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物理题求解。如图。如果一个丁丁吊重物增大吗被一根细线吊着。用力拉另一根线,请问那根线会先断掉,还是同时断掉

一根长0.1m&的细线,一端系着一个质量是0.18kg&的小球,线另一端固定,使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小球的转速增加到原转速3倍时,细线断裂,这时测得线的拉力比原来大40N.求:(1)线断裂的瞬间,线的拉力;(2)此时小球运动的线速度;(3)如果小球离开桌面时,速度方向和桌边夹角为60°,桌面高出地面0.8m,求线断后小球飞出去落点离桌边的水平距离(g=10m/s2).【考点】;;.【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设原来的角速度为ω,根据题意,结合向心力公式列式求解;(2)根据第一问的结论,根据v=ωR得到第二位的结果;(3)小球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分位移公式列式求解.【解答】解:(1)(2)用绳子拉着小球做圆周运动时,绳子的拉力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T=mlω2R当转速提高为原来的3倍时,绳子的拉力增大了40 N,绳子正好被拉断,则有:T+40=ml(3ω)2R联立以上两式解得:T=5N,ω=50rad/s故绳子将要断裂时小球的线速度为:v=ωlR=50rad/s×0.1 m=5m/s.绳断裂时绳子的拉力为45N.(3)绳子断后,小球便以刚才的线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飞离桌面时再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列方程:h=gt2x=vt将实际数据代入上面的公式中,得t═0.4s,则x=vt=5×0.4m=2m故线断后小球飞出去落点离桌边的水平距离为xosin60°=m.答:(1)线断裂的瞬间,线的拉力为45N;(2)此时小球运动的线速度为5m/s;(3)线断后小球飞出去落点离桌边的水平距离为m.【点评】本题是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的综合知识的运用,关键是根据向心力公式和平抛运动的分位移公式列式求解.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FAM老师 难度:0.59真题:1组卷:2
解析质量好中差如图所示,用AO、BO两根细线吊着一个重物P,AO与天花板的夹角θ保持不变,用手拉着BO线由水平逆时针的方_百度知道
对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两个拉力,如图所示将两个拉力合成,合力与第三个力重力平衡,由图象可以看出,OB绳所受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加,当两绳子垂直时取最小值;AO中张力一直减小,直到0.故选:AD.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b;主要利用重力势能捕鼠装置是a.(填序号)
分析: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是弹簧的形变程度;杠杆的平衡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当力臂和阻力大小不变时,增大动力,杠杠就会失去平衡.解答:解:b图中当鼠入内吃F上的食物时,拉动杆CF,使环C释放A,门D在弹簧E的作用下关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门的动能,使门关闭;a图中当鼠入内吃食时,扯动细线,B端落地,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图中当老鼠爬上木板去A端吃食时,超过木板的重心,木板失去平衡而使鼠掉入缸内.故答案为:b;a.点评:本题考查能量的相互转化问题,主要是考查能量的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题网九年级上物理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
下面,让我们来研究用器械捕捉老鼠的三种方法.
(1)如图(a)所示,在地面上放一个较重的罩,它的一端B点用一根小棍支撑离地,小棍与细线相连,连的另一端拴着食物.当鼠入内吃食时,扯动细线,B端落地,将鼠封在罩内.
(2)图(b)画的是另一种捕鼠笼,笼门D被直杆AB拉起时拉弹簧E,用细杆CF上端的环C扣住杆的A端.当鼠入内吃F上的食物时,拉动杆CF,使环C释放A,门D在弹簧E的作用下关闭,将鼠囚禁在笼内.
(3)图(c)画的也是一个捕鼠装置,在深缸P的边沿上放一块长木板AB,AB的中点支在缸沿上,当老鼠爬上木板去A端吃食时,木板失去平衡而使鼠掉入缸内.根据以上介绍,请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三种捕鼠方法中,主要利用弹性势能捕鼠装置是________;主要利用重力势能捕鼠装置是________;主要利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捕鼠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题网九年级上物理苏科版 苏科版
下面让我们来研究用器械捕捉老鼠的三种方法.
(1)如图a所示,在地面上放一个较重的罩,它的一端(如图b中的B点)用一根小棍支撑离地,小棍与细线相连,线的另一端拴着食物.当鼠入内吃食时,扯动细线,B端落地,将鼠封在罩内.
(2)图b画的是另一种捕鼠笼,笼门D被直杆AB拉起时拉弹簧E,用细杆CF上端的环C扣住杆的A端.当鼠入内吃F上的食物时,拉动杆CF,使环C释放A,门D在弹簧E的作用下关闭,将鼠囚禁在笼内.
(3)图c画的也是一个捕鼠装置,在深缸P的边沿上放一块长木板AB,AB的中点支在缸沿上,当老鼠爬上木板去A端吃食时,木板失去平衡而使鼠掉入缸内.根据以上介绍,请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3种捕鼠方法中,主要利用弹性势能捕鼠装置是________;主要利用重力势能捕鼠装置是________;主要利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捕鼠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八年级物理 下 上海科技版课标本 上海科技版课标本
下面,让我们来研究用器械捕捉老鼠的三种方法.
(1)如图(1)所示,在地面上放一个较重的罩,它的一端(如图中的B点)用一根小棍支撑离地,小棍与细线相连,线的另一端拴着食物.当鼠入内吃食时,扯动细线,B端落地,将鼠封在罩内.
(2)图(2)画的是另一种捕鼠笼,笼门D被直杆AB拉起时拉弹簧E,用细杆CF上端的环C扣住杆的A端.当鼠入内吃F上:的食物时,拉动杆CF,使环C释放A,门D在弹簧E的作用下关闭,将鼠囚禁在笼内.
(3)图(3)画的也是一个捕鼠装置,在深缸P的边沿上放一块长木板AB,AB的中点支在缸沿上,当老鼠爬上木板去A端吃食时,木板失去平衡而使鼠掉入缸内.根据以上介绍,请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3种捕鼠方法中,主要利用弹性势能捕鼠装置是________;主要利用重力势能捕鼠装置是________;主要利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捕鼠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沪粤八年级版 学年 第17期 总第173期 沪粤版
常用的导线是由铜或铝制成的,钢铁也是金属,并且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钢铁做导线呢?电线芯线外面及电工钳子把儿上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连螺丝刀柄也是用木头做的.这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知道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呢?导体和绝缘体是怎样定义的?导体和绝缘体有明显的界限吗?
  猜想假设:铜、钢铁或塑料等对电流可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铜、钢铁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能小,塑料、木头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能大.正如水流一样,对电流阻碍作用小的可能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的可能是绝缘体.
  器材准备:细铜丝、细铁丝、硬币、铅笔芯、橡皮、塑料尺、木片、电池、电流表、开关、导线等.
设计实验及验证假设:1.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得出如图所示的实验原理图.
2.验证身边的物品(细铜丝、细铁丝、硬币、铅笔芯、橡皮、塑料尺、木片等).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及电流表的示数,并逐一记录.
如上图所示,将电流表、小灯泡、开关、电源等串联起来,并接出两条导线.在导线间分别接入细铜丝、细铁丝、硬币、铅笔芯等,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及电流表有无示数.根据小灯泡的亮度及电流表有无示数的情况,判断哪些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这些物体就容易导电;哪些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这些物体就不容易导电.
  实验现象:细铜丝、细铁丝、硬币、铅笔芯接入电路后,小灯泡发光,电流表有示数;橡皮、塑料尺、木片接入电路后,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
  分析与论证:细铜丝、细铁丝、硬币、铅笔芯容易导电,橡皮、塑料尺、木片不容易导电.
  实验结论:细铜丝、细铁丝、硬币、铅笔芯容易导电,是导体;橡皮、塑料尺、木片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
  评估:如图所示为常温下一些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序列表,通过这一顺序表能够发现什么问题?当前位置:
>>>天花板上用电线吊着一个重为G电灯,电线的自重不计,用一根能够承..
天花板上用电线吊着一个重为G电灯,电线的自重不计,用一根能够承受34G拉力的细线系在距悬点O1为&1.5m处的O点,沿水平方向拉动电线,使电灯偏离开悬点O1的正下方,如图所示.求:(1)电灯可以偏离开悬点O1正下方的最大水平距离是多少?(2)此时上段电线O1O的拉力是多少?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河南模拟
(1)对点O受力分析,如图x方向:Tsinα=Fy方向:Tcosα=mg解得:tanα=FG=34GG=34(α=37°)T=Fsinα=34G35=54G所以x=hsinα=1.5×0.6=0.9m故电灯可以偏离开悬点O1正下方的最大水平距离是0.9m.(2)由第一问可得T=Fsinα=34G35=54G故绳子即将断开时,上段电线O1O的拉力是54G.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天花板上用电线吊着一个重为G电灯,电线的自重不计,用一根能够承..”主要考查你对&&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共点力的平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共点力的平衡
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而且永远小于1;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合力与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①合力与分力是针对同一受力物体而言的。 ②一个力之所以是其他几个力的合力,或者其他几个力之所以是这个力的分力,是冈为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当,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 ③合力可能大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介于两个分力之间。 ④如果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变,夹角越大,合力就越小;夹角越小,合力就越大。 ⑤两个大小一定的力F1、F2,其合力的大小范围力的运算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作用在同一点的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不等于两分力的代数和,而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以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2.三角形定则和多边形定则如图(a)所示,两力F1、F2合成为F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演变为(b)图,我们将(b)图称为三角形定则合成图,即将两分力F1、F2首尾相接,则F就是由F,的尾端指向F2的首端的有向线段所表示的力。如果是多个力合成,则由三角形定则合成推广可得到多边形定则,如图为三个力F1,F2、F3的合成图,F 为其合力。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 图解法分析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当两个分力成一定的夹角α(α&180。)时,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或使两个分力都增大,合力的变化情况如何呢?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公式推导分析,也可以用函数图像数形结合分析,但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图解法。为了便于分析合力的变化,设,借助辅助参考圆来进行分析。如图所示,F1、F2的共点在圆心,而且开始时F1、F2的合力为F,大小恰好为圆的半径。(1)当保持力F2不变,只增大F1时,如图所示,合力,的大小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1夹角α保持不变,在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2)当两个分力F1、F2都增大时,如图所示,合力F 的大小也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2夹角α保持不变,在同时增大两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F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需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明了。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物体、物体系。 (2)找出所有接触点。 (3)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力。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不接触力).再依次对每一接触点分析弹力、摩擦力。 (4)找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防“多”分析力) (5)看受力与运动状态是否相符。(防“漏”力、 “错”力) (6)正确画出受力图。注意不同对象的受力图用隔离法分别画出,对于质点和不考虑力对物体的形变和转动效果的情况,可将各力平移至物体的重心上,即各力均从重心画起。受力分析的步骤:第一步:隔离物体。隔离物体就是把被分析的那个物体或系统单独画出来,而不要管其周围的其他物体,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第二步:在已隔离的物体上画出重力和其他已知力。重力是一个已知力,可首先把它画出来。另外,物体往往在重力及其他主动力作用下才与其他物体产生挤压、拉伸以及相对运动等,进而产生弹力和摩擦力,所以还要分析其他主动力。第三步: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就是查找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点和接触面。弹力和摩擦力是接触力,其他物体对被分析物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只能通过接触点和接触面来作用,这就是说寻找物体所受的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和摩擦力只能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相接触的点和面上找。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要全,每个接触点或面上最多有两个力(一个弹力,一个摩擦力)。第四步:分析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处,如果有形变(挤压或拉伸),则该处就有弹力,反之则没有。在确定弹力存在以后,其方向就比较容易确定了。第五步:分析摩擦力。摩擦力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它们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处不光滑,除挤压外还要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或相对滑动。因此分析接触面上有无摩擦力,首先要看接触面是否光滑(这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其次看有无弹力,然后再进行摩擦力的判断:接触面上有相对滑动时有滑动摩擦力,其大小,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接触面上无相对滑动但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有静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总是跟迫使物体产生相对滑动趋势的外力有关。受力分析中的技巧: (1)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3)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 (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判定未知力。也就是说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时刻结合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同时对不易确定的力。可结合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其反作用力是否存在以及方向如何等情况。
发现相似题
与“天花板上用电线吊着一个重为G电灯,电线的自重不计,用一根能够承..”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4434278365174228104231173409166509当前位置:
>>>如图甲中一水平轻杆在右端的P点系有两根细线,一根斜上拉且固定,..
如图甲中一水平轻杆在右端的P点系有两根细线,一根斜上拉且固定,另一根竖直向下连接质量为m的物体而处于平衡,图乙中水平轻杆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个光滑滑轮,用细线绕过滑轮,上端固定而下端连接与甲同样的物体处于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图中斜拉线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B.甲、乙图中斜拉线受到的拉力大小不相等C.甲图中轻杆对P点的作用力与乙图中轻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相等D.甲图中轻杆对P点的作用力与乙图中轻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不相等
题型:多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分别对甲乙两图的P点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得,甲图中斜拉线的拉力T1=Tsin30°=mg12=2mg,杆子对结点的作用力F1=T1cos30°=3mg.乙图中斜拉线的拉力T2=T=mg,因为两拉力成120°,且大小相等,所以F2=mg.故B、D正确,A、C错误.故选B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甲中一水平轻杆在右端的P点系有两根细线,一根斜上拉且固定,..”主要考查你对&&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共点力的平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共点力的平衡
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而且永远小于1;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合力与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①合力与分力是针对同一受力物体而言的。 ②一个力之所以是其他几个力的合力,或者其他几个力之所以是这个力的分力,是冈为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当,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 ③合力可能大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介于两个分力之间。 ④如果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变,夹角越大,合力就越小;夹角越小,合力就越大。 ⑤两个大小一定的力F1、F2,其合力的大小范围力的运算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作用在同一点的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不等于两分力的代数和,而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以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2.三角形定则和多边形定则如图(a)所示,两力F1、F2合成为F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演变为(b)图,我们将(b)图称为三角形定则合成图,即将两分力F1、F2首尾相接,则F就是由F,的尾端指向F2的首端的有向线段所表示的力。如果是多个力合成,则由三角形定则合成推广可得到多边形定则,如图为三个力F1,F2、F3的合成图,F 为其合力。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 图解法分析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当两个分力成一定的夹角α(α&180。)时,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或使两个分力都增大,合力的变化情况如何呢?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公式推导分析,也可以用函数图像数形结合分析,但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图解法。为了便于分析合力的变化,设,借助辅助参考圆来进行分析。如图所示,F1、F2的共点在圆心,而且开始时F1、F2的合力为F,大小恰好为圆的半径。(1)当保持力F2不变,只增大F1时,如图所示,合力,的大小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1夹角α保持不变,在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2)当两个分力F1、F2都增大时,如图所示,合力F 的大小也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2夹角α保持不变,在同时增大两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F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需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明了。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物体、物体系。 (2)找出所有接触点。 (3)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力。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不接触力).再依次对每一接触点分析弹力、摩擦力。 (4)找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防“多”分析力) (5)看受力与运动状态是否相符。(防“漏”力、 “错”力) (6)正确画出受力图。注意不同对象的受力图用隔离法分别画出,对于质点和不考虑力对物体的形变和转动效果的情况,可将各力平移至物体的重心上,即各力均从重心画起。受力分析的步骤:第一步:隔离物体。隔离物体就是把被分析的那个物体或系统单独画出来,而不要管其周围的其他物体,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第二步:在已隔离的物体上画出重力和其他已知力。重力是一个已知力,可首先把它画出来。另外,物体往往在重力及其他主动力作用下才与其他物体产生挤压、拉伸以及相对运动等,进而产生弹力和摩擦力,所以还要分析其他主动力。第三步: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就是查找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点和接触面。弹力和摩擦力是接触力,其他物体对被分析物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只能通过接触点和接触面来作用,这就是说寻找物体所受的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和摩擦力只能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相接触的点和面上找。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要全,每个接触点或面上最多有两个力(一个弹力,一个摩擦力)。第四步:分析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处,如果有形变(挤压或拉伸),则该处就有弹力,反之则没有。在确定弹力存在以后,其方向就比较容易确定了。第五步:分析摩擦力。摩擦力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它们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处不光滑,除挤压外还要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或相对滑动。因此分析接触面上有无摩擦力,首先要看接触面是否光滑(这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其次看有无弹力,然后再进行摩擦力的判断:接触面上有相对滑动时有滑动摩擦力,其大小,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接触面上无相对滑动但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有静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总是跟迫使物体产生相对滑动趋势的外力有关。受力分析中的技巧: (1)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3)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 (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判定未知力。也就是说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时刻结合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同时对不易确定的力。可结合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其反作用力是否存在以及方向如何等情况。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甲中一水平轻杆在右端的P点系有两根细线,一根斜上拉且固定,..”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90722242771753232943661753651785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气球下吊一小重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