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这个女的叫什么不?以前手机有存。先有胎心后来又没有了清数据没有了!!求仙人指路😢

手机被我加密了,后来觉得很麻烦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除加密? 不要清楚数据 实验可行后立刻采纳!_百度知道
手机被我加密了,后来觉得很麻烦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除加密? 不要清楚数据 实验可行后立刻采纳!
baidu://e.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hiphotos://e.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85e7b85ab351f819f1700b4cea0b912c8fcc3ce7f08fd53f20f2.hiphotos.<a href="/zhidao/wh%3D450%2C600/sign=/zhidao/pic/item/fcc3ce7f08fd53f20f2.baidu://e.jpg" esrc="http&nbsp
提问者采纳
在电脑连接刷机精灵并获取权限,找到清除锁屏密码菜单清除密码即可。
采纳给你吧
弱弱问一下,楼主清除锁屏密码没?
我要清除的不是锁屏密码
而是开机锁
每次开机都要输密码太麻烦了
手机没有开机锁的,这是数字密码锁
我重启截张图给你看下就知道了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要不然你就打客服问一下呗可以备份数据之后恢复出厂设置,这个你试一下,备份数据之后不会丢掉的
进去再取消一下吧
或者还原出厂!
我就是不想清楚数据
哦!进去锁屏pin那里设置一下吧!
锁屏那里设置不了
真难哦!你的和我不一样!
我的可以修改
重新点一下那个地方
你觉的我的这个对了吗?亲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以前我的手机在电脑上root成功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没有了。然后又在手机上root都不成功求大神_百度知道
以前我的手机在电脑上root成功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没有了。然后又在手机上root都不成功求大神
前我的手机在电脑上root成功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没有了!!!!!。然后又在手机上root都不成功求大神指点
提问者采纳
就root了,它会安装一个360权限工具试试最新版360手机卫士的安全工具里的超强模式。另外一键root大师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重新用电脑再root一次
估计你是用的360吧!
重新刷机再ROOT吧。。。
再在电脑上root一次,我以前也这样
重新用其它软件刷
下一个百度一键root,绝对好用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的手机总是显示内存不足,于是我清除数据了,结果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别人电话打不进来,总是说正在通话..._百度知道
我的手机总是显示内存不足,于是我清除数据了,结果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别人电话打不进来,总是说正在通话...
我的手机是华为的我的手机总是显示内存不足,去了电信公司人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请问这是怎么搞得,于是我清除数据了,总是说正在通话中。,而且界面老是显示QQ账号设置的图标而且账号还设置不了?求大神解答,结果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别人电话打不进来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下载应用,之后手机自动重启、清除应用操作过程中导致的异常,解决方案:开机进入手机主界面→点击屏幕右下角“三”功能键→点击设置→点击隐私权→点击恢复出厂设置→点击重置手机,故障清除操作前请先移去SD
朋友可以在手机上安装个360手机卫士,用它来优化内存。
你是不是还原系统了?按你描述的情况,应该就是系统设置了什么东东的原因,飞行模式或者有自动屏蔽之类的
我也是这个问题啊!!现在好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显示内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编号为1~15的15位同学排成一个圆圈,从编号为1的同学开始顺时针1~2报数,报1的同学立即出列,报2的同学留下。如此一直循环进行下去,最后只留下一人。该同学的编号是多少?解:因为队伍改为首尾相接的环形队列,一轮报数后第二轮报数的奇偶性发生了变化,最后留下的同学的编号就不是8号了。我们这样设想一下,如果人数M=2n,则两种排队方式就没有分别了。因为每一轮报数编号为2n的同学都是报2,他将会留到最后。于是我们找到了一条出路,如果M>2n,当队列中人数减少到2n人时,最后一个报2的人就是留到最后的人。在他之前已有M-2n
个人出列,所以他的编号是(M-2n)&2,本题中最后留下的人是编号为(15-8)&2=14的同学。环形队列“去一留二”型最后留下的人的编号(a)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a=(M-2n)&2很容易推出计算环形队列“留一去二”型最后留下的人的编号(a)的公式:
&a=(M-2n)&2+11,2,3。。。。。50号同学围城一圈,从1开始顺时针报1,2,1,2报2的出列,一直进行下去最后留下的是多少号同学?
熟知这个背景的话直接(50—32)&2+1=37.我开始用枚举法解出的这一题总觉得不满意,可以将问题划归成2的n次方。做题的时候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哦。
升级&&12.6%
& 23:12&|&|
首先非常感谢“家长100”给我们这些家长“听刘嘉讲奥数”小低专场的机会。我们不仅免费听了一场受益匪浅的讲课,还得到了一本赠送的奥数题集,我想每位有幸参加此次讲课的家长们一定和我一样是满心欢喜、心存感激的。
我们从下午两点一直听到快五点,刘嘉老师精彩的演说、丰富的举例、生动的讲法,令大家意犹未尽。我将重点做了一些笔记,回家后归纳总结了几点给没参加听课的家长做些参考。
一、家长心态:
刘嘉老师归结为四种:1、给钱型;2、给力型;3、为名(利);4、为学(学古师贤,穷物究理,求真致远)。按刘嘉老师的说法,前面三种心态都是不可取的,唯有真正为学型的心态才是送孩子学奥数的正确心态)。
精彩语录:
1、父母的话是真话;商人的话是假话;领导的话是空话。
2、为名读书是把伢当产品,为学读书是把伢当作品。产品是按大众标准生产,然后拿来卖的,只有作品才是精雕细琢用来收藏的。
3、当伢遇到困难时,实际是对其磨炼的机会,不要帮伢挡住前面的困难,让伢自己去面对!
二、成才=求知、习惯、方法、思想……
首先讲的习惯,因为习惯尤为重要。习惯可以分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包括培养孩子的生活品德;学习习惯包括培养孩子自己清理书包、清理书桌、归档书本等等。
其次讲的方法。方法就是要学会归纳总结。例如:看完一个故事,要学会复述;看完一本书,要学会总结;做的数学题要学会把解题步骤一步一步讲解给家长听。
然后讲的思想,精彩语录:
1、分数是擂出来的,兴趣是养出来的。
2、聪明不等于智慧。
3、成功的人一定努力,努力的人不一定成功。
4、成功的人眼界要高、心胸要宽、能力要强。
最后讲的求知。求知有两点,即奥数和基本功。求知的方法:首先培养生活习惯,其次加强基本功训练(即运算能力),基本功强调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关于理解能力的培养,刘嘉老师建议多看文学和史学,比如经典名著、经典童话、三国演义、资治通鉴之类。总结:三分之一的精力培养孩子的习惯;三分之一的精力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三分之一的精力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
最后用刘嘉老师的话做为本贴的结束语:什么是奥数?对于喜欢数学的人来说是奥妙的数学;对于讨厌数学的人来说是懊恼的数学!
PS:本来计划二年级送儿子去学奥数的,但是今天听了刘嘉老师的课后,决定还是缓一缓,先把基本功练好了,明年三年级的时候再去学吧。
发表于《宝鸡教育》
“取长补短”不如“扬长避短”
&&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的有效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版。这一市场营销理念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要求学生“取长补短”,全面发展,防止偏科。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偏科”这一现象其实在任何地域、任何学校、任何班级及任何个体身上都存在着,多年来,学生当中的“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于是,作为教师或家长便常要求学生“补短”,“看你这次成绩没上去,就是因为X
X学科拖了后退”,于是“恶补”成了中国教育的一大特殊景观,旷日持久的补课,常常让学生苦不堪言,为了“全面发展”再苦也得补,可现实的结果往往是,除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外,并没有造就出什么卓而不凡的人才,反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死气沉沉,思维完全被训练的“模式化”,试想,这样的学生即使门门考了满分,与真正的人才又有多大的关联呢?
&&&&一群小动物被大灰狼追赶到河边,于是萌生了学习游泳的想法,但是大家都学不好,后来仙鹤说,既然兔子跑的快就不用学游泳,既然松鼠会上树,也就不用学游泳……
“仙鹤”一语可谓道出了众多人的心声——让一个人(或动物)在不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行走,就好比穿上了一双夹脚的高跟鞋,也许看上去漂亮,但对当事者必苦不堪言,而且没有任何实际的效果,倒不如放开脚,让他们朝适合自己的方向自由的奔跑,其结果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这么一家人:男的是一名教师,在一中专学校任经济学,女的下岗,在街面开了一纽扣站,女儿在一普通中学读初三,男的固执的认为“一个人只要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至就会成功”,女儿成绩差,没有考上大学,父亲并没有抱怨什么,他发现女儿喜欢英语,就聘了老师,专门教女儿学英语,在一次外企招聘中,女儿因英语好而被聘为翻译,后来,女儿又到英国留学了……
然而,真正的将“木桶理论”做了“修改”的还是曾就读于湖北省钟祥市实验中学的高三学生胡飞,这曾是一个沉迷于网络世界,让家长揪心老师费心而他自己却对网络一片痴心,中考成绩为220的差生,就是这个知识底子薄的可怜的胡飞,硬是在短时间内自学掌握了网络世界、网络安全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打通了向网络世界出击的更加广阔的渠道,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内创造了人生道路上的一段神话:创办了“楚天工作室”,接洽网络业务,撰写了三十余万字的《墨客实验室》一书,兼任武汉市壹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研发出“幻影系列软件”,经济上完全独立,每年除交给父母二万元外,还不断匿名捐助弱势学生……
让我们试想,如果这两位大家公认的“差生”当年在老师、家长的“威逼”下去苦苦的“补短”的话,能有今天的成绩吗?正如胡飞所说:“我上大学有个前题:我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汲取。如果大学课程与我的兴趣和志向不符,那么北大、清华,对我也没有意义了——我去了也会打道回府的”。是的,即使进了大学,如果一个人的优势得不到足够的发展,继续下去也是一种“苦差”。
“取长补短”远不如“扬长避短”。其实,很多杰出人物都曾有偏科的“老底”——数学考零分,仅凭一首诗写得不错就被闻一多录取到山东大学的藏克家,数学常常不及格而偏爱文史哲的伟人诗人毛泽东,精于数学推算而语言表达欠佳,在中学教书难以胜任的陈景润,还有数学考了零分而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吴晗,数学不及格而成为清华大学学生的钱钟书,英语几乎为零而成为当代走红作家的贾平凹……面对这些似乎都需要“补短”的人,谁能怀疑他们的创造性?事实证明,一个人只有巧妙地避开自己的“弱项”,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有可能成为各个领域的“冒尖户”,看来,我们所谓的“全面发展”在不断的“补短”中不知已将多少“精英”扼杀在萌芽状态?
当代作家韩寒曾公然宣称: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平庸。是的,“取长补短”不如“扬长避短”,“仙鹤”一语值千金啊!别让“木桶理论”再忽悠我们了。
完成一件工作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3/8,甲先单独完成了这件工作的2/5,乙接下来独做,共25小时完成求甲做了多少小时?
分析1:假设法&&
此题是工程问题和分数应用题的结合题,对1的理解要求比较高。我们如果能求出甲或乙的工效问题就好办了。我们把乙完成的全换位甲。3/5乘以8/3=8/5&&
这25小时如果都是甲做可以完成2/5+8/5=2
甲的工作效率就是2/25&&
2/5除以2/25=5小时
分析2面积法&&
工程问题最基本的关系&&&
工作效率乘以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看为长,工作时间为宽,总量就是面积
甲和乙工效比即为长的比为8:3,总量比及为面积比2:3&&
所以时间比为宽的比(2除以8):(3除以3)=1:4&&&
分配25小时所以甲工作了5小时
方程列方程的依据主要是3个&&
1多少,局部合成整体2倍数或比例3不变量&&&&&&
我们在这里可以采用第二个来解决
其实工程问题未必一定只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为1其实我们可以把甲的效率看为8乙的为3设甲做了x小时
8x:3(25-x)=2:3&&
2:3=2/5:3/5&& 解得x=5
&&&&&&&&&&&&
三种解法的共性都是对1的理解,难点在于1中套1的问题面积法和方程思路就比较自然。
我常跟学生讲,人的一生应该去关注5个“识”:
1、意识——不论是横逆困穷之时,还是春风得意之时,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与意识。
2、知识——毛主席说过一个比喻,读过书的人是提着马灯在山顶上走,没读过书的人是盲人摸黑走山沟。学习如果说有功利的话,这功利就是成就人生,而不是换取眼前利益。所以读书学知识不要“死读书”,否则就“读书死”,人应该树立终身追求知识的理念。
3、见识——有许多人读书越读越痴,“痴”的构造很有意思,“学知识出毛病了就会痴”,一种是白痴,不学习的人。一种书痴,学多了却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所以,知识一方面可以长见识,但反过来,你不拓展自己的见识也会使知识变得死板。“读万卷书”是要你求知,“行万里路”就是要你长见识。
4、胆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不能柿子挑软的捏。做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挫折与失败,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并战胜它才能获得成功,才能为自己的短暂的人生增添夺目的光彩!
5、认识——学习不能人云亦云,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理性精神与判断思考能力,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学习一定要发扬“达摩面壁”的感悟精神,产生自己的认识才能让知识转化为智慧
五、对所有参加奥数的学生,“成才”的标准是什么?现在有一种舆论,认为学奥数的人只有得了数学金牌才叫成功。我个人认为这是对奥数教育的曲解。据我了解,中国有两个奥数金牌得主,学完数学后拒绝了数学机构的邀请,跑到华尔街去搞证券设计,年薪三百万美金,你说他算不算成功?我有两个朋友,是湖南农村的孩子,都是冬令营选手,北大、清华毕业后在北京创立了自己的IT和教育公司,在各自的行业内都小有名气,你说他算不算成功?
  奥数其实就是一种教育手段,如果把功利性的东西渗杂进来,就会改变它的作用。就像高考,也是一种选择人才的手段,由于功利性的东西太多,导致高考产生了许多负效应。但在中国目前这种考试大国的状态下,由于社会的诚信度过低,很难找出更多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试想如果取消这些,学美国的推荐制,在中国会发生什么情况?
  所以,孩子学奥数就像练长跑,看你怎么定位。
  如果你把它定位于强身健体,它肯定能增强你的体质,但如果你认为练长跑就是为了成为刘翔才叫成功,可你又不具备那个潜质,你肯定成为功利主义的牺牲品!难道我们会因为自己不会成为刘翔而不去增强自己的体质吗?难道我们会因为练长跑而增强了体质但不能成为刘翔,就自认为自己是悲壮的牺牲了吗?
  所以奥数承载的更多的是教育功能,而不是功利色彩,只不过目前的国情让它承载了太多它不该承载的东西。
六、2中、71和外校都是武汉市出类拔萃的学校,但2中、71偏重于理科,外校偏重于文科。但在中国目前考试的制度还不可能完全改变的状态下,我们还是得服从高考这个指挥棒。当然如果你的孩子想在中学阶段就出国读书,外校是个很好的选择,毕竟,目前在武汉市,外语教学是它的强项。
七、真正意义的奥数是知识同步能力超前,不可否认,确实有部分奥数题是机械的下放,多年来我自己在命题过程中是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但是又不可否认的是,数学中的有些知识点是可以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呈现在孩子面前,比如在我的教学实验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勾股定理往往是初中的知识点,但采取适合的教学手段是可以让小学四年级以上学有余力的孩子很直观的了解与掌握的,而进入初中后这个知识点又可以逻辑的方式来训练孩子的思维,到了高中后又可以坐标系与向量的方式来解释勾股定理的本质。因为数学的特点在于初级知识包含于高级知识之中,所以数学课外培训的选材一定要遵循这个数学的发展规律。
八、国内的奥数金牌获得者的父母很少有学数学出身的。一个成才的孩子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的合力作用下的产物,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地应该是孩子的心灵导师,而不是他的专业导师。
九、1、红军长征从瑞金出发有近10万将士,中途因牺牲、叛变、脱逃而减员的大约有6、7万人,而坚持下来活到新中国解放那一天的红军,即有聪明如林彪的将军,也有大字不识的文盲,但他们却都有坚定的信念,所以也就完成了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而没有信念的聪明人如张国涛却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相信只要坚持,终有所成,而且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还正在进行中;
2、家长配合:注意检查、督促、落实明心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好学善思;
3、每次内容丰富,对个体学生而言,接受多少是有差异的,能接受50%是基本,希望接受100%是追求,但就设置的难度而言,达到100%的很少,60%~80%是现实情况,这是给学生发展留有余地;
4、老师追求的是通过共同努力成为资优;
5、稳坐A班的学生,大多是坚持、专注、努力。
十、成才即要努力又要顺其自然,努力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成才的学生肯定努力,努力的学生不一定成才,这涉及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问题,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首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3、每个专题配合作15~20题练习,另2周补充1次综合性试卷(课外书上有)。注意提高练习效率,培养专注、敏捷的思维习惯,要有时间控制。
十一、要学好数学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目标明确,坚持“三定”——定时、定点、定内容;
2、知识同步能力超前——以数学课本为基础,尽可能在教材中找到生长点来拓宽视野。
3、学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重点要放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上。
4、学习应该从三个层面上展开:
& 1)课本知识的加深与加宽;2)课外知识的补充与渗透;3)热点专题的系列学习。
这是一个知识不断拓宽能力逐级提高的过程。
少林寺的和尚练武功,一开始并不会去练一招一式,而是先练砍柴挑水的功夫——这是练武之人的底子,没有这个底子,练的招式都是花架子。做题只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不做这件事就不可能把数学学好。
十二、一、数学的基础知识孩子可随学校的教学而得到巩固与提高。
二、A班与B班教学大纲一样。
1、由于接受能力不同,所以难度设置不同,B班相当于A班80%难度。
2、教学方法有区别,A班侧重鼓励独立思考,B班侧重教师剖析。
3、在家自学需要家长本人有较为系统、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十二、就四年级而言:
1、随意看一看,做一做,培养阅读习惯,思考探索意识,不懂的字词,数学语言,家长可作一些解释。
2、先做练习,遇到不会的,再去找相应的例题笔记,让学生去琢磨其中的方法道理。练习完成后整理其中的方法。
3、适量的练习是必要的,注意练习的质量和效率。
十三、如果用我的经历来回答“数学是不是有天赋?”,我的回答是:每个孩子的智商都可以把中小学的数学学好(当然,你要想参加竞赛或以数学为职业的话还要兴趣、勤奋、方法与毅力),我父母都是工人,家里没有一个大学生,我小学数学很差,到了初中我拼命地去学数学,只是为了证明我在老师眼中不是一个数学差生,数学的魅力是很大的,当你真用心去学的时候,你的兴趣就自然而然的地产生了。
十四、无论套读还按部就班的读都取决于孩子的学习态度与兴趣。
超前学习是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虽然孩子不一定愿意,但这是对付应试的一种手段。各位家长想想我们读高中时,2中、6中、华一、钢三等重点中学不都是两年学完三年的内容,第三年专门进行模拟训练。这就是应试教育。
至于超前学习,只能说明在进度上领先,如果对知识点领悟不深,达不到一定的高度,还不如按部就班的学习。
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考虑三个维度:进度、深度、高度。这三个方面应该平衡发现,齐头并进,当然在某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选择其中的一个方向为主要的学习方向。
十五、听得懂做不了,这是学生常常反映的学习状态,这反映了学生对“懂”这个概念的理解有问题,举个例吧:三国演义你看得懂,说明你识字,理解词意。但要你写小说,你未必写得出来,说明缺少系统专业的训练。
所以对数学而言,“懂”不只是了解,而是理解、应用。对老师讲的数学题能了解,说明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熟悉了。但缺少系统专业的训练,缺乏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至少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练挑水砍柴工——基础训练不可少,这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是一个精细活。
二练归纳总结工——去伪存真,这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需要学生去思考。
三练面壁感悟工——高屋建瓴,这是一个形成自己思维方式的过程,需要学生去悟。悟字的构造就是“用心去思考”。十六、学习数学不做题是不行的,但“过由不及,知止不败”,做题也必须有个度,不同孩子有不同的量,就像吃安眠药,适量有助于睡眠,过量会让你长眠。在做题中,不要把重量当力量,把肥大当强大。
十七、许多高手学生做难题往往是这种情况:见过的难题会做,没见过的中档题都不会做。这反映了训练的痕迹但缺少思考。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训练很扎实,但对爬坡题却束手无策,这说明这部分孩子缺乏思维的训练。数学思维是由数学的概念、数学的技巧、数学的方法、数学的思想组成的,要想把数学学好概念不清就会导致技巧不熟,技巧不熟就不会产生系统的方法,没有方法更谈不上数学的想法了。
十八、我对学生及自己的孩子学习数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就像练长跑,它可以让你强身健体,也可以让你成为刘翔,但如果人人都想成为刘翔那是不实现的。学数学也是一样的,不能因为学数学甚至参加竞赛而认为孩子将来一定要选择数学为职业,中小学阶段数学好,只能说明这个孩子的理科发展潜质很强,我同不少家长交流过,发现并非所有家长对孩子进行课外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眼前的功利,而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因为数学对于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理性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对孩子将来的大学专业和工作有实质性的影响。所以,在中小学阶段(18岁以前),我更关注孩子在数学上是否具备系统、科学的数学训练,如果小时候数学基础没有打好,长大以后再补根本没有可能。从短期的角度看,家长也懂得,数学的相关性最好,数学可以很有效地带动理化和计算机的学习,而文科在这方面的作用相对来讲就没有那么强(当然这确也是有些功利了)。
武汉的奥数培训相比其他城市是否最牛?
& & 刘嘉:据我了解,如果把奥数理解成升学的敲门砖的话,中国的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包括台湾、香港在内都很疯狂,甚至韩国、日本、新加坡虽然没有奥数这种说法,但如果把冲刺名校的培训也等同于中国的奥数的话,他们也很疯狂,我感觉到在亚洲这个儒家文化圈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文化根源之一。
  谈到国内各个城市的比较,我个人认为奥数培训竞赛最疯狂且最乱的城市是北京,北京的孩子在这方面的投入最大,精力也花的最多,他们进入名校如RDF中、101、清华附中、北大附中不仅要看中文奥数证书甚至还看你是否有英文奥数证书,还要看英语考级证书(有的孩子英语都过了6级!),甚至还要展现你的艺术才华,如果你没有有很深厚的背景(大官太多,局级干部用撬铲,有钱都没用!)又没有特长是根本进不了这些学校的。以海淀为例,就是平时放学以后,只要你沿着中关村大街从四通桥由南往北走向中关村一桥(北四环),你就会看到大量的学生不是回家,而是直奔培训学校补习!他们的奥数课大多是以三个小时为单位,也就是说一般从18:30上课,到21:30才完,无论周末还是平时都是这样。
  其他地方如我到过的城市广州、上海、南京、郑州、长沙、天津、长春、哈尔滨、成都、重庆、贵阳、杭州、温州、西安、太原等都与武汉的情况相同,珠江三角州地区的奥数培训虽然不疯狂,但是他的数学课外补习的风气与内地的奥数相仿,当你漫步在深圳的大街上时,只要你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有许多巨大的楼宇广告就是关于课外补习的,我常对深圳的老师开玩说:深圳是最有钱的城市,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是中国最“穷”的,深圳的家长为孩子花在培训上的钱可以和北京争峰,但孩子学到的东西还不及我学校提高班的内容,如果按房价排名武汉叫二线城市的话(大家肯定都希望这一点武汉永远不要争第一,甚至排名越后越好),那武汉的教育质量绝对是一线城市中的一流。
听孩子说你曾在教室里讲一道关于不同点距分割木棍后有几段的题时,你中途忽然断电,愣在那里讲不?
刘嘉:不光你孩子说的这一次,以前也有过断电的状况,因为我这人不喜欢守旧,所以讲同样的题都尽量要找新感觉,这可以从不同届学生的笔记当中看出,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老师不应该只向学生展现出他思维正确的一面,也要向学生去分析思维断电时的那种感觉和原因,帮助学生去了解正确的数学思维是有一个曲折的试错过程,这样更真实。
  对数学的理解不能说我有多高的境界,只能说一旦我对数学的某个问题有新认识时,我就会把我的感悟与对应年级的学生或同行去分享,不论他是小学的,中学的,还是大学的。
.“三无”怎么做的老师?现在老师上岗不都是要有资格证?
刘嘉:数学中的曲线往往存在奇点,奇点就是特殊点。我的经历可能就是教育界中的奇点,一个特例。有证≠有水平,无证≠没能力。中国是一个发证大国,有那么多证又有什么用呢?
& & 请问刘老师您认为每天花多长时间学奥数比较合理 另外我听有人说 相比汉口的孩子您不太喜欢武昌的孩子 觉得
刘嘉:呵呵,对“三人成虎”这个成语我又有了深刻的理解了!客观地讲,武昌、汉口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孩子,但是他们的特点却不同,武昌的孩子兴趣广泛,但缺乏定力与抗挫折力,汉口的孩子勤奋但视觉较窄,各有优劣,我在课堂上说的原话是:武昌的学生要学习汉口学生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汉口的学生同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并不存在着喜不喜欢的问题,这也是一种比较教育的方式吧。
高一开始学奥数 晚不晚?
刘嘉:奥数只是解题思维的训练(这个话题我会专门来讲),高一学奥数不晚,只要你不是为了高考。大学学奥数也不晚,它能提高你的高数水平。研究生学奥数也不晚,它能让你更快地进入到博士课题中去。博士学奥数也不晚,它能让你成为一个数学工作者。但是中学、本科的所谓奥数只是解题罢了。
我家小丫马上就中考了,数学和物理是怎么都考不了高分,问她什么不懂?她说老师讲的都懂,可做题就下不了笔
刘嘉:听得懂做不了,这是学生常常反映的学习状态,这反映了学生对“懂”这个概念的理解有问题,举个例吧:三国演义你看得懂,说明你识字,理解词意。但要你写小说,你未必写得出来,说明缺少系统专业的训练。
所以对数学而言,“懂”不只是了解,而是理解、应用。对老师讲的数学题能了解,说明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熟悉了。但缺少系统专业的训练,缺乏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至少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练挑水砍柴工——基础训练不可少,这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是一个精细活。
二练归纳总结工——去伪存真,这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需要学生去思考。
三练面壁感悟工——高屋建瓴,这是一个形成自己思维方式的过程,需要学生去悟。悟字的构造就是“用心去思考”。
要想数学学的好,是不是就要多做题呢?
刘嘉:学习数学不做题是不行的,但“过由不及,知止不败”,做题也必须有个度,不同孩子有不同的量,就像吃安眠药,适量有助于睡眠,过量会让你长眠。在做题中,不要把重量当力量,把肥大当强大。
刘老师:我孩子一直在您A班,但是除了三年级外再也没有拿到一等奖,而且参加竞赛结果也不如人意,每次对了答
刘嘉:许多高手学生做难题往往是这种情况:见过的难题会做,没见过的中档题都不会做。这反映了训练的痕迹但缺少思考。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训练很扎实,但对爬坡题却束手无策,这说明这部分孩子缺乏思维的训练。数学思维是由数学的概念、数学的技巧、数学的方法、数学的思想组成的,要想把数学学好概念不清就会导致技巧不熟,技巧不熟就不会产生系统的方法,没有方法更谈不上数学的想法了。
想知道刘老师是怎么教自己的孩子的。你认为什么样特质的孩子适合搞竞赛?你选材的标准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刘嘉:我对学生及自己的孩子学习数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就像练长跑,它可以让你强身健体,也可以让你成为刘翔,但如果人人都想成为刘翔那是不实现的。学数学也是一样的,不能因为学数学甚至参加竞赛而认为孩子将来一定要选择数学为职业,中小学阶段数学好,只能说明这个孩子的理科发展潜质很强,我同不少家长交流过,发现并非所有家长对孩子进行课外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眼前的功利,而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因为数学对于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理性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对孩子将来的大学专业和工作有实质性的影响。所以,在中小学阶段(18岁以前),我更关注孩子在数学上是否具备系统、科学的数学训练,如果小时候数学基础没有打好,长大以后再补根本没有可能。从短期的角度看,家长也懂得,数学的相关性最好,数学可以很有效地带动理化和计算机的学习,而文科在这方面的作用相对来讲就没有那么强(当然这确也是有些功利了)
很多孩子觉得几何难那是没掌握到窍门和以前一些不良的思维习惯导致。其实初中阶段最容易拉开差距的不是代数而是平面几何。代数很多题型套路性极强只要恒等变形的功夫到位多做点题很容易解决。几何恰恰截然不同,为何呢?
初中数学和竞赛中代数的丝路容易形成,只是解题的熟练程度要加以训练。而几何它的魅力在于所需要的知识不难,但很难想到。特别是传统几何,别看很多题只用了全等来转化角度连圆的知识都没涉及可是题目难度并不低,如果用代数方法处理计算量极大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下面我谈谈我的解决方法。几何中的辅助线相当于连接一条大河两岸的桥梁。孩子觉得几何难的原因就是难以架设这座桥。可是新概念几何的观念就是面积法。很多高中竞赛题可以用面积法解决,并且还不需要辅助线。面积法作答的优点就是目标意识。何谓目标意识呢?我主要就是借助几何训练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结合,就是把结论当条件用看需要证明什么,因为百分之九十的情况是可以交换条件和结论的。从结论往条件靠拢,从条件往结论靠拢从中寻觅共同点就是思维的形成过程,用数学语言叫做由果索因和由因执果。也就是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最后把分析法的过程倒着写,综合法的过程顺着写就从容完成了证明。下面我主要介绍面积法的极大核心观念。面积法主要是抓面积不变和高不变。对于面积不变主要是两种处理方式。1局部合成整体2反比例第一个方法对于初一的孩子主要可以证明如下几个结论1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距离和不变。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和不变。还有一些割补法的题都可以采用局部合成整体,甚至勾股定理也可以如此,还包括代数的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都可以应用局部合成整体。反比例应用很广比如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因为三角形有三条边就有三条高从不同的角度看面积不变。面积不变是比较好处理的。相对难的是高不变。相信很多人就觉得几何的比例式难其实处理问题很多时候靠一个朴实的方法可以轻松解决就是共边定理。另外还有个常用的几何知识就是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两个只是一个是同高还有个是等高。在计算的时候都是底边比就是面积比。但是在共边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燕尾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还有共角定理。核心观念就是化线段比为面积比以及不同的面积比表示同一个底边比。当然有的题面积比也要化为线段比。在学习比例的时候对于等比定理和换比的知识也要比较熟悉。而共边定理最大的好处在于有了明显的目标,列方程的话就是很好的等量关系。训练队三角形的感觉还包括三线共点就可以吧整个三角形分成3个大局部6个小局部。三大局部合成整体配合等比定理有很精彩的题。对于四边形可以认识四大局部就是以对角线为界分别是两个大局部,合成的面积是整个四边形的2倍。这里就是综合使用了2大观念局部合成整体和共边定理。
&&&在共边定理初步认识有了一定体会后我主要讲述梅涅劳斯和塞瓦定理。以及它们的逆定理顺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也有逆定理。那2大定理还是用的是化线段比为面积比,其实可供选择的面积比很多,为了解题方便我们如果不能很好找到合适的面积比就采用枚举法把所有知道的面积比列举出来然后去找可以约分的比,今后学相似比例的转化同样可以这样。对于几个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就可以采用同一法。同一法是把逆向思维做到极致的方法。核心观念是把结论当条件用再证明满足条件的点唯一。往往还要结合巧妙的恒等变形比如通分的通分子。比如三角形的重心性质应用梅涅劳斯和塞瓦定理就十分容易。孩子们小学很多在培训班都是动不动方程和方程组的方法其实我是很反对的这样会搞坏思维,很多小孩几乎没有反过来想的意识。我觉得会做题和考试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的,早段时间我带有的小孩突击湘1实验班那套居然被当成法宝了真的晕死。其实一个套路涵盖n类题的做法如果是小孩自己归纳出的对训练思维很有用,可是靠赛塞进去的很容易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这是近年顶级高手反而不如以前的原因就是不善于思考,过于依赖外力忽视了思考。
&&&接下来可以训练全等。基础的4个判定方法很容易学,特别注意边边角不能证明全等。直角三角形有个斜边直角边定理。几何很多难题就是分散的条件难以集中,学三角形的时候就是引用内角和与外角定理。学了全等后往往可以吧分散的条件集中。在讲全等的时候我还是会对比面积法。比如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来说面积法更容易还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但是为何我还讲传统几何呢?因为倍长中线是可以构造平行四边形的,要孩子们感受常用的辅助线达到感性认识的地步,另外的目的就是开拓思维。在学了全等后一下就可以证明三角形的3条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2条外角平分线和一个对应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几何中很多的性质定理交换条件和结论就是判定定理。通过全等这个媒介训练四边形的知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感受三角形中位线和梯形中位线的应用。此外一个重点就是训练加常用辅助线的感觉。包括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从中体会旋转,平移,对称三大经典的几何变换。主要是综合角度转化借助全等集中分散的条件。训练孩子添加辅助线借助桥来转化。在对全等传统几何有了一定认识后我再次结合面积法和全等来讲经典的几何题。比如内角平分线定理可以结合共边定理的面积法和传统几何的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当然构造平行线借助等腰三角形证明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过对比传统几何和面积法去体会。在最后主要是要孩子们体会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就构造了2个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就可以构造2个直角三角形。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就是平行四边形连接矩形的中点就变菱形,连接菱形各边的中点就是矩形。如果综合就是可以进一步体会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此外还可以通过30度角锁对直角边为斜边的一半去体会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总之就是通过面积法和全等训练目标意识,主要通过全等完善几何知识。知识的超前学习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训练思路。
谈谈面积法相对传统几何的优势。图形结构复杂的问题去构造全等和相似往往思路不自然或者构造的全等或相似对证明不能起到作用而这些交线放一起很容易产生共边定理的同高,有平行线也很容易出现等高的模型这就是我说的目标意识很容易形成,也更容易把条件发力。解题最难得就是条件用不上只要条件都用上了题目自然搞定的了。最后强烈推荐去拜读新概念几何这本著作新体系中的面积方法这把快刀却可以单独抽
出来,成为传统平面几何解题的新利器。面积方法的最核心定理就是共边定理和共角定理,这两个定理简
单明白,近几年来,在奥数竞赛、高考复习中已经成为必备知识,而中考复习甚至初中课堂上,也有越来
越多的老师在讲授和使用这两个定理,面积方法正在进入课堂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志于教学研究的中青年
教师们,都应该学习新概念几何,对自己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都将大有裨益。
其实我主要是学习的是张老师的观念。以前自己学竞赛的时候也特别喜爱面积法。除此之外我还特别注重同一法注重逆向思维的训练我觉得这个反过来想的观念是现在培训班学习最欠缺的。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目标意识的训练,在我这训练后很多小孩绕几个明显的地方的题不是问题了。只是一些辅助线难想到而已。这个稍微多做点题很容易解决,最怕的是没想法。我始终认为几何不是做的越多就越好而是要做精和善于归纳。比如平行有哪些方法,垂直有哪些方法,线段相等有什么方法,比例有何方法。自己证明完一个题后去多想想有无其它的方法或更简单的方法。几种方法的共性是什么?证法的优缺点是什么?我如何推广结论等。我觉得学会思考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培训和考试仅仅是副产品而已。
&很多人到了初中还和小学一样在外面到处培训。数学在课外培训,很多人是以考中考的A为目的的。其实初中数学真的很简单只要学习态度端正。数学110就有A了,而110并不是难事。前面那100分几乎是小儿科的题,毕业会考要保证及格率纯粹是送分题。所谓20分的部分就最后一题1-2问抛物线和直线方程与平面几何知识结合的题难度大点。退一万步说那里分全丢了也有115左右。再错个填空或选择题仍然得A没问题。
对于数学基础好的同学我认为是没必要在外面参加什么以得A为目的的培训班的。初一到初二由于函数的引入会导致一部分被淘汰。初二到初三会由于二次函数,几何代数综合应用导致一部分被淘汰。但真正中考比名校的月考和期中考试是容易很多的。所以我觉得完全没必要为了A去折腾如果小孩基础很厚实。如果选择培训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自己的定位。高中的学习比初中是难很多的。中考几乎满分的高中不及格的大有人在,为何呢?高中一堂课的容量至少是初中的2倍,难点多,问题较初中更为抽象。思维能力不够的小孩和习惯不良的小孩的症状到了高中会被无限放大,真正看小孩的实力其实是在高中。特别是有难度的考试个别差异就特别明显了。自学能力强,习惯好的孩子优势就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我觉得真要培训要以培养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为目的,而不是好像学校学什么就培训什么。这种功利主义会害了小孩,哪怕中考得了A又说明什么问题呢?记住所谓的培优是学有余力的培优。比如初一孩子学了绝对值的0点分区间法后对绝对值问题认识肯定就深刻的多。其实这就是在训练分类讨论的思想。而这个到了高一是基本功但又是最容易做不好的东西。数形结合在高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初中有所接触的话高中学习还是相对轻松。初一是由算术到代数到方程和方程组。初二就是一次函数,初三是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了。以及多种函数结合。知识覆盖面更大,广度更大。我认为对于基础好但竞赛功夫难以上去的小孩最适合学到简单最多是中等难度的竞赛即可。但比中考要难,以中考为目的,基础好的孩子没必要去浪费时间。如果真选择培训以对自身有难度又接受的了为目的是最好,就是跳一跳够得到即可。比如初一的几何其实只是入门的内容没什么讲的,又去同步重复学校课程我觉得是完全没必要的,这样耽误时间。其实我认为只要抓些概念易错题和规范下格式即可。
对于要考理科实验班的孩子来说主要看天赋和习惯。适合做这个事情的人其实不到十分之一的。这个是肯定需要学好竞赛的。中考压轴题和实验班招生考试难度比是挠痒痒的难度。这个建议是在初一暑假或初二寒假学完初中课程最晚不要晚于五一。要系统的学习竞赛。代数靠功夫,几何靠思维。学习要注重通法追求巧妙解法。也不要盲目的只培训其实奥赛经典,华罗庚学校教材你都可以课前或课后看和培训学的类似题型,对比老师和竞赛书的方法。当然能有自己独到深刻的解法是最好不过。初一阶段建议抓恒等变形,分类讨论,配对,换元这些代数基本功。特别是
因式分解和条件求值。这是贯穿整个初中体系的。竞赛几何建议学了全等后再系统的学。主要是训练由果索因,由因执果的观念还有就是积累经典的模型和常用的辅助线。最好在初一下期或暑假把相似和圆的内容之前的学掉。几何我以前是最拿手的。我的心得是做完经典题就写体会。总结如何处理垂直,如何处理角相等。全等的构造有些三角形看着别扭的要逐步适应。此外要注重正弦,余弦,勾股定理用代数法解题。最好在初二学些三角函数。三角法不像代数那么难算,也不是如几何那么难想。这个建议自学。还有要高度重视和不断应用面积法解几何题。面积法的观念就是局部合成整体,共边定理,或抓面积不变的反比例。和小学的行程问题解题思路是类似的。几何是个很好玩的东西如果学进去了。组合和数论需要解题经验的积累,多接触经典题即可。总之代数是最好办的关键在基本功。几何既要注重思维也要注重代数和三角法,灵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对于基本功不很好的小孩才适合那种重复的劳动的培训。这类孩子也只有题海战术才能见效。就是不断反复,因为指望思维的灵动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厚实的底子灵活应用是无法想象的。
综上我认为培训应该以理科实验班为目的,或以提升实力为目的。学的东西不要认为现在学校不讲就没用,但记住一定要学有余力,如果学校基础都不牢的话先要把基础打扎实。那个很简单就是抓基本概念和计算。还有注意培训一定要注重习惯的养成,很多培训班只讲套路,小孩越培训越差。
这个和练习武功样的,没有好的习惯和扎实的基本功。招式学的越多危害越大,所以这次名校中有很多小学不错的小孩初中考试只有105左右就这个原因。很多小孩学校作业都完不成,可是家长确把他们搞这样那样的培训整天赶场子,有无必要值得深思。特别是花钱起反作用的培训更加要反省。很多小孩在培训机构把习惯搞坏是最麻烦的。就以奥赛培训为例不要因为现在条件好了就比以前强。以前的孩子知识靠自身和学校,现在都是靠培训班,而忽视了那些经典的好书。我是建议课下有空就做和培训班配套的竞赛资料或看竞赛书学习多种方法。底子厚实了各路招法其实是收放自如随心所欲的。所以培训以理科班为目的需要竞赛底子厚实,或以提升实力为目的高中学的轻松为目的也可。但一定要注重习惯的养成。现在的小孩绝大多只会依葫芦画瓢。最缺乏自学能力。如果以中考的A为目的我建议不要培训,特别是底子还可以的。为何呢?很多小孩只培训不练习不思考养成了坏习惯反而耽误事情。很多小孩在培训班学些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
如果对于大多数成绩不错,竞赛攻关力不从心的小孩我建议培训要培养数学思想的积累,思维习惯的积累。太抽象和需要巧妙方法的题需要天赋。但习惯和数学思想是可以靠后天努力和习惯的养成解决问题。1分类讨论2数形结合这是最需要的数学思想。习惯就是简便计算和速算的意识,逆向和正向思维结合的观念。思维的条理和连贯这是最重要的。那些具体的题型还远没这个重要。那些就题论题,套路培训的地方建议不要去浪费时间。培训的地方没选好是会花钱起反作用的。还有就是学习的落实很重要。
甲乙两车往返于AB,甲从A出发,乙比甲提早1小时从B出发。两车在C相遇。C距离A200千米,距离B240千米。相遇后乙车的速度变为了甲车的速度,甲车提速了,第二次又在C相遇。之后甲的时速提高5千米,乙的提高50千米仍然在C相遇。求乙车开始的速度
很多老师教小孩行程问题是画图,画图是关键。我的观念是整体把控是关键画图是辅助,很多时候不画也无所谓。行程问题最大的难点就是动态。应变方式是抓不变量。首先要搞清有开始到第一次相遇,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第二次到第三次相遇3个状态。每个状态共同不变量是路程。不过开始到第一次相遇是共1全程440千米。第一次到第二次,第二次到第三次相遇都是2全程。且后两次都是时间不变。
第一次相遇后甲车是把BC的路程走一个来回240乘以2=480千米。乙车走了AC的2倍是200乘以2=400千米。说明变速后甲乙速度比是480:400=6:5,相当于甲第一次提速后和初始速度比是6:5。第二次到第三次相遇甲走了AC的2倍是400千米,乙走了BC的2倍是480千米,时间不变速度比为路程比是400:480=5:6
其实要列方程解应用题首先是找等量关系。其实出现了多少,比例,不变量的时候往往就有等量关系。
设甲车原速是5x ,第一次提速后就是6x,乙车第一次变速是5x&
(6x+5)5x+50)=5:6
X=20& 甲车开始就是100千米每小时&
所以第一次相遇的时候甲走了200除以100=2小时
乙就是3小时走240千米。240除以3=80千米就是乙车开始的速度
原题的答案是用六元一次方程组解答的其实这里的方法小学知识都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仙人指路行车记录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