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匠记刚才把吃饭饭碗韩大狗打烂个蛋了什么意思

于幼军:在山西打烂很多人饭碗但山西人对我很好
于幼军在玉渊潭书房,也就是在他的办公室。 (记者 张涛/图)
来源:广东电视台
“你这个门外汉眼睛很厉害,眼光很狠,一抓就抓到了命脉。”“在山西的几年,我打烂了很多人的饭碗,但山西人对我还是很好。”“当年在文化部,大家对我非常好。这里面有太多的遗憾,也有太多的说不清。”日,国务院公布新一轮任免名单,62岁的于幼军被免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一职。此刻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刚过满月。一切都显得平静。当天,2015南水北调工作会议在河南南阳举行,于幼军仍位列主席台,并将循例发言,总结工作,这应是他在这个岗位上最后的公务了。这位曾经的明星官员,仕途几度起伏,几乎每次职务变动,都曾备受解读。细察年龄,于幼军实际已经“超期服役”近两年。2013年冬,他写就的《求索民主政治》就已被外界视为谢幕之作,当时的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理论上,组织的电话随时就会来了”。这个电话迟到了一年多。与水利的缘分还是一本书。2010年12月,于幼军利用两年仕途低潮期写完《社会主义五百年》后,就接到了任命通知。此后,他一直在北京玉渊潭南路一号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上班,任党组成员、副主任,分管环保、财务等工作。这里曾被外界认为是官员东山再起的过渡之地,孟学农因“SARS”辞去北京市市长后,就是在这里重新出发,后转任山西省省长。但于幼军最终平静地度过了4年,再无变化。他事后回忆说,“搞水利,还是有点缘分的”。在山西主政时,他就曾归纳山西之短在于水,更主要是工程型缺水,所以力推水利水库建设,甚至亲自找到水利部长,争取水库建设规划;更早些,在深圳市长任内,亦有治水举措。彼时更多的应是坦然受之的心态,他曾半开玩笑说,“如果是组织叫我去扫大街,我都会比别人扫得干净,我干啥我就尽力去学好,把它干好”,接到调令后,他还没正式报到,已经去国家图书馆借书学习水利工程知识了。在到任半年的时间里,他将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走了一遍,边考察,边请教,恶补水利知识。2013年冬天,他最为关注的是通水之后的水质和水量问题。尽管自认是水利的门外汉,但于幼军也总能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当时网上议论说,长江枯水期时,南水北调调水会导致海水倒灌的风险,他去实地调研后,觉得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隐患。他当时还注意到,中线调水没有调蓄湖,水经过各大城市直接进了水厂,但一停调水可不是小事,影响居民用水,而丹江口水库正常年景蓄水都有问题,“确实应该有个不时之备,应该搞应急水源,也就是搞后备水道。”这样的建议反馈给水利部后,水利部的领导说,“你这个门外汉眼睛很厉害,眼光很狠,一抓就抓到了命脉。”于幼军认同在缺水的中国修建水利工程的必要性,但也提醒,“我们怎么样能够顺应大自然,顺势而为,千万不能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硬干蛮干,那都是不行的,都会受到惩罚。”对于三门峡水利工程的问题,历史证明黄万里是正确的,“现在看来,如果能全面深入关注专家们的意见,可能遗憾就会少一些。很多事实已经证明,人类战胜不了大自然。”他也曾严肃地说,南水北调工程的争议不是没有,比如长江究竟有无水可调。他自己查资料琢磨,结论是不存在无水可调的问题。书读进去,人走出来了于幼军的办公室,在南水北调办大楼六楼,不远处便是玉渊潭公园。冬天时,冰封湖面,百木萧疏,夜晚时分,正是寂静读书的好氛围。身边的同事归纳他在南水北调办的业余时间,“工作之外,就是看书写作”。他后来将自己的办公室命名为玉渊潭书房。办公桌背后是一幅山水国画——深山秋意图,背后的书架隔板上,摆着两张7英寸大小的照片,若不近看,很难察觉是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除此之外,全是书架,满满的书。于幼军的办公桌上,除了家人的照片外,最多的也是书,每本书都压着便签条,上面留有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于幼军的家人大多在外地,除了偶尔回家探亲外,他就住在大院里,下班后,在食堂吃完饭,就是绕着玉渊潭散圈步,然后回到办公室,也就是玉渊潭书房,夜读思考。与早年担任深圳市长、山西省长时的开放高调相比,在南水北调办的时光里,于幼军恪尽低调,公共视野里寥寥几次采访,均是和自己分管的调水工作相关,个性化的表达和本职之外的信息难觅踪影。唯一可堪瞩目的还是书,而不是人。2013年冬天,他出版了《求索民主政治》,这本书的副题正是“玉渊潭书房札记”,算是他在办公室里读书思考的心得总结。熟悉他的人说,“他跟我们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书读进去了,人走出来了’。随着时间的沉淀,他书读进去了,人也从困境里面走了出来。”《求索民主政治》,虽为札记,但实际上是一本立论严肃、具有高度现实针对性的研究著作,而讨论主题事关“民主政治”。于幼军试图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之下,求索中国政治的未来。他知道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写作时要求“言必有据,言必有经典支撑”。这本书的出版没有任何发布式、读书会、评议会和推广行为,这也是于幼军的要求。他希望一切以正常的状态面世,接受社会各界评判、争鸣。但书的封面创意为他亲自构思,底图为蛇形梯路,蜿蜒前行消失在远方,预示着书的主旨是梳理世界各地的政体样本,从中寻找中国特色的正道坦途。“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路,我相信会越走越宽,而且一定会步入人类文明共同的大道。”他说。《求索民主政治》之后,他将兴趣转移到了“文革”研究,并希望能对这段历史有所思考和记录。“重回起点”的 三书先生于幼军仕途发端于广东,历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深圳市长,后转任湖南、山西,再至文化部。几十年的仕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西和文化部的经历。但离开岗位后,他绝少再提及。他事后提及离开山西时说,“很舍不得,因为很多事正在进行,已经开局了。”2007年8月,中央在将于幼军调离山西时,评价他:“视野开阔,改革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强;敢抓敢管,作风务实。”这些评价显然都是有所指的。面对山西当时严重的环境污染,人家说要壮士断腕,于幼军则说即便是壮士断臂也要干。一年之内,山西炸掉了三千多个小焦炭厂,关停了七千多个小煤矿,还有一批小化工厂。当时的阻力非常大,有人质疑、反对,包括他在任内提及的“煤炭零增长”理论也受到非议。很多人认为,从深圳过来的省长,应该带领大家大干快上,放手大干,怎么来了个要“煤炭零增长”的省长?“我反复给大家讲道理,发展是为了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可山西当时因乱挖煤矿造成几千平方公里地质塌陷。我说,如果要对山西长远发展负责的话,如果要对山西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负责的话,那些搞法是行不通的。”这些只是铁腕的一面,他后来回忆,还是不改初衷。但令他欣慰的是,“在山西的几年,我打烂了很多人的饭碗,但山西人对我还是很好。”那时,山西很多小煤矿背后总有基层干部充当保护伞,他实行了严厉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度,真的撤了一批干部。“我是准备选举丢票也要管的,但从未想过我竟然在当年全票通过。这件事教育了我,只要是为山西这个地方好,大家还是支持你。”任中离开,也给他留下了至今未了的遗憾,比如对山西沟壑地貌的改造。山西沟壑地很多,其实,这些地方都是可以整理造地的。当时他已经跟国土资源部谈试点工作,“不需要土地整理的钱,只要给用地指标政策。”比如对汾河的治理,“我一直有个梦想,让汾河,让山西各大河流重新哗啦啦起来”。于幼军在文化部任上只有一年时间。2008年9月,中央政治局对其作出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但并未被开除党籍,再过一个月,撤销了他中央委员会委员的职务。这段往事,他记得的只是,“当年在文化部,大家对我非常好。这里面有太多的遗憾,也有太多的说不清。”那段时间,熟悉他的人感觉,他压力很大,“好比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突然戛然而止,他的整个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后来,他选择了回到图书馆,重新拾起了自己的研究兴趣。2013年的冬天,他已经60岁了,南水北调办副主任的岗位是副部级,按照组织原则,60岁已届退休之龄。彼时,记者曾经问他,退休后有何打算。于幼军没有回避,“如果给我块试验田,我会去探探路、闯闯路,多辛苦几年。”经历了仕途沉浮,退休的他更愿意回到人生的起点,再当教书匠,“读书,写书,教书”,做一个“三书先生”。在那本《求索民主政治》书的后记中,他写了一首小诗,“唯望知我者,怨我者,骂我者,能理解体念序言结尾的小诗:穷达皆思报民恩,沉浮不改忧国情,愚者竭诚百千虑,诉与诸君仔细吟。”
事实+被赞山西有史以来最好的省长在于幼军还只是山西“代省长”的时候,就不顾很多人的担心与反对,“山西不能再要流血的、黑色的GDP了。”为达到打击非法小煤窑的目标,他甚至下令派直升飞机去拍照,并要用卫星定位来紧锁黑窑主。为了从根子上整治矿难与小煤窑,他把正在试点的对煤矿的有偿开采方案在全省推开。为了给环境整治等留下一点空间,从日起,又实施山西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征收。每年征收额将达到约125亿元。同时,为了打破山西内循环的封闭局面,他带头去招商引资,从“港洽会”到“沪洽会”到“中博会”,他无不亲往。与硬件建设相配套的,是一系列软件的推广。从乔家大院到山西平遥,山西在地方品牌的推介上不遗余力,在国内外都产生巨大影响。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提到于幼军都是一片赞声。一次采访结束,记者关掉录音设备时,一位始终在山西,研究整个山西几十年的研究员突然吐出了他对于幼军的评价:这是山西有史以来最好的省长!再问原因,答曰:务实!(腾讯新闻综合中国新闻网等报道)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janejanega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于幼军:在山西打烂了很多人的饭碗 但山西人对我很好|于幼军| 山西_凤凰资讯
于幼军:在山西打烂了很多人的饭碗 但山西人对我很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国务院公布新一轮任免名单,62岁的于幼军被免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一职。
于幼军在玉渊潭书房,也就是在他的办公室。 (南方周末记者张涛/图) 原标题:在玉渊潭的日子里:于幼军&沉默&的这些年 日,国务院公布新一轮任免名单,62岁的于幼军被免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一职。 此刻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刚过满月。一切都显得平静。当天,2015南水北调工作会议在河南南阳举行,于幼军仍位列主席台,并将循例发言,总结工作,这应是他在这个岗位上最后的公务了。 这位曾经的明星官员,仕途几度起伏,几乎每次职务变动,都曾备受解读。 细察年龄,于幼军实际已经&超期服役&近两年。2013年冬,他写就的《求索民主政治》就已被外界视为谢幕之作,当时的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理论上,组织的电话随时就会来了&。 这个电话迟到了一年多。 与水利的缘分 还是一本书。2010年12月,于幼军利用两年仕途低潮期写完《社会主义五百年》后,就接到了任命通知。 此后,他一直在北京玉渊潭南路一号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上班,任党组成员、副主任,分管环保、财务等工作。这里曾被外界认为是官员东山再起的过渡之地,孟学农因&SARS&辞去北京市市长后,就是在这里重新出发,后转任山西省省长。 但于幼军最终平静地度过了4年,再无变化。 他事后回忆说,&搞水利,还是有点缘分的&。在山西主政时,他就曾归纳山西之短在于水,更主要是工程型缺水,所以力推水利水库建设,甚至亲自找到水利部长,争取水库建设规划;更早些,在深圳市长任内,亦有治水举措。 彼时更多的应是坦然受之的心态,他曾半开玩笑说,&如果是组织叫我去扫大街,我都会比别人扫得干净,我干啥我就尽力去学好,把它干好&,接到调令后,他还没正式报到,已经去国家图书馆借书学习水利工程知识了。 在到任半年的时间里,他将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走了一遍,边考察,边请教,恶补水利知识。2013年冬天,他最为关注的是通水之后的水质和水量问题。 尽管自认是水利的门外汉,但于幼军也总能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当时网上议论说,长江枯水期时,南水北调调水会导致海水倒灌的风险,他去实地调研后,觉得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隐患。他当时还注意到,中线调水没有调蓄湖,水经过各大城市直接进了水厂,但一停调水可不是小事,影响居民用水,而丹江口水库正常年景蓄水都有问题,&确实应该有个不时之备,应该搞应急水源,也就是搞后备水道。&这样的建议反馈给水利部后,水利部的领导说,&你这个门外汉眼睛很厉害,眼光很狠,一抓就抓到了命脉。& 于幼军认同在缺水的中国修建水利工程的必要性,但也提醒,&我们怎么样能够顺应大自然,顺势而为,千万不能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硬干蛮干,那都是不行的,都会受到惩罚。& 对于三门峡水利工程的问题,历史证明黄万里是正确的,&现在看来,如果能全面深入关注专家们的意见,可能遗憾就会少一些。很多事实已经证明,人类战胜不了大自然。&他也曾严肃地说,南水北调工程的争议不是没有,比如长江究竟有无水可调。他自己查资料琢磨,结论是不存在无水可调的问题。 书读进去,人走出来了 于幼军的办公室,在南水北调办大楼六楼,不远处便是玉渊潭公园。冬天时,冰封湖面,百木萧疏,夜晚时分,正是寂静读书的好氛围。身边的同事归纳他在南水北调办的业余时间,&工作之外,就是看书写作&。 他后来将自己的办公室命名为玉渊潭书房。办公桌背后是一幅山水国画&&深山秋意图,背后的书架隔板上,摆着两张7英寸大小的照片,若不近看,很难察觉是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除此之外,全是书架,满满的书。 于幼军的办公桌上,除了家人的照片外,最多的也是书,每本书都压着便签条,上面留有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 于幼军的家人大多在外地,除了偶尔回家探亲外,他就住在大院里,下班后,在食堂吃完饭,就是绕着玉渊潭散圈步,然后回到办公室,也就是玉渊潭书房,夜读思考。 与早年担任深圳市长、山西省长时的开放高调相比,在南水北调办的时光里,于幼军恪尽低调,公共视野里寥寥几次采访,均是和自己分管的调水工作相关,个性化的表达和本职之外的信息难觅踪影。 唯一可堪瞩目的还是书,而不是人。2013年冬天,他出版了《求索民主政治》,这本书的副题正是&玉渊潭书房札记&,算是他在办公室里读书思考的心得总结。 熟悉他的人说,&他跟我们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书读进去了,人走出来了&。随着时间的沉淀,他书读进去了,人也从困境里面走了出来。& 《求索民主政治》,虽为札记,但实际上是一本立论严肃、具有高度现实针对性的研究著作,而讨论主题事关&民主政治&。于幼军试图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之下,求索中国政治的未来。 他知道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写作时要求&言必有据,言必有经典支撑&。 这本书的出版没有任何发布式、读书会、评议会和推广行为,这也是于幼军的要求。他希望一切以正常的状态面世,接受社会各界评判、争鸣。 但书的封面创意为他亲自构思,底图为蛇形梯路,蜿蜒前行消失在远方,预示着书的主旨是梳理世界各地的政体样本,从中寻找中国特色的正道坦途。 &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路,我相信会越走越宽,而且一定会步入人类文明共同的大道。&他说。 《求索民主政治》之后,他将兴趣转移到了&文革&研究,并希望能对这段历史有所思考和记录。 &重回起点&的三书先生 于幼军仕途发端于广东,历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深圳市长,后转任湖南、山西,再至文化部。几十年的仕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西和文化部的经历。但离开岗位后,他绝少再提及。 他事后提及离开山西时说,&很舍不得,因为很多事正在进行,已经开局了。& 2007年8月,中央在将于幼军调离山西时,评价他:&视野开阔,改革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强;敢抓敢管,作风务实。& 这些评价显然都是有所指的。面对山西当时严重的环境污染,人家说要壮士断腕,于幼军则说即便是壮士断臂也要干。一年之内,山西炸掉了三千多个小焦炭厂,关停了七千多个小煤矿,还有一批小化工厂。 当时的阻力非常大,有人质疑、反对,包括他在任内提及的&煤炭零增长&理论也受到非议。很多人认为,从深圳过来的省长,应该带领大家大干快上,放手大干,怎么来了个要&煤炭零增长&的省长? &我反复给大家讲道理,发展是为了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可山西当时因乱挖煤矿造成几千平方公里地质塌陷。我说,如果要对山西长远发展负责的话,如果要对山西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负责的话,那些搞法是行不通的。& 这些只是铁腕的一面,他后来回忆,还是不改初衷。 但令他欣慰的是,&在山西的几年,我打烂了很多人的饭碗,但山西人对我还是很好。&那时,山西很多小煤矿背后总有基层干部充当保护伞,他实行了严厉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度,真的撤了一批干部。&我是准备选举丢票也要管的,但从未想过我竟然在当年全票通过。这件事教育了我,只要是为山西这个地方好,大家还是支持你。& 任中离开,也给他留下了至今未了的遗憾,比如对山西沟壑地貌的改造。山西沟壑地很多,其实,这些地方都是可以整理造地的。当时他已经跟国土资源部谈试点工作,&不需要土地整理的钱,只要给用地指标政策。&比如对汾河的治理,&我一直有个梦想,让汾河,让山西各大河流重新哗啦啦起来&。 于幼军在文化部任上只有一年时间。2008年9月,中央政治局对其作出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但并未被开除党籍,再过一个月,撤销了他中央委员会委员的职务。 这段往事,他记得的只是,&当年在文化部,大家对我非常好。这里面有太多的遗憾,也有太多的说不清。& 那段时间,熟悉他的人感觉,他压力很大,&好比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突然戛然而止,他的整个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后来,他选择了回到图书馆,重新拾起了自己的研究兴趣。 2013年的冬天,他已经60岁了,南水北调办副主任的岗位是副部级,按照组织原则,60岁已届退休之龄。彼时,记者曾经问他,退休后有何打算。 于幼军没有回避,&如果给我块试验田,我会去探探路、闯闯路,多辛苦几年。& 经历了仕途沉浮,退休的他更愿意回到人生的起点,再当教书匠,&读书,写书,教书&,做一个&三书先生&。 在那本《求索民主政治》书的后记中,他写了一首小诗,&唯望知我者,怨我者,骂我者,能理解体念序言结尾的小诗:穷达皆思报民恩,沉浮不改忧国情,愚者竭诚百千虑,诉与诸君仔细吟。&
[责任编辑:PN05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325347
播放数:264493
播放数:222299
48小时点击排行于幼军:在山西的几年,我打烂了很多人的饭碗
来源:综合
作者:南方周末
  日,国务院公布新一轮任免名单,62岁的于幼军被免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一职。
  此刻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刚过满月。一切都显得平静。当天,2015南水北调工作会议在河南南阳举行,于幼军仍位列主席台,并将循例发言,总结工作,这应是他在这个岗位上最后的公务了。
  这位曾经的明星官员,仕途几度起伏,几乎每次职务变动,都曾备受解读。
  细察年龄,于幼军实际已经“超期服役”近两年。2013年冬,他写就的《求索民主政治》就已被外界视为谢幕之作,当时的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理论上,组织的电话随时就会来了”。
  这个电话迟到了一年多。
  与水利的缘分
  还是一本书。2010年12月,于幼军利用两年仕途低潮期写完《社会主义五百年》后,就接到了任命通知。
  此后,他一直在北京玉渊潭南路一号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上班,任党组成员、副主任,分管环保、财务等工作。这里曾被外界认为是官员东山再起的过渡之地,孟学农因“SARS”辞去北京市市长后,就是在这里重新出发,后转任山西省省长。
  但于幼军最终平静地度过了4年,再无变化。
  他事后回忆说,“搞水利,还是有点缘分的”。在山西主政时,他就曾归纳山西之短在于水,更主要是工程型缺水,所以力推水利水库建设,甚至亲自找到水利部长,争取水库建设规划;更早些,在深圳市长任内,亦有治水举措。
  彼时更多的应是坦然受之的心态,他曾半开玩笑说,“如果是组织叫我去扫大街,我都会比别人扫得干净,我干啥我就尽力去学好,把它干好”,接到调令后,他还没正式报到,已经去国家图书馆借书学习水利工程知识了。
  在到任半年的时间里,他将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走了一遍,边考察,边请教,恶补水利知识。2013年冬天,他最为关注的是通水之后的水质和水量问题。
  尽管自认是水利的门外汉,但于幼军也总能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当时网上议论说,长江枯水期时,南水北调调水会导致海水倒灌的风险,他去实地调研后,觉得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隐患。他当时还注意到,中线调水没有调蓄湖,水经过各大城市直接进了水厂,但一停调水可不是小事,影响居民用水,而丹江口水库正常年景蓄水都有问题,“确实应该有个不时之备,应该搞应急水源,也就是搞后备水道。”这样的建议反馈给水利部后,水利部的领导说,“你这个门外汉眼睛很厉害,眼光很狠,一抓就抓到了命脉。”
  于幼军认同在缺水的中国修建水利工程的必要性,但也提醒,“我们怎么样能够顺应大自然,顺势而为,千万不能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硬干蛮干,那都是不行的,都会受到惩罚。”
  对于三门峡水利工程的问题,历史证明黄万里是正确的,“现在看来,如果能全面深入关注专家们的意见,可能遗憾就会少一些。很多事实已经证明,人类战胜不了大自然。”他也曾严肃地说,南水北调工程的争议不是没有,比如长江究竟有无水可调。他自己查资料琢磨,结论是不存在无水可调的问题。
  书读进去,人走出来了
  于幼军的办公室,在南水北调办大楼六楼,不远处便是玉渊潭公园。冬天时,冰封湖面,百木萧疏,夜晚时分,正是寂静读书的好氛围。身边的同事归纳他在南水北调办的业余时间,“工作之外,就是看书写作”。
  他后来将自己的办公室命名为玉渊潭书房。办公桌背后是一幅山水国画―深山秋意图,背后的书架隔板上,摆着两张7英寸大小的照片,若不近看,很难察觉是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除此之外,全是书架,满满的书。
  于幼军的办公桌上,除了家人的照片外,最多的也是书,每本书都压着便签条,上面留有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
  于幼军的家人大多在外地,除了偶尔回家探亲外,他就住在大院里,下班后,在食堂吃完饭,就是绕着玉渊潭散圈步,然后回到办公室,也就是玉渊潭书房,夜读思考。
  与早年担任深圳市长、山西省长时的开放高调相比,在南水北调办的时光里,于幼军恪尽低调,公共视野里寥寥几次采访,均是和自己分管的调水工作相关,个性化的表达和本职之外的信息难觅踪影。
  唯一可堪瞩目的还是书,而不是人。2013年冬天,他出版了《求索民主政治》,这本书的副题正是“玉渊潭书房札记”,算是他在办公室里读书思考的心得总结。
  熟悉他的人说,“他跟我们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书读进去了,人走出来了&。随着时间的沉淀,他书读进去了,人也从困境里面走了出来。”
  《求索民主政治》,虽为札记,但实际上是一本立论严肃、具有高度现实针对性的研究著作,而讨论主题事关“民主政治”。于幼军试图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之下,求索中国政治的未来。
  他知道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写作时要求“言必有据,言必有经典支撑”。
  这本书的出版没有任何发布式、读书会、评议会和推广行为,这也是于幼军的要求。他希望一切以正常的状态面世,接受社会各界评判、争鸣。
  但书的封面创意为他亲自构思,底图为蛇形梯路,蜿蜒前行消失在远方,预示着书的主旨是梳理世界各地的政体样本,从中寻找中国特色的正道坦途。
  “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路,我相信会越走越宽,而且一定会步入人类文明共同的大道。”他说。
  《求索民主政治》之后,他将兴趣转移到了“文革”研究,并希望能对这段历史有所思考和记录。
  “重回起点”的 三书先生
  于幼军仕途发端于广东,历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深圳市长,后转任湖南、山西,再至文化部。几十年的仕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西和文化部的经历。但离开岗位后,他绝少再提及。
  他事后提及离开山西时说,“很舍不得,因为很多事正在进行,已经开局了。”
  2007年8月,中央在将于幼军调离山西时,评价他:“视野开阔,改革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强;敢抓敢管,作风务实。”
  这些评价显然都是有所指的。面对山西当时严重的环境污染,人家说要壮士断腕,于幼军则说即便是壮士断臂也要干。一年之内,山西炸掉了三千多个小焦炭厂,关停了七千多个小煤矿,还有一批小化工厂。
  当时的阻力非常大,有人质疑、反对,包括他在任内提及的“煤炭零增长”理论也受到非议。很多人认为,从深圳过来的省长,应该带领大家大干快上,放手大干,怎么来了个要“煤炭零增长”的省长?
  “我反复给大家讲道理,发展是为了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可山西当时因乱挖煤矿造成几千平方公里地质塌陷。我说,如果要对山西长远发展负责的话,如果要对山西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负责的话,那些搞法是行不通的。”
  这些只是铁腕的一面,他后来回忆,还是不改初衷。
  但令他欣慰的是,“在山西的几年,我打烂了很多人的饭碗,但山西人对我还是很好。”
  那时,山西很多小煤矿背后总有基层干部充当保护伞,他实行了严厉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度,真的撤了一批干部。“我是准备选举丢票也要管的,但从未想过我竟然在当年全票通过。这件事教育了我,只要是为山西这个地方好,大家还是支持你。”
  任中离开,也给他留下了至今未了的遗憾,比如对山西沟壑地貌的改造。山西沟壑地很多,其实,这些地方都是可以整理造地的。当时他已经跟国土资源部谈试点工作,“不需要土地整理的钱,只要给用地指标政策。”比如对汾河的治理,“我一直有个梦想,让汾河,让山西各大河流重新哗啦啦起来”。
  于幼军在文化部任上只有一年时间。2008年9月,中央政治局对其作出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但并未被开除党籍,再过一个月,撤销了他中央委员会委员的职务。
  这段往事,他记得的只是,“当年在文化部,大家对我非常好。这里面有太多的遗憾,也有太多的说不清。”
  那段时间,熟悉他的人感觉,他压力很大,“好比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突然戛然而止,他的整个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后来,他选择了回到图书馆,重新拾起了自己的研究兴趣。
  2013年的冬天,他已经60岁了,南水北调办副主任的岗位是副部级,按照组织原则,60岁已届退休之龄。彼时,记者曾经问他,退休后有何打算。
  于幼军没有回避,“如果给我块试验田,我会去探探路、闯闯路,多辛苦几年。”
  经历了仕途沉浮,退休的他更愿意回到人生的起点,再当教书匠,“读书,写书,教书”,做一个“三书先生”。
  在那本《求索民主政治》书的后记中,他写了一首小诗,“唯望知我者,怨我者,骂我者,能理解体念序言结尾的小诗:穷达皆思报民恩,沉浮不改忧国情,愚者竭诚百千虑,诉与诸君仔细吟。”
(责任编辑:un649)
原标题:在玉渊潭的日子里 于幼军“沉默”的这些年
&&&&&&</div
强奸罪未必判得更重。[]
数字之道:
谣言终结者: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结果人没事蛇死了……[]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屁屁的故事直到打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