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宋体汉字写成一排显得歪七扭八 ,就是把那几个字打出来会感觉有屏幕上出现一条线线在字中间

  最好是用简识繁,这样既方便使用又可以保持传统
  作者:遨游直上 回复日期: 16:28:00    香港人脑子都进水了吗,香港也是个讲效率的地方吧,写繁体字不麻烦吗,在深圳我去面试,那个考题是繁体字的,差点没认出来。他妈的在谁的地方也不改改。还有台湾,可能都因为靠海,脑袋都进水了。  =======================================================  你還腦殘咧    香港識字率高, 根本毋須用殘體字輔助教育  再說, 如果從小學起, 無論正殘體也可以學得一樣快  當年的殘體政策, 實在畫蛇添足
  上課抄notes用簡體,但是但凡中文作文都是一大篇整整齊齊的正體字。    無可否認簡體寫起來快,但是正體字更加登堂入室。給自己看的東西通常用簡體,給別人看的都用正體。另外,正體字由於通常沒有一字多義的情況,閱讀起來更加方便快捷。    飄走。
  求同存異!保留傳統文化!
  有冇腦噶?!香港為乜要用殘體字?用與唔用與卿何關?!
  作者:遨游直上 回复日期: 16:28:00    香港人脑子都进水了吗,香港也是个讲效率的地方吧,写繁体字不麻烦吗,在深圳我去面试,那个考题是繁体字的,差点没认出来。他妈的在谁的地方也不改改。还有台湾,可能都因为靠海,脑袋都进水了。    繁體才是中華五千年文化文明的延綿.....中國人......  正如馮小剛所倡那兩字---親不見何謂親? 愛無心何謂愛?
  繁体字挺好的啊,里面包含了很多文化内容,为什么要改呢?  倒是简体字,没啥大意思。
  同意楼上的
  简体字原意是当初中国文盲太多, 毛主席和文化部题出了简化字希望增加认字率。现在社会文明, 没有这个需要。简体字做字时其实有不少缺憾, 好似发达和剪发, 简体都是发。但繁體是發達和剪髮。
  作者:汉人的汉 回复日期: 11:43:00        装逼是可耻的。        中国有56个民族,台湾能保持56个民族的文化吗?        中国有数以千计的地方方有,台湾保持了吗?        传统文化中的3纲5常,3从4德台湾保持了吗?  ------------------------------------------  我并不觉得俄罗斯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56个民族,听起来太可笑了
  好像現在考試用簡體字也不會扣分,,,,,
  作者:遨游直上 回复日期: 16:28:00    香港人脑子都进水了吗,香港也是个讲效率的地方吧,写繁体字不麻烦吗,在深圳我去面试,那个考题是繁体字的,差点没认出来。他妈的在谁的地方也不改改。还有台湾,可能都因为靠海,脑袋都进水了。    ------------    中文字跟英文不一樣, 中文是象形文字演變出來, 每個字都有其意義.
&愛&是應該要用&心&.的
另外, 簡體字確實有一個要命的問題, 是詞不達意.
就像上面說的    
干女兒=干女兒    乾女兒=幹女兒        乾=幹?        乾隆=幹隆?    最後, 如果講效率, 要快的話寫英文絕對比較快.
而且, 都進入電腦時代那麼多年, 你還要用寫的?
  好似香港係用繁體字, 但如考試等什麼地方, 你用簡體字都可以啊
  繁体字保留,是中华文化的保留.  唉,我很怀疑我们中国很多北方的年轻人都不看繁体字的.
  正体字 (繁体字) 在電腦應用上, 看不見會比 簡體字慢
  lz, 幾個月前google map把香港地圖轉成了簡體, 未知是否方便與中國google map一併管理之故。 但卻引起了網民很大迴盪, 結果google 數天後還是應網民所求, 把全部轉回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我們懂, 但我們更懂花多少許時間去維持我們的文化
  繁体字一看就知道是原装正货,简体一看就是山寨货 区别就是这里 我没办法采用老毛专门为文盲设计的的简体日 希望中国恢复繁体字
  只要有一颗爱国心,什么子体都一样。
  217# 作者:人民是最大党 回复日期: 20:29:00    繁体字一看就知道是原装正货,简体一看就是山寨货 区别就是这里 我没办法采用老毛专门为文盲设计的的简体日 希望中    ====================    别事事冤枉老毛,不是老毛设计的,只是老毛的ZF采用了的,简体的设计方案在民国就有了的,简体字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就有了,如果不是戴雨农要抵制,老蒋也实行了的。民国的国学大师刘半农是简体字的倡导者    简体字也不是一无是处,有一些字还是简化的很好的,比如说:尘,灭。。。
  一、汉字简化简史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营”、“寿”、“尽”、“敌”、“继”、“烛”、“壮”、“齐”、“渊”、“娄”、“顾”、“献”、“变”、“灯”、“坟”、“驴”,等等。唐代颜元孙著《干禄字书》和王仁[日句]著《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根据《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合为繁体字共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同的简化字,与今天使用的简体字完全相同的有“实”、“宝”、“听”、“万”、“礼”、“旧”、“与”、“庄”、“梦”、“虽”、“医”、“阳”、“凤”、“声”、“义”、“乱”、“台”、“党”、“归”、“办”、“辞”、“断”、“罗”、“会”、“怜”、“怀”等等共达330多个。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1922年,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简化。
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陆基、黎锦熙、杨树达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过去只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它提出的八种简化汉字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
1928年,胡怀琛出版《简易字说》,收简体字300多个。 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刘复、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来简体字的发展情况。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
1934年,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出版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收简体字353个。徐则敏在《论语半月刊》发表《550俗字表》。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搜集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   
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简体字2400多个。同年8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采用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虽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毕竟是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个简体字表。也就是在这一年,上海文化界组织“手头字推行会”,发起推行“手头字(即简体字)”运动。
1936年10月,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收字达4445,基本上本自草书。同年11月,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字3150个,约一半本自草书,一半来自俗体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个。
抗日战争爆发,简体字运动才被迫停顿,而主要在共产党统治区继续发展。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立即着手继续推行简化汉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础上,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555个。
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简体字表》的基础上,拟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收字798个,简化偏旁56个,并废除400个异体字。
1955年2月2日,《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把其中的261个字分3批在全国50多种报刊上试用。同年7月13日,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同年10月,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减少为515个,简化偏旁减少为54个。
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以后这个方案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简化字总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 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 个简化字;共2238字(因“签”、“须”两字重见,实际为2236字),这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
  而在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同样也在简化汉字。
  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简体字502个,除了67字(称为“异体简化字”),均与中国公布的简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简体字总表》,收简体字2248个,包括了中国公布的所有简化字,以及10个中国尚未简化的,如“要”、“窗”。1976年5月,颁布《简体字总表》修订本,删除这10个简化字和异体简体字,从而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马来西亚:1972年成立“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1981年出版《简化汉字总表》,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泰国:本来规定华文学校一律不准用简体字教学,在联合国以简体字为汉字标准后,宣布取消原来的限制,于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教学简体字,发行简繁对照表手册,并在小学课本上附加简繁对照表。
日本:日本使用汉字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民间也长期流行一些简体字。1946年日本内阁公布《当用汉字表》,收字1850个,其中有131个是简体字,与中国简体字相同的有53个,差不多相同的有9个。
南朝鲜:1983年《朝鲜日报》公布第一批简体字90个,在《朝鲜日报》上使用,与中国相同的有29个,差不多相同的有4个
  二、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方法  
汉字简化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种“简体字是共产党发明的”、“简体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来的”的笑谈,不过是国民党的宣传。   
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的,共有七种:   
1、采用比画简单的古字。如“从”、“众”、“礼”、“无”、“尘”、“云”等等,这些字都见于《说文解字》,比繁体字更符合“六书”,有的繁体字反而是写错了的。
2、草书楷化。如“专”、“东”、“汤”、“乐”、“当”、“买”、“农”、“孙”、“为”等。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如“鸡”、“观”、“戏”、“邓”、“难”、“欢”、“区”、“岁”、“罗”、“刘”、“齐”等。   
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如“声”、“习”、“县”、“医”、“务”、“广”、“条”、“凿”等。   
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如“辽”、“迁”、“邮”、“阶”、“运”、“远”、“扰”、“犹”、“惊”、“护”等。
6、保留原字轮廓。比如“龟”、“虑”、“爱”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比如“里程”的“里”和“里面”的“里”合并,“面孔”的“面”和“面条”的“面”合并,“皇后”的“后”和“以后”的“后”合并,“忧郁”的“郁”和“粲舸写小”的“郁”合并。这些合并在现代文中不会引起词义的混乱,简化字的使用者从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从未用过简化字的人在那里想当然地杞人忧天。
有几个常用字特别值得一提:“龟”字,繁体近二十笔,简直是一笔一画在画一只龟,难写(我至今不知其正确笔顺、笔画),难记(经常阅读繁体字书籍的尚且我认得写不得,何况小学生),简化后保留其轮廓,仅剩七笔。“忧郁”的“郁”,繁体多达二十九笔!写法极其复杂,也很难记(据说有一次汉学会议上有人靠写出这个字赢得一片掌声),简化后以“葱郁”的“郁”代替,仅八笔。“吁”繁体字多达三十一笔,也极难记住写法,简化后改为“口”形“于”声的形声字,好记得很,且不过六笔。“衅”的繁体字二十六笔,写法也相当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记得其写法,简化后仅十一笔。这些都是人人必须记得的常用字,想当初学繁体字的小学生光记这几个字就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用简体字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记住,难怪有人对简体字大为不满--他当初的心血简直是白费了。繁体字动则十几、二十几笔,而简体字平均七、八笔,不仅书写快速,对于计算机用字也极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几笔的字一个个都塞进十六针的字型而又不相混淆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所以现在大家使用的免费字体,简体是漂亮的宋体,而繁体却什么体也不是,就象小孩描出来的。   
以后有兴趣再回答“共产党强迫大家使用简体字”、“简体字破坏中国文化”、“简体字丑陋”、“简体字破坏汉字结构”、“简体字使中国人变笨”、“简体字不能提高学字速度”等等这类极其可笑而居然有人煞有介事地提出的指责。  
大家算一算,那些攻击简化字的人共提出了多少可笑的理由?你真以为他们那么有历史使命感,要来保护连他们也不大了然的中华文化(比如那些宣扬“繁体字比简化字符合造字规则”的人,我敢说他们其实对字源一窍不通)?我看其实是一种“吃亏了”的心理在作怪,却拼命要给自己造出一些堂皇的理由。  
  第三部分
汉字简化和字源  
  一、   
海外有人把简化汉字当成共产党的专利,未免太抬举了共产党。实际上,汉字简化运动在共产党当政之前就一直在不断发展,即使是国民党政府,当初也试图推行简化字,只是由于没有后来共产党政府的号召力而半途而废。至于后来国民党出于“凡共产党支持的我们就反对”的政治目的,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反对、攻击、毁谤简体字,在台湾及海外遗毒至今,甚至于两年前《世界日报》还长篇登载《简化字就是红卫兵》这种贻笑大方的文章,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共产党对汉字简化的主要功绩,就是把以前主要存在于知识界和民间的汉字简化运动转化为国家政策,积极推行,并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目前大陆使用的简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的,以后虽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为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1977年,曾公布《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在报刊上试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宣布废除。 至今台湾、海外一些攻击简化字的文章,所举的例子往往都是这个方案的,他们以为它还在大陆通行,其对简化字之无知,由此可见。最可笑的,莫过于香港导演李翰祥曾在《世界日报》上登文说,汉字简化后,他的名字就成了“李汗祥”,不由让他涔涔下。“翰”何时又曾简化为“汗”来着?李导大概把某位大陆人写的错别字也当成简化字,白出了一身汗。建议简化字的反对者都先去学学简体字,再来发表高论。否则,支持简体字的人大体都懂繁体字,而反对的人却对简体字一窍不通,这架还怎么打?   
反对汉字简化的一个理由,是繁体字符合汉字造字规则,虽然难写,却要比简体字容易认。其实汉字演变到楷书,不管繁、简,都已是面目全非了,真想知道一个字的由来,至少也必须懂得小篆甚至甲骨文,而教儿童认字的小学教师,哪会有这样的功力?即使有水平高超的小学老师,能把某个字为何这么写讲得头头是道,又岂是小学生能领会得了的?用繁体字的各位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当初认字时有多少字是通过了解字源才记下的?恐怕绝大部分字都是靠死记硬背记下的吧?既然都是死记硬背,当然是笔划较简单的简体字好记好认好写。   
有一些简体字,本来是古字,比繁体字更符合造字规则,我举两个例子。   
先说“众”字。简体的写法是三个人叠一块,这是“众”字的最原始的写法,甲骨文就已经这么写了,就是《周语》所谓:“人三为众。”非常地好认好解释。可是繁体字的“衆”字,有多少人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写?原来它的下部,实际上也是三个“人”,只不过变了样了,不说还不容易看出来;而上部呢,根本就是写错了,本来的写法应该是一个横着的“目”,《说文》解释说:“目,众意。”我琢磨它的意思,大概这个“目”应该是“纲举目张”的“目”,也就是网孔。网孔密密麻麻的,确实是“众意”。既然“三人,众意”,“目”也是“众意”,未免重复累赘,去掉这个含义不明显而且写错的上半部,剩下原本的三人,不是很好吗?   
再来看“从”字。简体的写法是两个“人”字并在一起,这也是“从”的最古老写法,也见于甲骨文,取“两人相从”之意。繁体的“從”可就不太好解释了,它的右上角,是两个“人”,保留了“从”的最初写法,可是其他部分呢? 我们对照小篆,才发现这个字也是写错了,它的双人旁和右下角应该合在一块,成为一个表示行走的偏旁,这大概是在小篆的时候才添上去的,楷书再把它割成两半,可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类似这样的简体字还不少,比如“尘”、“礼”、“云”、“电”、“胡”、“须”、“处”等等,不一一解释了。     
  二、   
有反对汉字简化的台湾人声称简体字是郭沫若等人胡写出来的,比如“国”字。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国”字写法的演变。
商金文上的“国”字写作“口戈”,左边的“口”四四方方表示土地,右边的“戈”是武器,也就是说,“国”字的意思是用武器保卫下的土地。甲骨文的写法颠倒过来,成“戈口”。到了周金文,在“口”下面加了一横,成为“或”字了。这一横是什么意思呢?许慎说是“以守一,一地也”,与“口”重复,不太可能,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横表示住在土地上的人。后来在“或”的左边加了波状的一竖,表示“戈”的柄,到后来这一竖向两边扩展,成了“匚”,“或”的最后被完全包围,成为繁体的“國”已是很晚的事了,大概是在李斯制造小篆的时候。   
但是这不等于说繁体的“國”是正宗,因为“国”字还有另外一条演变路线。非常早的时候,商金文的“口戈”写法,右边的“戈”就被省略,光用“□”代表“国”了,所以作废的第二批简化字把“国”写作“□”,也是古已有之。但 “□”的写法毕竟不容易辨认,所以就往里面填,这就有了“□八土”“□王”“□玉”。如果我们到历史博物馆去,看到太平天国的旗帜,就会发现他们把“太平天国”的“国”写成“□王”,那可绝不是郭沫若之流伪造的文物。武则天造字,也在“国”字上作文章,先是“□武”,后来觉得有自己给困在里面的意思,不吉,改成“□八方”〔上八下方〕。
“国”字可能是汉字中写法最多的一个字,据统计有四十一种之多,最奇怪的一种写法是三个“秦”垒一块,大概是汉初的一种写法,取“三秦”之意。  
简化的“国”字绝对不是郭沫若等人的胡诌,而是非常早就在民间通行了,是最通行的写法,而且还流传到了国外,日本、韩国也都这么写,难怪大陆会把它当成标准字。   
简化字从来不是某几个人的自创,文字改革委员会在确定简化字时,遵循一条总原则:“述而不作”,即只整理古来或民间的写法,不自
  即只整理古来或民间的写法,不自创。
  以我所知,大陸人其實都想用繁體字,因為繁體字字體美,而且有文化信息,無耐習慣問題,大陸有D老師有時要遘繁體字去解字既本意。加上简化字創了許多字,加入少許日文,一字兩用等問題,又不可以直接明白古文。自己唔識日文,去日本都係寫繁體字,佢地都明7成,十分方便
  首次来香港论坛看看 看繁体字有点吃力的 尤其大段的  不过不要为这吵了啊 反正尊重多数香港人的习惯了    
  繁体字的确麻烦
  作者:蒙面蕉人鬼 回复日期: 15:43:00  简体字代表实用与现代;    ========================    親不見,    產不生,    廠中空,    愛無心........        大陸的現況???????!!!!!!!      說的好~
  我覺得簡體字有些好難寫...
  这是我们国家文化的一部分,繁体字很好看,应该保留
  我是香港人...但是我反對全用簡體字..    相信大部分人都習慣用繁體字吧...很少看到香港人完全不用繁體字....    雖然在香港溝通的字是粵語的...但是在學校寫文章一律採用正規書面語的中文..寫簡體字也有存在..但不多..只是為了方便寫快一點而已...    我本人習慣了繁體字...不會覺得寫繁體很煩..複雜...    飄走.....
  我只是简单的反驳“台湾是中国传统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    这句话是相当的装b,没去过台湾不说,连简单的逻辑都没有。    什么叫最完整?好的坏的都有所保留才叫完整吧?    就算社会在进步,坏的不应该保留,但让我不解的是,大陆有n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台湾也保留得比大陆好?大陆n多的地方剧种,台湾也比大陆保留的好?大陆有n多如剪纸泥人等传统工艺,台湾也比大陆保留的好?南拳北腿等武术、狗不理全聚德等美食,台湾也比大陆保留的好?大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就算共产党保护不力,也只有30-40年的断层,一代人还死不绝,怎么就成了“台湾是中国传统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喷子勒
个人认为台湾是中华文化保存的最完整的地方
这说法没错
回家多读点书
      “大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老子最讨厌的就是这句话
  香港是不會全面用簡體字
    相反大陸轉用繁體字的可能大於香港轉用簡體字
  注意看
  要捨弃繁體字是沒有可能的事情,雖然平常上課爲了方便也會用簡體字。但畢竟繁體字才是中國文化幾千年的流傳,這是更要保留的。而且,繁體字才能體現出字的結構意思
  内地虽用简体也没说要舍弃繁体字呢,用简识繁。报纸、网页繁体字99%都认得,哈哈 ,剩下的下1%也猜得出。
  236#作者:骗术研发单位
回复日期: 21:21:00    注意看    -----------------------------------    一睇就知店舖用黎接待&大陸購物團&啦    香港人平時溝通邊會講&熱烈歡迎&呢 d 肉麻骨痺說話
  楼上的,正解
  繁体字比较有美感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应用还是简体方便
  繁简还需讨论!50年内,自然而然简体就会在香港泛滥!
  简体字其实就是一帮反华汉奸设计给奴隶用的字, 香港人很爱国的,
从小学开始已经把中国历史背得滚瓜烂熟, 除非是新移民,
否则不可能用上简体字.
  请用繁体字骂人
  作者:lanjiufang
回复日期: 20:09:00  繁简还需讨论!50年内,自然而然简体就会在香港泛滥!  -----------------    本人不希望?體在50年內香港泛濫!!!    香港可以繁?並存呀!!何必要像新加坡..馬來西?等國家一律採用?體呢...
  作者:lanjiufang
回复日期: 20:09:00  繁简还需讨论!50年内,自然而然简体就会在香港泛滥!  -----------------    本人不希望簡體在50年內香港泛濫!!!    香港可以繁簡並存呀!!何必要像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一律採用簡體呢...
  d冚家鏟連祖宗祖輩一路傳承落嚟o既文字都可以拋棄~有乜嘢資格自稱中國人?!真喺搞笑
  自已冚家鏟吧,老祖宗的传承应是甲骨文
  作者:nastar2
回复日期: 17:00:00    作者:lanjiufang 回复日期: 20:09:00  繁简还需讨论!50年内,自然而然简体就会在香港泛滥!    -----------------        本人不希望?體在50年內香港泛濫!!!        香港可以繁?並存呀!!何必要像新加坡..馬來西?等國家一律採用?體呢...向社区报告违规内容      这个问题历史会自己抉择的,不是由个人意愿改变!如果个人意愿改变可行,呵呵!估计我们还在用着甲骨文书写!
  香港什么都先进,就是文字太落后了,现在是中国香港,就应该像内地一样推行简体字,不要再用繁体字了,不然真的是很“繁”!!!!!!!!!!!!!!!!!!!!!!!!!!!!!!!!!!!!!!
  作者:城堡25
回复日期: 10:50:00      香港什么都先进,就是文字太落后了,现在是中国香港,就应该像内地一样推行简体字,不要再用繁体字了,不然真的是很“繁”!!!!!!!!!!!!!!!!!!!!!!!!!!!!!!!!!!!!!!    ------------------------------------------------------------------    簡字是因為內地文盲極多才設計出簡字使用.令文盲人簡單地學習而已.    
    是历史的倒退还是必然趋势 繁简之争成热门话题    
近年来,恢复使用繁体字的声音不时传出,支持繁体字的一方称,将汉字简化和拼音化是误入歧途;坚守简体字的则称由繁入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前日,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废简复繁”的提议更是火上浇油,2009年春,“繁简之争”这把火越烧越旺!      政协委员两次提议      潘庆林的建议是,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他的理由有三:一、上世纪50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比如爱字,繁体字里有个“心”,简化后,造成“无心之爱”。二、以前说繁体字太繁琐,难学难写,不利于传播,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用电脑输入,再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所以这个问题已经渐渐不存在。三、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现在台湾依然用繁体字,并称其为“正体字”,深有意味,还要为“正体字”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给祖国大陆方面造成了压力。      在呼吁“废简复繁”上,潘庆林并不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公众人物,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就曾联名递交了一份《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必修课。提案称,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大师学者针锋相对      2009年2月,两位文化名人针锋相对的观点为“繁简之争”添了一把火。先是2月2日,新浪网友老愚发表了一篇博文,称探望季羡林先生时,其谈到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误入歧途,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信息都在里面。这篇短短的文章被迅速转帖到各国学网站和论坛,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激烈争论。      2月3日,文化名人、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博客里写了题为《从秦始皇统一文字看汉字的简化》的文章,以秦始皇用小篆统一六国文字失败为例,指出文字规范从简、从俗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简化字并不会成为学习传统文化的障碍。      王立群还提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求学习汉语,推广简化字对他们学习汉语更为方便。因此,目前对简化字提出责难,呼吁回复繁体字,显然是不合时宜。      网友早已悄悄复古      “复繁”和“保简”交战正酣,其实不少年轻人、网友已悄悄地玩起了复古,欣赏和使用繁体字。      在90后中广泛使用的“火星文”,其主要构成元素之一就是繁体字。当然他们未必想到文化复兴弘扬传统,而只是单纯地认为繁体字很帅很酷,但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繁体字的优点。      在许多非主流和面对90后年轻人的网站上,都提供了“简体繁体转换”的功能,甚至还有人开发了能打出繁体的输入法来。一网友称:“抛开脑残不谈,火星文还真对90后起到了繁体字普及的作用。”      去年,在网络上还兴起了一股“竖排古文风”,既通过转换器,将写好的简体字转换成竖排的繁体字,然后再发表在论坛或自己的博客里。有网友甚至戏称:“中国的汉字从此站起来了!”      到底是否应“废简复繁”?复兴繁体字又该复兴到何程度?恐怕谁都不能轻易给出结论。      繁还是简,他们有话说      用繁体字还是用简体字,可是和每个中国人都切身相关的大事,每天从睁眼到闭眼,谁能离得开文字呢!记者昨日分别采访了不同身份的读者,听听他们对“繁简之争”的意见。      60岁老人:繁简并重      朱老先生刚刚过了60岁的生日,他表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是赞成使用繁体字的。现在的年轻人受欧美和日韩文化的影响太大,要弘扬传统文化,从繁体字入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让他们了解汉字发展的历史,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所以我赞成从小学开始,就将毛笔书法和繁体字结合起来,设一门必修课。”      但是,朱老先生也承认,简体字在实用性上优于繁体字,并且已经普及多年,所以不宜废止。最好繁简体并重,正式书面的场合用简体,而在普通情况下,繁体则任大家自由发挥。      大学生:简体没了魂      “我认为,简体字把汉字的魂魄都丢了,所以我坚决支持恢复繁体字。”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李同学对记者说,汉字是文化的载体,本来就是一种象形文字,繁体字不仅在字形上具有美感,而且在结构上承载了历史的内涵。如“圣”的繁体“聖”,表示王道口耳相传,简化了之后不知所谓;又例如“趙”,简化后是“赵”,你说这个“X”能代表什么意思呢?      李同学继续说:很多字在繁体里是不同的字,如“稻谷”的“谷”是“糓”,简化后与“山谷”的“谷”没有区别了。这样的例子还很多,简体字里一个字往往有很多重意思,既很难解释通,又容易混淆。      小白领:别动笔就行      谈到恢复繁体字的话题,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吴小姐表示:“恢复没问题,别让我动手写就行。”身为80后的吴小姐说:“其实我们这代人和繁体字并不疏远,小时候看的漫画很多都来自港台,配的文字都是繁体的;现在看电影碟片,里面也不乏繁体字幕。看了这么多年下来,还有什么不认识的字呢?”      看是一回事,要是写呢?吴小姐称:“现在很少动笔写字,都是用电脑,只有用上繁体输入法,写繁体字也不成问题。笔画多看不清的话就把字调大点呗,台湾的网友还不是照样用电脑。总之,别让我拿笔写繁体字就行。”
  應該要撥亂反正才對
  都係台灣的叫法好聽    正體字 同 殘體字
  簡體字的確是戕害了中文書法藝術傳統    五年前,中華民國專欄作家協會應大陸炎黃文化基金會之邀,組團赴大陸參加祭黃帝陵大典,並在中原一帶進行中華古文化之旅,我有幸加入這次參訪的行列,能向中華民族人文始祖黃帝陵致敬。  到達北京的第二天,炎黃文化基金會特別舉辦一次座談會,參加的都是文化界人士,座談主題為:加強兩岸文化交流,以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我在座談發言時,對大陸實行的簡體字提出不同的意見。我特別指出中文每一個字,都是根據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的「六書」發展而來,今天中文的整體楷書,不只是一種表達思想的書寫工具,更是中華民族可貴的書法藝術,而今天中國大陸推行的簡體字,除了作為書寫工具外,其他一切價值和意義都不存在。參與座談的人士對於我的說法有很多支持的意見,有人在會後對我表示:一個民族的文化要永續發展,文字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優秀的民族文化必然要有優秀的文字來傳播、保存與發揚光大,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莫不如此。因此,如何善於保存優美的文字,是延續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簡體字是值得大家一起來檢討和深思的。    會後,當天晚上和同行的老友張慧元泡茶閒聊,談到白天座談會提到簡體字的問題,慧元提出他的兩點看法:    其一,簡體字的確是戕害了中文書法藝術傳統,單看大陸各級機關門前懸掛的招牌毫無美感可言,足以證明簡體字是中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絆腳石。幸而中華民國在台灣堅定地維護中華文化優良傳統,使中文書法依舊是正統、優美、厚實的典範與標竿。    但是,其二,中文書寫方式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遭受到另一種力量威脅,那便是電腦的日新月異,會逐漸取代用筆書寫,這是一種無可避免的趨勢,也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後,國人將沒有人能用筆寫出正確的中文,這種情形對中文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可能不亞於簡體字的肆虐,值得憂心。    慧元使用電腦多年,熟稔電腦特性,對於他的看法自是不敢有異議,雖然如此,我還是暗自覺得多少有一點杞人憂天。沒有想到不需要十年二十年,五年後的今天,已經出現了令人悚然而驚的現象……    新聞報導: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平日用電腦打字速度飛快,可是一旦用筆書寫時,不但歪七扭八不成字形,而且錯別字連篇,由於電腦打字與用手寫字的落差太過驚人,引起社會大眾的普遍注意,才悚然發覺,這種情形絕非個案,環顧周遭,是相當普遍的現象。    現在的年輕人能夠寫出一手端正的字,或寫出一封沒有錯別字的信,已經不可多得,電視上經常出現錯得離譜的字幕,連文字記者也是一機在手,早已遠棄筆寫,這種情形使人對中文前途不得不產生悲觀。    電腦的公用大矣哉,無人能夠抗拒,如何在電腦取代用筆書寫的同時,能夠讓我們的下一代還知道「寫字」,很值得我們注意,否則若干年後,優美而正確的中文將逐漸淪入「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中,豈不哀哉!
  大陸口口聲聲話有5000年歷史文明    但傳統文化與習性在30年前丟了  文字約80年前被簡化後就廢了  語言則用400年前胡化的普通話    還哪來的5000年文明?    
  作者:yee13
回复日期: 11:09:00    大陸口口聲聲話有5000年歷史文明        但傳統文化與習性在30年前丟了    文字約80年前被簡化後就廢了    語言則用400年前胡化的普通話        還哪來的5000年文明?    ---------------------------------------------------------------    對...我支持粵語.
  我不認為簡體字有甚麼更多的好處。中國的傳統都是繁體漢字,革命的時候非要強迫變成簡體根本不是為了方便交流,是有其他目的。樓主還是要多讀歷史。。。  同時,在hk要堅持繁體傳統,有些是不需要徹底改變的。
  支持香港用繁体字,说粤语,但是也不要侮辱简体字,谢谢
  諗起用簡體字寫書法真係勁能肉酸
  其實大部份香港的人都懂得看簡體字  只不過不懂書寫而已    在公開考試中,我書寫某些字時亦會採用簡體字  因為書寫速度會快一點 ~哈    不過我覺得维持现状最好
  作者:dodlt
回复日期: 14:47:00    支持香港用繁体字,说粤语,但是也不要侮辱简体字,谢谢    ------------------------------------------  我不是侮辱简体字, 而是覺得中共简体字侮辱了千多年來中國人的智慧    要知道我們的文字系統是經過很多代人很多人慢慢約定俗成演化出來的, 每個字都經過千年時間洗禮而出來的, 一下了改掉了, 不單字型變了, 還確實製造出很多問題    蕭和肖, 傅和付成了一家人了    還有    細雨蒙蒙(濛濛)没有水,开(開)门关(關)门不見門;烏云(雲)密布不下雨,台(颱)风刮(颳)来哪有風?戰斗(鬥)英雄戰大斗,難怪豪杰(傑)不算人;听(聽)字有口没有耳,到底是說還是聽?采(採)花不須用手摘,相爱(愛)何必献真心?白猫(貓)黑猪(豬)皆属狗,老板(闆)原是木頭人。干(幹)部看來都干(乾)癟,会(會)上人云我亦云;秋千(鞦韆)只宜秋季蕩,冬冬(鼕鼕)鼓聲冬日聞。面(麵)粉不須麥子磨,窮人從此不挨餓;更有高人好武藝,一棒打去犬成龙(龍)。读讲说谈(讀講說談)不開口,声(聲)音何須耳朵聽;“四舍(捨)五入” 是什么?四間房舍五人進。勸君莫吃猪内脏,内脏(臟)肯定都肮脏(髒) ;山谷裏面没太陽,稻谷(穀)在此難生...長。别人盡做别(彆)扭事,買個蘿卜(蔔)卜凶吉;工厂(廠)設備都掏光,广(廣)州也唱空城計。丑角容貌並不醜,唱曲應在喝曲(麯)後,胡须(鬍鬚)頭发(髮)不長毛    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呀
  一字多義的文字系統是落後的    簡體字合併這麼多字, 注銷這麼多字實際上直接降低了中國人的表達力和智力
  作者:Roy_97
回复日期: 16:10:00    政治原因﹐肯定不可以用回繁體字﹐因為台灣還沿用繁體字﹐敵人贊成的我們一定反對    不同意你的意见,同时对你的偏见表示BS  ----- 一个大陆P民
  强烈要求中国ZF恢复繁体字,这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演变的文字。简体字系一个极大嘅败笔!
  19#作者:Roy_97
回复日期: 16:10:00    政治原因﹐肯定不可以用回繁體字﹐因為台灣還沿用繁體字﹐敵人贊成的我們一定反對  ========================================    没有这种逻辑...现在又不是60年代WG时期。
  我觉得这种事根本上就没有什么必要争论!    自然演化就最好!让人民自己选择!是吧。    文化的东西,最后始终有取舍的。香港人会看简体字,大陆人会看繁体字,大家不存在交流的障碍,那何必非要费力去统一呢?都是汉字,难道用两种就会失去凝聚力了吗?不会的。    让人民自由选择是最好的,时间会证明一切!就好像现在很多中国人会讲英语一样,不一定是政府推动的结果,而是时势要求,水到渠成嘛!    政府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规定这规定那。只需要规定自己的公文使用什么文字就OK了。但是,未来,香港的繁体字必然会简化的,这不是政府推动的结果,是时势自然演化的结果...就好像以前香港人不会说普通话,现在很多香港人也可以用普通话交流一样.......
  高贍遠矚  高赡远瞩    那個遠字實在簡化得太難看了...  
  仲有個 &燈&字簡化之後真喺好肉酸
  什麼是簡體字?我只認識殘體字
  非常反感那些说简体字失掉中国传统文化的煞笔了,哪里失去了,字的构成方法(象形、形声等)都没变,意思表达也都清楚,哪里失去什么了,一群白吃!想当年,繁体字也是从甲骨文进化的阿,简体字对繁体字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既美观又简单易写,而且有利于外国人学习汉字,促进中国的世界化程度,一群傻子,看见香港人台湾人写繁体就跟人家说繁体字好,傻的不可救药!  
  270#作者:神聖使者
回复日期: 20:45:00    什麼是簡體字?我只認識殘體字  ——————————————————————请问,繁体字相对于甲骨文你是否也认为是残体字? 时代在进步,简化字就是一个进步,傻子!
          
会繁体字有个什么用
香港人有几个把汉字写的不像蜘蛛似的? 有几个能不写错繁体字的?
有几个能吟诵汉诗词的?
有几个能看懂文言文的?
有几个不骄傲于自己英语说的溜?
有几个知道中国古汉文化文人的?
        
摆这些繁体字有鬼用?
自己西化最快的地方
却较劲与内地简体字?
          
  作者:unclenonono
回复日期: 23:41:00    作者:dodlt 回复日期: 14:47:00      支持香港用繁体字,说粤语,但是也不要侮辱简体字,谢谢        ------------------------------------------    我不是侮辱简体字, 而是覺得中共简体字侮辱了千多年來中國人的智慧        要知道我們的文字系統是經過很多代人很多人慢慢約定俗成演化出來的, 每個字都經過千年時間洗禮而出來的, 一下了改掉了, 不單字型變了, 還確實製造出很多問題        蕭和肖, 傅和付成了一家人了        還有        細雨蒙蒙(濛濛)没有水,开(開)门关(關)门不見門;烏云(雲)密布不下雨,台(颱)风刮(颳)来哪有風?戰斗(鬥)英雄戰大斗,難怪豪杰(傑)不算人;听(聽)字有口没有耳,到底是說還是聽?采(採)花不須用手摘,相爱(愛)何必献真心?白猫(貓)黑猪(豬)皆属狗,老板(闆)原是木頭人。干(幹)部看來都干(乾)癟,会(會)上人云我亦云;秋千(鞦韆)只宜秋季蕩,冬冬(鼕鼕)鼓聲冬日聞。面(麵)粉不須麥子磨,窮人從此不挨餓;更有高人好武藝,一棒打去犬成龙(龍)。读讲说谈(讀講說談)不開口,声(聲)音何須耳朵聽;“四舍(捨)五入” 是什么?四間房舍五人進。勸君莫吃猪内脏,内脏(臟)肯定都肮脏(髒) ;山谷裏面没太陽,稻谷(穀)在此難生...長。别人盡做别(彆)扭事,買個蘿卜(蔔)卜凶吉;工厂(廠)設備都掏光,广(廣)州也唱空城計。丑角容貌並不醜,唱曲應在喝曲(麯)後,胡须(鬍鬚)頭发(髮)不長毛        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呀    -=------------------------------------------------  中共簡體事直接影響表達力, 令人變蠢    你喜歡的你繼續用吧  
  8#作者:竹林深处qq
回复日期: 13:37:00    大陆应用繁体字.这才是正统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9#作者:BCBG2008
回复日期: 13:43:00    我不是香港人,我都不能接受。。。。    繁体字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保存  *******************************************************  支持廢黜簡體亂碼
  典故『遠看山海門
近看山海關』如果換成 簡體如何解釋的通 ?一時想不到其他的了 很多的文化事件都是和漢字本身聯繫在一起的 正體漢字終究會回歸正統
  作者:弱弱的小女子
回复日期: 14:51:00         会繁体字有个什么用 香港人有几个把汉字写的不像蜘蛛似的? 有几个能不写错繁体字的? 有几个能吟诵汉诗词的? 有几个能看懂文言文的? 有几个不骄傲于自己英语说的溜? 有几个知道中国古汉文化文人的?            摆这些繁体字有鬼用? 自己西化最快的地方 却较劲与内地简体字?     ---    無知不是罪    懂粵語和繁體字的人讀文言文  直觀理解的應該比用簡體普通話容易    香港世界聞名的地方就是中西文化合壁  崇洋崇得最厲害的好像是國內才對?  走上大街的店鋪名稱多是不知所謂的譯音名字.
  从来没人说过要废除繁体字好不好?简体字是官方文字而已,大陆的政策是“用简识繁”,谁说要废除繁体字了?这不是违背法律吗?怎么这么多人爱意淫呢?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同时也明确了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这一法律确定了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文字的法律地位,为繁体字的学习和使用保留了一定的空间,适合我国国情、基本能够满足各方面语文生活的需求,应遵照执行。讨论繁体字的学习和使用,要有法律意识,依法办事,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各行其是。同时,要妥善解决繁体字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使用繁体字。
  277#作者:yee13
回复日期: 16:26:00    作者:弱弱的小女子 回复日期: 14:51:00             会繁体字有个什么用 香港人有几个把汉字写的不像蜘蛛似的? 有几个能不写错繁体字的? 有几个能吟诵汉诗词的? 有几个能看懂文言文的? 有几个不骄傲于自己英语说的溜? 有几个知道中国古汉文化文人的?                摆这些繁体字有鬼用? 自己西化最快的地方 却较劲与内地简体字?         ---        無知不是罪        懂粵語和繁體字的人讀文言文    直觀理解的應該比用簡體普通話容易        香港世界聞名的地方就是中西文化合壁    崇洋崇得最厲害的好像是國內才對?    走上大街的店鋪名稱多是不知所謂的譯音名字.    ·······    
这年头懂字打个无知真好
无知让你们这些会认字的人弄的真廉价
我真不想说你 为了和我这一拼 把自己家底都给漏了地掉
你赶紧在内地网上再爬两年学习学习 再和我说吧 连基本常识都不知 就敢和我这叫板 说的是嘛玩意儿啊………… 算了算了 我吵不过你
(把香港说个透 又达到你挑拨目的了) 我败给你
文字运用好强啊……              
  我是一名平面设计师
单从字形美感上看,繁体比简体漂亮     广告印刷上,能用繁体 我会尽量选着繁体    但是国家规定,出街的户外广告不能出现繁体字。给河蟹掉了    
  作者:弱弱的小女子
回复日期: 17:58:00  277#作者:yee13 回复日期: 16:26:00   ·······         这年头懂字打个无知真好 无知让你们这些会认字的人弄的真廉价 我真不想说你 为了和我这一拼 把自己家底都给漏了地掉 你赶紧在内地网上再爬两年学习学习 再和我说吧 连基本常识都不知 就敢和我这叫板 说的是嘛玩意儿啊………… 算了算了 我吵不过你 (把香港说个透 又达到你挑拨目的了) 我败给你 你好能 文字运用好强啊……      ===========================================================================  這樣的也能稱文字??  就敢在這裡誇人???
  作者:601design
回复日期: 18:23:00    我是一名平面设计师 单从字形美感上看,繁体比简体漂亮     广告印刷上,能用繁体 我会尽量选着繁体    但是国家规定,出街的户外广告不能出现繁体字。给河蟹掉了    --    你這就不對啦  跟#278 的唱對台了  
  作者:弱弱的小女子
回复日期: 17:58:00    --    很出名的一篇文, 你用普通話來讀吧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适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而且粵語保留古字更多  更易了解文言文  我不覆述了, 自己查看之前廣州普粵之爭的帖吧  
  283#作者:yee13     ······      这文用吴侬软语朗诵更切贴生动 福建一带方言考证更较古化念这个文要真实复古 陕西黄河一带保留唐古话念起这个文更味道……      这有完吗?
语言方便人沟通 保留它有助于自身文化古传统传承继承发扬 你现在只重视争斗表面逞这一赢一输 不爽我点你们实际汉文化流失
有意思吗?        把你对内地内地人不满劲头用到汉文化学务上
即长知识陶冶情操人,还能大气气质佳些 不比什么都强          
  我不接受。
  作者:whluhan
回复日期: 21:48:00    基本法 没规定 香港市民有公投权利,看你怎么公投?!  ============================================================  基本法都無寫香港人可以食飯。香港是不是日日都違反基本法?
  正體字 同 簡體字 係最好既方法黎區別港澳台人同大陸人既分別 , 一睇用字就知    所以打死都唔好用簡體字 , 唔要俾人當做大陸人
  看见你们,我油然升起一股智商上的优越感。    首先,很多人没有搞清楚,繁体字是用毛笔字写起来才美,用毛笔字写繁体字龙飞凤舞的很有艺术感,但现在是信息时代,日常生活已经不用毛笔字写字了,只有练习中国书法的时候才用毛笔字。在这个快节奏讲究效率的时代,手写繁体字实在太费时间和精力了。并且繁体字用电脑打出来或者印刷出来一点也不美,不仅没有毛笔写出来的韵味,反而因为笔画多繁复显得密密麻麻黑压压的一片,看得眼睛容易疲劳、伤眼睛,容易患近视。    简体字是从繁体字进化过来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先进字体,简体字无论手写还是印刷,都非常简洁、干净、端庄美观,用毛笔写出来的简体字也是中国艺术,也可以龙飞凤舞,和繁体字一样。港台还在用繁体字是他们的落后,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把繁体字简化。如果我们大陆把简体字又改回到繁体字,那是我们的文化倒退。有某些文盲说繁体字才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简直是放P!难道简体字不代表中国正统文化吗?难道甲骨文不是中国正统文化?只要是中国创造出来的,就是中国正统文化!繁体字和简体字都是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跟甲骨文一样都是中国文化,都是顺应时代潮流而创造出来然后慢慢进化成的文字。    简体字是不可逆的历史进步,港台人应该识时务些,顺应时代潮流使用正规中文字体——简体字,否则港台人跟不上中国发展的大时代脚步吃亏的只能是港台人自己。
  290#作者:MMBBlala
回复日期: 19:31:00    正體字 同 簡體字 係最好既方法黎區別港澳台人同大陸人既分別 , 一睇用字就知        所以打死都唔好用簡體字 , 唔要俾人當做大陸人        ——————————————————————————————————————  你就慢慢意淫吧,港灿做梦还没醒呢。金融危机时是谁在帮你们香港?没有中央,你们现在还跳得这么欢快?你以为你很高档?一个不识时务的港灿小丑。
  港灿和台巴子厚颜无耻的叫嚣“繁体字才是中国正统文化”,真是让人笑掉大牙!香港和台湾一直就是文化沙漠,港灿和台巴子根本不懂中国文化,所以闹了这么大的笑话!
  港灿和台巴子你们想用繁体字就用繁体字,少叫什么“繁体字才是中国正统文化”之类的P话。你们休想逼迫大陆13亿人民用那已经被我们淘汰了的繁体字,繁体字已经属于中国过去的历史,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了,我们不可能去把老古董繁体字从历史的长河里扒出来代替先进简洁实用的简体字。港台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大陆同化,如果还不跟上中国“大部队”的脚步用先进字体,你们在与中国各大快速发展的城市竞争的中会慢慢被淘汰的。
  等到内地发展得更加好一些,国家更加富强一些时,香港必须得改用简体字,这样有利于提高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话说简体字写起来比繁体字简便、快捷多了
  改个屁,像我一样,写简体字,看繁体字,有什么难的,不过我现在有时无聊也学写下繁体字
  作者:还不错啊ll
回复日期: 9:42:00    港灿和台巴子你们想用繁体字就用繁体字,少叫什么“繁体字才是中国正统文化”之类的P话。你们休想逼迫大陆13亿人民用那已经被我们淘汰了的繁体字,繁体字已经属于中国过去的历史,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了,我们不可能去把老古董繁体字从历史的长河里扒出来代替先进简洁实用的简体字。港台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大陆同化,如果还不跟上中国“大部队”的脚步用先进字体,你们在与中国各大快速发展的城市竞争的中会慢慢被淘汰的。  ======================================================================  大有似全世界都要跟大陸用簡體字的口氣,去秤秤自己有多少斤兩才吹吧!!    說什麼歷史的長河................呸!!    
  那些说繁体字好的人为什么不去写甲骨文啊?繁体字那个烦。。。
  版 主 吖 礼,你什么时候加入共 餐 党了,删我的贴?        香 港 版,有这样的一个共 餐 党做版主,真是污 染 香 港。  
  其實應該叫正體字,說繁者已經有偏見,更何況簡體字出現是當初方便掃除大陸文盲,香港本身教育普及率幾乎99%,根本沒必要本末倒置,至於香港會否被淘汰,就不勞你們費心和指手劃腳了,只能說故意挑起文化衝突,是最不智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他歪七扭八 的文章

 

随机推荐