________(至少写出2个)。
四、中考题
13.(2005济南市) 如图所示,将一根条形磁铁插入线圈时,与之相连的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在这个闭合电路中,__________相当于电源,这一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05年盐城)微型电扇的内部构造如图所示。在完好的微型电扇的插头处接一只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将发现二极管发光,这说明
;微型电扇接入电路中能转动,其工作原理是
参考答案
课堂10分钟
1.B。
2.B.提示:A图闭合电路中没有电源,一部分导体正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检流表指针偏转说明原本没有电流的闭合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注意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这部分导体相当于是电源;B图表示的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C图闭合电路中有电源,因而有电流,电流就在磁场中产生力的作用;D图表示的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3.C.提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②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电磁铁利用的是电流的磁效应。
4.B.
5.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方向;磁场(或磁感线)方向。提示:感应电流的方向只与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方向和电流方向两因素有关,两因素中只改变其中一因素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若两因素同时改变则感应电流方向不改变。
6.交流与合作。
课后30分钟
1.C.
2.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法拉第;电磁感应;发电机。
4.A.
5.发电机;麦克风。
6.逆向。
7.有;没有。
8.A.提示:由题目可知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已经在磁场中做了切割磁感应线运动,闭合电路中就产生了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无偏转,在无断路情况下,说明产生的感应电流太小,同时应当注意到电流表量程选择的是3A,量程选择偏大。
9.闭合开关;左右。
10.东西;地磁场的方向是指向南北,若东西方向站立摇绳时更容易切割更多磁感应线。提示:导体在摇动,会产生电流吗?同学们首先要理解题目所设立的情景,知道这是考查电磁感应现象的例题。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来判断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当然要知道导线是闭合的,导线的摇动过程中切割的是地球磁场,地球磁场的方向是南北走向的,所以切割最明显的是人站在东西方向摇导线。
11.
12.提示:本题综合考查"电能生磁"(通电线圈和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磁能生电"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知识点.由图可知,线框abcd和导体AB组成了闭合电路.当导体AB向左运动时,即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因此电路中有感应电流形成,电流通过螺线管L,因而它周围存在磁场,从而对铁块产生吸引力使弹簧伸长.当电流通过线圈abcd时,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发生转动.当电流通过导线EF时,导线EF周围也存在磁场,根据奥斯特实验可知,小磁针将发生转动.因此,当AB导体运动时,电路中相应发生的现象有:①线圈乙中产生磁性吸引铁块,使弹簧伸长;②线圈abcd中有感应电流,因而在磁场力作用下发生转动;③在导线EF中有感应电流,根据奥斯特实验可知,小磁针将发生转动.
13.线圈,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提示:线圈相对于条形磁铁正在向上运动,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14.产生感应电流;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提示:在完好的微型电扇的插头处接一只发光二极管构成闭合电路,用手旋转叶片则是在地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因而产生感应电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上科学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