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atal怎.么读

百度--您的访问出错了
&您的访问出错了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请检查您输入的网址是否正确。
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浏览页面,来查看您所要访问的网址。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如还有疑问请访问获得解决方法
&2013 Baidu每次读两晋南北朝历史都因人物繁多而读不下去,怎么办?
读《资治通鉴》在家读书本的时候读到三国后期就不读不进去了,感觉人物太多太乱。现在开始重新读一遍,三国之前,春秋战国,秦汉,百读不厌,终于把三国读完了,现在读晋纪又开始读不进去了,人物太多了,这个司马,那个司马。。。求教,怎么能让自己读进去啊,我想直接跳过去了不读了 但是又怕和后面的接不上。你们是怎么读两晋南北朝的??
按投票排序
关注,怒答之。同意楼上抓主线(主线详细些咯,哼),但还要抓重要人物。魏晋南北朝全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嫌司马多记不住?主要人物就八个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把谁杀谁写出来,在纸上反复看,简单明了,按顺序如下。晋武帝司马炎死,惠帝司马衷继位,武帝老丈人杨骏当权。司马玮杀杨骏,再杀司马亮、老滑头卫瓘。(司马玮杀亮)贾南风杀司马玮,丑女人贾南风淫乱宫闱棒杀太子司马遹。(贾南风杀玮)司马伦诛杀贾南风把持朝政后篡位。(司马伦杀贾南风)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三王反杀司马伦,司马冏又成为权臣,(三王杀司马伦)长沙王司马乂起兵杀司马冏,(司马乂杀冏)司马颙又举兵讨伐司马乂,司马颖从之,二王围京城,原本和司马乂一伙的东海王司马越反水杀司马乂,(司马越杀乂)胜者司马颖升为皇太弟,司马越又起兵和司马颖打,司马颙袭杀司马越,司马越退回山东联合鲜卑乌桓打败司马颖,(司马越联合外族)司马颖失势,司马颙又和司马越争斗,最后司马越一伙宰了司马颖和司马颙,司马越下场却是极惨。(司马越杀颖、颙)打到这里了,匈奴刘氏已经崛起,司马越在带兵讨伐当时是匈奴部将的石勒时死在半路,同行十万军民往山东还葬,被石勒军像围猎一样杀死,东海王世子及同行皇族四十八个王爷全部被杀(司马睿哥该笑还是该哭T T),东海王王妃被乱兵伦X后被转卖。长达315年的乱世来了,英雄,枭雄,野心家的天堂到了。吃饭回来补充。五胡中的匈奴率先登场内迁于山西的南匈奴趁西晋内乱,单于刘渊(冒顿直系后裔,因和汉朝和亲所以姓刘)以恢复汉朝的名义建立匈奴汉,少数民族崛起,中原板荡。(刘渊建汉)刘渊死后刘和继位不久被刘聪取而代之(刘聪得位后见后母貌美即蒸而淫之,此人及其淫邪好色,喜欢到大臣家里转悠,看见美女就尝鲜,北齐高洋是和他学的吧一
一!)。(刘聪继位)当时权臣司马越带兵出征被石勒全歼,洛阳防守空虚,乱民蜂起,怀帝被刘曜(后来的前赵皇帝)捉住后被毒死,愍帝继位,后长安城破也被杀死。俩位落难皇帝都被迫穿青衣侍酒,被俘的晋朝臣子都黯然流涕,大哭。后来北宋的二帝也受此羞辱。臣子恨,何时灭 T
(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刘聪死后,刘桀继位,后被权臣靳准杀接着灭刘渊全族。(匈奴汉灭)刘渊侄子刘曜(怀帝、愍帝都被此人俘获)率兵灭靳准全族,建前赵。(刘曜建前赵) 羯族登场石勒也称赵王(后为帝史称后赵)与刘曜对峙,洛水一战,刘曜被俘。(后赵灭前赵)这里就不得不说石勒了,这位奴隶皇帝。石勒个子高大,年少时在洛阳做脚夫,被路过的高门贵族王衍看到就对左右人说:这个胡人小孩相貌非常,以后可能会成为天下的祸害(古人喜欢防范于未然,斩草除根),就派人去想要扑杀石勒,洛阳人多,人来人往,也是找不见石勒。(后来王衍就在司马越军中被石勒杀死,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后来石勒被卖做奴隶(天下已乱军队抓胡人卖钱),后来他和自己的几个小伙伴偷了些马弄了几根木棒造反,号称“飞天十八骑”(石勒年轻时也是中二少年),之后投奔刘渊,慢慢做大。2.石勒在异族中算是很不错的皇帝了,可惜他有个混世魔王侄子——石虎。这人天生杀才暴虐非常,攻陷城池全部杀光,和大臣程遐不和,夜里派壮汉翻墙进入程遐家里殴打程遐、抢夺财物,当着程遐的面轮X其妻女。程遐是太子的亲舅舅,你敢信?(大魔王石虎)3.石勒死后,石弘继位,不久石虎杀之,石虎称帝。(石虎篡位)4.父子遗传,石虎几个儿子也凶狠残忍,骨肉相屠,石虎生前互相攻杀,死后更是,后来的石世,石遵,石鉴都死于内乱(暴虐家族)魏晋南北朝史实在太长了,我把主线撸一撸。司马炎建西晋统一天下西晋八王之乱北方线匈奴汉灭西晋中原板荡靳准灭匈奴汉刘曜延续匈奴汉建前赵石勒后赵灭前赵本是石虎养孙(还有一个说法是养子)的冉闵趁势与羯胡翻脸,发布《杀胡令》,一日之内,邺城内外几十万羯胡身首异处,后赵石氏被屠戮殆尽,冉闵建立冉魏。(后赵灭亡)
一直盘踞幽州的鲜卑慕容部已经建立前燕。鲜卑族长得高鼻深目皮肤白皙,慕容部人尤其白,又称为白部鲜卑。按现在审美观,慕容部的人五官立体、身形修长全是男女神级别,可美男子们尤为凶狠,在当时没有粮食就chi人,高中历史课本上读到过,白部鲜卑一支军队一个冬天要chi几万人,尤喜婴儿和女人,称人为两腿羊。(慕容鲜卑建前燕)鲜卑人西进与冉闵交战,冉闵兵少,战斗力却极强(中原大地到处是胡族奔袭杀掠,幸存的汉人抱着国仇家恨浴血奋战,画面感太强),终究还是寡不敌众,冉闵被擒,慕容俊斥责:你只是奴仆,何以称帝?冉闵被斩杀前大喊: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况我中土英雄,何不可做帝王?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简直热血得快飞起来了。(前燕灭冉魏)后赵灭亡之后,氐族符氏占据关中,建立前秦。符坚大帝灭前燕,天下十分占其七。淝水之战前秦帝国崩塌北方又坠分裂。慕容垂复国建立后燕,姚苌勒死符坚建立后秦。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鲜卑族拓跋部)在参合陂大败后燕斩首坑杀十万,后燕慕容垂引兵怒发,大军行至参合陂见到十万亲友尸骨,慕容鲜卑兵哀嚎震天(脑补下这个画面,类似于电影天国王朝那个死尸遍地的场景),慕容垂气的吐血,不久死去。后燕再也无力抵抗北魏。(北魏崛起)北魏传到太武帝拓跋焘时统一北方,南北朝对持开始。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贵族姓氏,促进民族融合,夷夏之防不再明显(鲜卑族经隋唐被同化)。北魏胡太后淫乱国家毒死孝明帝(亲儿子),权臣尔朱荣入京擅权(类似董卓)。魏庄帝手刃尔朱荣,庄帝被尔朱兆勒死。孝武帝西奔关中宇文泰(如果你玩过轩辕剑,里面的宇文X就是宇文泰的后代),北魏分裂成东西魏。东魏、西魏大战五次,。(东魏由权臣高欢控制,西魏由宇文泰控制)最后玉壁之战,东魏苦攻不下,高欢忧郁成病,恰逢有大星坠地(古人迷信,认为有将星陨落)高欢为了安定军心和一帮老兄弟在露天大营摆宴,和唱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苍穹,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回忆自己一生,闻歌流涕。不久死去。16.
高洋代东魏建立北齐,宇文觉代西魏建立北周。前段时间播的《陆贞传奇》和《兰陵王》就是讲北齐。兰陵王高长恭,高欢长子高澄第四子。你敢信?在古代信息传达落后的情况,北齐军民人人颂唱《兰陵王入阵曲》,真是太酷炫。高洋这个人值得说说,我高中时喜欢这个人,可能是看到他被人漠视和复读的我很像吧,后来他做的事我是相当反对的,不要对号入座。高洋,字子进,高欢第二子。此人鲜卑种,相貌却非常丑陋,用同理心感受权臣高欢家里一群漂亮孩子中高洋是怎么过完童年的,后来他做出的荒唐事可见心里扭曲程度。高洋为帝后把北方的柔然、突厥打的服服帖帖。之后就变得十分极其荒淫放荡,例举一二他像匈奴的刘聪一样,喜欢去大臣、百姓家里转悠,看见有姿色的女人立马就地奸淫。和皇后李氏的姐姐通奸,用箭射死李氏的丈夫,在祭奠上当着李氏全家人的面奸污李氏。把高氏宗族妇女几百余人召来让宫中卫士伦x,他在一旁观淫。殴打老母射击岳母,虐杀毒打大臣、皇弟弟,砍杀宠姬皇太妃之类就太多了。高洋死后,除了高演有点作为,其他的皇帝都表示向洋哥学习。————————————————————————————————————有朋友对上面写的鲜卑族chi人和冉闵持不同意见,那我们就来讨论下。鲜卑慕容部食人正史中不甚记载,五胡中除了符登军队食羌人外,石勒在苦县,一次就屠杀和吃掉已经放弃抵抗的汉族军民百姓高达二十多万人,下面出自《晋书》“以襄阳王范为大将军,统其众。还葬东海。石勒追及于苦县宁平城,将军钱端出兵距勒,战死,军溃。勒命焚越柩曰:‘此人乱天下,吾为天下报之,故烧其骨以告天地。’,于是数十万众,勒以骑围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王弥弟璋焚其余众,并食之。”同样是《晋书》记载过石遂食人肉,拓跋绍一伙被食。当时汉人军队因为饥荒人互食就不一一列出了,得到两个信息,1、食人肉不是很罕见。2、军队因为饥荒大规模食人真的不罕见。我记不清当初从哪里看到过鲜卑慕容chi人,根据以上我们能不能推测鲜卑慕容确实chi过很多人?司马迁写刘项二人见到秦皇仪仗时说过“彼可取而代也”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不是原话,甚至有没有说过也不详,只是司马迁根据二人的性格和以后做出的事迹猜测做传记。再说冉闵,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记载。下面节选自《晋书》 闵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龙之养孙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累世牙门。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及败梁犊之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
"敕城门不复相禁。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闵与李农率骑三万讨张贺度于石渎,鉴密遣宦者赍书召张沈等,使承虚袭邺。宦者以告闵、农,闵、农驰还,废鉴杀之,诛季龙孙三十八人,尽殪石氏。鉴在位一百三日。
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闵悔之,诛法饶父子,支解之,赠韦謏大司徒。 时慕容俊已克幽、蓟,略地至于冀州。闵帅骑距之,与慕容恪相遇于魏昌城。闵大将军董闰、车骑张温言于闵曰:"鲜卑乘胜气劲,不可当也,请避之以溢其气,然后济师以击之,可以捷也。"闵怒曰:"吾成师以出,将平幽州,斩慕容隽。今遇恪而避之,人将侮我矣。"乃与恪遇,十战皆败之。恪乃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俄而燕骑大至,围之数周。闵众寡不敌,跃马溃围东走,行二十余里,马无故而死,为恪所擒,及董闰、张温等送之于蓟。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俊怒,鞭之三百,送于龙城,告廆、皝庙。  俊送闵既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岁永和八年也。这两个问题到此为止,本人工科男,最普通的那类学生,肯定会有许多疏漏和错误,请多包涵,话说第一次答题我还有点小兴奋呢 ^_^)Y最近学业较为繁重,之后找个时间定把剩余补齐。
这个我的经验可能比较没有帮助哇,为什吗这么多人邀请我喵。。。。我第一次对两晋有兴趣,是因为石勒。我想知道我的祖先究竟曾堕落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一个异族的奴隶成功。于是我从三国后期开始看,看到秉持忠信的,活在过去的人一个个死掉,壮丽的死亡,绚丽的燃烧,不甘的,命中注定的终结。看到没有当下,没有未来的新阶层登上历史舞台,并醉生梦死。看到少数华夏民族的精英掩埋烈士的尸体,闻鸡起舞,暗自砥砺。看到由于华夏族的自大而饱受痛苦的底层,积蓄力量,练习耐心。看到贵戚中唯一的异类王敦在暗夜里高唱《短歌行》,在狗苟蝇营的同类面前翻着白眼,我能想象到他在暗室中的泪流满面。看到皇帝厉行节约,努力在日益强大的士族门阀中间制造平衡,并力竭而死。我能想象到他死前的痛苦和绝望。看到在人生顶端的,过于容易获取荣誉和财富的那些人纵情声色,挥霍青春和信誉。看到皇帝和新生阶层注定不能相互理解,曹操和士人的过节太深,鲜血从来不会白流。华夏民族的精英选择了尽欢而散。长城内外的蛮族,在寒风中挣扎着,却不肯死去。——————————许多年后。当年的浪荡少年刘琨,在幽州殉难,他留下了用血写成的绝命词,谁言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当年的投机小子祖逖,在河北看见了自己的落星,从来不会流泪的祖逖眼眶湿润。当年在洛阳险些被擒的高鼻深目的小贩,最终成了皇帝,他在烈士暮年和祖逖遥遥致意,在那个寂寞而奢靡的时代,他和祖逖是唯一的,头脑清醒的人。他有着自己无能为力的身后事,思念着先自己一步去世的右侯张宾,很快石虎就把持了他的内廷,他在寂寞中死去。那一夜,邺城雷暴,火焰中跳跃着已经是冉闵和李农的侧影。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这一切都变成了我的梦魇,和我的生活。我无数次梦到自己站在洛阳的城头,荆棘爬满城墙,胡羯在脚下纵横。也无数次梦到在政变中独存,但独存也仅仅是活着。在宿命中努力,在宿命中挣扎。说真的,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人看不进去晋纪,也不想去理解。那是我祖先的鲜血,也是我祖先的不朽。这个答案太个人化了,对不起。写不下去了,就这样吧。
抓主线:北线:西晋----刘曜----石勒----苻坚----北魏----宇文泰(西魏)vs高欢(东魏)--宇文邕灭齐,杨坚代周-----杨坚灭陈,支线还有很多小政权,可以单独去看南线:司马睿王导搞基----桓温北伐----淝水之战----刘裕代晋----刘裕北伐----萧道诚代宋----萧衍代南齐----萧衍北伐----侯景乱梁----陈霸先平乱----陈霸先代梁----陈叔宝降隋
首先给自己找一个非读不可的理由。我了解这段历史,其实最初是因为喜欢那段时期的诗人和诗,不了解背景状况,就很难进入诗的语境。其次就是你说的难以进入状况的问题。我第一次看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这个梗被用在《此间的少年》里,说这本书的第一句是: 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直接晕了,分不清这些俄国人又臭又长的名字,感觉有一堵墙横在面前。其实关键是你得有语境,能看宏大的,也一定要能看琐碎的,主线不明显的。其实就跟冰与火之歌一样的,五王之战的故事完全没有能挑出来作为主角的,要是换个人来讲,或者写成史书,我觉得效果大概是类似的。譬如两晋南北朝,譬如唐季五代,都是这种现象的重灾区。我的建议是可以先从概貌了解,比如蔡东藩,《两晋通俗演义》100回、《南北史通俗演义》100回看完,得到一个历史的全貌,然后就可以扫除你提到的障碍了。
《中国历代战争史》两晋,南北朝部分,基本能理清当时的战争脉络,如果想深入了解当时的制度,文化等,看看钱穆的《国史大纲》两晋南北朝部分!
读史要有画卷感和史诗感。当你读不进纪传年表实录的时候,不妨从文艺一点的角度切入。 喵喵提到了刘琨和祖逖,那么楼主,当你觉得那个年代混乱的时候,不妨诵读这首诗。
刘琨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仇。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浮云。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輈。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前六句五个典故,把它们与西晋的历史结合起来,难道体会不出那种独特的使命感和悲凉的宿命感么?
西晋历史学习法:把司马家人任取两人做一个组合量做分母(如,C(2,100)),再找出他们互相杀的数据做分子,去掉非同时代的组合,得出“天谴指数”,轻松了解西晋史。并可以把历朝天谴指数和庄园/官有土地比,篡位vs起义,分封制强度等因素做回归,lm(tianqian~land+uprise+fenfeng, history)。抖机灵,求折叠
我看魏晋南北朝的动机要单纯许多,我本身略有求知欲,又爱好游戏。一开始玩光荣 三国志11,里面的武将若是有我不熟悉的,我就回去查阅。当然我所说的重点,是在于一个游侠网的自制三国志11的改编剧本《血色衣冠》喜欢玩策略游戏又喜欢历史的完全可以试试,里面包括了几乎所有春秋战国以来名将名臣(历史大乱斗啦),而且其中的各个将领的五围(武力 政治 谋略 魅力 统帅)设计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了,而且还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剧本每个历史人物作者都写了一个简短概要的传记,来源于资治通鉴 左传 二十四史。我一开始玩的是朱元璋,很好奇为什么我隔壁庐江有个叫刘裕的势力这么能打,还有对面襄阳怎么会有两个武力值这么渣渣统帅这么高的武将(陈庆之和韦睿)。我玩赵匡胤的时候也会纠结这黄河北面叫冉闵这货也太凶了,比我岳飞杨再兴还能打。所以我把我遇到的不熟悉又厉害的将领都查了一遍,然后对人物就有印象了。记得住人物,才能记得住历史,于我来说,历史就是一个个人物的生平事迹交织而成的。= =大概就是怎么样,边玩游戏边自己给自己科普了。
罗素大爷有句名言:人读书的目的有两种,其一是为了卖弄,其二是真的享受。前者让你读书以页数本数记,关心的是自己读了多少本书。而后者你在乎的事是从阅读中得到了什么思考和快感。引用海大爷的话说,所谓名著就是那些别人都希望自己读了,而又不愿意去读的书。知道为什么你对书中内容不熟习嘛,因为你读的次数少了,翻一翻书就想做学问,学富五车。这让我突然想起了那天夕阳下的奔跑,我跟妹子说,最近迷惘,没有方向,考试压力大。妹子淡然一笑,尼玛什么迷惘,你丫就是懒。
首先,我觉得是楼主的方法不对,没有真正读到历史深处,没有体会到历史人物背后的血与泪,悲与歌。这点大家说的比较多,所谓读出史诗感,确实是很关键的。然后,在具体阅读上,我觉得有对历史不够熟悉的原因,史书中有一大堆各种各样的名字,如果你不明白每个名字背后的含义,那么肯定是会摸不到头绪的。我建议不熟悉的东西多百度,简单百度出人物的生平,至少了解这个人在所处政权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基本就不会乱了。第三,要抓关键,历史脉络也有详略之分,要抓历史主线,多关注那些最精彩的人物,既可以提高兴趣也能很好的掌握主线。有人建议读《世说新语》,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因为《世说新语》本身很有趣,很能体现背后的时代风貌,整体价值观和人物性格,并且《世说新语》出现的人物大多比较关键。第四,个人觉得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可以算是中国几千年来最精彩的时期之一,如果考虑年代因素的话,甚至可以去掉之一。这其中,我觉得最吸引人的,大约是北方石勒到苻坚,南方桓温、谢安以至刘裕这段时期。PS: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之所以格外精彩,是因为这正处于封建的中段,还不至于陷于僵化,又已经基本奠定了汉人王朝的“范式”,但这种范式却又因自身原因被异族所破。这其中统一和动乱,历史人物的野心和报复,历史车轮的不可阻挡和其阻力,还有汉族和异族之争,交织在一起,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是天下苍生血泪写就的一曲长歌。再PS:欢迎交流
从读黄易小说《边荒传说》开始
看曹魏知有报应,看司马知有天谴!
感觉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题主问的是如何把《资治通鉴》的两晋南北朝部分读下去,而很多答案都是让题主了解那段历史有好,完全是答非所问好吧。我之所以能看出来,是因为我也是读到这一段时读不下去,已经空了一年了,总也读不下去,本来我的资治通鉴计划很好,但就是因为两晋南北朝,拖了太久。说到办法,我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磨。一卷卷看呗,找英雄人物,找有趣的故事,时间长了就读过去了。现在我已经把两晋消化了,正在看齐纪。宋齐梁陈,看来隋唐胜利在望啊。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两晋南北朝没有真正的英雄,没有真正让人荡气回肠的人物(就算有一两个,石勒之辈,能跟高祖刘邦比吗),这段历史充满了血腥,背叛,短视的历史人物一个接着一个。更可悲的是,这段历史中国时运不佳,好不容易出现一两个能力不错的人物,却没有传承下来。多是二世而亡,甚至于晚年即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比如符坚,他的职业生涯前期我很看好他,没想到老了老了一场大战让一辈子的积累付诸东流)。说到底,就是一个乱世。这个乱世持续了几百年,想想那时的老百姓真是可怜啊。我觉得两晋南北朝才是中国历史上不多的大变局时期,原有的秩序全部打乱,每个人都要重新找寻自己的定位,世无英雄,国运不济,久无宁日,这些因素导致了历史的悲剧。相比看来,从清末民初到改革开放中国崛起这段时间反而是中国人非常幸运的时期,因为早早地出现了汉高祖这种级别的英雄,二世三世又是相当高级别的英雄,而国际形势又导致外患及时消灭,虽然也有内乱,但仅通过百年的时间就重新建成了稳定、富裕的国家,这不可不说国家民族之幸,简直可以算是奇迹了。写多了,可能有点跑题。
我可以给你推荐一本书:
《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著。这本书的梳理算是比较细的,尤其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罗列都很细,值得像我们这样的人入门学习的一本书
司马迁的史记有个叙事方法叫
旁见侧出法,就是一个人物在多个传记中出现,然后形成一个立体人物,故事同时也就丰满。你读资治通鉴之所以乱,是因为,那是编年体,而你对事件又不熟悉,一看肯定晕了。教你一个绝招:1.就是先不看资治通鉴。先看看晋书、宋书、魏书、北齐书等纪传体。如果嫌太多,你就先网上找找当时的名人传记介绍,把当时的一个个著名人物弄熟悉,再看史书,里面都是熟人,不就没有陌生感了吗。比如,研究研究当时牛逼的皇后贾南风,也就是贾后,比如研究研究最后夺得大权的东海王司马越,比如东晋研究一下牛逼的谢安,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比如北朝,研究一下暴乱的刘渊、残暴的石虎,屠胡的冉闵。每个牛逼人物都研究一遍以后,不需多么深,百度百科层次就行,你再看看资治通鉴就不乱了。哈哈
魏晋南北朝我只读了北朝的一小段。。。而且是因为去年暑假无聊看了兰陵王,然后就被冯叔给迷住了!!!而且当时是暑假嘛很闲的说,所以就。。。不过关于兰陵王的史料实在是太少了,于是我东看西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把跟兰陵王有关的周围一圈都给看了一遍,所以读史书我觉得还是兴趣最重要,不然真的读不下去。。。下面是我当年贴在豆瓣的读书笔记(其实是发表在影评区了)。。。算是给你参考参考吧。。。(然后你会发现我的兴趣点其实全都集中在八卦上面)  因为《兰陵王》热播所以百度了好多资料整理如下,绝不敢说科普、王道,仅属兴之所至、聊以自娱,且个人能力有限,更非专业出身,如有错缺请指出,LZ一向玻璃心请轻拍,错了我会改的。。。   整这个绝对不是为了跟《兰陵王》的情节争锋相对,电视粉请不要来拍我,因为正是电视引起了我的兴趣(冯叔所塑造的形象实在功不可没,虽然实在很想吐槽兰陵王的人设,说好听就是愚忠,说不好听就是2B),想“人肉”一下和我王有关的各位历史人物,结果没想到居然扒出了这么多。。。还看到了N多感人的爱情故事,北朝后妃各个堪比杨雪舞啊。。。   我很清楚电视是电视,历史是历史,那种感觉就像古人写《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故事有好多都和历史不太相符,但是结果其实是《三国演义》的故事还比较妇孺皆知。。。还有古人创作的说书、京剧什么的,不就跟现在的剧本、电视剧一样么,你无法阻止人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再说其实史书也是人写的,虽然谁都知道史书应当尽量客观,尽量实事求是,但其实谁又真正能做到完全不带偏见?就算能做到,毕竟作者能力有限,很多情节也是多方采写而来,并非第一手资料,难免在口口相传中早已被添油加醋。。。所以那些骂电视剧不忠于历史的。。。我也没办法。。。历史粉也请不要来拍我   --------------------------我是自娱自乐的分割线----------------------------   公元524年,六镇起义。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后,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後发起了反汉化的大起事,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实力最盛。其时高欢和宇文泰都在尔朱荣麾下效力,但高欢渐渐拔地而起,宇文泰势力较低。   高欢其人,原为汉,因祖上怀罪徙居怀朔镇,自小在鲜卑族中长大,受鲜卑文化影响。年轻时在城墙之上劳役,因相貌奇伟、面带忠厚,有英雄之气而被鲜卑贵族之女娄昭君慧眼青睐,暗中赠送财物并与之结成美满姻缘。之后娄昭君以家资财力相助高欢广结人缘,屡立战功,最终官至东魏宰相。   娄昭君不知道是不是电视上的皇姥姥。。。我不明白我王为毛要叫她“姥姥”?明明是奶奶好么?   公元531年,高欢起兵声讨尔朱氏,在信都(今河北冀县)拥立元朗为魏帝(后废帝)。   尔朱氏失败后,高欢命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宇文泰是他的有力辅佐。   公元532年,高欢立元修为帝(北魏孝武帝)。   史书上说他遍体有鳞纹。。。这。。。真的不是皮肤病嘛!!!叫什么来着!!!   元修嫡妻为高欢长女(永熙皇后高氏),双方无感情。元修出逃后改嫁元韶。   元修妹妹平原公主,初嫁开封府张欢,但张欢生性贪残,对待公主无礼,于是元修杀张欢,改封元氏为冯翊公主,另嫁给宇文泰。   公元534年,侯莫陈悦在平凉(今属甘肃平凉西南)杀死贺拔岳后,宇文泰继统其军众,击败侯莫陈悦,向东进据长安。   同年,元修与高欢正式决裂,携情妇元明月(元修的堂姐)、元宝炬(元明月的哥哥、元修的堂兄)等率众入关投奔妹妹冯翊公主的未婚夫宇文泰。十月,高欢以元修弃国为名,在洛阳另立元善见为帝(东魏孝静帝);十二月,宇文泰以元修淫乱丛姊妹为名先杀元明月,再以此为契机毒杀元修,并改立元宝炬为帝(西魏文帝),从此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   公元535年,元宝炬称帝后封妃乙弗氏为皇后。   --------------------------下面是第一个爱情故事-----------------------------   乙弗皇后生性节俭,性情仁慈,与文帝感情甚笃,夫妻生活13年,共生下了12个子女,但只存活元钦、元戊两子。后宇文泰苦谏文帝废后改纳柔然头兵可汗阿那瑰之女为后,以为结好柔然。   公元538年二月,文帝无奈废乙弗皇后,逊居别宫、出家为尼。三月,立柔然公主郁久闾氏为皇后。郁久闾氏性情极妒,文帝只好遣子武都王元戊为秦州刺史,与母亲乙弗氏一同赴镇。虽然如此,文帝心中还是对乙弗皇后念念不忘,密令乙弗氏养发,想让她还俗回宫。但这些都是宫闱事秘,并没有外人知道。   公元540年春,柔然再次大举南侵,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郁久闾氏嫉妒乙弗皇后的缘故。文帝无奈地说:“哪有百万之师是为了一个女子而发兵的,就算真是这样,你们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又有何脸面去见我的众将士?”只好忍痛派遣中常侍曹宠拿着自己的手敕去让乙弗皇后自杀。乙弗皇后拿到手敕后哭着说:“只要皇上能长命百岁,天下太平,我就是死了也没关系。”于是叫来儿子武都王元戊与他诀别。又给太子元钦传下遗命,言辞悲怆,恸哭良久。周围的侍从们也都哭泣不止,不敢抬头看她。乙弗皇后还叫来僧人准备好东西,让她的侍女们都出家,并亲手帮她们削发。做完这些事情以后,乙弗皇后就走进房间,蒙上被子把自己给闷死了,死时年仅31岁。乙弗皇后死后,朝廷在麦积崖凿了石龛给她下葬,灵柩将要送入石龛的时候,突然飘来两朵云先后进入石龛,过了一会儿,一朵云消散在石龛中,另一朵云则飘了出来,后来这个石龛被称为寂陵。等到文帝修好永陵后,便写了一封手书说想等自己死后与乙弗皇后合葬。于是朝廷给乙弗皇后追谥号为文皇后,供奉于太庙中。元钦登基后,乙弗皇后与文帝元宝炬合葬于永陵。   关于飘入乙弗皇后石棺中的两朵云那个。。。可见古人也会在正儿八经的史书里瞎掰啊。。。还有,据说一开始大臣们想让文帝与悼皇后合葬,但是一出发车碾就会断掉,后来才发现文帝手书的遗诏是想与乙弗皇后合葬。。。这个我查不到出处   乙弗皇后死去的同一年,郁久闾氏正在瑶华殿怀孕待产中,听到有狗叫声于是感觉心里厌烦(一般迷信的说法:猫狗能看到灵异)。又看到一个盛装的夫人来到她的房间,于是郁久闾氏问周围的人:“这是谁?”但是无论是医生、巫师、侍从都没有看见任何人,于是大家觉得那是乙弗皇后的魂魄。最后郁久闾氏因为难产而死,年仅16岁,先埋葬在少原陵。后来与帝后合葬在永陵。   于是这对夫妻和那个其实也挺可怜的政治牺牲品小三公主,就这么合在一起去了另一个世界,不知道在那里她们还会为了吃醋而烦恼么?   -------------------------回到我是历史的八卦一线--------------------------   元宝炬的女儿(生母不详)金明公主后嫁尉迟迥为妻。   尉迟迥(公元516-580年),宇文泰的外甥。因不满杨坚独揽天下兵马而讨伐杨坚,后兵败自杀,年64岁(所以不像电视上是被宇文护所杀,也不是宇文邕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   宇文泰和正室冯翊公主(元修之妹)生嫡子宇文觉。   所以宇文泰是元修的妹夫(元修被杀时宇文泰还只是冯翊公主的未婚夫)。   宇文泰和妾室(叱奴太后)生四子宇文邕(公元543-478年)和宇文直。   所以宇文邕是个庶出的皇帝。   宇文泰的大哥宇文颢生三子宇文护。   所有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宇文邕的堂兄(而不是电视上所演的宇文邕的叔叔)。   --------------------------接下来是第二个爱情故事-----------------------------   公元551年,元宝炬嫡长子元钦继位(西魏废帝),皇后宇文氏(宇文云英,此名出自清人杜纲《北史演义》,不可尽信。为宇文邕之姊)为宇文泰长女,但是夫妻情深,元钦更不置妃嫔,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对一夫一妻的帝后   公元554年正月,元钦密谋诛杀宇文泰,谋泄被废,四月,被宇文泰酖杀,皇后宇文氏在父亲宇文泰的面前饮鸩自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皇帝自杀殉情的皇后   --------------------------我是宇文家的分割线-------------------------   公元554年,元钦被废后,元宝炬第四子元廓(西魏恭帝,元钦的弟弟)即位。宇文泰继续干政,并自封为太师、大冢宰。因宇文护要求鲜卑化,恢复鲜卑姓氏,因此元氏还拓跋氏,元廓改名拓跋廓。这里有个好玩的地方,拓跋廓的皇后姓氏很有趣,若干氏,若干皇后。。。囧   公元556年八月,宇文泰临终时授命侄子宇文护辅佐嫡子宇文觉,十二月,宇文护劝退西魏恭帝拓跋廓禅让北周,扶宇文觉登基。   公元557年,宇文护以亲信奸邪为名废黜宇文觉,另扶宇文毓登基并杀害宇文觉。   公元560年,宇文护暗中命令宇文毓心爱的御厨李安在食物中下毒杀死宇文毓,再扶宇文邕登基(而不是电视里所演,宇文护借宇文邕之手用毒酒杀死宇文毓)   --------------------------我是正室范儿的分割线-------------------------   电视剧里我特别喜欢阿史那皇后的演员,感觉她演出了一股强烈的正室范儿。。。下面是真实的历史:   宇文邕的妻子阿史那皇后是突厥木杆可汗俟斤之女,和电视上一样,彻底的政治联姻。一开始是因为突厥强大,所以周国很执着地去求亲,刚开始打算派的是另一个姑娘,但后来又后悔了,直到宇文邕即位,又不停地派人示好,他们才同意将女儿阿史那公主嫁给宇文邕,于是宇文邕派了一大批人带上东西去迎亲,谁知突厥很贪心,又答应跟齐国和亲了,吓得迎亲使团一直劝啊劝,生怕突厥再次悔婚。正巧突然来了一场霹雳暴雨,把突厥宫殿的屋顶都给劈坏了,俟斤吓了一跳,以为是天谴,赶紧把阿史那嫁过去了。阿史那是一个端庄稳重的姑娘,宇文邕很敬重她,但是感情并不好,结婚九年也没生下个一男半女。关于他们感情不好的佐证,可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宇文邕的姐姐襄阳长公主(宇文泰第五女)嫁给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生女窦氏。   这姑娘在史书上记载的特点是,一出生就长发过颈,三岁时头发就等身高了(一般有特点的都不是凡人。。。),宇文邕非常喜欢她,一直把她留在宫中养育。   (喜欢程度可以参考电视里宇文邕抚养贞儿的情况。不过历史上的宇文贞是宇文毓的二儿子,电视里被换了性别。。。另外,宇文毓唯一的女儿河南公主嫁给了尉迟纲的儿子尉迟敬,而尉迟纲是尉迟迥的弟弟。。。再另外,宇文毓的妻子也是独孤皇后,这个独孤皇后是独孤信的长女,独孤信也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大帅哥,而且他的小女儿嫁给了杨坚,第四个女儿则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昞,后来也被追封为皇后。。。独孤家真是一门三皇后。。。)   窦氏在很小很小很小很小的时候(也就五六岁,还真够早熟的),就曾私下劝舅舅宇文邕要对突厥公主阿史那皇后多多关怀抚慰,这样才能借助突厥的帮助一统天下。宇文邕接纳了她的意见。有记载称当时的名将长孙晟听说这件事以后,对朋友说“此奇人必有奇子,可为婚姻”。几十年后,长孙晟去世,他的内兄高士廉做主将长孙晟的小女儿嫁给窦氏的二儿子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后来杨坚篡夺了北周位,年仅7岁的窦氏十分难过,扑倒在床上痛哭说:“只恨我不是男孩子,不能给舅舅一家帮忙!”吓得她父母赶紧捂住她的嘴巴说:“别乱说话,会被灭族的!”   因为窦氏从小就格外聪明伶俐,所以窦毅非常认真地为她挑选了未来的夫婿,即唐高祖李渊(选婿过程即为“雀屏中选”的典故),后生下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子。   所以宇文邕是窦氏的舅舅,李世民的舅爷爷,唐朝建立后,窦氏追封皇后,尊号为太穆顺圣皇后。   宇文邕是个大老粗,没文化,只会打仗,长得也非常粗犷,陈晓东的粉丝们要失望了。   因为历史上宇文邕灭佛道,所以电视剧有一段情节是阿史那皇后把快要生产的雪舞送到佛寺去,然后暗令主持杀死雪舞母子,事情败露后宇文邕非常愤怒,于是大肆灭佛。   不过史书上记载的原因电视里的杨雪舞上朝参议国事时也提到了,当时的年轻人都不工作却出家当和尚,国家还得花费大量财力去供养他们,所以宇文邕下定决心灭佛。   宇文邕和李娥姿皇后所生下的大儿子宇文赟迎娶了杨坚的长女杨丽华。后来她爸爸夺了北周帝位,杨皇后很气愤,弄得杨坚总觉得亏欠了女儿。再后来杨坚还想让她改嫁,杨皇后很硬气,死都不肯。不过等到隋炀帝的时候,她还是改嫁给了一个叫张掖的人。   宇文邕和李娥姿皇后还生了一位清都公主,公主下嫁石保县公阎毗,生二子阎立德、阎立本。   所以宇文邕是大画家阎立本的外公。   公元564年,北周联合突厥伐北齐,连攻20城,后因突厥突然撂挑,齐军获邙山大捷而败。   公元572年,宇文邕在 奴太后和弟弟宇文直的协助下诛杀权臣宇文护获得亲政。   公元575年,北周再次伐齐,连攻30城,后因宇文邕生病而暂停班师回朝。   公元577年,北周再次出兵,北齐亡。   --------------------------我是隋杨氏乱入的分割线-------------------------   公元581年,字文阐(北周静帝,宇文赟长子)宣布禅位给杨坚,隋朝建立。   杨坚的皇后名讳独孤伽罗,就是刚才说过的独孤信的第七女,所以杨坚和宇文毓是连襟关系。史书记载她的性情极好,又节俭(不过,高纬给冯小怜做了七宝车和明镜台,杨坚灭齐后虽然毁了七宝车,但还是把明镜台留给了她,真是心疼媳妇儿呀),又仁慈(每次听说大理寺要杀死囚都会哭),但是她也很爱吃醋,而且醋得地老天荒,简直干涉了历史,为此,当时还奉持“男人娶个三妻四妾是天经地义”的《北史》给她记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坚曾经看上了尉迟迥的孙女,独孤皇后就趁着皇上上朝,偷偷把那姑娘给杀了。杨坚气得一个人骑着马直接冲到宫外山谷中三十余里,高颎、杨素赶紧追过去,把马拉住劝皇上消气,杨坚难过地说:“我虽然贵为天子,却没有自由!”(话说你想要一夫多妻的自由真的合理么哈哈哈,不过当时大势所趋,可想而知独孤皇后是有多善妒挖~)高颎说:“皇上您怎么能为了一个女人而不要天下?”杨坚这才稍微消气,但还是在山谷里待到晚上才回宫。回宫后独孤皇后的态度基本上可以参考兰陵王电视剧里,阿史那皇后偷偷派人去杀杨雪舞后的情节,   这个高颎也很倒霉,本来独孤皇后因为他是杨坚的近臣所以对他挺亲近的,但是后来听说高颎觉得她只是一介女流(应该颇有些瞧不起的意思吧),再加上他的妻子死了,妾室却生了个儿子,然后独孤皇后就开始讨厌他了,一直在杨坚耳边攻击他,而且杨坚又很听独孤皇后的话,后来就真的把他给罢官了。   后来这位独孤皇后吃醋吃到什么地步呢?听说朝臣谁家妻妾多的,就让杨坚斥责他们,连皇太子都不例外。(独孤皇后这么前卫的夫妻观念绝对是穿越过去的!!!)皇太子杨勇有很多妾室,有一天太子妃元氏突然死了,独孤皇后就暗示说是太子的爱妾云氏害死的,说他不能善待嫡妻,弄到后来杨坚就把太子给废了改立晋王杨广,这真是多亏了独孤皇后!!!厉害吧!!!   当然历史没那么简单~杨勇并不是因为独孤皇后爱吃醋才被废的,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大家当做一个好玩的段子看看就好~~~   不过,虽然说了这么多独孤皇后爱吃醋的轶事,其实杨坚还是很爱她的,这从杨坚在她生前非常听话,在她死后对她的思念都可以看得出来,而且独孤皇后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很理智的人,给了杨坚很多非常有用的意见和建议,是一位非常贤淑的皇后和妻子。杨坚死后,按照他的遗愿,和独孤皇后合葬在泰陵。   --------------------------现在我是高家的分割线-------------------------   因为柔然当时国力强盛,所以高欢也为嫡长子高澄向柔然提亲,但是柔然觉得只有高欢才配得上和亲,于是派出了郁久闾氏的妹妹蠕蠕公主下嫁高欢,高欢时年50有余,且在病中不太想迎娶,但他的妻子娄昭君和高澄都劝他接受,于是。。。   公元545年八月,高欢派慕容俨去柔然迎亲,该公主名号蠕蠕公主。柔然可汗阿那瑰还派了自己的弟弟秃突佳送公主前来和亲,并且叮嘱他一定要等公主生下外孙才能回国。而这位蠕蠕公主的心气也很高,一辈子都不肯学汉语说话。有一次高欢生病了就没有去在蠕蠕公主那里,秃突佳非常生气,高欢吓得赶紧从射堂坐车去公主的房间。柔然国对公主的保护可见一斑。   公元547年,高欢在征伐西魏时病卒(后追封北齐神武帝),长子高澄按照柔然国的风俗接手娶了蠕蠕公主,后来生了一个女儿。   公元549年,高澄遇刺身亡,于是史书上的蠕蠕公主再无下落。   所以高欢和高澄两父子共一女为妻,不是武则天时才有的传统哇~~~人北齐先祖就已经这样了。。。   ---------------------我是热烈庆祝男猪脚终于快要出场的分割线----------------------   高澄是高欢的长子,从小就有政治天赋,但是私生活不怎么检点。   历史上对他的记载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流传下来的都是各种绯闻比如调戏父亲的妾室,强抢别人的小老婆什么的。。。   比如,高澄十四岁时就因与其父的宠妾郑氏通奸,差点被高欢杀掉,经司马子如从中周旋,杀掉首告的奴婢灭口,父子才重新和好。后来,高澄又看高仲密美丽的妻子李氏,一见面就扑上去乱扯衣带想要强奸。李氏不从,衣带尽裂,脱身后向高仲密哭诉。东魏军重新夺回北豫州和洛州,侯景俘获高仲密妻儿送至邺城。由于高乾、高敖曹都是高欢功臣,高仲密的弟弟高季式闻说是兄长起兵的消息,马上跑回自首,都没有被连坐族诛,只是杀高仲密一家。高澄打扮得漂漂亮亮,盛服去见将被处死的高仲密妻子李氏,问“今日如何?”李氏默然,于是被高澄纳为妾侍。   高澄的嫡妻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妹妹,冯翊长公主元仲华(北齐尊封靖德皇后)   注意:她做公主时的封号“冯翊”和宇文泰的嫡妻冯翊公主封号一样,但她们不是同一个人,不要搞混了!!!   另外高澄还有很多小老婆,正是这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小老婆中的一个,生下了我们的四大美男之一高长恭!!!   所以说都不知道我王的痴情是遗传了谁,鉴于他爹如此风流,多半是遗传了他娘那边的。。。   高澄在父亲死后接班巩固了东魏的朝政,还胁迫了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软禁后准备逼供禅位。谁知大功告成之际居然被家奴刺杀,而且这居然还不是一个政治事件,而是一个长达2年,搅基不成、由爱生恨的悲惨爱情故事。。。   -------------------------我是搅基不成,由爱生恨的分割线--------------------------   公元547年十二月寒山之战后,高澄俘获了当时南梁徐州刺史兰钦的儿子兰京,作为奴隶留在东柏堂的厨房里干活。起初高澄非常宠爱兰京,兰钦派人来请求给儿子赎身都被高澄给回绝了。后来兰钦死了,侯景祸乱南梁,兰京多次请求回国,被高澄令人杖责,还威胁兰京说再求就杀了他!兰京想到高澄刚开始对自己那么好,现在又那么坏,心理落差太大,于是联手厨房里的6名奴隶,打算刺杀高澄。   另外,兰京还有一个同被俘虏,且在高洋(高澄的弟弟,高欢次子,未来的北齐文宣帝)身边担任带刀侍卫的弟弟兰改此时也打算对高洋下手。   公元549年八月辛卯日,在高澄与小伙伴们密谋禅代东魏之事时,兰京藏刀于盘底前去送食,和同党们一起杀死了高澄和他的小伙伴们。高洋闻讯后旋即赶来,又将兰京七人斩杀,但高澄早已死去。   说实在的,上面这段是百度高澄辞条里的,我觉得好笑就抄下来了,但是史书原文,我并没有找出可以对应“高澄非常宠爱兰京”、“兰京想到高澄刚开始对自己那么好,现在又那么坏,心理落差太大”这样的文字,不知从何杜撰而来。。。   窃以为,正因高澄淫乱,所以才会引得后人如此遐思吧。。。   高澄在离与帝位仅一步之遥的时候死了,追尊北齐文襄帝,于是高洋接替父兄霸业,逼退登基。   这直接导致我王失去了可以直接继承王位的后果!!!间接导致了北齐的灭亡!!!   所以男人们啊!!!搅基要谨慎!!!更不要到处滥情啊!!!   -------------------------------我是遗憾丛生的分割线--------------------------------   公元550年,高洋逼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创北齐,为北齐显祖文宣帝。   所以高洋是高欢的嫡次子,高澄的亲弟弟,高长恭的叔叔。   “快刀斩乱麻”的典故就出自高洋。   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是一出生就很丑。。。特别是他还出生在历史上最著名的美男之家(而且还是皇族)——北齐高家,估计看着周围一干帅哥亲戚,活得挺自卑的。。。   (评论有筒子说高家有遗传性精神病,我个人觉得是没有的,因为根据我所看到的情况,貌似只有高洋有这个倾向,而且高洋相貌奇丑,在高氏这个全是帅哥美女的家族里应该是从小就很压抑的,可能因此导致最终的癫狂,毫无理由地杀害了很多宗亲。。。高氏其他人应该是只能说是比较暴虐、脾气不好,容易跟人起争执,但应该不是什么遗传性精神病。。。或者,毕竟我不是学医的,不是很确定“精神病”这个概念应该如何定位)   临政初期励精图治、征伐四方,后期残害忠臣、虐杀兄弟,可能有精神病。。。   另外他还特别会测字算命。。。   公元559年,高洋因饮酒过量无法饮食而去世,嫡子高殷即位。   高洋的皇后是李祖娥,才貌俱佳,却所托非人。   另外高洋还有个妃子段昭仪段氏,是段韶的妹妹。结婚的时候,段韶的妻子元氏用民间戏弄女婿的办法来戏弄高洋,而且高洋也接受了。李祖娥知道后大发脾气,直接跟段韶说我要杀了你老婆,吓得元氏一直躲在娄昭君太后家,高洋在世期间就没敢出来。。。好囧。段昭仪才色兼备,十分得宠,享受的待遇跟皇后李祖娥差不多。   -------------------------------我是悲情皇后的分割线--------------------------------   公元560年,皇太后李祖娥为巩固母子地位,欲除掉太皇太后娄昭君,故高欢六子高演(北齐孝昭帝)在太皇太后娄昭君、九弟高湛的帮助下篡位成功,高殷被废。但高洋临终时曾表示必要时皇位可以相让,唯不可伤害高殷,因此娄昭君让高演发誓不杀高殷。   公元561年,高演为除后患还是秘密杀害了高殷,谥号闵悼王。不久后高演坠马伤到肋骨,重伤不治,传说是文宣帝高洋的报复。娄昭君探病时再三询问高殷下落才知高演违背誓言,娄昭君非常生气,至死不肯原谅高演。为了保住儿子高百年,临终时高演宣布废掉年幼的太子,传位于九弟长广王高湛(北齐武成帝)。   高湛是高欢第九子,幼时曾与柔然可汗阿那瓌孙女茹茹公主结亲,但茹茹公主13岁时因病去世。   (此茹茹非彼蠕蠕,但是应该有亲戚关系的,都姓郁文闾氏)   高湛即位后立胡皇后,但他却日日逼奸高洋留下的美艳寡嫂李祖娥,李祖娥不从,高湛就以杀掉李祖娥另一子高绍德威胁她,最终李祖娥怀孕生下一女,出于怨恨这孩子一出生就被李祖娥弄死了,高湛十分气愤,当场用刀柄打死高绍德,并鞭打李祖娥后扎入绢袋丢进水沟,血水把绢袋都染红了,最后李祖娥进入妙胜寺出家为尼。北周灭北齐后,李祖娥作为北齐皇族的一员被俘虏到北周。后来隋朝建立,李祖娥才得以返回家乡赵郡。   以上内容来自《北史》和《资治通鉴》,就不发原文了,看着真心好残忍。。。   高殷的妻子是李难胜(此名可考,出自她自己的墓志铭“齐故济南愍悼王妃李尼墓志铭”),她也是李祖娥的侄女。11岁时嫁给高殷,是他唯一有据可查的配偶,但并未被正式立为皇后。高殷被废后,13岁的李难胜也在妙胜寺削发为尼,22岁时以尼姑身份落葬。   -------------------------------我是第三个爱情悲剧的分割线--------------------------------   公元564年五月,因白虹贯日、赤星出现,按照迷信传统,这种天象需要通过杀害王公贵族来避祸,而这时高氏宗亲已经被高洋杀得差不多了,于是想利用高百年来顶罪。而且教授高百年读书的贾德冑报告说,高百年特别喜欢练习写皇帝才会经常写的“赦”字,这引起了高湛的猜疑,于是高湛残忍地杀害了高百年。   高百年的妻子斛律氏是斛律光的大女儿。高百年赴死前割下腰带上的玉玦留给斛律氏,因此她手握玉玦绝食而死,至死不松,直到她的父亲斛律光亲自动手才打开。   -------------------------------我是和电视有关的其他配角分割线--------------------------------   斛律家族的战斗力很强,因此高氏家族经常与之联姻,高百年被废后,为了补偿斛律家族在后宫的储位,高湛让太子高纬迎娶了斛律光的次女,并且多番示好,例如斛律妃生下一个女儿,高纬为了讨好岳父,竟然“诈称生男,为之大赦”。高纬即位后,斛律妃成为第一任皇后,直到斛律光被杀后才被废,又被勒令剃度为尼姑,北齐灭亡后改嫁给平民。   斛律光次子斛律须达,任中护军、开府仪同三司,死在斛律光前。   公元565年,彗星出现,此为“除旧布新之象,当有易主”之相,高湛为避祸传位于太子高纬,自为太上皇帝。   公元568年,高湛因酒色过度而死,时年32岁。   高湛荒淫无道,他的妻子胡皇后也不甘示弱,甚至说出过:“当后何如当妓乐”这样的话。胡皇后先是同高湛的亲信随从和士开勾搭,在高湛死后更是公开关系,后来和士开被高俨杀死。之后,胡太后又与沙门昙献私通,和尚们都开玩笑说昙献是太上皇。高纬听说太后生活不检点,起初并不相信,但是有一天他去看望胡太后时遇到两名小尼姑,于是召回宫中侍寝,这才发现她们都是男子。于是昙献和胡太后私通的事情才被曝光。胡太后还跟好几个人保持关系,高纬把他们都杀了,并将胡太后幽居起来,并且一众亲戚都不许探视。后来高纬与太后和解,但双方对彼此都不甚信任,胡太后准备的食物,高纬一口都不敢吃。   其实胡皇后出身很好,家世显赫,她母亲怀上她的时候,曾有番僧路过,指着他家的大门说:“这屋子里有月亮。”结果竟然变成这样。   有传言说北齐被灭亡后,胡太后和穆黄花穆皇后一起在长安当妓女,史书中没有记载,这大概是“当后何如当妓乐”这句话引发的讹传。   但是胡皇后既没有被废,也没有早逝,和儿子高纬的关系绝对不如电视上演得那么好。另外高纬其实是因为深得高湛喜爱才封为太子的,并不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可怜。   另外电视上的高纬给鸡啊狗啊封官,历史上也是有的。。。实在是够荒诞的。   穆黄花原先是高纬的第一位皇后斛律氏的侍婢,名叫邪利。她的母亲轻霄本是穆子伦的婢女,后来又被遣到侍中宋钦道家,被奸污(私通?我个人倾向于被XX。。。)后生下了她,外人不知道她的氏族,实在要问才说是宋钦道的女儿,小字黄花。因为宋钦道的妻子嫉妒,于是在轻霄的脸上烙了“宋”字。后来宋钦道犯事被抓,黄花因此而进宫,并受到了高纬的宠爱,封了“舍利太监”的称号。高纬乳母陆令萱知道她得宠,将她收为养女,获得“弘德夫人”的称号,并生下皇子高恒。当时高纬还没有立储君,因为担心斛律皇后怨恨,于是将高恒送给皇后收养,并立为皇太子。陆令萱又让她改姓穆。高纬的第二任皇后胡皇后(胡太后的侄女)被废的事,陆令萱也有功劳,最终被高纬立为第三任皇后,还大赦天下。最初的时候,折冲将军元正烈在邺城东的水中发现玉玺并进献给穆皇后,上书“天皇后玺”,高纬特地颁发了诏书,认为这是穆皇后的祥瑞之兆。高纬曾经为胡皇后做过一条珍珠裙裤,花钱无数,但是被火烧了。现在新立穆皇后,于是高纬派出薛孤、康买等人作为吊使,又派遣商人带着三万匹锦彩一同去周国采购珍珠,打算为她打造一辆七宝车。但当时北周正遇上太后发丧,所以不肯交易,但他们还是造出来了。于是开始有童谣传唱“黄花势欲落,清觞满杯酌”,讽刺穆皇后当不了多久的皇后,高纬也陷入酒色之中。因为穆皇后认陆令萱母子为亲,改成了和“陆”发音接近的“穆”姓,陆令萱又被封为太姬,因此她不愿再承认轻霄是自己的亲身母亲。轻霄后来治好了脸上的伤疤前来求见,却被陆令萱命人打脸,不许相见。   陆令萱就是最近热播的《陆贞传奇》里陆贞的原型。。。怎么看都不是个省油的灯啊,北齐灭亡绝对也有她的功劳   陆令萱的儿子穆提婆曾经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同意。于是陆令萱母子与斛律光结怨。在和祖珽的联合谋划下,他们诬告斛律光想谋反,高纬信以为真。   公元572年六月,高纬假赏给斛律光骏马一匹,约其第二天游观东山,诱到宫中,用弓弦将其勒死,时年58岁,并以谋反罪尽灭其族,还派人抄家,结果只得到一些宴射用的弓箭刀鞘,并无余财。高纬自毁栋梁,朝野为之痛惜。而周武帝宇文邕得到斛律光被害消息极为高兴,下令大赦境内。   公元577年,宇文邕发兵长驱攻入邺城,灭了北齐。他下诏追封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并指着诏令对众人说:“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这么看,斛律光的战斗力比我王强太多。。。)   -------------------------------我是蓝猪脚的分割线--------------------------------   公元541年十二月,高孝瓘出生,后改名高肃(原因不详),字长恭。渤海人(今河北景县东)   长恭为高欢孙,北齐书上写他是高澄第四子,可墓碑上写的是第三子。生母不知道姓氏,但他的五个兄弟都记载了母姓,所以,长恭肯定不是嫡子。。。另外,高孝琬和高长恭的出生时间相近,而且高孝琬是高澄的嫡长子,所以有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长恭就被排在了高孝琬的后面,成为第四子。   公元549年7月,父亲高澄遇刺身亡,8岁的长恭成为孤儿。   公元550年春,长恭的二叔高洋建立北齐。当年7月,高洋封高澄的嫡长子高孝琬(老三)为河间王,长子高孝瑜(老大)为河南王。   公元557年,16岁的长恭任通直散骑侍郎。   公元558年,17岁的长恭被高洋封为乐城县开国公,食邑八百户。   公元559年,18岁的长恭被封为仪同三司。后来又加封为上仪同三司,仍以本官行肆州事。   公元560年初,19岁的长恭被堂弟高殷封为领左右大将军,增邑一千户。其年三月,又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同时他的二哥高孝珩被封为广宁王)。兰陵是长恭的封地,地址现在是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   公元561年,20岁的长恭被六叔高演为其增加封邑通南一千五百户,并调其任中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   公元562年,21岁的长恭被九叔高湛任命高长恭为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其他的官职仍然如故。   公元563年,22岁的长恭被高湛封为钜鹿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进领军将军。   公元564年秋,北周伐齐。十二月,尉迟迥包围北齐重镇洛阳。高湛急招并州刺史段韶商议对策,并派兰陵王、斛律光一同前往救援。段韶为左军,斛律光是右军。高长恭作为中军,以五百骑兵冲过周军的包围圈,到达金墉城下。城上的人本不知他是谁,不敢打开城门,但当看到高长恭脱去甲胄露出自己的面孔,欣喜异常,群情激奋,于是双方合力,将周军打得落花流水。《资治通鉴》记载周军“丢弃营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此战被称为邙山大捷,又称金镛解围。是高长恭最著名的战绩。   这里有一小段插曲,当时宇文护的母亲和姑姑因为战乱而被齐国囚禁,交涉颇久,刚刚才送还回国,所以宇文护很高兴,想跟齐国约定停战协议的,但突厥却突然发兵伐齐,并邀请周国一起去,宇文护担心不赴约会影响两国外交,以后难办,只好发兵并亲自前往。而齐国也始料未及,仓促迎敌。这场战役,不但输在齐国三员大将奇兵突袭、天气相助,也输在宇文护本就无军事才能,且无心恋战上。而且,当初主动出击的突厥方还很搞笑地半路撂挑了,因为一路打来损失惨重,所以周军是孤军奋战,而且此时齐国兵力尚强。。。   所以客气地说,这场战争和电视上演的基本不怎么相符。。。因为宇文护不但参加了战役,而且还是主动请命,而宇文邕并没有亲自前来掠阵。最后败了,宇文邕也没怪他,所以不存在宇文邕从突厥借兵,偷溜过来挑事的情况。另外,责守洛阳城的刺史是段思文,而且已经守了3年,所以也不存在太子高纬夺兰陵兵权,打不过又困在洛阳城里的情况。。。最后,我王在这场战役中其实并不是主将,甚至还是段韶的下属,听段韶指挥的,但是最后他在洛阳城下那一出镜实在是太振奋人心了,所以就流芳千古了吧。。。   公元566年十月,25岁的长恭被高湛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定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加封长乐郡开国公。   公元567年,26岁的长恭任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   公元569年,28岁的长恭调回中央,任都督瀛洲诸军事、瀛洲刺史,加封高阳郡开国公、尚书令。   公元572年,堂兄高纬即位,31岁的长恭转任录尚书事。   公元573年五月,长恭被高纬赐毒自尽。死后被追认为太尉,赐假黄钺,使持节,并、青、瀛、肆、定五州诸军事,录尚书事,太师太尉公,并州刺史。谥号忠武。   公元574年五月十二日,安德王高延宗将长恭安葬在邺城西北十五里,立兰陵王墓。   以上年代整理自新浪博客《兰陵王高长恭生平大事记》,博主应为高氏族人,根据《北齐书》和兰陵王墓志铭整理,可信度较高,感谢之   原帖地址:.cn/s/blog_0ratj.html   我王的相貌就不用说了,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基本上没有异议的。   《北齐书》、《北史》的评语是:“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这个,因为这个最早。后来再说什么“白美类妇人”,就都是牵强附会了罢~   至于说他因为太美而戴面具,肯定是不对的,《北齐书》作为较早的记载说:“邙山之败(这里的原文是“败”,但应该是北齐书的作者笔误,因为最后邙山之战是北齐获胜),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明确记载他戴的是头盔不是面具。史书中的东魏北齐西魏都有“铁面”装备的军人出现,头盔和铁护面为一体,是必须摘下头盔才能露出脸的重骑兵防护装备,并非后世所流传的面具。也许是因为《兰陵王入阵曲》的流传和一代代的艺术加工,才使头盔变成面具,并慢慢被人们所附会,甚至衍生出是因为他太美而戴面具的传说。但事实上,不但不是面具,就连头盔也只是当时部队的标配而已,并非兰陵王所独有。   《北齐书》记载他:“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性格非常好,各种亲民,深受将士爱戴。   兰陵王很贪财,“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说的是他在州牧、青瀛任职期间,经常接受贿赂。在瀛洲的时候,他部队里的参军阳士深告发了他受贿的事情,导致他被罢。后来兰陵王带兵攻打定阳的时候,阳士深也在军中,担心会被他报复。兰陵王听到后就说:“我从没这样想过。”但阳士深还是非常惶恐,为了让阳士深放心,他就寻了一件小事,打了阳士深20杖,就让这件事情过去了。   长恭对下人也很好。曾有一次他去上朝,结果出来的时候发现仆从全都偷溜去玩了,只有一个人还在等他,于是长恭就自己走回家了,后来也没责罚任何人。   还有一次,高湛让贾护给长恭买了20个妾想奖励他,但他只收下了1个。   邙山大捷后,高纬对长恭说:“你打仗太勇猛,总是深入敌阵,不顾危险,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后悔都来不及。”长恭回答说:“我把打仗当做是自己的家事,所以么什么好顾忌的。”高纬听后心里挺不舒服的,居然敢把国事说成是家事,于是开始疏远他。   兰陵王有个下属名叫尉相愿,有一次他对兰陵王说:“您身为朝廷命官,为什么要这么贪财呢?”长恭没有回答他,尉相愿又说:“是不是因为邙山大捷,您怕功高震主,所以故意给自己抹黑呢?”长恭这才说:“是的。”尉相愿说:“如果皇上真的忌惮您,就更会利用这件事来惩处您了,您想求福,反而会导致灾难来得更快。”长恭听了不由得流下眼泪,跪下请求尉相愿告之安身之术。尉相愿说:“您之前已经战功累累,现在又取得了邙山大捷,声名响亮,应该在家称病,不再参与朝政。”长恭听取了他的话,但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法退隐还家。后来江淮地方流寇横行,他担心再次被任命去剿匪,懊恼地说:“我去年这时候脸肿,今年为什么不肿了。”(电视上演的是:长恭和雪舞因为郑儿而吵架,于是主动跑去剿匪了。。。然后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郑儿滚出兰陵王府#XDDD)从此以后有病也不去治疗了(何弃疗!!!)。   公元573年五月,高纬还是派了徐之范送毒药给长恭。长恭对他的妻子郑妃说:“我一直忠心耿耿地为皇上办事,什么时候辜负过他,现在居然要被毒死!”郑妃说:“为什么不去找皇上?”长恭说:“皇上(都要杀我了)哪还会愿意见我。”于是喝下毒药死了。朝廷追封他为太尉。   临死之前,长恭还把家里的债券都烧了。由此可见,长恭的确不是贪财之人,只是想借受贿自污,获取朝中信任,不过这种做法就像尉相愿说的,实在是太SB了,没有政治头脑,明哲保身是没错,但你也不要犯罪呀。。。   《北齐书·卷十一·列传第三》:
  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巨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芒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
  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总的来说,兰陵王在战场上的功勋,肯定没有斛律光那么厉害(史书上记载斛律光打仗的事情比兰陵王的多多了),可能他在单打独斗上面比较骁勇,沙场上敢于冲杀(从高纬说他“入阵太深”而推断得出),邙山大捷应该也是他军事上的最高点,他更出名的地方可能在于他的容貌(但是史书上对他容貌的描写其实也不算多,仅8个字而已),还有就是好脾气,比较得人心,毕竟比起高家的其他王子,很明显,他更亲民,而且性格绝不暴戾,甚至还有点默默的包子性格(被误会了也不懂得辩解,还傻乎乎地用贪污这种办法以求自污,还有最后被赐死了都不上诉啊!!!)。得民心者得天下,即使没有获得皇图霸业,但他获得了民众的交口称赞、口口相传,反倒会比天子更容易百世流芳,所以邺城当地就有许多关于兰陵王的传说,仅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河北的一些民间文学工作者就发掘整理出了20万文字,是史籍记载的数百倍。   另外,比起高家的其他人(尤其是他的父辈),长恭的私生活也的确比较检点。妻子在史书上只记载了郑氏一人,妾室也只记载了高湛赏给他的那一个,当然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其他女人,不过也不代表他就真的把这个妾给收房了,但他肯定并不淫乱就是了。   儿女虽然在史书中没有记载,但长恭应该至少有一个儿子,因为公元1999年的时候,考古工作者在洛阳龙门石窟发现了兰陵王的孙子高元简所造的地藏、观音像龛,造像题记为:“大唐永隆二年岁次辛巳五月已巳朔十五日癸未,兰陵王孙高元简奉为亡妣赵敬造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各一区供养。”这段话说的很清楚,虽然不知道长恭的儿子叫什么,但是他的儿子娶了一位名叫做赵敬的妻子,生了一个叫高元简的孙子,而且这位儿媳活到了唐代初期,孙子还在龙门石窟里给她修造了祈福用的石龛,这说明长恭的子孙后来混得还挺不错的。   洛阳龙门石窟千佛洞发现兰陵王孙高元简造地藏、观音像龛
  中新社洛阳八月二十二日电 (赵飞)
  兰陵王是北齐的一位功勋卓著、具有杰出才能的军事将领,被齐后主所鸩杀。兰陵王高长恭《北史》、《北齐书》有传,但子息缺载,亦未闻有子。近日洛阳考古工作者在龙门石窟发现了兰陵王孙高元简造地藏、观音像龛,从而不仅证明了兰陵王还有子孙后代延续的历史事实,而且还为研究龙门初唐造像、尤其是地藏、观音像的造型艺术特征定位,增添了新的资料。
  新近发现的兰陵王孙高元简造地藏、观音像龛,位于千佛洞主室前壁右上方,像龛距地面高四点三米,系素面尖顶楣饰圆拱龛,造像题记位于龛下壁。该像龛利用左上方千佛与窟门右上角之间的狭小壁面雕刻而成,龛口宽三十五厘米,高四十六厘米,内造舒相坐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立像各一尊。二菩萨俱饰高髻,面容丰满、圆胖,神色端严,佩项圈、腕钏,下着长裙,披巾自肩下垂。由于光线较暗,这则窟龛造像题记从未被人所知。龙门石窟研究人员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像龛造像完好无损,题记文字基本完整,而且该题记为以往文献资料或专著所未曾著录过。
  据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振国介绍,唐代永隆二年(公元681年)兰陵王孙高元简造地藏、观音像龛,在洛阳龙门石窟千佛洞一昏暗的角落里被识出真面目,由此“续写”了有关兰陵王的历史。虽然龙门石窟历史上曾惨遭大肆劫掠和破坏,千佛洞被严重盗凿,多数造像被肢解或被毁,但高元简造地藏、观音像龛因其位置高、光线暗,故未被发现,因而逃脱了这一历史劫难,使像龛包括题记在内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另外长恭的身世也比较迷离,前面已经说过了,高澄性格十分风流,且不说他那些风流韵事,就连他的6个儿子都分别是6个妈生的。。。其中有原配夫人,有妾室,有抢来的王妃,甚至还有妓女(也就是电视里帅得没边的老五安德王之母),但是长恭的母亲却不知道姓什么(不得母氏姓)。。。鉴于这几位母亲也只是记录了姓氏,也许可以大胆推测长恭的母亲只有名,没有姓。。。   《北齐书·文襄六王传》:   文敬元皇后生河间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陈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渔阳王绍信。   另外,看名字,长恭原名高孝瓘,参考他的哥哥们,是很典型的“孝”字辈,但是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给改名了,变成了高肃。。。不过从长恭开始,后面几个王子的名字也都不是“孝”字辈了。。。   前几天突然莫名其妙滴想到一种可能性,就是长恭的母亲是一名被俘虏的外族女子,因为高欢是汉族,娄昭君是鲜卑族,所以高澄已经是一半一半的混血帅哥,而且当时各民族杂居,再混一混,生出高长恭这么个流芳百世的小帅哥来也很正常。为何认为她是被俘虏的女子呢?是因为当时天下大乱,这女子多半是在征战中俘虏而来(类似电视上宇文邕抓的那个玉兔),因为容貌姣美而被高澄强收的,自己内心并不愿意,而且语言不通,也许她就像蠕蠕公主一样硬气,一直不肯学习汉语,无法交流,结果就导致大家无法知晓她的姓氏了。。。另外,这女子大概一直不肯老老实实地被收编为妾,反而激发了高澄想要把她留下的愿望,所以一直困在府中直到怀孕,当这名女子最终生下小长恭后,可能逃走了,也可能难产而死,甚至有可能是逃走的过程中难产而死,而高澄也派了人去追,最终只追回了小长恭,所以最后的最后,高澄只能自己抚养这个孩子了,而且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法向小长恭解释其中的纠葛,更别提记录进史书吧。。。   -------------------------------我是巫族天女的分割线--------------------------------   话说电视剧里,杨雪舞作为巫族天女,虽然没有继承她奶奶预言剧透的本事,但却堪比发明家,各种火树银花、污水变清、无字天书齐上阵,但实际情况呢,却是我们的兰陵王才是一位小发明家。且看他捣鼓出了神马。。。   《朝野佥载》   北齐兰陵王有巧思,为舞胡子。王意欲所劝,胡子则捧盏以揖之。人莫知其所由也。   我王有巧思,发明了一种玩偶叫做舞胡子。在酒桌上,我王如果想劝谁喝酒,这个玩偶就会捧着酒杯向对方作揖。。。大家都不知道原理是什么。。。你们感受一下。。。   乃们想到是什么了嘛!!!   就是“不 倒 翁”啊!!!   不倒翁居然是兰陵王发明的啊!!!   外形做成一个胡人的样子,捧着酒杯,然后。。。摇一摇。。。   我王,您真的没有娶一个穿越的老婆???   郑妃真的不是杨雪舞???   居然想出这么可爱的玩意儿。。。脑补中。。。   -------------------------------我是可爱五爷的分割线--------------------------------   虽然分割线如此,但我要说,其实“X爷”的这个说法,北齐是没有的,根据百度兰陵王贴吧的网友考证,高家对于这些宗室子弟,一般称呼为殿下、封地(上对下的称呼)、封地+王(下对上的称呼)、王   高延宗,是高澄第五子,高长恭的弟弟,母亲陈氏,原为北魏广阳王的家妓。   自高澄死后,高延宗就被高洋所收养,而且十分疼爱,简直宠得不像话,12岁了还骑在高洋肚子上撒尿,就这样一个熊孩子,高洋还可怜他,觉得就只有这么一个宝贝,问他要做什么王,他说要做冲天王。。。高洋就问杨愔,杨愔大概觉得这熊孩子太缺德了,所以就说没有这么个郡地,建议封为安德王。。。高延宗长大以后更是经常做一些恶心的事情捉弄周围的侍从(这里不想翻译了,总之完全不是电视里风度翩翩的样子。。。不过我个人觉得他本性并不坏,也没有精神病,只是从小跟着高洋,耳濡目染了他的暴虐),高演听说后就派赵道德去打了他一百杖(由此可见高演也不是精神病。。。),因为他被打时搞小动作,所以赵道德又加了三十杖。但他后来仍不知悔改,又用囚犯试刀,高湛就派人去鞭挞他(由此可见高湛也不是精神病。。。他们都看不惯安德王这样胡闹),打得更凶,又杀了和他亲近的九个人,这才有所收敛。。。后来高湛杀了高孝琬,高延宗哭得不行,扎了个草人当做是高湛边抽边骂:“为什么杀我哥哥”,这事被奴隶告发给高湛知道,高湛就把他按在地上用马鞭打了二百多下,差点把他给打死。(安德王的性子还真烈。。。)   兰陵王自邙山大捷回来以后,和兄弟们一起谈论当时的情况,大家都觉得十分威武雄壮。只有高延宗说:“四哥不是大丈夫,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如果是我,现在哪还有什么关西!”(这熊孩子。。。)兰陵王死后,他的妻子郑妃把自己戴的项链施与佛寺。二哥广宁王高孝珩让他去赎回来,他就手写了一封信劝阻此事,泪水湿透了信纸。(读到这其实我真的没能理解“谏”是什么意思,到底他是赞成赎还是不赎啊?但高延宗跟高长恭的感情应该还是不错的,后来兰陵王墓也是他主持修建的,而且还写了很长的碑文纪念他)   后来高延宗开始带兵打仗,似乎战绩不错。高纬带着他亲征平阳,别的部队都战败了,只有他的部队得以保全。高纬很害怕,想躲回晋阳,高延宗叫高纬不要怕,把兵马都给他去打,一定能赢。但高纬却不肯相信。后来到达并州的时候,听说周军已经打进雀鼠谷,于是高纬任命那高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总山西兵事,自己想逃跑,高延宗又劝他说:“陛下为了江山社稷千万不要走,臣等会为您拼死战斗”,但骆提婆(陆令萱的儿子,后改姓穆,所以又叫穆提婆)说皇上心意已定,你不要劝阻,于是高纬就逃回邺城了!!!   这时将士们都跑出来请高延宗称帝,说你不当皇帝我们也不想拼命救国了,于是高延宗只好无奈称帝,年号德昌。他还拿出自己家中的金银和后宫的美女赏赐给将士,高纬听说后很生气,对周围的侍从说:“我宁可并州输给周国,也不想留给安德王!”侍从们当然是说“皇上息怒,理应如此”啦!当时高延宗在路上遇到小兵都会主动上前握手、哭泣、不自称王爷而说自己的名字,结果军民振奋,连妇女小孩都爬上屋顶,对着周军投掷瓦片以御敌。高延宗是个胖子,平时看起来像个球一样常常被人取笑,但是打起仗来却健步如飞。军民一心,成功御敌。当时宇文邕的侍卫大多都死了,差点走投无路,幸好剩下的小伙伴们都比较聪明,还有投降的皮子信做向导,好不容易才从城东逃脱。高延宗以为宇文邕已死在乱兵之中,还派人在尸体堆里寻找,但没找到。   胜利之后,将士们都跑进城里的酒坊喝得烂醉如泥,高延宗也没有办法。宇文邕出城后本想逃走,但左右臣子都说逃走的话反而不能幸免,而且齐国叛将段畅也说城内空虚,于是宇文邕就又带兵杀了回去,结果因为没人值守所以很快就攻克了并州。高延宗之前已经战斗了一整天,体力耗尽,逃到城北的时候在居民家里被抓。当时宇文邕跳下马来握住他的手,他很硬气地抽手回去说:“我是快死的人了,哪敢碰至尊的手!”宇文邕说:“我们都是两国天子,有什么好仇视的呢?都是为了百姓而已。不用怕,我不会伤害你的。”然后让人送来干净衣物给他更换,并以礼待之。   之前高都郡有座山,悬崖正对着河水,突然有一天绝壁上出现一行字“齐亡延宗”,越洗越清晰。高纬派人去查看,使者就把“亡”字改成了“上”字,结果现在还是应验了。高延宗战败之前在邺城曾经看见过两个太阳连在一起,如今第一天称帝,第二天就战败被抓,因此被好事者取笑说他只得当了两日皇帝。   后来宇文邕问他要怎么破邺城,高延宗说:“亡国大夫不打算活下去,这不是我能告诉你的。”宇文邕强迫他,他只好说:“如果派了别人前去援救邺城,我就不知道了;如果只有皇上高纬自守邺城,您的兵器都不需要沾血就可以拿下。”   北齐灭亡后回到长安,宇文邕和北齐君臣一起喝酒,命令高纬起来跳舞,高延宗悲痛难抑。好几次想要喝药自杀,幸亏他的侍女苦苦相劝才停止。又过了一阵子,宇文邕借口高纬和高延宗等人偷偷响应穆提婆要造反,派人赐死他们。大家都吵着说自己没想造反,只有高延宗卷起袖子,哭着却不说话。最后都被用椒塞口而死。第二年,高延宗的妻子李妃将他落葬。   这里还有一桩轶事,公元577年,高纬眼见大势已去,于是学他的父皇高湛,禅位给自己8岁的太子高恒。有一个叫孙正言的人偷偷跟别人说:“我于武定年间在广州做士曹的时候,听说襄城有个叫曹普演的人说,高欢的诸位子孙,阿保会成为天子,等到高氏德之承之的时候就会灭国。”阿保就是天保(高洋的年号,北齐第一个称帝的人),德之就是德昌(高延宗的年号),承之就是承光(高纬的年号),他所说的话竟然都应验了。   -------------------------------我是太师段韶的分割线--------------------------------   娄昭君的姐姐娄氏嫁给了段荣,生长子段韶。   所以,段韶是高澄的表哥,是长恭的。。。表表伯?   段韶从小就跟着高欢打天下(从打尔朱兆时就开始了),是北齐的开国功臣,辅佐了7任皇帝,和我们长恭的交情也是最好的。   公元571年,定阳之战中病逝。一生算是比较平稳度过,功勋累累,历史评价很高,没看出遭受到什么政治迫害,唯一的缺点是比较吝啬,周围的亲戚朋友都没有得到过他的施舍,另外他的儿子段深为迎娶公主办婚礼,好几个省的丞郎在他家帮忙了十多天,最后婚礼结束送客的时候,他也只是每人敬了一杯酒就没了。。。囧   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的缺点是好色,曾经有一个叫皇甫谨造反被抓,他的姐姐皇甫氏牵连入狱,但是段韶舍不得她美丽的容貌,所以坚持请求高澄,高澄不愿拒绝,只好把皇甫氏赐给他(其实这跟高家诸位比起来算个什么事儿呀哈哈哈。。。)   -------------------------------我是奸吝小人的分割线--------------------------------   祖珽,不是电视上所说的太卜宫人,而是。。。著名诗人。。。各种多才多艺,懂四夷之语,擅阴阳占侯之术,而医术尤为所长,为当时名医。其人之博学多才冠绝当时,为南北朝时的一大奇才。。。(杨雪舞,你的小把戏估计迷不过他啊。。。)   但他的才华还是不能掩盖他糟糕的人品。首先这家伙十分淫乱,经常和小伙伴陈元康一起纵情声色。其次是他有偷窃癖,什么铜碟子、金酒器、胡桃油,各种小东西他都偷,一开始高欢鉴于他才华横溢而不予追究,但后来还是忍不住罢了他的官,连高洋见了他都直接大声叫他“贼”,完全不给面子;有一次,有人来推销《华林遍略》这本书(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类书之一,价值不菲),高澄不想买,就找了群人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抄了一遍,然后退了回去,谁知祖珽居然盗走数页拿去当钱赌博,气得高澄打了他四十杖;高澄遇害时陈元康也遇害了,临死前请祖珽代传家书让家人去找一个叫祖喜的人要钱,他却把信藏起来去找祖喜商量分赃,还偷了陈元康几百本书,结果因为分赃不匀(祖喜欠了陈元康25锭金子,祖珽居然想要23锭,只留给祖喜2锭。。。)而被祖喜告发;高洋为相期间,他又偷了官书一部,按律应该绞死,高洋借口说他曾侍奉过高欢才免去一死。另外,祖珽还喜欢贪污,用皇家的库粮赠送给官僚,被高欢发现后还推卸责任给典签陆子先;在晋州粮仓的时候又贪污了一次,被典签高景略发现,高欢大怒,给了他二百鞭,还发配到甲坊服劳役;再后来,高洋让他增补十名官吏,结果他在家大肆受贿,卖官鬻爵。(都这样了还用他,高家上下真是。。。)   但是他侍奉高湛的时候,又曾经历数和士开等人的罪状,甚至直指高湛的各种劣迹,高湛气坏了,命人用土封住他的嘴,他还边吐边说,和平时的阿谀奉承完全两样,惹得高湛大怒,将他丢进大牢,还用蜡烛熏瞎了他的眼睛。   高湛死后,高纬可怜他,又把他捞出来做官。他掌权后又开始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先跟陆令萱母子结成统一战线,编造谣言害死了斛律光。但后来他又致力朝政、推崇高望,一时间朝堂上下一新,众人交口称赞。这也得罪了陆令萱母子,最终他被贬为徐州刺史。   南陈攻打徐州的时候,穆提婆故意想借南陈军之手除掉祖珽,所以不肯派兵救援,但祖珽也很NB,他使出了空城计。。。(后来这一招被罗贯中放进《三国演义》里交给孔明了。。。)后来陈军再次攻城,祖珽作为一个瞎子,居然可以听风辨位、弯弓纵箭,吓得陈军铩羽而归,徐州得以保全,最后,祖珽死在了徐州。   -------------------------------我是祸国妖后的分割线--------------------------------   冯小怜,本是穆黄花的侍女,而且最初是做足疗的,为了争宠,穆皇后主动将她送给
一个喜欢读史又不够严肃的姑娘现身说法……其实身边的人也跟我抱怨过,总结一下大家读两晋南北朝的纠结之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政权线乱,不像三国总算是相对稳定,一南一北各自也还一会乱了一会换了,国号两只手数不过来的……还有就是人物线乱,一堆司马就绕的人头痛,姓王的姓裴的也一大堆,性格不一定有三国那么个性鲜明,姓王的和姓王的还不一定是一家……好了,吐槽结束,说说我的个人方法。对于女生可能更加适用一点:从世说新语看起吧亲。我知道这个很没有技术含量甚至很不规范……就像想要从三国杀开始了解三国志一样低端……可是架不住它简单啊!都是小故事啊!有吸引力啊!魏晋风流魏晋风骨多么吸引人啊!看帅哥有多帅又是怎样耍帅的多么有萌点啊!而且虽然它不规范,总还是能看出个大致情况的……看着刘惔殷浩他们肆无忌惮地打嘴炮,王徽之风流倜傥谢安傲然携姬,不知不觉也就知道了桓温干了点什么事,王敦和王导性格差别有多大于是执政风格也大相径庭,司马炎为什么开始了奢靡之风,什么叫王与马共天下……北边苻坚大帝是怎么优待俘虏的,慕容复强烈的优越感都是哪里来的(好像有点不太对)……这不就也是正经事了吗?这些故事都熟了之后,有了这点东西打底子,我们终于可以欢乐地去看正史了……即使是这样,刚开始看正史的过程也是很纠结的,不过时不时会冒出自己熟悉的人名,还是可以看下去的。于是按照正史再系统地梳理一遍,排列组合连接关系顺便查缺补漏,大致也就搞掂啦!其实比较纠结的总是一开始,进入到这个世界之后就很有吸引力了!我是真心觉得它比三国精彩,好吧或许是帅哥的原因也说不定*^_^*
我觉得题主的问题在于被一对司马给坑了,
这个答案挺有意思:两晋八王之乱够精彩吧可完全能把人看崩溃啊!!都是姓司马呀!司马A杀了司马B啊!司马C杀了司马D啊!司马E和司马F联手杀了司马G啊!!!逆马这太不读者friendly啦注定火不了啊!鉴于这个问题,建议题主换一种思路,楼上
的答案就很好,但是都是帝王家事,还有一些英雄的名字我们也不能忘记:悼武天王冉闵、白袍将军陈庆之,读来不禁让人热血沸腾,都是不能错过的;这个时期也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作品: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刘峻《世说新语注》都很不错;还有几场精彩的战役:侯景之乱、淝水之战、玉璧之战、刘裕的却月阵。这段话靠记忆写的,难免有错漏。题主如果用上述人物把两晋时期的历史串起来,而不是各种司马,我觉得会容易得多
记得大学时,教授曾说过:读好《资治通鉴》、《史记》,就能写好论文。因为那都是优秀的、浓缩的论文。史书是需要精读的,其中每句话都可去考据而成为论文。史书中的人物都是非凡的人,所谓青史留名,无论奸忠。如果读不下去可以查找相关人物故事,增加自己的兴趣,或者那个时代的名人轶事。魏晋时期人才辈出,对人们行为的禁锢很少,否则也不会出现“竹林七贤”这样恃才傲物的人种。科技方面出现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文学方面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五七言古近体诗开始兴盛,这也是唐宋诗词的积淀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如曹植、王粲、刘桢、阮籍、陆机、左思、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庾信等等。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很丰富多彩的一段历史。
我对这段时间的印象仅仅是黄易的《边荒传说》……总之看小说可以让人大致了解历史走向嘛……蓝后再看史书把人物填到小说骨架里面,会好些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饕餮怎么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