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下面富春江奇山异水之景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语言描绘长江三峡美景150出途中美景

与朱元思书中考习题与答案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与朱元思书中考习题与答案
&&&热&&&&&★★★
与朱元思书中考习题与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3:27:02
与朱元思书
一.(04内江市)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风烟俱净(都)&&&&&&&&&& B.一百许里(许多)
C.皆生寒树(都)&&&&&&&&&& D.窥谷忘反(返回)
2.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 &&&&&&&&&&&&&&&&&&&。《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 &&&&&&&。(4分)
3.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和&&&&&&&两方面进行了描绘。(3分)
4.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
&&&&&&&&& &&&&&;&&&&&&&&&&&&&& &&&&&&&。(用课文原句填空)(2分)&
二.(04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江汉石油)文章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负势竞上(&& )&&& ②好鸟相鸣(&& )
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3分)
句子:&&&&&&&&&&&&&&&&&&&&&&&&&&&&&&&&&&& &
翻译:&&&&&&&&&&&&&&&&&&&&&&&&&&&&&&&&&&&&&&&&&&
4.文章理解。(5分)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三.(04青海)略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风烟俱净 &&&&&&&&&&&&& &&&&&&& 负势竞上&&&&&&&&&&&&&&&&&& &
&& 互相轩邈&&&&&&&&&&&&&&&&&&&&& &窥谷忘反&&&&&&&&&&&&&&&&&&&
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天下独绝 &&&&&&&&&&&&&&&&&&&B.一百许里
&& &&&猿则百叫无绝 &&&&&&&&&&&&&&&&&&猿则百叫无绝
&& C.风烟俱净&&&&&&&&&&&&&&&&&& &D.在昼犹昏
&& &&&皆生寒树 &&&&&&&&&&&&&&&&&&&&&&有时见日
3.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 &&&&&&&&&&&&&&&&&、&&&&&&&&& &&&&&&&&&。
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
5.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四.(04荆门市)理解(12分)
[甲]《与朱元思书》略
[乙]林尽水原,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B.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C.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柯上蔽:树木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 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2.翻译句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分)
译文:&&&&&&&&&&&&&&&&&&&&&&&&&&&&&& &&&&&&&&&&&&&&&&&&&&&&&&&
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
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 &,&& &&&&&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作者&&&&&&&&&&&&&& &&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五.(05年苏州)阅读《与朱元思书》
1.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答]&&&&& 和&&&&& &
2.“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
5.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 &&
&&&&&&&&&&&&&&&&&&&&&&&&&&&&&&&&&&&&&&&&&&&&&&&&&&&&&&&&&&&&&&&&
六.(06广东茂名)文言文阅读
1.与“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从:&&&&&&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绝:&&&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④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翻译下面句子。
①负势竞上&& 译文:&&&&&&&&&&&&&&&&&&&&&&&&&&&&& &&&&&&&&&&&&&&&& &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 &&&&&&&&&&&&&&&&& &
4.本文是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
5.“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
6.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
8.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
七.(06百色市))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13分)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答:&&&&&&&&&&&&&&&&&&&&&&&&&&&&&& &&&&&&&&&&&&&&&&&&&&&&&&&&&&&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 &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 &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答:&&&&&&&&&&&&&&&&&&&&&&&&&&&&&&&&&&&&&&&&&&&&&&&&&&&&&&&&&&&&& &
八.(06山西)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窥谷忘反&&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 &&&
3.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字数在50个以内)(2分)
答:&&&&&&&&&&&&&&&&&&&&&&&&&&&&&&&&&&&&&&&&&&&&&&&&&&&&&&&&&&&&
九.(06玉林市、防城港市)&&&&&&&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B、猛浪若奔/永之人争奔走焉
C、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
D、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十.(06潍坊)(12分)
(甲)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 &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设:&&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①猿则百叫无绝&&&& &&&&& ②月景尤为清绝
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为寒所勒&&&&&&&&&&& ②歌吹为风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十一.(荆州)&&&&&&& 山水画卷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
1.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
A.之:如镜之新开  &&&&&&&&& 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  &&&&&&&&& 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 &&&&&&& 子墨子解带为城
2.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急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 &
4.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十二.(07年安徽省)[三] (15分)
&&&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
&&& [注]澈,又作彻。&&
&&& [乙]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 (1)以其境过清(&&&& )&&& (2)乃记之而去(&& ) &&&(3)窥谷忘反(&&&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答:&&&&&&&&&& &&&&&&&&&&&&&&&&&&&&&&&&&&&&&&&&&&&&&&&&&&&&&&&&&&&&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 &&&
十三.(07年广州市花都区)
1.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一百许里&& &&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
2.翻译与理解。(6分)
(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分)
译文:&&&&&&&&&&&&&&&&&&&&&& &&&&&&&&&&&&&&&&&&&&&&&&&&&&&&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3分)答:&&&&&&&&&&&&&&&&&&&&&&&&&&&&&&&&&&&&&&&&&&&&&&&&&&&&&&&&&&& &
十四.(07年滨州市)
1.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5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
2.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 &&&&&&&。(1分)
3.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答:&&&& &&&&&&&&&&&&&&&&&&&&&&&&&&&&&&&&&&&&&&&&& &
十五.(07自贡市)
1.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B.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C.急湍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D.皆生寒树&& 寒树:寒冷中依然葱郁的树。
2.对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B.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如诗一般押韵。
C.经纶世务:治理社会事务。
D.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八个字概括了全文描写的富春江景色。
B.第二自然段写水的颜色、清澈、深度,静态和动态,都突出表现一个“异”字。
C.第三自然段中“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给本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出了作者超然尘世的归隐之心。&
十六.(08年福建省宁德市)(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或v)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良:&&&&&&& &
(3)直视无碍。碍:&&&&&&&&&&&&&&(4)窥谷忘反。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 &&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
&&&&&&&&&&&&&&&&&&&&&&&&&&&&&&&&&&&&&&&&&&&&&&&&&&&&&&&&&&&&&&&&&&&
十七.(08福州市)(9分)
1.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口、山之口、山之口,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 &&&&&的人生态度。(4分)&
十八.(08年泰安市)(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落,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川之荚,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猛浪若奔奔:&&&&&&&& &&&&&&&&&&&&&&②负势竟上上:&&&&&&&&&
③猿则百叫无绝绝:&&&&&& &&&&&&&&&&&&④沉鳞竞跃鳞:&&&&&&&&&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 &&&&&&&&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 &&
3.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 和水的&&&& 。(4分)&
十九.(09浙江台州)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有时见日。 &&&&&&&&&&&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十.(09福建龙岩)(15分)
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自& 自富阳至桐庐&&&&&&&&&&&&&& B.从& 从流飘荡
&&&& &&自非亭午夜分&&&&&&&&&&&&&&&&&&&&&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绝& 猿则百叫无绝&&&&&&&&&&&&&&&& &D.日& 有时见日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日光下澈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4分)
&①天山共色(&&& ) ②一百许里(&&& ) ③互相轩邈(&&& ) ④窥谷忘反(&&& )
3.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6分)
(1)说说富春江景色的总体特征。
答:&&&&&&&&&&&&&&&&&&&&&&&&&&&&&&&&&&&&&&&&&& &&&
(2)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富春江水流之急。
答:&&&&&&&&&&&&&&&&&&&&&&&&&&&&&&&&&&&&&&&&&&&&&
4.根据《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三篇文章内容对对子。(任选一道作答)(3分)
①两岸连山无阙处,&&&&&&&&&&&&&&&&&&&& &&&&
②石潭上竹树环合,&&&&&&&&&&&&&& &&&&&&
二十一.(09年泉港区)
1.整体感悟全文,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文中“&&&&&&&&&&&&&&&&&&& & ”一句写水流势湍急,与《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2.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6分)
&⑴一百许里&&&&&& 许:&&&&&&&&&&⑵猿则百叫无绝    绝:&&&&&&&&&
&& 遂许先帝以驱驰&许:&&&&&&&&&&&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 杂然相许 &&&&& 许:&&&&&&&&&& 天下独绝     &  绝:&&&&&&&&&
3.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2分)( &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__&&&&&&&&&&&&&&&&&&&&&& __
10.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最能表达作者志趣和情怀,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2分)
答:&&&&&&&&&&&&&&&&&&&&&&&&&&&&&&&&&&&&&&&&&&&&&&&&&&&& &&&&&&&&&&&&&&&&&&&&&&&&&&&&&&&&&&&&&&&&&&&&&&&&&&&
二十二.(09广西柳州市)文言文阅读(共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或v)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略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 &&&&
(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 &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译文:&&&&&&&&&&&&&&&&&&&&&&&&&&&&&&&&&&&&&&&&&&&&&&&&&&&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参考答案】
一.(11分)1.2分,B 28.4分,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意合即可)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句子对,有错别字给1分) 39.3分,天下独绝1分,山、水各1分& 4.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2分)& 2.A(2分)& 3.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3分)& 4.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空二:千丈见底& 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 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 空五:皆生寒树(5分)&
三.1.消散干净 争着,竞争 伸向更远的地方看,看到 2.C 3.清澈 湍急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寒 远上寒山石经斜或寒蝉凄切 6.D
四.1.D(2分) 2.知了长久不停地叫,猿猴接连不断地啼。(2分)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4.田园生活(乡村生活)(1分)采菊东篱下(1分)悠然见南山(1分)
5.奇(清急)(0.5分);异(高、险)(0.5分);沉缅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1分);安宁、闲适(1分)&
五.1.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2.“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3.(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5.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六.1.C 2.①顺着;顺;随 ②独一无二;独特 ③(马一般)飞奔;奔马;飞奔的马 ④通“返”;回来;返回36.①(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或: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②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或: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4.听(听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6.(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8.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七.1.B&& 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八.1.(1)这里指飞奔的马&& (2)同“返″,返回&&&&&& 2.(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3.B&&&&&& 4.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九.1.D&&&&& 2.D&&&&& 3.B&
十.1.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2.C
3.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4.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十一.1.C2.①竞:争②可:大约③若:像④于:在3.①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奔涌的波浪势若奔马。②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4.C&
十二.(15分)&&& 1.(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2.(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3.(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4.(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十三.1.A(3分)(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 2.(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分,急湍1分,甚1分,奔1分)(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
十四.1.飞奔的马&&&&& 通“返”&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本题5分。词语解释各0.5分,句子翻译各2分。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评分标准]本题1分。必须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两句都写不扣分。&& 3.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评分标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十五.1.D&&&& 2.B&&&&& 3.D&&&
十六.1.2.略3.B4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十七.1.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急高险(峻;峭;陡)&&& (每空1分,共5分。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 2.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十八.1.【答案】①(马一样)飞奔 ②向上 ③停止 ④鱼& &&&&【评分】4分。每小题1分。2.【答案】①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②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评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3.【答案】奇异
&十九.1.B&& 评分标准:3分。2.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4.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评分标准:2。每点1分。意对即可。
&二十.(15分)1.(2分)C 2.(4分)①同样& ②左右、多& ③往高处伸展(只写“高”扣0.5分)④同“返”返回&&& 3.(6分,每题3分)示例:(1)山水风光(山光水色)奇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 (2)富春江激流飞腾,比射出去的箭还快;波浪汹涌,像骏马在奔腾。 4.(3分。意思相近,结构相似即可)①示例:百里江水皆缥碧& ②示例:寒树间好鸟相鸣
&二十一.1.(3分)每空1分&&&&&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6分)⑴许:上下、左右; 答应; 赞同&&& ⑵绝:停、断、消失 ;隔绝 ;绝妙
3.(2分) D&& 4.(4)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1分)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1分),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语义1分、表达1分)
5.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2分,可以从积极方面或消极方面来谈,但要求观点要鲜明,言之成理即可,不要偏激。)
&二十二.1.(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
2.A&&& 13.(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4.(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绘桃花林的美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