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矫正要多少钱我感觉两条腿不养长,拍了脊柱和腿骨骨盆前倾怎么矫正的片

人体脊椎模型您的位置:
自然大脊椎附骨盆半腿骨模型
[规格型号]:GB-126
[产品分类]:人体脊椎模型
[产品价格]:<font color="#FF
[浏览次数]:
[产品参数]:
[在线咨询]:
这款自然大脊椎附骨盆半腿骨模型非常详细地显示了每根脊椎的所有主要特征,包括脊椎、神经根、脊椎动脉、分椎间盘、脊柱横突和脊椎切面,是脊椎指压治疗、整形外科和其他医学专业的理想的教学模型,也是公司卫生保健方面的理想的模型。自然大脊椎附骨盆半腿骨模型主要特征包括:29英寸高的硬脊椎、骨盆、骶骨、枕骨、脊椎动脉、神经动脉、腰椎间盘和半腿骨等。自然大脊椎附骨盆半腿骨模型附34英寸高豪华铁质座。包装: 88x32x39CM,2件/箱,10KG
型号:GB-119A品名:小型腰椎带尾椎骨模型价格:<font color=#FF型号:GBM2015品名:各部椎骨形态特征价格:<font color=#FF型号:GB-105品名:自然大脊椎带骨盆模型价格:<font color=#FF型号:GB-126品名:自然大脊椎附骨盆半腿骨模型价格:<font color=#FF
GBM2079-11
GBM2079-12
GBM2079-13
GBM2079-14
GBM2079-15
GBM2079-16
GBM2079-17
GBM2079-18
GBM2079-19
GBM2079-20
GBM2079-21
GBM2079-22
GBM/A11120
GBM/A11121
16800.00元
GBM2117-10
GBM2117-11
17800.00元
18000.00元
19000.00元
20000.00元
22000.00元
29000.00元
30000.00元
16500.00元
GD/A11301/2
17800.00元
16800.00元
GB/B10015/1
GB/B10015/2
16500.00元
JC3000B/G 学生机
14500.00元
27500.00元
JC3000B/F 学生机
21000.00元
16800.00元
58000.00元
48500.00元
16000.00元
17500.00元
GB/CK34001
GB/CK20133
GB/CK20134
GB/CK20135
12000.00元
12000.00元
12500.00元
16000.00元
17800.00元
16000.00元
13500.00元
11500.00元
43500.00元
42000.00元
17500.00元
11500.00元
13500.00元
GB/H375001
11500.00元
GB/S14A/S14B
30000.00元
GB/ACLS850
58000.00元
GB/ACLS8000
88000.00元
38500.00元
31500.00元
25000.00元
26500.00元
21000.00元
16800.00元
12500.00元
95000.00元
48000.00元
28000.00元
35000.00元轻度脊柱侧弯的危害
轻度脊柱侧弯的危害
基本信息:女&&30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今天去做胸腔的拍片,发现脊柱是弯的.“脊柱呈s型侧弯”请问该怎样去治疗?不治疗有没有影响?请问该怎样去治疗?不治疗有没有影响?治疗能不能完全矫正?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漳州市盛安医院&&&全科
建议:一旦发现了脊柱侧弯并不是必须手术,如果不严重,小于35度可以保守治疗,一种方法就是佩带支具,即按照病人的身高、体形、尺寸进行量身定做,要求患者24小时佩带,而且是贴身佩带,才能起到矫形作用,佩带半年到一年左右更换。而像烤电、针灸、按摩等方法对脊柱侧弯基本是无效的。另外,如果脊柱弯曲不超过35度,患者还可以通过功能锻炼来治疗。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 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 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肋骨左右高低不 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和椎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它是一种 症状或 X 线体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有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常州市晋安医院&&&全科
建议:轻度脊椎侧弯,一般都是要及时的治疗的,都后期的治疗的如果发展到特别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脊椎的压迫神经,引起各种疼痛。早期的脊椎轻度侧弯,一般美式脊椎矫正治疗的就是可以的,建议你多运动,多游泳。非手术治疗,主要是进行功能锻炼,使用消炎止痛药物缓解症状,使用支具给予一定的支撑作用,非手术治疗不能够缓解畸形的进展。祝你健康。
有关的更多问题,
疾病百科  脊柱侧凸一种病理状态。当脊柱的一段或几段出现侧方弯曲,可逐渐加重,不仅可累及脊柱、胸廓、肋骨、骨盆,严重者影响到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  脊柱侧凸一种病理状态。当脊柱的一段或几段出现侧方弯曲,可逐渐加重,不仅可累及脊柱、胸廓、肋骨、骨盆,严重者影响到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截瘫。重度侧凸需手术矫形,轻度侧凸通过指导下的体疗,电刺激治疗、牵引治疗、特别是支具治疗可以防止或减少畸形的发展。就诊科室:骨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青少年人群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脊柱常用药品: 疾病自测: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广州军区总医院&&&骨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营养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上海,骨盆不正怎么办?_百度知道
上海,骨盆不正怎么办?
提问者采纳
您好,骨盆不正就會连带影响到脊椎,严重一点就会导致脊椎侧弯。骨盆不正,也會影响到内脏机能,对于骨盆症状的治疗,目前比较安全有效的就是脊椎矫正了。
好友小江平时自己的胸闷疼痛都难受死了,而且有时还伴有头晕恶心难受、四肢无力的症状。于是有经验的大夫就让她去检查了一下胸椎。原来是小江的胸椎生理曲度异常,自己的症状就是因为这些压迫到了神经引起的。医生说建议手术,可是小江哪敢啊,手术可不是小事,得回家商量商量。回到家后,小江就跟爸妈说了这些,妈妈就告诉她胸椎病还是先去世纪村门诊部看看吧,他们的小区就有好几个人都在那做矫正,胸椎、腰椎的治疗效果都挺好的,不手术也不吃药。
在门诊部小江见到了董安立脊椎矫正专家团队的专家,拍了一整套的X光片后才知道自己的整个脊椎都有问题,主要还是出现在骨盆上,骨盆病变引起的这一系列症状。接受了美式脊椎矫正的小江开始觉得自己真的是选对了地方,因为三次矫正后,自己的感觉轻松了好多,那些胸闷难受的症状都好多了。一个疗程后,所有的症状就全都祛除了,大家也都不用担心了!
北京世纪村门诊董安立美式脊椎矫正,在治疗过程中脊椎矫正学在精确测量病变脊椎的基础上,首先对病变脊椎作出准确诊断,然后从纠正单个脊椎移位入手,重新构建脊柱的力学平衡。与此同时使有关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得以改善,从而获得康复。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骨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及其在成人脊柱畸形治疗中的作用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及其在成人脊柱畸形治疗中的作用
郑召民,刘辉
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主要目的在于重建脊柱的总体平衡,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在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研究中,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对治疗效果的影响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可能导致躯干前倾、顽固性腰痛等一系列情况,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矢状面平衡的恢复与取得良好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笔者综述了目前文献报道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机制、测量参数的意义与测量方法及其在成人脊柱畸形诊治中的应用,旨在为脊柱外科同道提供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研究的进展和信息。
1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维持及代偿机制
成人脊柱畸形除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冠状面畸形(脊柱侧凸)以外,还包括近年来开始被部分学者关注的矢状面畸形。躯体矢状面平衡主要包括脊柱的矢状面排列、骨盆的矢状面排列和下肢的矢状面排列三大组成部分。三者各自的平衡及两者之间的排列关系对维持躯体整体的矢状面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下肢关节的活动度大,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可随前两者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躯干矢状面的平衡主要由脊柱和骨盆的排列决定[1、2]。颈椎、胸椎、胸腰椎、腰椎及骨盆的排列相互影响、密切相关,使人体在最小能耗的前提下保持相对稳定的姿势,且减少站立或运动时对脊柱和脊髓的冲击和震荡[3]。Dubousset[4]最早提出了经济圆锥(conus of economy)的概念,用于描述矢状面平衡在维持姿势和躯体稳定性中的作用。他指出人体以足部为圆锥体的顶点,躯干在一个狭窄的姿势范围内,能在不需要外力支持的情况下保持直立和平衡,如躯干的重心落在圆锥顶点的垂线上,则人体可以在最省力的状态(最经济的能量消耗状态)下保持直立;而躯干越倾斜即重心越偏离,维持直立所需的力量越大;而当躯干落在圆锥范围以外,则无法保持直立的状态。
各种原因引起的脊柱畸形导致躯干的矢状面平衡遭到破坏,人体为了保持直立需要付出更多的力量(非经济状态),导致疲劳和疼痛的出现。典型的例子是脊柱手术后的生理弯曲丢失导致的“平背综合征”。大量文献报道脊柱矢状面的失衡,即使在冠状面畸形基本矫正后,仍然会导致疲劳、疼痛、功能丢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5~8]。
和青少年脊柱侧凸强调冠状面的矫正不同,
成人脊柱畸形的治疗中,
矢状面的矫正比冠状面更为重要。Glassman 等[9]和Schwab 等[10]的研究表明,成人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冠状面畸形关系不大,但与矢状面畸形却密切相关,轻度的矢状面失衡即会引起生存质量的改变,且失衡的程度与生存质量的恶化成线性关系。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引起重视。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代偿机制较复杂[3、11],包括脊柱、骨盆以及下肢三者之间关系的相互变化,以矢状面畸形最为常见的矢状面正平衡(即躯干前倾)为例,其基本的原理是使相邻活动单元的过伸来抵消整体的前倾。具体的代偿机制包括:(1)胸后凸减小。研究发现,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患者腰前凸的丢失伴随着胸后凸的减小,因为腰椎前凸的丢失会使躯干前倾,
而胸后凸的减小则能使躯干后仰,从而起到代偿作用。该代偿机制最常出现在年龄较轻、胸段脊柱活动度较大的患者,而老年患者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由于胸椎活动度小,该代偿作用则不明显。(2)相邻活动单元的过伸。该代偿机制在成人脊柱畸形中最为常见,如远端腰椎前凸的丢失可以由其近端的腰椎或胸腰椎的前凸增加(即过伸)来代偿,同时也可以由其远端的骨盆后旋(髋关节过伸)进行代偿,这种代偿可以见于多个节段或仅见于相邻节段;由此带来的问题包括后柱结构应力的增加、后滑脱风险增大、小关节退变和炎症加重,此外还能导致少数患者出现峡部裂。(3)骨盆后旋。骨盆后旋是骨盆唯一的代偿方式,其相当于使髋关节处于过伸的位置,以此带动躯干整体后仰,以代偿腰椎前凸丢失带来的躯干前倾,而骨盆后旋的能力由骨盆入射角决定,该角度越大,骨盆后旋的空间越大,代偿能力越强。顽固性腰痛与骨盆后旋有显著相关性。另外,膝关节屈曲与踝关节过伸可以提供额外的代偿,也是脊柱-骨盆代偿机制无效的情况下,躯干调整的最后环节[2]。
图1 脊柱参数测量示意图(C7PL:C7 铅垂线;SVA:矢状面偏移;TLK:胸腰椎后凸角;TK:胸椎后凸角;LL:腰椎前凸角[30] )
图2 骨盆参数测量示意图[sacral slope(SS):骶骨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倾斜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入射角[30])] 图3 脊柱-骨盆参数测量的示意图(T1-SPI:T1 脊柱骨盆倾斜角;T9-SPI:T9 脊柱骨盆倾斜角;SSA:脊柱骨盆角[11、13])
由于上述复杂的代偿机制参与疾病的全过程,
因此脊柱-骨盆矢状面失平衡不仅是局部病变加重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失代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影像学测量参数均在一定的范围内动态变化,当超出了一定的变化范围,即处于失代偿的状态下,患者的生存质量则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通过对正常/无症状人群以及患者术前术后大样本的调查和测量,获得各参数的标准值及范围,并且统计和分析之间的关系,对治疗脊柱退行性变与脊柱畸形导致的腰痛和躯干矢状面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评价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的测量均需要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X 线片。最为常用并且为多数学者公认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指标如下[1、2、11、12]。
2.1 脊柱参数
C7 铅垂线(C7 plumb line, C7PL):经C7 中点作一与水平面垂直的直线;
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C7PL 与S1 后上角的距离;
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T4 上终板和T12 下终板向前延长线的夹角;胸腰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 TLK):T11 椎体上终板和L1 下终板向前延长线的夹角;
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L1 椎体上终板和L5 下终板向前延长线的夹角(图1)。
2.2 骨盆参数
目前研究较多的骨盆矢状面参数有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PT)和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SS:S1 上终板和水平线的夹角;PT:S1 终板中点和股骨头中心连线与垂直线的夹角;PI:经S1上终板中点作该终板的垂线,该垂线和S1上终板的中点与股骨头中心连线的夹角, 若双侧股骨头不重叠,取两股骨头中心连线的中点作为中心点(图2)。
2.3 脊柱-骨盆参数
T1 脊柱骨盆倾斜角(T1 spino -pelvic
inclination,T1-SPI):
经过T1 椎体中点和股骨头的中点作一直线,测量该直线与经T1 中点的垂线之间的夹角;T9 脊柱骨盆倾斜角(T9 spino-pelvic inclination,
T9-SPI):经过T9 椎体中点和股骨头的中点作一直线,
测量该直线与经T1 中点的垂线之间的夹角;
脊柱-骨盆角(spino-sacral angle,SSA):C7 中点与S1 终板中点的连线与S1 终板之间的夹角(图3)。
此外,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参数,包括C7 倾斜度(C7 tilt, C7T)[13]、脊柱骨盆角(spino -pelvic angle, SPA)
[1]、腰椎最大前凸角(maximal lumbar lordosis, MLL)、下腰椎前凸角(lower lumbar lordosis, LLL)、腰椎倾斜度(lumbar inclination, LI)[14]。
3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成人脊柱畸形患者由于躯干的失平衡常导致躯干在矢状面上前倾或后仰,躯体需要作出一定的代偿来维持躯体的直立状态,同时给肌肉、韧带等带来较大的负荷,导致疲劳、疼痛、活动障碍等。当躯体由于畸形所致的功能障碍显著时,常需外科手段的介入,以矫治畸形,恢复功能。明确矢状面各参数和生存质量的关系,是手术矫形的前提。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评价依赖于各种影像学参数。影像学测量参数可以大体分为整体参数与局部参数,局部参数包括脊柱参数与骨盆参数。矢状面的整体平衡常用C7PL 法判定,
即测量C7PL至S1 终板后上角的垂直距离(SVA)。正常的C7PL 通过S1 后上角,
如C7PL 落在S1 终板后上角的前方定义为脊柱矢状面正平衡,反之为负平衡。研究发现,C7PL 的正平衡程度与健康状况[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疼痛评分、SRS-活动评分、SRS-总体评分、生存质量评分(SF)-12v2物理健康评分(PCS)、SF-12v2 精神健康评分(MCS)及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呈线性负相关[9、15]。因为C7PL 是最为经典且简易的评价矢状面平衡的指标,
其评价的是脊柱与骨盆作为一个整体与矢状面平衡的关系,因此畸形矫治的首要目标是恢复C7PL 的平衡。Jackson 等[16]的研究发现,SVA 的正常范围为±2.5cm,
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向正值方向增加,即正平衡或躯干前倾。Rose 等[12]通过对40 例患者的随访,
提出SVA 的理想值是≤5cm。然而C7PL 的测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拍摄脊柱X线片时手臂的摆放位置、髋膝关节的屈伸状态等。由此,也有文献报道C7PL 与生存质量无显著相关性。因此除了保证拍摄X 线片时正确的姿势,尚需要其他参数对矢状面的平衡进行评估。
T1-SPI 与T9-SPI也是评价脊柱-骨盆矢状面整体平衡的指标[11]。研究表明,T1-SPI 与SRS-23 量表的外观、活力和总体评分以及ODI 和SF-12 评分密切相关,且其相关性强于SVA[17]。
在局部参数方面,LL已被广泛认可为影响生存质量最为重要的脊柱矢状面平衡指标[18]。腰椎前凸是人类区别于其他脊椎动物的标志之一,同时是人类能在重力下直立行走的关键结构。Gelb 等[19]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LL 逐渐减小。Roussouly 等[20]研究指出,LL 与SF-36 生存质量评价中的总体健康(GH)有显著相关性。由于退变性侧凸主要发生在腰椎,且截骨等矫形方式的操作也大多在腰椎进行,因此通过矫形手术恢复合理的LL是恢复矢状面平衡的最为重要的手段。
此外,TK、TLK、L3/L4 终板倾斜度、SSA 亦被证明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13、15]。
自从Legaye 等[21]提出PI 这一解剖学参数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重视骨盆矢状面参数在脊柱平衡中的重要性[8]。PI 不受人体姿势的影响,具有个体特异性,常用于描述骨盆的解剖学形态,被称为骨盆的解剖学参数;而PT与SS 则随着人体姿势的变化而变化,常用于描述骨盆的空间位置,
被称为骨盆的姿势参数。Mac-Thiong 等[22]和Hanson 等[23]报道,PI 在骨骼生长发育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Mac-Thiong 等[24、25]通过对341例正常人的测量发现男性的腰椎和骨盆参数值较女性普遍要大。Berthonnaud 等[26]的研究表明PI 与LL 有密切相关性,
而PI 属于解剖学参数,因此PI 的改变或先天性不足容易导致LL 的代偿性改变,从而导致相关椎间盘的退变加速及肌肉的疲劳疼痛,进而影响活力、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还有研究[18]表明,PT与成人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高PT值意味着骨盆处于后旋的代偿状态,因而患者生存质量下降。PT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甚至高于SVA[18]。
4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在术前手术计划中的应用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平衡,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独立的参数已被证明与疼痛、功能或生存质量有显著相关性。Lafage 等[17]、Barrey 等[3]、Mac-Thiong 等[25]分别测量了41 例、154 例和709 例正常人或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得出了各参数的范围,并通过比较正常人和患者之间参数范围的差异,提出了理想的手术矫正范围:SVA≤5 ~6cm,TK=40°
,LL =45°
,PI =40°
~60°,PT=12°~25°,SS=30°~45°。
然而不同学者的研究均发现参数的正常范围较大,而且不同研究的参数之间差异较大,单个参数的数值难以评价平衡与否。因此参数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得到重视。由于矢状面的平衡是多个参数相互作用、相互代偿的结果,手术并不需要对各个指标分别进行矫正,同时某些指标无法通过手术方式矫正。因此各参数之间的联动关系在手术策略的制定上尤显重要。国外学者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重要参数进行了不同样本量的研究与测量,得出其标准值范围,并尝试对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Boulay 等[27]通过对PI 和LL 进行回归分析,证明LL可通过与PI 关系间的回归方程进行预测,但其较为复杂,临床应用并不广泛。Schawb 等[11]提出了成人脊柱畸形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实际操作中的要点,其指出成人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是术中应尽可能针对T1-SPI、SVA 和PT 三个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参数进行矫正。SVA&&st1:chmetcnv unitname="mm"
sourcevalue="5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50mm、PT&20°、LL=PI±9°是达到术后脊柱-骨盆平衡的要求。
Rose 等[12]通过对40 例脊柱畸形患者术后的随访,比较利用三种不同矢状面平衡预测公式进行矫治的术后疗效,发现术后矢状面参数的关系能达到LL+TK+PI≤45°状态的患者,
矢状面平衡最为理想,
优于LL≥TK+15°和LL≥PI+10°的预测效果。
Neal 等[28] 通过研究尝试提出成人脊柱畸形理想脊柱-骨盆平衡的预测公式,其将PI 与LL(T12~S1)和TK(T4~T12)之和的比值定义为脊柱-骨盆常量(r),即r=PI/(LL+TK),在成人组(18~60 岁)和老年组(&60 岁)两个年龄组中分别计算r 值。根据测量出的PI 值和年龄特异性的r,计算胸腰段脊柱弯曲的预测值[(LL+TK)p](p:预测值):(LL+TK)p=PI/r。回顾性分析脊柱畸形矫形术后的患者,
测量矢状面平衡参数,PI 和腰椎前凸和胸椎后凸之和[(LL+TK)m](m:实际测量值)。计算(LL+TK)p 与(LL+TK)m之间的差异,判断脊柱-骨盆失衡的程度,通过SRS-30、ODI、SF-12 PCS 评分比较患者的生存状态。其研究结果表明,r 是一个与年龄特异性相关的参数,正常情况下,成人组r 值为-2.57,老年组r 值为-5.45,脊柱-骨盆平衡患者的(LL+TK)m 在(LL+TK)p 的±10°内。
Lafage 等[29]亦提出最新的站立位脊柱-骨盆序列的预测公式及其验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PT 和SVA的预测公式:
PT=1.14+0.71&PI-0.52&MLL-0.19&最大胸椎后凸角(MTK);
SVA =-52.87 +5.90 &PI -5.13 &MLL -4.45 &PT -2.09 &MTK+0.566&年龄
该预测公式可以通过测量PI、MLL、MTK 等矢状面参数估计成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的矢状面平衡情况。为验证公式的有效性,
他们对40 例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手术(PSO)的患者进行了预测和术后评估,发现PT 实际测量值与预测值相差4.3°±3.5°,SVA 实际测量值与预测值相差29±23mm。
Le 等[2]在考虑脊柱-骨盆平衡时,强调髋膝关节状态在躯干整体平衡中的作用,
即躯干整体平衡技术(FBI technique)。其提出C7 偏移角(C7TA)的概念:术前C7 中点和L4 中点连线与C7 理想位置中点与L4 中点连线的夹角;同时提出了骨盆倾斜代偿角(PTCA):当骨盆处于后旋代偿状态下,截骨矫形时应考虑该代偿角度(5°或10°);此外还提出了股骨倾斜度(FOA)的概念:股骨干与经过股骨头垂线的夹角。综合以上三个指标,其提出FBI 所需截骨角度的计算方式:截骨角度=C7TA+FOA+PTCA(图4)。
截骨角度=C7TA+FOA+PTCA
综上所述,脊柱与骨盆是密切相关的整体,两者共同维持躯干在矢状面上的整体平衡。众多的影像学参数已被联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手术的临床效果上。然而孤立讨论其中任何一个参数与生存质量的关系均是偏颇的。量化各重要参数之间的关系,寻找各参数与生存质量之间的计算公式,是评价手术矫治成人脊柱畸形效果和提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发展方向。
1. Roussouly P, Nnadi C. Sagittal plane deformity:
an overview
of interpretation and management[J]. Eur Spine J,
2. Le H, Leijssen P, Duarte M, et al.
Thoracolumbar imbalance
analysis for osteotomy planification using a new
method: FBI
technique[J]. Eur Spine J, 2011, 20(Suppl 5):
3. Barrey C, Roussouly P, Perrin G, et al.
Sagittal balance disorders
in severe degenerative spine: can we identify
compensatory mechanisms[J]. Eur Spine J, 2011,
20(Suppl 5):
4. Dubousset J.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scoliotic deformity.
In: Weinstein SL, ed. Pediatric Spine: Principles
Practice[M]. New York, NY: Raven Press,
5. Cheng I. Point of view: spinopelvic parameters
in postfusion
flatback deformity patients[J]. Spine J, 2009,
9(8): 672-673.
6. Gottfried O, Daubs M, Patel A, et al.
Spinopelvic parameters
in postfusion flatback deformity patients[J].
Spine J, 2009, 9
(8): 639-647.
7. Potter B, Lenke L, Kuklo T.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iatrogenic
flatback deformity[J]. J Bone Joint Surg Am,
86-A(8): .
8. Schwab F, Lafage V, Boyce R, et al. Gravity
line analysis in
adult volunteers: age-related correlation with
spinal parameters,
pelvic parameters, and foot position[J]. Spine,
(25): E959-967.
9. Glassman S, Bridwell K, Dimar J, et al. The
impact of positive
sagittal balance in adult spinal deformity[J].
Spine, 2005,
10. Schwab F, Smith V, Biserni M, et al. Adult
scoliosis: a
quantitative radiographic and clinical analysis
[J]. Spine,
): 387-392.
11. Schwab F, Lafage V, Patel A, et al. Sagittal
plane considerations
and the pelvis in the adult patient[J]. Spine,
12. Rose P, Bridwell KH, Lenke L, Cronen G, et al.
pelvic incidence, thoracic kyphosis, and patient
factors on
sagittal plane correction following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J]. Spine, ): 785-791.
13. Debarge R, Demey G, Roussouly P. Sagittal
balance analysis
after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 Eur Spine J, 2011, 20(Suppl 5):
14. Lee C, Chung S, Kang K, et al. Normal patterns
of sagittal
alignment of the spine in young adults
radiological analysis
in a Korean population[J]. Spine, ):
15. Schwab F, Dubey A, Pagala M, et al. Adult
scoliosis: a
health assessment analysis by SF-36[J]. Spine,
16. Jackson R, McManus A. Radiographic analysis of
plane alignment and balance in standing volunteers
and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matched for age, sex, and size:
prospective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J]. Spine,
17. Lafage V, Schwab F, Patel A, et al. Pelvic
tilt and truncal
inclination: two key radiographic parameters in
the setting of
adults with spinal deformity[J]. Spine, 2009,
34(17): E599-
18. Glassman S, Berven S, Bridwell K, et al.
Correlation of radiographic
parameters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 adult
scoliosis[
J]. Spine, ): 682-688.
19. Gelb D, Lenke L, Bridwell K, et al. An
analysis of sagittal
spinal alignment in 100 asymptomatic middle and
older aged
volunteers[J]. Spine, ):
20. Roussouly P, Gollogly S, Berthonnaud E,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normal variation in the sagittal alignment
of the human
lumbar spine and pelvis in the standing position
Spine, ): 346-353.
21. Legaye J, Duval-Beaup&re G, Hecquet J, et al. Pelvic
incidence:
a fundamental pelvic parameter for
three-dimensional
regulation of spinal sagittal curves[J]. Eur Spine
J, 1998, 7
(2): 99-103.
22. Mac-Thiong J, Berthonnaud E, Dimar J, et al.
alignment of the spine and pelvis during growth
[J]. Spine,
23. Hanson D, Bridwell K, Rhee J, et al.
Correlation of pelvic
incidence with low- and high-grade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J]. Spine, ): .
24. Mac-Thiong J, Labelle H, Berthonnaud E, et al.
spinopelvic balance in norma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Eur Spine J, ): 227-234.
25. Mac-Thiong J, Roussouly P, Berthonnaud E, et
al. Sagittal
parameters of global spinal balance: normative
values from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seven hundred nine Caucasian
asymptomatic
adults[J]. Spine, ):
26. Berthonnaud E, Dimnet J, Hilmi R.
Classification of pelvic
and spinal postural patterns in upright position:
specific cases
of scoliotic patients[J]. Comput Med Imaging
Graph, 2009,
33(8): 634-643.
27. Boulay C, Tardieu C, Hecquet J, et al.
Sagittal alignment
of spine and pelvis regulated by pelvic incidence:
values and prediction of lordosis[J]. Eur Spine J,
(4): 415-422.
28. Neal CJ, McClendon J, Halpin R, et al.
Predicting ideal
spinopelvic balance in adult spinal deformity[J].
J Neurosurg
Spine, ): 82-91.
29. Lafage V, Schwab F, Vira S, et al.
Spino-pelvic parameters
after surgery can be predicted: a preliminary
formula and
validation of standing alignment [J]. Spine, 2011,
30. Schwab F, Patel A, Ungar B, et al. Adult
spinal deformitypostoperative
standing imbalance: how much can you
An overview of key parameters in assessing
and planning corrective surgery [J]. Spine, 2010,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盆前倾怎么矫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