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久服则肺焦,诸药多不效,其症为吐鼻子流黄水 肺癌而殁

中国控烟形势概述--市场营销,中国烟草市场
中国控烟形势概述
  一、烟草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1、世界各国近40多年来对烟草危害进行广泛研究,5万余份研究报告证实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WHO认为当今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烟草。
  2、世界每年与吸烟有关疾病死亡490万人,至2025年将达2000万。其中我国占200万以上。在整个21世纪中有10亿人因吸烟而死亡。
  3、肺癌是世界各地常见肿瘤之一,1997年WHO报告,肺癌居癌死亡原因第一位,全球每年肺癌新患138万,有98.9万死亡;1999年再度报告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男性肺癌都在上升,其上升率与吸烟率一致,而像芬兰、英国、美国等吸烟率下降后肺癌发病率也在趋于下降。我国肺癌90-92年死亡调查结果显示,90年代我国肺癌死亡率由70年代7.17/10万增到15.1/10万,增加了111.85%。该期间仅有20年间隔,原因中一项重要因素就是吸烟率高,中国平均吸烟率37.6%,男性为66.9%。
  脑血管病与吸烟也密切相关,长期吸烟可使脑血管舒缩功能下降,并加重动脉硬化,增加脑血管意外危险。中国脑血管病患病率城市为620/10万,农村为429/10万,死亡率城市、农村分别为116/10万、142/10万。我国脑血病人数有500万人。
  4、烟草的危害主要来于烟草烟雾中的化学成分。烟草中含有2500多种成分,其烟雾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多达4700多种,其中主要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苯丙比、放射性物质,刺激性化合物及砷、汞、锡、镍等多种重金属元素。它们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和致癌作用,这不仅是对吸烟者本人有危害,就是对被动吸烟者更是有过之无不及。有研究证明,丈夫吸烟妻子患肺癌的几率非吸烟者的妻子高2.4倍,死于心脏病的机会也增加0.3-2.0倍,对胎儿,婴幼儿的影响也尽在不言之中。
  二、中国的控烟工作与国际同步,是全球控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国是烟草大国。目前我国烟草生产,烟草消费,吸烟人数为全球首位:烟草生产3300万箱(每箱5万支)是第二烟草生产大国美国的4倍,是全球烟草市场31%;我国吸烟人数3.2亿,占世界吸烟总人数(11亿)的1/4还要多。
  1996年全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总吸烟率为37.62%,男性为66.9%,而且吸烟人数有增无减。有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因吸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9亿人民币,而同期烟草税收才240亿。
  可见全球离开了中国谈控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中国必须参与全球控烟工作,为人类的文明、健康和进步做出贡献。
  2、烟草最早产于南美洲。1492年哥伦布发现中美洲印第安人吸食烟草后,就带回欧洲大陆,遂传遍全世界,中国也未能幸免。500多年来,人类的健康深受烟草的威胁,而实际上已成为灾难:1602年伦敦大主教因吸烟致死震惊全球,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发动了禁烟运动,并亲自撰写了《扫除烟害运动》一书。随后禁烟活动波及多国,相继颁布了禁种、禁售、禁吸烟草的法规;1950年英国皇家医学会和1964年美国卫生署发表“吸烟与健康”的研究报告,掀起了现代控烟全球活动。国际社会在WHO号召、带领下,已召开了世界控烟大会11届,举办了“世界无烟日”活动14次,至2003年,全世界即将通过一个“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控烟已成为当今世界性潮流。
  3、烟草传入中国也有近500年之久,同时控烟工作也就开始了:1639年我国明朝崇祯皇帝曾明令禁烟,并发布禁烟告示,谓之“嗜烟者死”;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方以智著《物理小识》一书中指出:“烟草久服则肺焦,诸药多不效,其症为吐黄水而殁”;1673年清康熙颁布禁烟令;1736年乾隆元年在《请定经制札子》中规定禁止种烟;1916年我国出版的《延年益寿》书中有一幅漫画记载:“香烟害人,如蛇缠身,男女老幼,切勿沾唇”;1934年同济医科大学吕富华教授在德国留学时发表《关于家兔涂布烟草焦油致癌的研究》的论文,是第一篇“烟草致癌”的科学报告。
  4、中国的控烟近年来更加深入、广泛,与国际控烟工作更加紧密。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控烟工作: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宣传吸烟有害与控制吸烟的通知”;此后已有88个关于控烟的地方法规相继出台;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烟草专卖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广告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有控烟、限制烟草广告和禁止青少年吸烟的条款;1990年2月“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成立,组织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控烟活动,国内外学术交流、健康教育、参与制定法规等,使我国的控烟工作更有序的进展;1997年第十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在我国召开,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1989年以年,WHO向我国10位控烟专家和六个控烟先进单位颁发了“烟草或健康纪念奖”。中国的控烟工作已经融入了国际社会的控烟大潮之中。
  三、中国的控烟工作任重道远
  1、中国的控烟具有特殊的国情背景:中国烟草由国家专控,烟草种植、生产、销售均由政府专门机构控制,该机构是依照政府指令,职能分工而行使职权;中国有上亿人口依靠烟业生存;政府1/10的税收来自烟草销售;而至今在观念上和政策上,烟草的经济作用与控烟利害之间,尚处于难以做出抉择的状态,在宣传上,工作上,政策上,往往存在分歧与冲突。
  2、1996年全国吸烟流调,人群吸烟率较1984年上升了3.74个百分点,开始吸烟年龄提前3岁,吸烟者日均吸烟量增加了两支,青少年吸烟率上升尤著;这使我国烟草年均消费量由50年代早期每年的1000亿支增加到80年代的5000亿支,进而目前已上升至18000亿支;与此相对应的是尽管控烟健康教育在广泛进行,但吸烟者对吸烟有害仍不认识,或还有侥幸心理,戒烟要求并不积极。
  3、一项由中国预科院、医科院、美国牛津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中外学者刘伯齐、钮式如等进行的《中国100万人吸烟与死亡回顾性研究》和《中国25万人吸烟与死亡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烟草危害:目前由吸烟引起死亡中,慢性肺部疾病占45%,肺癌占15%,食道癌、胃癌、肝癌、中风、冠心病、肺结核等各占5-8%;中国成人男性总死亡中,12%归因于吸烟,最终可能增至33%;目前2/3的男性在25岁前成为吸烟者,几乎无人戒烟,大约50%长期吸烟者在中年或老年时将因吸烟而致死。根据目前吸烟模式分析,中国现今在0-29岁的3亿多男性中至少有1亿人最终将因吸烟而死亡;1990年中国吸烟致死亡人数为60万,至21世纪初,每年接近100万,至2025年将达到200万,至21世界中叶,当现在的年轻人步入老年时,每年将有300万人,而且几乎全部为男性,死于吸烟相关疾病。
  四、中国的控烟策略
  1、适应国情,依法构建控烟统一战线。中国控烟遇到的特殊情况是政府既是烟草的生产营销管理者,又是控烟的提倡、支持者。因此,控烟工作必须与烟草专管部门搞好协调、合作,依法统一认识,协调行动,求同存异。在禁止青少年吸烟,减低烟草毒害物质等方面进行合作,而不是搞对立,闹矛盾,相互势不两立;
  2、要突出重点,抓重点人群的控烟:一是青少年控烟、禁烟,向他们普及《烟草专卖法》等几个关于青少年禁、控烟的法规。组织全国青少年参加“拒吸第一支烟,做永不吸烟新一代”的签名活动,并组织、鼓励他们实践和落实它们的誓言承诺;二是抓妇女,从保护母亲和下一代健康角度出发,宣传和发动妇女不吸烟,男性戒烟的“家庭戒烟”活动;三是抓医务人员;四是国家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
  3、举办“无烟草广告城市”的创建活动。这种形式在国际上是独具特色的活动,要继续坚持搞下去。协会要当好政府的助手,承担标准起草、申报、审核等具体操作的任务。同时,继续举办创建无烟单位如无烟学校、无烟医院的活动;
  4、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在控烟工作中的作用。医务人员、医院由于其职业特点和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进行控烟健康教育,自身不吸烟、戒烟,会在社会上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同时,控烟作为防治疾病的“处方”,会起到令人信服、程度高、易于接受的效果。因此,以创建“无烟医院”为载体,充分发挥他们在控烟工作中的作用,应当成为我国控烟的重要举措,而且今后更应强调。对此,医院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严格管理,执行标准,人人参与,强化监督;
  5、继续加强控烟工作的法规建设和执法工作;
  6、继续加强学术研究、交流和国际合作;
  7、加强协会建设。
&  总之,中国控烟已经经历了400多年的历程,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观念上、认识上以及实际操作上的政策问题。需要专家与全社会结合起来,共同努力,医务界、尤其医院更要发挥作用,把我国控烟工作更加引向深入,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而努力。
来源: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权所有:中国烟草市场  ©  
皖ICP备号  皖ICP备号 
※ 吸烟有害健康,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18岁以下人士请慎入 ※提示信息-www.kanshu.la
非常抱歉!
找不到您请求的页面!
可能是您请求的页面不存在或者是页面内容正在处理中。
您可以选择
2秒后跳转到首页。|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香烟史其实就是一部戒烟史
&&香烟是个什么东西?&&香烟为何禁而不绝?为什么吸烟的人越来越多?那是因为香烟渐渐成了一种文化。&&而戒烟的理由只有一个:香烟与健康对立。香烟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杀手。&&记者 张海龙&&&&香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消极的快乐,还是不良之嗜好?是基于健康观点上的拒斥抵触,还是无力自拔中的一丝隐患与成瘾?&&烟草最早产于南美洲。在墨西哥贾帕斯州帕伦克的一座建于公元432年的庙宇里,遗留着当地玛雅人吸烟的石雕。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中美洲发现印第安人吸食烟草,后被带进欧洲。到16世纪中叶,烟草很快传到世界各地,也传到了中国。&&人和香烟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很纠结。吸还是不吸,从来都是个问题。&&3月1日起,杭州开始在公共场所全面控烟。事实上,控烟这件事在好几百年前就开始了,原因当然是烟草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灾难。&&早在1602年,伦敦大主教因吸烟致死震惊了世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即发动禁烟,并亲自撰写了《扫除烟害运动》一书。提醒手下与臣民从烟草中猛醒过来。国王说:“ 吸烟的习惯看起来非常恶心,闻起来令人反胃,还会危及脑部、毒害肺部,而且在吸烟者周围散发着有如地狱恶臭般的烟雾。”&&随后,世界上不少国家相继颁布了禁种、禁售、禁吸烟草的法规。1639年,中国明朝崇祯皇帝曾明令禁烟——“嗜烟者死”;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颁发禁烟令,任何拥有烟草者将被处以死刑;1736年清乾隆元年,在《请定经制札子》中明文规定禁止种烟,并极力反对吸烟。&&问题是,香烟为何禁而不绝?为什么吸烟的人越来越多?&&那是因为香烟渐渐成了一种文化。比如,拥有香烟权利的行为被认为是“成人化”、“父亲化”。儿子通过这种“父亲化”的方式使自己变得成熟稳健。在最英勇的时刻,在最空虚的时刻,在最无聊的时刻,在最令人烦躁的时刻,香烟或许会带来一种吸吮母亲奶水般的慰藉与幻觉。 &&点燃一根烟,就像是点燃一个文明的象征:它帮人做出决定,使人变得更加机敏,让人际关系变得融洽,给人在孤独疲惫中些许慰藉……实际上,香烟也是道具,是成熟标志,是文明象征,是心理医生。这就是“持续吸烟和持续戒烟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原因。在这个最简单的问题里,也包括了最复杂和不可言说的因素。&&戒烟的理由只有一个:香烟与健康对立。&&1643年崇祯十六年,方以智著《物理小识》一书中指出:“烟草久服则肺焦,诸药多不效,其症为吐黄水而殁”。&&1916年,中国出版的《延年益寿》书中漫画记载:“香烟害人,如蛇缠身,男女老幼,切勿沾唇”。&&1934年,同济医科大学吕富华教授在德国留学时发表《关于家兔涂布烟草焦油致癌的研究》的论文,是第一个提出“发现烟草致癌”的科学报告。&&1950年,英国皇家医学会和美国医政总署发表“世界吸烟与健康”的报告,也都明确了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特别是与肺癌和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1967年,美国纽约首次举行了“世界吸烟与健康”会议,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控制吸烟的工作。&&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等四部联合发出“关于宣传吸烟有害与控制吸烟的通知”,开始了中国控制吸烟的进程。&&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吸烟还是要健康,任君选择”的口号,并把这一年定为“反吸烟年”。&&用通常的标准衡量,香烟当然是有毒的,香烟自然也是苦涩的。香烟中的毒素侵入吸烟者的身体,伤害着呼吸器官以及身体的各个部位,而它的致瘾作用又让人反复地通过吸烟而接受毒素侵入。香烟具有一种美丽而邪恶的力量,它让人们从或恐惧、或痛苦、或平庸的生活中短暂解脱,进入白日梦,被安慰着度过这个生命的瞬间。&&燃烧的烟草,它给人带来精神上的荒谬体验、生理上的矛盾作用、辛辣的口味和并不怎么样的快感。一支香烟的生命,从其开始点燃到烧成灰烬,揭示了一种物质存在与消失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法国人萨特这样表达与之有关的“存在与虚无”——即使香烟是世界上最不容易被占有的东西,但是吸烟行为本身就表现出了占有的欲望,它以最抽象的形式表现了人所有欲望背后的最基本欲望就是占有,彻底的占有……烟草是一种只能象征性拥有的东西,伴随着我呼吸的节奏,它不断地被毁灭。它从固体变成烟雾,并且穿过我的身体,似乎也象征性地将它自己变成了我的一部分。吸烟时的美妙景象,实际上就是香烟火葬式的典礼。对香烟的毁灭性的占有,其实象征性地满足了我毁灭性地占有整个世界的幻想。&&现实世界中,我们并没有占有烟草,反而被烟草所占领。全世界有十三亿烟民,中国就占了四分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的烟民人数将上升到16亿,因吸烟致死的人数将会上升到1000万人。香烟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杀手。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狗吐黄水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