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诚信篇关于诚信的九十字内容

读弟子规有感!读弟子规有感我被一本薄薄的《弟子规》所吸引,这册小小的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查了《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的资料,翻开他的的创作目录,竟有数十册之多,什么《学庸发明》、《四书正伪》、《水仙百咏》等,可是其中流传最广,名声最大的就是《弟子规》。《弟子规》全文仅仅1080个字。为什么它能使我百读不厌呢?是它,教会我如何尊重别人———要孝顺父母;是它,帮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守信;是它,让我学会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问题———要仔细。记得第一次打开《弟子规》,我便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惊呆了,原来我国古代早已把这种行为作为第一规范了,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也一样,之前妈妈叫我,我经常不回应。妈妈叫我干活,我也经常不理不睬。从看到这句话后,我就彻底改掉了这个坏毛病,妈妈很高兴,别人也夸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继续往后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现在大多数家庭和我一样只有一个孩子,平常自己总是独霸一方。一旦放假,问题就来了,我和表哥无论大小事务互不相让,吵架、打架变成了家常便饭,妈妈、爸爸对此头痛不已,读了这句话我才懂得我们两人“兄道敌,妹道凶,兄妹争”就是不孝的表现啊。是啊,我俩吵架、打架的时候,妈妈、爸爸都不得不停下手上的活来劝架,这不是给大人添麻烦吗?从此我就尽量克制自己了。比如前几天姐姐骂我很难听的话,我本来准备马上回击,可还是忍住了。事后我跟姐姐讲她说的不对,他也向我道了歉,避免了一次吵架。“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条读书学习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读书时眼在书上,嘴也在念,可心经常飞到九霄云外。自从读了这句话,我就开始在学习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而是专心致志地学习,读书,写字、上课认真听讲。就是因为这样我的学习效率才大大提高,以前做作业总是需要半天甚至还得熬夜,现在只要不到1个小时就够了,剩余的时间我就可以巩固今天学的知识了。《弟子规》教会我的东西太多了,每当我读起它,就会想起卫老师课堂上讲过的话“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结果孩子们成了龙,却没有成人。”既不孝顺,也不与他人好好相处。我相信,我读了《弟子规》,肯定在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捷径。我同样相信,每个读《弟子规》的孩子,都能成人成才、国家的栋梁。沙发弟子规弟子规《弟子规》伴我成长“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喜欢在书中寻找快乐。前不久,我又结识了《弟子规》这位朋友,我对它爱不释手,百读不厌,它让我受益匪浅。《弟子规》中“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它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日本地震,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真正诠释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心胸,用事实兑现以宽容的心态去接受历史遗留的罪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这一代人是时代的宠幸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所有事情父母为我们包办代替,悉心照顾,细心安排,但只要没有达到我们的心愿,我们就拿出看家本领——撒娇、任性,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霸气去责怪父母,甚至怨恨父母,从来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细读“入则孝”后,我才明白为人子女的本分,深为自己不孝行为而愧疚,作为子女,我们应“万事孝为先。父母教,须敬听”关心父母,回报父母。“凡出言,信为先”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础,“无信而不立”的事实不足为奇,生活中,我们也见证了许多不讲信用的人最终酿下的苦果,“非典”时期,哄抬物价;日本地震,国人闹盐荒危机,“奸商”趁机发灾难财,尽管得到了小利,却失去了做人的根本。纵观《弟子规》全文,行文一千零八十字,字字精辟,句句经典,它像一位远古的智者,拨去了笼罩在我头上的阴霾,敲开了我迷茫的心扉,教导我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它像一面明镜规范我成长的足迹。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白沙完小李浩宣【指导老师:周硕芳】板凳我学《弟子规》我学《弟子规》《弟子规》,我们刚刚背完,它全文一共有1080个字。我们共背了快半年才背完,现在对当时是怎么背出来的,仍然记忆犹新。下面我就讲讲吧!有一天,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纸,上面写着的《弟子规》的全文。老师对同学们说:“这张纸粘在语文书的第一页上,以后我们每天背十二句话,也就是36个字。”不过对于我来说这是“小菜一碟”,因为我在上幼儿园时就曾经背过前一部分。但是,很快我会背的部分全背完了。我只好正正规规的背,这样背比以前更有意思了。从《弟子规》中我学到了很多。比如‘置冠服,有定位’的意思是放置冠服要有个规定的位置,不要随便乱扔。我每天回家后,都是把衣服先整理好,再挂在衣服架上。你看,我从一年级穿的校服现在还没破!《弟子规》这本书,背起来像顺口溜一样十分好背,而且对人也很有帮助。(安阳市钢二路小学三六班)#4楼读《弟子规》有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我们在初一上学期学习的一本古代文学典籍一《弟子归》,短短的一千多字,给我的印象却特别深刻。它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每几个字中就蕴含着深刻哲理,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些深刻的哲理,做一个孝顺母、敦厚善良、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人又何乐而不为呢?《弟子规》全文共分八个小节。第一节是总述全文内容,后七个小节分别向我们讲述如何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第二小节《入则孝》告诉我们要善待父母,要在心中和行动上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孝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出门时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时也要通报一声,以免让父母挂念,这样简单的小事情,然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我深深的反思。《出则弟》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谦虚礼让,《谨》是指我们在言行上要谨慎,养成好的习惯。正如这句话&冠必正,钮必结&这是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小事,我们不必像子路那样为了帽子而死,只要做到起码的端正就可以了。《信》告诉我们要言而有信,信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做到诚实守信,说好话,不说谎话,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光诚实守信还不够,还要平等博爱,与他人友好相处。&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和别人斤斤计较,给人家要多一点,拿人家要少一点,这样才会与别人友好相处。有了好的德行,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就要好好学习知识,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却与之相反,只讲究知识,不讲究品德,结果培养出一批有才无德的年轻人,这是最应该注意的。学习文学典籍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它会陶冶我们的情操,锻炼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让我们在古典文学的熏陶下做好人,行好事,说好话,争做圣贤之人。#5楼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是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之一,记得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开始诵读《弟子规》。当时班主任陈老师带着我们在早读课上诵读《弟子规》,要求我们逐段过关,最后把全文背出来。到现在我们还经常诵读《弟子规》。
《弟子规》告诉我们,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应该遵守哪些规矩。诵读《弟子规》能使我们感受古人的孝顺,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试着为父母和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弟子规》中的很多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我。孟子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成。”教会了我:在父母和长辈叫唤我的时候要立即回应,叫我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拖拖拉拉。父母和长辈对我所说的,我要专心聆听,态度诚恳地接纳。“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教会了我:犯了错误时能够改正错误,就等于没有做过错事一样。假如犯了错误而加以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比如,我们班里有些同学因口角是非打架后被老师抓住了,他们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把责任推给对方,这是非常错误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句话对我的感触也是很深的。以前我早上起床的时候总是想多睡一会,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学完《弟子规》后,每天早上妈妈一叫我起床,我都能一骨碌就爬起来,刷牙、洗脸、吃早餐,然后上学。我学会了“惜此时”,注意做事的效率。
我不仅要把《弟子规》学好,更要把《弟子规》的警示名言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关心、孝顺父母和长辈的知书达理的人。#6楼难忘的一节课自从开学以来,李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弟子规》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同学们都知道:《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全文是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因为同学们都想“修行修行”,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弟子规》。我们还做了关于《弟子规》的手抄报,更加让同学们走进《弟子规》,了解《弟子规》。
上周二,李老师告诉我们这周要举行《走进国学经典&&弟子规》主题性活动汇报会,要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我本想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弟子规》的小故事&&《孟母教子》,可却荣幸地当选上了这次的汇报会的主持人。
回到家,我快乐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也很高兴,一遍一遍地陪我练主持词。终于经过两天的训练,我已经可以把主持词熟练地、带有感情地背下来了。我怀着一颗兴奋、激动地心盼望着汇报会那一天的到来。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只见我信心百倍、昂首挺胸地走上讲台,用我那洪亮的声音讲起来:“草木为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
我报完节目后,在台下看着同学投入的演出,我笑得“嘎嘎”的。最让我难忘的节目是姜向阳和赵昌昊表演的相声《孝敬父母》,他们幽默风趣的表演足够让我们笑掉大牙,笑破肚皮,从中也懂得了一些道理。
还有一个特别吸引人的环节&&知识抢答,如果谁答对了是有奖品的。在我这个主持人刚念完题,还没有说“开始”时,就有许多同学抢着说“我”,“我”。同学们竞争得十分激烈,争先恐后地举手。最后有许多同学都获得了奖品。
伴随着“我宣布,《走进国学经典&&弟子规》主题性活动汇报会到此结束”为这节课画了圆满的一个句号。
虽然我们大家都很留恋今天,但我们要畅想明天,未来的生活才会更加灿烂辉煌!(嘻嘻,这是妈妈博客里一首诗里的句子,拿来用了哦)今天令我非常难忘,我收获的不只是一次锻炼,还收获了一份快乐。#7楼我的经典启蒙老师我的经典启蒙老师每当爸爸妈妈叫我的时候,我都能够在第一时间答应,为什么呢?因为呀,“父母呼,应勿缓”这句话早已深深地记在了我的心中。那是幼儿园毕业后的暑假,爸爸妈妈给我报了幼小衔接班。上学的第一天,那个脸蛋红红圆圆的“苹果”老师就让我们背诵《弟子规》。我很快就对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不是吗,“入则孝”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出则悌”则教导我们怎样与小朋友友好相处,“谨”教育我们怎样遵守课堂纪律,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深深地被这些奇妙的语句给吸引住了。虽然不是太懂,但是我还是每天认真的记诵,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就把《弟子规》全文背的滚瓜烂熟。后来,在老师的逐句讲解下,我进一步了解了每个句子的含义,对它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原来文字里竟然包含着这么有趣的内容!自此,我开始认真地去读其他的书籍。现在我已经是小学一年级下期的小学生了。在我们班主任李老师的教育下,我又学习了《三字经》,而且被评为学校的“孝敬之星”。《弟子规》不愧是我的经典启蒙老师。开封市金明小学一三班陈东阳#8楼我上光荣榜了!2月24日上午,我和平常一样来到学校,中午放学的时候,好几个同学围到我身边,争先恐后地对我说:“尤佳钰,你上光荣榜了。”“你真棒,像个小雷锋。”……我听了半信半疑,跑到校门口宣传栏那儿一看,啊, 我真得上光荣榜了!
事情是这样的,前一天的上午,我们到综合楼上课。走着走着,我忽然看见台阶上有一张50元钱,我把钱捡起来,大声问前面的同学:“是谁丢了钱?”大家都说没有。我拿着钱一时不知该怎么办。这时我想起老师教的《弟子规》中的一句话: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于是走进教室,我毫不犹豫地把钱交给了老师。老师直夸我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放学后,我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也表扬我做得对。
这件事让我明白:只要从身边的文明小事做起,我们小学生也能当雷锋式的好学生。
本文记叙的是一件真实的事。小作者捡到钱立即问身边的人有没有丢钱,然后又毫不犹豫地把钱交给老师,这就是可贵的拾金不昧的精神。全文语言朴实流畅,《弟子规》中名句的恰当运用,增添了文采。
361004 福建省厦门市滨东小学七色花文学社(三年级) 尤佳钰
指导点评老师:连向灿标题:内容:相关帖子推荐最新发布的帖子相关文章  看到很多崇尚民主、平等、自由人士,特别反对弟子规,说什么糟粕、流毒之类,与现代社会推崇的普世价值背道而驰,亲们,谁能告诉我一下什么是普世价值,弟子规毒在什么地方???
  不就一本教小孩子行为规范的书吗,学校还有规章制度呢,照这样说,学校制定的制度岂不是该死
相关阅读:
楼主发言:204次 发图:0张
  古代人没人敢挺直腰杆?学了弟子规就会变成奴才???
  实在不能理解某些人的思维
  呵呵,你喜欢可以让你的孩子照做。我的孩子按我的想法教,我不会要求她我站着她就不能坐,我爱吃肉她就不能吃鱼,我错了她也不能说,我哭她也得哭……发展下去还得三从四德24孝呢,哼哼!  我不崇尚民主自由,但我也不要奴才样或者木偶样的孩子,我也希望孩子有孝心,但孝心的来源只能是爱,而不是绝对顺从。  我经常向孩子道歉,对孩子的要求永远是“懂事”而非“听话”,也许在楼主眼里觉得不可思议。孩子或许永远也不会为我“尝粪”或“卧鲤”,以后也断不会为了养我就埋她孩儿,反而经常没大没小,有时候还会反驳我的观点,但她仍然一天比一天懂事,我爱孩子,孩子也爱我,足亦!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孩子的,一个弟子规,就上升到奴才的地步,有这么夸张吗,社会哪里不需要规范,学校也有规章制度,难道学校的规章制度都导致孩子变成木偶样或者奴才样了?那社会还有法律呢,遵守法律的人难道都是奴才  
  有些人,对国外的所谓法治崇拜得五体投地,而对中国古代的一本教孩子规范的书就揪住不放,上纲上线,动辄奴才相的,不知道是什么心理  
  想起了狂人日记,特意百度了,复制一段  《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为什么不可以有很多人反对呢?
  楼主又要舌战群儒,真乃女中好豪杰:)  
  楼主你读完弟子规了?弟子规前部分还是可以的,后部分糟粕太多,弟子规和小学孩子的思品课差远了,现在小学的思品课讲的都是友爱,团结,友善,孝顺父母等,不再是我们那时的政治课了,所以弟子规没必要学,  
  楼主你太激动了,你摆出了一个愤怒的公牛姿态,而不是一个讨论的姿态。  再者,弟子规明明白白就在那里,有人看出了糟粕,你看到的全是经典,这没法讨论,只能说别人和你的看法有异。你已经是个成年人,观点已经固化,估计别人的看法也改变不了你,多说也无益。
  给大家看看弟子规全文 ,重点是最后一句话,其余也可以细细品,看看有多少人希望孩子这样的,呵呵。另外,建议楼主看看唐伯虎、仇十洲的仕女图,还有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当然,最直观的可以网上搜下看看上世纪初外国人拍下的北平人民生活实景,就知道过去中国人的背挺不挺了。点头哈腰时间长了已经不会昂首挺胸了。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给大家看看弟子规全文 ,重点是最后一句话,其余也可以细细品,看看有多少人希望孩子这样的,呵呵。另外,建议楼主看看唐伯虎、仇十洲的仕女图,还有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当然,最直观的可以网上搜下看看上世纪初外国人拍下的北平人民生活实景,就知道过去中国人的背挺不挺了。点头哈腰时间长了已经不会昂首挺胸了。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当然,我也不是说弟子规句句糟粕,毕竟里面很多“名言摘抄”和普世价值观,只是这个文不该被神化,更不是字字真理,孩子学就要教他去伪存真,有选择的吸收,而不是全盘接纳。
  上面有提到反对礼教,楼主质问,难道无礼才是对的,把礼教等同于礼。这是偷换概念,但偷换概念这个说法也是西方的词,于是。。。。。。  
  学弟子规不如学公民教育  学私德不如学公德
  我们小时候学的过马路左右看要走人行横道线就挺好
  我就教育我儿子我说的不对的地方他尽管反驳,绝对反对“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我更反对用孝绑架孩子,我从来不要求孩子孝。孝道这东西是发在内心的行为,不是你口头天天讲出来的。
  言传不如身教,如果家长自己能全按着弟子规的要求以身作则,那就没话说。别刚骂完奶奶,又要孩子学弟子规,他会精神错乱的,哈哈。  楼上说的对,连公德心都教不出来,私德有意义吗?
  对于弟子规中许多事,大人都做不到,就别再忽悠孩子了。  说是圣人训,圣人能做到?那就让圣人去做吧,反对我们是做不成圣人的,我们都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  儿子三年级时学校请某机构的老师讲弟子规,老师声情并茂的说孩子如何如何在她晚上回家时给她拿鞋,晚上给她洗脚,我是不会让儿子给我拿鞋洗的,拿鞋是大人自己的事,不是孩子的事,就更不会“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了。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这里我可看不出楼主说的弟子规只是说母慈子孝啊,怪不得经常听说孩子被亲的继的养的家长打到死都没有反抗或求救呢,该不会学过弟子规吧。
  晕,我都不知道我和楼主在不在一个星球了。我们公司的规章制度在设定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可行性,或者说是可操作性,绝大多数员工都做得到,做不到自然会受罚。孩子学校的规章也很合理啊,我女儿违反过两次,一次不睡午觉,一次忘带校卡,被扣分了。你居然觉得规章制度大人们都做不到?那制度是哄鬼的吗?典型的老虎苍蝇式思维!既然如此,那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变态的弟子规?
  以前有新闻说,某地准备把孝行作为官员提拔的一个考核标准,幸而沒有实行。现在贪官无论多么可恨,但一般其对父母子女的感情尚真实,一旦考核孝道,那这仅有的道德也会被摧毀,比卧冰求鱼,郭巨埋儿还猛的孝行将层出不穷。礼和吃人的礼教是两回事。  
  说的不好听,弟子规就是封建残余留下的东西,呵呵,别喷我,  
  我们小一的时候也玩过这东西,后来我发现弟子规属于愚忠愚孝的理论,果断停止学了,为什么?小孩子要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包括怀疑父母和老师的话是否正确的能力,你搞这个弟子规,要孩子无条件听父母和老师的,显然是不符合时代的,其次,对孩子,应以他是否快乐为准则,你对一个几岁的孩子讲弟子规大道理,有必要吗?第三嘛,安全教育远远大于其他教育,小屁孩,安全教育才是首位,比如食品安全,不和陌生人说话,碰到危险跑等,这些才是重要的。  
  这年头,孩子主要要学会动脑判断分析,有自己的分辨能力,而不是听话服从,否则根本没办法在社会立足。看看社会新闻充斥了伤害孩子的父母,性侵性骚扰孩子的老师校长,知法犯法的法官,草菅人命的医生……怕怕。  楼主有孩子吗?你孩子会一见你就毕恭毕敬,你站着他就不敢坐,你一叫就飞奔而至,叔叔伯父都比肩亲爹,你病了他得衣不解带地服侍……他能吗?会吗?你希望吗?  我看,别说弟子规了,我们只要不溺爱孩子,不纵容孩子,也不凌架于孩子之上,能做到幼儿园不追着喂饭,不帮着穿衣。小学了能自己整理内务和书包,能独立完成作业。十岁后会做简单的饭菜,能做点家务。这孩子绝不会比照着弟子规规范行事的呆瓜差。  再说一次:我想要的是孩子的爱和健康成长,而不是形式上的孝顺和绝对服从。我讨厌弟子规,因为它强调的是后者。
  孔子说,“发乎情,止乎礼”。很清楚,孝以及由此产生的礼,首先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不是外部规定。  我初上家童版就写过一段,再贴来看看:  《弟子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全篇主要是对别人言行的规定。我们知道,言行一被规定,那么就没有选择余地了,其实选择中包含了人的自律。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自我选择的可能,那么一旦独立或部分独立,会如何?刚考进大学,没人跟在屁股后面逼他读书的学生,就是个佐证。大学一年级往往是那些一直被逼着读书的学生的坟墓。换句话说,就是那些没有自律能力的孩子的学业终点。  具体说一段《弟子规》: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我也主张孝道,但我主张的孝道就不是这种玩意儿。我在别的帖子上说过,孝的核心是尊重父母,还举了《礼记》上曾子说的: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好嘛,这孝的具体规定,整个是安排了皇上对臣子的做法,“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到哪儿去了?别人喊我,我应该回应,这是尊重别人的礼貌,岂独父母?也只能从尊重角度去提倡。  这里,《弟子规》实际提倡的是什么呢?  一些人对另一些天生有权利,而另一些人对这些人只能有义务。社会等级制也就是这样从血缘等级开始扩展到社会的,这符合儒家理论的社会逻辑。这样的弟子规,明显是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服务的。  当然,我要指出,这不是儒学原典的内涵,是后人搞出来的。《弟子规》成于康熙年间,这种思路成于宋明理学。  糟粕并不一定一直是糟粕,往往是以前合理(符合社会要求),现在不合理。《弟子规》从今天看,就属于糟粕。虽然其中也继承了儒学原典的精华词句(孩子无法分辨),但总体而言,它的社会逻辑,与今天的民主平等和自由选择现代思想格格不入!
  不过,对于那些打着自由与个性旗号的放任,就算美其名曰让孩子自由发展,我也持否定意见。作为抚养人,这是不负责的态度。如果孩子真能自由发展,社会还要家长这种抚养责任人干吗?我认为,这是某些年轻家长推诿自己抚养责任的体现。《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完全正确。  说来说去,这是每个家庭的具体实践过程。不是说《弟子规》的教条执行与要求,现代不合适,于是父母就可以放手不管了。而是对家长今天怎样管,提出了更高水平的社会要求。
  T生讲得太棒了,就是这个理儿。我对于有些人动不动就要把弟子规这种已经被历史车轮压过的陈腐东西拿出来标榜一番,还一定要大家承认它那泥土的芬芳,真是受不了。
  可能例子要非常非常通俗,有些人才能理解。看一段对话:  孩子:我要出去玩。  家长:别玩火,别打人。  孩子:我控制不了自己。  家长:那就别出去玩了。  看懂什么叫自由即自律了吗?孩子自律,就有了自由。孩子不自律,家长就要管。家长不管,社会与警察也会管。我会直接对孩子说,不尊重长辈没饭吃。宁愿我自己管,也不能让社会去管,社会那儿可是硬规则。李公子与房公子,不就是毁这上面了吗?
  有人反对很正常,全世界儒教徒还有多少?基督徒和穆斯林又有多少,他们恐怕都不会完全认同,反对不是很正常嘛?
  t生说,今天关于礼的提倡,要从这些人自身会遇上什么社会结果,从这些人的社会生存角度去教育,  弟子规难道不正是从这些角度去提倡的吗?我看过一些所畏礼仪培培训讲座,啰啰嗦嗦一大篇,意思就是弟子规里六个字,古时候人早八百年前就给你总结出来了,而且精辟实用,弟子规正是帮助人成长,帮助人生存的啊,学弟子规,可以让人在社会上少走很多弯路啊,就是我前面说的情商高的人  
  为什么你们都能从弟子规里看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级阶层权利义务这些字面外的东西,而我看到的则是为了培养人的尊敬心呢敬畏意识,恭敬心从哪里开始培养,从孝开始是顺乎人本性的,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敬不孝,会尊重师长,尊重社会,尊重规则吗?古时候的人敬天敬地敬父母,国外自由国家也有信仰约束,没有信仰,没有敬畏心的民族是很可怕的  
  三字经开始就说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说明小孩子从小是需要教化的,不但要教而且要贵以专,否则就会性乃迁,教什么,敬畏心,行为规范,学校教育也是一样,不过现在学校里的学生很多已经没有敬畏心了,都自由民主了  
  把三字经和弟子规放在一起简直是侮辱三字经。弟子规里夹带私货太多,而且是单向性强迫性威胁性地灌输,而对其中弟子对立的“君”、“长辈”和“师傅”一方予以不可置疑的圣人化,有闲心的朋友可以百度“文字狱”“圣贤教育”、“原始点疗法”“净空法师”看看弟子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三字经和千字文好多了,尤其是千字文,一个字不重。弟子规这种落第秀才靠着“天下文章一大抄”编出来断章取意偷梁换柱的文章拿什么比?
  T老师是我认为最厉害的你都不落下风,为你喝彩为你加油:)  
  《礼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把真正的儒家精华再读读。  最根本的孝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尊重父母。  其次,没有歧视侮辱谩骂的言行。  最低底线是要赡养。  这三条与《弟子规》的各种规定动作一样吗?  什么叫发自内心的尊重?要从现象的反例去看。  有的人,读了几天书,入城没多久,就嫌弃自己父母是农民。表面功夫再好,也不能称为尊重父母。  有的人,觉得自己生活不满足,是因为没摊上个李嘉诚式的好爹好妈。言必称拼爹,把自我奋斗放在社会次要。嘴上尊重他人说的再漂亮,也不能称为尊重父母。  有的人,为适应环境,表面对父母很顺从,其实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人前无话背后抱怨无数。这也不是尊重父母。注意:对父母应该有话直言。家人之间意见不一很正常,可以交流。阳奉阴违不是孝,而是伪。  有些人,嫌弃父母矮矬穷,生前能不接触就不接触,父母死后大办丧事大搞形式,对外显孝道。生时无感情,死后挤泪水,这是做给别人看的“孝”。  知道了成年人的诸多伪孝,也就知道了怎样引导孩子自己发自内心的孝顺。总而言之,建立培养家庭内牢固的亲情关系,以身作则,才是孝文化的根本。由此,还可以受益于个人的社会生活,因为通过孝的实践,一个人也就理解了尊重、友爱、正直、沟通、求同存异,都是些什么。社会等级一样的规定动作还是少搞为好。
  孔子这套拿捏之准,历史罕见。不嫌弃自己父母穷、学历低、没文化等等,然后推广至同样平等对待他人,由此可以根除某些根深蒂固的歧视习惯。每个人的不同,习惯啊,生理啊,知识水平啊,社会能力啊,仅仅是事实的不同,而不是价值评价的高低。可以看到,恰恰是那些最喜欢将事实不同臆断为价值高低的人,在制造社会的各种不平等,比如中国古代文人。
  我表达能力不好,但是作为一个认认真真看过弟子规的人,总觉得必须说点什么,嘿嘿。  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解读: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贴完这段话,估计有人会对我讲:别拿弟子规跟红楼梦比,那不是一个级别的。  但我要是坚持说弟子规比红楼梦好呢,嘿嘿。  因为我非常清楚我要获得的是什么。我就是属于一个基本的礼数都还建立的人,所以,我认为对我来讲,弟子规比红楼梦有用多了,至少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有系统性的处事规则。  我还要说弟子规比百家姓、千字文强多了。百家姓看了几眼直接扔一边了,千字文倒是也坚持背完了,勉强可以与三字经、弟子规排在一起。  弄清楚自己什么阶段缺什么,想从书里获取些什么,需要读些什么书,也许好多好多的争论就不需要存在了。
  呵呵,一个人,口口声声要自由(独立自主是前提),声称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后代。才把自己家的教育理念说完,便开始对别人家大讲“拼爹”。别人忍不住要问,你家孩子究竟是要拼爹呢,还是要自立自强呢?难不成是因为拼爹不成,才退而求其次要“自由”的?  我在韩非寓言贴上没写自相矛盾,是因为坛上就有事例。就这么滑稽可笑的言论,还讲了几年。T生的“客气”,T生自己问心无愧。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以上是总则,是理论  那么具体到行为呢,怎样才能做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怎样才能做到能养能敬”  “怎样才是色不难”  第一篇
很好的诠释了这些,弟子规本来就是以论语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为总则的  入则孝很好的告诉孩子,怎么才能做到孔子前面的三句话,告诉孩子,做到怎样才算孝,让孩子明白道理,帮孩子懂事  为什么你们都能从里面看到等级
服从之类的东西  入则孝更重要的是强调的父母的态、恭敬心,它没有规定所谓服从,不允许反驳父母意见之类不平等的规定动作,只是你在反驳父母的时候,在提意见的时候,也要以恭敬的态度去做这个事情  弟子规是写给孩子看的,不是写给大人的,为什么大人总是以自己的视角去诠释,这才真正的是“不以孩子为本位”,
  在逐渐西化的中国,想不了解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都难,卢梭、爱弥儿、蒙台梭利等等都是以儿童为本位,与孩子讨论,让孩子做主,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这些都是正确的应该的  这个跟弟子规提倡的相违背吗?  比如我孩子,从小所有事情自己做主,有自己主见,能跟大人沟通,交流自己的意见。  陪他读过几遍弟子规,因为他还小,懂点意思但又不全懂,很喜欢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我给他解释,然后我跟他用情景剧的形式上演一遍  “比如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比如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等等  正的演一遍反的演一遍,  然后问他心里是怎么感受  孩子马上就知道怎么样是好的体验,就明白自己应该往那个方向去做  请问这会影响自由、民主、平等、价值观吗
  孩子每次读到亲有疾 药先尝的时候,都会反复问我这句话,我解释之后,  跟他说,就好像每次你生病的时候(那段时间感冒比较多)每次妈妈都是先尝尝药苦不苦,烫不烫,然后再喂你喝。孩子一听,非常有体会,明白这是出自关心和爱  然后在给他讲汉文帝刘恒给母亲喂药的事情  告诉他,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很老了,自己不会动的时候,生病的时候,我们就要这样照顾他,孩子很喜欢听,每次都要我讲  请问这跟自由民主平等相悖吗,这是让孩子面对真实,让孩子面对生存,让孩子自己体会,  这里面没有虚伪,没有等级,没有说教,没有顺从  一直是以讨论的形式,体验的形式让孩子面度真实
  这种东西,或者说类似的东西,读是可以的,随你怎么读,都是好东西,但是,不能拿来考试,拿进学堂,这一点,我觉得美国的先贤,真是大智慧,在美国怕是少有学生没读过圣经,可兰经的,但是你拿进公立学堂讲课,就是违法,就是不行,就是会影响自由、民主、平等、价值观,明确答复你,就是会。  
  弟子规是给孩子看的,是让孩子可以执行的,它所写的事情基本是每天都在发生。  就如: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它没有一点捆住孩子思想的意思,但若在孩子时就做到了,可以少走多少弯路,假定家长都是有一定素养的哈。  我自己带的孩子,又要做事情,又要照顾孩子。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蒙头做事,时不时叫一声宝贝,她一边自己玩,一边应我一声,于是我又可以安心做事。让她帮忙做点事情,也是立马起身就去了,那一定是妈妈急需要帮忙了。父母教,须敬听,就不举例了。  呵呵,重点谈谈这个父母责,须顺承。一是父母讲的真是很有道理,那顺承是必须的;二是父母讲的很没有道理,顺承也是必须的,事后再找父母理论嘛。这不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是写给大人看的,若讲给孩子听,他估计要吓死了,他自己还养不活呢。  还有,孩子从一出生就是非常非常地爱着父母、信任着父母、尊重着父母,所以,其次和其下的事情实际是不用说,他们就自然而然的去做到了。
  我想大部分反对的家长,不是反对弟子规本身,是像我一样,反对拿来考试,拿来比赛,拿来区分孩子三六九等,你会背弟子规就小红花,就好孩子,就推荐比赛奖励,妈的我熟背圣经就不行?就TMD小黑花?  
  如果有家长说,我明白不了道理,只懂规定动作,孩子就危了。由此回到那句建议,不如交给学校去教,科学类的规定动作吧。  当然,这种话说出来,与别人无关,只和此类家长自己是否有反思能力有关。“知耻近乎勇”,而不是“我就这样了”。T生从来不愿意搭理“我就这样了”的人。事关孩子,所以再唐僧两句。
  呵呵,逻辑啊逻辑。六味地黄丸现在说,我不反对你吸毒,但是反对吸毒合法化。这是新颖观点,还是脑子不好使?  公开反对《弟子规》,当然就是反对社会化的《弟子规》所谓教育。一个人在自个家里教,不到社会中去传教,谁会搭理?这和对宗教的社会态度一样。
  照你的逻辑,学弟子规干嘛,共产主义理想不是更好?小学生背弟子规,干嘛不背“共产党宣言”  
  搞笑,你现在赖以生存的环境,衣食住行,电灯电话,基础科学,贸易框架,法律,准则。。。哪一样不是基督徒搞出来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弟子规们给世界贡献了什么?除了人口,四大发明?  
  再来说说背弟子规的好处(不支持全校同学一起背,但支持家长和孩子一起背)  里面有那么多不和事宜的句子,就念给孩子听,一则当认字,二则学典故,三则告诉孩子,书是不能全信的。
  对于宗教,我只有一句话:作为人,不相信人本身的进取与实践,而是相信其它主宰,从根本上已经与人的自由无缘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  儒学本来与宗教无关,自打宋明搞出道德本体化与现实教条化之后,才算与宗教有了点关系。不过,依然不是宗教。
  楼主要哭了,大家讲弟子规别扯什么宗教。
  外国有信仰约束个人道德行为,我国这块是缺失的,曾经的礼义廉耻被打破却没有一套新的立出来,一切向钱看一切向权看所以很多人迷茫了.
  楼主弃贴吧。  没有从刚出生就带宝宝的不许发言,  古文学得比我还差的不许发言,  喜欢断章取义的不许发言。
  历史学者曾从已过三个世纪中,选出三百位大科学家,考查他们的著作、言论、日记与书信,获得下列记录:(一)是否信神无从考查者三十八位,(不予统计)。(二)不信神者二十位,占8%。(三)信有神者二百四十二位,占92%。这类科学家,包括天文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物理学家伏特、欧姆、安培;发明电灯、留声机的爱迪生;发明无线电的马可尼;发明X光的栾琴;发现遗传定律的孟德尔;发明听音诊断的巴斯德。(四)这二百四十二位信神的科学家中,90%以上是基督徒,皆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  
  导师,你当然比他们都聪明  
  “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  ——爱因斯坦  
  在共产党国家中,大部分科学家都是党员。在希特勒德国,大部分学者是纳粹。在古代中国,大部分学者是儒生。在以前的美国,南方基本上是共和党人,北方是民主党人,就象一本书上说的,他天生就是共和党,因为他周围的人都是。  
  我孩子也背过弟子规,如果忽略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我觉得这本小册子最大的用处就是用简洁、朗朗上口的语言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在这一点上似乎没有其他更好的书籍可以取代。认为弟子规充满封建余毒的人也有道理,他们都是博览群书、思想深刻的人,但是对孩子来说,一本小册子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读完弟子规能让孩子的日常行为有些许改变已经算是大的影响了,更谈不上影响孩子的思想。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真的很有必要,看看公共场所人们的行为习惯就知道了。
  说完各种边边角角的可能涉及方面,再回到教育孩子。  孩子学习,应该背公式,还是背例题?孩子学习,是学习道理与方法举一反三,还是死记条条框框?背完论语(道理讲解),可以反刍一辈子,不断用生活验证加深体会。背完规定动作条例,有什么可不断反思的?我不怕说,最大可能是将来因为《弟子规》的教条,孩子大了后,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全逆反了。如某个基督徒。  这里很多至今还逆反的家长,儿时没背过《弟子规》,其实,他们在早期教育中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类似《弟子规》式的教育。  帮助孩子们理解,孝文化其实是一种双赢,而不是上对下的价值要求,比什么都强。而且在这种道理与方法的启蒙下(不以规定动作的面目出现),孩子才能真正按自己的意愿与情感,去自觉执行《弟子规》中所述的一些言行。
  我不像很多人那么悲观,是因为我看到了社会的发展,而不是静止盯着现在有多少恶现象。现在,乱闯红灯的是不是少了?公车上给老弱让座的是不是多了?那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报道出来,是不是谴责抵制的人多了?这都是社会进步。  古人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绝不是背条例而知礼节。  如果按楼上那种傻子逻辑,犯罪的、不文明的大多是穷人,所以得出结论,穷人都是祸害。这就是T生一开始就对这种傻子不客气的原因。  而唯物史观的看法,与中国古人相同,改变不文明不道德现象的社会基础,是改变社会的物质匮乏!即发展生产力。
  T生,好佩服你喔,把我的想法都说出来了。我是纯粹的理工女,看的国学经典不比英文多,没办法引经据点,但很喜欢诗词歌赋,呵呵。  我小时候是没读过弟子经这种东西的,上了大学才第一次认真读,反感立马出来,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后来它会被某些人捧得那么高。女儿上幼儿园时,被逼去听课,看所谓被弟子规拯救的回头浪子痛哭流渧,心想:难道没人发现他的精神出问题了吗?那种被完全洗脑的样子居然让我想到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徒。可怕的是旁边的家长竟然也哭了,说好感动。那次以后,对弟子规就不止是反感,还有恐惧。
  行情这么好你们还在瞎BB,真是闲得发慌  
  守着电脑手机,不掰就会手痒,现在绝不能手痒,一痒就入套,死劲掰  
  阿弥陀佛,税局下班了耶  
  今晚天天向上,真正男子汉,大型国防节目,欧耶!  
  我说你们都真是闲得发慌,去扯这些没用的东东  你们先去看看日本,为什么现在的日本宅男宅女这么多?  经济固然是一个因素,可是经济再怎么差,能差过战后?  政治正确之类就不说了,  无论是二战,还是二战后经济的复苏,  日本人可是一直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的,  可为什么现在的日本年轻人这么堕落?  堕落到自卫队员都拒绝救灾执勤?  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中国古代是一个宗族社会,  宗族社会就得有宗族社会的行为规范来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  《弟子规》等等的就是这套行为规范的重要部分。  而现代社会已经解构了家族这种解构模式,  现在的家庭结构,确实已无需再照搬宗族社会的行为规范。  可是,人类的社会结构里面,有些内涵是不变的,  换个角度说,就是“心”和“行”的组合,  “行”可以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但“心”法应该是不变的。  日本年轻人现在的屌样,  就是日本这个民族在战后从肉体到精神被阉割的结果。  其实,很明确的一点,一个民族要在世界生存,必须有自己的精神,  要不,你整个民族保持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要不,你整个民族的每一员都有强烈的老子天下第一的精神。  而恰恰日本人就是被阉割得与这2样都不沾边,  所以,现在的日本才这么多宅男宅女。  因此,如果丢弃了自己的“心法”  而去追求学别人的精神,  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邯郸学步。  就像股市一样,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  现在大家吃饱穿暖了,  就去追求那些不沾边的精神生活。  总之,经济肯定会有衰退的一天,而那一天,大家的后代,将会看到很多像现在的日本年轻人一样的屌丝。  而这些风险,就是从你们现在质疑《弟子规》开始累积起来的。  天道无情!  上天对中国人已经很恩典了,给了第二次崛起机会。  即使再衰败甚至消失,  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阿弥陀佛,哈利路亚......
  就是闲得慌闹得。想想自己小时候,多少榜样,也没见谁被洗了脑,看看,一个个,那蛋扯得没边了。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看到差异,看到不同,挺好的啊。:)
  @小二,@小叉,这帖子少了你们两位学童版旗帜性人物,似有所缺,快快现身吧。~~~~
【温馨提醒】讨论归讨论,辩争归辩争,理性参与,文明回复。:)
  我反对弟子规,但扪心自问,弟子规讲些啥,我真不很清楚,这更多是一种感情上的好恶。以前我单位的一把手,对这些东西也很喜欢,言必称道德,口不离做人,后来进去了。现在想,贪官遍地是,为何厌恶他,是不是内心对他期待过高呢?一个讲廉政讲为民服务的官没人当回事,都知道在演戏,可讲传统的真不`好判断。  鲁迅说,魏晋一些人反对儒教,一些人提倡儒教,可是在内心,也许正相反。一些理论,看上去头头是道,但真正起作用的却是感情。  
  弟子规就是让人听话,不符合现代多元化的社会,应该教孩子竞争、创新、不守旧、商业思维,而不是听话守规矩,这是以前农业时代的产物,很大一部分不符合商业时代的发展,比如:现在要把孩子既当孩子又当朋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如果这样的话,服装公司要死一大片,现在孩子穿的都是嘻哈风格的  对尊长 勿见能,这句我作为70年代的人都不喜欢,我就觉得现在这帮老家伙根本就跟不上时代了,连微信、YY、陌陌什么都不知道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这句更不符时代了,你没病能先吃药片吗?不上班了?不吃肉了?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现在已经证明了,书房乱的效率更高  不再一一列举了,总之不是不对,只是过时了,要与时俱进,作为统治者可能让学这些,但作为商业人,以交换为基础的时代,这些确实有些与时代脱节
  @柳如烟云 自己回去看明白弟子规都有什么?如果还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反对,那就真是智力有问题了!
  我也让孩子读弟子规。里面大部分还是好的,一点不担心孩子受毒害。就是让他多积累点语文方面的语感。你们还真怕孩子读了受影响会什么都执行啊?可能么。就比如你爱睡懒觉,你自己读几百遍‘‘勿睡懒觉勿睡懒觉’’,睡懒觉的毛病就能改啊。  
  先先不谈教育目标,只谈教育手段。弟子规呈现的教育思维是居高临下式:我知道我要你干什么,你也必须照做。理由是我是你爹妈,不会害你。至于你的年龄性格特点,你的想法,你的喜好,全不在我考虑范围。我也不屑知道。当然,为了达到我的教育目标,我可以或和风细雨或急风骤雨或电闪雷鸣……  我叫你,你就必然马上答应。楼主觉得这样,孩子可以更安全。但如果孩子不答应,楼主会怎样做?有没有想过,也许是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没听见?或因为正专注做事懒得答应?有没有想过这样会影响孩子专注力?悄悄走过去看看或许更好?  这就是视角的变化。因为视角的变化,从大人转到了孩子,教育才产生了质的变化。人们才从居高临下自已为是的探讨把孩子捏成什么样,变为认真研究孩子――数据,医学保括脑神经、基因等,心理学……教育从哲学走入科学。老六说得没错,推动这种质的变化的一帮人也是基督徒。  教育又被称为遗憾的艺术。遗憾就代表无法弥补的错误。自已为是想当然把自己孩子当实验小白老鼠,只能呵呵了。教育早已进入科学范畴,就说明已经有了无数的数据(很多小白老鼠成功失败例子),有了科学研究成果――理生理脑神经基因等等,也就有了很多靠得住的结论。为什么要拿跟现代研究结论相违背的弟子规来当作教育手段,甚至教育目标――这点更无法理解,来教育自家宝贝?左不是十全十美就立刻右?  人类的进程,即便有局部地区的反复,但整体一定是向向前进的。传承但更重要的是发展。钻木取火对人类是有非凡意义,但不代表我们现代人也天天钻木取火做饭。  
  这个版块里真是藏龙卧虎,不错。
  回楼上,你弄混的一点,弟子规恰恰是教育的目标,或者说是方向,而不是手段,  教育的手段每个人都不同,弟子规的某一句话,可能孩子三岁的时候就理解了,体会了,可能到三十岁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也可能到五十岁才会悟明白,弟子规是体验式的教育,教化的方式也不是说教,灌输,背诵,而是要落实,要悟的,当然你也可以不落实,但是也许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走了很多弯路,回过头来看看,弟子规清清楚楚的写在那儿该怎么做,这时才醒悟明白,如果没有悟过弟子规,也许会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没有指点
  我一开始就说了,弟子规是给孩子看的,让孩子自己去落实的,为什么大家都要从大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问题,所谓进步的教育理念,卢梭杜威蒙台梭利都是儿童本位的,大家说起来一套套的,能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弟子规
  举个例子,我之前说过的,我孩子三岁半,有段时间总喜欢说别人是怪兽他是奥特曼,总喜欢指责别人,导致其他男孩子一起攻击他,他很不高兴,总是很受伤  有次读到弟子规“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我就他生活中的某个事例,我先责骂他,批评他,他马上反击,然后哭了,因为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凶的骂过他   然后第二次我赞美他,问他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  然后我告诉他,不想别人骂你,你就要学会赞美别人,  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根本不用我教,  我想要达到怎样的教育目的,我觉得很多都可以在弟子规中找到例子随取随用,活学活用,比我说很多废话管用多了,因为它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至于什么宗教啊洗脑啊等级啊,我不了解,我也不了解基督教,看了大家的讨论,能够多了解一些也是好的,但是这些恐怕离我太远,我也想不了这么深远  但是,要说靠一本弟子规就能够统治社会给民众洗脑,我觉得有点痴人说梦的感觉  弟子规能够起到一点点教化的功能已经是功德无量了,即便是那么一点的教化功能,还被批斗再批斗  如果说统治阶级靠弟子规洗脑统治,那么法律呢,学校制度呢,那不更应该是统治的工具吗
  @柳如烟云
22:27:41.717
评论  @小李飞刀N 自己回去看明白弟子规都有什么?再来放厥词  小李飞刀N:   08:08:46 评论  下一步是否要发扬一下二十四孝的传统?到时候阁下来一篇《论郭巨埋儿》的合理性???哈哈!!!
  父母命父母教,后面不还有这一句吗: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都选择性输入?  再说,就一部弟子规而已,你们想得太多了,不是你读什么书就能成为书中人的。也不是一辈子就只读这一本书。  闺女背过弟子规三字经啥的,俺有时还跟着一起背着玩,没见被奴化。  瞧,我也是闲的。  
  那些说学了弟子规就变成奴才的,说弟子规充满封建糟粕流毒的,最好是自己认认真真地把<弟子规>多读几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看其中道理是否能够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命,再来发言吧
  我有个最简单标准,凡是能在宣讲会上,把受众“忽悠”得痛哭流涕下跪叩头撕心裂肺的,通通不是好东西,往回看40年我见过的,这样的东西有:  1、忆苦思甜,那个控诉大会,撕心裂肺的。  2、90年初的气功,可以查一下当时的视频,上万人捶胸顿足,壮观。  3、轮子,不多说了。  4、弟子规洗脚大会,哭,哭的邪性。  5、基督教查经派、祈祷派,那个邪乎起来,伏地、颤抖、抽搐、涕泪横流。  6、阿拉教,这个我没亲眼见过,不过捆上炸弹自爆,应该没人否认吧。  
  @柳如烟云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古代是中药,尝点就尝点吧?现在你也尝尝??--------------“ 昼夜侍 ,不离床”古代也只是“礼出大家”,平民百姓滴孩子,哪个不得出去讨生活?哦!对,有个董永,不干活,只伺候老人,然后老人死后就卖自己葬老人!呵呵!------------至于“丧三年 常悲咽”,那就更不合时宜!难道老人不希望孩子早点忘掉悲伤,早点乐观生活?这不是想让老人死不瞑目嘛?不孝啊!!!
  @柳如烟云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这在本朝倒是做到了!死人墓地也得续费!跟活人一个待遇!呵呵!!
  看到好多人是因形式而去反对一件事情,而非事件本身,这是不是有点可惜?  就如你本不想被别人牵着走,但事实是被别人推开了,这和被别人牵着走有什么不同呢?
  @柳如烟云 观《弟子规》全篇,可曾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对待的地方???
  转载一段:  后来,听说《三字经》里的“三纲者,君臣义”被批了个体无完肤,才渐渐摸着一点门道。  然而转念一想,如果这样来判断一篇文章是否糟粕的话,那么,大概中国古代的所有书目就都要遭禁了。屈原对楚怀王的忠诚不是封建糟粕吗?那么好,禁读屈原。杜甫的“至君尧舜上”不是封建糟粕吗?那么好,禁读杜诗。王国维为大清帝国殉葬,那当然更是糟粕了,好好好!封杀王国维!哎呀,我让孩子们背诵的《正气歌》里不是还有所谓的“皇路当清夷”么?有个“皇”字啊!这样一来,我们让孩子们读什么呢?  读外国名著吧?不行!哪一篇彻底地没有资产阶级意识?读苏俄文学?不行!那是大国沙文主义与修正主义!读“毛选”“邓选”?不行!那是文革欲孽!  哈哈,孩子们你们可以高兴了,教育部门的某些官员的思维逻辑就是根本不许你们读书,你们大可以去玩网络游戏,看肥皂剧,参加各种选秀了!对了,一定要好好地玩“跑跑卡丁车”,等长大以后开着真车玩“跑跑”,出了事故,惹了人命官司,千万别忘了叫嚣一句“我爸是李刚”啊!  大人老爷们啊!你们知道现在的孩子们缺什么吗?你们知道价值观的缺失给孩子、给教育、给中国的社会带来了多少问题吗?说传统蒙学是糟粕,好,那么你们拿出一个不是糟粕的东西来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啊,你们有什么?
  看书看到如此教条,天下还能有可以看的书吗?
  但我还是坚决反对全国人民一起来背弟子规。
  否则,这会成为某些人的工具的,那就太可怕了。
  高考语文变重头戏了,多数家长都是拿弟子规当古文热身用的。楼主不是,是真把弟子规当教育目标了。我特好奇,脑补了一下,能够成长成符合弟子规道德要求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啊?
  弟子规因为是写给孩子的,所以是孩子视角,笑抽。  举例说明什么是孩子视角。孩子打人甚至打父母。如果2岁多,多是因为孩子语言能力未发育好,肢体动作快于语言表达。这时候,强调告诉孩子打人不好,反而强化了打人行为。忽视打人这个行为,替孩子说出他的想法,你想让妈妈帮你拿这个小车?刺激孩子的语言发肓或你想要小明手里们小桶?我们跟小明商量一下吧。能借小桶给我玩吗?教孩子学会社交技巧。  5岁孩子打人。制止批评其行为之后。如果是经常性行为,更重要的是,要从孩子生理心理找问题源头。是什么造成孩子具有攻击性?知道吗?如果孩子依恋期离开父母或第一依恋人比如奶奶,过早,在孩子未准备好,就早早送幼儿园,体内的皮质醇含量会增高。当然,表面上看,似乎玩得很好。长期如此会改变大脑的化学关系。孩子4、5岁时,有可能变的具有攻击性或不合群。当然这只是可能性之一。  说这些是想说明,教育是科学,不是想当然。  
  @柳如烟云 作者:喜欢当妈妈 时间: 11:08:00  看书看到如此教条,天下还能有可以看的书吗?  举报 | 收藏 |
92楼 | 打赏 | 评论  作者:喜欢当妈妈 时间: 11:09:00  但我还是坚决反对全国人民一起来背弟子规。  举报 | 收藏 |
93楼 | 打赏 | 评论  作者:喜欢当妈妈 时间: 11:10:00  否则,这会成为某些人的工具的,那就太可怕了。------------------------------------------------顶楼上!!!
  @柳如烟云 “我特好奇,脑补了一下,能够成长成符合弟子规道德要求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啊?”----------------------木偶啊!!!还能是什么???---------------------------“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呵呵!!!
  @柳如烟云 下一步是否要发扬一下二十四孝的光荣传统?到时候阁下再来一篇《论郭巨埋儿》的合理性???哈哈!!!
  @柳如烟云 以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遵循《弟子规》的确可以改善某些人的生活,也的确能够耽误整个民族!!!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弟子规手抄报的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