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童言稚语语大班二百字

《生涯》年龄故事——30岁之前
故事规则:
回贴要依前贴年龄长一岁,1岁、2岁、3岁……依次至少99岁,若99岁还未寿终则其生涯继续。不准中途死亡!
建议,要符合人物、故事情节及环境,也就是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正反面无所谓,要按前面一位的形象自然过度。可以加入多个人物形象。
情节部分:要吸引人,夸张也可,但要合乎情理,不要脱离生活(社会背景)。
字数不限……
他(她):名字随意、性别未知……
他或她在某年某月某日出生了……
我先开始:
0岁、宝宝出生了,妈妈却并不高兴。她问爸爸为什么宝宝不会笑呢?
爸爸说:我听说刚出生都这样。
问题是又过了很久,宝宝还是不会笑。只是傻傻的目视前方。你不喂它,它也不叫。妈妈突然害怕起来:它是不是植物人呀。
爸爸说:它不是会动吗?
“不会是个傻子吧……”
好了,这个孩子的命运就交给你了。
坐沙发的,接1岁……
游戏目的:如何写故事。第一阶段:创意,就是现在各位在做的。当然这种接力是越接越慢。因为越接越长,有时还要照顾到主人公的过去。第二阶段:创意细化,也就是下篇日志要做的,做一个合理的故事框架及写作风格。第三阶阶段,按前面做的故事大纲完成故事。届时将报名选择年龄段或者某段人生。第四阶段,由其中几位网友合作润色文字,完成故事。心动吗?快快加入吧。Let's
……无关贴请回至留言板
说:那些路过看热闹的,都抓回来!太没风度了,严厉打击看热闹的,贴出来!
下面我们来回顾下这个即幸运又不幸的原创生命吧。
Nicole说:
一岁生日,爸爸买了个摄像机,准备给宝宝拍DV,对着镜头的时候,宝宝笑了...
以此来看这个生命还是瞒正常的,不料sisi在同一时间指出实际的情况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孩子还是不哭不笑、不吵不闹。妈妈十分担忧,但更多的是失望。渐渐的弃之不管、放任其自行生长。就这样被抛弃了。
结果,他变成了一个准弃儿。
Sherry说:
2岁时,妈妈觉得不喜欢这个孩子了,决定再生一个,然后,将它抛弃了。
很不幸,在这两位虐待狂的狂想之下,这个孩子的人生中出现了第一次大的转折,由准弃儿上升为真正的弃儿。情节构造暂时看来很圆满,这样的结局她们应该很得意吧。
54娃娃45说:
3岁的时候这个孩子辗转被修道院收养…与别的孩子一起分享食物与Offering奉献。每天感受的到主的恩典与光坏,期待下一次与父母的重逢。
看来,她是想带有些宗教色彩,这个想法很不错。这个孩子的人生中产生了第一次大的转机,遇到好人了。至此,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在这个社会,遇到一个好人和中五百万一样难。况且,那五百万也不排除作弊的可能性。
4岁了,宝宝很漂亮,虽然不聪明,但还是被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妇收养了,养父母很疼爱她,宝宝会笑了、还会唱简单的儿歌,生活终于出现了转机……
Michelle说:
四岁的一天,天很冷。孩子一直坐在修道院的门口,一直凝望着一个地方。没有表情、只是呆呆的痴痴的。
修女从他身边走过,看这个孩子穿的很单薄,前去叫他进屋里。不论修女怎么叫他,他还是那样凝望着前方。修女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地上只有一片泛黄的树叶……
修女没有在意,一个四岁的孩子,应该只是和别个小孩一样,在发呆吧。于是,强行把他领进了屋子……
岁小孩:大树孕育出来的叶子也有被抛弃的一天。被大树狠狠的、狠狠的、遗弃……他是在同情那片叶子和自己一样的命运……)
我们发现这两个人说的好像不是同一个孩子。这不54娃娃45说:
Rae和Michelle的宝宝4岁截然不同,哈哈~
Rae已经说了被好心夫妇收养Michelle还在说宝宝很惨被修女强行带回修道院。那孩子3岁遇到我~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很荣幸能够为他传福音,Gosper,哈哈。希望是个长睫毛大眼睛黑黑的眸子,慑人心魂,这是我期望宝宝的形象。
到底哪位说的更符合这个孩子的性格特征呢?都是四岁时发生的事,能否结合起来理解呢?看下面……
狐狸宝贝说:
转眼,宝宝已经五岁了。他聪明可爱,却始终不肯开口说话。
常常坐在树下,听风的声音,微笑着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成人,却终是不肯开口。
要送他去学校吗?养父母犹豫着,这孩子聪明异常,却唯不肯吐出一个字。
看来是个怪胎,五岁了还不说话。
转眼间孩子六岁了,虽然不会说话,但是聪明过人,一双大大的眼睛就是他心灵的窗户,养父母能读懂他的语言,对他疼爱有佳,于是叫他“小宝”。
孩子有名字了,叫小宝。
不料,开心宝贝却说孩子的六岁是这样的:
六岁的时候,宝宝念幼稚园大班了,那天班上新来了一个小朋友,宝宝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终于用小手指着那个小女孩说出了有生以来第一个词:“她,她(tata)!
原来那个小女孩长的和自己一模一样。于是,老师就给宝宝取了个名字叫tata。
原来在六岁那年,小宝改名字了。这算是人生大事啊,如此机缘巧合也着实难得。
tata读一年级时,他已经七岁了。那一年在他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他对老师说:老师,我爱你!
老师笑着说:我也爱你呀。不知道怎么的,一个长长的拥抱之后,老师的脸却红了。
小女孩说,tata我也要。
tata离开老师说,那你来吧。
小女孩说:不是和老师,我要抱你……
tata八岁了,他爱上了涂鸦,但他只画树叶,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小女孩没事就会守在tata身旁看他画树叶。
有一天,小女孩突然问tata:“为什么你只画树叶,什么时候你可以画出一颗树?”
Maupu的证实让我们明白了一点,这个小女孩是比较智慧的。或许只是一种猜测,童言稚语让我们大人都难以琢磨。也许,这个孩子就是这样想的。但这样一句话会对男主人公的一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期待后续吧。
小琪·大人说:9岁了。转学。无敌。获全国大奖。
这样的结论能否成立并受到支持呢?
9岁时,还是只画树叶,安稳的生活却告一段落,因为养父生意失败,破产了,全家搬离了大房子,养父脾气变得很暴躁,经常喝酒,有时候喝醉了打TATA,每当这时,养母就会紧紧抱住TATA,TATA还是一个沉默的孩子,只是眼神中,多了些许隐忍。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老师和同学却很喜欢他,其实,他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他也知道同班的小女孩喜欢他,他还知道,养父还是爱他的……
看来一帆风顺的愿望只能是个愿望了。总之到目前为止这个孩子是没一天好日子过。一切都得益于众网友的支持。只要这个孩子某年过上好日子了,大家就会感觉不公平。或者说,好日子太平淡了,没什么好说的。人心难测啊……
Sherry说:
10岁,开始学会画树。依旧低调、聪明。养父开始为了给他很好的环境而拼命工作。。。。。。。。
Maupu却说:
10岁的他,养母和养父离婚了,以为再也遇见不到小女孩了,非常伤心。
一天,养母告诉tata,身边的这个和蔼可亲的男人是他的继父。
他惊喜的是在继父的身后钻出来一个小女孩,这正是那个他思念的小女孩。
那天他们俩笑到了大半夜,累得实在不行了,倒头美美的睡了过去。
难道这其中有什么被我们错过了?请听tata怎么说。
tata说:养父一心只想着工作,忽略了养母的生理需求。夫人正值虎狼之年,竟遭如此冷遇,岂有不发生外遇之理?外遇就是后来的那位继父吧。与养父离婚也就在所难免了。
狐狸宝贝说:
11岁了,tata终于知道那是他的生母,只是那个他的继父。
但是他是她的生父,而tata的生母,却是小女孩的继母。
到这里似乎有些糊涂了。细问之,我们得到了这样的解释。
狐狸宝贝说:意思就是,tata的妈妈是小女孩的继母,而tata的父亲是小女孩的生父。所以他的妈妈在嫁给那个男人之前,就已经生了tata……而那个小女孩的亲生父亲,是tata的养父,明白了没?
其实,我更糊涂了。不知道有没有明白的,留个言。
狐狸宝贝说:
tata12岁那年离开了家,离开了他的继父,和他的生母。要去哪里呢?若大的一个世界,竟没有他的归宿。搭上火车,tata甚至不知道这车的方向,只是随意的买了票,随意的上了车,望着窗外模糊而过的风景,tata第一次落泪了。
其实这也说明一个现实中存在的问题,80后,在我看来算是个中性词汇。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及其历造就了这样一种心态。编故事,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受过太多的磨难之后,孩子的命运是否有了一丝转机呢?
狐狸宝贝说:13岁,tata已经学会了生存,在陌生的城市里。偶尔他还会想起他的母亲,继父,和妹妹,他们还好吗?他们是否找过他?每每想起妹妹的眼睛,tata才觉得自己并不孤单,这世上终是有人关心他的。
她一定也想他吧,血浓于水,他们的身上毕竟有一半相同的血液。
tata住在A城打工,他告诉老板他已经16岁了,没有工作就没有饭吃,tata明白,他要活下去,然后。。。。。。
这个孩子居然学会了说慌,规避了非法使用童工的嫌疑。只是我们不明白,在12岁到13岁这段时间里,有关tata情节似乎不够详细。也难怪,我们现在只是在随意的搭建一个框架,至于内容丰富还有待下步处理。
TATA14岁了,虽然还是个孩子的年龄,但已是超乎年龄的成熟,他懂得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用沉默、忍耐来保护自己,每天在工地上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工友们有意无意的欺弄,他业已沉默来承受。
是的,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自己养活自己,对于14岁TATA未免过于残酷,可这是自己选择的生活,自己到底要什么?从来自己都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与其被抛弃,莫不如就让自己属于自己,谁也没有权利来抛弃我。
身世的阴影笼罩着TATA,他不快乐,甚至没有了同龄人的朝气,明天,我在哪里……?这是伴着TATA每天入睡的问题……
一天,阳光明媚,发着烧的TATA却从工地的五楼摔了下来……
泡泡证实道:
当他摔下去的一霎那,眼前浮现出那双长着长睫毛黑色眸子的大眼睛,tata微微的笑了。
当tata醒来时,他已经在医院了,脑子里依然浮现出那双大眼睛,他轻声呼唤着“嘉嘉”……那一天正是他15岁生日....
据泡泡与之前网友的证实来看,这个孩子已经在这里工作几年了。泡泡还担心的说:请下面的p友们不要把tata些的太悲观```这样写下去这个故事就死了。
我想不会的,规则之一就是不准中途死亡。这恐怕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正在此时月缘儿站出来说:请恕我直言啊,这个故事的开始创意就是不够的,一个好的故事必定有一个吸引人的开头,而这个故事却以年龄来限制了人们的思维,或许没有年龄的限制能让这个故事生动起来。
故事开头并没有限定宝宝的性别,为什么大家都顺理成章地把这个宝宝定为小男孩儿呢,我想因为受tata性别的影响吧。
过程过于冗长,无味了,我想编结局:这个宝宝歪曲的人生经历使他的性格充分地得到了扭曲,他病态地想,也许我本应是个女孩却投错了胎,于是他冲动地去整形科想改变自己的性别。在医院里,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医生发现他的遗传代码和一般人不一样,几经周折,在对他遗传代码的研究课题上,他失去了还算得上是宝贵的生命吧,X年X月X日,他死于医疗事故,虽然那个研究课题未果,但他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实谁也不知道,他是外星人遗留在地球的生命体。
本来就已经够乱了,没想到小妖在一旁幸灾乐祸道:这时,灯光亮起,众人起立,向着“EXIT”方向走去。地上,洒落了一片刚刚被惊吓时掉落的爆米花!
柠檬lette说:
当然,tata经历了许多的艰辛,成熟的思想让他懂得让自己知道感恩.
在睁开眼的时间里,他再一次发现了生存的希望.因为那双眼睛里闪动的不是哀伤,而是无限的快乐和欣喜.tata想:"自己不更需要有这样一份快乐吗?"
于是调整心态,tata变得阳光了,脸上的笑容已经成为面对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甚至去感染他人.
困苦的生活微笑度过,时间一溜烟碾转为一年,成年的他身边多了许多好朋友,十六岁的生日开始有点着蜡烛的蛋糕,有贴心朋友的祝福.他不再孤单!
Ayo·阿柚说:
十七岁的tata在寄宿式的学校里读书,他下定决心开始正常的新生活,他想,或许过一阵子,他就能很平静的回去面对生母,继父和女孩。他给自己一个问题,他决定要像数学家用一年的时间研究一道冗长的公式一样,用一年的时间去研究自己存在的意义。他甚至专门为此买了一本笔记本,来记录自己的想法。三个月后,
tata忘了这个问题,他从笔记本上撕下来一张纸,给女孩写了第一封信:你还好吗?还记得我的样子和我的树吗?
tata不知道小女孩在哪,现在怎么样,是否会想起他。tata是个聪明且上进的孩子,但是依然没有朋友,tata每天都会给小女孩写信,讲着一片被遗弃的叶子,是如何成为一颗大树的。不知不觉,箱子里已经塞满了365封被邮局退回来的信...
在18岁这一年,tata被保送到国外念书...
TATA写了很多信给小女孩,可一直没有得到回音.18岁那年,他准备回家看看.却得知家人已经搬走了,不知去向.
TATA绝望地在废弃的房间内走动,回忆着以前那些美好而又短暂的时候。想起了小女孩,TATA推开了小女孩的门.
他惊呆了,他开的是一个布满书叶的房间,是一片绿色,
在他离开的日子里,小女孩原来每天都会在墙上画上一片叶子,已经画满了她所能够及的整个墙面.
泡泡补充道:
tata是个聪明且上进的孩子,但是依然没有朋友,tata每天都会给小女孩写信,讲着一片被遗弃的叶子,是如何成为一颗大树的。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箱子里已经塞满了365封被邮局退回来的信...
...他准备回家看看.却得知家人已经搬走了,不知去向.
TATA绝望地在废弃的房间内走动,回忆着以前那些美好而又短暂的时候。想起了小女孩,TATA推开了小女孩的门.
他惊呆了,他开的是一个布满书叶的房间,是一片绿色,
在他离开的日子里,小女孩原来每天都会在墙上画上一片叶子,已经画满了她所能够及的整个墙面.
这一年,tata
18岁,被保送到国外读书... ...
Ayo·阿柚说我来总结一下18岁吧:
tata得到了一个保送到国外读书的机会,在决定要不要去之前,他想先回家看看。却得知家人已经搬走了,不知去向.TATA绝望地在废弃的房间内走动,回忆着以前那些美好而又短暂的时候。想起了小女孩,TATA推开了小女孩的门.
他惊呆了,他开的是一个布满书叶的房间,是一片绿色。原来在他离开的日子里,小女孩原来每天都会在墙上画上一片叶子,已经画满了她所能够及的整个墙面.
tata被这片浓重的色彩所震撼。突然间,他觉得自己能想开了,放下了,他觉得过往的一切纠结的日子都在这片绿色之中被净化。tata将自己的第一封信贴在了那面绿色的墙上。
你还好吗?还记得我的样子和我的树吗?只要你过得很好,只要记得我的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tata笑了,他决定去国外读书了。
对于故事情节构建及推动发展,这一段通过视觉呈现而突出了情感的表达和延伸。将这段变成长故事吧,从得到被保送的消息到飞往国外的飞机上。我想你可以试一试。
Ayo·阿柚说:
十九岁的tata,又一次身在异乡。为了学费和过活,勤奋的打工,努力的学习。练习口语,不断地与人说话。在异族的人群中,学会享受落到掌心的温暖。在难得空闲的时间,有时候会想起过往的年岁,像一个绿色的梦境一样。很浓郁,但是还是不断不断地在忙碌中消散了。曾经以为会一辈子都难以释怀的事,原来真的可以被越来越充实的生活挤到记忆的边缘。只不过是一段,年幼无知的,关于孤独的眷恋。差不多快要忘了。
tata习惯了在深夜喝很苦的咖啡,让自己打起精神来。有时候通宵熬到了天亮,看着窗外微微发光的天空,tata想起十七岁那年自己的问题。他决定这次要认真的找出答案。
Ayo·阿柚接着提议道:让tata告别那小女孩吧……再不告别就越来越纠结了……千万不要在某个不合时宜的漂亮地方又遇见,又旧事重提了……天啊……多么纠结的小孩儿阿~~还不到20岁……
泡泡也有同感,她说:前面的姐姐写的不错啊……想法一样……
泡泡接着说:
国外孤单的生活对于tata来说不算什么,tata一直都是这样孤单的成长着。
tata第一次感受到这个世界之奇妙,深处在硕大的城市里,抬头看不到顶的大厦,城市里每个人都忙忙碌碌,tata第一次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tata所在的学校并不是最好的,因为最好的学校收的学费对于tata来说是一辈子都不可能支付得起的!tata在学校里依旧没有朋友,若能称得上朋友的话,那就只有他的导师了!tata的导师是个古怪的老头。导师开始注意到这个独来独往的孩子时,发现这个孩子是个天才。每天tata都和老师在图书馆研究课题,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就在这一年tata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他的论文也刊登在报纸和杂志上。在导师和所有同学的眼里,tata已经算是很出色的``这年tata
20岁```tata对一切的荣耀和成功看得很淡,他依旧没有笑容...
系剧性的情节是有个古怪的老头,那么这个老头究竟古怪在哪里呢?他与tata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泡泡在凭空捏造?如此多的问题困扰着读者,希望泡泡同学给出详尽的解答。
21岁的TATA终于在生活的重压下得以喘息,大学的奖学金足够他在异国他乡安稳的生活、学习。
一如既往的沉默寡言,只是沉默中又多了一份沉稳;一如既往的孤单寂寞,不过多了一份享受寂寞的心情。
TATA长大了,一直以来,他都是冷眼旁观身旁这个忙忙碌碌的世界、忙忙碌碌的人群,仿佛与他无关。现在,他学会了参与其中,大学里形形色色的社团,身边同学的活泼单纯,偶尔会让TATA忘记曾经,忘记自己。
他迷上了篮球,这是除了画画,第二个令TATA着迷的兴趣。很快,他进了校队,成为了主力前锋,也成为全校女孩眼中的焦点……
RAE所言的那些事,能否详细的举几个例子呢?真正能让一个人成熟的事,多数是失败。成功带给一个人的多半是进步,而不是成熟。如此看来,tata所经历的定是异于常人了。到底有何不同,请RAE同学,给出解释,期待中……
fmxiaoya说:
篮球场上的叱诧风云,并没有影响tata学业上的优异,少了打工的时间,反而让他的研究更加专注。改变他的,却是状态这个平庸的字眼。焦点,容易让人产生两种状态,自我膨胀,或者简单的自卑。tata,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矛盾的个体,这两种状态同时发生在他的身上,并不奇怪。从未注意他人眼光,并非单纯的洒脱飘逸,反而是生命的不圆满;就像胡兰成,因为没有能力去爱,于是便逃脱于一个懂字。开始融入社会,这样的问题便显现出来。首次站在聚光灯下,内心不自主的小窃喜,却因为与日俱增的压力淡化下去。看淡荣耀与成功,却无法应对女生的追捧和男生的排挤,虽然这些也只是发生在中国留学生的小圈子里,却依旧无可改变的影响着tata的心态,开始时刻担心着自己的失败,难以容忍挫折和他人的优越,对于更加出色的社会人有着不自觉的,偏激的抵触。或许这个世界对于他太过复杂,而tata所追寻的不过是存在的意义。
在一次实验室的小事故后,漫天的流言四散。长久的逆境让人发奋图强,可是睡惯了空调的人们却难以承受风扇的慢条斯理。tata终于在22岁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辍学,专心绘画。
或许是一种逃避现实压力的方法,tata却觉得自己真正在追寻生命的真谛。即使他人看好他的是其他的各个方面,tata却执拗着自己绘画的天赋和爱好,即如同许多人对于写作的固执,tata觉得,这才是他真正引以自豪的长处,是他真正的返朴归真,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一片片落叶,可是,谁又能真正看清,tata,只是陷在自己打不开的心结之中。或者说,明了这一切的女孩,已经远在千里之外,成为他人的妻,或许在无缘一见,那心结,终究无人可解。永劫不复。
22岁,花样年华,fmxiaoya赋予主角的无疑是对以往所有片段中tata的性格表达的补充,且突出了一种个性的张力。也许,80后,或者说我们并未将tata的22岁置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中,但是,不难发现无形中我们发现了标榜这个时代的影子。一个独特的性格特征。并非仅仅是表象的,亦不只是理性的,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实验室的小事故?到底是怎么回事?请解答。
拥抱榴莲说:
TATA。在纷繁的空气中,只是一粒不曾停留的小尘埃。
二十二岁,年华正当时。
对所有东西都抱有美好幻想,没有沾染半丝污浊。
总爱微笑,阳光仿佛是她最好的朋友。
没有忧愁,像是河水里清闲的游鱼。或者是,宇宙中静谧公转的一颗行星。
Grace Maupu说:
tata在另一个没有人知道他的地方安守下来,他不知道他会在这里呆多久,或者说多久后又继续流浪。他喜欢戴一顶帽子,大大的眼睛藏在帽檐下面,只是在走近tata的人会觉得:这个男孩的眼睛会发光。他经常带着画板到处写生,他喜欢去描绘生长在不同地方的树。当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tata嘴角会微微的上翘,他连自己都不明白,这算不算是一种微笑,即便不是,他也想试着去感觉这种自然的动作会给自己的内心带来什么样的触动。
这一年,23岁,tata并没有让更多的人关注他,他很平静,只专注于他的绘画,重要的是他开始面对生命学着嘴角上翘的动作。
你所在意的是别人所不解的,便失去了某种价值。Grace
Maupu说言似乎是有意让主角在人生的道路上尽量达成一种完美。而嘴角上翘,或许就是他意识到了自己某种生活的开始。细节,很到位,虽然这种简短的写法不容易体现人生中某年的经历,但某些细节能够令角色的性格灵动起来。
阳春三月,多少故人已去,多少旧人归来。
这个季节,适合重返故土嗅嗅早春的芬芳,适合在熟悉的阳光下寻找往日的情怀。
Tata,23岁。他回到曾经有间属于他的绿色空间的城市。他没有去放眼寻找绿色,他只是想用画笔告诉这里他回来了。他没有学士学位,他没有名车手表,他甚至没有学会像蓝眼睛鹦勾鼻那样用BOSS香水。他就这样回来了,怀揣着一支画笔。
五年,他只争取了这场画展,只属于他的画展,在这座城市的画展。正门口,俨然挂着一副郁郁葱葱的房间。画里的房间有阳光,有风,因为墙面的信笺已经泛白并被吹的零乱。但,它就这么美!
运用排比的修辞、近乎唯美的笔触。我们还期望更多的完美吗?在人生的风景中,我们所能深深不能忘怀的恰恰就是那些曾经触动我们心底的那些印迹。是某种颜色、或是某种味道、亦或是某时我们的指尖轻触的轻柔,那感觉在时间中定格,随时呈现、一切发生在恍若昨天。
Ayo·阿柚说:
24岁,我喜欢这个年龄。还不错。24岁难道不应该有新的眷恋吗?
tata有时候停下画笔,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世界不会再出现一个值得去书写或者描绘的人。这样想过之后,再把画笔重新放到画布上。之后,那一笔往往显得突兀。但是很喜欢。虽然让本来平静的画面慌乱起来,但是却不寂寞了。就好像那一天那个突然之间闯入视线的女人,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视线不自觉地被她吸引,可是她只是极其冷淡的瞥了自己一眼。就是那么冷淡的一眼,好像一不小心吞下了一小块冰,卡在食道里,冰凉冰凉的,慢慢融化。
那个女人为什么觉得那么熟悉,就好像从自己过往的时间中走过来的一样。那种熟悉的感觉不断侵袭。
tata经常在清晨醒来的第一时间,幻想有敲门声,自己去开门,看见那个女人站在门口,她放下沉重的行囊,对自己说:我回来了,我赶回来了,从你的过去中回到现在来。然后冷漠的瞥自己一眼。
(虽然熟悉,这个女人并不是长大后的小女孩……谢谢!)
男生对感情的细腻往往是女性所不及的。有些文字真的要我们坐下来细细品味,虽然有时显得不是很完美。但是我知道,你们都是用了心的。所以,我很感动。谢谢你阿柚,谢谢各位。
落葉知秋...说:
24岁的tata变得喜欢微笑了...清晨的一缕温暖的阳光...傍晚天边昏黄的夕阳...雨珠划过玻璃窗的痕迹...夏天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秋天飘落在街边的树叶...冬天的第一场雪...这一切都被tata记录在画布上,那些从他的笔中淌出的风景,仿佛被他赋予了生命一般,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tata从来不画人物,一次也没有...他的画中只有风景...直到认识了那个将舞蹈视为生命的女孩寒寒(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名字,完全是下意识的,如果不好,大家一切商量另起一个也可以~呵呵)
寒寒很小就开始学习跳舞,她的梦想就是最一个最棒的舞者,她要一直站在舞台上跳舞,知道跳不动的那一天...
tata的画中有了唯一的人物,那就是寒寒...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用生命舞蹈的女孩...寒寒也同样深深地爱着tata...
他们一起度过了对于彼此来说最快乐的一段时光...那段时间里tata的每一幅画中都有寒寒的身影,他将寒寒美丽的舞姿全部表现在画纸上...tata明白了自己微笑的原因,明白了自己创作激情的来源,明白了幸福甜蜜的滋味...
那是一段无法追回的快乐时光...
不如只叫寒,一个字,写想来简单,更适合这种创意型的写法。看到此处,我忽然感觉,其实年龄真的不是很重要。回头看一下十几岁的角色,再想想现在。同样是一个人,只是因为经历不同而赋予他不同的情感。可是,仔细品味,主角的性格都在围绕一种美的基调,无论是唯美的或是凄美。每个人都像在写一个童话。那就暂且理解成一个童话好了。不同的是,它是属于大家的童话,对吗?
jasminehehe说:
25岁,这个年龄,
tata听说叫本命年,听说要穿红衣服,听说似乎家人送的红衣服最有意义。没有去多想,这样有意义的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远离了家的温情.
年龄,只是时间的脚步而已。生活,只是平淡的画。平淡的已经忘记了幻想会来敲门的女子,只是常常在夜里醒来时,发现自己的眉头是皱着的,究竟,有怎样难解的愁?
某个夜,醒来,夜凉如水,再也睡不着,点亮那盏月亮型的灯。淡蓝的光里,tata想起小时候--如果,那也称作快乐童年的话。忽然明白,原来自己最近常常,常常的想知道:生下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她在哪里,她是不是也这样想念过她的孩子...
华夏的传统在主角的心里看起来不重要,其实,在此时却显得更重要。jasminehehe,这种关联式写法很好,更能深入人心。关联、然后对比。有对比才有矛盾。因为不同才会有冲突。有些戏剧性了,挺好。
26岁,TATA的人生又一次开始了漂泊,或者说,自己的漂泊从未停止过。有时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就是无法安稳,是心不安稳么?还是自己一直在寻找?寻找什么呢……?
TATA开始四处旅游、写生、摄影。生活愈发充实起来,妈妈,不管是谁,在哪里,愿她能平安幸福,只是希望她还能记得……
西藏,第一次看到西藏的天,TATA
有些眩晕,不真实的美,西藏的开阔令他着迷,这个地方仿佛在张开双臂拥抱自己,像妈妈的怀抱么?去西藏的人很多,大都是游客,起初,TATA认为自己也只是游客,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属于这个地方,或者说,自己的脚步想暂时停下来……
似乎有种回归之感。一种心灵的回归。结构上看完全没问题,只是一小段文字,但从细节上也许因为时间关系,致使关于西藏的描写性文字不足。
Michelle说:
在西藏停留了一年,创作了许多作品.
在27岁这一年.他拖他在英国的圈内朋友办了一个小型的画展.虽然很小型.但在英国艺术界里轰动相当之大.也让外国人.了解了中国的美.中国的风土人情.他拍摄的西藏,给人一种神秘且向往之情,最最轰动的则是TATA24岁的时候画的那个女孩寒寒.那副画被业内人士称做富有生命力的人物画像.眉眼之间的灵气和神情...
从此.TATA在英国奠定了基础.有了自己的画廊.开始享受人生.
他艰辛的历程.丰富了他的内涵.他的成功是他的毅力和潜意识里对幸福的渴望.
他是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但是他的作品都是富有生命力的积极的...他开始用KENZO的香水.因为那种淡淡的清香,让他觉得自己不孤单.他有了事业.有了追捧者.他现在想要的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同学们都很聪明,都在尽力回避些自己不熟悉的话题。关于西藏,真的很少人去过,相对于国人总数来说。所以,回避式写法是不错的一种写法。但我要说,这仅限于上学以前。真正的作品,都是缘于生活的,这也就是为何有人写一部书非要十年磨一剑。当然,我们还没做好磨剑的准备嘛,在此可以理解。
不过,从西藏说到英国,这真是合理又夸张的转变。想当然的我们可以理解作者所生活的社会背景。追求简单,以许可以理解为某种形式的代言吧。
月缘儿说:
tata(这孩子是叫这名儿吧)都已经奔三了,可在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党这个温暖大家庭的一份子。
tata是个不爱说话的人,但他的意志很坚定,在他28岁那年,他发誓一定用自己的行动去争取这一光荣的身份。他不断地写着入党申请书,却被一次又一次的退回,有那么一瞬间,他感到自己的世界顷刻黑暗,他想到了放弃,然而也就是在那么一瞬间,在那个漆黑的世界里,他似乎感受到了一点曙光,对,隐隐约约的,但很真实,那道曙光是党的光辉啊!终于他在一番深刻的自我检讨后又振奋了精神,不停地写着入党申请书……
有一天,党的代表突然来到了tata的住所,tata的心情那叫一个激动啊,紧张的似乎连嘴巴都张不开了,不对,是张也张不开,闭还闭不上,他太激动了!他的耳边仿佛响着礼炮的声音,又仿佛有一个交响乐团正在为他演奏激昂振奋的乐曲。老天有眼终于让他等到了这历史性的一天!他伸出了颤抖的手,党的代表也伸出了温暖的手,tata想,没想到我一个奔三的人了,还能被党接受,党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党的内心是何其的宽容啊!他整了整衣襟,准备好了接受党的指示。党的代表语重心长地开口了:tata,你今年已经28了,已经过了退团的年龄了,申请书不要再继续写下去了,就当为国家节省点儿资源吧。说着脸上留下了两行滚烫的热泪。
到现在为止,故事的确丰富起来了。其实这本不符合创作的逻辑,却符合我们的思维逻辑。象是一部侦探电影,一些未知的情况下总能让人惊心动魄,想想刚开始时,一岁时是谁写的?其实现在想来,真的有点难为Nicole了。她只说了一句话,但却是整个故事的根基。每个人在故事的根上创造出了枝叶。所有这些印迹将被留在这里,也许将来你还可以回头看一眼,由衷的说一句:看,我曾经玩过这么一个幼稚的游戏。但,仔细想来,真的幼稚吗?我相信这个长篇作品一定能完成。当然,依旧离不开大家的努力。真如逆水行舟,什么都是无法预料的。因此也给了我们更大的思考空间。所有的未知由你去编织,我相信到最后《生涯》绝不仅是一个故事,不是吗?
离开西藏,tata决定来到上海,开始他28岁的人生
忙碌的工作让他几乎忘记了爱情
可是,一天在地下铁里看到了一个他所熟悉的身影
他唯一画过的女孩——寒
我们知道了,他遇到了曾经那个女孩。爱情,不期而至。让人无所适从且又如此强烈。
fmxiaoya说:
她的身影出现的那一瞬,tata以为,幸福是真的降临了。
入党受挫之后,tata辗转回到了英国,继续经营他的画廊。可惜,tata的作品,在英国的艺术界,是那种容易引起轰动,却也容易被遗弃的类型。外国风土,鲜活的生命,可以给人一时的感动,不过始终缺乏艺术创新上的匮乏。虽然,这样的通俗也带来许多好处,譬如大众的普遍接受,不致像梵高那样连生命的热情都被技法所拖累,但是在不断追求新意的欧美艺术界,这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画廊生意惨淡,于是闲暇时,tata就到piccadilly
circus给行人画像。周围的画者都很喜欢tata,彼此间也有种惺惺相惜的感情。只是tata的话语不多,也不像其他人会画些漫画版的头像来调解气氛,连这里的生意都比他人冷清。
不过,tata喜欢的是,因为这里离唐人街很近,常常可以步行去吃下午茶,看人来人往,心情也惬意很多。
只是这天,天气实在好得出奇,虽然蓝天在英国并不鲜见,tata还是决定向唐人街相反方向的海德公园去。
于是,tata望见了她,给了他温暖的寒。
怎样也不会想到,会在英国遇见她。激动得无法言语,想要狂喊,张开口,却不见声音出来。更加想不到的是,她为了出过深造舞蹈,嫁给了富有的英国老头,在伦敦已经定居,却一直无缘看到自己的画像。
两个人的路,走得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从海德出来的时侯,阳光依旧明媚。其实,苍天亘古不变,才不会为了呼应一个人的情感而失去自我。迷失的只有人心。
千禧年,tata接受了一直喜欢自己的一个女孩,在她父亲的安排下进入银行工作。在电脑、网络上和金融市场打交道,虽是新的领域,以他的聪明才智,学起来并不十分的难,相比来讲下定如此决心才要困难许多。tata明白,自己所想到的道理,早在千百年前已经被人一次次的指出,而自己探寻的问题,大概总是无人可解;这个社会,还是物质的时代,还一年便是而立之年,不能总是陷在自己的梦幻之中,幼稚地过活了。
原来只是人生中的一场误会。谁也不想在谁的面前扮演小丑,所以只能选择自己独自承受。一个新的女孩出现了,是一直都喜欢自己的,可他却一无所知,当他真正意识到爱情从天而降时,没想到事业也随之而来了。这种好事也只能出现在各位的笔下罢了。我好像没这么好的运气。这一年是2000年。他30岁。作者限定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看看后面的人怎么办,过去写的内容有些也显得脱离了轨道噢。
三十岁的部分写的也不错。很抱歉,引用时有部分文字已经删掉了。虽说那些能起到一定作用,算不得敏感,但若是有词汇过滤,那就惨了。
而立之年,原以为接下来的生活平静安逸。未想,寒突如其来的死讯,使他的生活重新陷入泥潭。作为涉案嫌疑人之一,面对自己从前深爱的女子的尸体,意识飘远之时未注意前方驶来的汽车。醒来后,已失去两条腿。生活,从来就这么的不可预知而又充满着戏剧性。不知日后等待的还会有什么。
身边没有任何人与他一同担当。孤独,落寞将随之而来吧。
(没有名字)说:
寒的死对tata的精神和肉体的打击都是严重的,雪上加霜的是妻子也弃他而去。银行的工作自然是没法再去了。不过有点积蓄,生活也没有很艰难。虽然身体无法再站起来,可是tata同志还是决心要像张海迪那样身残志坚,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在轮椅上他坚持着绘画树叶,并且开始了写作。在纸上,网上,后来,三十一岁时,tata第一次尝试着向杂志投稿,竟然出乎意料的被收录了。从此,tata笔耕不辍,有时候想,或许应该把自己的一生也写一下吧?
最残忍的作者,但你的文字并没有达到让人心动的目的。所以,本道德法庭暂判你们恶意伤害罪。
31岁之后部分请查看《生涯》列表对应部分
故事参与者
sisi、Nicole、Sherry、54娃娃45、Michelle、狐狸宝贝、Jacky、开心宝贝、泡泡、 Grace
Maupu、小琪·大人、摩天轮上的猫咪、柠檬lette、小妖、Ayo·阿柚、落葉知秋...、jasminehehe、月缘儿、RAE、fmxiaoya、(没有名字)、拥抱榴莲、……人员正在增加中
关于《生涯》系列原创文学回贴事项
相关人物个性语录征集(哲性、反思、、幽默、搞笑),每贴5-20条
展现某个年龄段的性格特征。最好标注语录所在年龄。不限同年龄段重贴。符合者选入精华贴专集,供众网友最终创作选用。
Tata二十岁
1、或许他(古怪老头)的欣赏来自于我们都是孤独的人。
2、他反问一位正在羡慕他的同学:人总是看别人比自己活的更好。其实我比你还糟,只是我不说罢了。
3、他心道:城市太大,是因为我们的心胸变小了。
4、人总是在为一些最终后悔的事在奔波。(注:他不笑的原因)
5、他总是认为朋友不是很重要,至少没自己重要。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也是一种代价。如果、同一时间让你抓住两样东西,你只能每样东西都舍弃一点。同样是不完美,倒不如让一件事完美。但是完美的背后却有着怎样的缺憾?
其它相关人物的语录,要对情节发展有所助益。
故事片段回贴征集
每年至少发生了三件事,尽管最后不一定全部选用,但有可能会综合整理成一篇完整的而独立的故事。注明(可选):人物,事件,地点,理由。时间问题,因有人已经定位主角为70年生人,所以一切事件要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而设。也可以展现你的独创能力,那么除非你可以回避社会背景这个主题。所以,时间并非是最重要的。在你的故事中,创作性格才是主角。
故事要有代表性,要有创意,要从社会、心理、哲学等学科发掘其深度。
散文、诗歌、评论性文字等回贴征集
基于过去的回贴及自己的创作完成将来整个故事之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尽可以提出来吧。哪个年龄段更适合你写作呢?随意选择,自由发挥。好了,最后、期待你的精彩。
此处为《生涯》细节问题讨论专题。
写此文之前有多位网友曾向我提及关于写作的事。在此我先声明,我不是作家,我只是个为了文字发狂的精神病。也有人说我的文字充满个性,其实这在我看来只能算是恭维而已。未曾写过惊天动地的文字,只是在行文方式上还略知一二。谁在说话?注意听了,tata原来是做老师的。不过当时没这么大脾气。
之所以我能写这段文字,主要是因为有些网友的确在用心写。也许因为她们年龄小,也或许因为经历的原因。总是令人感觉是在堆文字,虽说她们已经很用心了,虽然她们仍在感动着我。但从朋友的角度,有些话却不能不说。我喜欢直言不讳,但也很能理解恭维的技巧。
PS:鼓励是好事,一直鼓励就不见得有好的效果。该探讨的时候我们就要坐下来探讨,不是吗?《生涯》是我在一个论坛里发现一个类似的贴子,看过了,感觉有点乱。照着样子也弄了一个却不是为了人气,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一下大家的写作能力。结果是非常好,这才有了写这段文字的想法。
对于将来想向写作方向发展的朋友,以下内容对你是有用的。
你的写作动力是什么?
记得有位名作家说过,他的写作动力就是想见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出版物上。那是90年以前了,那时还没有电脑,他所指应该是纸媒体。
我的一位朋友写过两本小说,从来就没想过出版。他说他最想看到的就是身边的人看到他手稿时的表情。六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感觉他脑子进了水。现在想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我记得我看那些手稿都是用那种发黄的纸写的。不是很便宜那种,是国外进口的特种纸张。记得当时我开玩笑的问他,我是他第几位读者,他说记不清。他只是坐在那儿看着我一页页翻开那些有些发旧的纸。他从来没有那么认真,像个孩子。完全不像一个快四十岁的人。人都渴望被关注,被关注了你就活的有价值。那价值只是一种感觉。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高中的语文老师,我们全省第一支笔,是我钦定的。但作家的排行里他却榜上无名。本来他应该去省文化局的,但因为他无法享受政治言论的约束,最终还是放弃了。他的写作动力就是应用,他所写的东西都是能拿来用的。比如应用型文稿、晚会、文艺等活动策划案、演讲稿(他的演讲稿是我到现在为止所见过的最牛的演讲稿,煽动,或搞笑、或悲情都能做到极至,也许是我这一生都难以达到的)等,至于拿来读的基本上都是放在家里。看过他的文学作品的只有他老婆,我的历史老师。如此看来他的写作动力就是求一种理解。
文字,只是一种表达,当思想上升到某个境界或许就是如此吧,当时我是这样想的。
不求共鸣,只求理解。不求理解作者本人,只求理解文中的人物。不求文思华丽,但求平实与本真……
前几天一网友对我说,他想向写作的方向发展。在此我还是想问:你的写作动力是什么。也有人反问我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某些时候我会为了钱,而大多数时候我只作为爱好。因为将你生命中最大的爱好当成工作,无疑于磨灭你的灵感。如果这爱好能带来收入当然是好事。如果不能千万千万不要拿时间去赌。所以,我的写作动力就是那个终极目标:求一份理解。或许永远都达不到,暂可将其当作笑谈。
我想,大多数人的写作动力都是被人理解的。而只有极少数人所求的很难让人理解。
台湾某知名作家封笔了吧。是真的封了吗?只是不出版而已。因为原来他一个字可以几块钱,现在才几毛钱。他说还不如去讲课,结果好多人说他有铜臭。我倒认为他很诚实。
无论引用这些所谓的典型在你心里所产生的效果到底如何,我还是要说,你的写作动力起初大多是来自表现自我。因为我当初也是如此。在这一段的最后,还是希望你能最终成为一位非同寻常的自我表现者。
灵感与作品
你的脑子里装满了精彩的构思,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表现出来。写到纸上,这是没有电脑以前大家都在做的,而现在有了网络,有更多人可以随时互动了,现如今更有博客这样即时呈现且可即时互动的平台。搞的大家都浮躁了,文字也跟着浮躁了。
请问,你确认你的构思足够精彩吗?如果真是一个故事,在你构思以前多数是有一个蓝本的。如果是你看了别人的小说,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恭喜你,你有所收获,但这不是全部;如果你看了一部电影,你产生了一个好的构思,暂且算做比原片要好的文字表达方式,那是一个新的东西。是人们所没有见过的,就像你看了文学作品一样,同样恭喜你。你比前一个要更进一层。因为由图像到文字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但实现之后能否让自己满意这还是未知;若是因为你生活中有所感触,你能在点滴的小事中悟到一些道理,而且能系统的表达出来。而且能让别人认可,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及格了。
以上说的不是全部。还有文化、政治等诸多原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你的最终你想达成的目标。
有些朋友经常对我说,对不起,今天不写了,没有灵感。这是什么概念?是错误的概念。
在解释什么是灵感之前,我要解释一下什么是作品。作品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你将所有信息按科学的,包括未知的意象合理的组合的一个过程的结果,从而产生有价值的思考,包括各种应用学科。
灵感并不能真正成为作品,但它可以做为作品的核心或者说某些必要的部分。灵感要比作品容易的多,你的头脑中有了更多的信息储备,灵感自然就能一触即发。这也就是说为什么现在创意人员特别受欢迎。因为他们每天要摄取大量的信息。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对创意人员很不屑,认为他们好像只会说说而已或是随意动动笔,写写画画,现在你知道了,其实……那并不容易。
那么只靠灵感能否完成一篇文章或是一部作品呢?可以,但你能否保证那灵感一直存在呢?而且你是否认为你的灵感的确具有成文的系统性。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就乖乖的坐下来写。真正的作品靠的是思考的深度,一切都来源于你所经历的。包括看到或是听来的,甚至你所想象的。当你储备了大量的信息之后,灵感将会不请自来。
曾经看到一部电影,名字叫《泰坦尼克号上的女佣》。如果没记错应该是一部法国电影。那个故事我就不说了,你可以到网上去搜。看完之后你就会明白那篇《凌晨来电》是怎么来的了。当然你可能觉得两者之间完全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但无可否的是我的灵感就是来自己那部电影。如果你喜欢看中国的老电影,一定还记得《阿Q正传》中那个阿贵。那么你难道不认为《凌晨来电》中那个主人公与阿贵很相像吗?现代阿Q精神,在这个时代太有用处了。不只是这个时代,在任何一个时间都不过时。如果你又发现与其它的作品有相像的地方,那一定是巧合。作品相像并不代表是抄袭。《凌晨来电》主要表达的是一个精神失常者的精神幻像。通过其精神幻想的那个故事去反映一类病态的都市人群。作品是短了一点,但我还是用了心的。虽说因为发到网上而不能投了,但对我来讲,文字能够分享便可以了。作品是你的生命,你会越来越爱它。当灵感是你的生命,而你又不知如何去摄取便会愈加痛苦。所以,加大信息量,用心的去体会百态人生,相信有一天你会灵感不断。然后,期待你的精彩作品。
先写到这儿吧,有时间在此处接着续。&&
注:多谢各位关注,也许我并不能及时回贴,请见谅,择日再复。如果你当做人情贴的话,哈哈。
灵感不是礼物
曾记得半个字也写出不来那些日子。两天接了三家公司的单,当然只有一家是有责任的。就是说,若不能按时交稿,那么我所面临的将是解除合约。对我自己当然不能算是难题。但是难就难在拿起笔时竟然不知所措。于是,失眠便接踵而至。那段时间我总以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那种感觉一直持续到接了父亲的电话。我感觉他好像比我年轻,上扬的语调充满着动感、居然还记得我的生日。相对于我这样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不能不算是个意外。或许结论并非这样糟糕。身边的某些朋友认为我不是因为健忘,而是专注的事情不在于此。后来我想,也许他们说的对,我专注某件事时,记忆力总是那么好,甚至时刻都在耿耿于怀。
当我再没有灵感继续某篇文章的时候,我便会去寻求一种新的刺激形式。当然那是失眠之后的事了。洗个澡、散步、和楼下的老太太聊聊天。当然有时也与女孩子搭讪,如果她们并不讨厌我。
写作是创造的过程,其具体表现在能在写作计划之外的思想的延伸与探索、还有挖掘生活中的真理。而大多数时间我们的大脑都在作无用功。焦躁不安、心神不宁……太多的形容词,我想你一定能够理解,尽管你不曾体会。
一次出差,本来公司是给报机票的。但在我电话确认了晚回去一天也无所谓之后,我买了一张卧铺票。不喜欢坐飞机的原因是,它并不能令我的思维放松。一两个小时就像过了一个世纪。其实我理解那些空中飞人们见多识广、甚至超脱的眼神。因为他们经历了过多的生与死,再回头面对生活的时候,眼里那份坦然是我最能够理解的。
在火车上,铺对面有一对青年男女在私语。那个女孩偶然看了我一眼,我只朝她微笑了一下。那个男孩子也回头注视我,我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几分钟后,我感觉那个女孩子再次把目光转向我的时候,我下意识的抬头又微笑着点了点头。那个男孩子发现了就问他的女友:你们认识吗?结果,那个女孩子没理他。这应该算是个意外,我心里这样想。
三十分钟后,车在一个小站停下了,要停时间长一点。那个男孩子转向我:哥们儿,下去抽根烟?
我没说什么,直接跳下铺道:走吧。我没带烟。
下了车,我问:你是到终点?其实我是倾向于倾听的类型。对于写作的人来讲,时刻都在观察,好像成了一种习惯。
他点头道:终点,坐火车真没劲!感叹之后,他转头问我:你们认识吗?
我有点诧异,我并未应他,只是随意问他:你们是?
他笑了,很无所谓似的:车站认识的,我帮她提行李……
这不是一个故事,你要将它变成故事。捕捉生活中的意外就是你要做的,尽管它显得多么不合情理,但它真的发生了。我从未相信过一见钟情,所以很难理解这种事。世界之大,人各有别,所以不要为某种人的存在而去惊讶什么。不要总是:哎呀,居然有这种人,其实他们都各自有一个生活的圈子。你没必要刻意去走近,但不能不了解。写作是一种形式,赋予作品深度却需要你去探寻。灵感决不会无中生有,偶然的兴奋一定是你所经历过的事实或是你先天的预知。如果你认为你并非生来就是预言家,那么就做一个老老实实的探寻者。
在那件事之后,我在某家婚介网站策划案的创意部分的草案中这样写道:
你我无法预知漫长的将来,那就让我们彼此抓住现在。我们不相信什么一见钟情,但我们都有对真情的期待。与你携手,XX(网络名)。未应用,改正后的正稿已经变成两句广告语,也成了网站的宣传主题。
从这件事上我得出的结论是:凡事要亲身体会,灵感便是你思想苦难尽头的那一抹曙光。
让灵感为你所控
我所知道的MSN圈子的网友中就有几位这样的作者。她们撰写的故事,人物性格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情节紧凑,故事进展张驰有度,这样的作品阅读起来总给人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此看来,作为新文学,尤其现在的网络文学,似乎非要偏个新、奇、特,否则不如不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想法本身无可厚非,但依靠感觉来写作总不是长远的办法。莫要说什么:我是凭感觉过日子的,我是靠文字生存的。其实说这话时,她曾经的创作心态都有待于重新审视。
文学是什么?文学不只是感性的产物,不只是新、奇、特的秀场。文学是高于生活,但总还是以生活为依托的。离开生活它什么都不是。但凡科幻、心理、搞笑等,哪怕是玄幻、神鬼故事等也是如此。
有人认为自己的文章比不上别人的好,加之所谓的作家们如此说:写作是要靠灵感的。其实,这种思想过于偏激。谁生来也不是准备好来当作家的,哪怕是写作的。更有人扬言,满月百天时她伸手抓到一只笔。有些人听后,便会对文字避之不及。小孩子懂什么呢?也许因为这一点,预示着一种先天性。潜语就是:我天生就是来写作的。那没抓过的呢?该怎么说?有人会说:没抓过很简单,你永远不可知你的先天性罢了。听起来很可怕,活在一种未知的状态中是很苦恼的一件事。这样来看,好像抓过的就有了信仰。我们焦头烂额便成了很自然的事。始终记住一点:成者,必有其因。“今是”里有“昨非”嘛。
有个故事说,有两个犯人商量好一起越狱。因为监狱有所防,为坚固防守而筑百道墙。结果当两犯翻至九十九道墙时已累得不成样子。甲问乙:我不行了,翻不动了。乙说:那我们翻回去吧。
一百道墙是已知,那么这是个笑话。如果是未知呢?那就是生活。如此浅显的道理,却要处心极虑的用一个笑话来说明。居然还真能触动我们的笑神经。为什么?如果是他人,我们可以觉得可笑;若是我们自身,恐怕我们就笑不出来了。张目结舌也好、自觉可悲也罢,最终我们还是要面对。还好,至少还未翻回至起点,那么再转一次身吧。拿起笔来,不达目的不罢休,如何?
始终坚持一个观点:靠灵感写作的作者是极少的,甚至作品也并不是很多。靠实践写作的人就不会等待灵感。有人曾这样规定,每天至少二百字文。听起来也许你会笑,二百字也只是你回一个贴的长度。其实并不好笑,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实。二百字不是以灵感为前提的。两年后,当他转为自由撰稿人时,每年行文不下百万字。靠的是什么呢?实践。要有目标。这也是靠灵感写作的人所不屑的。可以理解,灵感本身就是失衡的,面对那些人,一笑置之罢。当有一天他的灵感耗尽,便再也写不出曾经的作品了。多数靠灵感写作的人是不善于从实践中获取创意亦或是他根本就没意识到这种方式的重要性。
所以,实践是寻感的最好来源且很容易掌握。只靠灵感写作的人为何会失去那种写作的感觉呢,原因是他不能驾驭那种感觉,反而为其奴役。于是你便会听到类似的说法:那种感觉无法抗拒、它具有强大的引力、它将我吸到电脑面前,然后是疯狂的倾吐或是化成一堆铅字云云……
说起来是有一点酸酸的感觉,但一旦他们失去便不复来。然后怎么办呢?培养,依托一种不实际的方式去培养。或者以身心的刺激:醉酒、疯狂的娱乐等极端的方式。这也就是木子美等开“以身体写作”之先河的写作方式。本文只从现象到本质去谈这种写作方式的弊端。没有攻击性。何况,现如今“木子美”已经不完全代表某个作家。它只作为某种社会现象存在,就象Lolita、Popular、Bohemian等词汇在某种范畴为众人所知。
如果你属于灵感型作者的一类,那么不必为某篇未完成的草稿烦躁不安。你完全可以把它放下来,等到某天心情好的时候再拿出来,或许灵感会不期而至。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灵感的确枯竭了,再也找不回来了。那么,试一下,你的脑子里到底存了多少故事、电影、社会与哲学相关的思想内容、待解决的问题、角色的无限可能、如果这样、那样……假如这样不成立,是否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描述的重要性
情节的构建需符合逻辑性及由此延伸出的非逻辑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描述。
初学写作者在看每一部作品时,似乎都忽略了这一点。描述在文中的具体表现为对场景、人物特征、动作、言行及社会背景等的描述。如此,我们发现描述是贯穿小说始终的。除对话的设定之外,我们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在描述上面。因为描述所占的比例是最大。不同的人运因运用描述的手法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情节是一部作品的骨架,那么描述就是血肉。人物活在情节里。描述便存在于故事系统的任何部分。
描述是强化故事的细节。
Nicole在主角一岁时那段话中有这样一句:“爸爸买了个摄像机……”
这句似乎显得简单许多。但如果我们将其改成故事,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描述细节。看下面这一段。
“爸爸下班后,按妈妈的要求,在家附近的spoony蛋糕店为宝宝定制了一份名为“香草草莓梦幻”的生日蛋糕。然后他又在蛋糕店附近的数码专卖店买了一个最新式的硬盘摄像机。”
如此,你可能明白。也许你会大悟:原来描述就是将简单的事情变复杂。并非如此,请看下面这句。
“他兴冲冲的从银行里走出来。”
看完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呢?是某个人为了存老婆本而刚把这个月的薪水存到帐户上。你会为他的兴奋找一个理由。那么,如果他是一个抢劫犯呢?同样的理由,是不是感觉全变了?一个惯犯,而且这个人的附近有可能有一辆车,还可能有一支枪正对着他附近的关注者。包括你。如果你以第一人称写这个故事,是否会心惊胆战?所以,描述细节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甚至很容易让你有新的灵感。这是描述的第二个特性,制造矛盾,令你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同一件事、而得出不同的答案。
此类电影的代表作《罗拉快跑》。不同的是《罗拉快跑》说的是时间与心理,因为一秒之差而致每个人在同一件事上做出不同的反应。当然在思维层面给了我们更深的思考。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同一时间,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与在不同的时间,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件事的处理方式一定是不同的。哪个结果是你所最期望的并不重要,是读者所认同的最重要。如此,我们便可以挖掘到思想的更深层次。这就是艺术电影在探讨的,虽然他们没有一个定式,但你可以此为标准去衡量你看过的任何一部电影。虽说,不成文的思维在幼时便已根植于你的大脑中。但是真正在创作应用这些思维时,你却迟迟不能落笔。因为你无法操纵那种潜在的思维模式。因为你没有发现。现在你明白了,你懂了,原来除了时间还有很多。有时间、空间、人物等。再细一点,性格、心理、意识与潜意识……
故事情节的发展必须有足够的紧张和趣味性来吸引读者。作为通俗文学,离开这两点便无立身之处了。那么,紧张感是如何达成的呢?速度词汇描写是必要的。带有速度感的词汇也许你会想到风、奔跑、心跳,或是静物在你的眼前疯狂的向后倒过去。这不是全部。心理的紧张描述往往能突出张力。幻像,比如一个人从楼顶下坠。运用此手法的电视剧《士兵突击》给了我们相反的启示,慢就是快。当男主角从高处下坠时,他看到蓝天,看到一切他所能看到的。然后、加入活动及旁白。
可见,描述本没有一个定式。就写作总体而言也是如此。为何我们非要寻找一个定式呢?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开始。于是,在没有灵感和少的可怜的经历的状况之下,我们要想写出一篇即能感动自己又能打动别人,而且看起来不会出笑话的作品,总结一些所谓的模式、真理是必然的。当然,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结果令你大吃一惊也是必然的。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童言稚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